2010福建省预防医学考试技巧重点
2010福建省预防医学总结必过技巧

A.脓疱
B.血疱
C.水疱
D.基层下疱
E.棘层内疱
正确答案:E
2、属于自然被动免疫是( )
A.隐性或显性感染
B.通过胎盘获得母体的抗体
C.接种疫苗
D.注射抗毒素
E.注射类毒素
正确答案:B,
3、AMP在体内分解时首先形成的核苷酸是( )
正成DNA的酶是( )
A.逆转录酶
B.引物酶
C.DNA聚合酶
D.RNA聚合酶
E.拓扑异构酶
正确答案:A,
6、精氨酸可分解产生( )
A.尿酸
B.尿囊素
C.尿囊酸
D.尿素
E. -氨基异丁酸
正确答案:D,
7、预防破伤风用( )
A.活疫菌
A.IMP
B.XMP
C.GMP
D.CMP
E.UMP
正确答案:E
4、核酸杂交是指( )
A.不同的核酸链经变性处理,它们之间形成局部的双链
B.一小段核苷酸聚合体的单链,用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素来标记其末端或全链
C.运输氨基酸
D.单股DNA恢复成双股DNA
E.50%双链DNA变性时的温度
D.四级结构破坏
E.空间结构破坏
正确答案:D,
10、舌的发育来源于( )
A.第1鳃弓
B.第Ⅱ鳃弓
C.第Ⅲ鳃弓
D.第Ⅳ鳃弓
E.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E,
11、胆固醇不能转化成( )
A.胆汁酸
B.维生素
C.睾丸酮
2011福建省现代预防医学考试技巧与口诀

1、舌面隆突的位置在哪里()A.切牙的舌面B.上颌第一磨牙的舌面C.位于前牙舌面颈1/3处D.切牙和尖牙颈部的隆起E.牙釉质的长形隆起正确答案:C,2、翼丛的血液主要经上颌静脉汇入()A.面总静脉B.下颌后静脉C.上颌静脉D.颈内静脉E.颈外静脉正确答案:B,3、那组牙根尖与下颌管邻近()A.切牙B.尖牙C.前磨牙D.上颌磨牙E.下颌磨牙正确答案:E,4、面神经属于()A.运动神经B.感觉神经C.混合性神经D.交感神经E.副交感神经正确答案:C,5、恒牙萌出顺序哪一个是正确的()A.12435678B.12345678C.61234578D.61253478E.61243578正确答案:E,6、3种可重复的基本颌位是()A.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B.牙尖交错位,肌位,下颌姿势位C.牙尖交错位,牙位,后退接触位D.牙尖交错位,牙位,肌位E.后退接触位,牙位,肌位正确答案:A,7、伸舌运动时舌尖偏向左侧,其损伤可能在()A.左侧舌咽神经B.右侧舌神经C.左侧舌神经D.右侧舌下神经E.左侧舌下神经正确答案:E,8、选用2%利多卡因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时采用()A.局部浸润麻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B.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C.颊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D.颊神经+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E.颊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正确答案:B,9、按照形态特征分型,牙列分为()A.恒牙列、乳牙列、混合牙列B.方圆型、尖圆形、椭圆型C.正常牙列、异常牙列D.正常恒牙列、异常恒牙列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0、牙位是指()A.牙尖交错位B.下颌姿势位C.后退接触位D.肌位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11、下颌骨的薄弱部位不包括()A.正中联合B.颏孔区C.下颌角D.乙状切迹E.髁突颈部正确答案:D,12、矿化程度最高的牙本质是()A.管周牙本质B.管间牙本质C.球间牙本质D.前期牙本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13、上下颌骨包绕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A.牙槽骨B.牙槽窝C.牙槽嵴D.牙槽间隔E.牙根间隔正确答案:A14、副根管是指()A.常与根管成垂直角度B.根管的细小分支C.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D.主根管的分支,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E.根尖部根管发生分歧正确答案:C,15、关于管周牙本质不正确的描述是()A.矿化度比管间牙本质低B.胶原纤维比管间牙本质少C.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D.横磨片中观察呈环形的透明带E.近表面的管周牙本质比近髓端的要厚正确答案:A,。
2012福建省预防医学总结必过技巧

28、引起水俣病的化学元素是( B)
A.铅 B.汞 C.铬 D.镉
29、引起肝损伤型毒蕈中毒的毒素是( D)
A.白毒伞 B.鹿花素 C.毒蝇碱 D.毒伞七肽和毒伞十肽
30、膳食纤维具有的生理功能是( C )
A.保肝解毒 B.提供热能 C.防止结肠癌 D.节省蛋白质消耗
20、铅中毒时实验室检查可出现( C )
A.尿ALA降低 B.尿CP降低 C.血FEP升高 D.Hb升高
21、矽尘作业通常是指粉尘中含游离二氧化硅在(C )
A.20%以上的作业 B.15%以上的作业 C.10%以上的作业 D.5%以上的作业
22、理论流行病学就是( D )
1、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迟发性神经病的毒物是(B )
A.一氧化碳 B.有机磷农药 C.氰化氢 D.硫化氢
2、慢性苯中毒造血系统损害的早期表现为( B )
A.血小板减少 B.白细胞数减少 C.全血细胞减少 D.出血倾向
3、筛检试验阳性预测值越高,意味着( A )
A.真正为病人的可能性很大 B.真正为非病人的可能性很大
12、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B )
A.20-30% B.30-40% C.40-50% D.50-60%
13、一般在冬季病房、治疗室的室温为( C)
A.16~20℃ B.18~22℃ C.20~22℃ D.20~23℃
14、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迟发性神经病的毒物是(B )
A.研究流行病学思维 B.研究流行病学分布
C.研究流行病学原理 D.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病规律
23、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首要措施是( B )
A.消灭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计划免疫
2010湖北省预防医学总结必过技巧

2010湖北省预防医学必过技巧在医学生涯中,每个医学生都将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
即便你是一名出色的学生,也一定会感到压力重重。
这里提供了一些必过技巧,以帮助预防医学学生或医生顺利通过湖北省2010年的预防医学考试。
1. 学会整理笔记学会整理笔记是很重要的。
你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分散的,因此整理出自己的笔记能帮助你更好地记住知识点,并且在复习时也更容易找到需要的知识点。
你可以按照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笔记体系,将知识点按照分类填写,以确保你能全面覆盖所有的知识点。
2. 多做题做题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最好方法。
看书固然重要,但做题能帮助你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可以通过做练习题、历年真题等方式进行。
比起其他科目,预防医学学科重视实际部分,通过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来应用所学内容。
3. 预习所学内容预习所学内容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另一个好方法。
通过预习,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
当你参加授课时,你能更容易地理解老师的讲授,提出问题和吸收知识。
4. 训练速度和时间管理考试中时间往往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训练对速度和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在做题和练习的时候,保持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够帮助你在考试中有足够的时间回答所有问题,并且有足够的时间来检查答案。
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所做的题目的数量可能在考试中发挥关键作用。
5. 研究过往的考试过往的考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
通过研究过去的考试,你可以了解到常见的知识点,了解考试的难度和格式。
这种了解可以让你更好地熟悉湖北省预防医学考试,从而有更好的备考准备。
预防医学考试并非太难通过,但它所涵盖的知识点广泛,考试形式较为严格,因此需要有备考的计划和策略。
通过整理笔记、做题、预习、尔后管理,研究过去的考试等多种方法,你将更好地准备湖北省预防医学考试。
2010福建省预防医学总结考试技巧与口诀

E.消耗ATP
正确答案:A,
17、参与转氨基的维生素是( )
A.维生素
B.维生素
C.维生素PP
D.叶酸
E.泛酸
正确答案:B,
18、对肠道 杆菌的共同特性叙述错误的是( )
A.均为杆菌
B.均为条件致病菌
C.鉴别依据生化反应
D.鉴别依据抗原构造
E.均含有菌体(O)抗原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B,
3、下列哪种氨基酸是生酮氨基酸( )
A.谷氨酸
B.赖氨酸
C.亮氨酸
D.甘氨酸
E.蛋氨酸
正确答案:C,
4、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每一氨基酸侧链的空间构象
C.局部主链的空间构象
D.亚基间相对的空间位置
E.每一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
正确答案:C,
5、天疱疮病理改变的主要部位是( )
A.上皮基底膜
B.上皮基底细胞
C.上皮棘层细胞
D.上皮粒层细胞
E.上皮角化层
正确答案:C,
6、鉴定涎腺肌上皮癌首选下列哪种抗体( )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S-100蛋白
D.波形蛋白
E.角蛋白
正确答案:B,
7、氟牙症的病理变化是( )
A.维生素
B.维生素
C.维生素PP
D.叶酸
E.泛酸
正确答案:C,
14、一患者以张口受限,张口、前伸运动时,左侧颞下深区疼痛,张口型偏左前来就诊
其诊断应该是( )
2010福建省预防医学考试技巧与口诀

1、覆颌的定义是()A.牙尖交错颌时,上下前牙发生重叠关系B.牙尖交错颌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水平距离C.牙尖交错颌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间的垂直距离D.牙尖交错颌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舌面间的水平距离E.前伸运动时,下前牙切缘超过上前牙切缘的水平距离正确答案:C,2、哪个牙的颌面发育沟有“H”、“Y”、“U”3种形态()A.下颌第一前磨牙B.下颌第二前磨牙C.上颌第一磨牙D.下颌第一磨牙E.下颌第二磨牙正确答案:B,3、有关正中关系的定义中,说法错误的是()A.下颌适居正中B.髁状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C.在适当的垂直距离下D.它的最后位是下颌后退接触位E.是一个功能性的下颌位正确答案:E,4、MPP与ICP属于()A.侧向关系B.垂直向关系C.前后向关系D.水平向关系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5、向下经翼腭管通口腔的间隙是()A.颞下间隙B.颞间隙C.翼腭间隙D.翼颌间隙E.咽旁间隙正确答案:C,6、平行皮肤天然皱纹的切口()A.可避免粗大瘢痕,是由于切断了所有皮肤弹力纤维B.可避免粗大瘢痕,是由于较少切断了皮肤弹力纤维C.可能造成粗大瘢痕,是由于切断了所有皮肤弹力纤维D.可能造成粗大瘢痕,是由于较少切断了皮肤弹力纤维E.可避免粗大瘢痕,是由于较少切断与其平行的神经和血管正确答案:B,7、3种可重复的基本颌位是()A.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B.牙尖交错位,肌位,下颌姿势位C.牙尖交错位,牙位,后退接触位D.牙尖交错位,牙位,肌位E.后退接触位,牙位,肌位正确答案:A,8、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上颌磨牙的牙冠呈斜方形B.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C.下颌磨牙的牙冠倾向舌侧D.上颌磨牙颊尖钝而舌尖锐E.下颌磨牙一般为双根正确答案:D,9、下述关于口腔前庭沟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又称唇颊龈沟B.为口腔前庭的上、下界C.为唇、颊黏膜移行于牙槽黏膜的沟槽D.前庭沟黏膜下组织致密E.是口腔局麻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的部位正确答案:D,10、上颌第一磨牙形态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牙冠斜方形B.颊沟末端形成点隙C.可出现卡式尖D.牙根颊舌向分叉大E.颌面五边形正确答案:E,11、翼外肌的起始部位为()A.上颌骨颧突及颧弓下缘的前2/3及颧弓深面B.颚窝及颞深筋膜深面C.翼外板内面,腭骨锥突及上颌结节D.蝶骨大翼的颞下面,颞下嵴及翼外板的外侧面E.上颌骨的眶下缘及额突正确答案:D12、颞下颌关节脱位病例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单侧脱位B.双侧脱位C.急性前脱位D.复发性脱位E.陈旧性脱位正确答案:C,13、颊系带为()A.唇颊黏膜移行于牙槽黏膜的皱襞B.口腔前庭沟上相当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区的扁形黏膜皱襞C.口腔前庭沟上相当于磨牙区的扁形黏膜皱襞D.上颌结节后内方与磨牙后垫后方间的黏膜皱襞E.前庭沟中线上的黏膜皱襞正确答案:B,。
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

1、三级预防策略:①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de)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②第二级预防在疾病(de)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de)“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de)发展和恶化.③第三级预防对以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de)、有效地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以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2、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de)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使健康(de)策略和措施(de)科学.3、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de)频率.4、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de)指标,计算方法同发病率;与发病率相比,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de)测量,观察期限可以以日、周、旬、月为单位,可以精确地测量发病(de)几率,常用于疾病爆发或流行时(de)调查,如传染病、食物中毒及职业中毒等爆发(de)调查.5、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de)比例.6、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de)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de)百分率.7、判断疾病地方性(de)依据:①该病在当地居住(de)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并随着年龄增长儿上升.②在其他地区居住(de)相似人群组中,该病(de)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外来(de)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居民接近.④迁出该地区(de)居民,该病(de)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向.⑤当地对该病易感(de)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de)疾病.8、移民流行病学: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de)三间分布,从而找出病因(de)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疾病(de)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别,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de)作用,从而发现病因线索.移民流行病学进行病因探索主要依据以下两点:①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de)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de)人群不同,而与依据地当地人群(de)发病率或死亡率接近.②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de)差别主要是遗传因素(de)作用,则该病在移民中(de)发病率或死亡率与移居当地人群不同,而与原居住地人群(de)发病率或死亡率接近.9、大流行: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de)流行水平,即为大流行.10、现况研究: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de)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de)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de)资料,并对资料(de)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de)关系加以描述.因为现况研究所获得(de)资料是在某一时间横断面上收集(de),故又称横断面研究.又因它得到(de)率是在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de)患病率,因而又有患病率研究之称.11、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de)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de)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de)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de)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de)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12、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方法一是按照随机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是同时前瞻性随访各组(de)疗效,是典型(de)按照实验法(de)原则设计(de)研究类型,符合实验研究(de)基本条件. 13、病因研究(de)步骤:一、总结现象:可观事物(de)本质和规律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de),疾病(de)发生于流行也是如此二、建立假设:此阶段(de)任务是根据已掌握(de)具有科学事实(de)大量材料进行分析,对其规律性作出假设性(de)解释和推断,即建立假设.三、检验假设:通过对描述性研究和临床观察(de)材料分析,形成了某因素与某疾病有因果联系(de)假设.四、病因推到:在经过上述三个阶段(de)研究后,可能得到某因与某疾病有统计学(de)关联,虽然经过分析性研究进行检验,也不能随便就判断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联. 14因果关系(de)判断标准:①关联(de)强度②关联(de)重复性③关联(de)时间性④剂量-反应关系⑤关联(de)特异性⑥关联(de)合理性⑧试验证据⑨相似性15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de)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de)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de)人.16 筛检试验诊断试验目(de)区别可疑病人与可能无病者区别病人与可疑有病而实际无病者对象健康人或无症状患者病人或筛检阳性者要求快速、简便灵敏度等科学、准确、特异度费用经济、廉价花费较高处理用诊断试验确诊严密观察和及时治疗18、诊断(de)应用原则:①灵敏度、特异度要高②快速、简单、价廉、容易进行③安全、可靠、尽量减少损伤和痛苦.19、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指金标准确诊(de)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阳性者所占(de)百分比.20、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指金标准确诊(de)非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阴性者所占(de)百分比.21、假阳性率:又称误诊率,是指金标准确诊(de)非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阳性者所占(de)百分比.22、假阴性率:又称漏诊率,是指金标准确诊(de)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阴性者所占(de)百分比.23、约登指数:又称正确指数,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去1.24、在患病率一定时,试验(de)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试验(de)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对阳性预测值(de)影响较阴性预测值明显.当灵敏度和特异度一定时,受检人群中所检疾病(de)患病率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阴性预测值越低;受检人群所检疾病患病率越低,阳性预测值越低,阴性预测值越高.患病率对阳性预测值(de)影响也较阴性预测值明显.25、并联试验:又称平行试验,是指同时应用多项试验时,其中只要有一项阳性判为阳性.并联试验可是灵敏度提高,减少漏诊率,阴性预测值升高,但使特异度降低,减少误诊率,阳性预测值下降.26、串联试验:又称系列试验,是这一次应用多项试验,当所有试验均为阳性时才判为阳性.串联试验可提高特地度和阳性预测值、降低误诊率,但使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升高、阴性预测值下降.27、公共卫生监测:是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de)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de)人(如决策者、卫生部门工作者和公共等),并且利用监测信息(de)过程.三要素:①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资料,发现其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②对原始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将其转化成有价值(de)信息;③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de)人,利用这些信息来制订或者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28、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de)与用药目(de)无关(de)或意外(de)有害反应.一般可以分为A型反应和B型反应,A型反应与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包括过度使用、副作用、毒性作用、首剂反应、继发反应和停药综合症;B型反应与常规(de)药理作用和剂量无关,可能涉及遗传易感性和变态反应等机制,因此难以预测.损害情形:①引起死亡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③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de)或显着地伤残④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29、询证医学:任何临床(de)诊治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de)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de)价值相结合(de)基础上.实施步骤:①从病人存在(de)问题提出临床面临(de)要解决(de)问题②收集有关问题(de)资料③评价这些资料(de)真实性和有用性④在临床上实施这些有用(de)结果⑤进行后效评价. 30、临床预防服务: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在家庭和社区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de)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de)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掌握以下相应(de)知识和技能:①鉴别和评价个体疾病(de)危险因素②应用生物、行为和环境(de)方法,为纠正或减少疾病/损伤(de)危险因素进行干预③组织和管理临床诊疗室工作,使之有利于临床预防与医疗工作相结合而且便于进行监控,并成为开展个体健康促进活动(de)倡导者④对社区以及其他人群包括职业群体实施危险因素评价,减少人群健康危险因素,并通过大众传媒等手段,成为一名在社区中实施健康促进活动和利用预防策略信息和资源(de)倡导者⑤评估用于减少个人和社区危险因素(de)技术(de)有效性,了解相关信息,成为医生、工作场所和政府对临床预防服务(de)发展和评价(de)顾问.31、临床预防服务(de)内容:①求医者(de)健康咨询②健康筛检③免疫接种④化学预防.32、预防高血压:①第一级预防:教育病人不吸烟,不酗酒,避免吃过咸(de)食物,适当运动,保持理性体重,劳逸结合.②第二三级预防:教育病人定期测量血压以及早发现. 33、国内外健康教育实践中常用(de)健康相关行为理论可分为三个水平:①应用于个体水平(de)理论或“模式”:包括健康信念模式、阶段变化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②应用于人际水平(de)理论:社会认知理论③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de)理论:社区组织、创新扩散理论.34、行为变化阶段:①无转变打算阶段②打算转变阶段③转变准备阶段④行动阶段⑤行为维持阶段. 35、5A戒严法:①询问吸烟情况:在每一个病人、每一次就诊时了解和记录其吸烟情况②劝阻吸烟:以一种明确、语气肯定、个体化(de)方式促使没有一个吸烟者戒烟③评估戒烟意愿:了解吸烟者这次是否愿意尝试戒烟④帮助尝试戒烟:帮助愿意戒烟者确定戒烟日、制订戒烟计划;提供咨询帮助及培训解决问题技巧;帮助病人获得外部支持及提供戒烟资料等⑤安排随访:确定随访时间表(至少开始戒烟后(de)第1周随访1次).36、提高戒烟动机(de)快速干预策略及措施——5R法:①指出相关性:鼓励自己指出自己戒烟(de)相关理由或原因,与自己(de)情况(如疾病、健康危害、家庭、社会关系)越密切越好②强调危险性:鼓励吸烟者自己说出吸烟(de)不良后果.医务人员应强调与病人最相关(de)危害部分,并指出彻底戒烟时避免这些不良后果(de)唯一途径③认识回报:鼓励吸烟者说出戒烟可获得(de)潜在益处,并强调与病人最相关(de)回报④认清障碍:鼓励吸烟者说出阻碍其吸烟(de)理由,并告之能解决这些障碍(de)办法和措施⑤反复动员:动机干预应在无戒烟意愿(de)吸烟者每次看病时都反复进行.37、静坐生活方式:在工作、家务、交通行程期间或在休息期间内,不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或仅有非常少(de)体力活动.38、营养: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de)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de)生物学过程. 39、营养素:食物中所含(de)营养成分.40、氨基酸模式: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de)构成比例.必需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蛋氨酸.41、蛋白质互补作用: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须氨基酸模式不同,通常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de)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de)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混合后食物蛋白质中必须氨基酸模式更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膳食蛋白质(de)营养价值,这种作用即成为蛋白质互补作用.42、必需脂肪酸:指人体必需(de)、自身不能合成(de)、必需由食物供给(de)多不饱和脂肪酸.43、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0——25g比较适宜.44、维生素:是指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须(de)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45、营养失衡:营养失衡可产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造成(de)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①营养素摄入不足,可导致营养缺乏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缺碘性疾病、维生素A缺乏病等.②营养素摄入过多,可产生营养过剩性疾病.如肥胖、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46、社区诊断:是借用了临床上“诊断”这个名次,指(de)是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一定(de)定性与定量(de)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地资料,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de)该社区主要(de)公共卫生问题及社区现有资源状况,为社区预防服务计划(de)制定提供科学依据.47、环境污染:由于认为(de)或自然地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de)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de)或间接地或潜在(de)有害影响,即为环境污染.严重(de)环境污染危害成为公害,即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以及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de)情况,其突出(de)标志是许多人因此出现急、慢性中毒与死亡.48、剂量—效应关系:即化学物质(de)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de)生物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之间(de)关系.49、剂量—反应关系:是指一定剂量(de)化学物质与在接触其有害作用(de)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de)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de)关系50、多种环境有害物质(主要(de)化学物)(de)联合作用一般有:①相加作用②协同作用③拮抗作用④单独作用.51、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de)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de)非传染性(de)急性、亚急性疾病.分类:①细菌性食物中毒②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③动物性食物中毒④有毒植物中毒⑤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①季节性②爆发性③相似性④非传染性.52、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de),对职业人群(de)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de)一切要素或条件(de)总称.分4类:①物理性有害因素,天气等;②化学性有害因素,毒物和粉尘等;③生物性有害因素,细菌和病毒等;④不良生理、心理性因素,人体工程问题和工作过度紧张等.53、医学监护:①就业前健康检查②定期健康检查③离岗或转岗时体格检查④职业病(de)健康筛检.5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或“慢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de)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de)非传染性疾病(de)概括性总称.56、脑卒中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引起(de)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确实为共同特征(de)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和脑部动脉血管(de)粥样硬化是致病(de)主要原因.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慢性脑血管病.57、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de)作用不足引起(de)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de)全是性代谢紊乱性疾病.58、理想总能量摄入=理想体重生活强度.理想体重=22身高身高(m),生活强度:轻度(如司机及脑力劳动者)25;中度(如电工,木工)30;重度(如搬运工,建筑工)35.向心性肥胖(de)标准是: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59、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简称“慢阻肺”,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能完全逆转(de)一类疾病.气流受限常常渐进发展并伴有气道对毒性颗粒或气体有异常(de)炎症反应.COPD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两种疾病,支气管哮喘发展到晚期因为支气管壁结构重构而出现不完全可逆(de)气流受阻也属于COPD.COPD是一种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de)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者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北方气候寒冷患病率高于南方;工矿地区大气污染严重,患病率高于一般城市.60、卫生系统:是在一定(de)法律和规章制度所规定(de)范围内,提供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基本目标(de)活动(de)总体. 61、基于健康是基本人权这一原则,WHO把卫生系统(de)功能归纳为三项:卫生服务提供、公平对待所有人以及满足人群非卫生服务(de)期望.目标:提高所服务人群(de)健康水平、对人们(de)某些期望予以满足以及能够保障就医者(de)经济开支不至于过高.62、均等:是对一种客观(de)分配(de)结果或分配状态(de)描述,它回答(de)是不同人之间(de)分配结果是否有差别或者是否有差距.正义:是对社会运行状态和人际关系(包括分配关系)进行判断(de)价值标准,包含了“合理性”和“善”(de)内容,具有非常强烈(de)规范性.公平:是用正义(de)原则对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de)价值判断.卫生领域(de)公平性是指生存机会(de)分配应以需要为向导,而不是取决于社会特权或者收入差异. 63、卫生保健公平性:是指按照需要公正平等地分配各种可利用(de)卫生资源、使整个人群都能有相同(de)机会从中受益.卫生服务筹资公平性:是指在卫生服务筹资过程中,不同人群间(de)经济负担应该公平.它也可分为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健康公平性:是指不同社会人群(如不同收入、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等)及有相同(de)健康状况或健康差别尽可能缩小,或者说不同人群具有相同(de)获得健康(de)机会.64、社区卫生服务: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de),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de),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de)基层卫生服务. 65、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de)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de)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de)限度时,其所造成(de)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de)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职业病.66、工作有关疾病:如果职业因素不是疾病发生和发展(de)唯一直接因素,而是诸多因素之一;并且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促使潜在(de)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de)病情;然而,通过控制有关职业因素,改善生产劳动环境,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这类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67、职业性有害因素(de)种类:职业性有害因素(de)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密切相关.物理性有害因素(de)特定物理参数,如温度、声音、和电磁辐射等;化学性有害因素有化学性毒物等.68、职业病诊断原则:①职业史:是职业病诊断(de)重要前提.应详细询问患者现职工种、工龄、接触有害因素(de)种类、程度和时间、生产劳动方式、防护措施;既往工作经历.②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危害评价:了解患者所在岗位(de)生产工艺流程、劳动过程;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状态以及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情况;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工人是否受到伤害或有类似情况;工作场所毒物检测与分析.③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包括患者(de)症状与体征,鉴定患者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损害(de)结果及其病情程度.。
2012福建省预防医学总结考试技巧、答题原则

1、上皮层中层次最多,细胞为多边形的细胞是()A.角化层B.颗粒层C.棘层D.基底层E.黑色素细胞正确答案:C,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颌力的因素()A.性别、年龄B.釉质钙化的程度C.咀嚼习惯D.颌力线的方向E.张口距离正确答案:B,3、牙髓中的主要细胞成分是()A.成牙本质细胞B.成纤维细胞C.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D.组织细胞E.淋巴细胞正确答案:B,4、唇系带是()A.唇颊黏膜移行于牙槽黏膜的皱襞B.磨牙后垫后方的线形黏膜小皱襞C.口腔前庭沟上的扁形黏膜小皱襞D.前庭沟中线上的扇形黏膜小皱襞E.上颌结节后方的线形黏膜小皱襞正确答案:D,5、哪个牙具有近中面沟()A.中切牙B.上颌尖牙C.第三磨牙D.上颌第一磨牙E.上颌第一前磨牙正确答案:E,6、眶下孔()A.在上颌骨前面、眶下缘中点下方椭圆形的孔称为B.在上颌骨后面中部有数个小孔,上牙槽后神经和血管经此孔通过称为C.在上颌骨内面有一个三角形的孔称为D.在上颌骨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围成的孔称为E.在上颌骨腭突下面于上颌中切牙之腭侧、腭中缝与两侧尖牙的连线交点上的孔称为正确答案:A,7、哪个牙的牙尖偏远中()A.上颌乳尖牙B.下颌乳尖牙C.上颌乳中切牙D.上颌第二乳磨牙E.下颌第一乳磨牙正确答案:A,8、下颌尖牙形态中哪一点是错误的()A.近中牙尖嵴较远中牙尖嵴短B.唇面五边形C.牙尖偏近中D.舌轴嵴较上尖牙显著E.发育沟不明显正确答案:D,9、根据部位及功能,属于咀嚼黏膜的是()A.颊黏膜B.软腭黏膜C.硬腭黏膜D.唇黏膜E.牙槽黏膜正确答案:C,10、哪个牙的形态不似任何恒牙()A.上颌乳尖牙B.下颌乳尖牙C.上颌乳中切牙D.上颌第二乳磨牙E.下颌第一乳磨牙正确答案:E,11、不属于咀嚼肌范畴的肌是()A.嚼肌B.颞肌C.茎突舌肌D.翼外肌E.翼内肌正确答案:C,12、下述关于舌神经与下颌下腺导管的鉴别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舌神经下方连于下颌下神经节,通过该节,再以节后纤维与下颌下腺相连B.下颌下腺导管直接发自下颌下腺深部C.在舌骨舌肌表面,舌神经位于下颌下腺导管上方D.若将下颌舌骨肌向前拉开,可见舌神经自外上钩绕下颌下腺导管,经其下方转至其内侧和上方E.舌神经较下颌下腺导管细而略扁,且坚韧正确答案: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苯所致的职业肿瘤为( C )
A.肝癌
B.肺癌
C.白血病
D.间皮瘤
2、矽尘作业通常是指粉尘中含游离二氧化硅在(C )
A.20%以上的作业
B.15%以上的作业
C.10%以上的作业
D.5%以上的作业
3、现代医学模式为( C )
A.生物医学模式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D.机械论医学模式
4、引起肝损伤型毒蕈中毒的毒素是( D)
A.白毒伞
B.鹿花素
C.毒蝇碱
D.毒伞七肽和毒伞十肽
5、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B )
A.20-30%
B.30-40%
C.40-50%
D.50-60%
6、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有( C )
A.药品管理不善
B.免疫功能增强
C.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
D.体力活动减少
7、铅中毒时最主要的是抑制( B )
A.δ-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
B.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C.粪卟啉原氧化酶
D.粪卟啉原脱羧酶
8、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首要措施是( B )
A.消灭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计划免疫
9、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性质和程度的是( B )
A.粉尘的硬度B.粉尘的分散度C.粉尘的化学组成D.粉尘的溶解度
10、属于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的是(D )
A.痛痛病
B.布氏杆菌病
C.水俣病
D.地方性氟中毒
11、人体热能最经济、迅速、主要的来源是( B )
A.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
C.脂肪
D.膳食纤维
12、理论流行病学就是( D )
A.研究流行病学思维
B.研究流行病学分布
C.研究流行病学原理
D.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病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