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加热炉实现全部热装的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

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YB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前言本规范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规范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编制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1总则1.1本规范仅对连续式轧钢加热炉适用,间断式加热炉(如车底式、室式、坑式加热炉)不在此规范内。

1.2本规范仅涉及到轧钢加热炉设计时应采用的综合节能技术和应达到的单耗指标,全面的设计规范按GB50486执行。

1.3炉子设计者须贯彻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根据车间工艺、燃料条件,确定采用的技术措施,必须满足技术先进,确保产品质量、节能低耗,排放达标,运行安全可靠,生产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的要求。

1.4加热炉节能不仅需要有一个好的设计,还需要炉子操作者的精心操作。

炉子操作工应经过培训,具有流体力学、传热学、耐火材料、热工测量和控制、液压和机械等有关知识。

1.5炉子设计应以节能环保为中心,积极采用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各种技术,包括蓄热燃烧技术、脉冲燃烧技术、汽化冷却技术、低热惰性炉衬、低NOx烧嘴、空煤气预热器等。

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NOx烧嘴、无焰燃烧器、富氧和全氧燃烧器、蓄热式辐射管烧嘴、全纤维炉衬板坯加热炉、全脉冲燃烧控制的步进炉等。

1.6生产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供热和温度制度,既保证良好的加热质量,又得到最低的燃料消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86-93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16297 大气污染物排放物标准GB/T17195 工业炉名词术语GB50486 钢铁厂工业炉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7195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轧钢加热炉节能技术研究

轧钢加热炉节能技术研究

轧钢加热炉节能技术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轧钢加热炉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通过对钢坯进行加热,使其达到适合轧制的温度,为后续轧制工艺提供必要的条件。

在传统的轧钢加热炉技术中,存在着能耗高、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亟需进行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人们对能源资源的重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技术在钢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轧钢加热炉的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符合现代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开展轧钢加热炉节能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现有轧钢加热炉技术及存在问题、节能技术研究方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节能技术的效果评估以及技术改进与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推动轧钢加热炉节能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轧钢加热炉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节能技术研究方向。

通过对节能技术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评估其效果,并探讨技术改进与优化的方向。

本研究旨在为轧钢加热炉的节能技术提供参考,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现有轧钢加热炉技术及存在问题现有轧钢加热炉技术主要包括燃气加热炉、电阻加热炉和感应加热炉等。

燃气加热炉以其便捷和稳定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存在能源消耗较大、热效率低下、排放污染物等问题。

电阻加热炉受到电能价格波动的影响,成本较高且能效较低。

感应加热炉虽然效率较高,但设备维护费用高昂,投资成本较大。

在现有轧钢加热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能源利用率低,导致能源浪费严重;二是传热效率不高,加热速度慢、生产效率低;三是设备老化严重,运行稳定性差,需要频繁维护和更换;四是排放污染物多,对环境造成影响。

现有技术在节能方面还存在短板,缺乏有效的节能措施和管理机制,未能实现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加热炉工作性能研究与优化

加热炉工作性能研究与优化

热轧 带钢 厂 1 8 7 0机 组 加 热 炉 是 目前 国 内
最 大 的板 坯加 热 炉之 一 ,在 设 计上 采 用 了多 项
先 进技 术 ,如 空 、煤 气 双预 热 ,前 后 分段 式 步 进 梁机 构 ,复 合 保 温材 料 等 。但在 实 际生 产 中
时 要 求 钢 坯 出 炉 温 度 为 1 5 ℃ ,在 R 20 2后
损 严 重 的 原 因 , 们 对 1 8 线 两 座 加 热 炉 的 我 70
维普资讯
2 1誊 4期 2 0 . 027
冶 金 能 源
3 3
表 1 加 热 炉 烟 气化验 结 果

压力 实 际值 出现偏 差 与设 定值 不 符 ,使 炉 头实 际 为负 压 ,造 成燃 料 浪 费 、氧化 烧 损严 重 。究

18 7 0机 组 加 热 炉 是 六 点 供 热 的 步 进 梁 式
加 热 炉 。炉 子 有 效 长 度 4 0 0 0 2 mm,有 效 宽 度 17 6 1 1 mm。排 烟 方 式 为 上 排 烟 。 热 装 率 为
7 % ,热装 温 度 为 5 0~6 0 。连 铸 板 坯 规 0 0 5℃
9 %钢 坯水 印温 差≤2 ℃ 。但 实 际 生产 数 据表 0 0
却 存在 煤气 单 耗偏 高 、氧化 烧 损严 重 、水 印 温
差 超标 等 一 系列 问题 。为此 ,需对 加 热炉 工作 性 能进 行综 合 研究 ,找 出其 存 在 的 问题 ,以便
采 取 相应 措施 加 以解 决 。 2 加 热炉 工 作性 能研 究
维普资讯
3 2
冶 金 能 源
2 1卷 4期 2 0 7 0 2.

浅谈热送热装对加热炉煤气消耗的影响

浅谈热送热装对加热炉煤气消耗的影响
重 钢 机 动 能 源
第2 6卷 2 0 1 3 年第 4期 ( 总第 1 0 6期 )
浅谈热送热装对加热炉煤气消耗的影响
张修宁 刘金花
( 重庆钢铁股份公司热轧薄板厂、 品质部 )
摘 要 近年来, 热送 热 装技 术 在 冶金 企 业 节能 工作 方 面取得 了较好 的效 果 , 不 断得 到
约 贡献量列 入表 4中 :
按照公 式 3 — 1 计 算得 : 冷 装 时 的热 焓 增 量 为 : 1 9 6 . 8 — 2 = 1 9 4 . 8千 卡 / 公斤 = 8 1 5 . 6 k J / k g , 同理计 算得 :
3 5 0 ℃热装 的热 焓增量 为 6 3 8 . 1 k J / k g ;
根据 2 0 1 2年重 钢热 轧薄 板厂 生产 实 际 ,得 出 热 装 比与加 热炉 吨钢 标煤 之 间 的关 系 , 见表 1 。 表 1
0 O 一2 0 20 - 40 40 - 60 6 0- 80
表2
2 0 35 0 4 O0 4 50 5 00
常量 基 本相 等 , 由此可 以得 出 e = { a 3 * [ 1 O 0 0 * ( C人t 入

C ( / 4 . 1 8 7 / 7 0 0 0 ] } + k
式 中: k为 中低 温加 热 时 加 热 炉 的 热效 率 , 实
际生产 可 以取 k = 0 . 6
k g / h ; 5 0 %( 4 0 %到 6 0 %) 热 装 为 1 7 8 4 7 9 k g / h ; 7 0 %
见图 1 。
式中
G为加 热炉 小 时产量 , k g / h 8 i 为金属 在炉 内的热焓增 量 , k J / k g

钢坯热送热装高温快轧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钢坯热送热装高温快轧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化 , 材性 能 并 不 差 , 外 , 制 时 为 了利 用 再 结 钢 另 轧
1 蓄 热 式 加 热 炉 热 送 热 装 加 热 工 艺
分 析
采 用连 铸 坯 热 装 轧 制 工 艺 时 , 于 连 铸 坯 本 由 身 温度 较高 , 因此 可 以 不 考 虑 热 应 力 对 加 热 速 度 的限制 , 可采 用快 速 加热工 艺 。
16 元 。 2万
长2 7米 , 有 预热 段 。冷 装 时 , 坯 与 炉 内温 差 没 钢 大 , 热 温度 不能 过快 , 且 加 热段 供 热 量 受 到 限 加 并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2期
钢 坯 热送 热装 高 温快 轧 新 工 艺 的研 究 与应 用
黄 俊 萍
( 阿城钢 铁股 份有 限公 司 , 阿城

10 0 ) 5 30
要: 本文研究 了连铸坯热送热装技术 与蓄热式加热炉相结合 , 成高温快轧新 工艺 。
由于加 热 炉 改 用 高 效 蓄热 式 热 交 换 技 术 , 加 热 炉没 有 预热段 , 坯一 进 炉 即进行 高 温 加 热 , 钢 因 此 钢坯 入 炉温 度 尽 量 高 , 不 仅 可 保 证 加 热 炉 的 这 加 热能 力 和 高效 率 , 可 以减 轻 钢 坯 因进 炉 温 差 也 产 生 的温 差应力 对加 热质 量 的影 响 。 22 热装连 铸坯 的 轧制 。 由于 采 用 热 装 工 艺 的 连 铸 坯 热 装 温 度 低 于 A 度 , r温 钢坯 加热 时也有 相变 过 程 使 组织 得 到 细
8 , 均 单 位 能 耗 为 25 Jt % 平 .G /。蓄 热 式 加 热 炉 冷
装 时 由于采 用 蓄 热 式余 热 回收 , 位 能 耗 可 大 幅 单 降低 , 均 单 位 能 耗 为 18 Jt而 热 装 时 的节 能 平 .G/, 效果更 明显 , 热装 时可 节 能 2 % ~2 % ,0 全 0 5 5 %热

热送热装

热送热装
经轧制,影响产品质量。主要缺陷:表面裂纹、内部裂纹、凹陷、鼓肚、 皮下气泡、夹杂、重皮、结疤、中心疏松、中心偏析以及非金属夹杂等。 (炼钢) 4、如何提高连铸坯温度 5、热装加热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部分品种钢不能进行热送热装)
二、我厂热装热送现阶段状况 我们厂有部分热装(装炉温度大于 300℃),但直接热装由于诸多原因迟迟 未能实现。其中最主要原因为 210 转炉的连铸坯信息跟随实际板坯传到 2250 热 轧板厂部分丢失,无法对过来的连铸坯立即做计划。 虽然这项最主要问题暂时未解决,但必须对其它热送热装可能遇到的问题加 以发现,分析,提早拿出解决方案、措施,以提高热送热装的实现进度。 三、待解决的项目 1、热送热装的物流协调问题,部分 HCR,部分 CCR 的装炉问题。 2、热装板坯加热工艺制度的优化问题。 3、连铸坯质量问题,由于直接热装,缺陷板坯无法发现会直接进入加热炉,
4.75 6.77 9.09 11.69 14.82 17.91 20.73 22.80
3.96 3.16 2.37 5.64 4.52 3.39 7.57 6.06 4.54 9.74 7.79 5.84 12.35 9.87 7.408 14.93 11.94 8.96 17.27 13.82 10.36 19.00 15.20 11.40
= H×[1000×(C 入 t 入-C0t0)/4.1868/7000]÷κ = M×η×[1000×(C 入 t 入-C0t0)/ 4.1868/7000]÷κ 式中: H:热送热装量,指在一定时间内热装温度大于 300℃的 HCR 量与热装温度大 于 600℃的 DHCR 量之和。 M:加热炉全部进料量,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加热炉的全部连铸坯量 η:热送热装率,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加热炉,负荷热送热装条件和温度要求 的连铸坯进料量(热送热装量 H)除以加热炉全部进料量 M,即η=H/M。 t 入:热装温度,指负荷热装条件的连铸坯在进入加热炉入口时的温度。 C 入:钢坯在热装温度下的平均比热,可由表 1 得到 t0: 钢坯环境温度,取值 30℃ C0: 钢坯在环境温度下的比热, t0=30℃时取 C0=0.47KJ/(Kg℃) κ: 钢坯中低温时加热效率,实际工况下钢坯中低温时加热效率大于全炉热 效率。(3#加热炉的全炉热效率设计值为 48.55%,对低温时的热效率κ取 60%) 若加热炉全部进料量 M≈工序产量 P,则单位产量燃料节约贡献量 e=[η× [1000×(C 入 t 入-C0t0)/ 4.1868/7000]÷κ 当κ值确定后,燃料节约贡献 e 仅与热送热装率η和热装温度 t 入有关。

加热炉设计手册

加热炉设计手册

加热炉设计手册目录一、引言二、加热炉的基本原理1.1 热量传递原理1.2 加热炉的分类三、加热炉设计要点2.1 材料选择2.2 结构设计2.3 控制系统四、安全操作规范五、维护与保养六、环保要求七、总结一、引言加热炉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设备,它能够将物料或工件加热至所需的温度,满足生产加工的需要。

本手册主要介绍了加热炉设计的基本原理、要点、安全操作规范、维护与保养以及环保要求,旨在帮助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加热炉。

二、加热炉的基本原理1.1 热量传递原理加热炉通过不同的加热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物料或工件,使其升温。

常见的加热方式包括辐射加热、对流加热和传导加热。

设计加热炉时需要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加热要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

1.2 加热炉的分类根据加热方式和工艺要求的不同,加热炉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例如电阻加热炉、感应加热炉、燃气加热炉等。

每种加热炉都有其适用的工艺范围和特点,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工艺要求。

三、加热炉设计要点2.1 材料选择加热炉的设计材料应符合耐高温、耐腐蚀、导热性能良好等要求。

常用的材料包括不锈钢、耐热合金等,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2.2 结构设计加热炉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热膨胀、热应力等因素,确保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炉体材料、加热元件、隔热材料等因素。

2.3 控制系统加热炉的控制系统对于加热过程的稳定性和精确度至关重要。

设计时需要考虑温度控制装置、加热功率调节、安全保护装置等,以确保加热炉能够满足生产过程的加热需求。

四、安全操作规范在加热炉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包括设备开启与关闭程序、操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

加热炉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稳定。

五、维护与保养加热炉的定期维护与保养是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维护工作包括加热元件的更换、设备清洁、润滑维护等,操作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加热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加热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加热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加热炉是一种用于加热材料的设备,它能够提供高温环境来加热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

加热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一、加热炉的结构:1. 炉体外壳:加热炉的外壳通常由金属板制成,具有很强的耐热和耐腐蚀性能,以保护内部的热源和加热装置。

2. 加热装置:加热炉的加热装置通常位于炉体的底部或侧面,可采用电加热器、燃气燃烧器、石油燃烧器等不同的形式。

3. 隔热层:加热炉的隔热层主要用于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炉腔的温度稳定性。

常用的隔热材料包括陶瓷纤维、石棉等。

4. 控制系统:加热炉的控制系统通常由温度控制器、计时器、电源控制等部分组成,用于调节加热功率和控制炉腔温度。

5. 排气系统:加热炉通常需要排除炉内产生的有害气体或烟雾,使用排气系统可以有效将这些气体排出。

二、加热炉的工作原理:1. 加热炉的加热方式可以分为辐射加热和对流加热两种形式。

- 辐射加热:通过辐射传热的方式,将加热源所产生的热能传递给被加热的物料。

在加热炉内部,加热源(如电加热器或燃气燃烧器)产生高温,并释放红外线辐射能,这些能量通过辐射作用传递给物料表面,使其加热。

- 对流加热:通过传导和对流传热的方式,将热能传递给被加热的物料。

在加热炉内部,通过对流传热方式使加热源与物料表面之间建立热交换,将热能逐渐传递给物料。

2. 加热炉的工作过程通常包括预热、加热和冷却三个阶段。

- 预热:在加热炉的开始阶段,加热源被启动,并通过传热方式将热能传递给物料,提高其温度。

- 加热:在预热阶段之后,加热源继续工作,保持一定的加热功率,以维持物料的所需温度。

- 冷却:当物料达到所需温度后,加热源关闭,加热炉的内部温度逐渐下降,使物料冷却到所需温度。

加热炉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加热装置产生的热能,经过辐射或对流传热途径,将热能传递给物料,使其达到所需的温度。

同时,通过控制系统对功率和温度进行调节和控制,以满足对物料加热的要求。

总之,加热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作用,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工艺条件进行设计和调整,其应用广泛,例如在冶金、化工、电子、材料等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锈钢加热炉实现全部热装的工艺研究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轧钢厂进行板坯的热送热装试验。

国内不锈钢生产热装率现已达到30%以上,板坯入炉温度一般为550℃-700℃左右。

连铸坯热送热装的主要优点是:(1)降低加热炉燃料消耗。

钢坯入炉温度每提高100℃,可降低燃料消耗5%-6%左右,相对于冷装工艺,采用热送热装一般可节能30%,采用直接热送热装工艺可节能40%。

(2)减少烧损量,提高成材率。

500℃热装时,可降低烧损量0.2~0.3%。

(3)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环节,降低板坯库存,提高劳动生产率。

(4)提高加热炉产量30%左右,相应的各种能源消耗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由于不锈钢产品钢种繁多、加热和轧制要求差别巨大,不锈钢热送热装轧制技术未能十分有效的进行,不锈钢板坯热送热装比例较低。

目前,国内不锈钢的热装工艺主要是从连铸下线的钢坯直接通过辊道送往加热炉进行热装,少部分不能直接热送的高温钢坯,通过保温的保温后,然后再送往加热炉进行热装,这种热装工艺由于受到钢坯表面质量检查、钢坯修磨、产品取样和生产组织衔接的限制,加热炉直接热装率达不到30%,从连铸机下线的大部分高温钢坯都是冷却到常温后,再冷装进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主要是因为在一般不锈钢生产企业,炼钢连铸生产能力低于轧钢的生产能力。

由于连铸连浇炉数低、浇次之间铸机停顿时间长,且部分板坯需要进行冷态的质量检查和表面修磨,无法实现连续的板坯热送热装。

为了彻底解决不锈钢的全部热装问题,本文在不锈钢生产线上设置了缓冷坑和预热炉,连铸机生产的板坯即可直接进入加热炉进行热装,也可进入缓冷坑进行保温缓冷后送往加热炉继续进行加热,对于冷装板坯还可先进入预热炉进行板坯预热,然后再送往加热炉进行加热,这样可实现加热炉不锈钢的全部热装。

1、不锈钢实现全部热装的工艺某厂从不锈钢连铸机出来的板坯,根据生产需要,其去向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高温板坯直接进入加热炉进行热装,这部分板坯的比例一般占30%。

第二部分板坯进入缓冷坑缓冷后,板坯一部分进入加热炉进行热装,其比例占30%,另一部分经缓冷后的板坯进行质量检查和修磨后,按冷装方式进入预热炉进行加热。

第三部分板坯下线后直接在原料库中空冷后,按照冷装方式进入预热炉进行加热。

不锈钢坯在一座加热炉内从常温加热到1250℃-1270℃的过程中,温度要求按照特定的加热曲线进行升温,但采用串联式炉型结构,即采用两座炉子共同完成原来由一座炉子完成的板坯的加热任务,钢坯在预热炉内加热到900-1000℃后,通过出炉辊道再转入到加热炉中进行加热,按工艺要求串联式炉型的钢坯升温曲线需要与原单一炉型加热的特定加热曲线相匹配。

在此举例说明,如果板坯在单一的加热炉中加热时,当钢温到达900-1000℃时,此时板坯应进入加热炉的加热段进行加热,加热段炉温应控制在1320℃左右。

但在采用串联式炉型结构后,板坯出预热炉钢温在900-950℃装入加热炉后,就需要在加热段的加热段进行加热,才能保证板坯正常的升温,也就是说加热炉的热回收段的炉温就必须达到1320℃。

但一般情况下加热炉炉尾不设置烧咀,炉尾温度最高只能达到900-950℃,也就是热装板坯在进入加热炉后,其炉气温度比板坯自身温度还要低,但由于热板坯进入热回收段后,热回收段向板坯传热量的减少,相应的炉气温度能升高到950-1000℃,板坯在加热炉的热回收段加热时不会产生温降现象。

由于板坯在炉内的传热主要是辐射传热,传热量的大小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即T4)成正式,炉温的小量下降,会引起传递热量的较大变化,板坯吸收热量的减少,使其温升速度缓慢,只有钢坯进入加热段后,炉温才能达到1320℃,钢坯才能按照正常升温速度快速加热。

因此,在加热炉回收段、预热段的板坯,其加热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板坯升温速度缓慢,这是造成串联式炉型结构的产量比并联式炉型结构产量低的原因之一。

如果要使板坯在加热炉内正常加热,就必须使加热炉热回收段的炉温提高到1280-1320℃,预热段的炉温提高到1300-1320℃,但提高热回收段的温度,同时也提高了排烟温度、烟道温度和换热器的工作温度。

为了提高两座炉子串联后的生产能力,就需要提高加热炉的低温段温度,需要在加热炉的热回收段增设烧咀,并适当改变炉子的轮廓形状,以提高炉气的辐射能力。

炉子排烟温度提高后,需要通过掺入冷风和增加排烟装置,来满足炉子生产的需要。

2、全部热送热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在不锈钢生产线上设置预热炉和板坯缓冷坑,用来实现加热炉的全部热装。

我们知道,要实现加热炉的全部热装,首要条件是要知道板坯在进入加热炉前的原始条件,即入炉板坯的温度和断面温度分布,需要建立板坯从连铸机开始的板坯空冷、缓冷、板坯输送、预热炉中加热及辊道输送等各环节的温度数学模型,这是板坯在加热炉中正确加热的前提和基础保证。

加热炉在加热板坯时,其入炉条件变化是极其复杂的,不仅存在不同钢种、不同长度、不同厚度的钢在炉中的同时加热,而且还存在着不同温度的板坯在炉中同时加热。

因此,需要对不同钢种、不同规格板坯、不同的入炉温度在加热炉中合理加热制度和温度状况进行模拟仿真计算,为正确控制板坯的升温过程提供依据。

需要建立从连铸开始的板坯在辊道上运送、板坯缓冷、板坯在预热炉中预热和加热炉中加热等全过程数学模型,准确控制板坯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过程,从而为板坯在加热炉中正确加热提供良好的条件。

实现板坯直接热装的条件是从连铸机出来的高温板坯没有任何缺陷,这就要求连铸机采用以下技术提高板坯质量:结晶器液面控制;结晶器高频、低振幅振动;减少结晶器摩擦力;优化二冷制度;控制支撑辊的对中;制定钢水运送过程传搁时间表。

通过这些技术措施使板坯无缺陷率达95%以上。

3、热送热装应具备的条件3.1工序间生产能力的匹配连铸坯的热送热装将炼钢和轧钢连接成一个连续的作业线,作业线上每一个工序生产能力的匹配是热送热装能否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特别是轧钢方面,随着轧制钢种和规格的变化,生产能力波动很大。

一般情况下应将轧制小规格时的生产能力,作为生产线能力平衡的依据,当轧制大规格时,只要合理控制每一块钢坯的轧制节奏,工序之间生产能力就能较好地匹配。

3.2炼钢工序要生产“无缺陷铸坯”按照传统轧钢工艺,从连铸机生产出来的钢坯需要冷却至常温进行理化性能检验后再送往下一道工序进行轧制,而采用热送热装工艺后,理化性能检验的工序都被取消。

因此,连铸机只有生产出无缺陷的铸坯,才能不影响热送热装的正常进行。

3.3建立快速质量判定制度制定快速质量判定制度,就是要在保证铸坯运送到炉前时,铸坯的质量就已判定完毕,避免将不合格的铸坯进行加热。

3.4生产设备方面的要求连铸机设备状况是影响铸坯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于新建连铸机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及机型,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如:无氧化浇注技术、中问包等离子加热技术、加热技术、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技术、结晶器电磁搅拌、二冷电磁搅拌、凝固末端电磁搅拌等),尽可能提高连铸坯质量。

结晶器电磁搅拌能较好的改善铸坯的表面质量和皮下质量,这与电磁搅拌在结晶器内形成的流场形态有密切的关系。

电磁搅拌的旋转磁场使结晶器内未凝固的钢液产生旋转运动,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旋转钢液形成一个向上的环流和一个向下的环流。

向上的环流改善了表面质量和皮下质量,向下的环流起到均匀液相温度、消除过热度的作用,扩大了铸坯的等轴晶区,对铸坯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另外,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能改善铸坯芯部的正偏析现象。

连续矫直技术对避免铸坯产生内裂纹十分有效,它不同于一点矫直和多点矫直(或渐进矫直)所存在的矫直应力集中,使带有液芯的铸坯在矫直时能承受较大的剪切应力,容易产生裂纹。

连续矫直将矫直应力分散到整个矫直区,在矫直区整个长度内逐渐变形,变形速率非常低,使裂纹产生的几率大幅度下降。

3.5采用优质钢水生产高质量的铸坯铸坯生产的原料要采用精料,这是保证炼钢稳定生产优质钢的前提。

稳定冶炼节奏就是要按时向连铸提供钢水,保证连铸机生产的稳拉速和恒拉速,同时要控制钢水的温度,以保证钢水具有良好的可浇注性。

4、热送热装需要建立的模型4.1板坯库动态在线管理数学模型建立板坯库动态在线管理数学模型,实时按炼钢连铸开始时间、切割时间、入库时间、入缓冷坑时间和入预热炉时间,进行炼钢和轧钢之间的生产控制,并建立板坯控制数学模型,研究的板坯在线和下线输送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最终获得板坯热送在线控制模型,同时制定了板坯热送热装传搁时间表。

在线控制模型中,将板坯传搁时间作为主要控制因素,根据生产操作的传递情况,将传搁时间分为不同区段,即:在线热装从切割点到加热炉前;下线热装从切割点到缓冷坑中堆垛保温;下线入库板坯装入预热炉加热;最后重新送入加热炉进行加热。

现场作业各个时间区段的长短是随机的,其值根据实际情况输入到计算计内,使生产计划能够根据轧制要求,在满足不同温度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板坯热送热装。

4.2板坯输送过程的温降模型板坯热送热装时在送坯辊道上的换热系数大于下线堆垛的换热系数。

热装时一旦轧线出故障或生产节奏变慢,轧钢不能与连铸生产相匹配时,此时,输送辊道上的板坯往往因不能及时装炉而出现大量滞留现象。

板坯在输送辊道上温降损失很大,为减少热装板坯的温度损失,可在当轧线物流减缓时,根据轧钢节奏的变化情况,迅速将后续的在线热装板坯进行下线堆垛和保温处理,待热轧生产恢复正常后,再重新进行高温坯的热装,以匹配轧钢的生产节奏,直到在线热装板坯装完后,再进行装入刚下线堆垛的热坯,以达到提高板坯整体热装温度的目的。

4.3加热炉温度控制数学模型为保证热装过程的稳定性,需要根据不同的板坯人炉温度制定相应的加热制度,而加热制度的实现需要建立加热炉优化模型,由供入加热炉的燃料控制来控制目标温度。

板坯加热过程温度控制数学模型一般包括炉温与燃料流量串级控制,燃料与助燃空气比值控制,板坯加热跟踪控制模型。

(1)用离线钢坯加热过程数学模型,对板坯的加热过程进行计算,同时对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给在线模型过程控制提供参考值。

(2)根据不同钢种规格、不同温度分布的板坯,建立加热炉热平衡方程,在保证出炉板坯满足所要求的温度及断面温差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节约燃料消耗。

通过离线模拟的计算,可求出加热炉各段煤气量及板坯在炉内的温度分布,为板坯在线加热的温度控制提供依据。

(3)通过轧件在粗轧机出口的实测温度,通过建立温降模型,反算出板坯出炉温度,对加热炉的温度控制方案进行修正,使加热炉控制系统能够正确地对板坯加热过程进行控制。

(4)建立加热炉停轧待热数学模型,根据加热炉实际生产的炉温板温状况及降温和升温速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待轧时间,制定相应的待轧策略,以达到提高板坯加热质量和出炉温度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