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综合:明镜高悬
文言文核心情节与文言实词积累1-8(学生版)

文言文核心情节之一——苦心进谏01.来护儿:谏止游幸。
十二年,(隋炀帝)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
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02.韦凑:谏止兴工。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庸,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03.彻里:弹劾权臣。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
廷臣顾忌,皆莫敢言。
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
彻里辩愈力,且曰……04.海瑞:带棺进谏。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jiào。
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
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cù执之,无使得遁!”05.刘敞:擅于讽谏。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jié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06.傅歧:独抒己见。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
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
07.袁安:力排众议。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
”诏百官议朝堂。
明镜高悬成语故事

明镜高悬成语故事明镜高悬成语故事1 【注音】míng jìng gāo xuán【典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
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西京杂记》卷三【释义】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执法判案【结构】主谓式【近义词】铁面无私【相反词】贪赃枉法【押韵词】以简御繁、角力中原、契若金兰、唇竭齿寒、蛇珠雀环、无所不谈、河涸海干、耆宿大贤、借水推船、一表非凡、......【歇后语】秦始皇的房子【成语故事】传说秦朝咸阳宫中有一面神奇的镜子,他宽四尺,高五尺,正反两面都能照人,人在镜前镜中影子是倒立的,用手按住胸口照镜可以显示五脏六腑,可以看出人体内的’病灶,还能看出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秦始皇经常用该镜对付身边的人【示例】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成语例句】◎肃穆的公廨正中,高悬着"明镜高悬"的牌匾。
明镜高悬成语故事2 【拼音】míng jìng gāo xuán【成语故事】传说秦朝咸阳宫中有一面神奇的镜子,他宽四尺,高五尺,正反两面都能照人,人在镜前镜中影子是倒立的,用手按住胸口照镜可以显示五脏六腑,可以看出人体内的病灶,还能看出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秦始皇经常用该镜对付身边的人。
【典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
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释义】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执法判案【近义词】铁面无私【相反词】贪赃枉法【示例】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成语例句】肃穆的公廨正中,高悬着"明镜高悬"的牌匾。
明镜高悬成语故事3。
有关明镜高悬的反义词近义词 抖擞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有关明镜高悬的反义词近义词抖擞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明镜高悬解释】: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下面就给大家明镜高悬的反义词,近义词和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贪赃枉法( 注释: 赃:赃物;枉:歪曲,破坏。
贪污受贿,违犯法纪。
)大公无私( 注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公而忘私( 注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公事公办( 注释: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公正无私( 注释: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舍己为公( 注释: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天公地道( 注释: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铁面无私( 注释: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一视同仁( 注释: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
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1. 县长明镜高悬,执法如山,替我们地方铲除了一个大祸患。
2. 明镜高悬说的是心如明镜,安定平稳,能照见一切;明察秋毫就是对关联体之间的细微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3. 在旧时衙门的公堂上,常挂有“明镜高悬”的匾额,官员常用其标榜公正无私,断案精详。
4. 清官详查案情,明镜高悬,使沉冤得以昭雪。
5. 这位法官详查案情,明镜高悬,使冤狱得以昭雪。
6. 官府的大堂前都悬挂着一块“明镜高悬"的牌匾。
8. 陈法官判案一向公正严谨,真可说是明镜高悬。
9. 这位法官果真是明镜高悬,平反不少冤情。
10. 堂上挂着明镜高悬的匾,匾下坐着贪赃枉法的官。
11. 串场河边新落成的盐城衙门明镜高悬,以一幕古装戏剧为水街二期项目竣工迎客。
12. 这位法官果真是明镜高悬,平反不少冤情。
13. 你不用担心这些 __,经理一向明镜高悬,会有适当的处置。
14. 这些小人擅长蛊惑人心,所幸新任主管明镜高悬,让他们个个原型毕露。
15. 法官在断案时应明镜高悬,不受私慾和强权的左右。
16. 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十二)

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十二)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憎.恶(zēng) 积攒.(zǎn) 豢.养(huàn) 锐不可当.(dàng)B.恪.守(kè) 称.职(chēng) 飞窜.(cuàn) 强.词夺理(qiǎng)C.诘.难(jié) 禁锢.(gù) 翘.首(qiào) 花团锦簇.(cù)D.桑梓.(zǐ) 箴.言(zhēn) 折.扣(zhé) 挑拨离间.(ji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抉择严峻捷报心无旁鹜B.苍茫彗星斑斓无精打彩C.帐篷幅射笼统翻来覆去D.治裁缅怀驾驭惟妙惟肖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毕业典礼上,校长风趣幽默的演讲让同学们听得出神入化....,从心灵深处受到莫大的启迪。
B.南充市政府因地制宜....,依托地区资源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C.娱乐行业个别明星言行无忌,而追星族却对他们的这些言行不以为然....,依旧痴迷和疯狂。
D.数据与人能作为产业变的重要驱动力量,二者间不容发....,正在走向一体化发展。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律诗,近体诗的一种。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B.《红楼梦》,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是民歌民谣,“颂”是祭祀乐歌。
D.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4月4、5 或6日。
民间习惯在清明祭祖和扫墓。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涵养环保理念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①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不小,不仅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
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明镜高悬,江河万古——“良吏”专题类素材多维解读与运用

故事课\素材活用董国财能照人心胆,洞察一切。
元关汉卿《望江亭》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
”后断案公正严明。
古时候百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同时又“为民做主”。
可美国作只要不盯着,他们准会偷东只为人间有公正、百姓有温暖柯克:法律在国王之上四百多年前的某一天,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在宫中闲坐无聊之际,心血来潮想去皇家法院亲自审理几桩案子。
他来到法院时,正好遇到普通诉讼法院首席大法官柯克爵士。
令詹姆斯一世深感意外的是,他满怀雅兴的要求在年近六旬的柯克这儿碰了钉子。
詹姆斯一世有些不高兴,便质问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国家都在本王的统治之下,区区一桩案件本王竟然无权御驾亲审,这是什么道理?”“陛下当然是国家的最高首脑,内政大事、外交方略,都由您总揽。
但是,陛下要亲审案件这事,却是万万不可。
”柯克不卑不亢地接着回答道,“不错,上帝的确赋予了陛下极其丰富的知识和无与伦比的天赋,但是陛下对于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
法官要处理的案件动辄涉及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只有自然理性是不可能处理□编辑/高明燕素材活用\故事课好的,更需要人工理性。
法律是一门艺术,在一个人能够获得对它的认识之前,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一番话让詹姆斯一世无话可说,只好无可奈何地走了。
柯克的陈词在英国法律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正是在此次冲突后,英国的司法成为了职业法律家的垄断领域。
此后,不只是英国,在当今的西方各国,从事法律职业都要以正规的大学法律教育为前提。
当年逾六旬的柯克再次被任命为英国皇家法院首席大法官时,他依然珍视法律甚于珍惜仕途。
柯克于82岁去世,他的妻子感叹道:“我们将再也不会见到像他这样的人了,曹学佺:正义在公堂之上明朝天启帝年间,广西的桂林皇室宗亲好养恶犬玩乐,王府家奴仗着自己是亲信鹰犬,也越来越骄横肆意,不仅欺男霸女,而且不把地方官府放在眼里,个别家奴甚至胆敢攻打府衙,一府长官敢怒不敢言。
不久后,“闽中十才子”的曹学佺调任桂林府为官,他对这里的事情早有耳闻,暗下决心要整顿一番,以振法纪。
镜文言文的翻译

昔者,有镜之奇物,置于王宫之中。
此镜非同寻常,能照见人心,辨善恶,知贵贱。
镜之形,圆若满月,光可鉴人,其色碧绿,光彩夺目。
镜成,王命宫中智者观之。
智者捧镜细观,见镜中映出天下万物,无不历历在目。
又见镜中映出王之容颜,颜容和煦,威严而不失仁慈。
智者叹曰:“此镜真乃神物,能照见人心,实为国家之宝。
”自是之后,王常以镜自照,以观己之德行。
一日,王与臣子饮酒作乐,醉后失态,言语粗俗。
镜中映出王之失态,王见之,心中羞愧,遂戒酒,以正其身。
又有一次,王得病,卧床不起。
宫中群臣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
王召智者至床前,问曰:“吾病缠身,不知此病能否治愈?”智者观镜,见镜中映出王之病容,曰:“王之病,非药石所能治愈,唯有王之心病,方可疗愈。
”王不解,问:“何为心病?”智者答曰:“心病者,心之不宁,欲望过重,喜怒无常也。
王若能修身养性,去除贪欲,则病自愈矣。
”王听罢,深以为然,自此修身养性,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病果愈。
又有一年,邻国侵犯我国,王率军迎战。
临战之际,王手持镜自照,见镜中映出王之勇猛,心生信心。
果不其然,王率军大败敌军,保卫了国家。
战后,王论功行赏,封赏有功之臣。
然有一臣,因私欲未遂,心生怨恨,欲谋反。
王闻之,命智者观镜,见镜中映出此臣之贪婪,心中明镜高悬。
遂下令捉拿此臣,以免生祸。
自镜置于王宫以来,王以镜为鉴,修德行善,国力日盛。
邻国闻之,皆叹服不已,纷纷遣使来朝,愿与我国结好。
岁月如梭,镜已陪伴王多年。
一日,王对智者曰:“此镜神异,吾常以镜自照,知善恶,辨忠奸。
然镜之寿命有限,恐不久将逝。
”智者闻言,泪流满面,曰:“王之德行,已超越常人,此镜之寿命,亦将与王之德行相匹配。
愿王再接再厉,使国更盛。
”王听罢,感慨万分,知镜之寿命已尽,遂命工匠铸新镜,以供后人瞻仰。
新镜铸成,王自镜中观照,见镜中映出天下万物,无不映照无遗。
王心中大悦,知新镜亦为神物,必能传承王之德行,庇佑国家。
自此,镜文言传遍天下,成为后世子孙传颂之佳话。
皎洁的月光文言文翻译

月之夜,皎洁无瑕,银辉满空。
是时也,万象皆寂,唯有此月,独领风骚。
其光如练,似水波荡漾,流光溢彩,令人心旷神怡。
此月之光,非同小可,乃天地间之精华,万物生长之源泉。
夫月者,自然之奇观,造化之妙手。
其光如水,清澈见底,映照世间万象,无不彰显。
月之明,似明镜高悬,照见人心,使人自省。
月之光,又似瑶台玉宇,辉煌夺目,令人神往。
昔人云:“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之夜,月圆如镜,银光如水,照耀人间。
此时此刻,家家户户,皆仰望天空,共赏明月。
团圆之乐,皆由此月。
月之皎洁,亦如人心,团圆之时,情意更深。
月之光,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歌咏之对象。
诗中有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诗人借月抒怀,寄托情思。
又有诗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诗人以月寄情,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月之光,亦如人生,有起有落。
人生如梦,月亦如梦,梦幻泡影,皆归尘土。
月之光,虽短暂,却永恒。
古人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月之永恒,亦如人生之追求,虽短暂,却无怨无悔。
月之光,更有其神奇之处。
古人云:“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之夜,月圆之夜,月之光最为皎洁。
此时,家家户户,皆团圆美满,共度佳节。
月之光,亦如团圆之光,照亮人间。
月之光,更有其神秘之处。
古人云:“月照当空,千里共婵娟。
”月之光,能穿越千里,照亮人间。
月之光,如一缕丝线,牵动着无数游子的心。
月之光,如一首诗,吟咏着无数离人的愁。
月之光,更有其深远之处。
古人云:“月照山川,万籁俱寂。
”月之光,能照亮山川,使万物皆显。
月之光,亦如智慧之光,照亮人心。
月之光,使人心旷神怡,使万物生机勃勃。
总之,皎洁的月光,自古以来,便为文人墨客所吟咏,成为无数佳句的点缀。
其光如练,清辉洒满大地,令人陶醉。
月之光,不仅照亮了人间,更照亮了人心。
愿此皎洁的月光,永远照耀人间,照亮人心。
悉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悉,心之明也。
夫心者,万物之灵,万物之主也。
心明则智,智明则德。
德明则事成,事成则功立。
故古之君子,必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心为本。
译文:悉,即心之明悟。
心者,万物之灵,万物之主宰也。
心若明悟,则智慧生;智慧生,则德性显。
德性显,则事业有成;事业有成,则功业建立。
是以古之君子,必先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定天下,皆以心为根本。
夫心者,如镜也。
明镜高悬,尘埃不染,自然照见万物。
若心有尘埃,则视物不明,行事失度。
故修身养性,去其尘埃,使心明如镜,方能照见真理,成就大业。
心之悉,有四境:曰知、曰情、曰意、曰志。
知者,识也;情者,感也;意者,愿也;志者,守也。
知、情、意、志,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知之深,情之切,意之坚,志之长,方能成大事。
知之悉,如日之升,光明照耀,万物皆明。
情之悉,如水之流,温润滋润,万物皆感。
意之悉,如山之立,坚定稳重,万物皆愿。
志之悉,如松之挺,坚韧不屈,万物皆守。
古之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以悉心而为。
悉心者,无私心也。
无私心,则公正无私;公正无私,则民心所向;民心所向,则国家安定;国家安定,则天下太平。
是以,悉心者,为君子之根本。
君子之心,如明镜高悬,尘埃不染,自能照见万物。
君子之行,如山之立,坚定稳重,自能成就大业。
君子之志,如松之挺,坚韧不屈,自能守正不阿。
故曰:悉心者,修身之基,治国之本,平天下之要。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是以,悉心者,天下之贵也。
夫悉心之要,在于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首在正心。
正心者,无私心也。
无私心,则能公正无私;公正无私,则能感化万物;感化万物,则能得民心;得民心,则能治国平天下。
修身养性,其次在养德。
养德者,养心也。
心正则德正,德正则行正。
行正则事成,事成则功立。
修身养性,又次在养志。
养志者,养志也。
志坚则行坚,行坚则事成。
事成则功立,功立则名扬。
修身养性,终在养气。
养气者,养气也。
气正则身正,身正则心正。
心正则德正,德正则行正。
行正则事成,事成则功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讯:审问。 12、舞文吏:负责文书的官吏,是一个统称词。
13、注名:记名于名册。
14、原:赦免。
04.张洽:阻止冤案,保护小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张)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 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 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日……
8、于仓不获:意思是插手粮仓事务的阴谋没有得逞。 9、中:中伤。 10、意锐:锐气正盛。 11、婴:通“撄”,触犯。 12、姑:暂且。 13、仓庾:贮藏粮食的仓库。 14、白:报告。
04.张洽:阻止冤案,保护小吏。 “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 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节 选自《宋史•张洽传》)
03.黄贞麟:顺天应民。 黄贞麟,字振侯,山东即墨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十八年,授安徽凤阳推官, 严惩讼师,州郡懔lĭn然。值大旱,祷雨未应,贞麟曰:“得无有沉冤未雪,上干 天乎?”于祷雨坛下,立判诸大狱,三日果雨。
1、推官:官名,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 2、讼师:旧时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这里 指为非作歹的讼师。) 3、懔然:危惧貌、严正貌。这里指州郡的风气正。 4、得无……乎:难道……吗。 5、干:冒犯;冲犯。 6、狱:案件。
10、输公赋:交纳赋税。输,交出;献纳。 11、前后:这里指前后在榆次县任职的县令。 12、诘:追究。 13、折节:改变平时的行为。 14、长者:忠厚有德行的人。
06.陈希亮:为民请命。 知房州,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 入,饥寒且死。希亮曰:“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 为贼耳。此又皆其疏属,无罪。”乃密以闻,诏释之。老幼哭希亮庭下曰:“今当 还故乡,然奈何去父母乎?”遂画希亮像祠焉。(节选自《宋史•陈希亮传》)
02.王罕:为民伸冤。 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 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 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 郡人传为神明。(节选自《宋史•王罕传》)
1、徙:调动官职,译为“调任”。 2、适:适应;顺从。 3、威罚:刑罚。 4、诉事:陈诉事情。这里指上诉。 5、无章:不分明,没有次序。这里指说话没有条理,说不清楚。 6、却:拒绝。 7、勃:旺盛。这里指骂人的时候情绪激动。
1、荫:这里指皇帝开“恩科”。 宋时科举每三年举行乡、 会试,是为 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 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2、郴尉:郴县县尉。县尉,位在县令或县长之下,主管治安。 3、抑:这里是“强迫”的意思。
05.唐恪:断案严谨。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 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 而盗不能捕,更俾bĭ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 为长者。(选自《宋史•唐恪传》)
11、计:这里指核查。 13、叱:叱责。 15、遣:放走。 17、匹夫:普通百姓。 19、已:结束。
12、巡狱:去狱中巡视。 14、槌: 古同“捶”,敲打。 16、至是:到这般地步。 18、解怒具:发泄愤怒的工具。
明镜高悬
本课小结
为民翻案。 为民伸冤。 顺天应民。 保护小吏。 断案严谨。 为民请命。 巧妙断案。 公正保民。
1、亡失:丢失;散失。 2、状:情形。 3、禁:禁止 4、数旬:几十天。旬,十天。 5、向:之前。
07.李崇:巧妙断案。 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 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李) 崇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遣人告之 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
03.黄贞麟:顺天应民。
江南逋赋案兴,蒙城、怀远各逮绅民百余人系狱候勘。狱不能容,
人皆立,贞麟以彼逋赋皆未验实,不忍令死于狱,悉还其家。及讯,
则或舞文吏妄为注名,或误报,悉原而释之,保全者五百家。(节选
自《清史稿•黄贞麟传》)
7、逋赋:拖欠未交的赋税。
8、绅民:乡绅与百姓。
9、系狱:囚禁于牢狱。
10、勘:审问囚犯。
6、为国者终不顾家:做大事的人最终不会顾及自己的家。 7、坚:使……坚定信念。 8、疏属:关系疏远的亲属。 9、以闻:以之闻于上,即上报。 10、父母:这里指父母官。 11、祠:祭祀。
07.李崇:巧妙断案。 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 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 (李)崇曰:“此易知耳。”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然后 遣人告之曰:“君儿遇患,向已暴死,有教解禁,可出奔哀也。”
15、以胥吏:以,因为。胥吏,指上文的“都吏”。 16、校:查对;核计。 17、妄:虚妄的,不实的。
05.唐恪:断案严谨。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 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 盗不能捕,更俾bĭ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 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 长者。(选自《宋史•唐恪传》)
文言文核心情节 之
明镜高悬
01.刘敞:为民翻案。 天长县鞫jū王甲杀人,既具狱,(刘)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 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 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 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节选自《宋史•刘敞传》)
1、鞫:审问犯人。 2、具狱:备文定案。具,完备;狱,案件的案卷文书。 3、吏:春秋以前大小官员都可以称为吏,战国以后一般指下级的小官员或吏 卒。 4、直:这里指申辩。 5、委:委托;交付。
6、悲不自胜:极其悲伤,不能克制。自胜,克制自己。
7、咨嗟:叹息。
8、殊:很;非常。
9、诘:责问。
10、诈状:欺诈行为。
11、款引:如实认罪。
12、妄:胡乱。
08.吴德基:公正保民。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
笞之。不肯伏, 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 ”令怒,
1、张元:在北宋累试不第,自视才能难以施展,后来 叛宋投夏。 2、徙:迁移。 3、几察:稽查。 4、且:将要。 5、诚:实在;确实。
06.陈希亮:为民请命。 知房州,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 入,饥寒且死。希亮曰:“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 为贼耳。此又皆其疏属,无罪。”乃密以闻,诏释之。老幼哭希亮庭下曰:“今当 还故乡,然奈何去父母乎?”遂画希亮像祠焉。(节选自《宋史•陈希亮传》)
02.王罕:为民伸冤。 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 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 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 郡人传为神明。(节选自《宋史•王罕传》)
8、叱逐:喝叱驱退。 9、委曲:委婉;婉转。 10、稍:渐渐地。 11、晓:知晓;明白。 12、直:这里是“公平判决”的意思。 13、愤恚:痛恨;怨恨。 14、反:通“返”,返还。
1、仓廪虚:粮仓空虚。 2、籍:籍没,即登记所有的财产,加以没收。 3、仓吏:管理官仓的小吏。 4、鞫:审理。 5、廉:考察;查访;侦察。 6、都吏:官名。 7、巨蠹:大蛀虫。
04.张洽:阻止冤案,保护小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张)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 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 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日……
4、自诬:自行承认妄加于己的不实之词。
5、否将为君累:意思是,“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
6、俾:使。
7、亡:通“无”。
8、躬:亲自。
9、豪子雄于乡:豪绅的儿子在乡里称霸。
05.唐恪:断案严谨。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 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 不能捕,更俾bĭ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 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选自《宋史•唐恪传》)
本课小结:重点实词
1、鞫:审问犯人。 2、具狱:备文定案。具, 5、论:判决、定罪。 6、按:审问、审查。 7、诉事:陈诉事情。可指上诉。 8、推官:官名,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
9、讼师:旧时以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为职业的人。
01.刘敞:为民翻案。 天长县鞫jū王甲杀人,既具狱,(刘)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 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 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节选自 《宋史•刘敞传》)
6、户曹: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等的官署。 7、傅致益牢:罗织了更多罪名,从而更加确定嫌疑人有罪。傅致,罗 织。益牢,指罪名更加确定。 8、论:判决、定罪。 9、按:审问、审查。 10、盖: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解说原由。相当于 “原来”。
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
1、召:召集,征调。
2、转输:运输。
3、逸:逃跑。
4、笞:用竹板、荆条抽打。
5、伏:通“服”。
6、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