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考前必背知识点:必修2_第5章_基因...

合集下载

最新打印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最新打印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12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3★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4一、生物变异的类型5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6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7基因突变8基因重组9染色体变异10二、可遗传的变异(一)基因突变11121、概念:13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14152、原因:(1)内因:DNA自我复制过程中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16改变17(2)外因18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r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19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细菌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2021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22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233、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24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25位上);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2627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28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2930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31组合。

322、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3b、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43.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35第二节染色体变异36一、染色体结构变异:371.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382.类型:39缺失:染色体某一片断缺失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断4041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42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断位置颠倒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43441、类型45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46染色体)47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482.染色体组(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1、变异包括不可遗传变异(环境改变引起)和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的内因: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其中替换的影响范围要小于增添和缺失。

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3、突变不一定都可以遗传给后代,若发生于配子则可以。

若发生于体细胞,一般不可以,但植物体细胞可以通过无性生殖传递。

4、基因突变可以分为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也可以分为显性突变、隐形突变。

5、基因突变特点:不定向性、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多害少利性。

6、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情况有: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和内含子;隐性突变;突变后决定的氨基酸不变。

7、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会产生新性状,但会产生新性状组合。

8、病毒和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9、基因突变为分子水平的变异,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变异为细胞水平的变异,可以直接观察到。

10染色体变异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数目变异包括:细胞内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11、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为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为染色体变异。

12、一个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13、人的一个染色体组有23条染色体,一个基因组包含24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大多数植物)染色体组和基因组所包括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14、如果一个生物含有多个染色体组不一定是多倍体,单倍体也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关键是看发育起点,如果起点是配子,都是单倍体(所以单倍体基因型就是配子基因型);如果起点是受精卵,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必考基础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必考基础知识点全面总结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生物变异的类型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二、可遗传的变异(一)基因突变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1)内因:DNA自我复制过程中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2)外因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r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细菌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3、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变异:1.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2.类型:缺失:染色体某一片断缺失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断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断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断位置颠倒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类型●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2.染色体组(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五章第六章知识点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五章第六章知识点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知识点知识点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可遗传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遗传物质并未改变。

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

有三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可遗传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后代吗?不一定,请说明理由:如果可遗传变异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1)镰状细胞贫血①症状: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

②检测:可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状确认。

正常人红细胞是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是弯曲的镰刀状。

③直接原因:组成血红蛋白的一个谷氨酸被替换成了缬氨酸,从而使血红蛋白结构改变。

根本原因:血红蛋白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

(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3)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①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②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但有些植物体的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1)细胞癌变的机理①原癌基因: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须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②抑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2)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等。

提示: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一类基因,而不是一个基因。

②不是只有癌细胞中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细胞中的DNA上也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③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调节作用。

④并不是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引发细胞癌变。

(1)原因: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②内因:DNA复制偶尔发生错误(2)特点:①普遍性: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所有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共同来源。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基因是操纵遗传的分子,它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特征。

2. 基因在细胞核中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
中一对是性染色体。

3. DNA是所有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由核苷酸组成。

DNA的两条链通过碱基配对相互结合,形成双螺旋结构。

4. DNA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确保了每个细
胞都含有完整的遗传信息。

5. DNA的复制是通过配对碱基互补的方式进行的,A和T之间形
成两个氢键,C和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6. 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可能由于错误的DNA复制、DNA修复机制的错误或外部因素引起。

7.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转化为蛋白质。

转录
是指DNA转录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指mRNA转化为蛋白质
的过程。

8. mRNA通过核糖体识别和配对tRNA上的氨基酸,从而合成蛋
白质。

9. 在细胞内,基因表达可以受到一些调控因子的影响,如转录因子、启动子和抑制子。

10. 突变或基因表达异常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癌症、遗传病等。

11. 生物技术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改良和调控,如基
因编辑、载体介导基因转移等。

[笔记]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笔记]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生物必修二第五、六、七章知识点归纳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生物变异的类型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二、可遗传的变异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1)诱发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2)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3)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1、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3)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②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

必修二生物第五章知识点

必修二生物第五章知识点

必修二生物第五章知识点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个体与后代之间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即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2. 变异与进化:变异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个体间遗传物质的差异,是遗传的基础,而进化是指物种长期以来在环境选择下适应性逐渐改善的过程。

3. 染色体与基因: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细胞结构,其中所含的基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性状。

4. 基因的结构与特点:基因由DNA分子组成,是遗传信息的单位,包括密码子、启动子、终止子等部分,具有可变性、可遗传性和可表达性的特点。

5. 遗传信息的表达:遗传信息的表达主要是通过DNA复制和转录、翻译过程来实现的,其中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6. 遗传的分类:遗传可分为单倍体遗传和双倍体遗传,单倍体遗传指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进行遗传,双倍体遗传指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进行遗传。

7.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遗传规律,包括显性与隐性、分离与再组合、二因子遗传等定律。

8. 遗传的分离与再组合:分离与再组合是指在生物个体的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以一定方式组合并传递给后代。

9. 基因的连锁与重组:基因连锁是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在染色体上紧密排列而被连锁,重组是指基因间的染色体片段交换造成基因排列方式的改变。

10. 遗传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在物种内部,个体间遗传物质的差异或变异现象,包括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多样性。

11. 性别遗传:性别遗传是指性别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其中包括XX-XY性别决定系统和ZW-XY性别决定系统两种。

12. 省思:生物学研究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实践与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高三生物考前必背知识点:必修2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高三生物考前必背知识点:必修2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的实例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⑴症状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型,导致红细胞不能顺利通过毛细血管聚集在一起,红细胞破裂(溶血),造成贫血。

⑵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⑴诱发突变(外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⑵自然突变(内因)2、基因突变的特点⑴普遍性⑵随机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频性⑸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三、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概念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基因重组的类型交换重组(四分体时期)3.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4.基因重组的意义四、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本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也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性状。

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

发生时间及原因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条件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发生可能突变频率低,但普遍存在。

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猫叫综合征,不是猫叫综合症)1、概念缺失2、变异类型重复倒位易位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的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的实例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⑴症状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型,导致红细胞不能顺利通过毛细血管聚集在一起,红细胞破裂(溶血),造成贫血。

⑵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⑴诱发突变(外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⑵自然突变(内因)2、基因突变的特点⑴普遍性⑵随机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频性⑸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三、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概念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基因重组的类型交换重组(四分体时期)3.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4.基因重组的意义四、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猫叫综合征,不是猫叫综合症)1、概念缺失2、变异类型重复倒位易位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的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

(文科生了解)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图一含4组染色体(或有4个染色体组),每组3条染色体;图二含4组染色体(或有4个染色体组),每组2条染色体2.常见的一些关于单倍体与多倍体的问题⑴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

)⑵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对,因为在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⑶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我们可以称它为二倍体或三倍体,这种说法对吗?(答:不对,尽管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但因为是正常的体细胞的配子所形成的物种,因此,只能称为单倍体。

)①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②而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不管含有几个染色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4)单倍体中可以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也可以有多个染色体组,对吗?(答:对,如果本物种是二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果本物种是四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

)3.多倍体育种①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

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②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③过程:4.单倍体育种①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②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养。

③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

④过程:列表比较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4.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图示:注:亲本中要用四倍体植株作为母本,二倍体作为父本,两次使用二倍体花粉的作用是不同的。

(了解)以染色体概念系统为例,分析染色体与遗传变异进化之间的内在联生物的变异专题训练组题人:成德旺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

(共60分)1、基因突变常发生在细胞周期的()A.分裂间期B.分裂期前期C.分裂期后期D.在分裂期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2、番茄果实红色(H)对黄色(h)显性。

某隐性纯合植株(hh)自交,结出了半边红半边黄的变异果,这可能是植株哪个部位的基因h突变为H引起的()A.幼苗期的顶芽细胞B.早期的一个叶芽细胞C.一个花芽的某些细胞D.花药组织内的花粉母细胞4、科学家将一些作物种子搭载神舟五号飞船进人太空,经过宇宙射线等的作用,可能使作物种子内的DNA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5、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A.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B.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的进化也有利6、水稻和小麦的基因突变不包括()A.DNA分子双链中,碱基对G—C变成T—AB.DNA分子双链中,因某种原因增加了一对碱基G—CC.DNA分子双链中,因某种原因缺失了一对碱基G—CD.DNA分子双链中,因某种原因缺失了大量的基因8、某肺炎双球菌的A基因含有A1~A6 6个小段,某生物学家分离出此细菌A基因的4个缺失突变株:J(缺失A3、A4、A5)、K(缺失A2、A3)、L(缺失A3、A4、A5、A6)、M(缺失A1、A2、A3、A4),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X与J或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6个小段都不是突变型),若将X与K或M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菌为非野生型,由此可判断X的点突变位于A基因的哪一小段? ()A.A2B.A3C.A4D.A59、下表所示为正常血红蛋白(HbA)变为异常血红蛋白(HbW),请分析是由于对应的基因片段中碱基对发生了下列何种变化?()A.增添B.缺失C.改变D.重组11、关于基因重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12、基因型的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A.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C.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13、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为AABBCc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8 B.1/6 C.1/32 D.1/6414、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15、用二倍体西瓜(2X)作父本,四倍体西瓜(4X)作母本杂交后的种子,种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的染色体依次为( ) A.4X,3X,5X B.3X,4X,5XC.5X,3X,4X D.5X,4X,3X16、普通西瓜是二倍体,选取基因型为aa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进行处理后,当作母本,用基因型为AA的植株苗作父本进行杂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母本植株上结的西瓜是三倍体西瓜B.母本植株上所结种子的种皮基因型是aaaaC.母本所结种子胚的基因型是AaD.母本所结种子胚乳的基因型是Aaa17、将一个花粉粒培养成幼苗,对它的茎尖用秋水仙素处理,长大后该植物正常开花结果。

与该植株染色体数目不相同的是()A.根细胞B.叶细胞C.茎细胞D.子房壁细胞18、用花药离体培出的单倍体水稻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能两两配对,并形成四分体。

据此现象推知产生花药的水稻是()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19、下列属于单倍体的是()A.由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B.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C.由花粉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长成的小麦植株D.由小麦含三个染色体组的花粉直接发育成的试管幼苗20、将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的两株植物杂交,F1和F2都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把F1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

请回答:用秋水仙素处理F1得到的四倍体的基因型是()A.AAAA B.AAAa C.AAaa D.Aaaa21、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杂交,可得到在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22、21三体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经医学检查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第21号染色体。

由此分析,亲代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复制的染色体已分裂,细胞分裂受阻,使染色体数目增多B.一条21号染色体断裂成2条C.一条21号染色体与一条22号染色发生互换D.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同时进入一个生殖细胞23、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以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株成熟后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所结果实的果皮、种皮、胚芽、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A.4、2、2、4 B.4、4、3、6 C.3、3、3、4 D.4、4、3、524、下列左图表示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则右图所示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A.颠倒B.缺失C.易位D.重复25、用杂合子种子尽快获得纯合子植株的方法是( )A.种植一F2一选出不分离者一纯合子B.种植一秋水仙素处理一纯合子C.种植一生长素处理一纯合子D.种植一花药离体培养一单倍体幼苗一秋水仙素处理一纯合子26、破坏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结果是()A.染色体不能复制B.染色体减半C.染色体加倍D.着丝点不能分裂27、下图示生物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B .B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C .C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D .D 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28、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 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A .18+XY B .18+YY C .9+X 或9+Y D .18+XX 或18+YY29、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3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以下几 种生物性状最初的产生,来源于同一变异类型的是 ( ) ①白化病 ②抗虫棉 ③无子西瓜 ④人类的色盲 ⑤水稻的矮茎抗病 ⑥人类镰刀型贫血症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④⑥D .②③⑤ 3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即使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生物也可能出现变异性状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如果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必然发生基因重组D .如果某果蝇的长翅基因缺失,则说明其发生了基因突变二、非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