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斯·门罗《逃离》中的双重叙事运动

合集下载

探析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艺术

探析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艺术

探析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艺术作者:刘曲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17期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 1931-)是当代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加拿大女作家之一,以短篇小说享誉世界。

门罗自少女时代开始写作小说以来,迄今已创作发表了百余篇短篇小说,均获得了国内外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广泛赞誉。

艾丽丝·门罗曾三次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两次吉勒文学奖,以及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布克国际文学奖等诸多国内国际大奖。

2013年,82岁高龄的素有“加拿大契诃夫”美誉的门罗,因其巨大的文学成就,一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其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门罗的小说质朴清新且叙事独到,往往能给人带来一种洗去铅华后的自然回归之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门罗风格”,但是较之于欧美评论家进行的深入而有系统的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似乎显得苍白而匮乏,而且大多数集中于整体印象式的批评研究,针对于具体的主题表达、语言特色、写作风格、叙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则少之又少。

本文即试图结合艾丽丝·门罗的著名短篇小说《逃离》,探寻其独到的叙事风格。

《逃离》(《逃离》,艾丽丝·门罗著,李文俊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以多维的叙事视角和纵横交错的叙事手法深刻表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挣扎与困境和百般犹豫之后的逃离与回归,揭示了女性善良敏感天性中的隐忍与坚强。

一、《逃离》中的多维叙述视角叙述视角,即“叙述故事时的观察角度”。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申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逃离》采用全知视角模式,通过空间视角和人物心理视角的综合应用,不但成功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卡拉对现实不满,对未来盲目憧憬但又对过去情感及生活无限留恋的复杂而无奈的心情,同时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主人公所处的生活环境对其行为的影响,充分地描绘出卡拉试图挣脱丈夫束缚但又最终选择回归的迷惘。

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主题研究

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主题研究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主题研究黎桑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摘 要:自古以来,“逃离”就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也是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根源。

门罗的《逃离》就是一本以“逃离”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

本文从小说的三个女主人公卡拉、朱丽叶和劳莲的个人经历展开分析,揭示门罗笔下的女性逃离的意义,她们不想再对乏味的生活妥协,不想再依附家庭和男人而生存,她们要为自己的自由和独立而抗争。

她们遵从自己的内心,要为自己而活。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逃离;女性意识作者简介:黎桑(1984.2-),女,汉族,湖南岳阳人,文学硕士,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英语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外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110-02引言:“逃离”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共同话题,也是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根源。

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先是逃离无爱的家庭,然后又从有家室的罗切斯特先生身边逃走。

即便她深爱着罗切斯特先生,她也不愿意屈居为他的情人。

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也有着同样的主题,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一个以白流苏为主的逃离故事,鲁迅《伤逝》里的子君是一个为了爱情逃离家庭,追求自由的女性。

这些文学作品中女性所表现出的“逃离”,都是女性努力挣脱“他者”地位,争取自由平等的过程。

作为女性作家的门罗,在最初向作家的理想前进的时候,也常常受到女性身份的困扰,她在寻求自身地位的时候,也逃离了最初的家庭,和丈夫离婚,专心致志独立写作。

她的抗争被她写入了她的作品,“逃离”也是门罗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

一、逃离男权家庭的卡拉在《逃离》中,女主人公卡拉共经历了两次逃离,第一次,从父母身边挣脱出来,做到真正的独立。

第二次逃离丈夫对她的不尊重与控制,追求独立的人格。

她的两次逃离也表达了她以自己的方式对父亲和丈夫所代表的男权家庭的反抗。

浅谈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女性主义叙事手法.doc

浅谈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女性主义叙事手法.doc

浅谈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女性主义叙事手法摘要:艾丽丝门罗的《逃离》主要描写一群女性的“逃离”。

她们要逃脱的是,是家庭,是婚姻,更是逃离自我;带着的是无可奈何,是迷茫,是惆怅.但是逃离终究要有个目标,漫无目的地逃离终会停止,就好像一直被原点牵引一样,终有一天会回到原点.本文主要是对《逃离》中的女性主义叙事技巧进行分析。

ﻭ关键词:《逃离》女性主义叙事技巧Abstract: Alice nroe s escape themain descriptio nof a group of women toescape. They t to escape the shackles offamily,marriage,andrefled self;withthe helpless,confused, melancholy. Butafter all hefled goals,aimles sly fleeing eventually stop, it seems to he been towed,like the origin, will onedayreturn to the origin. This article is the escape of femist narrative techues for an alysis。

Keyword: escape Femist NarrativeSkills引言中外作家们对于女性的出走和逃离这一题材都情有独钟,因此,描述妇女的逃离故事的作品有许多优秀之作。

女性或许需要这种行为来促进她们的成长。

逃离,迎接新的开始,或者辞去旧的过去.在《逃离》这部短篇中,不同的角色都逃离着不同的原点。

离家出走的女孩卡拉,现在又要逃离她的丈夫;逃离了学术的朱丽叶,选择了偶遇的男子;一次次逃离的观念闪现在心头,你无法预料它何时到来,当你认为你早已经遗忘了逃离之时,它却又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逃离还是回归 ——析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风格

逃离还是回归 ——析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风格

逃离还是回归——析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叙事风格摘要:艾丽斯·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讲述了多个女性不同层次的逃离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却有自己独到的叙事风格。

小说巧妙地运用两条线索交错进行的叙事方式、多个叙事视角相互转换的叙述手法、跌宕起伏的叙事节奏技巧,深刻表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挣扎与困境和百般犹豫之后的逃离与回归,深化了故事“逃离”的主题,赋予了作品丰富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艾丽斯·门罗;《逃离》;叙事风格艾丽丝·门罗是当代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加拿大女作家之一,以短篇小说享誉世界。

门罗自少女时代开始写作小说以来,迄今已创作发表了百余篇短篇小说,均获得了国内外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广泛赞誉。

艾丽丝·门罗曾三次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两次吉勒文学奖,以及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布克国际文学奖等诸多国内国际大奖。

2013年,82岁高龄的素有“加拿大契诃夫”美誉的门罗,因其巨大的文学成就,一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其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门罗的小说质朴清新且叙事独到,往往能给人带来一种洗去铅华后的自然回归之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门罗风格”。

门罗所钟情的素材是小地方普通女性的平凡生活,其文笔简约,文风质朴。

但是,她如何做到用朴实的文字来表述深挚的情感,用简单的故事去触及严肃的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短篇小说《逃离》中的叙事风格,来呈现门罗小说中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两条线索交叉进行,推进情节发展《逃离》讲述的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

小镇女子卡拉当初逃离了家庭,与马术训练师克拉克私奔。

婚后,夫妇共同经营着一个马棚。

由于受不了婚姻中一些难言的龃龉,卡拉在邻居西尔维娅的帮助下出逃。

但是,终因情感上的难以割舍,她又半道返回,重新回到克拉克身边。

但这只是故事的表层,同时若隐若现的还有卡拉的邻居西尔维娅——贾米森太太的故事。

西尔维娅是大学教师,其丈夫贾米森是位诗人,夫妇相差约20多岁。

爱丽丝·门罗作品之《逃离》的女性人物分析

爱丽丝·门罗作品之《逃离》的女性人物分析

爱丽丝·门罗作品之《逃离》的女性人物分析摘要:《逃离》是加拿大杰出文学家爱丽丝·门罗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了女主角卡拉的两次逃离事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女性意识曲折成长的经历。

由于两次逃离背景的不同,最终导致了不一样的结局。

作家门罗认为如果一个女性想要拥有主体意识,首先要获得经济与思想的独立。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逃离;自我独立意识《逃离》中,卡拉和西尔维娅,由于社会阶层的不同,使得她们内部性格的差别异常明显,卡拉缺乏主见并且内心具有依赖惯性,而西尔维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优越感。

但是,她们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有强烈的想要逃离婚姻的愿望或者诉求。

一、卡拉1.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成长从《逃离》这本小说的故事背景中,可以知道,《逃离》中女主角们的父母大多受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他们行为开放、追求独立、不受束缚,但常常处理不好家庭内部的关系。

卡拉总是受到母亲和继父的冷落,感受不到理解与被爱。

所以,在与克拉克相遇之后,选择离家出走的方式去逃离父母,从此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并且,从此不再与家人联系。

卡拉的出走,证明她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她知道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想要的生活,对待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对美好生活有了向往,从而选择了逃离家庭。

2.自我成长的依赖惯性但是,第一次的逃离,只是初长成人的卡拉,非常稚嫩的或者不成熟的、不独立的逃离,她从依赖母亲和继父的没有关爱的家庭中逃离,转而去投靠和依赖她的恋人克拉克,我们从她这一少女的第一次重大决定中可以了解,她起初性格中的种子,便是不独立和依赖他人。

试想,如果没有某一个恋人的出现,卡拉还会从家庭中逃离出来吗,也许不会,因为,她本人并没有独立的意识和能力,也许,她仍会忍受下去。

从她的第二次逃离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她的依赖惯性。

在卡拉忍受了她的丈夫克拉克的粗暴脾气,小心翼翼的生活多年之后,她终于萌生了要逃离的想法,但是,凭她自己,是无法完成逃离的,因为她“没有钱…‘没有住的地方…‘没有工作”,而所有这些困难,都是在她的邻居西尔维娅的帮助下才克服的,她才鼓足勇气逃离。

艾丽斯·门罗小说《逃离》的文体学分析

艾丽斯·门罗小说《逃离》的文体学分析

关键词 : n Aw a y I ( 《 逃离 》 ) 是 加 拿 大 短 篇 小 说 家 艾 丽斯 ・ 门 罗 最 成 功 的一 部 作 品 之 一 2 0 0 4年 出版 便 引 起 强 烈 反 响 ,很 快 就 获 得 了加 拿 大 G i l l e r 文学奖 . 并 人选 T h e N e w Y o r k T i m e s 年 度 图 书 门罗 出 生 于 安 大 略省 . 故 事 背景 也 大 多 为 小 镇 的 平 凡 生 活 一 经 门 罗 之手 . 再 平 凡 的小 镇 女 子 也 可 以创 造 出 震撼 心 灵 的 奇 迹, 如 此 非 凡 的 文学 魅 力 。 值得 读 者 细嚼 慢 咽 。 认 真 推 敲 与 斟 酌 。本 文 以 《 逃离》 作 品集 中第 一 篇 同名 小 说 《 逃离》 为研究对象 , 从 文体学分析《 逃离》 , 读 者 将 体 会 门 罗精 湛 的叙 事 艺 术 . 以及 由此 达 到 的别 样 的 美 学 效果 。 如 此可知 , 门罗获诺 贝尔文学 奖 , 可 谓 当 之 无 愧。 国 内外 分 析 《 逃离》 均从叙事 、 主题等层面展开 , 如 代莲的《 艾 丽斯 . 门罗短篇小说< 沉寂> 的 空 间 叙 事 解 读》 , 赵义森 的《 无 所遁逃—— 门罗 小说集 < 逃 离> 主 题解读》 。仅 有 宣 萧 的 硕 士 论 文 《 对艾丽斯 . 门 罗< 适 合> 及< 爱 的进 程 > 的 功 能 文 体 分 析 》 涉 及 文 体 学 分 析 文 体 指 一 个 句子 或 一 个 段 落 中经 过 意 译 会 失 去 的 成 分 对 一 个 句 子 的 意译 常 可 保 留 原 有 的叙 述 方 式。 但 却 难 以保 留语 音 , 书写、 词汇 、 比喻 、 句 型 等 方 面 的 特征 。这 些 成 分 也 应该 得 到 足够 的重 视 , 只 有 这 样 才 能对 小 说 的形 式 层 面 进 行 较 为全 面 的分 析 。1 3 ] t 8 4 文 学 批评 的过 程 即是 文 学 欣 赏 . 而 文 体 分 析 则 是 文 学 批 评 的 重 要组 成部 分 从 文 体 学 角 度欣 赏作 品是 一 个 捷 径. 也 是 一 个 需 要 深 入 探索 的领 域 。 由文 体 所 表 达 的 功 能 作 为 出 发点 . 从 而 对 小说 有 比较 全 面 的 了解 。本 文将 从语音 、 词汇、 语法修 辞 、 语 系 等 角 度 深 入 分 析 《 逃离》 所 表 达 的 主题 意 义 。

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女性创伤叙事

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女性创伤叙事

基本内容
为了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从《逃离》中引用一些具体情节。例 如,当唐娜刚回到家乡时,她被家人视为城市的象征,受到了村民们的冷落和歧 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融入了乡村生活, 并成为了村里的焦点人物。她所散发的自信和坚韧吸引了其他女性的羡慕和支持, 也启发了她们追求自由和真我的勇气。
基本内容
艾丽丝·门罗的作品往往被比作俄国当代作家契诃夫的作品。然而,《逃离》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对契诃夫的致敬之作,它更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度的作品。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创伤与困境,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勇气和希望。因此, 《逃离》不仅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中篇小说,更是一部值得我们深思的作品。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然而,即使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女性仍然不屈不挠地抗争着。她们寻找自 我救赎的力量,努力寻找一条往自由和解脱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可能 会遭遇更多的挫折和创伤,但这些经历最终将使她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基本内容
艾丽丝·门罗的《逃离》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入的主题探讨,揭示了女 性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它不仅展示了女性在生活中的创伤和逃离,更展示了 她们无畏的抗争和不屈的精神。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女性的柔弱与坚 韧,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为那些正在经历挑战和创伤的女性提供支持和慰藉。
基本内容
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逃离与回归并不只是个人选择,而是对自然和女性 地位的思考与追求。在《逃离》中,门罗通过唐娜的成长历程,展示了女性在自 然环境中的独特感受和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唐娜逃离城市的喧嚣,不仅仅是为 了逃避现实压力,更是为了寻找自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基本内容
在回归的诉求方面,唐娜经历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喧嚣到宁静的转变。她的 回归并非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接纳。在田园生活中, 唐娜重新认识了自然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并逐渐融入其中。她通过努力和智慧, 赢得了家人和村民的尊重与支持,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一个女人的出路——解读爱丽丝·门罗《逃离》

一个女人的出路——解读爱丽丝·门罗《逃离》

要是因为不堪忍受克拉克男权体制下的生活,这貌似 可以看作一个极佳的女性主义反对男权的把柄。但我 们也不能因此片面理解卡拉和克拉克的关系,他们两 人之间难道就已经不存在爱情了吗?英国女性主义批 评家希拉·罗伯瑟姆曾指出:“男女之间的关系错综 复杂,难以理清,它不同于其他的压迫者和被压迫者 之间的关系。男女之间毕竟有互相吸引、互相爱慕的 一面。男女之间的关系是相当温和的暴政,女性在男 女亲热时被解除了武装。”小说中的卡拉并没有旗帜 鲜明地表明已经不再爱克拉克了,她在逃往多伦多的 大巴上思绪万千的仍是克拉克,克拉克在她的心里仍 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卡拉的因女性意识觉 醒选择逃离,很有可能只是出于自己的女性尊严受到 侵犯,忍受不了男权压制下的生活,但并不是因为爱 情完全毁灭。女性主义者一直高扬女性要实现真正的 主体意识独立,而且是经济和思想的双独立,如果卡 拉真这样做了,那她就胜利了吗?所以我们不能因过 分强调卡拉的女性意识,而一棍子打死她和克拉克之 间的爱情。 当然,门罗不会让卡拉变成那样完全独立女性 主义者,因为卡拉不是那样的强人,而且那也不是女 人的出路。小说的结尾,回归后的卡拉虽然能短时间 和克拉克旧情重燃,但最终仍会带着心中的刺痛,在 压抑、窘困的生活中继续生活,就像她逃离之前过的 那样,这就是作者想指出的女人的出路。门罗曾经说 过:“有人还是认为女人会找到生活出路的。从前, 结婚就是出路。近年来,离开丈夫成了出路……我没 有这样的出路。在我看来,这样的出路很可笑。我的 出路只是过日子,活下去……我喜欢这个观点,我们 过日子,活下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会发 生什么。我们自以为把一切都琢磨透了,可它们偏偏 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没有一种想法是永恒的。”
·5O WEN XUE JIAN SHANG
然,在开往多伦多的大巴上,卡拉心绪万千,内心对 陌生的未来,对没有克拉克的生活充满恐惧,她断然 下车,并打电话让克拉克去接她,重新回到了让她不 堪忍受的生活之中。 卡拉的逃离失败了,生活重归平静。一场逃离 好像改变了一些东西,又好像什么也没改变。美国学 者哈莉艾特·B·布平克博士认为:“在妇女所接受 的教育中,女性魅力是与听从、依靠和被动的特征相 联系的。然而,在当今的事业中,若想取得成就,妇 女就必须果断、独立、有竞争力和志向远大。”这两 种特征(一组是取得成功所必需的特征,一组是在纯 粹意义上作为女性能被人接受所需要的特征)显然会 产生矛盾。因而女性害怕被抛弃,害怕被她们的战胜 者报复,害怕自己所爱的人拒绝和蔑视自己,害怕失 去女性魅力和对男子的性吸引力。因此,几乎所有女 性都不愿扮演雄化女人的角色,这也是与所谓“本质 女性”相对立的。由此可见,女性意识变成了既是卡 拉逃离丈夫的原因,也是她逃离失败的原因。虽然本 能反抗丈夫的男性霸权,但卡拉仍然离不开他。如果 这不是因为爱,那就是卡拉已经习惯了克拉克为代表 的男权体制下的生活。最后的逃离虽未成功,却在一 定程度上改善了夫妻关系。只是一切都是暂时的,一 段幸福日子过后,卡拉将会重归枯燥无趣的生活。小 说末尾,卡拉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她对于埋在心里 的那个刺痛已经能够习惯,她尽其所能抵抗着那个永 远深藏着的诱惑。所以女性主义的启蒙和觉醒也并非 卡拉的出路。 三、一个女人的出路 那么,《逃离》中的卡拉难道就注定无法逃离 了吗?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出路在哪里? 前文已提及,卡拉的第一次逃离是一种成人仪 式意味的逃离,并不具有女性意识的意义。而第二次 逃离,卡拉作为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女人的逃离,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丽丝 · 门罗 (AliceMunro,1931-) 是加 拿大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小说集 《逃离》 勾勒出几代女性的婚姻家庭生活,反映伦 理变迁和代际冲突。有困囿于家庭却无比苦闷的年 轻女性,有无依无靠的年老女性,有不婚的职业女 性,也有潜 在 的 女 同 性 恋 者。短 篇 小 说 《逃 离》 (Runaway) 是其同名小说集的开篇之作,讲述小 镇女子卡拉逃离了家庭,与马术训练师克拉克私 奔,婚后由于受不了婚姻中一些难言的龃龉,在邻 居西尔维娅的帮助下出逃。终因情感上的难以割
舍,重新返回到克拉克身边 [1]48。国内外学者从叙 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尽 管研究角度各异,阐释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主题 基本达成了共识:将克拉克视为父权制压迫的代 表,卡 拉 的 逃 离 是 “在 这 种 压 迫 下 的 意 识 觉 醒”[2]98,但自身 的 局 限 性 和 软 弱 性 导 致 出 逃 的 失 败,匆匆终止的逃离是对这种女性不平等境况的 “无力的低头 和 无 效 的 抗 争 ”[3]94。 评 论 界 一 直 专 注于分析卡拉的受压迫状态,揭示婚姻暴力与女性 成长意识的关系,关注重点往往是两性关系,忽视
2.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80)
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聚焦门罗短篇小说 《逃离》 中的两位女性角色,通过分析自由间接引语、文体特征和象征意义,发现女 性同性恋情的隐性进程贯穿文本始终,与两性冲突的显性情节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共同塑造出强者不强、弱者 不弱的复杂人物形象,揭示女性面临家庭内外的双重困境。 【关键词】 《逃离》;隐性进程;双重叙事运动
收稿日期:2018-03-07 作者简介:何晶晶 (1982-),女,汉族,湖南新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孟 玲 (1982-),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基金项目:四川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一 般 项 目 “艾 丽 斯 · 门 罗 短 篇 小 说 《逃 离》 中 的 双 重 叙 事 运 动 研 究”
StudiesUniversity,Chengdu611844,Sichuan,China; 2.SchoolofForeignLanguag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080,China) Abstract:FocusingonthetwofemalecharactersinMunro’sshortstoryRunawayandanalyzingitsfree indirectdiscourses,stylisticfeaturesandsymbolicmeanings,itisfoundthatbehindtheplotdevelopment ofgenderrelations,thereexistsacovertprogressionofhomosexuallovewhichgoesthroughthestoryfrom beginningtotheend.Thedualnarrativemovementsarebothcontradictoryandcomplementary,whichcan helptobuildcomplicatedimagesthatthestrongerisnotstrongandtheweakerisnotweakandtoreveal thedualpredicamentsofwomenfrom theinsideandoutsideoffamily. Keywords:Runaway,covertprogression,dualnarrativemovements
2018年 8月 第 35卷 第 4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Aug2018 Vol35No4
艾丽斯·门罗 《逃离》 中的双重叙事运动
何晶晶1 孟 玲2 (1.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外事管理系 四川成都 611844;
【中图分类号】 I711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860(2018)04-0037-05
DualNarrativeMovementsinAliceMunro’sRunaway
HEJing-jing1,MENGLin2 (1.DepartmentofEnglishForeignAffairsManagement,ChengduInstitute,SichuanInternational
(17SB0430) 的研究成果。
38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35卷
了小说中的另一女性西尔维娅。追踪故事中两位女 性之间的关系,会发现另外一条叙事线索,与卡拉 和丈夫的矛盾冲突一起贯穿文本始终。
申丹提出,不少叙事作品中,存在双重叙事 进程,一个是情节运动,也是批评家们关注的对 象;另一个则隐蔽在情节发展后面,与情节进程 呈现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走向,在主题意义上与情 节发展形成一种补充性或颠覆性的关系,即 “隐 性进程”[4]47。不同于传统研究对小说情节深层意 义的探讨,申丹所定义的隐性进程特指作者通过相 关叙事策略和文本选择,在文本中所设置的贯穿作 品首尾、与情节并行发展的第二种叙事运动 。 [5]183 在包含两种或多种叙事运动的作品中,同样的文字 会沿着不同的表意轨道运行,表达出不同的主题意 义,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倘若要发现隐性进 程,需要同时关注文体特征和结构技巧,注重遣词 造句。作者往往通过文体选择和结构技巧之间微妙 的交 互 作 用, 来 创 造 叙 事 的 隐 性 进 程。[4]52小 说 《逃离》 通过全知叙述者视角发表评论或者透视人 物内心。其中,自由间接引语中叙述者的干预度相 对较小,人物无论是话语行为还是内心行为都可以 得到较大程度的表现,能够生动充分地体现出人物 的明 显 的 主 体 意 识, 增 强 情 感、 增 加 语 意 密 度。[6]11门罗在短篇小说创作中常采用空白、谜团、 象征等手法刻画复杂人物,并与故事的主题思想相 互融合。因此,本文将关注不同地方文本成分的交 互作用,通过自由间接引语、文体特征和象征意义 共同挖掘小说隐性叙事进程。研究问题主要包括: 《逃离》 的文本构成是否存在两位女性之间同性恋 情的主题成分?这一主题如何与情节发展中的两性 关系并列前行?它们在作品中具体通过什么样的话 语手段得以展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