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
五年级数学估算

五年级数学估算哎呀,说起五年级的数学估算啊,那可是咱们小时候的一道“小坎儿”,但也是乐趣满满的一课呢!记得那时候,每当老师讲到估算,我心里就琢磨着:“这估算啊,不就是个‘大概其’嘛,有啥难的?”但真正动起手来,才发现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咱们先说说为啥得学估算吧。
你想啊,生活中哪儿哪儿不得用到它?比如,你跟妈妈去超市,妈妈让你算算大概得花多少钱,这时候,掏出计算器可就不方便了,直接估算多省事。
还有啊,考试的时候,有些题目要求你快速判断答案范围,估算就是你的好帮手了。
一、估算的基本功1.1 四舍五入法这可是估算的“入门级”技能。
看到数字,先瞅瞅它是靠近哪个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咔嚓一下,给它来个“四舍五入”。
比如,28咱们就估成30,96就估成100,简单粗暴,但有效!1.2 取整法有时候,咱们不需要那么精确,直接取个整数算了。
比如,计算一堆苹果大概有多重,每个苹果重量差不多,那就直接数个数,然后乘以一个“平均重量”的整数,搞定!二、估算的实战演练2.1 购物小能手想象一下,你是家里的小采购员,妈妈给了你100块钱,让你去买文具。
铅笔每支1块2,橡皮每块8毛,笔记本每本5块。
这时候,你得迅速估算一下,能买多少东西而不超支。
铅笔估成1块,橡皮估成1块,笔记本还是5块,心算一下,嘿,差不多能买个十来样东西呢!2.2 时间管理大师放学了,你计划着先做作业,再去看动画片。
作业预计要1个小时,动画片晚上6点开始。
你一看表,5点半了,心里得有个数:作业得抓紧,估算着半小时内搞定,这样还能赶上看两集。
估算在这里,就成了你时间管理的小助手。
2.3 旅行预算达人暑假要到了,你和爸妈计划去旅行。
机票、酒店、门票、吃饭……一大堆开销等着算。
这时候,估算就派上大用场了。
先大致估算下每项的花费,加起来看看总预算够不够。
虽然最后可能会有所出入,但心里有个底,旅行起来也更安心嘛!三、估算的乐趣与挑战3.1 乐趣多多估算不仅仅是学习上的任务,它更像是一种游戏。
四年级数学估算

四年级数学估算一、什么是估算呢?估算就像是猜数字的游戏,但这个猜可不是乱猜哦。
比如说,你去商店买东西,你不需要知道精确到几角几分的价格,大概知道要花多少钱就行,这时候估算就派上用场啦。
二、整数的估算1. 加法估算- 例如,38+23。
我们可以把38看成40,因为38接近40嘛,把23看成20。
然后40 + 20 = 60。
这样我们就快速估算出结果大概是60啦。
这就像把两个小伙伴变得更整整齐齐的数字,然后再相加,速度超快的。
2. 减法估算- 比如72 - 19。
我们把72看成70,19看成20。
70-20 = 50,所以72 - 19的结果大概是50。
这里把72稍微变小一点,19稍微变大一点,这样算起来简单又快,就像走了一条捷径。
3. 乘法估算- 对于32×5。
我们可以把32估算成30,30×5 = 150,所以32×5大约是150。
就好像把32这个有点调皮的数字变得规规矩矩的30,再去乘5就轻松多啦。
三、小数的估算(如果四年级有学到的话)1. 加法估算- 像2.3+1.8。
我们可以把2.3看成2,1.8看成2,2+2 = 4,所以2.3+1.8大概是4。
把小数看成离它最近的整数,就像给小数穿上了整数的“外套”,然后再计算。
2. 减法估算- 例如4.7 - 2.1。
把4.7看成5,2.1看成2,5 - 2 = 3,所以4.7 - 2.1大约是3。
估算在生活中可有用啦,比如你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要估算一下带多少钱够花,这时候你就可以用估算的小本领啦。
什么是估算

什么是估算
估算有三个意思:
1、估算意思是大致推算,近义词是预算、估计。
出自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明明是估算出来的,也不追究。
”
2、在心理学上,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
3、在数学上,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中的估算方法:
(1)四舍五入:0,1,2,3,4,均不进位,5,6,7,8,9,进位。
(2)进一法:累进法是在去掉多余部分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
以这种方式,得到的近似值是过剩的(即大于精确值)。
例如:一条麻袋能装小麦200斤,还有880斤小麦。
需要多少袋?把880除以200,商是4,余数是80。
也就是说,不可能用4个黄麻袋,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法用5条麻袋才能装完。
(3)去尾法:去尾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它去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取整数部分。
所取的值是近似的(即小于精确值)。
这种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
(4)数量单位估计法:用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去感知数量单位,实际体验数据的大小多少。
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估算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 财务估算:根据自己的工作收入和支出情况,估算每月的可支配收入,以及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例如房租、食品、交通、娱乐等。
2. 时间估算:根据每天的日程安排和任务,估算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3. 消费估算:在购物前估算商品的价格和自己的需求,通过比较不同商家的价格和质量,以及评估自己的购买能力,做出合理的购物决策。
4. 交通估算:在出行前估算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和交通工具,根据路况、交通方式的选择,合理安排行程。
5. 饮食估算:根据自己的饮食需求和健康状况,估算每日所需的热量和营养摄入,合理安排饮食,保持健康生活。
6. 学习估算:在学习前估算学习所需时间和精力,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生活中的估算是一种通过计算和评估来确定事物的预期结果或需求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安排,提高生活质量。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第二单元估算

球?首先可以通过估算15和48的差得到小 明气球的大致数量,再通过总数量减去已知 数量得到小红气球的数量。此题需要思维敏
捷、方法得当才能快速得出结果。
THANK YOU.
较复杂的加减乘除估算
总结词
进阶、运用
详细描述
对于较为复杂的小学数学估算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估算技巧。例如,估算69 × 41=?,可以将69近似的看 作70,将41近似的看作40,进行近似计算得出结果2800,这种方法虽然不够精确,但可以快速得到大致结果 。
应用题中的估算
总结词
实践、思维
详细描述
心算法
总结词
用心算的方法,快速得出估算结果。
详细描述
心算法是指用心算的方法进行估算,适用于简单的加减法估算。例如,估算31+47,可以将30+40=70,再将 1+7=8,得到估算结果78。这种方法需要熟练掌握加减法口算技巧,才能快速得出估算结果。
手指法
总结词
利用手指计算,简单易懂。
详细描述
手指法是指利用手指计算的方法进行估算,适用于简单的乘法估算。例如,估算8×9,可以将左手8个 手指伸出来,再将右手9个手指伸出来,一共伸出了72个手指,因此得到估算结果72。这种方法简单 易懂,适合小学生使用。
实物帮助法
总结词
借助实物进行估算,更加直观易懂。
详细描述
实物帮助法是指借助实物进行估算的方法。例如,估算一个苹果有多重,可 以将苹果放在秤上称一下,再将秤上的数字加上苹果的重量得到估算结果。 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易懂,适合小学生使用。
估算知识点总结

估算知识点总结引言估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它涉及到我们对数量、价值和大小的合理判断和品味。
估算的重要性在于我们需要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例如购物、旅行、投资等。
本文将综述估算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估算的定义、分类、方法和应用。
一、估算的定义1. 估算的概念估算是指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已知信息和经验来对数量、价值和大小进行合理判断和预测的过程。
估算通常是以概略性和近似性为特征,它不追求绝对准确,而是注重合理性和可行性。
2. 估算的重要性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的技能。
它不仅帮助我们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情况下做出决策,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二、估算的分类估算可以根据其对象、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1. 根据对象的不同,估算可以分为数量估算、价值估算和大小估算。
- 数量估算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经验来预测或推测某种数量的过程,例如人口数量、销售量等。
- 价值估算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经验来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价值进行评估和判断,例如房产估值、艺术品估价等。
- 大小估算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经验来对某种物体或空间的大小进行估计和判断,例如房间大小、汽车尺寸等。
2. 根据方法的不同,估算可以分为定性估算和定量估算。
- 定性估算是根据经验和直观感觉进行判断和预测,例如根据云的形状来估算天气情况。
- 定量估算是根据具体数据和计算进行判断和预测,例如通过数学模型来估算未来的趋势和走势。
3.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估算可以分为预测估算和应急估算。
- 预测估算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和预估,例如对市场趋势、经济发展等进行预测和研究。
- 应急估算是在紧急情况下对所需资源、时间和成本进行快速估算和判断,以做出迅速决策。
三、估算的方法估算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直观估算、模型估算和统计估算。
1. 直观估算直观估算是根据经验和直观感觉对数量、价值和大小进行估算和判断,它通常是一种定性估算,常见的方法有比较法、类比法和观察法。
三年级估算秘诀

三年级估算秘诀
三年级的估算秘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利用近似数进行估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用近似数来估算。
例如,如果要计算78+39,可以先将78近似为80,39近似为40,然后计算80+40=120。
2. 利用相近数进行估算:对于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如果其中一个数接近于10、100、1000等整十数,可以将其换成相应的整十数进行计算。
例如,要计算47+13,可以将13换成10,然后计算47+10=57。
3. 利用倍数进行估算:对于乘法或除法,可以利用倍数来进行估算。
例如,要计算36×5,可以先计算36×10=360,然后再将结果除以2得到180。
4. 利用分数进行估算: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可以将分数转化为相同的分母,然后进行计算。
例如,要计算1/4+2/3,可以将1/4转化为3/12,然后计算3/12+8/12=11/12。
5. 利用适当的近似值进行估算:对于较复杂的计算,可以用适当的近似值来估算。
例如,要计算376×7,可以将376近似为400,然后计算400×7=2800,再根据近似值的误差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的估算秘诀,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计算过程中更加灵活和
高效地进行估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几种估算的方法

几种估算的方法
1.化整估算法。
在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时,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保留到整数,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
如3.14×7.21,学生就可以根据3×7=21从而估算出它们的积大概是21左右,进而算出准确结果。
2.数位估算法。
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计积或商是几位数。
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456×64,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经验推出它的积是4-5位数。
3.循规估算法。
根据教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
如计算小数乘、除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零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的规律进行估算。
4.联系实际,估算法。
在解答应用题时,根据题意估计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果,或者列出在实际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结果。
如:学校2月份用电824度,比1月份少用了五分之一,1月份用电多少度?从题中可知,1月份比2月份用电多,因此,结果应比824度多。
又如:爸爸今年36岁,是爷爷岁数的一半,是儿子年龄的4倍,爷爷和儿子今年各几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很快就可以判断出爷爷年龄不会少于36岁,儿子则不可能多于36岁,从而为解答结果的正确性埋下伏笔。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20 ÷ 3 = _____
140 (2)420 ÷ 3 = _____
3
1 4 3 1 1
4 0 2 0 2 2 0 0 0
简便写法:
3
1 4 3 1 1
4 0 2 0 2 2 0
6 3 个月用电数 309 420
单位: 千瓦时
平均每月用电数
103 140
李思 万青
2
2 0 1 4 0 2 4 0 0 2 2 0
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 本呢?
想一想:如果一本相册有 24 页,1 本相
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 本呢?
6 × 24 = 144(张)
因为 144 < 238,所以 1 本相册插不下。 6 × 24 × 2 = 288(张) 因为 288 > 238,所以 2 本相册能插下。
先估一估,再计算。
答: 可以买 29 个,剩余 7 元。
4
100 ÷ 7 = 14 · · · · · · 买 14 本红 笔记本。 找您两元。
100 ÷ 5 = 20 正好可以买 20 本蓝笔记本。
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乘法验算除法。
100 ÷ 7 = 14 · · · · · · 2 1 4 先用商和 别忘了再 100 ÷ 5 = 20 除数相乘。 × 7 加上余数。 20 × 5 = 100 9 8 + 2 1 0 0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 · · · · 6 54 ÷ 8 = 6 · 验算 × 6 8
4 8 + 6 5 4
· · · · · 2 209 ÷ 3 = 69 · 验算 69 × 3 207 + 2 209
· · · · · 2 856 ÷ 7 = 122 ·
验算
122
× 7
854 + 2 856
1.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48 ÷ 2
249 ÷ 8
676 ÷ 4
343 ÷ 5
791 ÷ 7
514 ÷ 3
2. 三(1)班共有 46 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 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 4 张摆一行, 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 46 ÷ 2 = 23 (张) 23 ÷ 4 = 5(行)· · · · · · 3 (张 ) 答: 一共需要 23 张课桌。能摆 5 行,还剩 3 张。
12 36 18
( 95 )
( 54 )
2. 笔 算 除 法
42 棵
三(1)班 三(2)班
52 棵
四(1)班 四(2)班
1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1 (棵) 42 ÷ 2 = ______
1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1 (棵) 42 ÷ 2 = ______ 2 2 4 2 -4 2 1 2 4 2 -4 2 -2 0 2 1 4 2 4 2 2 0
2
42 棵
三(1)班 三(2)班
52 棵
四(1)班 四(2)班
2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6 (棵) 分完 4 捆还剩 52 ÷ 2 = ______
1 捆,怎样分?
2
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6 (棵) 52 ÷ 2 = ______
2 2 2 5 2 5 2 -4 -4 1 1 余下 1 个十, -1 和 2 个一合并, 再用 2 除。
一种文具用去 125 元。李老师买了哪种玩具,
哪种文具? 各买了多少?
9元
6元
8元
5元
125 ÷ 5 = 25 (枝) 答: 买了 19 个皮球和 25 枝笔。
8.(2)如果李老师用这些钱只买文具盒,可以买多少个 ?
9元
6元
8元
5元
114 + 125 = 239 (元) 239 ÷ 8 = 29(个)· · · · · · 7( 元 )
总质量/千克
128 144
水蜜桃
5
171
估一估、算一算,哪种水果平均每箱最轻? 128 ÷ 4 = 32(千克) 144 ÷ 6 = 24(千克) 171 ÷ 5 ≈ 34(千克) 答: 杏平均每箱最轻。
7*. 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 2 倍。如果一 共有 456 人参 观,儿童有多 少人?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7.
9箱
8箱
7箱
我的车上还能装 1 吨重的货物。
(1)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吗? 32 × 9 = 288(千克) 35 × 8 = 280(千克) 35 × 7 = 245(千克) 288 + 280 + 245 = 813(千克) 1 吨 = 1 000 千克,因为 813<1 000,所以都能装上。
3
2 0 3 6 0 9 6 0 0 9 9 0
51 7 5 2 2 Nhomakorabea5 0 5 0
5 5 0 0 0
7
1 9 7 2 2
4 0 8 0 8 8 0 0 0
1.
3.
90
585
72
78
被2除 被3除 被5除 余数为 0 的 余数为 0 的 余数为 0 的
120 267
90 72 78 120
90 72 585 78 120 267
90 585 120
4. 春雨小学 389 名学生去参观自然博物馆。租 9 辆
车够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解 决这个问题的?
准乘 45 人
1.
2 26 2 34
3 93 3 75
4 88 4 56
6 66 6 84
2. 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 1 4 8 2 8 2 8 8 0 3 2 3 6 9 6 9 9 0 4 1 6 4 2 2 2 7 8
8 8
0
3.
96 盆
小芳想摆 成这样:
小东想摆 成这样:
96 ÷ 6 = 16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
30 ÷ 3 = 10
400 ÷ 2 = 200
60 ÷ 2 = 30
800 ÷ 4 = 200
9 000 ÷ 3 = 3 000 5 000 ÷ 5 = 1 000
2.
16 ÷ 2 = 8 160 ÷ 2 = 80 1 600 ÷ 2 = 800 30 ÷ 5 = 6 300 ÷ 5 = 60 3 000 ÷ 5 = 600
96 ÷ 8 = 12
4. 三年级有 90 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 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 3 间教室里, 每间教室放多少张? 90 ÷ 2 = 45 (张)
答:需要 45 张课桌。
45 ÷ 3 = 15 (张)
答:每间教室放 15 张。
3
小梦和小欣整理照片。
一共有 238 张 照片。
6 2
2
2 2 0
2 5 4 1 1
6 2
2 2
0
1.
4 84 4 92 2 68 3 36 2 78 3 51
2. 46 ÷ 2 = 23 91 ÷ 7 = 13
63 ÷ 3 = 21 85 ÷ 5 = 17
55 ÷ 5 = 11
64 ÷ 4 = 16
48 ÷ 4 = 12
72 ÷ 6 = 12
62
132
185 ÷ 5
712 ÷ 8
149
37
924 ÷ 7
181
894 ÷ 6
89
3. 一部儿童电视剧共 336 分钟。分 8 集播放,每 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336 ÷ 8 = 42 (分) 答:每集大约播放 42 分钟。
4. 蚂蚁搬家。
100 ÷ 2 63 ÷ 3 2 800 ÷ 7 6 300 ÷ 9
东北虎 360 千克
鸵 鸟 ( 90 )千克
企 鹅 ( 40 )千克
7. 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 56 人,男 生有 64 人。 4 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 多少组? 56 + 64 = 120(人) 120 ÷ 4 = 30(组) 答: 一共可以分成 30 组。
8.*
青 蛙 大约活 6 年
200 ÷ 5
84 ÷ 2
2 400 ÷ 6 5 600 ÷ 8
5.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6 276 3 640
2 324 8 498
3 651 9 738
6. 6元 138 元
4元
(1)买 1 个压力锅的钱可以买几个碗? 138 ÷ 6 = 23 (个)
答:买 1 个压力锅的钱可以买 23 个碗。
海 龟 大约活 128 年
比目鱼 大约活 64 年
(1) 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 128 ÷ 6 ≈ 21
(2)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找出下面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 1)
4
8
16
27
32
9
( 64 )
( 3 )
(2) 243 81
( 3)
( 4)
2
8
5
24
11 23 47
2.
21 ÷ 7 = 3
210 ÷ 7 = 30 2 100 ÷ 7 = 300
60 箱
我 3 次就能运完 这 60 箱,你呢?
600 箱
这么多我也只运 3 次。
124 箱
赵伯伯
我们 3 人一次运完。
王叔叔 李叔叔
240 箱
这些我也运 3 次。 李阿姨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
2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124 ÷ 3 ≈ ______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