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意识针对小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习惯于正确计算的现象,在课堂教学工作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谈一些自己的做法.一、激发兴趣走进估算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

一开始接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准确计算呢,那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无从谈起。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长臂猴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物,题目通过统计图的形式告诉了长臂猴数量的变化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很投入的探索出2004年长臂猴可能达到的多少只.还可以让学生估算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 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等.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

如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 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二、结合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

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这种渗透则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估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具体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一、引言小学生是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其中数学教育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并为习惯和注意力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使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方法(一)进行一些典型的估算活动。

估算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估算的原理,进而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

比如,让学生观察一叠拾牌的数量,并让他们尝试估算如果叠加另一叠拾牌的数量会是多少;让学生观察一种水果的重量,并估算另一种水果的重量;让学生画出若干圆形,并估算他们的总面积和周长等。

(二)组织实际的游戏式估算活动。

通过组织实际的游戏式估算活动,可以更加直观地启发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例如,让学生统计一系列数字的总和,让学生以图像形式表示一定数量的水果,让学生在文字描述的情境下做出正确的估算购买量等等。

这些游戏式估算活动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

(三)提供一些估算工具。

估算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做估算时辅助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些根据比例分配及比例数值确定等估算工具,让学生自行体会估算问题的解决思路;让学生使用一些简单的计算机软件,让他们熟悉数据的估算方法等。

(四)与学生沟通讨论。

有效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估算问题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分析估算问题的技巧。

当学生看到一道估算题时,可以让他们尝试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与学生沟通讨论,比如可以分解小问题、联想到已有知识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做出估算,从而锻炼他们的估算能力。

三、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有助于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更快速地解决问题。

上述方法,如介绍估算活动,组织实际游戏式估算活动,提供一些估算工具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讨论等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意识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意识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意识培养研究一、估算意识的培养方法1.培养观察力估算的第一步是观察,学生需要通过观察问题的特征,抓住问题的关键点,理清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事物,比如教室的长度、自己的身高等,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学生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培养观察力,比如猜猜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2.培养测量技能估算是基于测量的,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测量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测量一些实际的长度、面积、体积等,来培养他们的测量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测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如自行车的速度、自己的步幅等,来培养测量技能。

3.培养分析能力估算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断。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图表、数字等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比如通过图表看出规律,通过数字计算得出结论等。

学生还可以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购物、出行等,来培养分析能力。

二、估算意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估算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实际应用,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估算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动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估算需要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估算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推理能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信心估算是一种主观的推测,学生在进行估算时需要积极参与、勇于表达和坚持探索。

在估算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自信心,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数学学习。

三、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对于其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观察、测量、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强化估算意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论文

强化估算意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论文

强化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新课程认为:估算既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的数学运用方式和行为,相对于机械、繁杂的计算,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数学价值,它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大致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估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

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强化估算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此,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估算与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强化,让学生在心理体验中感受这一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主动探索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培养估算兴趣。

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某个出操方阵的学生人数有多少、家中住房的实用面积大约有多大;学习千克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等等。

要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二、估算方法多样化1.近似估算法。

根据实际情境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

在二年级数学下册中要根据统计表收集信息,第三周收集矿泉水瓶192个,第四周收集矿泉水瓶219个,再估算出同学们第3周和第4周大约共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在实际操作中,结果发现了两种不同的估算方法,有的同学喜欢把算式中各数先看成整百数来估算,有的同学也喜欢把它们各看成整十数来估算,所以就导致了估算结果的一些出入,这都是在正常合理的范围之内的。

培养估算意识 提高估算能力论文

培养估算意识 提高估算能力论文

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估算是在日常生活、测量中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判断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并不是近似计算,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强弱,甚至影响到他的数学能力。

在倡导“有用的数学”这一大的教学环境下,估算更是备受青睐,重视、加强估算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令人关注的热点。

一、培养估算意识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

要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需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让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从“不愿估算”变为“喜欢估算”。

(一)教师要重视估算,养成估算习惯。

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的估算方法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具体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计算、解决问题时,渗透估算意识,适时运用估算的方法,估计计算的结果,以确定解决问题的大致范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二)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

1、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计算知识的规律及运用积的位数规律进行计算结果的估算和判断。

如:你能迅速判断65—28=93、496+305=701、303x26=832等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吗?2、在比较大小中,让学生体验到估算的作用。

如在教学比较12/25与19/35的大小时,只要进行估算:12/251/2,就可以判断12/25<19/353、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题意对解答结果进行估算。

增强估算意识 培养估算能力

增强估算意识 培养估算能力

增强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估算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令人关注的热点和教学中张扬学生个性的亮点。

一、什么是估算,怎样进行估算什么是估算?所谓的估算就是大致推算。

估算有三种情况:一是推算最大值,二是推算最小值,三是推算大约多少。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

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怎么估算呢?估算都要先对参加计算的数值取其近似值,把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变成可以口算的简单计算,得到一个近似值:估算31×58,最大值:都按比原来大的整十数算,最大是40×60=2400;最小值:都按比原来小的整十数算,最小是30×50=1500;约等于多少:用“四舍五入法”取接近的数算,大约在30×60=1800左右。

二、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关系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

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

估算的应用有两种情况:一是计算教学中应用估算,在计算教学中先估算再精确计算,确定得数的范围,或先笔算再用估算初步判断没有明显的错误,所以估算是计算教学的辅助手段,估算是为精确计算服务的,而不是精确计算为估算服务。

二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估算初步解决问题,但是估算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即使要取近似数也是先算出准确得数后再取其近似数,所以当人们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选择计算准确得数,只有在无法算出准确结果时才应用估算初步解决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常生 活 中有 着 十分 广泛 的应 用 ,在本 学段 的教学 中 ,教 师 要不 失 时 机 地培 养 学 生 的估 算 意识 和初 步 的 估 算 技
能 ”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应 以 学 生 熟 悉 的 、感 兴 趣 的 生 活 内 容
3 联 系实 际估算 法 。即根 据题 意估 计 出与实 际情况 . 相符 的 结 果 .或 者 列 出在 实 际 情 况 中不 可 能 存 在 的结
如两个 人合作 一项 工程 的时 间 比单 独完成 所需 的 时间要 少 .合 格 率 、出油 率不 能 大 于 1 ,等等 。这 样让 学 生在
估 算意 识 的养成 ,并 非一 朝一 夕 ,一蹴 而就 ,需 要
教师长 时 间 、有 计划 、有 步骤 地渗 透 和训练 。 只要 教 师 在教 学 中善 于抓 住 各种 有 利 的时 机 ,创 设生 活 化 情景 , 创造性 地 开发教 材 内容 ,有 目的 、有 意识 地 渗透 到教学
学生 的估算 能 力 ,让 学生 拥有 良好的数 感 ,具有 重要 的 价值 。 ”在教 学 中 如何 呈 现估 算 过程 .让学 生 在过 程 中
五人 ”把加 数 、被 减数 、减数 、因数 、被 除数 、除数保 留到整 数 .然后计 算 出大概 的数 。
2 .规 律 估 算 法 。 即 根 据 教 学 中 的 有 关 规 律 进 行 估
《 数学 课程 标准 》指 出 :“ 算在 1常生 活与 数学 学 估 7 1
习 中 有 着 十 分 广 泛 的 应 用 ,培 养 学 生 的 估 算 意 识 .发 展
角度 ,适 时 教给 一些 基本 的估 算方 法 ,让学生 在实 际运 用过 程 中逐 步形 成 比较熟练 的估算 技 能。 1 化 整估算 法 。即在 进行 四 则运算 时 ,根据 “ . 四舍

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

浅议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是各项数学能力当中重要的一项,时代在进步,教学意识在进步,估算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重视。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搞好估算教学呢?一、创设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估算是估计数值的意识,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

估算教学,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这种近似的意识,这种估算的意识,他们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去记住一种估算方法,而是在通过我们教学当中,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这种估算的意义,去发展学生这种估算的意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应当创设一些具体情境,多增加一些学生的体验,不断地去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经验。

比如,一年级有585人,二年级有348人。

估计这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有的说:“500加300等于800,85加48大于100,因此,它们的和比900多一点”;有的说:“585少于600,348少于350,因此它们的和比950少”;有的说:“这个数比500+300大,比600+400小”,这些估算方法都是对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又如上体育课时,走在跑道时,估计一下跑道的长度;上学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一个苹果大概有多少克;上超市购物需带多少钱才够用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适时地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状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和唤起学生估算意识的有利措施。

二、渗透“误差”概念,排除心理障碍现行教材中,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次正式出现了估算的教学内容。

但是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有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

我觉得在这一阶段就可以渗透“误差”概念。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
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的估计,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推断。

估算通常要判断结果在哪个数或量的附近,或在某个范围内。

它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一把非常有用的尺子。

和精算相比,它能更简洁、迅速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很有意义。

华罗庚曾经说过:
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所以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就在身边,感受到估算的实用性,从而对估算产生亲切感。

如对低年级小朋友,就要创设常识情境,让他们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点,比爸爸妈妈矮得多。

知道 99 页书大约多厚, 1 分钟大约多久, 1 米大约多长等。

又如学生看完电影后,引导学生估算电影院的座位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能力。

让他们考虑,春游时,大家坐游船,如果每条船限乘 5 人,38 人要租几条船?每条船租金 9 元,带 100 元够不够?使学生
1 / 7
明白消费。

还可以把估算与一些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例如:
我们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这就需要估计;一个商场,它的营业额是多少,它的利润如何,这要进行大致的预测,这也是估计;再比如,现在大城市流动人口很多,到底流动人口是多少,我们在做统计时也要做一些估计,一般来讲尾数就省略不计了。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当中精确计算和粗略估计算相比,后者运用的机会多得多。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估算。

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不断地丰富估算的经验。

第一,教师要重视估算,并把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首先要重视估算教学,将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做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

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近似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选好题目,提好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数学虽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每天会接触到数学,但由于受以往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教师一直很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

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提出有估算价值的问题。

如选择题:
今年春天,植物园种了 188 棵树,成活率是 98%,成活的大约有多少棵(94 棵, 198 棵, 184 棵)?先让学生估算出成活的棵数,然后与三个供选数据比较后确定答案。

因为成活率 98%,活的棵数一定不会只有一半 94 棵,而且比188 棵少,所以排除前两个,只能选 184 棵。

这样,学生便能从中体验到估算的优越性,从而乐于估算。

或者创设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这有利于改变学生处处都得精确计算的观念,从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如:
在设计练习题时我们可以出这样的题目:
衣服每件 62. 00 元,裤子每条 4. 00 元,妈妈带了 110 元钱想买这样的一套衣服,够吗?这里由于题目中裤子的价格这个条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在 40 元到 49 元之间的范围,所以不能精确计算,只能进行估算。

经常训练他们选择适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
3 / 7
进行判断,学生慢慢就会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每逢计算都要精确的做法,把估算意识装进心中,慢慢养成估算的习惯。

第三,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的能力。

小学生最常使用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三种:
简约、转换和补偿。

所谓简约,是指学生在估算时先把数简化成比较简单的形式。

例如估算403+598,把 403 看作 400,把 598 看作 600,这样估算时只要想比较简单的形式400+600,即可。

所谓转换,是指学生在估算时把一种问题转换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

例如,加法487+512+495 的估算,把加法问题转换为乘法问题:
500 乘 3 是 1500,所以答案差不多是 1500 左右。

而所谓补偿,则是学生在进行简约或转换时,进行一些调整,以补偿前面运算中的不足,使估算比较准确。

例如, 487+512+495 这一问题,学生在转换时可能会进一步想:
答案大约是 1500,而且会稍小于 1500,因为我在将每一个数都简化成 500 时,用加的部分比用减的更多一些。

我们应让学生养成及时估算检查的习惯,每做完一道题目,可以先估计一下数值,然后与实际计算所得的答案比较,及时觉察出
---------------------------------------------------------------最新资料推荐------------------------------------------------------ 错误并加以更正。

除了以上常用的估算方法以外,我们做教师的要在估算教学中不断地鼓励每个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和理由,适时让学生总结出估算的策略,灵活地使用,合理的都应肯定。

引导学生在对估算与精确计算结果的比较中,学会交流反思,加强体验,积累经验,提高估算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出现的例题:
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 元,一共需要 104 套票。

不计算,你能估计出一共准备带多少钱吗?在解决的时候可以设置这样的环节:
1. 求一共准备要花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学生回答就是求 104 个 49是多少);
2. 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 49 104=);
3. 探寻估算的方法,学生自主去探究。

①104100, 49100=4900,小估。

②4950, 104100, 50100=5000,大小估。

③4950, 104110, 50110=5500,大估。

④4950, 50 104=5200,大估。

⑤ 此时教师可以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在你们估算时,老师已经悄悄地把准确结果地计算出来了。

看到这个准确结果,你们有什么想法?这样必定会引起热烈
5 / 7
的讨论分析,使学生开始了反思,自觉地进行二次估算方法的选择。

第①种其中 1 个数估小,所以实际准备的钱肯定比 4900多,与精确值相比估小了 449=196,所以不采用这种策略。

第②种的估算方法在这具体的情境中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它把其中一个数估大,另一个数估小,估算的结果虽然与实际的结果更接近,但学生就很难判断到底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是大还是小呢?也许聪明的学生会得出估算结果小于实际结果,但这违背了估算的意义与价值。

第③④种的估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估大了的,一种是两个数都估大,一种是只有一个数估大,但第④种的估算值更接近实际的结果,与精确值相比估大了 1104=104。

针对这道题目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第④种的估算策略,这样才能符合实际,准备的钱一定要足够多,所以选择大估。

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估算能力。

估算的策略很多,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渗透不同估算方法的教学。

让学生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变可有可无为无处不在;变单一估算为多样估算,使估算教学融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平时的点点滴滴。

此外,估算和学生的数感是分不开的,这种感觉是依靠意识来
---------------------------------------------------------------最新资料推荐------------------------------------------------------ 支撑的,培养数感是打好估算的基础。

数感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的直觉。

在估算中数感主要表现为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估算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数感;同时,良好的数感又是学生进行估算的必要基础。

因此,不能把估算教学作为单纯的概念教学,而应该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估算因素、捕捉生活中存在的估算素材,在日常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造估算的条件。

■ (作者单位:
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小学)
7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