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爱国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docx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1)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1) 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2) 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 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1) 概括塑造了什么形象。
2) 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 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XXX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XXX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XXX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XXX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完整版)古诗集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完整版)古诗集鉴赏万能答题模板一、题目简析在开始鉴赏古诗之前,我们需要对题目进行简单分析,了解古诗的主题、意境和表达方式。
通过分析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古诗。
二、背景介绍在此部分,我们将为读者提供有关古诗的背景信息。
这包括诗人、诗词创作背景,以及与古诗相关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创作动机和意义。
三、鉴赏要点1. 诗歌结构与体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古诗的结构特点以及所属的诗体。
这包括诗的格律、词数、用字等方面的特点。
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体裁对于深入理解诗的主题和表达手法非常重要。
2. 感情表达与意象描绘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关注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意象来描绘情感。
我们可以分析诗中的具体描述、修辞手法、象征意义等来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3. 文化内涵与寓意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寓意。
古诗常常充满着丰富的文化象征和隐喻,通过解读这些象征和隐喻,我们能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深层意义。
4. 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古诗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这包括对诗中句式、用词、句法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解读。
理解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和美感。
5. 主题词与意境解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古诗中的主题词和意境,通过解读主题词和意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主题、意义和艺术形象。
四、个人感悟与评价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对古诗进行个人的感悟和评价。
我们可以谈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赏析以及与其他古诗的比较等方面的内容。
五、参考答案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鉴赏古诗的方法,我们在此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
这个答案将综合前面的鉴赏要点,并以逻辑清晰的方式展示出古诗的鉴赏思路和重点。
六、总结通过本文档的指导,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古诗,提高古诗鉴赏的能力和水平。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板建功报国-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板建功报国|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模板建功报国由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ﻭ1.建功立业的渴望。
ﻪﻭﻭ二、建功报国ﻪﻭﻭﻪﻭﻪﻪﻭ【例】ﻭ龟虽寿ﻭ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ﻪ曹操ﻭﻭﻪ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ﻪﻭﻪﻭ盈缩之期,不但在天;ﻭﻪﻭ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ﻭﻪﻭﻪ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ﻭﻪ这首诗的开头以神龟虽然长寿,始终还有死的时候;腾蛇纵能驾雾升天,终也得死去变成尘土。
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当时虽已五十三岁,但仍如伏在马槽的千里马一样,志向还在奔驰千里。
这里的志在千里实在可圈可点。
此诗为曹操破乌桓大捷后所作,暗示曹操志不在乌桓,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
观当时形势,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乌桓而归,整个北方和中原大致略定,余下来的就只有南方的刘表、刘备,和江东的孙权。
故此,曹操志在千里可见其统一天下的野心。
而事实上,翌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确曾挥大军南下,图一举收复刘备、孙权。
可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实乃曹操之所料不及。
姑且勿论曹操其后能否平定千里,其雄霸千里的欲望和野心,由这ﻭﻭ书愤首诗中真可以略窥一二。
ﻪﻭﻭﻪﻭ【例】ﻭﻭ陆游ﻭﻭ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ﻪﻭﻪ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ﻭﻪ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ﻪﻭﻪ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
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
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ﻭﻭ2.保家卫国的决心ﻪ【例】ﻭﻪ从军行ﻭﻭ王昌龄ﻭﻪﻭﻪ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ﻪﻪﻭﻭ诗歌通过描写在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⑵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要求:⑴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⑵概括氛围特点(准确);⑶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4.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套路(三步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ft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步骤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骤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骤三)。
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⑴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⑵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⑴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爱国诗赏析

写作背景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唐朝
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 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 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三月, 春天又来到了长安城,然而,昔日繁华的都城,却 已被叛军践踏得破败不堪。因为战乱,诗人被只 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 神伤,写诗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 之情。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 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理解。
1.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试加以描述。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4.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谢谢
古诗鉴赏
中考临近,课标要求背诵的古 诗词篇目有40篇,除此以外,还有 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课外诗词,如此 多的诗词,变成了同学们最头疼的 事,那如果我们给它按题材分类呢?
题材分类:
爱国、思乡思亲、送别、 抒怀、田园风光、怀古、 边塞、社会现实
走进爱国诗
爱国诗特征:
大多是表现忧国伤时的,揭露 统治者腐败的,表现建功报国的理 想的,还有表现报国无门、怀才不 遇的人生感慨的。
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 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 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 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 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 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2分)
爱国忧民古诗赏析

一、《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前两联写景。
首联写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的氛围。
颔联移情于花鸟,衬托自己的感情。
2.颈联中“抵万金”极写家书的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尾联描写了诗人的情状,表现他的感情。
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颈联巧借“”,“”两词的谐音,表表现了诗人的处境。
2尾联是千古名句,句中的“丹心”指的是,“汗青”指代,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上阕中“醉里挑灯看剑”,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感?2.根据对词句意思的理解填空。
(1)全词描写了闻角、、奏乐、、杀敌等军中生活的情景,勾勒了一个爱国志士驰骋沙场志遂功成的全过程。
(2)下阙中“”这一句,与上阕中的“”一词相呼应,表明又回到了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有力地表现了词人的感情。
四、《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风格豪放,上阙以“狂”字统领,试分析“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下阕抒写的是之志,“射天狼"指的是。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曲从山,、形势三方面着笔,突出潼关地势的特点。
再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来表现。
2.结尾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爱国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1

授课思路: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押题训练 1.比较近三年中考及2016年4月份调研考试古诗词考查篇目: 2013年中考: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14年中考:不见 (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2015年中考:闻洮西捷报(苏轼)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
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2016年调研考试:夜 坐 (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我发现了——体裁特点:题材特点: 作者特点: 2.黄冈市语文教研员、中考语文学科命题负责人黄建军命题理念:“拟选取格调高昂与战争有关的爱国题材的古诗词,最好是边塞诗。
让学生关注国运,思考社会,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大胆猜测:(1)2016年中考会继续考表现爱国主题的古诗词吗?陆游?杜甫?岑参?王昌龄?……1. 《2016年黄冈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古诗词赏析的考点有:诗词中重点词、句内涵、意蕴、作用的概括与分析;诗词写作主旨(中心)的概括;诗词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
”2. 比较近三年中考及2016年4月份调研考试古诗词鉴赏考查题型: 2013年中考题:2014年中考题:2016年调研考试题:18.诗歌第二联写景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3分)193分) 3.归纳爱国主题的古诗词命题主要考点:(一)、品析作者思想感情。
(二)、赏析某一联写景特色。
(三)、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一)品析作者思想感情。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爱国忧民类古诗词鉴赏技巧

爱国忧民类古诗词鉴赏技巧篇一:爱国忧民01《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2、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02《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3.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4.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了人忧愁,烦闷的情状,把忧家忧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6.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类古诗词赏析及答题技巧授思路: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押一、古诗词赏析考什么1.比近三年中考古考篇目:2013 年中考:江亭(杜牧)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鬼雄。
至今思羽,不肯江。
2014 年中考:不(杜甫)不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吾意独怜才。
敏捷千首,零酒一杯。
匡山,白好来。
2015 年中考:洮西捷()家将一丈佛,天池八尺。
露布朝玉关塞,捷夜到甘泉。
似指筑上郡,已笑无西戎。
放臣不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2016 年研考:夜坐(文天祥)淡烟叶路,雨蓼花。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有心在,坐欲。
我了——体裁特点:材特点:作者特点:2.“ 取格高昂与争有关的国材的古,最好是塞。
学生关注国运,思考社会,培养国主情感。
”3.大胆猜:( 1) 2019 年中考会考表国主的古?( 2)会考哪位()人的作品?游?杜甫?岑参?王昌?⋯⋯二、古诗词赏析怎么考1.《中考文考明》——“古析的考点有:中重点、句内涵、意、作用的概括与分析;写作主旨(中心)的概括;中所涵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
”2.比近三年中考古考型:2013 年中考:17.两首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羽,但羽价的情感度不同,第一首:;第二首 :。
(2分)18.两首借羽的价分表达了什么点?( 2 分)2014 年中考题:19.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 2 分)20.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2015 年中考题:1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19.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2 分)2016 年调研考试题:18.诗歌第二联写景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 3 分)19.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3 分)3.归纳爱国主题的古诗词命题主要考点:(一)、品析作者思想感情。
(二)、赏析某一联写景特色。
(三)、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三、古诗词赏析怎么答(一)品析作者思想感情。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整体考查)二)答题思路1.知人论诗,以诗品诗。
备选爱国诗(词)人 ( ①陆游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杜甫⑤杜牧⑥岑参⑦文天祥 )回忆对应作品的思想情感: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②《破阵子》③《江城子》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泊秦淮》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⑦《过零丁洋》2.读注释:关注写作背景,弄懂重点、疑难字词含义。
3.抓意象、意境,抓诗眼、关键词。
4.懂手法。
【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②借事抒情 (即事感怀 )③托物言志托物寓理④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⑤引用典故【古诗词中与战争有关的情感】(1)建功报国( ①卫国戍边、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②报国无门的悲伤。
③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④国破家亡、山河沦丧的悲痛。
⑤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⑥收复失地的渴求与喜悦。
)(2)怀古咏史(①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②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③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④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⑤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3)边塞军旅(①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②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③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④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⑤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⑥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4)民间疾苦(百姓被盘剥之苦、战争徭役之苦、税赋劳作之苦等)(5)思乡怀人(思念亲人、思念故乡、征战不归、身不由己、天涯羁旅之愁)【思想情感总结】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昔盛今衰之感慨。
三)答题方法1. 局部考查:分析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抒发(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2.整体考查:(1)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
(2)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题格式】本诗通过()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特别提示】 1. 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
2.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 2016 年调研考试(局部考查):夜坐①文天祥②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
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②蛩,蟋蟀。
19.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3 分)2015 年中考(整体考查):洮西捷① ()家将一丈佛②,天池八尺③。
露布④朝玉关⑤塞,捷夜到甘泉⑥。
⑦ ⑧⑨⑩【注】①指元丰四年种(北宋将)指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
②是将士身材像佛像一高大。
③天子的曰,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
④指征西夏的檄文。
⑤此指塞。
⑥指宋朝廷。
⑦指修筑境防御工事。
⑧古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称。
⑨ 因“ 台案”被黄州,故以放臣自称。
⑩帝王的容。
19. 全,品析作者在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2 分)(二)析某一写景特色。
一)方式1、某(某句、某片、某意象)写景有什么特色?要析。
2、某(某句、某片)描了一幅怎的画面?造了一种怎的意境?二)答思路抒情往往借助客景物或事物来表达感情,它包括景物描写(季、令、地域等)和面描写(事、争、狩、离等)。
“一切景皆情”,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的自然景物(意象)依据,分析手法,挖掘作者借以抒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比、比(人、物)、夸、借代、偶、、反、双关、真、音、互文、反、通感、排比、反复等。
2、正面描写:静合(以静,以静)、虚合、点面合、白描勾勒、工笔描、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色彩、冷暖色)、察角度(高低、近、俯仰)、感角度(、听、触、嗅、味);3、面描写:比、托。
【景情关系】1、正:景情,哀景哀情。
2、反:景哀情,哀景情。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三)答方法1.某(某句、某片、某意象)写景有什么特色?要析。
思路:合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答格式】①运用了⋯⋯的表手法(修辞、角度、静、虚等,或列的意象),②XX地(效果)描了一幅⋯⋯的画,③表达了人⋯⋯的情感(或下文抒情、做)【示例】:夜坐①文天祥②淡烟叶路,雨蓼花。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
【注】①此写于起兵勤王之前。
宋恭帝即位后,国家危,各地将官大都望,只有文天祥和世杰两人,召集兵,起兵勤王。
②蛩,蟋蟀。
18.歌第二写景有什么特色?要析。
2、某(某句、某片)描了一幅怎的画面?造了一种怎的意境 ? ①描中展的景画面。
准确概括考生抓住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言再画面。
描述一要忠于原,不放任何景物,二要用自己的想和想像加以再造,言力求美,切忌直。
【示例】《登高》第 1②概括景物所造的氛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美、雄壮、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景物的特点和情。
(三)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一)方式合具体句,分析中XX(或人)的形象。
二)答思路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人自己;另一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中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神、心理、性格、情感、点、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思路分析:( 1)知人世,合背景了解人物当的情境;( 2)分析人物的行、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三)答方法1、形象:概塑造了什么的形象(四字短或两个双音)。
2、具体分析:合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人物性格特征往往是丰富的,最好分条列,如:① ⋯⋯(关或句)写出了人物XXXX(特点一);② ⋯⋯(关或句)写出了人物XXXX(特点二);③ ⋯⋯(关或句)写出了人物XXXX(特点三)。
【形象】1、不慕、豪放洒脱、傲岸不的形象。
2、心天下、国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田园的者形象。
4、才不遇、壮志酬的形象。
5、矢志国、慷慨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哀叹昔盛今衰的形象。
【示例】 2014 年中考题:不见杜甫①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②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
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9.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 2 分)四、押题训练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孙权军队很整齐,于是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2.“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化用前人语句,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雨夜读书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 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
②仗下:借指朝堂。
1.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诗歌里蕴含那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