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合集下载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第一篇: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

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

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

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射太阳光。

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

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

对于某一个月相而言,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

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

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动12°,这样,整个朔望月周期内,每一天能看到月相的时间和日出日落的时间才有了变化。

有一点必需强调,不论太阳还是月亮,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都是东升西落的(因为地球的自转),白天并不是没有月亮,只不过由于太阳光太强,月亮根本显现不出来。

三、关于月相的方位教材中提到了观察者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不同,观看的方位也不一样。

既然新月时月球和太阳是同升同落,那么随着月球的东移,月相出现在天空的方位也是逐渐远离太阳落下的方位。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导语】地球所处的地球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理解。

宏观层⾯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在⽆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粟,它处在永不⽌息的运动中。

1太阳辐射是电磁波
2太阳能源来源是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能中只有⼆⼗⼆亿分之⼀到达地球
4⼈类利⽤的太阳辐射能有:太阳能发电、热⽔器等,煤、⽯油、天然⽓等化⽯燃料。

5太阳⼤⽓层分为三层:光球、⾊球、⽇冕
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原因是温度低于周围1500度)——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球——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
⽇冕——太阳风
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候的变化
(2)耀斑爆发时影响电离层,⼲扰⽆线电短波通讯
(3)对地球磁场影响,产⽣“磁暴”现象。

地球、太阳与月亮之间关系

地球、太阳与月亮之间关系

地球、太阳与月亮之间关系一.地球自转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地球本体的旋转运动。

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

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是公转。

在太阳引力的控制下,地球在一个近似圆形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公转一周为1年。

日地平均距离是1.5亿公里,地球在1年内绕了一个约9.4亿公里长的大圈子。

人类生存的地球要在365.25天绕这样大的一个圈子,它在空中运行时,每天要走257万公里,依此推算,1秒钟约走30公里!要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侦察飞机还快30倍,几乎是火车奔跑速度的1000倍。

地球绕太阳转圈时,并不像在地面上回旋的陀螺那样,东摇西晃的,而是始终保持着自转轴指向一定的地方,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天空中的北极。

地球的赤道面(与自转轴垂直的圆面)与地球轨道平面(黄道面)是斜交的,其交角是23°26′。

地球就是这样倾着身子绕太阳作公转运动的。

地球自转(1)地球自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级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四季交替变化现象呢?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

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

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到了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就是位于远日点。

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与此同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高,白昼最长,而且气候也炎热,属于北半球的夏季,但南半球正处于寒冷的冬季。

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关系

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关系

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关系
首先是地球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的轨道运动,周期为一年。

这一运动形成了四季交替的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形成了昼夜交替。

月球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周期为约29.5天。

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潮汐产生了重要影响。

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始终面对地球。

太阳是我们的太阳系的中心,它的巨大引力影响着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动。

太阳自转一周的时间为约27天,它的活动会产生太阳风和太阳黑子等现象。

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日月潮变化、日食月食等现象。

研究这些运动关系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1 -。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

注意密封性要好。

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

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

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

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

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

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

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是怎样运转的

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是怎样运转的

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是怎样运转的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两个公转平面之间略有夹角。

1、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2、地球运动包括地球自转和地极移动。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

通过对月球、太阳和行星的观测资料和对古代月食、日食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对古珊瑚化石的研究,可以得到地质时期地球自转的情况。

3、太阳和地球怎么转?地球和太阳一直都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转动。

只不过地球是绕着太阳进行公转,公转时间大约要一年,同时太阳也会自转和公转。

太阳也根,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但是由于太阳是气态球体,不同的纬度转速就不一样。

一般赤道地区转速最快,转一周也要25天。

月亮和地球转动的关系

月亮和地球转动的关系

月亮和地球转动的关系
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太阳是地球的主恒星,地球围绕太阳转,转一周是阳历1年。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同时月球也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月亮围绕地球转转一周是阴历一个月。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相关信息:
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

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月亮和地球的关系

月亮和地球的关系

月亮和地球的关系(一)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

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具体关系如下:1、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周是阳历一年。

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是阴历一个月。

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地球和月球。

4,组成的行星系统围绕太阳公转,地球上出现了四季的差异。

5,在地月行星系统中,随着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自转,白天和晚上都有差异。

6,当三者排成直线时,会出现日食或月食现象。

7,月亮从中央挡住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就会出现日食。

8,地球从中间挡住阳光,照向月亮,就会出现月食。

(二)月亮是地球的“妻子”。

月球原本是小行星,但后来认为地球对它的重力使它成为地球的“妻子”。

月亮是地球的“妹妹”。

月球和地球是同一个原始星云形成的两种成分和密度不同的行星,因此月球是地球的同胞“妹妹”。

月亮是地球的“女儿”。

也有人主张月亮是很久以前从太平洋分裂出来的大物质。

开始很近,由于潮汐作用慢慢离开,所以月亮是地球的“女儿”。

(三)月球与地球关系新论。

最近几年科学界有新的说法,说地球刚形成时温度很高,所以周围挥发物质很多,后来凝聚到了月球上。

当然,这种结论需要天文学家进一步探索。

月球与地球海洋潮汐的关系海水周期性的涨落现象称为潮汐。

一天上两次就说高潮,下两次就说低潮。

白天发生的事叫潮汐,晚上发生的事叫试金石。

因为潮水是由太阳和月亮的重力引起的。

太阳比月亮大得多,但离地球较远,所以月亮对海水的影响是太阳的2.17倍,海水涨落主要是月亮的重力造成的。

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引起了数千年来对宇宙的无限遐想,月亮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和关系?我国农历是按照朔望月规律编制的。

地球对月球的重力是地球海洋潮汐的原因,直接影响地球的自转周期。

月球也是矿物报告,如用作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卫星等制造材料的金属钛,月球上也非常丰富。

月球上没有大气,也没有多云天气,这就是天文观测的理想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大气层
日 冕 层 色 球 层 光 球 层 内部结构
3.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太阳黑子
光球层
周期:11年
发生:光球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黑子
日 珥 耀 斑
周期:11年
发生:色球层
黑子与耀斑具有同步 起落性
太 阳 风
太 太阳 阳风 风 边 界 边 界 冥 冥王 王星 星 宇宙 宇宙 射线 射线 盘 盘旋 旋的 的粒 粒子 子 星 星际 际气 气体 体 太 太 阳 阳
怎样观测月相的变化?
1.在月相图上,地球周围的8个半白半黑的小 圆,代表月球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地球公转时 在其轨道上所处的8个位置。从宇宙空间看月 球,它始终被太阳光照亮同一侧半球,向太 阳半球为白昼,背太阳半球为黑夜,并无圆 缺亏盈变化。 2.月相图上外圈的8个月球图相,是在太阳、地 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变化过程中,从地球 上观测月球时,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而产 生的圆缺盈亏变化的月相。
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反应:
H H
高温高压
H
H
He
能量
太阳辐射
1
22亿
γ射线 X射线 紫外线 可见光 微波 红外线
太 阳 辐 射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环境形 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① 任何物体活动都要有能量。绿色植物的生长、 大气运动和洋流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 ② 水和大气的运动是如何促进全球热量平衡的呢?
1.4 太阳 、月球
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
(一) 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 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紫外线(7﹪):0.15—0.4微米
可见光(50 ﹪):0.4----0.76微米 (红橙黄绿青蓝紫)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
红外线(43 ﹪):0.76---4微米
错误!
错误!
• 供电系统受破坏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风)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产生“磁暴”
指南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N
NW
NE
W
SW
E S
SE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 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太 阳风)
在地球两极附近地区,人们一年可以看到几十 次极光。它的形状千姿百态,但以弧形为主; 各种颜色都有,但以红、紫、淡绿、蓝紫最为 常见。它有时刚出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 却高悬在天空中几个小时。
形成极光
极光
形成极光
1、太阳释放的能量主要有( BC )
A、太阳内部铀等重元素裂变释放的辐射能
B、飞离太阳大气层的带电粒子的能量 C、氢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释放的辐射能 D、碳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辐射能 2.关于太阳活动的正确叙述是 ( AB ) A、主要类型是太阳黑子和耀斑 B、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太阳黑子主要出现在色球层 D、太阳黑子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耀斑没有周期性 3、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往往在( B ) A、子夜 B、白天 C、日出前 D、日落后
怎样观测月相的变化?
3.图上虚箭头为从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4.观测月相变化应按农历日期进行。月相变化周期 从农历每月初一观测新月(朔)开始计算,根据月 球从西向东(逆时针方向)绕地球公转方向进行, 图上平均每隔约3.7日出现一个月相。在农历一 个月内,共出现了8个月相。这8个月相出现的时 间大致时间是:新月(朔)农历初一,蛾眉月(新 月)初四前后,上弦月初八前后,上凸月12日前 后,满月(望)15日,下凸月18日前后,下弦月22 日、23日,蛾眉月(残月)27日、28日前后,新月 下月初一,完成月相变化一周。
1
3
日食形成的原因

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正好 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的 光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地球上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称为日食
日食的类型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日全食全过程
日环食
日偏食全过程
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月全食、月偏食
日冕 太阳风 层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产生“磁暴” 形成极光
造成自然灾害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
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有很大的
相关性: 降雨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相对 数的年变化有相关性 二者的变化周期大体为11年 三个地区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
练习:
1、观察日食形成的示意图,判断日食 类型。 A 、B 、C 。
A
C B
1、日 食 形 成 的 原 因:月球运动到地球 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 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
2、发生日食的日期为:初一
3、日食的全过程:西边缘开始、东边缘结束
2003年10月23日到11月5日,许多国 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备受损,
日本一颗通信卫星信号中断,一颗环境卫
星已无法恢复使用。 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
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 短波通信受干扰 • 卫星失灵
5月28日,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了黑夜,
……
休战后,太阳又慢慢地露出来,大地恢复了光明
4、日食和月食
所谓“食”就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 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主 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环食三种;月食主要 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日食必发生在朔日, 即农历初一(朔)。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一天, 月亮才会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这 样才有可能使月球挡住太阳而形成日食。同样 地,月食一定出现在望日,即农历十五。
返回
新月或朔
当月球介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地球的昼半球正对着月球未能接受 到太阳光照的半个球面,地球上的人当然看不到月相;此时是新月。



满月或望
当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的延长线一侧时,地球的夜半球正对月球得到太阳 照射的半个球面,这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看到了呈正圆形的月相即满月



上弦月、下弦月
日珥
耀班
太阳风
太阳活动
太阳风 耀斑 黑子
日 冕 层 色 球 层 光 球 层 内部结构
太阳活动情况小结:
外部 太阳活 大气 动
光球 层 色球 层
黑子 耀斑
表现
暗黑的斑点(比光球 层表面低1500K左右)
备注
周期11年; 强弱标志。
突然增大增亮的现象。 周期11年; 释放巨大的能量。 最激烈的显示 距太阳距离远至几个太阳半径处, 引力束缚小,逸散向宇宙空间。
3、月相及其变化
月相定义
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月相,它是地球上观察者所看到的月球 因反射太阳光线而发亮的部分。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只 有27.32日,远远小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因此在不同的时 间,月球、地球、太阳三者间的位置关系就会发生变化,这样 ,地球上的观察者所能看到的月球反射太阳光的球面区域也就 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
问题:每月的初一都会发生日食吗?
日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每个月的初一都
会有日食,还有,为什么不是每个月的十五都会 有月食呢?这是因为除了上面的条件外,影响日 食和月食出现的还有其他因素。我们把地球围绕 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黄道,把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平面与白道平面不是相同 的,它们之间平均有5°09′的夹角,因此,只 有当月球运行到黄道和白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附 近时,才会发生日食。
(从全球多年平均状况看,地球热量收入和支出平衡)
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如:煤、石油,家里晒衣服,植物生长,太阳能热 水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汽车等。
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给地球提供能量
直接提供的光、热(维持生物的生长)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 运动和生物活动 黄果树瀑布
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层 1. 太阳大气的分层 色球层
日冕层 2. 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的剧烈活动 太阳黑子:太阳光球层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 耀斑:太阳色球层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 亮的斑块。 日珥:猛烈喷出的高达几万千米至几十万千米的 红色火焰。 太阳风:日冕层向外发出的高速运动的 带电粒子流。
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 者汉斯博士,将极光形成形象地比作电视机的成像过程: 太阳强烈活动的时候,从“太阳黑子”区发射出强大 的电子流,这些电子流到达地球周围,沿着地球磁场聚集。 由于地球高空中的气体分子多种多样,这些不同的分 子与带电粒子碰撞就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譬如带电粒子 与氖气分子碰撞发红光,带电粒子与氩气分子碰撞发蓝光, 带电粒子与氧气分子碰撞发绿光或白光。各种颜色组合起 来,在大气层这一“屏幕”上就形成了绮丽的景象。 由于极光的产生源于太阳,而太阳黑子活动时强时弱, 周期约11年,极光出现的次数和强度也就呈周期性变化。 在太阳黑子活动最频繁的那一年,极光出现的次数最多, 强度最大。
实 验
准备一大一小的两只球,大球直径约是小球直 径的4倍。当观察者位于图中位置时,用单眼观 察小球遮掩大球的现象。大球看上去是怎样的呢?
1 3
日食形成的原因
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 月球挡住了太阳 的光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发生日食的日期为:初一
实 验
当观察者位于图中三个不同位置时,分别用单眼观察小球 遮掩大球的现象。大球看上去是怎样的呢?将观察到的大 球形状分别画在右边空白的圆内(用斜线表示被遮住的部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