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合集下载

太阳、_月球和地球

太阳、_月球和地球

太阳、_月球和地球《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之间的运动规律,掌握相关词汇,并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它们的运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太阳系的运动规律,掌握相关词汇。

3. 利用实例和图表形象地解释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2. 分清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运动规律。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1. 教师通过一段有关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动画视频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引发学生对太阳系的好奇和探究。

2.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规律?第二节:讲授1. 通过简单的示意图和实例,讲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包括太阳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月球绕地球公转。

2. 结合实例和图表,让学生深入理解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运动规律,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术语。

第三节:练习1. 利用练习题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四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和运动规律。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记录自己的观察感受,并做一份观察报告。

2. 阅读相关科普读物,了解更多有关太阳系的知识,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入、讲授、练习和总结四个环节,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和运动规律。

高中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中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中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标题: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年级:高中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理解太阳、月球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2. 掌握太阳、月球对地球造成的影响;3. 了解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教学内容:1. 太阳的位置和特点;2. 月球的位置和特点;3. 月亮对地球的影响;4.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5. 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教学准备:1. 地球、太阳和月球的模型;2. 示意图和图片,描述太阳、月球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的示意图;3. 讲解资料和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它们对彼此有什么样的影响?”二、呈现(15分钟)1. 通过PPT或示意图展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并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2. 向学生介绍太阳的特点和位置,包括太阳的体积、质量、温度等;3. 向学生介绍月球的特点和位置,包括月球的体积、质量、轨道等。

三、探究(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引起潮汐现象、月相变化等,并解释其原因;2. 向学生介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引起地球的四季变化、影响气候等,并解释其原因;3. 向学生介绍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并配以示意图或视频进行解说。

四、总结(10分钟)1. 回顾并总结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2. 回顾并总结月亮对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 总结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设计实验:利用模型或实际观察,探究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互作用;2.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在地理、气候、生物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自选一个方面的知识,以图文方式写一篇关于太阳、月球与地球相互关系的文章;2. 请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

教学反思:此教案通过展示示意图、介绍资料和实例解释的方式,以及讨论和实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

高一地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基本关系。

2.掌握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及影响。

难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吗?它们对地球有哪些影响?(2)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地理知识,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讲解太阳、月球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和运动规律。

(2)分析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辐射、月球引力等。

(3)讨论太阳、月球与地球关系的变化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讲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分布规律。

(2)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月球引力对地球的影响(1)讲解月球引力的概念、分布规律。

(2)分析月球引力对地球潮汐、地震等方面的影响。

(3)举例说明月球引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讲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概念。

(2)分析地球运动对地球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讨论地球运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太阳、月球与地球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课后作业(1)太阳辐射对地球有哪些影响?(2)月球引力对地球有哪些影响?(3)地球运动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关系?四、教学反思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后作业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及其影响,为后续地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1.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讲解时,通过互动提问:“同学们,如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突然变近,你们觉得地球的气候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引入太阳辐射对地球温度的影响。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基本关系。

2. 掌握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和作用。

3. 通过图表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月球与地球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和影响。

教学难点:学生对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地球和月球的模型、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可以放一张地球和月球的合照图片,引发学生对月球与地球关系的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讲解月球与地球的基本关系,包括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与地球的距离和形状等。

Step 3:月球对地球的引力(10分钟)教师可以用地球和月球的模型,演示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及其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月球的引力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包括潮汐现象、地球自转、地球的形状等。

Step 4:月球对地球的作用(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展示月球对地球的具体作用,包括稳定地球的自转、维持地球的气候、调节地球的轨道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Step 5: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其他影响和作用,并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产生的其他现象和效应,如月食、日食等。

Step 6:讨论与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就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进行讨论和总结,分享小组的研究成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和作用的重要性,并与其他星球的关系进行对比和讨论。

Step 7:扩展延伸(5分钟)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月球探测和月球基地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对探索月球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月球与地球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是写一篇关于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或者设计一张海报展示月球与地球的关系等。

高中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中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中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关系2.理解月球与地球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3.理解太阳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高度角、日照时间和季节变化等规律教学内容1. 物象及概念引入教师可通过视频或图片等方式,呈现太阳、月球与地球的三维空间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运动规律。

2.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圈所花费的时间为24小时。

地球的自转是由地球自身的转动所导致的,地球上所有物体都会产生惯性,沿自己原地不动的状态保持不变。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花费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而不是圆形,因此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在近日点处距离太阳较近,在远日点处距离太阳较远。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光和热:太阳光能照射在地球表面,使整个地球变得温暖,同时光还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光合作用,使得我们得以生存。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的各个地方分别面对太阳,从而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当地球离太阳近时,所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强,反之则更弱。

不同的季节是由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地球自转所形成的。

3.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1)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所花费的时间为29.5天,而月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也恰好为29.5天。

(2)月相和潮汐地球上的一个月相周期是29.5天,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也是29.5天,因此,在任何一个时刻,我们能够观察到月球的不同相位,如满月、新月、半月等等。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是产生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

地球上有两个高潮区和两个低潮区,高潮区相互之间距离相同,低潮区亦是如此。

由于地球自转,高潮区和低潮区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不断移动。

4. 太阳在地球上的表现(1)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与地平线的夹角。

“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

“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

“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学科地理年级高一章节名称高一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计划学时1学时教学内容说明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一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关系”,主要介绍了太阳辐射及其能量来源,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和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时也介绍了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和对地球的影响,还有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分析认知目标: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技能目标:能够通过某种现象、图表等分析并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联系实际了解月相的成因及变化规律。

情感目标:1.学习了这一节,使学生树立一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思想观点。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月相产生的原因及变化规律解决措施:运用导学法、课本插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利用相关资料、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借助flash动画,并结合实际来综合分析、说明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媒体应用分析教学环节媒体内容媒体表达元素演播方式使用目的导入宇宙环境图片(3张)边播放边讲解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太阳、月亮和地球图片(3张)边播放,边讲解,边思考导入课题引导教学新课教学教学内容概括文本边播放边讲解引导教学有关太阳辐射和能量来源的问题文本图片边播放边思考边讲解引导观看和思考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影响文本图片边播放边讲解提供信息形成表象月相的成因文本视频边播放边讲解提供信息形成表象月相的变化规律图片视频播放观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人们对月相的利用文本播放讲解发展思维迁移知识总结研究太阳活动和月球的意义文本边播放边总结增强记忆巩固知识。

高一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一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高一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基本关系。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知识。

(2)提出问题:太阳、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知识讲解(1)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源,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对地球的潮汐现象产生影响。

地球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形成了地球自转和公转。

(2)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3.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昼夜交替:白天可以进行户外活动,晚上需要休息。

地方时差:我国采用北京时间,东八区与西八区相差一个小时。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的风向向右偏,南半球的风向向左偏。

(2)分析地球公转对生活的影响:四季变化:春暖花开、夏热酷暑、秋高气爽、冬冷雪飘。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

5.作业布置(2)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活的影响。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概况:太阳是一个___________球,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表面温度为_________。

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_________,它从里到外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层。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定义:太阳源源不断以________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①太阳能维持着_________,是促进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定义:太阳大气常有_________,甚至是__________,这些变化通称为___________。

太阳活动的类型:①黑子:②耀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气候: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导致无线电_________通讯衰减,甚至中断。

③影响地球磁场: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___________从而产生____________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教案: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水平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
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
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准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
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
地球的重要性。

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
以及因为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能够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
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

注意密封性要好。

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

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
的气球开始膨胀。

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
太阳辐射。

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
长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因为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和原
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

关于月相,
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
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

其实,因为空间两点是决定
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

所以,我们完全能够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能够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绝大
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
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

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
射太阳光。

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

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
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
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

对于
某一个月相来说,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

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

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
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
动12°,这样,整个朔望月周期内,每一天能看到月相的时间和日出
日落的时间才有了变化。

有一点必需强调,不论太阳还是月亮,对于
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都是东升西落的(因为地球的自转),白天并不
是没有月亮,只不过因为太阳光太强,月亮根本显现不出来。

三、关于月相的方位
教材中提到了观察者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不同,观看的方位也不一样。

既然新月时月球和太阳是同升同落,那么随着月球的东移,月相出现
在天空的方位也是逐渐远离太阳落下的方位。

教师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能借助多媒体软件。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该尽量使用教具(如地
球仪、三球仪)等。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②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
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板书)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图1。

5)通过资料、地图
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图1。

6)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几部分组成?
(板书)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教材P7—8相关图像思考解答)太阳大气各层中,有哪些太阳活动?其表现形式?其活动周期有多长?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什么?
(板书)2.太阳活动及主要类型
①太阳活动
②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和教材中相关图像,思考讨论)为什么有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周期有多长?不同时间应在天空的什么方位观测到哪种月相?教材P9图1.10和P10图1.11两副图像应该如何判读?月相的变化对地球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月相变化是因为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产生的,教材P9图1.10阅读时应注意观测者是站在图像中心,所以上弦月时,是观测者右边的月面明亮,下弦月时,是观测者左边的月面明亮。

教材P10图1.11阅读时,应注意,观测者位于北半球,月球在南部天空,观测时间和方位:上图是以太阳落山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现的是上半个月的月相状况;下图是以太阳升起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现的时下半个月的月相状况。

(板书)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设计思想】本节教材主要由两个重点知识,一个是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另一个是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对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注意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难点知识是月相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创建学生的学习过程,完成由形象思维想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板书设计】
第二节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
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2.太阳活动及其主要类型
①太阳活动的概念
②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探究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规律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水平。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水平。

本内容要求有较高的空间想像水平。

(3)培养学生的计算水平。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规律有严格的科学数据
可参考。

对高中学生来说,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使用到自
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中来。

(4)培养学生的表达水平以及使用计算机展示探究成果的水平。

【活动步骤】
(1)布置资料搜集任务:通过因特网或《天文爱好者手册》,查阅和
日食月食相关的资料。

(2)课内成果演示:要求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后,将自己搜集的资料
制作成可演示的多媒体课件(如ppt格式的文件)。

注意,应该将学生
分组制作。

比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基本原理,日食月食的种类,日食月
食出现的规律和周期等。

若没有条件,能够让各组派代表上讲台演说。

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听众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演示者回答)。

注意:所
有这些问题,都应该有比较准确的数字来说明。

应尽可能用相关的图
片(或者自己画的示意图)来说明问题。

(3)教师总结:总结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将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理、规律等作个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