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4-4-1氨Word版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4.4.1 氨和铵盐含解析

课时作业24氨和铵盐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129页[练基础]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氨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B.氨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D.氨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答案:D2.关于氨的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A.氨水呈碱性B.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C.氨气易液化D.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解析:氨之所以能做喷泉实验,是由于胶头滴管挤入的少量水可使烧瓶内的氨气迅速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了压强差。
答案:B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进行下列实验的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色的有()A.加热浓氨水B.加热NH 4HCO3固体C.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D.加热饱和NH4Cl溶液答案:D4.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A.易溶于水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C.都是晶体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解析:所有铵盐受热都分解,但并不是都能放出氨气。
答案:D5.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NaOH溶液B.加入AgNO3溶液C.加热并冷却D.加入水解析:铵盐受热均易分解,NH4Cl加热分解,而NaCl受热没有明显变化,同时生成的NH3和HCl气体导出后又能迅速化合生成NH4Cl。
答案:C6.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你认为下列试纸或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①蒸馏水②NaOH溶液③红色石蕊试纸④蓝色石蕊试纸⑤稀硫酸A.①⑤B.④⑤C.①③D.①④⑤解析:NH+4检验一般是取少量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也可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看是否有白烟生成。
因此④、⑤一定用不到。
答案:B7.下列叙述中与氮的固定无关的是()A.工业合成氨B.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D.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解析: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是氮的固定,工业合成氨是氮气转化为氨气,属于氮的固定,A不符合题意;工业上将氨转化成硝酸和其他氮的氧化物,不是氮的固定,B 符合题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使之转化成植物蛋白质,属于氮的固定,C不符合题意;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属于氮的固定,D不符合题意。
【红对勾讲与练】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基础巩固训练:4-4-1 氨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红对勾讲与练】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基础巩固训练:4-4-1 氨 Word版含解析[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b60f95c7102de2bd96058863.png)
1.(双选题)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能在氧气中燃烧B.氨水呈碱性C.氨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在反应NH3+H+===NH+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解析:虽然氨的催化氧化是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的,但是纯净的NH3能在O2中安静地燃烧,产物是N2和H2O,所以A正确。
由于氨水中存在:NH 3·H2O NH+4+OH-,因此B正确。
氨气只有与挥发性酸相遇才能生成白烟(氨气与非挥发性酸相遇只能生成块状白色固体,不是小颗粒,即不是白烟),C不正确。
NH3和H+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B。
答案:AB2.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止水夹。
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l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B.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C.HCl(H2O含石蕊)红色喷泉D.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解析:要形成喷泉,必须满足气体溶于水或与溶液反应,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
A中,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B、C中,NH3和HCl均极易溶于水;D中,SO2极易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A3.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②所有铵盐都溶于水③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使用④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中,NH4NO3中的NO-3,氮元素是+5价,对于⑤,NH4HCO3也能与酸反应。
答案:B4.关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虽然氨水受热分解可产生氨气,在实验室也不能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得氨气B.通常可选择浓H2SO4为干燥剂,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C.既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又可用排水法收集NH3D.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与NH4Cl固体加热制取NH3,可使反应速率加快答案:D5.在1 L 1 mol·L-1的氨水中()A.含有1 mol NH3分子B.含NH3和NH+4之和为1 molC.含NH3·H2O 1 molD.含NH3、NH3·H2O、NH+4之和为1 mol解析: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解的氨的物质的量。
2019年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时作业: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Word版含解析

22.4 L/mol 1
22.4 L/mol 1
V L =22.4mol/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V L/2 =22.4mol/L;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4V L/5
22.4 L/mol
为 VL 41
=5×22.4 mol/L。] 课后作业
1.B [氮的固定是由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而 B 项只是由化合态转化 为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 1 课时 氨的性质
基础落实 1.(1)N2+3H2高催温化、高剂压2NH3 (2)游离 化合物 2.(1)无 刺激性 溶于水 700 液 (2)②
喷泉 红 极易 碱 3.(1)①NH3+H2O A NH3·H2O ②NH3·H2O = = △= = = NH3↑+H2O ③NH3·H2O A NH+4 +OH- (2)有白烟生成
3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 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2.C [NH3 是唯一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用之可以检验 NH3 的存在。 ]
3.D 4.B [SO2 和 CO2 都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NaOH)反应;NH3 能与酸(H2SO4)反应。]
3
2
5.D [分析题图所示装置,收集气体 R 时,储气瓶的进气管短、出气管长,说明气体 R 的密度比空气的小,A、B 不正确。因为多余的 R 气体可用水吸收,该气体应易溶于水, 故 R 为 NH3。]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检测:4-4-1氨、铵盐b Word版含解析

04 课后优化训练学问点基础中档稍难氨、铵盐 3 5、10 12喷泉试验 4 9 11 氨气的试验室制法2、7综合提升1、6 81.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A.N2与H2在肯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NO遇O2转化为NO2C.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NOD.由NH3制碳酸氢铵解析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只有A符合条件。
答案 A2.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A.H2B.NH3C.O2D.NO解析H2、O2、NO均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NH3极易溶于水,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 B3.以下性质不属于铵盐的通性的是()A.易溶于水B.含有NH+4C.可分解放出氨气D.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解析铵盐均含有NH+4,均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均能与碱反应放出NH3;一般来说,铵盐受热分解可产生NH3,但有些铵盐(如NH4NO3)在加强热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不产生NH3。
答案 C4.[2021·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如图是试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试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试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形成喷泉的缘由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试验解析A项,NH3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试验;B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C项,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快速向上流淌,从而形成喷泉;D项,Cl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试验。
答案 D5.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A.二氧化氮B.钠C.硫酸镁D.二氧化硅解析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和NH4Cl反应生成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2Na+2H2O===2NaOH+H2↑、NH4Cl+NaOH=====△NH3↑+H2O+NaC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达标练:4-4-1氨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达标练:4-4-1氨含解析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还原性C.实验室里常用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少量氨气D.氨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的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解析: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反应产生氨气,导致其肥效降低;氨的喷泉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不能体现氨的还原性;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可制得氨气;氨中氮元素为-3价,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氧化剂氧化。
答案:B2.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止水夹。
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l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B.NH3(H2O含石蕊) 蓝色喷泉C.HCl(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D.S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解析:要形成喷泉,必须满足气体溶于水或与溶液反应,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强差。
A中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B、C中NH3和HCl均极易溶于水;D中SO2极易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②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不是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③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H2O④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B.②③A.①②D.①④C.③④解析: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如NH4Cl),有的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氨气(如NH4NO3);所有的铵盐都易溶于水,铵盐里除NH中的N呈-3价外,还可能含有其他价态的N元素(如NH4NO3中的N有-3、+5两种价态);铵盐与碱加热反应时生成NH3,不加热时往往生成NH3·H2O;可用加热法分离NH4Cl和某些固体(不分解、不升华的固体)的混合物,但NH4Cl的分解不是升华。
答案:B4.关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虽然氨水受热分解可产生氨气,在实验室也不能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得氨气B.通常可选择浓H2SO4为干燥剂,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C.既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又可用排水法收集NH3 D.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与NH4Cl固体加热制取NH3,可使反应速率加快答案:D5.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由多种粒子构成的,液氨的组成中只有氨分子B.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C.氨水显弱碱性,故通常保存在金属容器中D.在1 mol·L-1氨水中,NH3·H2O、NH、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1 mol·L-1答案:C 6.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或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大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充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量气体,该同学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后获知该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C.因氨水中的氨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故25%的氨水是指每100 g氨水中含NH3·H2O 25 g D.NH3·H2O的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故A项中剩余气体中不含氨气,该同学的做法多余,A项错误;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虽然氨在其水溶液中主要以一水合氨的形式存在,但我们说25%的氨水指100 g氨水中溶有25 g NH3,C项错误;NH3·H2O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使NH3·H2O分解生成氨气正是利用了NH3·H2O的不稳定性,D项正确。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4-4-1 氨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学习目标]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工业制法。 2.掌握 NH3 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重点) 3.知道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4.了解 NH+ 4 的检验方法。 5.了解酸的通性和浓 H2SO4 与稀 H2SO4 的区别。 6.掌握浓 H2SO4、浓硝酸的特性,特别是强氧化性。(重、 难点) 7.能进行有关 HNO3、H2SO4 的计算。(难点)
△ NH3·H2O=====NH3↑+H2O。
2.在氨水中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NH3·H2O、NH3、 H2O、NH+ 4 、OH-、H+。除水分子外,含量最多的为 NH3·H2O。 但在求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时,视溶质为 NH3, 氨水的密度比水小,它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二、氨气、液氨、氨水和铵盐的区别与相互转化 氨气、液氨、氨水和铵盐的区别与相互转化如下表所示:
NH3 转化为 NH3·H2O 是氮的固定吗?
提示: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能称为氮的固定,只能是 N2 转 化 为 NO 、 NH3 等 氮 的 化 合 物 才 是 氮 的 固 定 。 如 NH3→NH3·H2O、NH3→NH4NO3 不能称为氮的固定。
△ 制取氨。如: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
2.装置: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图见教材。
为了防止 NH3 与空气发生对流而难以收集,以及防止外逸 的 NH3 污染空气,经常在收集 NH3 的试管口塞上一团浸有稀硫 酸的 棉花 。
3.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 。 4.检验:检验 NH3 时,常使用 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或 蘸有 浓盐酸 的玻璃棒。
2.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①常用 喷泉 实验来验证 NH3 易溶于水。 ②NH3 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叫 氨水 ,溶解在水中的大部分 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化学式 NH3·H2O )。化学方程式: NH3+H2O NH3·H2O 。 ③一水合氨是一种 弱碱 ,在水中可发生电离: NH3·H2O NH+4 +OH- ,所以氨水显 碱 性,能使酚 酞溶液 变红 或红色的石蕊试纸变 蓝 。
【金版教程】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后优化训练:4-4-1氨、铵盐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金版教程】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后优化训练:4-4-1氨、铵盐 Word版含解析[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0f1e403410a6f524cdbf8525.png)
04 课后优化训练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NO遇O2转化为NO2C.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NOD.由NH3制碳酸氢铵解析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只有A符合条件。
答案 A2.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是()A.H2B.NH3C.O2D.NO解析H2、O2、NO均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NH3极易溶于水,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 B3.以下性质不属于铵盐的通性的是()A.易溶于水B.含有NH+4C.可分解放出氨气D.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解析铵盐均含有NH+4,均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均能与碱反应放出NH3;一般来说,铵盐受热分解可产生NH3,但有些铵盐(如NH4NO3)在加强热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不产生NH3。
答案 C4.[2015·北京朝阳区高一检测]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解析A项,NH3极易溶于水,可用来做喷泉实验;B项,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C项,NH3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迅速向上流动,从而形成喷泉;D项,Cl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
答案 D5.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A.二氧化氮B.钠C.硫酸镁D.二氧化硅解析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和NH4Cl反应生成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2Na+2H2O===2NaOH+H2↑、NH 4Cl +NaOH=====△NH 3↑+H 2O +NaCl 。
答案 B6.一种盐X 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 ,Y 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 溶液,Y 和Z 反应又生成X ,则X 是( )A .(NH 4)2SO 4B .NH 4NO 3C .NH 4ClD .NH 4HCO 3解析 铵盐与烧碱共热产生NH 3,Y 为NH 3,NH 3――→+O 2NO ――→+O 2NO 2――→+H 2O HNO 3――→+NH 3NH 4NO 3。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4-1氨和铵盐》课后作业及答案

课 后 作 业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关NH 3的实验较多,下列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NH 3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B .NH 3的还原性可以解释NH 3与HCl 的反应C .NH 3·H 2O 不稳定,实验室可用NH 4Cl 和石灰水制取氨D .NH 3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不能用氨作制冷剂2.(双选)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3.(双选)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NH 3:NH +4+OH -=====△NH 3↑+H 2OB .NaOH 与NH 4Cl 溶液混合加热:NH +4+OH -=====△NH 3·H 2OC .氨水中加盐酸:NH 3·H 2O +H +===NH +4+H 2O D .氨气通入稀H 2SO 4中:NH 3+H +===NH +44. 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 、CO 2、NH 3、HCl 、H 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中一定有( )A .HCl 、CO 2、H 2B .CO 、H 2、H 2OC .CO 、H 2、NH 3D .HCl 、CO 、H 2O5.在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气体R ,且吸收多余的R 气,则R 是( )A .CH 4B .HClC .NOD .NH 36.在1 L 、1 mol·L -1的氨水中( ) A .含有1 mol NH 3分子 B .含NH 3和NH +4之和为1 mol C .含1 mol 的NH 3·H 2OD .含NH 3、NH 3·H 2O 、NH +4之和为1 mol 7.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 .HCl +NH 3===NH 4ClB .NH 4HCO 3=====△NH 3↑+H 2O↑+CO 2↑C .2NH 4Cl +Ca(OH)2=====△CaCl 2+2H 2O +2NH 3↑D .N 2+3H 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8.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25 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针对实验室制取氨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装置与用KClO3制取O2的装置相同B.可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C.氨气的验满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于试管口附近D.所用的铵盐不是NH4NO3,是因为NH4NO3受热易爆炸解析:实验室制取NH3属于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制气体,与KClO3分解制O2装置一样;由于NH3的溶解度太大,NH4Cl无法抑制氨气的溶解;氨气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遇浓盐酸产生白烟;NH4NO3受热易爆炸,一般使用NH4Cl或其他非氧化性酸的铵盐。
答案:B2.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不褪色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可能出现浑浊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溶解D.上述实验中仪器D可以用长玻璃导管代替解析:A中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可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而氯气可使品红溶液褪色,故不正确;B中醋酸可与贝壳中的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C中浓氨水加入到生石灰中可用于制备氨气,而将氨气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不会产生沉淀,故不正确;D中仪器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故不可以用长玻璃导管来代替。
答案:B3.有关下列实验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Cl2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C.装置③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D.装置④中可用于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解析:C项中苯的密度比水小,不能用苯,应改为四氯化碳,故选C。
A项利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吸收,正确;B项装置可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短进长出,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长进短出,故正确;D项中氨气易溶于水,吸收时应有防倒吸装置,D 项正确。
答案:C4.把aL 含(NH 4)2SO 4、NH 4NO 3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用b mol 烧碱刚好把NH 3全部赶出,另一份与BaCl 2溶液完全反应消耗cmol BaCl 2,则原溶液中c (NO -3)为( )A.b -c a mol·L -1B.2b -4c amol·L -1C.2b -c a mol·L -1D.2c -4b a mol·L -1解析:本题结合铵盐与碱反应产生NH 3以及SO 2-4与Ba 2+的沉淀反应考查有关的计算。
答案:B5.(双选)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NH +4、Cl -、Mg 2+、Ba 2+、CO 2-3、SO 2-4,现取三份100 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份加入AgNO 3溶液有沉淀产生;②第二份加足量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 ;③第三份加足量BaCl 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 ,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 。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K +一定存在B .100 mL 溶液中含0.01 mol CO 2-3 C .Cl -可能存在D .Ba 2+一定不存在,Mg 2+可能存在解析:本题考查NH +4的特性及离子的共存问题。
答案:AC6.下图所示是某同学鉴别NH 4HCO 3、NH 4Cl 、KCl 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A .甲:Ca(OH)2;乙:稀盐酸B .甲:水;乙:NaOH 溶液C .甲:NaOH 溶液;乙:水D .甲:稀盐酸;乙:NaCl 溶液解析:NH 4HCO 3和NH 4Cl 能与碱反应产生NH 3,所以试剂甲不可能是H 2O 或稀盐酸,排除B 、D ;NH 4HCO 3、NH 4Cl 中只有NH 4HCO 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泡(CO 2),故A 符合。
答案:A7.将NH 4HCO 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A .NH 3B .O 2C .H 2OD .CO 2 解析:NH 4HCO 3受热可以分解:NH 4HCO 3=====△NH 3↑+CO 2↑+H 2O ↑。
产生的H 2O 和CO 2分别与Na 2O 2反应生成O 2,化学方程式依次为2Na 2O 2+2H 2O===4NaOH +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而分解产生的NH 3能被浓硫酸吸收:2NH 3+H 2SO 4===(NH 4)2SO 4,所以最终得到的气体是O 2。
答案:B8.下列关系图中,A 是一种正盐,B 是气态氢化物,C 是单质,F 是强酸。
当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 是强碱时,过量的B 跟Cl 2反应除生成C 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A ――→X B ――→Cl2C ――→O2D ――→O2E ――→H2O F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X 是强酸时,A 、B 、C 、D 、E 、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可能是H 2SO 4B .当X 是强碱时,A 、B 、C 、D 、E 、F 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 是HNO 3C .B 和Cl 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 .当X 是强酸时,C 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解析:A 是正盐既可以与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并且生成产物B 都是氢化物,A 必须是铵盐,B 如果是酸根离子形成的氢化物能与Cl 2反应,说明其有还原性,有还原性的氢化物常见的是H 2S ,故A 是(NH 4)2S ,A 项当X 是强酸时,B 就是H 2S ,那么C 是S ,D 是SO 2,E 是SO 3,F 就是H 2SO 4,A 对;B 项当X 是强碱时,B 就是NH 3,C 就是N 2,D 就是NO ,E 就是NO 2,F 就是HNO 3,故B 对;C 项不管B 是H 2S 还是NH 3,与氯气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 对;D 项当X 是强酸时C 是S ,是固态单质,D 错。
答案:D9.某混合气体可能有CO 、CO 2、NH 3、HCl 、H 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和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体中一定有( )A.HCl、CO2、H2B.CO、H2、H2OC.CO、H2、NH3D.HCl、CO、H2O解析: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而通过Ba(OH)2溶液有浑浊,则证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HCl和CO2气体,因HCl与石灰水作用:Ca(OH)2+2HCl===CaCl2+2H2O,无沉淀产生;CO2通过Ba(OH)2产生沉淀;Ba(OH)2+CO2===BaCO3↓+H2O,因而有HCl、CO2,则一定没有NH3。
通过灼热CuO和无水CuSO4所呈现的现象说明一定存在有H2。
答案:A 10.在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装置干燥并收集气体R,且吸收多余的R,则R是( )A.CH4B.HClC.NO D.NH3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气体的干燥、集气和尾气处理。
先由干燥装置出发,由于使用了干燥管,故应装固体干燥剂,而常用的为碱石灰、氯化钙、五氧化二磷等,以上四个选项的气体均可选择合适的干燥剂,无法排除选项。
由集气装置可知,该气体可用排空气法收集,故可排除C项。
由“进管短,出管长”可知,该气体密度一定比空气小(即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故排除B。
由尾气吸收装置可知,该题答案为D。
答案:D11.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 3、②NO 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①>②B .①<②C .①=②D .不能确定解析:设烧瓶的容积为V L ,V L NH 3全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体积V L ,V L 的NO 2完全反应后,生成了13V L 的NO 气体,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为23V L ,从N 原子守恒角度分析,也有23V L 的NO 2转化生成溶质HNO 3。
所以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答案:C12.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 ,滴管内盛有液体Y 。
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 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 鼓起。
气体X 和液体Y 不可能是( )A.X是NH3,Y是水B.X是SO2,Y是NaOH浓溶液C.X是CO2,Y是稀硫酸D.X是HCl,Y是NaNO3稀溶液解析:气球鼓起,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所以只要气体能和液体反应,而且气体的体积减小使瓶内压强减小即可。
A、D项中NH3和HCl气体极易溶于水,B中SO2与NaOH溶液反应(2NaOH+SO2===Na2SO3+H2O),气体体积都减小。
C项中CO2和稀H2SO4不反应,气体体积不减少,故C项中压强不减小。
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0分)氮元素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回答下列与氮及其化合物有关的问题。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氨气通入水中可制得氨水,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试剂变红。
请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气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反应,请将如图所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3H2错误!2NH3;氨水显弱碱性,原因是NH 3·H 2O NH +4+OH -;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氨气在加热、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继而被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答案:(1)N 2+3H 2错误!2NH 3(2)NH 3·H 2O NH +4+OH -(3)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2NO +O 2===2NO 2 14.(10分)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