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人口外迁安置点优选模型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

淮河洪水调度方案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国函〔2007〕48号),结合防洪工程的建设情况,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1999年印发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国汛〔1999〕9号)基础上,修订淮河洪水调度方案如下:一、防洪工程状况经过50多年的治理,淮河已初步形成由水库、河道堤防、行蓄洪区、湖泊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
淮河干流上游设计防洪标准10年一遇,中游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城市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洪泽湖以下主要堤防设计防洪标准100年一遇。
(一)主要堤防淮北大堤由颍左淝右堤圈、涡西堤圈和涡东堤圈组成,全长641公里,其中从安徽省颍上县饶台孜至江苏省泗洪县下草湾段淮河干堤长238公里。
设计洪水位正阳关26.5米、蚌埠22.6米、浮山18.5米,堤顶设计超高2.0米。
蚌埠城市圈堤设计洪水位22.6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淮南城市圈堤设计洪水位24.65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
洪泽湖大堤从江苏省淮阴市码头镇至盱眙县老堆头,长67.3公里。
设计洪水位16.0米,校核洪水位17.0米,堤顶高程为19.0~19.5米。
里运河大堤从江苏省金湖县大汕子隔堤至江都市邵仙闸,长60公里。
设计洪水位高邮9.5米,堤顶设计超高2.5米。
(二)河道及控制枢纽淮河干流河道设计泄洪能力上游淮凤集至王家坝为7000立方米每秒,中游王家坝至史河口、史河口至正阳关、正阳关至涡河口和涡河口至洪泽湖段分别为7400、9400、10000和13000立方米每秒。
茨淮新河设计分泄颍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控制口门茨河铺闸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2300立方米每秒。
怀洪新河设计分泄淮河洪水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控制口门何巷枢纽设计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
入江水道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泄洪控制口门三河闸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
二河闸是入海水道、淮沭河和废黄河排泄洪泽湖洪水的控制口门,设计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9000立方米每秒。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9.29•【字号】皖政办[2003]70号•【施行日期】2003.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优抚安置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03]70号)阜阳、六安、淮南、蚌埠、合肥、滁州、巢湖市及有关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作为今冬明春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精心实施,保证质量,确保如期完成移民建房任务。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三年九月二十九日安徽省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我省今冬明春行蓄洪区和淮河河滩地移民建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关于“对居住在行洪河道内的居民,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外迁;对居住在经常使用的蓄滞洪区内的居民,有计划地组织外迁,并采取其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的有关规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灾区建房工作的通知》(皖政办〔2003〕58号)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实行国家补助和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统一规划和尊重群众意愿相结合,确保做到迁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促进行蓄洪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实行“统一规划,适当集中,兑现政策,自主建房”的原则,采取外迁到安全区和建保庄圩的安置方式,将居住在行蓄洪区低洼地、淮河河滩地及生产圩的群众迁移到安全地区。
二、职责分工各市政府对本市范围内的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全面负责,市长负总责;各县(含市、区,下同)政府是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的责任主体,县长是第一责任人;乡镇政府负责行蓄洪区移民建房的具体实施,乡、镇长是直接责任人。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及实施情况

2020.1217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及实施情况朱秀全 余彦群 徐 艳(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合肥 230601)1 前言1.1 行蓄洪区基本情况淮河在历史上经过黄河夺淮以及多年黄泛影响,淮河干支流河道淤塞,造成沿淮地带形成一系列洼地,这些沿淮湖泊洼地平时可以耕种,在汛期则相机蓄滞洪水。
新中国成立前,淮干行蓄洪区治理主要在行洪的湖泊洼地先后修筑低标准堤防,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区域麦收;新中国成立后,明确了行蓄洪区的概念,逐步开展堤防加固工程,结合河道整治、行蓄洪区的优化调整,针对淮河上中下游不同河段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淮河流域防洪体系逐步完善。
在2003年、2007年以及2020年大水中,行蓄洪区的及时启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以下简称《调整规划》)实施以前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共有21处,主要位于淮河中下游的皖、苏两省。
蓄洪区共4处,分别为蒙洼、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蓄洪区;行洪区共17处,即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汤渔湖、荆山湖、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潘村洼和鲍集圩。
1.2 行蓄洪区调整建设必要性总结治淮工作开展以来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1991年、2003年、2007年大水的实际调度运用情况来看,《调整规划》实施以前淮河中游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行蓄洪区滞留人口多,难以及时启用;历年进洪频繁,对区域社会经济影响较大;安全建设严重滞后,安全设施不足;区域管理之后,调度运用工作不够顺畅。
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治水新思路的要求,以解决沿淮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行蓄洪区等突出问题。
通过淮干行蓄洪区调整,结合淮干河道治理工程,做到既能有效地蓄泄洪水,又能为群众创造较好的生存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淮干行蓄洪区的调整工作,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水利部《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3年11月水利部印发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2003—2007年)》,提出加快推进行蓄洪区的调整和建设工作。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淮河行蓄洪区移民搬迁用地保障的通知-皖国土资〔2018〕98号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淮河行蓄洪区移民搬迁用地保障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淮河行蓄洪区移民搬迁用地保障的通知有关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积极做好移民搬迁用地保障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1.淮河行蓄洪区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包括在安置点同时配套建设的基本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服务、公共文化体育以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下同),用地选址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尽量使用空闲地和其他存量建设用地,不占或者少占耕地。
除深度贫困县经国家同意纳入重点项目外,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2.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有条件建设区土地的,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原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意,可以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有条件建设区调整为允许建设区。
建设项目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项目选址未定没有落实到具体地块的,在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前,可通过规划落图方式将项目用地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
二、统筹用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3.省对淮河行蓄洪区贫困县继续单列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在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指标时,向淮河行蓄洪区有移民搬迁任务的市、县(市、区)倾斜。
4.市、县(市、区)要根据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时序、国家和省规定的建设用地标准,科学分配新增建设用地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指标。
5.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迁出的地块可以复垦为耕地的,应当安排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
环境正义视域中的淮河流域蓄洪区居民迁建研究

环境正义视域中的淮河流域蓄洪区居民迁建研究作者:杨璐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4期摘要:在對淮河流域蒙洼蓄洪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环境正义视角对蒙洼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蒙洼蓄洪区内的居民迁建在承认正义、程序正义和分配正义三个方面存在困境,表现为环境治理下的承认不足、公民参与下的程序缺失以及环境利益下的分配问题。
为保证蓄洪区的有效使用,发挥其生态价值,需要切实维护居民生存发展权益、保障居民参与权利、改善庄台居住环境和提高迁建补助标准。
这些措施对于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正义体系的建设和构建蓄洪区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正义;居民迁建;蓄洪区;分配正义;淮河流域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蓄洪区作为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御洪水灾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淮河流域现有蓄洪区23个,人口101.27万,其中50万人居住在低洼地。
由于洪灾频繁发生,人居环境在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压力下不断恶化,蓄洪区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蒙洼蓄洪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的中南部,淮河干流洪河口以下至南照集之间,南临淮河,北临蒙河分洪道,区内总面积180.4 km2,耕地面积19.8万亩,人口近19.5万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生态环境治理高质量发展,满足居民对人居环境的基本需求,提高地方环境质量,是区域崛起的关键。
蒙洼蓄洪区多次蓄洪,当地居民具有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保护江苏、安徽、河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同时蓄洪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人居环境,蒙洼蓄洪区也因蓄洪运用频繁而成为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
在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下,实施居民迁建计划脱离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
蒙洼蓄洪区居民迁建属于生态移民,生态移民还存在一些问题[1],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移民的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法律介入不足;移民回流难以禁止;移民后续产业扶持力度不够。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8.17•【字号】皖政办秘〔2018〕201号•【施行日期】2018.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8月17日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一、行蓄洪区农村供水现状(一)基本情况。
1.概况。
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数量多、面积大、居住人口多、进洪频繁。
根据2007年《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统计,我省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共21处,面积3060km2,人口126万人。
近年来,结合淮河干流河道整治工程,石姚段、洛河洼2处行洪区已调整为保护区,蚌埠以下河段方邱湖、临北段、香浮段3处行洪区正在调整为保护区。
除上述5处行洪区外,现今我省有濛洼、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城西湖、城东湖、寿西湖、瓦埠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汤渔湖、荆山湖、花园湖、潘村洼和老汪湖等16处行蓄洪区,是本次淮河行蓄洪区饮水安全规划的实施范围。
根据2018年5月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底数调查成果,16处行蓄洪区总面积2813.4km2,耕地254.6万亩,区内总人口99.07万人,户籍人口96.95万人,常住人口93.71万人。
安徽省淮河干流两岸分布濛洼、南润段、邱家湖、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蓄洪区和支流奎濉河老汪湖蓄洪区等7处蓄洪区总面积1956.9km2,耕地165.2万亩,区内总人口67.24万人,户籍人口65.71万人,常住人口64.50万人。
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汤渔湖、荆山湖、花园湖、潘村洼等9处行洪区,全部分布在淮河干流中游两岸,面积856.5km2,耕地89.4万亩,区内总人口31.83万人,户籍人口31.24万人,常住人口29.21万人。
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人口外迁安置初步研究

保圩嘉 嘉击 … 库 多 庄 对 喜言理 小 占行洪蕞…件 嚣 用蓄蕃…条 产墨心 冲 安人 置口 …一 容 磊 区蔷 …
击 小
用 是 以确 保 区 内人 民群 众 生 命 安 全 为 前 提 条 件 的 。 18 9 2年 之前 , 口安置 的投 资实 行 群 众 自办 为 主 , 人 投 资能 力有 限 , 口安 置缓 慢 。1 8 人 9 2年 大水 后 , 国务 院 治 淮会议对 淮 河行 蓄洪 区安全 建设 做 出了全 面部署 ,
种方式 属 于 区内安 置 , 口外 迁主要 是指单 退靠 后安 人 置 。各 类安 置方 式 的 比较 见表 2所列 。
表 2 各 类 安 置 方 式 比 较 表
类
别
优
点
缺
点
1 人 口安 置 现 状 分 析
安徽 省淮 河行 蓄洪 区 , 是洪 水滞 蓄 的场所 又是 既
区内群众 赖 以生存 的生 产 生 活基 地 。行 蓄洪 区 的运
维普资讯
安 徽 省 淮 河 行 蓄 洪 区人 口外 迁 安 置 初 步研 究
刘 慧 萍
(、 肥 工 业 大 学 土 木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徽 合 肥 1合 安 2 00 ;. 徽 省 水 利 水 电 勘 测 设计 院 , 徽 合 肥 3092安 安 202) 30 2 Fra bibliotek维普资讯
4处蓄 洪 区 1 9 9 2年 人 口为 5 . 7 3万 人 , 2 0 到 0 5年 已
居 民不仅需 要生 存 权 , 应 享 受发 展 权 , 高 度关 注 还 应 民生 问题 , 把维 护广 大人 民 的根 本利 益作 为一切 工作 的 出发 点和 落脚 点 , 改善 人 民生活作 为处 理改革 发 把 展稳定 关 系的结 合点 , 现好 、 护好 、 实 维 发展 好人 民群 众 的根 本利益 , 群 众 享受 改 革 发 展 的成 果 , 进 和 使 促
淮河行蓄洪区农户搬迁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协同探究——以凤阳县黄湾乡为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1期) 003474J.Shanxi Agric.Univ.(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1 Vol.232024淮河行蓄洪区农户搬迁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协同探究——以凤阳县黄湾乡为例张勇,樊龙珍(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摘要:结合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作,实施淮河行蓄洪区农户搬迁与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之间存在诸多目标的一致性和推进过程的协同性。
通过对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安徽省凤阳县黄湾乡进行考察,对黄湾乡淮河行蓄洪区农户搬迁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协同的实施路径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剖析了淮河行蓄洪区农户搬迁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协同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协同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农户搬迁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政策、明确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主体、探索宅基地资格权多种实现形式及探索宅基地“有偿调剂、竞价择位”机制。
关键词:农户搬迁;宅基地制度改革;实践探索;现实困境中图分类号:F3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6X(2024)01⁃0064⁃09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淮河行蓄洪区是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淮河流域水患灾害频发的地区。
当遇到淮河特大洪灾的时候,为保证沿淮重要城市和工矿企业安全,淮河干流就会启用这些行蓄洪区行洪、蓄洪,这些行蓄洪区在历次抵御淮河洪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淮河行蓄洪区群众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顾全局,为保障淮河流域防洪大局做出了巨大牺牲[1]。
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是国家确定的重大水利工程,也是安徽省的重大民生项目,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因此,如何将长期生活在淮河行蓄洪区低洼地且饱受水患灾害的群众迁移出来,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上述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1年 8月
运 筹 与 管 理
OP ERAT1 0NS RES EARCH AND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GEMENT S ENCE M CI
Vo . 0 . . 1 2 No 4
Au 2 g. 011
安 徽 省 淮 河 行 蓄 洪 区人 口外 迁 安 置 点 优选 模 型
L U Huip n I -ig
( n u uvya dD s nIstt o ae C ne a c n y r o e, e i 3 0 2 h a A h i r n eg ntue fW t o s nya dH do w r Hf 0 2 ,C i ) S e i i r v r p e2 n
a x mpeo e rcn e t t e ste n utmo ig p p lt n,t ep p ra ay e h a tr fslcig n e a l fn a o c nr i et me t s av l j vn o uai o h a e n lz ste fco so ee t n
Ke r : o d dv rin a d soa eae p p lt n mo ig o t r s et me tlc t n;f zy itgae ywods f o ieso n trg ra o uai vn uwad ;ste n o ai l o l o u z ne rtd
刘慧萍
( 徽 省水 利 水 电勘 测 设 计 院 , 徽 合 肥 2 0 2 ) 安 安 3 0 2
摘
要 : 蓄 洪 区是 淮 河 防洪 工 程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内人 口安 置 不 仅 关 系 到其 及 时运 用 , 关 系 到 区 域 社 行 区 更
会 经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以 单退 适 度 集 中农 业 就 近 安 置 为 例 , 统 分 析 人 口安 置 点 选 择 的 影 响 因 素 , 此 构 建 了 系 据 外 迁 安 置 点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A P确定 指标 的权 重 , 立 基 于 公 民意 愿 的 评 价 队伍 结 构 , 用 模 糊 数 学 方 法 建 用 H 建 运 立 单 指 标 评 价 向 量 , 过 模 糊 综 合 评 价 法 给 出方 案 的 综 合 评 价 结 果 , 而 形 成 了 完 备 的 安 置 点 优 选 模 型 。 用 该 通 从
A src : l ddvr o n t aeaes r i otn pr f odcnrl rjc ytm.P p lt nste b t tFo ies na ds rg ra e mpr t at o o ot o t ss a o i o a a s f l op e s e o ua o et — i l
优选模 型进行了实证应用分析 。
关 键 词 : 蓄 洪 区 ; 口外 迁 ; 置 点 ; 糊综 合 评 价 行 人 安 模
中图分类号 : 文章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732 (0 1 O 一 160 10 —2 1 2 1 )4 O 1 —5
Re e r h o t z t n Mo e fP p l t n Se t me tL c t n o lo s a c n Op i a i d l o ua i t e mi o o o l n o a i fF o d o Die so n o a e Ar a fHu ie Rie sn i An u o ic v r in a d St r g e s o a h v rBa i n h i Pr v n e
s tlm e tl c t n. Th n i c nsr cs a n e y t m v l ai g s t e ntlc to ete n o a i o e t o tu t n i d x s se e a u tn e t me o ain. De i i h n e r p r l c dngt e i d x p o o — t nb i y AH P m o e , a d gv n h e t re au tn v r nd x atrc n tu t v l to e m n t e ba i o d l n ii g t e v co v l ai g e ey i e fe o sr c i e auain ta o h ss ng o h e p e’ e ie,i g v st e r s l t r u h t e f z n e r td e au to o e ,a d t d ls l ci g ft e p o l S d sr t ie h e ut h o g h uzy i tg a e v l a in m d l n he mo e ee tn s tl me o a in c me r e Fi al h p rgv s t d l S a p iai n ete ntl c t o st . n ly t e pa e i e he mo e ’ p l to . o u c
me twilaf c t h s g ffo d die so n tr g r a n l fe tboh t e u a e o o v r in a d soa ea e s,a d r go a u t i b e d v lp n .Gii g l n e in ls sana l e eo me t v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