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2015中考古诗鉴赏公开课3
2015中考古诗鉴赏模块讲解

表达技巧类小结
• 答题格式: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见P139)
考查方式五:名句赏析类
• • • •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 [应对策略] •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 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 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 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 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 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词句鉴赏
•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诗歌借助 意象来表情达意。
• 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 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 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 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 去探寻与体味。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可 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 形象——意象。
古诗词鉴赏模块训练
明确2015中考考纲
• • • • • • 课外诗歌阅读。(共6分) 【设题】2个小题,主观性试题; 【分值】共6分。 【解读】 1.只考四句的诗,五言或者七言。 2.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考查。第一小题考查诗歌知 识、文学常识、诗歌的形象、内容、感情、语言 等;第二小题偏重技巧,要求学生能用规范的鉴 赏术语对诗歌进行鉴赏。
• 南柯子 王炎 •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 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 相感情。 • 【答案及分析】(1)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 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2)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 民的思想感情。
2015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徐州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每空1分)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②,悠然见南山。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④烽火连三月,。
⑤,蜡炬成灰泪始干。
(6)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7)晏殊《浣溪沙》中的:“,。
”被赞为“情致缠绵,音调协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惩.(chěng)罚星宿.(xiù)因地制.(zhì)宜忍俊不禁.(jīn)B.栈.(zhàn)桥附和.(hè)根深蒂.(dì)固谈笑风生.(shēng)C.诀.(jué)别木讷.(nè)脍.(kuài)炙人口妇儒.(rú)皆知D.庇.(bì)护遒劲.(jìn)叱咤.(zhà)风云引经剧.(jù)典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北国早春,山野的杏花先开,那干瘦乌黑的枝条上绽放出明亮的粉色花朵,生意盎然。
但远看那山坡上一簇簇的杏花,一团团白灰灰的,被()在灰暗的土石中,倒像是癞秃头上的疮疤。
花,宜近看不宜远看;树,依凭体态之美,才宜于远看。
鲜艳的碧桃,远看不过是一堆红色灌木,失其妖娆;牡丹、芍药,远看也不见其丰满华贵之态,只呈点点嫣红了。
所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画花大都表现折枝花卉,取花瓣转折之柔和,如亲其肌肤,闻其芬芳。
鲜花令人珍惜,花比青春,年华易逝,虽然花期苦短,但是这实在是人生千古憾事。
为了赋予短暂的花期以恒久深远的含义,人们赞美莲是花之君子,兰为空谷佳丽,……其实正是生命的轮回,促成了人间的缤纷多彩。
(1)请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分)衬托依托鲜嫩鲜艳①②(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3)根据上下文,仿照“兰为空谷佳丽”这一句子,为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2分)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02古诗词曲鉴赏课件

考点技法突破
1.[2018·徐州] 古诗词赏析。 真题体验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考点技法突破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 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 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 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 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考点技法突破
【答案】C 【解析】A项是对整首词的理解和概括,而且是从题材、情感、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概括的。阅读时,应当 关注的关键字词为“题材”“雄健勇猛”“军营”“为国立功”“豪放壮美”“壮词”。辨别时结合题目“壮词”,及词 中的“八百里”“沙场”“飞快”“弦惊”等可以辨别是正确的。B项为对上片的概括,阅读时,应该关注的关键 字词为“今天已失去”“被迫退隐”“从军杀敌”“建立功业”。辨别时应当从上片的“梦回”“分麾下炙”“翻塞 外声”“秋点兵”等词可辨别是正确的。D项为词句的理解和概括,阅读时,应该关注关键字词“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抑郁”“愤慨”“悲壮”等词。辨别时,从词句中的“了却”“可怜”可以判断是正确的。C项是对下 片的概括,阅读时,应该关注关键字词“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功利庸俗”“批判的态度”,这些关键 字词显然体现出对作者的批判,而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 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 价值的一种体现形式。此类题设误类型为今非昔比类。
2006-2012年徐州市中考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2006~2012年徐州市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2006年(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________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_________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三)(4分)14.(2分,每处1分)望高大雄伟15.(2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007年(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抒写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思考,做到了______________结合,浑然一体。
(1分)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古诗鉴赏(3分)11.答案:情景或景情12.(开放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一个角度比较深入准确的赏析即得2分。
)参考答案:(1)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堪称佳对;(2)景物描写典型,画面生动;(3)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4)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2008年(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3 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答案:(三)古诗鉴赏(3 分)13 、(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以苏教版九年级必修的古诗词为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知识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智慧,弘扬中华文化。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律、意象等,了解古人创作古诗词的背景及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并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思想。
3. 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古诗词,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比如,针对情感类的诗词,可以用情感化的方式去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体悟诗词中的情感;针对抒情类的诗词,可以借助音乐、绘画等对应的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意境,提高对其鉴赏能力。
4. 教学流程设计(1)导入:让学生看一幅古代诗词画,有音乐伴奏,先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
(2)讲授:针对苏教版九年级必修的古诗词进行逐一讲解,侧重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形式特点,艺术内涵等方面。
(3)感悟: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词的理解、感受等。
(4)解读:学生自选一首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分享给大家。
(5)小结: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回答问题,发表自己对古诗词创作的看法。
5.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策略比较多样,灵活性较高,从情感化、视觉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美,从而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讲授时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和讨论,使整堂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采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流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之古诗词赏析整理

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之古诗词赏析整理201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讲练中考目标解读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会鉴赏中国古诗词常见的意象、风格、写法。
3、掌握中考诗词考查的常见题型,并能熟练解答。
中考主要考点: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诗词的艺术技巧、诗词的语言品味、诗词的形象感悟。
经典考题:2010-2014泸州市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答题。
(2010泸州中考)春光好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1、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
(“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1分)2、“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
(1分)。
“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
(2分)(共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2011泸州中考)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4分)2.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4分)参考答案:1.(共4分)(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1分,意对即可)2.(共4分)(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
(2分)(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苏省徐州市2015年中考毕业、升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徐州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2015.5.28 一 积累与运用(27分) 1.古诗文默写。
(10分,每空1分) ① ,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 , ,行拂乱其所为。
⑤《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哺.(b ǔ)育 燥.(z ào)动 隽.(ju àn)永 脍灸.(zh ì)人口 B.收敛.(li ǎn ) 愧怍.(zu ò) 慰藉.(j í) 妇孺.(r ú)皆知 C.笨拙.(zhu ō) 饶.恕(r áo) 酝酿.(ni àng) 小心翼翼.( y ì ) D .殷.(y īn)红 愕.然(è) 庖.代(p áo ) 鳞次栉.比(zh ì)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 一个有梦想的人,永远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成功的机会。
如果失败了一百次,依然有一百零一次的努力。
在这样的奋斗者面前,生命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延安时期,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激情与豪迈,说自己最喜欢一句古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后半句典出庄子,意在告诫自己将来必能大展鲲鹏之志。
斯诺把这段采访写进了自己的著作《西行漫记》中。
可以想象,毛泽东 。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妙法莲花,不同的是,有的人尽情 ① (绽放开放),向世间播撒美丽与清香;而有的人却关紧 ② (心灵 心扉),让花朵枯萎在了自己的心里。
徐州市中考古诗文阅读赏析试题

中考古诗文阅读赏析试题考点说明根据徐州市《中考语文说明》,诗词赏析共计三十三首。
其中《关雎》,《蒹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观刈麦》《行路难》属于较长的篇幅,且《中考新航标》中均有试题,故不再涉及。
较短的诗歌中《望岳》和《浣溪沙》,也不再涉及,新航标的三十三首必考的诗歌中,航标试题又没有出现的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雁门太守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赤壁》,是复习迎考的重点。
此外,又补充进去《黄鹤楼》《望江南》《渡荆门送别》,《西江月》,《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居秋暝》《题破山寺后禅院》《过故人庄》几首常见的课内诗歌。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前 试 身 手
-----突破考点
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 苏轼)----内容略 对上面这首词赏析不正确选项是( ) A.“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句,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 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 (典故) 报效国家。 B.词的上片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 片语言格调 婉约、纤柔。 (语言风格) C.词的上阕重在叙事,是为下阕抒发作者的爱国之情作 (表达方式 思想感情 篇章结构) 铺垫的。 D.“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 守去打猎。这里的“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 (内容理解) E.“卷”字体现打猎场面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 也写出了行走的速度之快,突出了阳刚之美。 (炼字) gd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 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 之音。李煜《相见欢》中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有诗云:“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论语.子罕》中说:“岁寒, 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 停啼鸣,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 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方法指导(二)技巧赏析:
答题思路: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 (表达技巧), ______(独特作用)写出了 __________ (句意), 表现了(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主旨情感) 。
表达技巧+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 (1分) ( 1分) (1分)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 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劲 拔坚毅),“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 温暖。这两个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 象,画面感很强。意境雄浑,把诗人孤 寂之情融入自然景物之中
3、思想内容:《使至塞上》
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 塞的经历和对沿途风光的描写,抒 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方法指导:(三)领悟情感: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刻画了) ________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 抒发了 ________的思想感情。
【题目形式】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情感或心情。 【提问变式】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表 现了怎样的情趣?
柳树: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送,以 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李白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 起故园情?”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刘禹锡 《乌衣巷》“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青鸟: 传书的信使。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 殷勤为探看。”
拓巩 展固 提练 高习
徐州市2014年中考题(九年级上册)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描述的都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 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 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B.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 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 将其称之为“壮词”。 C.“可怜白发生”,表时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有机会实现抗敌 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可怜”使词风格变得悲壮。 D.由下阕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 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3、赏析技巧 4、锤炼语言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5、领悟情感 2、体会意境
专题专项复习
睢宁汇文中学
wx诗词,能从思想内容和 表达技巧两方面进行初步赏析。
考点:
1、正确理解诗歌内容,概括诗歌的大意。 2、体味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情感,阐述自己 的阅读感受。 3、品析诗歌的语言,能够从遣词用句 、修 辞等方面揣摩、推敲重点词句的含义 。 4、能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表达技巧中 品味诗歌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
方法指导:(一)炼字:
【答题技巧】: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把该 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③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
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
2、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作者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 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 “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 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 使命的大臣, 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盘点收获: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zuoye
温馨提示:
关注题目 把握关键 体味炼字 熟知意象 积累典故 运用技巧 读懂题眼 了解诗意 理解情意 丰富联想 随诗释义 分清风格
作业:
完成《中考复习指导》 ------古诗鉴赏能力测试一
比一比
• • • • • • • • 修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比喻) 辞 (拟人)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手 法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夸张)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比) 表现 (用典)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手法 (动静结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表达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间接抒情) 方式 (直接抒情) 可怜白发生!
基 础 知 识 储 备
方法驿站: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白描、象征、想象、映衬、烘托、欲 扬 先抑、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托物言志等。
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用典、夸张、对偶、 借代、对比、通感、互文等。 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 等荒凉之处,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马致远《天 净沙· 秋思》云:“枯藤,老树,昏鸦。” 猿啼: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郦道元《三峡》中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羌笛: 由于发音凄切,有凄凉之意。王之涣《凉州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水: 和愁丝连在一起,比喻忧思和愁绪。李煜词云:“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鸿雁: 与雁书、鱼雁等泛指书信、音讯。李清照词云:“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 月亮: 对月怀人,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李煜《虞美人》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合 作 自交 主流 探 究
使至塞上
王维
---五言律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
合作助学:
使至塞上 (唐 王维)-----内容略
1、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 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你能快速分辨其使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吗? 古诗词常用表达技
徐州市2010年中考题 (八年级上册) 【春 望】(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作简要评 析。
参考答案: 1、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 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 2、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花和鸟来写春天,花因国 家战乱而落泪,鸟因人间离别而忙惊心,表达诗人内心 的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