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包括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对鉴赏诗歌的常识掌握不够扎实,以及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不足等。

三、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其次,要通过讲解鉴赏诗歌的常识,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最后,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从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鉴赏诗歌的常识掌握不够扎实,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讲解鉴赏诗歌的常识,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从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古典诗歌鉴赏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不善于利用已有信息,鉴赏思维流程不合理,缺乏对古诗词传统审美意识的理解,不懂如何论诗,对诗句的理解与语境不符或牵强附会,以及无法把握古诗词中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这些问题既包括鉴赏常识的问题,也包括鉴赏方法和技巧的问题。

古典诗歌鉴赏的三个环节是了解、感悟和XXX。了解是

鉴赏评价的基础,首先要了解诗的语言,尤其是根据诗的语境准确理解诗中的词语。例如,XXX的《浪淘沙令》开头是“帘

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这里的“阑珊”是指残春的寂寞冷落,

对于一个亡国之君,倍感凄苦哀婉;XXX的《青玉案》结尾

处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些人没有理解“阑珊”的意思,误解为“灯火辉煌的样子”,实际上“阑珊”原意是“将尽”、“衰落”,在辛词中是指“残灯”。此外,有人将XXX的诗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理解为

我们今人睡的床,这是错误的。在这里,“床”应解作“井栏杆”,不是在屋里,而是在外面“举头”才能“望明月”。

其次,要了解名物。古人说读诗的要领是要“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因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常常出现梅、菊、兰、竹、

松柏、XXX(柳)、杜鹃、XXX等等。虽然这些物象在各自

的诗中有不同的含义,但都与这些事物本身的基本特征相关并由此而生发开来。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第17题是一道诗

歌鉴赏题,选了XXX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这需要考生明白“柳”在古代诗

人的眼里,“柳”与“留”谐音,一般用来表达留恋、眷恋之意。

例如XXX的《闺怨》中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句;XXX的《竹枝词》中有:“杨柳青青江水平,XXX上

唱歌声”句;XXX的《台城》诗中有“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

烟笼十里堤”句;唐人XXX的《别诗》有“XXX青青着地垂,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名句;XXX的《忆秦娥》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句;XXX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

何处?XXX,XXX残月”更是千古绝唱。

第三,了解典实是很重要的。这意味着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历史事实。如果不了解历史事实,就很难正确理解诗歌。例如XXX的《八阵图》,其中一句“遗恨失吞吴”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指XXX没能灭掉吴国,这是他一生的遗憾;另一种解

释是指他犯了错误,因为历史证明联XXX,吞吴失败。同样,要理解XXX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需要了解其中的

历史和典故,如“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XXX,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XXX老矣,尚能饭否?”等。

第四,了解背景也很重要,包括时代背景和诗歌的具体写作背景。如果不了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诗歌。例如唐代XXX的《凉州词》,其中“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的第三四句有不同的解释,是悲伤语还是豪放语,要看当时的时代背景。在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人民精神振奋,许多知识精英都向往军功,歌颂从军征战和献身精神也是一种时尚。因此,三四句应视为“豪壮语”。同时,了解具体写作背景也很重要,例如XXX的《江雪》就是他在被贬永州后所作,寄托了他清高孤傲的情感和政治上的失意。

2.感悟是欣赏诗歌时所产生的会心和共鸣。当你对诗歌的“象外之境”有所感悟时,就是通过对诗的意象分析而进入了意境,并与诗人产生了共鸣。XXX的《惠崇春江晚景》是为XXX和尚画题写的诗。如果只是简单地描绘画中所画景物,那么这首诗并不能算作高明的诗作。但这首诗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创造了新的意象和意境。通过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感受,我们能够领悟到蕴含在画面里的意兴、情韵和思想。画面描绘

的是水乡春色。首句点染出冬去春来的勃勃生机,作为画面主体的鸭子在水中嬉戏。诗人并没有描绘鸭子的多少、大小、动作、色泽、神态,而是突出了诗人对初春的那种敏锐的感知。画可以画出水,但画不出水暖,更画不出鸭子对水暖(即春意)的感受。但画中小鸭在水中自由欢快嬉戏的情景,就蕴含了一种意兴情韵,使人感到鸭子一定是感觉到了水暖,感觉到了春意。诗人准确地把握了画面上没有画出却蕴含在戏鸭这一特定意象之中的精神,用准确生动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做到了“得其意而忘其形”。我们读者也从中受到了感染,在内心也同样感受到春水的暖意和春天带给人们的欣喜和振奋。第三句既是实景,也融入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第四句又融进了民间的传统俗(用蒌蒿和芦笋可解河豚之毒,味道很鲜美),于是诗人产生XXX,鸭子嬉戏江水之日“正是河豚欲上”之时,XXX

极富生活情趣。

3.XXX是指在诗歌鉴赏中,由于意象和意境的抒发,在

鉴赏者学问、修养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艺术想象。一种联想是诗歌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在鉴赏者心中的直接映现。当然,这种映现也融入了鉴赏者对象生发出来的,却明显地离开了原诗的情境,而有了新的开拓和发挥。例如,XXX在

《人间词话》中引用宋词中三个人的句子来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其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词)表达了对事业和学问的企望和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词)表现了对事业和学问的执着专一的追求和献身精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

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XXX词)则表现了在事业和

学问追求中理解实现时的欢悦。我们有时常常引用一些古诗词名句,虽然所引用的与原诗意思相关,但常常是另有所指,超出了原诗的情境。

之称,其诗歌充满豪放、奔放、激情和力量,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庐山谣》等。XXX则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人

道关怀著称,其代表作品有《登高》、《春望》等。唐诗的特点是音乐性强,意境深远,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唐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诗派。XXX被称为“XXX”,他的诗歌清新飘逸。XXX则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沉郁顿挫,被誉为“诗史”。XXX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他的文学主张为“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XXX、XXX。边塞诗派则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

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有高适、XXX。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XXX、XXX,而婉约派的代表则有XXX、XXX和XXX。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两种基本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准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XXX、XXX

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XXX的词,《诗经》中的“国风”都是现实主义的杰作。浪漫主义则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XXX、XXX的诗即是浪漫主义的代

表作品。

抒情方式有“借景(物)抒情”和“寓情于景(物),情景

交融”两种方式。前者是作者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把自身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其中。后者则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通过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以上两种属于间接抒情,还有一种是直接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需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表明

爱憎态度的方式。XXX的《登幽州台歌》、《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以及XXX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均是直接抒情的例子。

感悟是欣赏诗歌时所产生的共鸣和会心。当我们阅读诗歌时,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共鸣可能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经历或者是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这种共鸣也可以被称为感悟。

XXX是指在诗歌鉴赏中,通过意象和意境的抒发,结合鉴赏者的学问、修养和生活经验,产生的一种艺术想象。当我们阅读诗歌时,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些图像和情景,这些图像和情景会激发我们的联想能力,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当我们鉴赏诗歌时,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以及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和抒情方式等。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美。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蜀道难》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贺知章对李白《蜀道难》的评价——“子,谪仙人也!”引出教

学文本。 二、初读文本,粗品诗意。 (一)、《蜀道难》解题: 《蜀道难》属魏晋早有的于乐府旧题。这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之辛苦。 《乐府解题》:“备言蜀山之阻。”(PPT展示)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注意其读音及停顿。 (三)、朗读指导: 1、教师指正个别易读错的字音。 2、提问学生:朗读应注意的要素。 朗读要素:节奏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PPT展示) 3、以首段为例,教师示范并指导朗读。 “噫吁嚱……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1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能够运用古诗词的鉴赏技巧进行欣赏和赏析;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读懂一些经典的古诗词; 4. 能够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 1. 前置知识梳理 通过对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初步了解,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1)你认为古诗词有什么独特魅力? 2)你觉得古诗词的词汇和语言方式有何不同? 3)你曾经读过哪些古诗词?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首?

2. 理论讲解 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鉴赏的意义和重要性,包括以下内容: 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古诗词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3)古诗词鉴赏是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 3. 实践操作 针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结构鉴赏、语言鉴赏、文 化鉴赏等; 2)使用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运用所学鉴赏技巧进行 诗词赏析。 4.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并进行以下评价: 1)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了解能力、分析能 力和评价能力; 2)对学生诗词鉴赏的兴趣和能力的评价,包括对于古诗词文 化的积累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方法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和 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 【课标要求】 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单元目标】 1.初读四首诗歌,感受唐诗、宋词、明曲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2.精读四首诗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传达的不同情感。 3.研读四首诗歌,从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方面对比阅读,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 4学习写作诗评,表达个人阅读感受和见解,积累、丰富、提升诗歌鉴赏经验。 【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属于古诗词诵读单元,、由一首唐诗《登岳阳楼》,两首宋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和一首明曲《游园》组成。 【设计说明】 四首诗歌的编排顺序体现了诗歌的发展过程,需要给学生普及诗词曲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而把握这三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诗歌样式。在对每首诗歌进行鉴赏分析之后,找出诗歌间的异同点,进行对比阅读,加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然后用诵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用写作诗歌短评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经验。 第1 课时登临赋诗多悲情:《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 【教学目标】 1.精读两首诗歌,从意象、技巧、情感等角度欣赏,运用知人论世、比较等方法,理解诗歌内涵,获得审美体验,发现诗人独特的艺术创造。 2.撰写诗歌推荐词,与同学交流体会,做到有理有据,语言准确。 3.梳理归纳登临诗的文化内涵,探究其原因,尝试创作登临诗。

【评价任务】 1.能否叙述诗人生平,语言是否简洁;能否有意识地结合诗句,从意象、技巧等角度赏析,能否表述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情感意蕴,能否对诗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解读,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鼓励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 2.推荐词是否有自己的观点,评论角度是否恰当,推荐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流畅、生动。分小组交流评选,选出三篇优秀推荐词进行朗诵与展示。 3.能否梳理出至少三点文化内涵,提纲是否清晰,语言是否准确、简练。 4.创作的诗歌能否基本表达诗意,是否押韵。展示同学们的诗歌作品,以投票形式选出“十佳登临诗作"。 【学习过程】 预习任务: 1、背诵两首诗词 2、搜集关于古典诗词题材分类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登临诗。 课堂导入: 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望远,不仅可以遍插茱萸,赏菊放歌,将一切爽朗开阔的美景尽收眼底,更能诉说人们寄予山川河流的动人生命体验。 情境呈现: 我校团委准备举办一次以“登临"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鼓励同学们一起读诗,一起体悟人生。 活动任务一:奇文共赏话因由 1、请你从《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选一首,填写表格,并结合表格内容写出推荐理由。 提示:紧扣文本,有理有据,字数不限。可以在你所读到的情感的精深处、表达技巧的精到处、意象的精妙处等方面尝试微写作。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朋友严武已去世,他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当时杜甫沿江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公开课教案 课题: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 1、明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重要位置。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设想: 教师先向学生分门别类地介绍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接着向学生介绍评价思想内容的方法,最后引导、启发学生利用老师介绍的知识解决高考试卷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一〕、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魏晋南北朝民歌,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浸淫而养成的。难怪近几年来,高考把诗歌鉴赏作为热点的试题来设定。 出示2006年某某高考卷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鉴赏诗歌。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提示:“闲居〞与诗中的“空床〞“寥落〞相应,写出了作者精神闲极无聊时的孤独与寂寞。而“素秋〞那么创造出了凄凉的意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2007年某某卷〕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3、出示高考古诗鉴赏的要求: 高考考生说明明确规定,古代诗歌鉴赏考察的内容有如下两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某某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离骚》。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某某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X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秋来风景异,某某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方法和过程: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消除学生畏难情绪,让学生能鉴赏也能欣赏诗歌表达技巧,能训练有素地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 果。(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方法点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古诗词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

生辉,又像是一股升腾了千年的香气,在文学艺术的长廊上弥漫、缭绕,也像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温暖而博大,学会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犹如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二、知识回顾 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 三、真题体验 1、考向一——表达方式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复习目标: 1.鉴赏诗词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技巧。 2.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在诗歌中的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复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炼字(词)、析句、技法和情感入手鉴赏诗歌。 复习要点:了解中考考点;从古诗词的炼字、析句等角度讲练鉴赏之法。 复习步骤: 一、复习导入 游戏“飞花令”:带有颜色的诗句,男女生对战。 二、题型总结 (一)2016年诗歌考点说明: 1.鉴赏诗词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技巧。 2.正确理解诗歌的语言在诗歌中的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二)课前体验,走近中考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2013.连云港卷《题破山寺后禅院》)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2分) (2015.连云港卷《迎燕》)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李白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016.中考指南) 4.结合诗歌内容,对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2014.连云港卷《城东早春》) 题型总结:炼字、析句、情感、主旨、表达技巧 三、题例讲练 (一)炼字(词) 例: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2013.连云港卷《题破山寺后禅院》) 答案示例:“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1分)。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1分);“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致幽静,更表达出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1分)。 方法指导:(含义+句子描述+意境/感情)

邢艳俊 古诗词鉴赏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的情感,体会诗歌韵律美。 2、能力目标:通过对诗的鉴赏,了解有关的诗歌知识,掌握相关诗歌的鉴赏方法,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3、德育目标: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学习诗并体会情感。 三、教学难点:各类诗中情感的细微差别。 四、教学类型:教学反馈型 五、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我国古典文化中最珍贵的瑰宝,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每一位读者,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诗”展开话题,来一次诗词欣赏。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 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教学后记:1、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发现,适当引导和指点后,整节课的难点便不在理解诗歌,而在于诵读诗歌。如果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对诗歌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诗词鉴赏课教案

诗词鉴赏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介绍古诗词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 把握格律诗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已经研究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评价“明珠”的真正价值还是比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二)基础知识

1、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长歌行》 诗绝句《江南春》《泊秦淮》 近体诗(格律诗)起承转合 (五言、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 词有单双调之分,都有词牌。婉约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阴》 豪放派:代表苏轼《江城子》“苏辛”曲《天净沙秋思》(小令) 叙事诗《石壕吏》 2、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春望》《月夜》《泊秦淮》《江城子》 哲理诗《长歌行》《论诗》 山水故乡诗《过故人庄》《滁洲西涧》 战争边塞诗《使至塞上》《凉州词》 怀古咏史诗《赤壁》 3、按题材内容分写景抒情诗《浣溪沙山下兰牙短浸溪》 咏物言志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即事感怀诗《泊秦淮》 赠友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它们的特点划分是: ①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②战争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③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往往以历史典故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④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⑤咏物言志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⑥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⑦赠友送别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

古诗词鉴赏教案

Men do not show their ambitions and are born with eight feet in the air.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 古诗词鉴赏教案 从古至今,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古诗词鉴赏教案,欢迎阅读。 [复习内容解读] 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考点之一。鉴赏的考点涉及到:对名句的理解与鉴赏;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品味表达技巧;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感知艺术形象。在以往的考查中,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失分较多,得分率偏低,这已成为了制约中考语文得高分的瓶颈。中考的古诗词鉴赏,分值是4分左右,题型是主观题,以表述题、评述题为主,题量为1-2题。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所以,这节古诗词鉴赏复习课就定位在:一方面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经过“一模”前的一轮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但是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设计就以引导与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与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设想] 根据本班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等特点,本课旨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优点,采用音乐、动画、图片等营造鉴赏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与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与提高得分率等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与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 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古诗词鉴赏课教案

教案古诗词的学习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的中国文化就是一部诗歌史,词是诗的姐妹艺术,也是中国诗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初中阶段你们学过哪些词,能吟几句其中的名句吗? 苏轼《水调歌头》“但愿…… 李煜《相见欢》“剪不断……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 李清照〈如梦令〉“争渡,…… 二学习古诗词的目标 三步曲 1 熟读成诵。 2 理解主题。弄清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掌握写法。弄清作品最主要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特别注意其中的名言警句 三古诗词的分类 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 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系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 怀古诗:借故讽今。 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羁旅诗:思乡念亲。 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 壮词——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 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四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五怎样看主题思想 1了解背景(作者的观点态度) 2 理解词中的议论句、抒情句、名句(尾句) 六简介背景 •1070年宋与西夏的战事紧张,西夏大举进攻 •1074年苏轼任密州太守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

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 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 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 七思想内容提示 积极进取:忧国忧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坚守节操、 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闲适愉悦、遭贬激愤、思乡念亲、抑郁伤感:怀才不遇、惜春悲秋、相知相思、别恨离愁、 孤独惆怅、寂寞伤感、忆友怀旧、 教师提示:词一开始作者就以“老夫”自称,有悱恻之意,接着就详述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并在文中不断展示作者那种精忠报国的豪迈之情。下片,则更是借古喻今,对比自己,那种胸中豪气在文中自然流露。 问:你认为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豪迈的内容? “聊发少年狂”是一种老当益壮的心态。而“亲摄虎”“又可妨”“挽雕弓如满月”等都是体现作者的一种豪迈的英雄形象。 除表现作者豪迈与报国之志外,词还有没有别的表现意义? 又,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问: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以看出来,作者希望能有当年冯唐一样的人来让他重新报效国家。 对,壮志难酬是许多词人笔下的抒写的内容之一。 用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清水镇中:周艳莉) 2017.03 一.教学目标: 1.品析诗歌语言,揣摩诗歌中的词语,体会诗歌炼字炼词的 妙处,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2.感知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中人、事、物、景的特点,扩写 细化诗歌所描述的画面,阐明诗歌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主旨,明白作者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 诗词的写作技法鉴赏,提升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趣: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 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说到古诗词,同学 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多数同学能背会写, 甚至同学们在写作中也会引用,一些千古名句更是信手拈 来。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 美的洗礼吧! (二)、明考点.悉题型.握技巧:

1.品味炼字:词性·色彩·修辞·思想感情。 山行(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出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问:请品析第二句中“窈窕”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形容词“窈窕”用来形容人形体的美好,在这采用拟人 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轻柔的春风带给人们美好的感 觉。 2.名句赏析:写景特点·修辞手法·用词的生动性·思想感情或启示。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 答:“浑相识”.“频啼”等词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3.画面描述:(1)抓准诗词中主要景物。(2)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力求语言优美,丰富画面的意境。(3)抓住诗词中的一处景物大胆想象,重点描述。 柏林寺南望(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问:诗的后两句描写了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读古诗词的水平。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三、教学难点 古诗词的积累 四、教学方法 思考活动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古诗音乐材料

七、教学过程 1.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古诗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同学们!刚刚你们欣赏了几段优美的音乐,你发现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歌词都是古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教师相信,多年的学校生活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今天, 就让我们翻开记忆之门,倘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来个古诗词知识大比拼,你们说怎么样?教师知道为了今天的竞赛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因为你们才是这课堂的主人。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小队争得荣誉?则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我们自己 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准备了6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很有名的古诗。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并朗读出来,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看大屏幕! 2.主实践,互动感知 第一关。古诗万花筒 A组: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优秀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常见思想感情。二、知识讲解1 考点表现手法分类就会因为对类型掌握不全面而影响到表现手法的样式多而凌乱,如果没有规律地去记,准确判断,影响到答题效果。在此,将常见手法归为三类,便于记忆的同时,也方便了审题和答题。(详细解析见附录)常考的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问等。1.修辞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 2.抒情手法借古讽今等。(以动衬静、动静想象与联想),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细节描写,虚实(虚实结合、3. , 观察景物的角度(远近高低),景物特点(形、声、色)等。动静结合)2 考点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1)直接抒情((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这种方式直观而痛快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抒发了女词人李清照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 /

9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所以要特别注意概括景物的特点。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的意象。 如《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之情。 【注意】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 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②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抱负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③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或讽喻当朝。 例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④用典抒情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能够更含蓄、洗练、委婉地表达情感,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例:王勃《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等典故;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 / 9 考点3 描写手法 (1)衬托对比 ①衬托 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

象的典型意义。);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优秀教案

一、复习预习 复习: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常见思想感情。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表现手法分类 表现手法的样式多而凌乱,如果没有规律地去记,就会因为对类型掌握不全面而影响到准确判断,影响到答题效果。在此,将常见手法归为三类,便于记忆的同时,也方便了审题和答题。(详细解读见附录) 1.修辞手法常考的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问等。 2.抒情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3.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细节描写,虚实(虚实结合、想象与联想),动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观察景物的角度(远近高低),景物特点(形、声、色)等。 考点2 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直观而痛快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李清照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所以要特别注意概括景物的特点。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的意象。 如《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之情。 【注意】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 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②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抱负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③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或讽喻当朝。 例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④用典抒情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能够更含蓄、洗练、委婉地表达情感,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例:王勃《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等典故;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诗词鉴赏教案

诗词鉴赏教案 诗词鉴赏教案 诗词鉴赏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积累一些名家名作及相关知识要点。 2、让学生明确针对诗词的一些考点:艺术形象、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分析的能力、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2、在实践中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古代诗词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句更是不胜枚举,如当你遇到困难时会想到李白的《行路难》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你乐观地去面对它,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的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我了解了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李清照写自己的愁思时也写出了一些名句,如《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诵读时既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思想和生活态度,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更可以得到启发。所以对诗词的鉴赏非常重要,而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也明显地体现在中考试题中,纵观近几年我们内江市的中考试题都有这一板块的考查,因此今天我们来进得古诗词阅读的鉴赏。 (二)总结考点 1、感知诗词中的艺术形象,即诗词中的意象。 2、对诗句的理解,体会其表达的言外之意。 3、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4、明确艺术手法及表达技巧。 (三)总结鉴赏步骤 我们明确了这些考点之后,那在鉴赏时应该要有一定的鉴赏步骤。 读诗→理解→读问→分析→作答。 (四)结合中考题例讲解解答方法和技巧。 现在我就结合下面的例题来讲解一下我们在遇到这些考点的时候应该怎样来解答,请看下面这道题。 例题: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教案 【篇一: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理解诗词大意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把 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还要了解诗词的语言、相应的表现手法 以及与之有关的典故、成语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信息。 课上采用学生汇报信息和教师补充介绍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对作者 的身世、写作风格及时代背景等有总体的了解,为理解古诗词内容 作好铺垫。 2.高声朗读,理解大意。初读诗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 自由朗读古诗词,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直至将整首诗 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读出诗词合仄押韵的韵律美,培养学生 的语感。 二、感悟诗词情境 1.在诵读中感悟诗词情境。古代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 句简练、朗朗上口、意境优美等特点,最适合诵读。这时的诵读要 求高于初读课文时的朗读。教师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 学生读得朗朗上口,读得如痴如醉。在读中去理解诗词的含义,在 读中去品味诗词的意境,在读中去体验诗词的美,感受诗词的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 2.在歌唱中感受诗词情境。我们都知道,诗歌起源于劳动,最早的 诗歌都是可以唱的。《诗经》305篇,经过孔子“弦歌之”,诗乐合一,每篇皆可入乐歌唱。用今曲来唱古诗词,把当今乐坛、影视剧中流 行的音乐,经过精心选择后,套进古诗词中,反复教唱,可取得意 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教学时,对已有曲调的,像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王维的 《阳关三叠》……可直接播放歌曲录音。对未有曲调的诗词,教师 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根据对诗的意境、格调的把握,调 动自己的音乐素养,选择与之基本相配的曲调,用民歌、通俗歌曲、影视歌曲、儿童歌曲来套曲。每组选定曲调之后便试唱,试唱成功后,展开诗词歌唱比赛,评出最佳者,让全班学生学唱。如,有的 学生用《我们的田野》的曲谱唱《登金陵凤凰台》,用《上海滩》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 第一节古典诗歌基本常识 教学目的:掌握古典诗歌的最基本的常识,为阅读古典诗歌作准备。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远远的牵牛星 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河汉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注解: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大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二乔: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 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称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字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和近体诗的区别看下表: 二、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知识 例: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 (对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 (对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末联)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 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为八句。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言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两句。这一诗体灵活轻便,适意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使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万首之多,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 三、小结 古体诗 古体诗 乐府诗 律诗 近体诗 绝句 四、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