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光电活性高分子[1]
光电高分子材料

光电高分子材料光电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光电性能的材料,它在光电器件、光通信、光储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光电高分子材料是指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光电活性基团或者掺杂光电活性物质,使得高分子材料具有光电性能的材料。
它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如光电导率高、光电响应速度快、光电转换效率高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光电高分子材料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有机光电材料和无机光电材料两大类。
有机光电材料主要包括聚合物、共轭聚合物、有机小分子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可溶性、可加工性和柔韧性,适合用于柔性光电器件的制备。
而无机光电材料则包括半导体材料、量子点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光电性能,适合用于高性能光电器件的制备。
光电高分子材料在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光伏领域,光电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制备柔性太阳能电池,利用其优良的光电性能实现高效的光电转换。
在光通信领域,光电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光电调制器件,实现光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在光存储领域,光电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制备光存储材料,实现信息的高密度存储和快速读写。
光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发展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前景的课题。
随着光电器件对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光电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在材料的合成、性能的表征、器件的制备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提高光电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推动其在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
总的来说,光电高分子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在光电器件、光通信、光存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材料科学和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高分子材料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聚集诱导发光(aie)在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聚集诱导发光(本人E)在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一、概述功能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医学、催化等领域。
近年来,聚集诱导发光(本人E)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本人E材料具有不溶于水的特性,有机溶剂中可溶,具有高效的发光性能,其在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人E材料的特性1. 不溶于水的特性本人E材料不溶于水,这使得它在水性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在生物医学领域,本人E材料可以用于细胞成像和药物传递系统中。
2. 有机溶剂中可溶在有机溶剂中,本人E材料可以完全溶解,形成溶液状。
这使得本人E 材料可以被方便地喷涂在各种基板上,应用于光电器件领域。
3. 高效的发光性能本人E材料在激发状态下能够发出强烈的荧光,具有高效的发光性能。
这使得本人E材料在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本人E材料在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1. 光电器件本人E材料可以被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显示器等光电器件中。
由于本人E材料具有高效的发光性能和良好的溶解性,可以制备出高性能的光电器件。
2. 生物医学本人E材料可以被用于细胞成像和药物传递系统中。
由于本人E材料不溶于水,可以避免在生物体内发生溶解,并且具有高效的发光性能,能够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
3. 化学催化本人E材料可以被用于催化反应。
由于本人E材料具有高效的发光性能,可以通过荧光方法来研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
四、本人E材料在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的发展趋势1. 多功能化未来的本人E材料将会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不仅具有发光性能,还能够具有温敏性、光敏性等多种功能。
2. 高性能化随着本人E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性能将会不断提高,使得其在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3. 应用领域拓展本人E材料在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领域将会不断拓展,涵盖更多的领域。
五、结论本人E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在功能高分子材料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活性高分子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活性高分子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唐延彦【摘要】利用广角激光光散射仪,对活性高分子的微观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活性高分子的流体力学半径、回转半径等动力学性质,从而分析其分子形态.研究了活性高分子浓度、温度、矿化度对流体力学半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高分子溶液浓度为10 mg/L时,活性高分子的流体力学半径为158 nm,回转半径为99 nm,活性高分子为体型结构的聚合物.流体力学半径受温度、矿化度的影响较小,受浓度影响大,其临界交叠浓度为100 mg/L,超过此浓度后,分子线团相互缠绕,流体力学半径急剧增大.利用流变仪测试对比活性高分子与普通直链高分子的流变性,结果表明,体型结构的活性高分子触变环明显高于直链高分.【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进展》【年(卷),期】2017(018)003【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活性高分子;动力学性质;流体力学;体型结构;触变环【作者】唐延彦【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活性高分子驱油剂是以普通聚丙烯酰胺碳氢链为骨架,在其分子链侧基上接枝共聚带有大量活性单体和基团的新型结构的单一组分的多元接枝共聚物[1];具有高黏度、高弹性的特点,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能,且溶油效率高,是聚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已在胜利油田孤岛中二南区块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
目前对活性高分子的性能评价仅限于黏度、耐温耐盐性、溶油效果,针对活性高分子的分子形态、动力学特性的基础研究较少。
现利用广角激光光散射仪,研究活性高分子的动力学性质以及分子聚集形态[2],分析影响因素,探索微观聚合物的动力学特性与宏观黏弹性之间的关系,为驱油剂的合成及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1.1 原料及仪器活性高分子;NaCl,工业纯;蒸馏水。
搅拌器;天平;BI-200SM广角激光光散射仪;HaarkeMarsⅢ流变仪;去离子仪。
1.2 实验方法1)利用去离子仪将蒸馏水制备为去离子水,用去离子水清洗搅拌器、容器等,备用。
高分子光电材料

高分子光电材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电材料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中,高分子光电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高分子光电材料的定义、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高分子光电材料是指由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具有光电功能的材料。
与传统的无机光电材料相比,高分子光电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高分子材料具有较低的制备成本和较高的可塑性,可以通过调控分子结构和掺杂等方式来改变其光电性能。
其次,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光学透明性和电学特性,可以用于制备光电器件,如太阳能电池、光纤通信器件等。
此外,高分子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高分子光电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在能源领域,高分子太阳能电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将高分子材料与半导体材料结合,可以有效地转化太阳能为电能,具有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其次,在光通信领域,高分子光波导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器件的制备中。
高分子光波导材料具有较低的传输损耗和较高的折射率,可以实现光信号的高效传输。
此外,高分子光电材料还可以应用于显示器件、光传感器、光催化等领域,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高分子光电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不断创新,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可控自由基聚合等新型合成方法的应用,使得高分子光电材料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其次,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改性成为研究的重点。
通过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不同的官能团或掺杂杂原子,可以调控材料的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能,实现多功能化应用。
此外,高分子材料的组装和结构调控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通过调控高分子材料的组装方式和结构形貌,可以实现材料性能的精确调控,提高光电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高分子光电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在能源、通信、显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高分子光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功能高分子化学-13(电活性高分子-1)

高分子驻极体的压电、热电性质
高分子驻极体带有显性电荷 物质的压电性质:物体受到一个应力时,材料发生 变性,在材料上诱导产生电荷。
d : 压电应变常数
1 Q d A T
T : 应力 Q : 电量 A : 测试材料面积
材料的压电性质是一个可逆过程。 物质的热电性质:材料自身温度发生变化时,在材料 表面的电荷会发生变化。 换能材料
O
n CH 3
MEH-PPV的合成 Gilch法
OH O
K 2CO 3; DMF; Reflux
Br O O
HCl; HCHO; ZnCl2 Reflux CH 3
CH 3
O
O
THF; tert-C 4 H 9OK
ClH 2 C O CH 2 Cl
25 OC
O
n
CH 3
CH 3
电致发光器件: ITO/MEH-PPV/Ca, 测得内电子效率为1.0%
高绝缘性非极性聚合物 制备高分子驻极体的材料 高极性聚合物
外力 测定
材料
材料形变
带电状况变化
电压值变化
驻极体压电和热电现象示意图
材料名称 聚偏氟乙 烯 聚氟乙烯 陶瓷 石英
压电常数 d31 (C/N) 20 1 171 2
热电常数 Pn[C/(cm2.K)] 4 1 50
介电常数 Ε(10Hz) 15 8.5
该法使用少。
2. 浸涂或旋涂成膜法
溶剂 涂层材料 一定浓度溶液 ITO电极 .. . ..
.
单层膜
溶剂挥发
一定浓度溶液
可制多层器件的膜
需要电致发光材料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限制了应用。 3、原位聚合法
在电极表面直接进行聚合反应而成膜。可利用 电化学反应、光化学方法引发聚合。 适用于溶解性很差的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可制得非常 薄的膜。
高分子背景及前沿

高分子背景及前沿高分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分支,同样也是从事制造和研究分子的科学,但其制造和研究的对象都是大分子,即由若干原子按一定规律重复地连接成具有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质量的、最大伸直长度可达毫米量级的长链分子,称为高分子、大分子或聚合物。
既然高分子化学是制造和研究大分子的科学,对制造大分子的反应和方法的研究,显然是高分子化学的最基本的研究内容。
早在19世纪中叶高分子就已经得到了应用,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长链分子这种概念。
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对天然高分子进行改性,所以现在称这类高分子为人造高分子。
比如1839年美国人G oodyear发明了天然橡胶的硫化;1855年英国人Parks由硝化纤维素(guncotton)和樟脑(camphor)制得赛璐珞(celluloid)塑料;1883年法国人d e Chardonnet发明了人造丝rayon等。
可以看到正是由于采用了合适的反应和方法对天然高分子进行了化学改性,使得人类从对天然高分子的原始利用,进入到有目的地改性和使用天然高分子。
回顾过去一个多世纪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高分子化学反应和合成方法对高分子化学的学科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对开发高分子合成新材料所起的指导作用。
比如70年代中期发现的导电高分子,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对高分子只能是绝缘体的观念,进而开发出了具有光、电活性的被称之为“电子聚合物”的高分子材料,有可能为21世纪提供可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功能材料。
因此当我们探讨21世纪的高分子化学的发展方向时,首先要在高分子的聚合反应和方法上有所创新。
对大品种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而言,21世纪初,起码是今后10年左右,metallocene 催化剂,特别是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将会是高分子合成研究及开发的热点。
活性自由基聚合,由此而可能发展起来的“配位活性自由基聚合”,以及阳离子活性聚合等是应用烯类单体合成新材料(包括功能材料)的重要途径。
对支化、高度支化或树枝状高分子的合成及表征,将会引起更多的重视。
高分子材料发展前沿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沿综述近年世界高分子科学在诸多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是控制聚合、超分子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微结构、高通量筛选高分子合成技术、超支化高分子、光电活性高分子等方面。
1 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合成化学研究从单体合成开始,研究高分子合成化学中最基本问题,探索新的催化剂体系、精确控制聚合方法、反应机理以及反应历程对产物聚集态的影响规律等,高分子合成化学基础研究具有双重作用,一是运用已有合成方法研究聚合物结构调控;二是设计新的合成方法,获得新颖聚合物。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高分子合成化学领域中,前沿领域是可控聚合反应,包括立构控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控制,构筑控制、序列分布控制等。
其中,活性自由基聚合和迭代合成化学研究最为活跃。
活性自由基聚合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活性自由基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工业应用前景以及未来研究工作趋势是令人关心的问题。
对于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在较低的温度下能快速进行聚合的研究是目前受到关注的研究方向。
迭代合成化学是唯一可用来制备多肽、核酸、聚多糖等生物高分子和具有精确序列、单分散非生物活性高分子齐聚物的方法。
树枝状超支化高分子的合成就是此合成策略的成功应用例证之一,是过去10年高分子合成中最具影响力的发展方向。
树枝状超支化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球形分子形状,分子尺寸,支化图形和表面功能性赋予它不同于线型聚合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高分子合成化学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1)与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有机化学等的融合与渗透,吸取这些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开发新的引发/催化体系,这是合成化学的核心,是高分子合成化学与聚合方法原始创新发展的关键。
对于传统的工业化单体,需要利用新型引发/催化体系和相应聚合方法,研究开发合成新的微观结构的聚合物新材料。
(2)与有机合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紧密结合,将有机合成化学的先进技术“嫁接”到高分子合成化学中,研发高分子合成的新方法,实现高分子合成的可设计化、定向化和控制化,这里包括通过非共价键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来“合成”超分子体系。
光活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整理]
![光活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acd53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a.png)
光活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具有光学活性的高分子( 又称旋光性聚合物) 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
从结构上看, 旋光性聚合物分子主链上带有不对称因素, 它或者含有带手性原子的基团而具有构型上的特异性, 又或者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单向螺旋链而具备构象上的特异性。
这种结构上的特点赋予了聚合物材料的旋光性能, 即可以使通过它的偏振光发生偏转。
在自然界的生物体中, 旋光性大分子特有的不对称结构在维持生命过程、新陈代谢、物种繁衍、进化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人工合成领域, 旋光性聚合物也已经在手性识别和对映体拆分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并在手性催化剂、液晶、生物医药、光学开关和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随着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 设计合成具有新型结构的聚合物, 并研究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已成为当今高分子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从聚合方法的角度, 可以把旋光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分成几大类, 主要有自由基聚合、离子引发聚合、缩合聚合、催化偶联聚合、配位聚合、非旋光性聚合物的手性修饰法、模板印记聚合等方法。
其中, 通过缩合聚合的方法来获得旋光性聚合物的途径最为普遍。
对于具有羧基、氨基、酰氯、醇、酸酐等双活性基团的手性单体, 都可以通过缩合聚合的方法得到旋光性聚合物。
本文主要介绍由此类活性官能团单体聚合得到的高性能旋光性聚合物, 如聚酯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等的研究进展。
一、螺旋链光活性高分子材料自60年代烯类单体的Ziegler-Natta催化聚合得到立体规整性聚合物以来,聚合物的立体化学研究引起了广泛地兴趣。
我们知道很多有规立构的天然和合成高分子,其结晶的固态以螺旋结构存在,螺旋链结构是高聚物的基本结构之一。
然而,绝大部分全同立构螺旋链烯类聚合物像聚苯乙烯、聚丙烯在溶液中不具有光学活性,原因是由于这种高分子在熔融或溶液中很快达成热力学平衡而成无规线团。
然而,如果聚合物具有的侧基足够大,链旋转受到阻碍,以致能保持稳定的螺旋结构,那么,得到的螺旋聚合物具有光学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中国
大连
E-IL-01 聚合物异质结太阳电池 -SCUT 小组最近进展
曹镛,吴宏滨,黄飞 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一器件研究所,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华南 理工大学广州, 510640 近年来由于日益增长的对绿色能源的极大需求,聚合物异质结太阳电池引起学界与 产业界极大兴趣. 本文侧重介绍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组在新型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 材料在为解决这一课题中太阳光谱匹配及其迁移率的提高与材料的分子结构的设计,,聚 集态结构的调控等基本科学问题方面的努力与进展以及在器件的界面调控方面所做的 一些开创性探索的最新结果加以总结与汇报.通过这些努力聚合物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能 量转换效率及相关参数有大幅提升. 对分子结构,聚集态结构特别是界面特性对器件性 能的影响机制有一些新的认识.相关结果与问题将提出与各位同仁讨论交流.
E-IL-06 Macromolecular Semiconductors: Exploring the Potentials Towards Organic Laser Diodes
Wen-Yong Lai(赖文勇),Ruidong Xia(夏瑞东),and Wei Huang(黄维) Key Laboratory for Organic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Displays (KLOEID) and Institute of Advanced Materials (IAM),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9 Wenyuan Road, Nanjing 210046,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s for organic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y have shown enormous potential in applications such as organic displays and light-emitting source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organic semiconductors also have properties that make them as gain materials suitable for solid-state lasers.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ASE) and optically pumped organic lasing have been observed in various semiconducting organic molecules. However, the fabrication of an organic laser diode is still challenging.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electrically pumped lasing should be possible in amorphous materials. Furthermore, lowing the lasing thresholds is one of the key prerequisites towards organic laser diodes. Research efforts in the past decade have focused attention on small- molecule or polymer semiconductors as gain materials. We present here our recent adva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threshold lasing from well-defined nanomolecular semiconductors that combine precise chemical structures with good solution processibility and amorphous morphological stability. Key Words: organic lasers, organic semiconductors, gain medium
E-IL-08 电化学聚合制备高性能光电功能聚合物薄膜
马於光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春 130012 电化学聚合是利用具有电化学活性的有机分子在电极表面发生的化学偶联反应形 成聚合物薄膜的方法,其特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但是存在化学结构缺陷以及杂质密 度高、表面形貌粗糙等问题,在光电功能器件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针对以上问题,我 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电化学活性的聚合前体, 这些前体具有一个光电功能 (例如发光) 的中心结构,外围侧链使用烷基链连接多个咔唑单元,其主要特点是:聚合产物具有交 联结构(稳定性好) 、结构明确(无缺陷) 、薄膜平整度高(利于器件化) 。 电聚合物的方法学上,我们发展了电化学共聚合、电化学嵌段聚合(多层异质结 薄膜) 、电化学表面接枝聚合等方法。这些薄膜材料在光电器件应用方面具有潜力,例 如高发光的交联结构电化学聚合薄膜实现了高效率、光色稳定的白光器件;层状复合的 薄膜实现高效率光伏响应。这些工作赋予电化学聚合这一传统技术新的活力。 关键词:光电活性高分子,电化学聚合,电致发光,太阳能电池,聚合方法学
558
2011 年 9 月 24-28 日
2011 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中国
大连
E-IL-07 功能化碳纳米管 -有机金属自组装功能膜构筑与光电性能
赵玮,潘月秀,佟斌,石建兵,董宇平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北京 100081 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殊的性能,自其被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而 层- 层自组装技术在制备结构规整、性能确定的功能材料方面显示出非常大的优越性。 为此,我们以构筑功能化碳纳米管- 有机过渡金属新型自组装超薄功能膜为目的。首先 合成末端含有吡啶或多联基团的重氮化合物,并利用重氮基的光化学反应特性,实现了 含吡啶或多联吡啶基团对多壁碳纳米管表面的全共轭共价键修饰,在改善碳纳米管在一 般有机溶剂溶解性的同时,更利用碳纳米管表面的吡啶基团与过渡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 作用,由层- 层自组装在功能化基底表面得到了功能化碳纳米管- 有机金属超薄功能膜。 紫外- 可见光谱跟踪自组装过程结果证明每一自组装过程所沉积的功能化碳纳米管量基 本相等的,形成的复合膜基本是均匀的;而光电转换测试表明自组装膜具有更明显的光 电转换性能,并且在自组装膜达到一定层数的时候,会出现光电流达到最大值。这为我 们设计新型光电转换器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重氮盐,碳纳米管,有机金属钌,自组装
557
2011 年 9 月 24-28 日
2011 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中国
大连
E-IL-05 聚合物太阳电池大面积技术的形态控制
唐浩为,徐文涛,叶峰,吕红英,王宁,杨小牛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长春市人民大街 5625 号,130022 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最大优势在于轻、薄、柔以及潜在的低成本、可湿法加工及易大 面积化等。然而,当前器件大面积化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器件尺寸放大的同 时,效率急剧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器件中光敏层薄膜的均匀性得不到保障。实验室小尺 寸器件的制备往往采用旋涂法,而大面积器件的制备必须采用不同的工艺与技术,如打 印、喷涂、微凹版等印刷技术。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制备大面积均匀,包括形态和厚度均 匀、形态可控的高效光敏薄膜成为影响该类电池发展的关键问题。器件的大面积化技术 不能很好的解决,聚合物太阳电池的优势就无法发挥出来,也就无法与目前的光伏技术 展开竞争。在这其中,适合于大面积化工艺的 “电子墨水 ”配制技术,薄膜制备工艺参数 的优化及控制、温和的后处理形态优化都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而如何在应用这些技 术中实现所需的形态控制是我们的研究目标。通过溶液动态粘度和触变行为的调控,并 结合成膜工艺中产生的剪切、溶剂挥发、相分离、组份结晶等参数的优化,最终实现高 效大面积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 关键词:聚合物太阳电池,大面积,形态,薄膜,光电器件
6
2011 年 9 月 24-28 日
2011 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中国
大连
E-IL-03 有机半导体异质结及其在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马东阁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长春 130022 有机半导体异质结是由两种不同类型有机半导体所组成的结。本文基于有机半导体 异质结的概念,设计出了由一种 p 型有机半导体和一种 n 型有机半导体层层组成的双层 异质结和混合组成的体异质结两种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电荷产生层,并用它们作为连接单 元制备了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压得到了降低,功率效率得到了提高。通过对 电荷产生层的工作机制的深入剖析,揭示了降低电压、提高功率效率的内在物理原因, 为进一步设计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E-IL-04 偶氮聚合物纳 /微米结构构筑和光响应性研究
王东瑞,叶刚,李南,王晓林,殷建军,王晓工 清华大学化工系,北京 100084 偶氮聚合物一般是指在聚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族偶氮生色团的聚合物。在紫外 或可见光的照射下,由于偶氮生色团的光致顺-反异构化反应,偶氮聚合物可表现出光 致相变、光致取向、光致薄膜弯曲、光致表面起伏光栅形成等各种光响应性。近年来, 国内外对偶氮聚合物的合成、 自组装、 光响应性、 机理和应用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我们实验室一直在从事有关偶氮聚合物合成、自组装和光响应性的研究。本文将报告在 偶氮聚合物纳/微米结构构筑和光响应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包括, 多分散偶氮聚 合物空心胶体球的构筑、偶氮聚合物和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和性能、偶氮聚合物表 面自结构的形成、偶氮聚合物表面起伏光栅复制和光栅传感器研究等。上述内容对进一 步深入了解偶氮聚合物纳/微米结构构筑、结构和性能关系以及应用等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偶氮聚合物,纳/微米结构,构筑,自组装,光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