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泄漏事故应急措施(一)
液氯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

液氯泄漏事故及处置措施剧毒化学品液氯一旦因各种原因泄漏,会在空气中迅速蒸发为氯气。
氯气可助燃,以毒气雾状向大气扩散或引发爆炸的连锁事故,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惨剧。
液氯泄漏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因此液氯泄漏时要遵循快速应战、紧急疏散、处置泄漏、清理现场的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
一、液氯钢瓶破裂、爆炸时;氯气管道大量泄漏且一时无法保证关闭阀门时;氯气大量泄漏并处于失控状态或者有迹象表明事态趋向失控时均立即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由公司内指挥部门调集人力物力,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同时向上级部门及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二、事故现场的隔离由穿戴有效防护用品的人员用红色标示带将危险区域标示,禁止任何非事故救援人员的进入。
同时用黄黑标示带将隔离区域标示,警戒组负责现场警戒,严禁未穿戴有效防护用品的非救援人员长期逗留。
三、紧急疏散当液氯泄漏事故发生时,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确认事故对人员安全构成威胁程度,由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通过电话、广播、移动喇叭等通讯方式发布疏散令。
当事故后果可能威胁到周边地区人员安全时,由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门组织人员疏散。
四、现场救护、救治受伤人员由消防员或其他应急救援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后由医疗救护队负责现场诊断、救护,确定受伤等级,重症病人优先救护。
医疗救护队确定抢救技术及器材的救护能力,对诊断出中毒状况超出现场救护能力的受伤人员,应立即由车队转送附近有能力救治的医院,不得耽误,派专人途中监护。
五、液氯泄漏事故的处置1、氯气的一般泄漏事故氯气的一般泄漏可因设备的微量泄漏引起,由安全报警系统、操作人员巡检等及早发现,现场人员应作如下操作:a)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操作规程,及时关停相关设备或堵漏,立即用氯气捕消器进行处理;b)撤离无关人员,抢救中毒伤员,抢修、救护人员必须佩带有效防护面具; c)抢修过程中应利用现场的通风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等,降低氯气污染程度。
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措施5.3 处置措施5.3.1液氯泄漏应急处置措施氯气泄漏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修,撤离无关人员,抢救中毒者。
抢修救护人员必须佩带有效防护面具。
抢修前首先要启动泄氯吸收装置,降低氯气污染程度。
具体处置规程如下:(1)值班人员听到泄氯探测警报响起,或发现氯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布满了黄绿色烟雾时,应立即启动泄氯吸收装置,立即佩戴呼吸器,然后检查具体的泄漏地点,并立即逐级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
水厂负责人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到达事故现场,按规程进行处置。
(2)迅速进行周围人员撤离疏散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处在下风向区域内职工立即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以湿毛巾、口罩等物品捂口鼻,到集结地点,按统一安排,协助抢险抢修队进行工作。
立即进行隔离,根据现场的检测结果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确定隔离区的范围,严格限制出入。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6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500m、夜晚8000m。
如果液氯物料温度或室外气温超过30℃,疏散距离相应增加。
事故现场警戒区域由安全警戒组负责警戒,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危险警戒区的警戒工作。
警戒人员要佩有明显的标志。
如果危及周边的居民群众,及时通知公安、消防、安全监督、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
按所划定的范围进行必要的封锁,隔离区域内,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
进入隔离区域内的救助人员,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
(3)对泄漏源进行处理A 应急抢修人员必须穿好封闭式防化服,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利用氨水逐一对液氯钢瓶进行检漏测试,如有白烟冒出,则为泄漏源。
抢修人员视泄漏情况,使用不同的“泄氯专用堵漏工具”进行堵漏:B 瓶阀密封填料处泄漏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瓶阀出口泄漏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铜六角螺帽封闭瓶阀口。
如果无效,则采用“瓶阀专用封堵器”进行堵漏。
液氯钢瓶泄漏事故的应急与处置措施

液氯钢瓶泄漏事故的应急与处置措施一、事故经过:江苏XX化工有限公司因地震原因氯气仓库地基破裂,5个液氯钢瓶瓶阀破损,造成氯气泄漏。
二、应急与处置措施:(一)迅速进行人员撤离疏散: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根据现场的检测结果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确定隔离区的范围,严格限制出入。
一般地,小量泄漏的初始隔离半径为150m,大量泄漏的初始隔离半径为450m。
如果液氯物料温度或室外气温超过30℃,疏散距离也应增加。
隔离区域内,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
进入隔离区域内的救助人员,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
毒罐式防毒面具适用于空气中氯气浓度不大于2%的区域,并应防止失效。
(二)泄漏源侦查:施救人员应尽早发现泄漏源。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26%氨水逐一对液氯钢瓶进行检漏测试,如有白烟冒出,则为泄漏源。
确定泄漏钢瓶后,应尽快将其拖至无人的偏僻处等安全地带。
(三)对泄漏源进行处理:1.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2.易熔塞处泄漏时,应用竹签、木塞做堵漏处理;3.瓶阀泄漏时,用六角螺母拧紧;4.瓶体焊缝泄漏时,应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并尽快将液氯使用(抽空处理)完毕;5.当氯气泄漏无法控制时,可用大量的水进行喷淋稀释;6.在泄漏点周围设置水幕水带和雾状水流,降低空气中氯气浓度;7.严禁在泄漏的液氯钢瓶上喷水。
(四)防止次生灾害:泄漏现场应去除或消除所有可燃和易燃物质,所使用的工具严禁粘有油污,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五)人员和环境保护:1.合理通风,加速扩散;2.喷雾状碱液吸收已经挥发到空气中的氯气,防止其大面积扩散,导致隔离区外人员中毒;3.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所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用铜管将泄漏的氯气导至碱液池,彻底消除氯气造成的潜在危害。
可以将泄漏的液氯钢瓶投入碱液池,碱液池应足够大,碱量一般为理论消耗量的1.5倍;4.实时检测空气中的氯气含量,当氯气含量超标时,可用喷雾状碱液吸收;5.防止泄漏的液氯进入下水道。
液氯事故应急预案

液氯事故应急预案
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事故现场保护措施:
- 确保事故现场安全,封锁事故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 提醒附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尽快撤离事故区域。
2. 急救措施: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伤者转移到安全位置。
- 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处理,如止血、包扎等,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 现场扑救措施:
- 保持冷静,确保自身安全。
- 采取控制泄露源的措施,如关闭阀门、堵塞泄漏点等。
- 远离泄漏区域,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 利用防化服等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扑救,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液体氯。
4. 应急疏散措施:
- 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制定疏散方案,指导人员有序疏散。
- 提供适当的疏散标志和路线指示牌。
- 指派专人负责指挥疏散,保持通讯畅通。
5. 事故报告与紧急通知:
-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请求支援。
- 向周边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紧急通知事故情况和疏散措施。
6. 现场监测与环境保护:
- 进行事故现场气体、水质、土壤等环境监测,评估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 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扩散,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7. 事故事后处理:
- 彻底清理事故现场,恢复正常运营和生活秩序。
- 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责任追究,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请注意,液氯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由相关部门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
液氯事故应急处理操作规程

液氯事故应急处理操作规程液氯事故是指在液氯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发生泄漏、泄露点泄露点发生火灾、爆炸、溢出、扩散、气体中毒和危险物质与液氯发生化学反应等意外情况。
液氯事故应急处理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采取措施快速、有组织地处置事故,避免事故扩大和造成更大的损失。
下面是液氯事故应急处理操作规程的内容,供参考:一、事故初期的应急措施1.发现液氯泄漏事故后,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同时进行事态评估,确认泄漏情况和可能影响的范围。
2.确认液氯泄漏事故的原因,采取措施停止泄漏源,如封堵、截断、切断泄漏管路。
3.判断泄漏点的性质和泄漏速率,根据速率判断是否需要紧急疏散周围人员,并设立警戒线以阻止未知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4.组织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分散避难。
5.确认周边环境的危险性,对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进行交通管制和隔离防护。
二、组织救援和处置措施1.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赶往事故现场,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和工具,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2.在事故现场设置临时指挥部,建立指挥系统和工作组,确定救援方案和任务分工。
3.尽快找到事故泄漏点,根据泄漏速率确定紧急封堵措施。
4.避免雨水或其他液体与液氯接触,防止液氯泄漏物扩散。
5.使用合适的呼吸器材和防护装备,进入事故现场进行堵漏、吸附、稀释等处置措施。
6.针对事故中可能出现的火灾、爆炸等情况,采取相应的灭火和爆炸抑制措施。
7.进行事故现场的空气监测和水质检测,评估环境风险及隐患。
8.确定事故后续处理措施,包括事故物质的处置、作业区域的清理、漏液的回收和处理等。
三、事故后的处理和教训总结1.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不断收集事故信息和教训,及时调整和完善处置方案。
2.对事故现场进行详细记录和拍照,保留重要证据和样品,以便事后的调查和责任追究。
3.组织事故事后的应急演练和训练,提高应急救援技能和意识。
4.根据事故教训,及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改进工艺流程和设备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液氯泄漏应急预案

液氯泄漏应急预案液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消毒、食品加工等行业。
然而,液氯泄漏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危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保护公众安全,针对液氯泄漏事故,制定一套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份液氯泄漏应急预案,以指导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1. 预案目的本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液氯泄漏对环境和设备造成的损害。
通过合理的措施和紧急处理,避免事故发展扩大,降低事故后果。
2. 应急组织2.1 指挥部: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组织应急救援工作,并做好信息报告与协调工作。
2.2 监测组:负责实时监测液氯泄漏情况,提供准确的泄漏信息,以便指挥部做出正确决策。
2.3 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包括泄漏源控制、紧急处理以及可能涉及的人员疏散和伤亡救治。
2.4 安全组:负责评估泄漏风险,提供安全建议,并进行现场安全控制和隔离。
3. 应急预警当液氯泄漏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要求设立观测点,以监测泄漏情况和可能影响区域。
一旦观测到泄漏,应急系统将自动发出警报,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4. 紧急处理4.1 人员疏散:在液氯泄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疏散计划。
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员,包括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都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并按疏散路线和指引进行撤离。
4.2 泄漏源控制:应急救援人员应尽快确定泄漏源,并采取措施进行管控。
首要任务是切断液氯供应管路,并封堵泄漏源,以防止液氯的继续泄漏。
4.3 紧急处理:相关人员应佩戴防护装备,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泄漏事故。
可以使用吸附剂或中和剂来稀释泄漏液氯,减少其蒸气扩散,同时避免泄漏物与可燃物或氧气等产生危险反应。
4.4 伤亡救治:如发生人员伤亡,应急救援组应迅速展开伤亡救治工作。
按照优先级进行伤员转移和紧急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
5. 液氯泄漏后的处理5.1 泄漏物清除:液氯泄漏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对现场进行彻底清理和修复。
氯气、液氯应急处理方法

氯气、液氯应急处理方法
处理氯气泄漏或泄漏的液氯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 尽快远离泄漏区域:向上风方向移动,远离泄漏源。
2. 溶解泄漏:如果是氯气泄漏,可以尝试使用水或其他溶解剂来溶解传播的氯气。
这样可以减少氯气的浓度。
3. 遮挡呼吸:用湿布或口罩等物品遮挡口鼻,以减少吸入氯气的风险。
4. 呼救:立即通知相关应急人员,如消防部门或有关机构,向他们描述泄漏情况并寻求协助。
5. 避免火源和电气设备:氯气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避免在泄漏区域使用明火、电气设备和其他可能引起火灾的物品。
6. 不要尝试堵塞或修复泄漏:不要尝试自行堵塞或修复氯气泄漏。
这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7. 撤离人员:如果周围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应迅速撤离泄漏区域,确保自己的安全。
请注意,这些方法仅为一般性建议,并且涉及到危险材料的处理,需要由专业人员负责。
在处理任何化学品泄漏时,请遵循相关安全规定和指导,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液氯钢瓶泄漏事故的应急与处置措施

编号:AQ-BH-08814( 应急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液氯钢瓶泄漏事故的应急与处置措施Emergency and disposal measures for leakage accident of liquid chlorine steel cylinder液氯钢瓶泄漏事故的应急与处置措施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液氯钢瓶在使用及运输过程中,如遇到液氯钢瓶泄漏,应立即通知所在地(或附近)氯碱生产企业,并及时营救和安全疏散周围人员,实施紧急处置措施。
一、参加氯气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人员应获取氯及液氯的理化性质、毒性特征、中毒急救等必要信息,并按本措施进行氯气钢瓶泄漏处置。
二、氯气钢瓶泄漏通常发生在以下部位:(1)易熔塞处泄漏(2)瓶阀泄漏(3)瓶体焊缝泄漏三、应急处置措施(一)迅速进行人员撤离疏散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根据现场的检测结果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确定隔离区的范围,严格限制出入。
一般地,小量泄漏的初始隔离半径为150m,大量泄漏的初始隔离半径为450m。
如果液氯物料温度或室外气温超过30℃,疏散距离也应增加。
隔离区域内,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
进入隔离区域内的救助人员,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
在运输途中发生液氯钢瓶泄漏,车辆驾驶员、押运员配带滤毒罐式防毒面具,将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进行处理,禁止停留在人口密集或交通要道区域。
毒罐式防毒面具适用于空气中氯气浓度不大于2%的区域,并应防止失效。
(二)泄漏源侦查施救人员应尽早发现泄漏源。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26%氨水逐一对液氯钢瓶进行检漏测试,如有白烟冒出,则为泄漏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氯泄漏事故应急措施(一)
1液氯泄漏事故应急措施
(1)报告
根据美国OSHA高危险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临界值681kg;预防事故泄漏临界值l135kg;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45.4kg,应急报告量4.54kg,最低应报告浓度1.0%。
(2)疏散
在液氯泄漏事故中,必须及时做好周围人员及居民的紧急疏散工作。
结合气象条件,迅速确定疏散距离是救援工作的重要课题。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编制的ERG2000中的数据是运用a.最新的释放速率和扩散模型;b.美国运输部有害物质事故报告系统(HMIS)数据库的统计数据;c.美国、加拿大、墨西哥3国一百二十多个地方5a的每小时气象学观察资料以及各种化学物质毒理学接触数据等3个方面综合分析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2液氯泄漏事故应急措施应考虑的方面
(1)紧急隔离
紧急隔离带是以紧急隔离距离为半径的圆,如上述危险区域(死亡半径)范围,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人内。
(2)下风向疏散距离
下风向疏散距离是指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范围,即该范围内的居民处于有害接触的危险之中,可以采取撤离、密闭住所窗户等有效措施,
并保持通讯畅通以便于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