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风格-用
对唐代诗人李白的介绍

对唐代诗人李白的介绍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生平1. 李白于唐朝贞观十三年(701年)出生于今陕西省凤翔县。
2. 少年时李白喜爱读书,但常常独自一人游荡于京城洛阳。
3. 九岁开始学习诗词,后受到张旭、王绩等名士的启发,开始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
4. 李白热爱自然,喜欢漫步山间和水边,这些经历成为他后来创作的源泉。
5. 李白曾担任官员,但因性格不合而多次被贬,最后流落到江南。
诗歌风格1. 李白擅长豪放派诗歌创作,他创作的诗歌大胆、奔放,富于想象和情感的表达。
2. 李白的诗歌描写自然、描绘景色、叙述历史,也表达人民的愿望和思想。
3. 李白的诗歌往往有着宽阔的胸怀,对于人生和世事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悟。
4. 李白的诗歌有着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他深刻的洞悉和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代表作品1.《将进酒》: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他的豪放不羁、倡斥权贵等思想。
2.《庐山谣》:李白写下了他游历庐山时的感受,描绘了庐山的美丽景色。
3.《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在牛渚夜游,沉浸在湖光山色的美景中,怀古咏史。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送行,诗中融入了自己的惆怅和离愁。
影响1. 李白的诗歌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2. 李白的诗歌创作风格影响了后来的诗人,如苏轼、辛弃疾等都受到了李白的影响。
3. 李白诗歌所表达的超脱、豪迈、狂放等精神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4. 李白的诗歌经过了数百年的沉淀和发展,将其所传递的文化精神不断传承下去,承载着中国文学的精神财富。
关于李白的生平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公元701年,逝世于公元762年,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但出生地有争议,一种说法是他出生在唐朝设安西都护府管辖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西南),另一种说法是他出生在唐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至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自此开始了他的成长和求学之路。
李白少年时期便显露出非凡的才华,他善于作诗,且诗作风格独特,充满想象力。
他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不仅学习经典,也热爱诗词歌赋,这都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年后,李白开始游历四方,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远至边疆。
他游历的目的不仅在于欣赏自然风光,更在于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寻求政治上的出路。
然而,尽管他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利,他在政治上并未获得大的成就。
天宝初年,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并供奉翰林,但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他被排挤出京。
此后,李白的生活陷入困境,他的心情也极度烦闷,但他并未放弃诗歌创作,反而将更多的情感投入到诗中,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晚年的李白在穷困和疾病中度过,但他对诗歌的热情并未减退。
他的诗作情感深沉,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公元762年,李白在安徽当涂病逝,享年61岁。
李白的一生虽然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的诗歌却永远熠熠生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精神。
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一生

—李白的身世:
——最早记载李白家世的是李阳冰 《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 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说他是凉 武昭王李嵩的九世孙,其先世在隋末 被窜碎叶的条支,神龙初回到陇西。
——陈寅恪提出“李白为胡人,生于 西域”的说法。对“胡人说”郭沫若 表示反对,但他同意出身于西域的说 法,并认为此碎叶即今吉尔吉斯斯坦 的托克马克。但仍非定论。
之 水
将
。呼径斗唯但为将会千莫 悲 天 进
儿须酒有愿我进须金使 白 上 酒
将沽十饮长侧酒一散金 发 来
出取千者醉耳,饮尽樽 , ,
换与恣留不听杯三还空 朝 奔
美君欢其愿。莫百复对 如 流
酒酌谑名醒 停杯来月 青 到
,。。。。 。。。。 丝 海
行路难三首(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 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 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 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 挂云帆济沧海。
• 四十岁以前上书州郡长宫,无半点 媚态,充满着自信与自傲。
•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 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 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的 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也与众不同 , “常欲一鸣惊人 ,一飞冲天”。
4、具有崇高理想、执着的理想信念,乐观豪迈的精神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使寰区 大定,海县清一。” 然后功成 身退,泛舟五湖:“事君之道成, 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 侯,浮一五湖,戏沧洲,不足 为难矣。”
《横江词》的“一风三日吹倒山” 等写得惊心动魄 , 而又不失于险怪。
• 再次,当现实生活不足 以表现他的思想愿望时, 他就借幻助想、梦境、 神话、传说等来构成各 种瑰丽奇特的艺术境界。 如《蜀道难》、《梦游 天姥吟留别》、《登太 白峰》等。
李白文学常识

李白文学常识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以豪放、奔放的诗风广受欢迎。
他的诗歌结合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人民生活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李白生平简介李白生于唐玄宗废长子李旦(太子李弘)之孙家庭,出生年代约为701年至704年之间。
他的父母早逝,李白被祖父庇护长大。
少年时期,李白好古文、游历、幻想,交游广泛,结识了许多文化名流。
他的诗歌创作开始于717年,首先在《武功县旧志》中见到他的记载。
他曾拜商州太守翁侍宣为师,又随太原元严、启功学诗。
期间曾经游历过大江南北,历经千辛万苦,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唐代诗坛的奇葩之一。
二、李白文学常识1、诗歌艺术李白的诗歌艺术具备奔放自由、创意新颖、富情志、浪漫奇峭、音韵悦耳等多种显著特点。
他善于利用自然景观、历史典故、宗教哲学等丰富的文化素材,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融入到诗歌中。
如《将进酒》是他70首代表诗歌中的经典之一,以豪放、奔放的笔触与复杂、抒情的内心感受相结合,表达了他想要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2、代表作李白的代表作品有《夜泊牛渚怀古》、《将进酒》、《庐山谣》、《将至黄泉路棠棣花》等。
这些作品风格迥异,但均表现出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无比勇敢的个性。
其中《将进酒》是被广泛传诵和喜爱的,赞词豪迈激荡,具有很强的记忆度。
3、文学地位李白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豪放、多姿多彩、推陈出新的优秀品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今日文化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文学传统与现代价值李白在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了先秦、汉唐的优秀文化传统,以道德格言为出发点,描绘了自然、人物和历史等丰富的文化素材,表现了他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个性。
他的诗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对于今天的文化和思考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李白的诗歌使我们从复杂的现实中得到了独一无二的感受,呈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态度和审美趣味。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李白一、李白的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1.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5岁以前):李白自少年时就博涉百家,习辞赋,学剑术,好任侠,慕神仙。
2.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李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游历过江陵、洞庭湖、扬州,后在湖北安陆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
此后以安陆为中心,游历过梁宋、齐、鲁等地。
在漫游中结交了许多友人,曾经隐逸学道,也干谒过权贵,希望得到重用和引荐,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报复。
3.长安时期(42至45岁):天宝元年李白应诏进京,为翰林待诏,供奉宫廷。
但李白地位和处境并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傲岸不羁的个性又难容于世,饮酒狂放,蔑视权贵,终招嫉恨谗毁,自请放还。
长安的生活实践,使他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4.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李白离开长安后游历过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
其间结识了杜甫。
理想的破灭、人生的失意及对现实的不满,使其思想充斥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5.安史之乱时期(44至62岁):安史之乱起,李白由宣城奔剡中,旋又隐于庐山。
次年应聘参加永王璘幕府。
永王抗命兵败,李白以“附逆”论罪,长流夜郎,中途遇赦而还。
李白身经战乱,始终满怀着报国靖乱的志向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二、李白的主要思想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
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
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神和人格理想。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表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理想和愿望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的情绪。
如《梁甫吟》、《古风》(第十首)等,赞美古代名臣贤相借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与建功立业、拯物济世的雄心壮志。
《行路难》、《将进酒》、《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表现了失意后的抑郁愤懑和鄙弃世俗、蔑视权贵的傲岸个性,以及欲求超脱的旷达情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李白(唐朝诗仙)简介

李白(唐朝诗仙)简介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
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生平经历编辑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成长于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3] 。
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其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斗争,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逝,也有说“醉致疾亡”(见皮日休《李翰林诗》)。
也有说是喝酒猝死(见《旧唐书》)。
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1. 游学阶段 (公元701年-725年)李白在这个阶段主要在江南游学,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饱含深情,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飘泊阶段 (公元725年-742年)李白在这个阶段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他的诗歌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的诗歌开始表现出深深的忧郁和失落,但同时也充满了坚韧和斗志。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行路难》、《月下独酌》等。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 仕宦阶段 (公元742年-755年)李白在这个阶段被唐明皇召入朝为官,他的诗歌开始反映出朝廷生活的辉煌和繁荣,但同时也揭示了宫廷斗争的尖锐和残酷。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白马篇》、《劝酒诗》等。
白马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青天舞长剑,为我挥一曲。
4. 平反归隐阶段 (公元755年-762年)在安史之乱后,李白被贬谪,后得以平反。
他的诗歌开始反映出对人生的深深的沉思和对人间世事的冷嘲热讽。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将进酒》、《边诗》等。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上就是李白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的简要介绍。
每个阶段的李白都以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沉的人生观赋予了他的诗歌无尽的魅力和生命力。
李白生平

绝句是李白感情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 感情、洒脱的气质,全部反映其中,充分显示出其个性特色。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说自己写 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江上吟》)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 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正好说明了 他诗歌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点。
李白生平
盛唐诗坛,兼有王、孟、高、岑诸家之长,而 能熔铸锻炼、天才挥洒,以自己所具有的鲜明 浪漫主义特色的独特歌唱,奏出盛唐诗歌最强 音的,是诗人李白。
一 、李白的生平 和思想性格
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生活
(二十五岁以前)
2、李白诗歌的意象 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和优美 两种类型。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
3、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 李白的诗歌多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为了更好 地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他的诗歌往往纵横驰骋自 己变幻莫测的想象,兴发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 意生发的狂放精神。
(三)李白的绝句 胡应麟曾评论“太白五、七 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诗 薮》)
相 看 两 不 厌 , 只 有 敬 亭 山 。
众 鸟 高 飞 尽 , 孤 云 独 去 闲 。
独 坐 敬 亭 山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读过很多儒家经典著作 和诸子百家之作,也接 受过道家、纵横家和游 侠思想的影响。
2、出蜀远游 、追求功业(二十五岁至四十二 岁) 二十五岁李白出蜀远游,他抱着“申管晏之谈, 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 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的远大政治理想,希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 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
唐朝著名浪漫主
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
家迁入绵州彰明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县)。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十五诵诗书,作赋凌相如”。
并“好剑术”。
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
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安社稷,济苍生”。
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
但积极入
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
在他的一生中,充溢着儒、道、侠的思想。
天宝初年,42岁的李白,在长安结识了贺知章。
贺知章颇为欣赏他的《蜀道难》和《乌栖曲》,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出去换酒与李白共饮。
李白
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
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左右。
不久,因权贵的谗
悔,被排挤出京,赐金放还。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
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
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分别时,李白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
中途遇赦放还。
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
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李白诗歌风格
一
诵读下列诗句,可以看出李白诗歌的抒情有何特点?看出他什么性格?
1、一抚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
酒,为君吟。
2、五花马,千金
裘,呼儿将出换美
酒,与尔同销万古
愁!
3、两人对酌山花
开,一杯一杯复一
杯。
我醉欲眠卿且
去,明朝有意抱琴
来。
4、人生飘忽百年
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9、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0、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抒情直接强烈,痛快淋漓。
性格狂放
自如、洒脱不羁、豪
情满怀、天真率性、
超强自信。
古今狂放
第一,天下无人能
及。
】
二
诵读下列诗歌,总结李白诗歌有何特点?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秋浦歌》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夜宿山寺》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大
胆的夸张】
诵读下列诗歌,
总结李白诗歌有
何特点?
1、俱怀逸兴壮思
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天台,高揖卫叔卿。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西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8、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10、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沽酒白云边。
【丰富的想象】
酒入豪肠,七分酿
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嗜酒恋月到了痴迷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