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情况汇报
瓮安红色之旅有感

瓮安红色之旅有感当时光从指缝中悄然离去的时候,我们知道,历史就这样在岁月中沉淀,淡了容颜,没了声响。
然而,在历史的土地上,那些英雄的故事、那些神奇的篇章却永远不会淡去,因为它是我们的祖先、先辈所酿成的绝妙美酒,需要我们静静的品味、深深的思考。
瓮安的历史便是一杯佳酿,在她的故事里,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东西,在她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一个英雄故事,一个神奇色彩的传说。
今天的瓮安,再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再没有轰隆隆的枪炮声,呈现给我们的是历史的沧桑,让我们不得不对无数先烈的革命精神肃然起敬。
在骄阳似火的夏季,我们一行人参观了猴场会议会址、冷少农故居、工业园区以及渡江广场等地方。
我们震撼于红军的运筹帷幄、前辈对革命的忠贞不渝,震撼于瓮安的日新月异,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洗礼。
在猴场会议会址,我们了解了在这小小的屋子里所举行的会议,曾在民族存亡之际、生死攸关之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民族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为著名的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先辈在这里部署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给人民的解放事业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来到令多少瓮安人为之自豪的工业园区,它是我县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省打造黔中经济的大好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有效捷径。
据园区管理委员会代表介绍:在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入驻企业或项目享受国家和省、州、县有关招商引资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的确,这对于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捷径。
看到园区内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怎能不为之而自豪?怎能看不到未来瓮安的美好前景?后来,我们来到了冷少农故居,这里的花很香,这里的草木很绿,这里的环境更是清幽,而这一切正是革命烈士高尚情怀的反应,象征着一种大无畏的、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走在院内清幽的小径上,看着古朴的小木屋,以及少农那从容的遗像,我们仿佛看见了这位红色“间谍”在白色恐怖下的忠诚信仰以及坚强毅力,宁可放弃优厚的俸禄,也要为革命、为人民做出一份贡献,即使是牺牲也在所不惜。
对瓮安“6.28”事件的再反思(之一)——从瓮安事件看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作者: 崔亚东
作者机构: 贵州省公安厅
出版物刊名: 公安教育
页码: 4-10页
主题词: 群体性事件 处置 预防 经济社会发展 非正常死亡 突发事件 社会影响 经济损失
摘要:2008年6月28日,贵州省瓮安县因对一起中学生非正常死亡(自杀)事件处置不当,引发了一起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
这起事件,无论是从参与、聚集、围观的人数、持续的时间,还是从冲突的剧烈程度、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来看,都是贵州省近年来所罕见的。
“6.28”事件不仅暴露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执政能力、执政基础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暴露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教训极其深刻。
本文从瓮
安“6.28”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过程入手,通过深入分析事件形成的原因,。
我们从瓮安事件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从瓮安事件中学到了什么作者:华闻在线来源:《今传媒》2008年第08期6月28日下午,贵州瓮安县城发生一起围攻县委、县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当地一些群众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
期间,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
事件造成百余名民警受伤,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被焚烧打砸,公共财产损失严重。
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省委书记石宗源表示:“该事件反映一些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多种纠纷相互交织,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及时解决,干群关系紧张所致。
”他的讲话受到了舆论的赞赏。
政府部门真实、准确地公布事实真相以及对相关责任人的免职处理推动着事件的妥善解决。
瓮安最新发生的这一群体性事件,它的演变、激化和政府的应对处理方式,对于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积累了经验教训。
一、传统媒体对瓮安事件的评论保护民众利益,才能化解社会矛盾(22%)《长江日报》刊登的《反思瓮安事件:维护稳定需要解决深层次问题》:极少数借机闹事的人,应该受到制裁。
排除这极少数人,应该说,一些群众对政府工作不满意,导火索可能是某项政策、某个行政行为,但深层次则是观念和体制问题。
政府在向服务型政府、亲民政府、责任政府转型,但就步伐而言,与公众迅速增长的期待之间,仍存在一定落差。
《南方周末》刊登的《瓮安事件揭示稳定之道》:长期矛盾一朝引爆,这不是瓮安一地的情况,在社会转型期,在利益分配不平衡之当下,这应有一定的普遍性。
只不过在瓮安表现为矿群、移民和拆迁,而在别的地方,则可能表现为别的纠纷。
但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千差万别,民众权益受损,因而在利益分配格局中不对等,不能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则很少能够例外。
基层政府治理混乱(22%)《潇湘晨报》刊登的《瓮安群体事件折射基层治理混乱》:瓮安事件所暴露的一个重要方面,恰恰是一些基层政府治理功能的弱化,矛盾不是迅速地解决,而是长期地积累起来,官员与民众不是和谐的互动,而是关系紧张缺乏互信……基层政府亦须改进处置突发事件的习惯性做法。
瓮安事件学习心得(1)

学习瓮安经验的心得体会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醒广大党员干部牢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开区组织党员干部赴瓮安实地考察,集中学习瓮安事件经验教训。
使我对瓮安事件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并且深受启发。
一、杜绝官僚主义,强化服务宗旨赵克志书记在瓮安警示基地视察时指出,瓮安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的作风出了问题,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干群关系对立。
这告诫我们,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条根本的生命线和工作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党性和宗旨。
一旦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和事业也就无从谈起。
从开发区的具体情况来讲,干部职工要坚决杜绝官僚主义,牢记开发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服务宗旨。
做好日常接访工作,及时疏导、积极化解政府拆迁、企业欠薪等工作中存在的矛盾。
避免矛盾僵化。
二、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基层工作发展瓮安事件之后,当地政府吸取事件经验教训,积极转变干部作风,真抓实干,推动了瓮安经济快速发展。
在开发区当前的形势下,转变干部作风的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开发区领导要做好带头示范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扑下身子开展调查研究。
通过走访开发区企业、走访村民,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开展问题调查研究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要明确责任,盯住不放,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同时要指导帮助和监督问题的解决,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查找根源,举一反三,有效预防和减少问题的发生。
要坚持少说多做,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广大群众解决难题、求发展。
三、主抓民生保障,推动社会和谐瓮安事件发生之后,当地政府认真总结事件的经验教训,以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强社会管理,推动瓮安和谐稳定。
到2012年底,瓮安建设保障性住房1655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85万元。
石宗源_反思瓮安事件

两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以坦诚的
会期间,贵州代表团开放日那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态度,面对媒体主动反思瓮安事件,赢 得了媒体的一致赞誉。 早在 2006 年 7 月《小康》曾经报道 过石宗源。事隔 2 年多,两会期间记者 再次采访到了低调的石宗源。 3 月 6 日,石宗源代表坦然回答中 外记者提问,并表示,回头来看八个月 前的“瓮安事件” ,有许多教训和经验需 要总结,其中之一就是要在第一时间向 媒体披露信息。 “光靠官方说的,人们不 信,媒体一说就信了。 ” 石宗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信 息透明,是“瓮安事件”能够迅速平息 的一个重要原因。 “瓮安事件”发生后, 网上流传着很多谣言,比如死者被强奸、 死者的叔叔被打死等。贵州有关方面真 实、准确、全面地披露信息并借助媒体 的力量披露真相。 他表示,过去一遇到群体性事件, 愿意上镜,也不愿意接受采访,就是想干 就说什么“不明真相的群众”“少数坏 、 点活。谈及此事时石宗源对 ” 《小康》 : 说“去 人煽动”“不法行为” 、 ,基本上就是这么 年瓮安事件是逼着我走向前台。凤凰卫视 个公式。 “要打破这个公式,事实是怎么 的吴小莉约了我 3 年,也是那个时候才见 样就是怎么样,谁该负责谁就负责。 ”石 了面。 ”虽然说是“被逼” ,但在平息“瓮 宗源说, “瓮安事件惊动了境内外,造成 安事件”的过程中,石宗源开明的作风却 很不好的影响。作为贵州省的主要负责 广泛受到媒体赞誉。媒体报道,2008 年 6 人,我是有责任的。 ” 月 30 日,石宗源赶到瓮安县后一天三次 石宗源实干低调的精神一直为人称 就瓮安事件向百姓鞠躬道歉。 道,据一位贵州的同志介绍,贵州电视 事后有媒体将他评选为二 00 八年 台曾经最长 26 天没有石宗源的新闻。但 “魅力五十人”之一,但石宗源却只给自 面对突发事件,石宗源的开明作风又受 己打五十分。 到媒体的赞誉。 3 月 11 日,下午四点多,在两会代表 瓮安事件经验 驻地, 记者见到了一向低调的石宗源。 “长 期以来,我和你们是一个战壕的,一般不 “2007 年, 瓮 安 群 众 的 安 全 感 是
瓮安628事件心得体会

瓮安628事件心得体会【篇一:关于瓮安县群体事件分析】湖南商学院课程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关于瓮安县群体事件分析张文茜 131410003 公共管理学院行管1301班邬定国讲师2016 年 6 月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关于瓮安县群体事件分析(一)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瓮安县坐落于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的贵州省腹地,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25%,第一产业比重占gdp的38.6%。
瓮安县水利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有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同时瓮安也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县,全县煤炭总储量10.64亿吨,磷矿总储量6.5亿吨,铁矿藏量1500万吨,锌矿藏量60万吨以上。
农业县、水电站、矿产,在中国可以分别将它们理解为贫穷、移民、暴富阶层,因此瓮安是一个贫穷的县城,瓮安县群众长期以来对县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太低,生活艰难十分不满。
(二)政府威信力低事件发生之前,2007年9、10月,瓮安县城连续发生了四起爆炸案,至今未破案,此事让当地居民人心惶惶,一些居民直言根本不信任警察。
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职渎职,对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刑事发案率高、破案率低,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三)少女之死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学生李树芬于2008年6月22日凌晨溺水死亡。
当日7时40分许,经雍阳镇责任区刑警队现场勘查、尸检、dna鉴定,认定李树芬系跳河自杀。
死者家属不能接受,认为有被奸杀嫌疑。
6月25日,黔南州派法医复检,结论仍为溺水死亡。
死者家属要求公安部门责令当时在场人员王某、刘某、陈某等人赔偿50万元。
6月26日,经县工作组多次做工作,死者家属表示同意县工作组的协调意见,答应在6月28日签订协议了结此事。
(一)危机前阶段6月21日晚,李树芬在刘某做俯卧撑的时候“被水淹了”。
十几名消防队员打捞半个多小时未果,撤走。
瓮安事件的成因分析

瓮安事件的成因分析作者:曾文峰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06期在过去的几年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而经济的告诉发展,也使得许多的社会问题暴露在阳光之下。
转型期的大背景之下,贫富差距一步步拉大,社会法制建设的落后,相关体制的陈旧,公民权利难以得到保障,民生问题日益严峻,政府管理理念的落伍……这些问题使得中国这辆动车在经济这条快速路上,难以平稳的行驶。
而最为典型的群体性时间——瓮安事件在所有群体性事件具有鲜明的典型性。
瓮安事件的爆发之前,和所有其他的重大的群体性事件一样,在群体性事件的爆发之间,经历一个漫长的发酵过程。
一个根本原因的产生,在没有得到相关机关和行政人员的重视之下,逐渐演变成一场群体性事件。
在瓮安事件中,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群体的利益受到了侵犯。
在瓮安事件爆发之前,瓮安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然后根据事后的调查,瓮安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对瓮安县内矿产资源的开采,而从矿产开采中受益最大的并不是当地的人民群众,反而在矿产的开采过程中,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地下采掘工作危及到当地居民的居住安全,村民向上级报告要求搬迁安置,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任何答复,与矿产开采户的交涉也同样得不到答复。
当然也有部分群众得到了搬迁安置,然后在搬迁之后,政府的后续工作没有得到完善。
有搬迁后的居民事后向记者反映政府在补贴问题上的巨大漏洞,补贴款根本无法应付日常支出。
在瓮安事件的背后,其根本原因在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带来的一系列的利益问题。
群众没有从经济发展中得到合理的利益,反而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水资源遭到污染,得不到妥善的搬迁安置,公安机关和当地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视而不见,腐败无能。
这些行为导致群众的合法利益诉求得不到有效的处理,政府的民意丢失、权利异化。
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迫在眉睫,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的人民群众又因瓮安政府的无能腐败,民权亦得不到维护。
这些最终酿成了“瓮安事件”这一碗苦酒。
贵州瓮安事件经过

贵州瓮安事件经过第一篇:贵州瓮安事件经过2008年6月22日,贵州省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学生、17岁的李树芬被发现死于河中。
公安机关作出“自己跳河溺水身亡”的结论,死者家属对此不满。
6月28日16时,死者家属邀约300余人在瓮安县城游行,最终导致暴力事件。
游行者和警方发生了激烈冲突。
事件中,瓮安县委大楼被烧毁、县政府办公大楼104间办公室被烧毁。
县公安局办公大楼47间办公室、4间门面房被烧毁,刑侦大楼14间办公室被砸坏,县公安局户政中心档案资料全部被毁,42台交通工具被毁,办公电脑数十台失踪。
事件共造成150余人受伤,大部分为轻微伤。
在瓮安举行的群众座谈会,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将“6·28事件”定性为:一起起因简单,但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员煽动利用,甚至是黑恶势力人员直接插手参与的,公然向党委、政府挑衅的群体性事件。
在贵州省委今天召开的瓮安“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上,省委书记石宗源指出,这次事件,表面的、直接的导火索是李树芬的死因,背后深层次原因却是瓮安县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情屡屡发生,而在处置这些矛盾纠纷和群体事件过程中,一些干部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随意动用警力。
他们工作不作为、不到位,一出事,就把公安机关推上第一线,群众意见很大,不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而且促使警民关系紧张。
加之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职渎职,对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刑事发案率高、破案率低,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石宗源说,这次事件中,黑恶势力正是利用群众的这种不满情绪挑起事端,公然挑战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借机扰乱社会、趁火打劫。
因此,这起事件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是迟早都会发生的。
对此,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里,首先建议免去瓮安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政委罗来平和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申贵荣的职务,请按程序办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口乡学习“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调查”
情况汇报
自开展向“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调查”以来,我乡积极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自查自纠活动,全心全意地解决群众地问题,拉近了干群关系,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现将我乡开展学习“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定学习方案
我乡制定了学习的“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调查”学习方案,在深入学习瓮安之变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学习体会,提高学习效果.
二、开展学习讨论
通过学习,大家认为,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科学发展不走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不动摇,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让改革成果全民共享,才能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基石坚不可摧.
三、结合我乡实际,开展民生工作
一是吸教训,强思想. 我乡不仅认真学习党的群众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还向机关的同志们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并给合环境创优工作,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使发挥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精神.二是替民想,办实事。
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直接和百姓、群众接触,更因该结合实际,为群众多办事实,帮扶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真正把群众的冷暖急难挂在心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好事实事,用暖人心来聚人心、稳人心,树立好形象。
三是下基层,体民情。
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体民情,解民苦,多与群众交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全面地了解实际情况,深入地把握群众心理,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出路,想方设法帮助群众早日摘掉“穷帽子”。
四是下决心,强意志。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严于律已,克勤克俭,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干部的应有品格.
四、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建立党员为群众服务的长效机制.我乡从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入手,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拓宽服务领域;并根据农村实际,创新服务形式.二是建立群众评议监督党员的长效机制. 推行党务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监督,探索实行奖惩机制,保障群众评议的效果,最终使党内、专门机关、群众联动,建立全方位的评议监督体系.
大口乡政府
2011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