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实验
DSA_电极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研究

DSA电极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研究伍海辉,吴 优,陈永恒,张欢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 201418)摘 要: 以垃圾渗滤液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Ti-Ta2O5-SiO2电极应用于电絮凝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探究其对总磷(TP)和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
研究表明,在25 mA/cm2和弱碱条件下,电絮凝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分别在稀释10倍原水和极板间距为4 cm时的各污染物去除率最高。
当电流密度为25 mA/cm2,pH为9,极板间距为4 cm,原水稀释十倍后,经过电絮凝处理6 h后,总磷(TP)和悬浮物(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9.6%和82.74%。
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电催化活性较高的新型钛基金属氧化物的电极,为电絮凝技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DSA电极;电絮凝;总磷;悬浮物中图分类号: X523文献标志码: A DOI:10.16803/ki.issn.1004 − 6216.2021120036 Application of DSA electrode for treatment of pollutants in Landfill LeachateWU Haihui,WU You,Chen Yongheng,ZHANG Huanhuan(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Abstract: Taking landfill leachat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elf-made Ti-Ta2O5-SiO2 electrode was applied to the electro-flocculation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to explore its removal effect on total phosphorus and suspended soli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25 mA/cm2 and weak alkali, electrocoagulation had a higher treatment efficiency. When the raw water was diluted 10 times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plates was 4 cm, the removal rate of pollutants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was 25 mA/cm2, the pH was 9, the distance between plates was 4 cm, the raw water was diluted 10 times, and after electro-flocculation treatment for 6h, the removal rates of total phosphorus and suspended solids could reach 99.6% and 82.74%, respectively. A new type of titanium oxide electrode with a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was provided, which had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coagulation technology in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Keywords: landfill leachate;DSA electrode;electrocoagulation;total phosphorus;suspended solidsCLC number: X523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的数量也在随之不断提升。
DSA仿真操作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No.6 roll up No. 32 Issue, November, 20202020年11月第6卷第32期智慧健康Smart Healthcare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安徽省2018年质量工程项目--DSA 操作诊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项目编号:2018xfsyxm04 6。
作者简介:周伟庆(1994-),男,本科。
通信作者*:赵巍,博士生在读。
智慧医疗_行业动态DOI:10.19335/ki.2096-1219.2020.32.001DSA 仿真操作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周伟庆,赵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 要:《影像设备学》是每一位影像、生物医学工程和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影像设备占地面积大、设备价格昂贵等问题,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实验室还达不到其实验要求,所以设计并实现了DSA 仿真操作虚拟实验系统软件。
系统可以部署在服务器上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和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利用手机或电脑就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实验课程的学习。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影像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系统操作的同时可查看图像来进行影像诊断的练习;让医工专业学生在懂得设备原理的情况下可以掌握其操作流程,以便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维修;让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可以提前对医院内相关型号设备进行操作练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DSA;仿真操作;系统;设计;实现本文引用格式:周伟庆,赵巍.DSA 仿真操作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智慧健康,2020,6(32):1-3.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DSA Simulation Operation Virtual Experiment SystemZHOU Wei-qing, ZHAO Wei *(Yijishan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0)ABSTRACT: ”Imaging Equipment”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every student majoring in imagi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It has not reached its experimental requirements, So the software of DSA simulation operation virtual experiment system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system can be deployed on the server so that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al engineering and imaging technology can use the mobile phone or computer to enter the system to study the experimental course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students of imaging major can view the image to practice image diagnosis while operating the system, med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operation process when they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equipment, so as to better repair the equipment; and let the students of imaging technology can practice the operation of relevant types of equipment in the hospital in advance.KEY WORDS: DSA; Simulation operation; System; Design; Realization0 引言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影像设备的更新换代,DSA 已普遍应用于心脏和血管系统以及全身各部位和脏器相关疾病的诊断检查,尤其对大血管和各系统血管及其病变的诊断检查等方面优于其他检查手段,因而被认为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2]。
dsa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

dsa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DSA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表引言:DSA(Dynamic Spectrum Access)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通过自适应调整频谱资源的利用,提高了无线网络的频谱利用率和传输速率。
本报告旨在对DSA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一、DSA技术概述1.1 DSA技术原理1.2 DSA技术优势1.3 DSA技术应用领域二、DSA控制效果评价指标2.1 频谱利用率2.2 传输速率2.3 时延2.4 抗干扰性能三、DSA控制效果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3.1 实验设计方案介绍3.2 实验结果分析四、DSA控制效果改进建议4.1 频道预测算法改进4.2 功率控制策略优化五、结论与展望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频谱资源日益紧张。
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高无线网络的频谱利用率和传输速率,DSA (Dynamic Spectrum Access)技术应运而生。
本报告旨在对DSA 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一、DSA技术概述1.1 DSA技术原理DSA技术是一种基于频谱感知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对周围环境和频谱资源的感知,动态地调整无线网络的频谱利用方式。
DSA技术包括三个主要环节:频道预测、功率控制和频道选择。
1.2 DSA技术优势相比传统的固定频率分配方式,DSA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了频谱利用率;(2)提高了传输速率;(3)降低了时延;(4)提高了抗干扰性能。
1.3 DSA技术应用领域DSA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网络中,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电电子战等领域。
二、DSA控制效果评价指标2.1 频谱利用率频谱利用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使用的频谱资源占总可用频谱资源的比例。
在DSA网络中,通过动态调整频道使用方式和功率控制策略,可以提高网络的频谱利用率。
2.2 传输速率传输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传输的比特数。
在DSA网络中,通过动态调整频道使用方式和功率控制策略,可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
密码学实验-实验6DSA数字签名算法

密码学实验-实验6DSA数字签名算法实验报告⼀、实验⽬的理解DSA算法原理⼆、实验内容与设计思想数字签名是⼀种以电⼦形式给消息签名的⽅法,是只有信息发送⽅才能进⾏的签名、信息发送⽅进⾏签名后将产⽣⼀段任何⼈都⽆法伪造的字符串,这段特殊的字符串同时也是对签名真实性的⼀种证明。
电⼦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通过数字签名达到与传统⼿写签名相同的效果。
数字签名的实现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发送⽅利⽤hash算法对要传送的信息计算得到⼀个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值,⽤发送⽅的私钥加密此消息的hash值所⽣成的密⽂即数字签名;然后将数字签名和消息⼀同发送给接收⽅。
接收⽅收到消息和数字签名后,⽤同样的hash算法对消息进⾏计算,得到新的hash值,再⽤发送⽅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解密,将解密后的结果与新的hash值⽐较,如果相等则说明消息确实来⾃发送⽅。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源于ElGamal和Schnorr签名算法,1991年被美国NIST采纳为数字签名标准DSS(Digital Signature Standard),具体实现过程参见图1。
DSS安全性基于有限域求离散对数的困难性,算法描述如下:1.密钥⽣成算法1)选取160⽐特长的素数q和L⽐特长的素数p,满⾜q|(p?1),其中L≡0(mod 64)且512≤L≤1024;2)随机选取正整数h,11;q,p和g作为系统公开参数;3)每个⽤户,随机选取正整数x,1≤x≤q?1,计算y=g x mod p;⽤户的公钥为y,私钥为x。
2.签名算法对于消息M,⾸先随机选取整数k,1≤k≤p?2,计算r=(g k mod p) mod qs=(H(M)+xr)k?1mod q则M的签名为(r,s),其中H为Hash函数SHA。
3.验证算法接收⽅收到消息M′和签名(r′,s′)后,计算e1=H(M′)s′?1mod qe2=r′s′?1mod q验证等式(g e1y e2mod p) mod q如果v=r′成⽴,则说明消息确实来⾃发送⽅。
DSA术前准备

DSA术前准备
1、符合介入手术适应症,一般患者均需办理住院。
2、术前需准备好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相关影像学资料。
3、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详细的专科检查、全面的全身检查以及病变的重点检查。
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4、病历有完整的医疗记录:包括疾病症状和体征,介入手术指征,有关的医疗史,包括手术史、用药史、过敏史,以及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5、医生术前必须精确评估病变血管及其侧支循环,评估其治疗结果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6、尽可能将诊断性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同时进行。
7、医生将诊断结果和治疗选择先告知病人或相关人员,并签署介入治疗协议书,急诊病人生命危险需急诊救治者除外,但会尽可能与监护人或家属联系。
8、手术协议书包括手术指征讨论、手术性质、术中不适、手术优缺点、手术风险以及放射性损害等,有关讨论应在病历中记录并永久保存。
医生应在手术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同意及签名。
9、术前必须完成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凝血时间测定。
10、检查前尽量空腹,避免因不适造成呕吐。
11、检查前需沐浴、手术区皮肤准备,更换病人服,戴病人帽,由运送中心护送至DSA机房,运送中心护工应连同病历、术中备药与DSA手术室护士交接。
12、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候至手术结束。
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应制动6小时,患者术后多饮水。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实习报告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应用于临床的X线检查新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实习,我有幸参与了DSA的操作和解读过程,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过程1. 理论知识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首先学习了DSA的基本原理、设备构造、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
DSA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两次成像完成的,即在注入造影剂前进行第一次成像,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来。
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
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知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
这种图像较以往所用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亦能显示出来。
2. 实际操作训练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参加了DSA操作的实地训练。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操作DSA设备,包括患者摆放、造影剂注射、图像采集等步骤。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DSA图像,包括图像减影、增强、再成像等过程。
3. 临床实践在实际操作训练后,我参与了临床实践。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数十例DSA检查,观察了不同疾病患者的DSA表现,了解了DSA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
三、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DSA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在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具有对比度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等优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DSA的局限性。
例如,DSA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患者需要接受X线辐射等。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的安全。
总之,本次实习让我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今后从事医学影像工作奠定了基础。
文件加密操作实验报告

文件加密操作实验报告概述文件加密是一种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将敏感信息转化为无意义的字符序列,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本实验旨在探索文件加密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通过具体实例演示文件加密操作的实施过程。
原理介绍文件加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定的算法将原始数据转化成难以理解的密文,只有经过相应的解密算法才能将密文恢复成可读的明文。
常见的加密算法如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算法等。
1. 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AES等。
其流程如下: 1. 选择一个密钥。
2. 将明文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数据块。
3. 对每个数据块进行加密,生成对应的密文。
4. 将密文传输或保存。
5. 接收方使用相同的密钥对密文进行解密,恢复成明文。
2. 非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一对密钥,分别为公钥和私钥。
公钥负责加密,私钥负责解密。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DSA等。
其流程如下: 1. 生成一对密钥,包括公钥和私钥。
2. 将公钥传输给加密方,私钥保密不公开。
3. 加密方使用公钥对明文进行加密,生成密文。
4. 密文传输给解密方。
5. 解密方使用私钥对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明文。
3. 哈希算法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数据转化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具有不可逆、唯一性和固定性的特点。
常用的哈希算法有MD5、SHA-1等。
其流程如下: 1. 将原始数据作为输入。
2. 哈希算法对输入数据进行计算,生成哈希值。
3. 可以通过哈希值验证数据的完整性,但无法从哈希值反推原始数据。
4. 哈希算法具有唯一性,不同的数据生成的哈希值一定是不同的。
方法与实验为了深入了解文件加密操作,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1. 对称加密实验1.选择一个对称加密算法,如AES。
2.准备一份明文文件,如.txt文件。
3.选择一个密钥,进行加密操作。
4.生成密文文件,并将其保存。
5.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解密操作,将密文恢复成明文。
dsa研究报告

dsa研究报告
DSA是数据结构与算法的缩写,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
研究报告的内容可以涵盖DSA的相关理论知识、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实现、算法优化等方面。
具体的研究报告内容可以根据研究者的兴趣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和展开。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DSA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1. 引言: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相关工作综述
- 本报告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2. 数据结构的理论知识:
- 基本数据结构的定义和特点
- 常用的数据结构(链表、树、图等)的原理和应用
- 数据结构的存储和操作方法
3. 算法分析与设计:
-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方法
- 常见算法(排序、查找、图算法等)的原理和设计思路
- 算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4.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现:
- 使用编程语言实现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
- 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基于不同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性能实验和比较
5. 算法优化:
- 常见算法的优化思路和方法
- 优化前后的性能对比分析
- 应用实例和效果评估
6. 结论与展望:
- 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
- 提出未来工作的展望和建议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DSA研究报告的框架,具体的每个部分内容可以根据研究者的需求和研究成果进行展开和详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步骤
运行DSAToolv13.exe,运行界面如下:
实验步骤
先点击“Start”,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是”,并 随意在框架内移动鼠标,生成一个随机数种子。
实验步骤
随机数种子生产完毕后,会在DSAToolv13.exe同目 录下产生一个新文件dsaseed.rnd。若之前已经存在 此文件则直接点击“Generate”按钮。
实验步骤
从前面的DSA算法原理可知界面中各项数据的含义。 下面点击“Test”,用产生的密钥对消息进行签名并 验证。
DSA算法 算法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DSA)是Schnorr和ElGamal 签名算法的变种,被美国NIST作为DSS(Digital Signature Standard)。 算法中应用了下述参数: p:L bits长的素数。L是64的倍数,范围是512到1024; q:p - 1的160bits的素因子; g:g = h^((p-1)/q) mod p,h满足h < p - 1, h^((p-1)/q) mod p > 1; x:x < q,x为私钥 ; y:y = g^x mod p ,( p, q, g, y )为公钥; H( x ):One-Way Hash函数。DSS中选用SHA( Secure Hash Algorithm )。 p, q, g可由一组用户共享,但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公共模 数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威胁。
实验2 数字签名及典型协议 实验2
实验目的
通过对数字签名软件的使用,加深对 数字签名原理和过程的了解。实验会给 出有关数字签名技术的典型协议。结合 这些协议充分理解DSA和ECDSA数字 签名技术。
实验原理
数字签名使用强大的加密技术和公钥基础结构,以更 好的保证文档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受认可性。该流程 非常安全,有些政府已经立法赋予数字签名法律效力。 数字签名目前采用的多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实现原理 简单的说,就是由发送方利用HASH算法对要发送的信 息进行计算得到一个固定的消息摘要值,用发送者的 私有密钥加密此消息的HASH值所产生的密文,即数字 签名。然后将数字签名和消息一同发给接收方。接收 方收到消息和数字签名后,用同样的HASH算法对消息 进行计算得到新HASH值,然后用发送者的公开密钥对 数字签名解密,将解密后的结果与新HASH值相比较, 若相等则说明报文确实来自发送方。
DSA算法 算法
DSA是基于整数有限域离散对数难题的 ,其安全性与RSA相比差不多。 DSA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两个素数公开, 这样,当使用别人的p和q时,即使不知 p q 道私钥,你也能确认它们是否是随机产 生的,还是作了手脚。RSA算法却作不 到。
实验工具
DSAToolv13.exe
实验环境
Windows 2000/XP 操作系统(单机实 验)
DSA算法 算法
签名及验证协议如下: 1. P产生随机数k,k < q; 2. P计算 r = ( g^k mod p ) mod q s = ( k^(-1) (H(m) + xr)) mod q 签名结果是( m, r, s )。 3. 验证时计算 w = s^(-1)mod q u1 = ( H( m ) * w ) mod q u2 = ( r * w ) mod q v = (( g^u1 * y^u2 ) mod p ) mod q 若v = r,则认为签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