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二学期复习资料2
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复习

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复习知识点复习:一、功、功率、机械能和能源1、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2、功:αcos Fl W = 其中α为力F 的方向同位移L 方向所成的角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 ) 3、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 (将α理解为F 与V 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 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 的功。
说了“克服”,就不能再说做了负功。
4、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表达式为:221mv E K = 5、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为:mgh E P =(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
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2)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6、动能定理: 2201122W mv mv =-总 其中W 总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m 为物体质量,v 为末速度,0v 为初速度 解答思路: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1k E 和2k E 。
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12k k W E E =-和。
7、机械能守恒定律: 2211k p k p E E E E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任何外力做功。
) 解题思路:①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或物体。
②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态时的机械能。
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8、功率的表达式:tWP =,或者P=FV 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是标量,有正负 9、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资料.docx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资料5.1 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速度:(1)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B(3)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A3.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物体具有初速度。
(2)当物体所受合外力 ( 或具有的加速度 ) 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vA → B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4.只要合力 F 合( 或加速度 a ) 恒定,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必指向运动轨迹的凹部内侧。
6. 曲线运动常用结论:凸v(1)当 090 (即锐角)时,做加速曲线运动。
(2) 当90 (即直角)时,做匀速圆周运动。
(3)当 90180 (即钝角)时,做减速曲线运动。
7. 运动状态:(1)F合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凹F(2)F合0且 F合与 v 共线变速直线运动。
(3)F合0且 F合与 v 不共线曲线运动。
5.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合运动与分运动:(1)合运动: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叫合运动。
(包括:合位移、合速度、合加速度)(2)分运动:物体同时参与合成运动的运动叫分运动。
(包括:分位移、分速度、分加速度)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已知物体的几个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
(2)已知物体的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运用正交分解法。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独立性:分运动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但共同决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2) 等时性:分运动经历的时间与合运动经历的时间相同,即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3)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与合运动具有相同的效果。
4.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1)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力 ( 或合加速度 ) 与合速度是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力 ( 或合加速度 ) 与合速度是不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第二册知识点大全

高一物理第二册知识点大全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能量、力、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一阶段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第二册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高一物理第二册的知识点大全,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这一阶段的物理知识。
1. 动量和冲量1.1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2 动量定理1.3 冲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4 冲量定理1.5 动量守恒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与匀速圆周运动2.1 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2.2 质点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受力分析2.3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计算2.4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方法3. 力、功和能量3.1 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2 力的合成与分解3.3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4 功的正负和功率的概念3.5 功与能量的关系3.6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 机械振动与波动4.1 简谐振动的概念和特征4.2 简谐振动的描述方法4.3 振动的能量变化和振幅的影响4.4 波的概念和特征4.5 机械波的传播规律4.6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5. 光学5.1 光的传播与光的直线传播5.2 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5.3 光的像的位置与大小5.4 透镜的原理与光的成像5.5 光的色散现象5.6 光的偏振与光的干涉6. 电学6.1 电荷与带电体6.2 电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6.3 电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6.4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6.5 恒定电流的计算和测量方法6.6 欧姆定律与串联、并联电路分析7. 磁学7.1 磁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7.2 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的关系7.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7.4 磁场中的电流和电流元7.5 安培环路定理和比奥萨伐尔定律7.6 洛伦兹力和磁场中的带电粒子运动8. 核能与放射性8.1 原子、元素与同位素8.2 放射性原理与半衰期8.3 自然界中的放射性现象8.4 人工放射性与核能的利用8.5 辐射与辐射防护本文对高一物理第二册的知识点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回顾】1.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 怎样区分合运动与分运动?3. 合运动和分运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课堂探究】一.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判断1.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什么运动?⑴同一直线时:⑵互成角度时:2. 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什么运动?⑴同一直线时:⑵互成角度时:3. 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什么运动?⑴同一直线时:⑵互成角度时:总结归纳:怎样判断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练习1.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B.初速度为零的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不是直线运动D.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二. 绳头末端物体速度分解例题:如图所示,在河岸上用绳拉船,拉绳的速度是V,当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为多大?总结:怎样分解合运动?拓展:若匀速拉绳,则船怎样运动?(加速、减速、匀速)V,绳子跟水平方向的练习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由绳子通过滑轮提升一重物,若汽车通过B点时的速度为B 夹角为α,问此时被提升的重物的速度为多大?三、小船过河问题例题:某河宽d=100m,水流速度V1=3m/s,船在静水中的出速度是V2=4m/s,求;⑴要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到达对岸何处?⑵要使船航行距离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渡河时间多长?⑶(选做)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3m/s,水流速度是4m/s,则小船能否垂直过河?渡河的最短航程是多少?练习3. 小船在静水速度为v,今小船要渡过一条河流,渡河时小船垂直对岸划行,若小船划行至河中间时,河水流速忽然增大,则渡河时间与预定时间相比,将A.增长B.不变C.缩短D.无法确定平抛运动一:平抛运动的基本计算题类型1、一个物体从某一确定的高度以v0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已知它落地时的速度为v1,那么它的运动时间是()A.B. C.D.2、作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A.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抛出点的高度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初速度C.物体的初速度和抛出点的高度D.物体所受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3、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
高一物理复习资料大全(二)

高一物理复习资料大全(二)二、力的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1、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①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②按照力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
一般采用悬挂法。
(4)重力的大小:G=mg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1)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 弹簧弹力:胡克定律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若物体间的形变不易觉察,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4、摩擦力(1 ) 滑动摩擦力:N F f μ=说明: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
高一物理必修二的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和光学。
1. 力学: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平抛运动
- 牛顿定律与力的分类
- 加速度、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平动与转动
- 物体的受力分析
- 质点与运动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定律与运动定律
- 物体的平衡
- 物体的动能与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功与功率
-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 弹性势能和弹簧振动- 机械波和电磁波
- 声音的特性和衍射- 光的折射与反射定律-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
2. 热学:
- 温度、热量和热平衡- 热膨胀和热辐射
- 内能与焓
-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 热机和热机效率
3.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光的本性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
- 光的干涉和衍射
- 光的偏振和色散
复习时可以按照以上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从基础概念开始温习,然后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原理和公式,并进
行例题练习和习题解析。
同时,重点关注物理世界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加强对物理现象的实际认识和实验观察的能力。
同时,注意总结规律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物理高一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物理高一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理高一下册中的第二章知识点,涵盖了电路
基本概念、欧姆定律、串并联电阻、电功和能量等内容。
下面将
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1. 电路基本概念
一个被电源和电器连接起来的路径称为电路。
电路由导线、
电源和电器三部分组成。
导线是电流的传导媒介,电源提供电流,电器是电路中的用电设备。
2.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基本定律。
欧姆定
律的数学表示为:U = I × R,其中U为电压,单位为伏特(V);
I为电流,单位为安培(A);R为电阻,单位为欧姆(Ω)。
3. 串并联电阻
串联电阻指的是将电阻一个接一个地连接在电路中,串联电
阻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并联电阻指的是将电阻连接在电路
中的不同分支上,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4. 电功和能量
电功表示电能的转化和传递,是描述电路中电能变化的物理量。
电功的计算公式为:W = U × Q,其中W为电功,单位为焦耳(J);U为电压,单位为伏特(V);Q为电荷,单位为库仑(C)。
电能表示电荷在电场中储存的能量,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以上就是物理高一下册第二章知识点的内容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的应用、串并联电阻的计算以及电功和能量的转化。
希望这些知识点的介绍能够对你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导言: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及其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高中物理作为中学物理的进阶阶段,是培养和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阶段。
高一物理必修二是高中物理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本文将以此为主题进行复习。
第一章:机械能和机械功机械能和机械功是物理学中基本的概念,对理解物体运动和能量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功是描述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所做的工作,可以用来计算物体运动的能量变化。
机械能则是物体具有的运动能和势能之和,由于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在系统内不会发生改变。
第二章:质点系和质心运动质点系是由多个质点组成的系统,质心则是质点系的平衡点。
质点系和质心运动是研究物体整体运动特性的重要内容。
在质点系的研究中,可以通过质心的运动来描述整个系统的运动规律。
质心的运动以及质点系的内力和外力的作用是物体整体运动的基础。
第三章:刚体的平衡刚体是指在受力作用下,形状和大小不发生改变的物体。
刚体的平衡是指刚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不发生位移和自转的状态。
物理学中刚体平衡的条件为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理解刚体平衡的条件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由质点之间的引力作用引起的物理现象。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连线上的方向相反。
了解万有引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天体运动规律,如行星公转和人造卫星轨道。
第五章:胡克定律与弹性形变胡克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到弹性力作用后产生形变的规律。
根据胡克定律,弹性力与物体的形变成正比,成反比于物体的弹性常数。
了解胡克定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物体的弹性形变和弹性能量。
第六章: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能够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受到介质的性质和环境的影响。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相关。
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声音的产生、传输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