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慎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慎用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应慎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
诚然,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缺陷和不足,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课堂的容量,节省了课堂的时间。
但在欣喜之余,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许多教师盲目追求“多媒体”,没有摆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没有分析语文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滥用多媒体形式,甚至使电脑的机器活动代替人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压抑。
这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总结起来,在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如下问题:一、直观的视觉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科。
她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她的美,蕴藏在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中;她的美,蕴藏在文与人心灵的瞬间的碰撞。
然而,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总是把最真实的事物展现在你的面前,是孩子的思绪无法得到发展,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况且教师提供的图像还不一定能正确体现作品的内容。
用一览无余的画面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学生失去了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失去了“披文入情”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文学欣赏的“共鸣”。
二、以屏幕代替黑板与粉笔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几乎完全脱离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
首先,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会产生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因为无法即时加到课件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
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
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
语文课上“多媒体”要慎用

语文课上“多媒体”要慎用【摘要】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的改革,多媒体教学与其自身的优越性,深受广大教师的喜欢,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其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是每一次课使用多媒体教学都会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应根据所上内容,慎重选择教学方法,能用则用,不能用不要生拉活扯的使用,那样会适得其反,浪费教学资源。
【关键词】语文课优越性滥用多媒体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大量应用于现代教学中。
就算是我们这偏僻的农村也使用上了电脑,并且拉通了互联网。
电脑技术的普遍使用,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还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而,在教育教学也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绩。
自从学校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后,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在语文课上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至今已有七八年的时间。
现在我把我自己在这段时间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一些体验跟大家老师交流交流,希望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1.多媒体教学优势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电脑已不再是什么稀罕事。
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一些很复杂的很抽象的文字描述,通过声音,图像等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节约了教学时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这是深受学生和老师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
2.会使用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幻灯片制作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在教学上有所创新,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熟练使用电脑,怎样才算熟练地使用电脑呢?对于我们农村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当然不一定要去编程,要能修理电脑,但一定要能熟练地使用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幻灯片制作,及在网上查阅资料。
这是对农村教师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要求。
只要熟练地掌握了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幻灯片制作,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就很轻松了。
语文教学应慎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应慎用多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了现代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视听感受,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
但是,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避免出现一些不良影响。
首先,应该注意多媒体教学的使用频率和时长。
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过多的使用会导致学生对它产生厌烦感,丧失学习的欲望。
同时,过长的教学时间会使学生疲劳,降低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掌握使用频率和时长的度,不宜过多、过长。
其次,应该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选题应该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教师要注重“内容导向”而非“技术导向”,避免因技术而使用不合适的内容,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次,应该注意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产品应该在内容、图像、声音、互动等方面达到一定质量要求,否则会使学生无法理解、抽象,从而失去学习的效果。
在制作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各个环节的把握,从选材、编排、制作、调试到使用全过程都应该严密、科学、完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应该注意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局限。
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使学生视听感受更丰富,但是它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语文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只是现代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结合其他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教师应该慎用多媒体教学,注意使用频率、选择内容、提高质量,并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语文教学应慎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应慎用多媒体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虽然使用多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和局限,应慎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
首先,多媒体的过度运用会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图像时代”,他们更多地倾向于接受图像信息,喜欢看电视、电影、玩游戏等,对于“无聊”、“枯燥”的文字内容则感到无趣和疲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使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屏幕上看一些图像与动画,就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降低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面对华丽的多媒体,他们的好奇心和浅薄的兴趣也容易流于表面,逐渐远离深入的思考。
其次,多媒体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支持。
多媒体教学需要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元素的呈现,因此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支持,如高配置的电脑、大屏幕投影仪等,而且各个环节的设备和软件的搭配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调试和维护,否则在教学中难免出现故障和交互问题,影响课堂效果。
如果学校的条件不能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教师想要进行相关的教学准备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再次,多媒体的使用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和搭配。
多媒体教学不能成为简单的“搬运工”,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多媒体素材,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会造成教学和教育的滞后。
例如,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化素养和精神体验,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因此不能仅仅依赖于图像和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而忽视了文字和语言的训练。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在技术支持、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思考和平衡,不能简单将多媒体教学视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而应该真正认识到多媒体所能带来的好处和局限,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丰富、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不该滥用多媒体

语文课堂不该滥用多媒体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应用文字的能力,养成学生高雅豁达的人文情怀。
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励他们在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感受世界,感悟人生,并在文学气息浸润下实现富有情趣的生命化阅读,也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
语文课程目标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然而,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教学显得直观,能带来“美感”,总会过分使用多媒体,以致在将学生推向“图片声光”组成的“非文字”境地时,还美其名曰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教学效用。
应该说,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效果是有的,但不可过度,更不该滥用。
一旦过度使用多媒体,就会让语文课堂滑向重感官刺激、唯视觉冲击的泥淖里不能自拔,致使语文课堂教学步入简单化、狭隘化的窠臼,陷入情感浸润表面化、浮泛化的误区,以生命教育为旨归的语文教学也就无法避免浅显化、表征化带来的尴尬。
过度使用多媒体不光无法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意,也不利于他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某教师在教学《郑和远航》一文时,设计了四十多幅图片,还从某部电影中截取了船员与海盗“战斗”的画面……在四十分钟的一堂课里,学生有近三十分钟时间是在观赏与文本貌似相关的“图片”,或者是看与文本绝少关联的“电影”。
像这样将学生长时间地“困”在与文字绝缘的图景世界里,学生对文本内容也就所知甚少,无法进入文本创设的特定情境中,难以准确、深刻、多层面地理解郑和的精神品质。
更为严重的是,滥用多媒体,只会使得语文教育偏离正确的方向,丧失应有的功能,甚至将语文课堂教学推向没有阅读支撑的“非语文”境地。
多媒体的使用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任何一种教学媒体的使用都要有讲究需要、得体、适度,能够促成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这就是说,即使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使用也要把握好度,不能喧宾夺主,不该泛滥成灾,不应将学生心智参与的课堂阅读变成只须眼睛参与的图片观看。
慎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慎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语文的现代化并不等于声光电并用,多媒体课件只是实现教师教学灵魂的手段,而不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媒体还是我们语文老师自己。
绝对不是说,使用媒体的课就是好课,不用媒体的课就不是精彩的课。
老朽听过几位语文大师的课,他们的课没有音乐,没有画面,没有那些强大的视觉、听觉的冲击。
听他们的课就像在品闻着茉莉淡淡的幽香,每一缕中都散发着教师的智慧,体现着教师的水平,学生在无声的细雨滋润中学会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课堂。
老朽也听过一些多媒体课件演示不当的课。
在一次观摩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飞夺泸定桥》,她充满激情地带领学生朗读下面的句子:“22位英雄拿着短qiang,背着马dao,带着手榴dan,冒着敌人密集的qiang dan,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因博客发文限制,部分字用拼音代替)随后,课件打出了18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地说:“让我们再回到这幅画面,面对这些英勇的红军战士,你想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伴着学生的动笔,教师播响了《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乐声中,雄浑高亢的男高音响彻了整个礼堂。
试想一下,在这样配有歌词的乐曲中,孩子们能够静心思考,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吗?再说一个教例:这是一年级的课,讲秋天大丰收,苹果挂满枝头,稻子金黄,棉花雪白,田野里一片繁忙的秋收景象。
老师做的课件很漂亮,一点击,大苹果挂满枝头,学生“哇”一声。
又一点击,出现了雪白的棉花,学生又“哇”一声,还有的说“哇塞”。
课堂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在眼花缭乱、铺天盖地的课件中,学生光顾“哇”了,那“棉”字,那“稻”字都会写了吗?这个教学片段,学生不是跟文本对话,而是跟媒体对话,他们的“懂”是看课件看懂的,而不是读书读懂的。
一味依赖音像、沉溺于多媒体的豪华包装,不能不对文本的解读造成遮蔽。
读高尔基的《海燕》,100个孩子心中有100只海燕,但如果用视频展示,那就只剩下1只海燕了。
语文教学应慎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应慎用多媒体语文教学应慎用多媒体,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手段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黑板书写教学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主流。
我们也要正视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弊端,特别是在语文教学领域。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让我们先来看看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优点。
多媒体教学能够在视觉、听觉等多个层面上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灵活地获取知识。
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在享受多媒体教学带来的种种便利的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其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可能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深度。
事实上,当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幻灯片等形式获取信息时,我们的大脑只是在接收信息,而不是通过思考和总结来真正理解和消化知识。
多媒体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在 passively 接受信息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思考深度。
与此多媒体教学还可能使学生对书面文字的学习经验减少,造成他们的阅读能力下降。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文字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多媒体教学可能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多媒体教学还存在着信息真实性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实可靠的,而多媒体教学中很容易引入这些不真实的信息。
如果学生不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那么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将接受错误的认知。
这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语文学科的知识是建立在文字表达和逻辑思维基础上的。
如果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将会对他们的语文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应慎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
实际上,传统的纯文字教学在语文学科中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但不能完全依赖它。
语文教学应慎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应慎用多媒体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在当今数字化、多媒体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我们也要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并非是完全适用的,甚至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应慎用多媒体的理由及相关建议。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慎用的理由是,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注重人文关怀、注重情感体验的学科。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法知识和阅读技巧,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理解情感、感悟人生。
多媒体技术过于冰冷的传播方式可能会削弱语文教学在情感、思维和审美层面的作用,使语文教学变得功利化,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精神追求。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慎用的理由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可能会削弱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形象生动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但这种过于依赖视听感官刺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逐渐失去通过阅读和思考来获取知识和感悟的能力,降低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而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来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只有通过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获得心灵的成长。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慎用的理由是,多媒体技术相对容易让学生分心。
现代社会信息过载,学生接触各种媒体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对于视频、音乐等多媒体资源的接触时间一般远远高于书本。
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分心情况,降低学生的专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影响他们的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
我们需要慎用多媒体技术,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技术的应用。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呢?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需要明确技术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技术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替代教师的作用。
教师需要充分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导权,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辅助和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教师需要注意多媒体技术的选择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9
二
○一二年第二十一期
华章
Magnificent Writing
杨国杰,丰县单楼初级中学。
作者简介:语文教学中应慎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杨国杰
(丰县单楼初级中学,江苏丰县22172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是如果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
便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本文具体分析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应慎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被过分的抬高了,片面的追求多媒体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
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语文教学真是须臾不可离吗?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慎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不能背离语文教学的原则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尤为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决不能背离语文教学的原则。
如一位教师在《听潮》的教学中,先是投影大海潮涨、潮落的录象图画,接着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带,然后提示学生随着乐曲展开联想,最后用多媒体展示板书,归纳内容。
本课运用多媒体很频繁,学生热情也很高,可透过热闹的课堂气氛,我们要问,这是语文课吗?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听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
并通过对语言的体验,结合自己的语感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细细咀嚼和感悟。
决不可因为多媒体冲击语文课堂上对语言材料的品读领悟,不可因为用多媒体而背离语文教学原则。
2、多媒体教学不应成为语文课上师生感情的绊脚石语文教学是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就必须要重视师
生间情感的交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激活学生思想的火花,形成情感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而语文教师的妙语连珠、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精彩别致的板书设计、抑扬顿挫的朗读、师生间探讨互悟的快感等,都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
可如今课堂上只要点点鼠标就什么都有了,师生间情感交流少得可怜,甚至越变越少,本应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就会变成人与机器、技术设备冷冰冰的对话。
笔者曾听过一堂示范课,黑板上只字全无,教师忙着操作电脑,所讲语言枯燥乏味,学生只是盯着画面看,课堂上本应融融的氛围荡然无存,这
里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交流。
也使语文这门情感性很浓的人文学科,变得情感性愈来愈淡。
3、多媒体教学不应代替想象和朗读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
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显然是利少弊多。
课堂上学生读书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小,以前的那种书声琅
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进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
4、多媒体教学不应代替黑板的作用和地位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板书整洁清楚,没有粉笔的痕,没有粗糙的手写体,字体统一。
但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教学中的板书,效果真的完美吗?
俗语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
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
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的增删。
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
在一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公开课上,教师先播放一段相关音乐,投影鲁迅画像并介绍先生的生平,接着投影重点字词、
问题等,进行课文赏析,板书也随着教师的讲解而逐步呈现。
引导学生赏析百草园文段后,教师投影“赏美好的景物”,学生却提出了异议:因为从刚才的赏析中,仅仅用一个“赏”字是不能概括的,因为包含其中的更有孩子的一颗热爱大自然的童心,所以应用“爱自然美景”来作为板书概括更为合理。
学生的回答激起了听课教师的掌声,教师点头赞许。
后来教师干脆放弃多媒体不用,因为学生的创见比教师的预想要高明。
于是教师的板书便随着课堂上的学生的思考灵活处理了。
我们在为这位教师的应变能力频频点头的同时,也不禁感叹多媒体教学手段牟死板和
负面作用。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依据需要,有选择的使用多媒体,要慎用多媒体,不要使语文课变成电影欣赏课、音乐、美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