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文检课综合复习纲要
2013春纲要(语文)

2013年高考备考:语文第一部分:2012年高考山东卷简述一、稳定平实,稳中有变。
稳中的变化:(一)大阅读选材:文学类变小说“新散文”。
实用类已经连续两年考科普,连续两年科普得分高于文学类。
(山东考新闻,为全国特殊的一家。
)命题:局部设题和全局性题目结合。
近三年,叙述方法、语言特点、开头设题较多。
(二)作文题目,改变个人小角度命题立意,立意角度宏大。
近三年,命题一年命题作文(11年这世界需要你),两年材料作文,都是用名言命题。
(三)语言运用:连续三年考查“改错”(11年改为少儿广播稿,可以视为广义的“改错”。
)缩写、仿写各两次。
图表题07、08、09、11年考得不少。
二、问题讨论(一)连续两年科普得分高于文学类,值得思考。
命题技巧有问题,如两个21题: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一个有局部看全文,一个之分析局部,难度何啻霄壤!或科普文学性差,比较容易。
(二)关于语言特点的考查。
2010年,六(一)19答题方法:特点(方法)+例子+效果。
2012年六(一)21.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答案:①形象生动②优美抒情③含蓄蕴藉④简洁而细腻。
(评分细则:③考生答成四点之外的其他特点不给分。
将辞格(如“比拟”)视为语言风格不对。
)答题方法:特点(风格、效果)+例子和分析(方法、效果)问题:许多考生概括的特点是具体方法,如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1、没有注意“本文”,即“全文”,只看局部。
2、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还是效果入手好?上面两例题角度不一,学生感到困惑!我以为,方法突出、单一的情况,运用第一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皆可。
(如例一用第二种方式: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有地方特色。
如……运用方言……)但方法多种、不十分突出、不好概括等,应该运用第二种。
当然要注意做好举例和分析。
(三)六(一)19.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答案:顺序(以时间为线索)。
2013高考语文和英语考试大纲

2013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2013年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2013年语文考纲

语文一、编写说明本纲要是依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制定的《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理念和精神,并结合我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制定的。
语文学业考试所用阅读材料应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古诗文考查材料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为主,涉及课外的材料应短小、浅显,与学生已学过的文言知识相关。
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文综合运用”考查的范围,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语文学业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突出语文的综合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学业考试允许使用《新华字典》。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我省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初中学生的毕业成绩,同时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是这一考试的组成部分。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考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纲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别用A、B、C、D、E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的层次。
表述如下: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
例如,认读常用的汉字,默写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例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2013届高三语文全年复习计划

语文高考备考方案一、指导思想紧密结合高考形势,吃透“双纲”精神,搞好知识点全面复习。
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以全面育人为指针,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有序,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二、课改卷的特点:仔细研究近几年的课标卷,你会发现它和大纲卷相比,存在着下面几个特点:1、诗词鉴赏分值增加为11分,侧重考查语言、形象、感情及表达技巧。
2、名句默写由5分增为6分,多出自必修本、选修本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初中课本等必背篇目。
3、现代文阅读采用二选一式的选考题模式,兼顾到考生的个人爱好,给考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
4、文言文分值、题型比较稳定,取材仍是人物传记。
5、语言运用更贴近生活,注重实用,形式多样;侧重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6、作文以材料作文为主,主旨更贴近现实,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和他人,更侧重思辨能力。
三、面对课改卷的应对措施:针对课改卷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复习时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诗歌鉴赏:我们的做法是加大力度,三步到位。
在诗歌鉴赏上,学生存在三大问题:1、看不懂写什么;2、知道写什么,但看不出用什么手法写的,好在哪?3、知道写什么,也知道怎么写的,但由于答题步骤不规范、不全面导致失分。
针对这三个问题,在诗歌教学上,我们把诗歌的复习分为三部分:写什么,怎么写,怎么答。
在“写什么”这一环节,我们主要指导学生怎么读懂一首诗。
“怎么写”这一环节,主要讲明白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在“怎么答”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分题型,找步骤。
面对高达11分的的诗歌鉴赏题,这三步一定要讲清、讲透,缺一不可,在这三步中,“怎么答”这一步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
单我们分析一下学生的试卷,会发现本来会答而得分不全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就是学生对答题步骤心中无数。
文献检索课复习材料

文献检索课复习材料第一章1.信息的概念: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切事物自身存在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运动状态的表达。
2.信息按照出版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图书、期刊、报纸、和特种信息。
特种信息包括:学位论文、专利信息、标准信息、会议信息、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资料和档案。
3.文献的概念: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是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作为记录手段,将信息记录或描述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能起到存贮和传播信息情报与知识作用的载体。
文献的四个要素:1.知识和信息内容:文献存在之理由;2.记录载体:承载知识信息的物质实体;3.记录符号:知识信息内容的表达手段;4.记录方式:将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信息内容存储在载体材料上。
4.图书的标识:ISBN(国际标准书号),图书的形式特征:在参考文献列表里,图书的著录格式一般依次是作者、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出版时间。
还有版本号和国际标准书号。
图书的内容特征:图书的内容全面系统,基础理论性强,论点成熟可靠。
如果需要对大范围问题获得一般知识,对陌生问题进行一般了解,对熟悉问题进行历史性的全面系统的回顾,查阅图书一般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图书的撰写、编辑、出版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传递信息速度慢,内容相对陈旧。
5.期刊:一种以印刷形式或其他形式逐次刊行的,通常有数字或年月顺序编号,并打算无限期地连续出版下去的出版物。
期刊的标准:ISSN(国际标准刊号),CN号(国内标准刊号)。
期刊的内容特征:内容新颖,能及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量大,发行与流通面广,便于获取;按期连续出版,便于研究者长期跟踪研究。
期刊的类型:(1)按使用范围划分:我过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
“GB”表示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
“GB/T”表示国家推荐行标准。
2013教纲解读

课外文言文
广东中考省卷近三年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具体情况如下:
近三年中考
题源和分值
词语解释 断句
句子翻译 内容理解
理 人物分析
解 评价感悟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节选自《聊斋·于成龙》 节选自《历代讽喻散文选》 节选自《东坡杂记》
10 分
10 分
10 分
2
2
2
2
3
3
4
2
2
2
3
3
课外文言文 详见P135
古诗文的默写
考试范围:考纲范围内的文言文 24 篇,古代诗歌 48 首。
常见题型: (1)直接默写型: (2)理解默写型: (3)运用默写型:
常考句子类型:主旨句、对偶句、抒情句、议论句、描写句
考点分布:诗文年代和年级平均分布,并且诗词文兼顾
从近几年广东省古诗文默写的考查情况来看,命题有以下 特点: ①考查范围均为考试大纲规定的篇目; ②题型比较稳定, 直接默写型与理解、运用默写型相结合; ③评分标准一致:以句为单位,每句错、漏、多 1 字均扣 0.5 分,扣 完该句分值为 止
返回阅读
课外文言文
考纲要求与课内文言文一样。以一个语段形式出现,难度 适中,是课内知识的延伸。重点考查学生活用文言文知识、 拓展理解的能力。主客观题兼有。题型主要有六种:词语 解释、断句、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分析和评价感悟。 但总题量只有四道。其中第 1 题词语解释近几年都有考查, 比较稳定;第 2 题从断句和翻译中选择,2011 年和 2012 年都考句子翻译;第 3 题内容理解近几年都有考查,比较 稳定;第 4 题从人物分析和评价感悟中选择,2011 年和 2012 年都考评价感悟。
2013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新课标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为、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 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诗人笔下,丌见敬亭山秀丽癿山色、溪水、小桥,幵非敬 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 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亍山 癿位置,戒许是在山顶,戒许在穸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丌 重要了。这首诗癿写作目癿丌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 借此地无言乊景,抒内心无奈乊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癿 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 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癿孤独乊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 间癿深重癿孤独乊情,诗人人生悲剧癿气氛充溢在整首诗 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亍景是情所 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乊所说, 是“情中景,景中情”。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 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文献检索课复习

1简述学习文献检索课的意义答:(1)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与技能,可以帮助人们快、准、全地获取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文献信息得以充分的利用。
(2)文献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
要进行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必须依赖文献检索,全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各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目标。
(3)文献信息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知识的总量呈指数增长,而知识的陈旧速度也明显加快,这就要求人们具有终身教育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是对新知识的敏感力和接受力,因而必须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
终身学习的需要,是知识创新的需要.2当代文献具有的特点哪些?答:(1)数量多、增长快, (2)出版形式多、文种多,(3)文献异常分散, (4)文献失效加快, (5)报道内容重复交叉, (6)文献总体质量下降3什么是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零次文献非文献形式社科文献源通常指没有物质载体的文献源,未经记录或公开于社会的最原始的文献。
(2)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次文献它是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或研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
(3)二次文献又称检索工具。
它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压缩,按一定的系统和方式组织起来而产生的一类文献。
(4)三次文献是利用二次文献所提供的线索,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加以分析综合而编写出来的文献。
一般来说,零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基础和素材,一次文献是经常使用的最基本的文献,是检索的对象,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的简化和整理,是检索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三次文献是对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的高度浓缩,是情报研究的成果。
4什么是核心文献、相关文献和边缘文献?答:核心文献通常是指与本学科发展水平、发展动向密切相关的一些文献。
如核心期刊等。
相关文献和边缘文献是指内容与学科的关系相对疏远一些的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医)文检课综合复习要点(2013年3月12日汇编)一、●关于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关系:(形象比喻)概括为:信息:好比大海;知识:好比大海中的一块水域;情报:好比这片水域中的一个小岛。
二、●文献的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知识、载体和记录。
知识▴:反映了文献的信息内容;载体▴:文献的外部形式,它是知识的包装或运载方式,常称之为媒体(media);记录▴:信息的一种人工编码,通过人工、机械以及声、光、电、磁等各种技术手段生成多种包含知识信息内容的符号(如文字、图形、数字代码、声频、视频等),以一定的形态出现,形成各种媒体的文献类型。
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可将文献分为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视听型文献和机读型文献;按文献的加工层次▴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可分为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以及档案资料。
按文献载体形式:▴1) 最古老的载体是龟背--文献称之为甲骨文;2)记录在铜器上;3)春秋时期则把知识记录在竹片上;4)造纸术发明后,载体就是纸张;5)现代科技发展,载体也随着发展,胶片缩微型,磁带、光盘等形式多样。
三、●文献定义:“凡属于人类的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保存下来,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物质形态的载体,都统称为文献”。
四、●医学文献定义:凡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光盘等手段记录下来的人类知识(或保存下来),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物质形态的载体,都统称为文献。
- -- 属于医学科学范围的就称: 医学文献。
五、●信息、知识、文献的相互关系信息、知识、文献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事物发出信息,信息经过人的大脑加工而形成知识。
只有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信息进行加工,上升为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才能构成知识,亦即知识是能够正确反映各观事物的有用信息。
知识信息被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资料上,形成文献。
这个过程可以这样表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信息→知识→文献文献与知识既是不同的概念,又有密切的联系。
文献必须包含知识内容,而知识只有记录在物质载体上才能构成文献。
六、●按照文献的加工层次划分;(按文献内容的加工程度划分)。
(1)一次文献;是作者以生产或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
或者说:“是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研究成果为依据而撰写的,已公开发行进入社会流通使用的专著、学术论文、专利说明及科技报告等。
它包含了新观点、新发明、新技术及新成果,提供了新的知识,具有创造性的特点。
”包括:期刊论文、专著、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技术标准、译文等。
(2)二次文献;将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著录其特征并以规定的格式编制成为便于管理和查找文献的工具,即检索工具。
【二次文献是对分散的一次性文献按其特征收集整理、压缩、加工,并按一定顺序组织编排而得到的文献。
】或者说:“是对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加工的信息产品。
包括:目录、题录、书目、索引、简介、文摘、全文。
(3)三次文献是指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的内容经阅读研究,浓缩提炼而编写成的文献。
或者说:“是指在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原始文献群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评述,经过高度浓缩加工的再生文献。
它是以二次文献为检索途径,在一次文献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源于一次文献而高于一次文献,是以一次文献为基础的再创性文献。
”,包括:科技动态、书评、综述、述评、报告、手册、年鉴、情报调研报告、决策参考、指南、进展、教科书、百科全书等。
●综述又称述评,是针对某一时间中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研究水平和动态,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整理,并加以评论的文献。
(建议:同学多看一些综述性文章)●零次文献(Zeroth Literature)是指未经刊载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
包括:如私人笔记、设计草图、实验记录、文章草稿、发言稿、会议记录、书信以及各种内部档案等。
主要特点是:内容新颖,但不成熟,不公开交流,比较难得,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其他方式根本无法提供的,所以也称之为特殊文献。
七、●期刊又称杂志。
是指具有固定名称,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连续刊行的出版物。
八、●检索语言是信息检索系统存贮与检索共同遵循的一种专用语言,或者说,是在文献检索领域中用来描述文献特征和表达信息检索提问的一种专用语言(规范语言)。
九、●检索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是人为的对语言做出使用的规定,实际上也是标引与检索之间约定的一种语言。
文献检索时必须使用检索语言。
●叙词:也称为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处理的,以基本概念为基础的表达信息内容的词和词组。
叙词:特点:1.规范性2.组配性3.动态性4.采用参照系统显示各相关叙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文献作者、标引者和检索者使用的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的→叙词型主题检索语言的术语控制工具,亦称主题词表、检索词典。
▲医学主题词表(叙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简称MeSH ,NLM出版。
23,887个词和词组(2004年)。
《MeSh》汇集约18,000多个医学主题词。
▲所谓规范化也就是说它经过了人工规范化处理,即对文献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等加以规范,使得同一主题概念的文献相对集中在一个主题词下。
▲主题词可以集中语言表达不同(或)相同概念的文献。
例如:主题词: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缺损,心脏畸形,先天性心脏异常,异位心等)】例如:癌(非主题词)cancer, tumor, carcinoma;见规范化肿瘤(主题词)Neoplasms.采用主题词语言进行检索,能较好地实现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缩短机时(检索时间),节省费用,是提高检索技能的关键。
●关键词与叙词的区别:关键词:从文献题目或文摘、正文中提取出来的具有实质意义,能代表文献主题内容的词汇。
与叙词的区别:在于非规范化,是自然语言。
优点:便于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应用,能准确检索到许多新概念方面的文献;缺点:因为关键词是作者自己选定的,词的形式不同,拼法不同或各近义词、同义词等容易造成文献分散在各不同关键词之中,不能集中。
例如:异博定、异博停、维拉帕米是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名称,均可作为关键词,若仅选一个关键词检索,就会漏掉另二个词的文献。
十、●检索语言的作用:1.通过检索语言标引文献的主题概念,表达出文献的中心内容及其外部特征,使其简明地揭示出来。
2.具有表达概念的唯一性,不能模棱两可,使一词多义或多词一义的词为单义性语言。
这样才能为标引者与检索者之间提问提供使用一个共同语言的依据。
3.即使于手工检索,又便于计算机检索。
十一、●检索标识1.文献的外部特征标识如,著者、文献号、书名、刊名等。
2.文献的内容特征标识如,分类语言(分类号)、主题语言(包括关键词、主题词)及其他(如,属种名、分子式等)。
●★文献的基本特征:(一)、文献的外部特征:(1)题名:文献题名是指文献的名称,如图书的书名、期刊的刊名、报纸的报纸名称、光盘名、磁带名等。
(2)责任者:文献责任者是指对文献内容负有责任的个人或机关团体,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著者、编者、译者等。
(3)出版发行项:出版发行项包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以及印刷地、印刷者、印刷日期。
(4)国际标准书号或刊号国际标准书号或刊号也是人们进行文献检索的一个途径。
中国标准书号由标识符“ISBN”和13位数字组成。
其中13位数字分为以下五部分:1)EAN•UCC前缀;2)组区号;3)出版者号;4)出版序号;5)校验码。
书写或印刷中国标准书号时,标识符“ISBN”使用大写英文字母,其后留半个汉字空,数字的各部分应以半字线隔开。
如下所示:ISBN EAN•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示例:ISBN 978-7-5064-2595-7中国标准刊号,由国际标准刊号和国内统一刊号两个部分组成。
其一般格式为:ISSN ××××——××××CN××——××××/YY横杠上方为国际标准刊号,下方为国内统一刊号。
ISSN(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号后的8位数字分两段组成,前7位是期刊代号,末位是校验号。
CN是中国国别代码,CN后面的数字为地区代码,连接号“——”后面是序号,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刊登记顺序的编码;其中0001——0999统一作为报纸的序号,1000——4999统一作为期刊的序号,5000——9999暂不使用,“/”后为分类号。
例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图书情报工作》国际国内统一刊号是:ISSN 0252——3116CN11——1541/G2(二)、文献的内部特征:文献的内部特征主要是指文献内容所属学科范围以及所包含的主题。
文献的内部特征常常用分类号、主题词、关键词等来描述。
●、书目即图书目录,是揭示与记录一批相关文献的工具,它著录文献的基本特征,并以一定的次序(主要是分类)编排而成。
●、书目著录的内容一般有:文献名、作者、版本、卷册、价格、出版者、出版年月、分类号、国际标准书号ISBN等。
●、书目的作用:主要是帮助读者读书治学、指引门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十二、●什么是关键词、什么是主题词、▲、什么是关键词是指从文献中抽出来的、有实质内容的、未经或略经规范化了的名词术语以及增添的相关概念词,它属于自然语言范畴。
▲、什么是主题词: 是指能代表文献内容实质的规范化的名词术语。
▲什么是副主题词(Subheadings)又称-限定词(Qualifiers),与主题词进行组配,对某一主题词的概念进行限定或复分,使主题词具有更高的专指性。
例如诊断(Diagnosis,DI)、药物治疗(Drug Theray,DT)、血液供给(Blood Supply,BS)等。
△①、副主题词是限定主题概念的规范化词汇,对主题词起细分作用或揭示多个主题词之间的关系。
副主题词没有独立的检索意义,其作用是增加主题概念的专指性,提高检索效率。
副主题词现有82个。
△②、正确选择副主题词也很关键。
例如: 肺发育不全,输入主题词“肺”后,在副主题词菜单中选择“畸形”表示发育不全;△③、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AAL》中,对每个范畴类目的主题词和副主题词的组配原则进行了严格规定,组配时要按照规则进行。
△④、例如,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AAL》中,该表的参照系统:①用代参照,用“See”表示。
“指引”检索者将非正式主题词→用(规范)→正式主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