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试题
《呐喊》试题汇编【精选文档】

《呐喊》练习一正误判断1鲁迅的《呐喊》中的很多篇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比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
( )2《呐喊》是伟大的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写的14个短篇小说的结集.取名为"呐喊”,意在为革命"喊几声助助威”,以鼓舞"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3《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话里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4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录在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作品鲜明地表现了对愚弱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5《呐喊》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共收录小说15篇,其中《狂人El记》《孔乙己》《阿Q正传》《拿来主义》等文章都为鲁迅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大都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 )6《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7《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中国旧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全面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8为了改良社会,改变国民劣根性,鲁迅作品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目的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在《呐喊》中塑造了阿Q、闰土、孔乙己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 )9《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高中 13呐喊自序课后巩固 第一册 试题

课后稳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根底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喝.采〔hē〕不恤.〔xù〕沉默..〔jiān〕不暇.顾及〔xiá〕揣.〔chuǎi〕反〔xǐnɡ〕不惮.〔dàn〕走投.无路〔tóu〕顿.〔dùn〕奚.落〔xī〕慰藉.〔jì〕大方..激昂〔kánɡ〕策.〔cè〕赞和.〔hé〕缢.死〔yì〕掺.杂糟粕〔chān〕解析:A项“喝〞应读“hè〞;C项“藉〞应读“jiè〞,“慷〞应读“kānɡ〞;D项“和〞应读“huò〞。
答案:B…〔〕A.丝缕诬蔑情理风弛电掣B.发端赏鉴背时不名一钱C.愤懑祛除闲遐应者云集D.嬉戏领悟痴情人情事故解析:A项,风驰电掣;C项,闲暇;D项,人情世故。
答案:B3.(2021期末测试,2 )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有些企业指导趁企业改制,想方设法要职工下岗待业,而去___________工价低廉的外地民工。
〔2〕为了侦破“11·9〞连环大爆炸案,英国警方___________了大量目睹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
〔3〕卫生部和世卫组织对当前中国的艾滋病疫情进展了结合___________,认定中国的感染人员一共约7万人。
A.雇佣查访评定B.雇佣察访评估C.雇用查访评估D.雇用察访评定解析:雇用,侧重于主动雇人做事,常带宾语;雇佣,侧重于受雇于人,一般只作定语。
查访,调查、打听案情。
察访,通过观察和访问理解情况。
评估,评议估计。
评定,经过评判或者审核来决定。
答案:C4.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途路〞即路途,在文中指“过程〞。
〕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要著〞即计谋。
〕经历..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
〔“经历〞文中的意思是“经历〞。
鲁迅《呐喊》名著导读及试题精选

鲁迅《呐喊》名著导读及试题精选●创作主题《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它是作者第一部小说集,起于《狂人日记》,迄于《社戏》。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十四篇小说。
《呐喊》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
首篇《狂人日记》以彻底的不妥协的批判精神,从整体上“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借“狂人”之口,对“吃人的礼教”进行了有力的控诉,产生了惊世骇俗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而《孔乙己》《白光》,则是对封建等级制度“吃人”的具体描绘。
《呐喊》特别注重反映农民的痛苦生活,《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迅速破产的真实图画,通过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强烈对比,揭示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社会现实对于广大农民从身体到心灵的严重摧残。
《阿Q正传》是鲁迅的杰作,它塑造了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阿Q,活画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阿Q的“精神胜利法”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所普遍存在的国民性;阿Q的悲剧是辛亥革命不彻底的必然结果,鲁迅揭出这一病苦,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
《社戏》描写了一群机智勇敢、天真纯朴的农村少年,是鲁迅童年时代一段最美好生活的回忆。
《呐喊》通过艺术形象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充分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风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张勋复辟丑剧的唯一文艺作品,《药》塑造了民主革命先行者夏瑜英勇不屈的形象,暗示出他与民众的隔膜是革命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品的选材,“多采自病态的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呐喊》的相关试题

1、《呐喊》的作者是谁?A.老舍E郭沫若C鲁迅D巴金答案:C2、《呐喊》的体彩是什么?A诗歌集B散文体C戏剧D小说集答案:D3、《呐喊》这部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什么时候的社会生活?A “九一八”事变E卢沟桥事变C五四时期D1949年新中国成立答案:C4、《呐喊》是鲁迅从1918年到哪一年所作的作品?A1922 年B1923 年C1924 年D1925 年5、《呐喊》中的第一篇小说是什么?A《狂人口记》B《孔乙己》C《药》D《明天》答案:A6、下列关于《狂人日记》的描述正确的是那一项?A描写了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的“吃人”本质。
B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
C小说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
D小说揭示了旧民主革命的脱离群众和不彻底性。
答案:A7、在《孔乙己》中,作者写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用意在于()?A说明人们爱管闲事E说明孔乙己是个快活的人C说明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D突出酒店的气氛和谐答案:C8、小说《药》中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是谁?A华老栓C夏瑜C唐大叔D阿义答案:B9、《故乡》是鲁迅放映农民生活的著名小说,作者以什么样的笔调描绘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破败的图景?A抒情E冷峻C诙谐D讽刺答案:A10、《阿Q正传》塑造了贫苦弄明阿Q的典型形彖,他以什么方法自欺欺人,苟且偷生?A自我减压法B精神胜利法C报复他人法D自我折磨法答案:B11、《风波》描写了社么事件在江南水乡引发的一场风波?A张勋复辟B剪鞭子C留辫子D辛亥革命答案:A12、《明天》中贫苦无助的寡妇在救治病儿时盼望“明天”能出现好转,“明天”给她们带来了什么?A希望E快乐C不幸D美好生活答案:C13、《一件小事》这篇小说赞颂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A老女人E人力车夫C巡警D文中的“我,答案:B14、下列关于《一件小事》这篇小说叙述正确的事?A作者以沉重的笔调描写了劳动人民的凄惨处境。
《呐喊》测试题及答案

《呐喊》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呐喊》是哪位作家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巴金答案:A2. 《呐喊》中,哪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个疯子的形象来批判封建礼教?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孔乙己》D. 《药》答案:B3. 在《呐喊》中,鲁迅通过哪篇小说表达了对传统中医的批判?A. 《明天》B. 《一件小事》C. 《药》D. 《头发的故事》答案:C二、填空题4. 《呐喊》中的《阿Q正传》通过主人公________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不公。
答案:阿Q5. 《孔乙己》是《呐喊》中的一篇小说,其中孔乙己的形象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________。
答案: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三、简答题6. 简述《呐喊》中《药》这篇小说的主题。
答案:《药》这篇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小福子为了给病重的儿子买药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同时也反映了普通人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奈和挣扎。
7. 《狂人日记》中,狂人的“病”有何象征意义?答案:狂人的“病”在《狂人日记》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传统礼教的盲目崇拜和对变革的恐惧。
狂人的疯狂代表了对封建礼教的彻底否定和对新思想的渴望。
四、论述题8. 论述《呐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呐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鲁迅通过这部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呐喊》中的许多作品,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都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影响了无数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写作手法。
五、思考题9. 你认为《呐喊》中哪些主题或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请举例说明。
答案:(此题需根据考生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回答,以下为示例答案)《呐喊》中的许多主题和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关于呐喊试题及答案

关于呐喊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呐喊》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老舍C. 巴金D. 茅盾答案:A2. 《呐喊》中,哪一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阿Q?A. 《狂人日记》B. 《孔乙己》C. 《药》D. 《阿Q正传》答案:D3. 《呐喊》中,哪一篇小说被认为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A. 《明天》B. 《一件小事》C. 《头发的故事》D. 《风波》答案:C二、填空题1.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其中包含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多篇著名小说。
2. 《呐喊》中,《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其名字的来源是因为他头上的辫子像英文字母Q。
3. 《呐喊》中,《药》这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人血馒头的故事,揭示了封建迷信的愚昧和残酷。
三、简答题1. 简述《呐喊》中《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
答案:《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疯狂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批判。
2. 描述《呐喊》中《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形象。
答案:孔乙己是《孔乙己》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贫穷的读书人,因为贫穷和迂腐而被人嘲笑,最终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悲惨地死去。
四、论述题1. 论述《呐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开篇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形式,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通过《呐喊》中的一系列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呼唤着社会的觉醒和变革,对推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呐喊》测试题含答案

《呐喊》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鲁迅的代表作《呐喊》是哪一年发表的?A. 1918年B. 1922年C. 1925年D. 1928年答案:B2. 《呐喊》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作品?A. 小说B. 故事集C. 诗集D. 散文集答案:C3. 鲁迅的《呐喊》一共包含了多少篇作品?A. 12篇B. 15篇C. 20篇D. 25篇答案:C4. 在《呐喊》中,鲁迅首次使用了哪个别名?A. 阿QB. 孔乙己C. 白眉大侠D. 病夫答案:A5. 下面哪个作品不是《呐喊》中的篇目?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孔乙己》D. 《故乡》答案:D6. 《呐喊》对于鲁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A. 民主自由B. 民族复兴C. 反封建D. 反帝国主义答案:C7. 《呐喊》中的作品大多以怎样的视角写作?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D. (无人称)答案:A8. 鲁迅在《呐喊》中揭示了社会的哪些问题?A. 封建迷信、人性丑恶B. 帝国主义侵略、工商业剥削C. 文化保守、思想觉醒D. 社会不公、政治腐败答案:A、B、D9. 《呐喊》中讽刺的对象主要是谁?A. 地主阶级B. 商人阶级C. 官僚阶级D. 小资产阶级答案:C10. 在《呐喊》中,鲁迅除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外,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痛苦与绝望B. 希望与憧憬C. 幽默与讽刺D. 冷漠与无视答案:A11. 以下哪个作品是《呐喊》中的怀古之作?A. 《猫》B. 《阿Q正传》C. 《奔跑吧!乡亲们》D. 《故乡》答案:D12. 鲁迅通过《呐喊》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个问题?A. 封建礼教B. 儒家伦理C. 文人雅士D. 宗教迷信答案:C13. 《呐喊》中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了鲁迅对何种信念的坚守?A. 爱国主义B. 革命思想C. 人道主义D. 科学理性答案:B14. 鲁迅的《呐喊》在文学史上具有哪种重要意义?A. 开创了新文学的先河B. 为后来的文学提供了范本C. 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D. 引发了社会动态答案:A、B、C15. 《呐喊》中的作品体现了鲁迅对什么的关切?A. 人性的迷茫B. 社会的底层C. 时代的矛盾D. 民族的命运答案:A、B、C、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鲁迅为什么选择以“呐喊”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答案:鲁迅选择以“呐喊”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主要是出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绝望和愤怒。
呐喊阅读试题及答案

呐喊阅读试题及答案1. 《呐喊》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A. 鲁迅B. 巴金C. 老舍D. 茅盾答案:A2. 《呐喊》中《狂人日记》的主人公认为自己得了什么病?A. 精神病B. 心脏病C. 肺病D. 胃病答案:A3. 《呐喊》中《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的特点是?A. 喜欢喝酒B. 喜欢读书C. 喜欢赌博D. 喜欢打架答案:B4. 《呐喊》中《药》一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A. 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B. 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C. 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D. 一个关于牺牲的故事答案:D5. 《呐喊》中《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的特点是?A. 聪明机智B. 勇敢坚强C. 自卑自大D. 善良正直答案:C6. 《呐喊》中《明天》一文的主人公是谁?A. 祥子B. 许三观C. 阿QD. 阿长答案:D7. 《呐喊》中《一件小事》一文主要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A. 贫富差距B. 官僚腐败C. 道德沦丧D. 社会不公答案:C8. 《呐喊》中《风波》一文的背景是什么?A. 抗日战争时期B. 辛亥革命时期C. 五四运动时期D. 土地革命时期答案:B9. 《呐喊》中《社戏》一文主要表现了什么主题?A. 乡村生活的宁静B. 城市生活的喧嚣C. 传统文化的衰落D. 社会变革的迫切答案:A10. 《呐喊》中《端午节》一文的主人公是谁?A. 孔乙己B. 阿QC. 祥子D. 许三观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呐喊》是新文学的奠基之作,《孔乙己》写的是一个迂腐落魄、被人嘲弄而不被人理解的读书人形象;《端午节》嘲笑了知识分子的清高、无能而又还要以空论掩盖的缺点;《药》中的夏瑜是寂寞的革命者,他牺牲流的血成了华老栓买馒头用来治儿子病得“药”,揭示了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可悲。
(正确)2.《一件小事》是一篇别具意义的作品,作者以“小事”揭示出军阀时期所谓文治武功“大事”的虚伪性,同时对知识分子的内心进行了深入剖析,很好地体现了鲁迅“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艺术主张。
(正确)3.《明天》通过寡妇单四嫂子含辛茹苦抚养独子阿毛结果却痛失独子的故事,令人震悚的展示了一幅旧时代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阿毛是《祝福》中祥林嫂的儿子,单四嫂子的儿子是宝儿。
)4.《阿Q正传》中,当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阿Q起先由于思想深处的保守,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是“深恶而痛绝之”;殊不知革命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害怕,于是他不免有些“神往”,最后便“投降”革命了。
(正确)5.《呐喊》不仅思想内容“深切”在艺术形式上也颇多创新。
《狂人日记》是一篇日记式的小说;《头发的故事》是一段“聊天记录”;《白光》有意识流的特质;《孔已己》、《阿Q正传》很像人物传记;《一件小事》、《兔与猫》、《鸭的喜剧》像散文。
6.鲁迅在小说《明天》中,写了单四嫂子、蓝皮阿五等人,批判了封建男权思想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残害,痛斥了愚昧麻木和不觉悟的精神状态,鲁迅对他们带有深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正确)7.鲁迅于1918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文学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它不仅标志了现代文学小说的形成,更是对封建吃人礼教投出的第一把利剑。
(《呐喊》”不对,应是“《狂人日记》”)8.《呐喊》成功塑造了狂人、阿Q、闰土、祥林嫂等一批“病态社会”的典型形象,展现了中国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
(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人物,,《祝福》出自《彷徨》)9.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
”请从《呐喊》作品中举出两个“曲笔”的例子。
9.①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②在《明天》里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
10.七斤是鲁迅小说《风波》中的一个农民形象。
简析这个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10.七斤是一个麻木胆怯、愚昧鄙俗、毫无觉悟的农民。
(2分)作者通过这个形象,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农民生活极其悲惨,却愚昧麻木,从而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农民问题——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11.王胡、水生、王九妈、华大妈、仲密夫人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11.答:《阿Q正传》《故乡)《明天》《药》《鸭的喜剧》12.请概述《阿Q正传》中赵秀才、假洋鬼子投机革命的一两个细节。
12.答:①将辫子盘在顶上。
②去静修庵“革命”,砸碎龙牌。
③把老尼姑当作满清政府,给了她不少的棍子和栗凿。
13.鲁迅小说中,狂人、阿Q、孔乙己等形象各有什么典型的语言?试各写出一句来。
13.答:狂人:“这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救救孩子……”等阿Q:“我总算被儿子打了,……”、“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等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14. 请具体说明“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各比喻什么?14.答:铁屋子: 比喻黑暗浓重的旧社会,极深刻地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精神麻木的国民。
“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比喻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处境的险恶。
15.请围绕《阿Q正传》举例谈谈你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本质的理解。
15.答:阿Q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小D的冲突中,一直都是失败者,但他却自我辩护和粉饰:盲目地自夸自尊,“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莫名其妙地自轻自贱,“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对耻辱和失败的健忘和自慰,“儿子打老子了!”;对更弱者的欺凌和报复,“他扭住伊(指小尼姑)的面颊”。
(举一实例即可)精神胜利法的本质:就是自欺自骗以求自慰,这种奴性心理,是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人们造成的,是中华民族觉醒和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也是鲁迅先生通过(阿Q正传)对我们民族进行的自我批判。
16.“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
请说说什么是“精神胜利法”。
16.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欺凌弱者、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幻的精神世界之中。
17.鲁迅在《故乡》的最后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请概述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7.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识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就会迎来新生活。
旧的生活这样压抑、沉重,作者期盼闰土、水生、杨二嫂以及他们的后辈能从历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过上新的生活。
18.《药》是以1907年民主革命英雄秋瑾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写成的。
本篇独具匠心的采用了怎样的双线结构?18.一条线索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华大妈上坟;一条线索写夏瑜的革命活动和牺牲。
两个悲剧交织起来,形成了一幅悲壮的图景。
用“华”“夏”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姓氏作为流血者和吃血者的代表,期强烈深远的意蕴极为丰富深长。
19.《端午节》里的方玄绰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作者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请举例说明并作简要分析。
19.方玄绰自私自利,自命清高,他的“差不多“一说挟带私心,但偏要戴上忧国的花环;他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太嚷嚷,而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
方玄绰口头上责备太太提出的买彩票“无教育”,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也是动心的,方玄绰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
作者对于方玄绰的内心描写,以及通过方玄绰与方太太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也是很成功的,把这个可怜又可恶的小官僚塑造得活灵活现。
20.请概述《阿Q正传》中赵秀才、假洋鬼子投机革命的一两个细节。
20.将辫子盘在头顶上。
去静修庵“革命“,砸碎龙牌。
把老尼姑当作满清政府,给了她不少的棍子和栗凿。
1、2、3、4、5、双喜、七斤、赵贵翁、仲密君、红眼睛阿义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答:《礼戏》《风波》《狂人日记》《鸭的喜剧》《药》。
6、爱罗先珂、赵司晨、方玄绰、N先生、胖绅士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答:《鸭的喜剧》《阿Q正传》《端午节》《头发的故事》《社戏》。
7、8、《社戏》的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答: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
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鲁迅将小说集定名为“呐喊”的原因有哪些?(5分)唤醒沉睡麻木的国民;聊以慰藉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2)19.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而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20.穷而后工21.《六一诗话》【译文】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
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
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一般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
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
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此着力不着力之分,学之者不必专一而逼真也。
专于陶者失之浅易专於谢者失之饾饤孰能处于陶谢之间而神存千古子美云安得思如陶谢手此老犹以为难况他者乎?——谢榛《四溟诗话》20.文中提到的陶谢和子美是谁。
请写出他们的姓名。
(3分)21. 陶谢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诗歌流派的,请写出这个诗歌流派的名称。
(1分)专于陶者失之浅易/专於谢者失之饾饤/孰能处于陶谢之间而神存千古/子美云/安得思如陶谢手/此老犹以为难/况他者乎?20.陶潜,谢灵运,杜甫(答出1个1分,3个给3分)21.山水田园诗派。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而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20.欧阳修认为梅圣俞的诗能写得那么好的原因是?(用四个字概括)(2分);21.今人郭绍虞说:“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
”后人集欧阳修论诗内容,编成一部论诗的集子,其名称是?(2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菜贱伤农”凸显公共服务差距近日,京鲁豫苏粤琼等地区蔬菜价格暴跌。
从3月到4月仅仅一个月,不少蔬菜价格骤降70%-90%,有的甚至滞销。
以海南文昌为例,圆椒、泡椒从每斤6-7元降为0.5-0.6元,长豆角从每斤4.5元降为2元,菜心从每斤3元降至0.3元。
各地许多菜农伤心弃菜毁菜。
笔者以为,蔬菜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在抓菜篮子工程的思路和管理方法上,存在比较大问题。
管理部门片面认为把菜价完全交给市场就万事大吉了,从而忽视了蔬菜销售流通领域,导致蔬菜价格的不正常涨跌。
如果能严格监管中间批发环节,畅通绿色通道,建立公益化的社区菜场,菜农抗降能力将会明显提高。
虽然菜农手中的菜价低得可怜,但是最终消费者却没有感觉到菜市的菜价下降。
如果投入公共财政资金,建一些公共冷库,蔬菜储存、均衡上市就能实现,菜农的损失也可避免,市场自会平稳发展。
在农产品整个供应的链条中,农民和消费者受损,中间商大发横财的问题必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