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拉琴
带你走进盲人长笛演奏家吴晶的缤纷世界

带你走进盲人长笛演奏家吴晶的缤纷世界带你走进吴晶的缤纷世界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凯勒,她的名字叫吴晶。
认识吴晶,是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那是3月12日晚,俞敏洪邀请她来做访谈,主播是董宇辉。
当时在头条上看到了就进去看看。
能被邀请到东方甄选直播间的,应该都不是普通人。
而这位嘉宾看上去还挺年轻,算不上漂亮,但笑容明媚,声音动听,眼睛有些特别,看了两分钟,原来是位盲人。
后来,还吹奏了她特别喜欢的长笛曲《查而达什》。
直播间里的评论区,一条条评论告诉我这位嘉宾的了不起,链接弹出了她的书《我听见这世界缤纷》,毫不犹豫,立马买了一本。
从盲人到音乐家,这一路该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呢?可是,她却用耳朵听到了这个世界的缤纷,这又是怎样的阳光乐观呢?据说那晚,直播间最后的在线人数达到25万,吴晶的家乡江苏泰州市教育局则组织在校师生观看了这场直播,而吴晶的这本书卖出了7.7万册。
三天后,我收到了那本书,封面上的吴晶,在蓝天下,手持长笛,迎着阳光,笑容灿烂,仿佛看到了一个缤纷的世界。
晚上,我靠在床头,在那本书里,真的看到了吴晶缤纷多彩的世界。
刚刚出生的吴晶,乌溜溜黑眼珠,特别机灵。
可是,一岁多,因为眼癌,她失去了右眼睛,三岁后,又失去了另一只眼睛,从此,她的眼前只有黑暗。
可是,在成长的路上,她却用她的顽强与乐观,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缤纷的世界。
孩童时候的她,跟普通的孩子一样贪玩,爬树、玩双杠、跳沙坑,甚至为了寻找她的皮球爬上了屋顶。
上托儿所的时候,她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甚至要看动画片,保育员马奶奶为难地对她说:“孩子,可是你看不见啊?”她毫不犹豫地说:“我可以用耳朵看。
”除了耳朵,她也会用手去触摸这个世界。
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眼睛看不见,而不去感知这个世界。
在她8岁的时候,她走进了扬州盲人学校,小小年纪的她便要自己照顾自己,还要洗衣服,甚至在寒冷的东西用手洗床单被套。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她是活跃份子,打鼓、吹小号,学长笛和竹笛,参加跳绳比赛,在晚会中不仅唱歌和演奏长笛,还担任主持人。
盲人调音师的“眼睛”

盲人调音师的“眼睛”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3年第12期在电影《导盲犬小Q》中,忠诚可爱的小Q 感动了无数人。
今年3 月4 日,北京东城区盲人协会主席、中国首位女盲人钢琴调音师陈燕带着她的“女儿”、明星导盲犬珍妮来到海南三亚,实现了她“一人一狗走天涯”的梦想。
陈燕说,她曾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让公众接受了盲人调琴师,接下来,她要用自己的实践,让公众去接受导盲犬,去认可这双“盲人的眼睛”。
文·图/海天涯励志盲女,用音律感动世界一架钢琴,8000多个零件,闭着眼睛一一触摸,再调出精准的音律——听起来这似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盲人陈燕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患先天性白内障的她已经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盲人第一”: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音师、第一位骑独轮车的盲人、第一位开卡丁车的盲人、第一位盲人跆拳道“黄带”选手、第一位加入世界杰出华人协会的盲人、第一位画猫的盲人……1973年生于河北的陈燕,在三个月大时被发现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因为视力上的障碍,尚在襁褓之中的她险遭亲生父母遗弃。
还好,姥姥将她抱回了自己家。
为了让小陈燕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姥姥费尽心思开发她的听觉和触觉。
在黑暗中,小陈燕一次次地撞到墙上、树上、门上、桌子上,摔得鼻青脸肿。
每当这时,姥姥总让她自己爬起来,大声对她说:“你要想过好日子,不被别人可怜,就得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因为你看不见!”就这样,伴着疼痛的记忆,陈燕慢慢听懂了各种物体的反射声音,且根据不同的反射音,能准确判定出不同物体。
陈燕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
1990年,陈燕成为北京市盲人学校开设的第一期盲人钢琴调律班学员。
然而,这段求学的历程对陈燕来说非常艰难。
钢琴有8000多个零件,必须熟悉它的位置,然后熟悉拆装,最重要的是缺一个零件还要自己做,这对她来说很难。
可尽管这样,陈燕并没有放弃,她每天花15个小时练习调琴,凭着自信、自强的个性,最终攻破调律技术关与修琴关。
残疾人在艺术领域的成功故事

残疾人在艺术领域的成功故事残疾人在艺术领域的成功故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虽然他们面临着身体上的困难,但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梦想,展示了人类的无限可能性。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成功的盲人音乐家。
雷纳德·科恩是一名世界知名的钢琴家,他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虽然他失去了视觉,但他通过倾听和触觉来感受音乐的美妙。
他用灵敏的手指弹奏着琴键,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观众。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深情,感动了无数的人。
雷纳德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残疾并不是成功的障碍,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除了音乐领域,残疾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著名的残疾艺术家尼克·沃什是一位没有手臂的画家和雕塑家。
他用嘴巴和脚趾创作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他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他的雕塑作品展示了他对形态和空间的独特理解。
尼克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残疾并不能限制一个人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只要有热情和毅力,就能创造出美丽的艺术作品。
在舞蹈领域,盲人舞者阿米·奥斯汀以其优雅和灵动的舞姿征服了观众。
虽然她无法看到舞台上的灯光和动作,但她通过听觉和身体感受到了舞蹈的美妙。
她用自己的舞姿诠释了音乐的旋律和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舞蹈的力量和美丽。
阿米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残疾并不能阻挡一个人对舞蹈的热爱和追求,只要有激情和毅力,就能舞出自己的风采。
最后,我想提到的是一位聋哑画家。
杰夫·哈利斯是一位天才的聋哑画家,他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用色彩和线条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尽管他无法听到声音,但他通过触觉和视觉来感受世界的美妙。
他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让人们重新审视聋哑人的潜力和才华。
杰夫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残疾并不能限制一个人的艺术表达,只要有灵感和毅力,就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从拉琴巴耶那里得到的印象文章

从拉琴巴耶那里得到的印象文章
从拉琴巴耶那里得到的印象。
自从我学习完了第三单元,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例如:谎言不一定是不好的,但在社会上,我们要做个诚实的好少年……
从拉琴巴耶那里得到的印象。
在这个单元中,令我印象最最深刻的文章是《唯一的听众》。
从拉琴巴耶那里得到的印象。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因为拉琴拉的不好被家人嘲笑。
他只好到小树林练琴。
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声称“耳聋”老人,也是他唯一的听众。
在老人的鼓励下,作者的琴拉得越来越好。
妹妹知道了就告诉他老人是有名的教授不是耳聋的老人。
赞颂了老人心地善良无私助人的优良品质。
从拉琴巴耶那里得到的印象。
从这篇课文中我懂得了善意的谎言不是代表说谎的人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
大人们老是教导我们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但我觉得有时面对一些事情,想帮助他人,就可以用意的谎言,不过只是为了帮助别人,不能为了自己。
从拉琴巴耶那里得到的印象。
学了这组课文,我领悟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
从拉琴巴耶那里得到的印象。
你感受到什么了吗?我可懂到了好多呢。
中国民间故事-盲人拉琴

中国民间故事-盲人拉琴在一个公交车站旁边,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盲人坐在那里拉着二胡演奏。
在他前面摆着一个搪瓷茶缸,里面散放着人们施舍给他的钱币,大多是一元钱和一些角币。
盲人的琴艺谈不上什么高超,但听上去仍然动听。
有时活泼欢快,喜气洋洋;有时低沉哀伤,凄凄切切。
不过,更多的时候,他拉得是较为欢快的曲子。
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自己的女儿在候车。
小姑娘看着盲人拉琴的投入神态,不禁笑了。
她看了看放在地上的搪瓷茶缸,回过头向她母亲说:“妈妈,我想……”母亲笑了笑说:“可以啊”,说着就伸手在坤包里翻着。
女儿急忙阻止,说:“不用不用。
”接着从自己的裙摆的兜里掏出五元钱放进茶缸里。
“咦?这不是你刚才准备买雪糕的钱嘛。
”妈妈嘴里嗫嚅着。
不一会儿,车来了,小姑娘向盲人又投去一个阳光般的笑容,随着人流涌上汽车……一个小伙子略显焦急地在站台上向两三个等车的人询问着什么。
人们拿出自己的IC卡向他比划了一下,显得无可奈何。
原来小伙子没有一元零钞坐车,手中捏着一张五元钞票找旁边的人破钱,结果让他很失望。
眼看着汽车快来了,他又瞅了瞅在旁边拉琴的盲人,快步走到他跟前说:“大哥,我没有一块零钱坐车,旁边的几位师傅也破不开。
我给你放下五元钱,拿出四元钱可以吗?有这几位师傅看着,我不会瞒你的。
”盲人微笑着点了点头,琴声仍然婉转。
小伙子把五元钱放进茶缸,又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捏出四张一元零钞,向旁边的人夸张地展示了一下,大家都跟着笑了。
小伙子如释重负,象一股风刮上了汽车……临近中午,坐车的人越来越多,盲人前面的茶缸内也堆起了小山。
他似乎能感觉到这些,手中的二胡拉得更为起劲了。
仔细一听,竟然是那首《回家》。
一位中年妇女从旁边的小饭店走了出来,手里端着一碗面,亲切地拍了拍盲人的肩膀:“吃饭了——,你的饭盒呢?”盲人急忙收住琴声,从身旁的布袋里掏出一个还显干净的饭盒和一双筷子。
中年妇女将手中的碗面慢慢扣进盲人的饭盒里,说:“还是中碗面,四块钱一碗。
”盲人连说:“谢谢,谢谢。
唯一的听众阅读及答案

唯一的听众阅读及答案唯一的听众阅读及答案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
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
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
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
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
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
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1、联系上下文,说说声望的意思: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2、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
3、作者一直珍藏这个秘密中秘密指什么?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4、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
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D)A. 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5、为什么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
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
6、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呢?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7、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一个盲女钢琴调律师的音乐梦

一个盲女钢琴调律师的音乐梦她是一名盲女,从她出生起,一段艰辛的求医和求学之路就成了这个坚强乐观女孩生活的核心。
为了医治眼睛,五六岁的她就跟着父母四处奔波,忍着泪水求医问药。
她爱唱歌,并且执着追求着自己的音乐梦想。
虽然母亲早已下岗,虽然家庭经济因治病捉襟见肘,虽然身患癌症的父亲在高考前离她而去,但她依然坚强,圆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取得中级调律师职业资格证书,成为青岛市第一位盲人钢琴调音师。
不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她叫蓝兰,家住青岛市李沧区振华路街道沧台南路社区,记者来到她家,看到她的家境不好,只有母女两人相依为命,家中的家具都已经很陈旧了。
这是一次催人泪下的采访,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记者无数次被蓝兰的辛酸往事感动至泣。
而她,却用灿烂的笑容把那些不尽的辛酸掩藏。
她的永不服输、挑战命运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艰辛求医路蓝兰是先天性失明,从她出生到上学之前,全家人走过了一段艰辛的求医之路。
采访中,记者发现蓝兰是个乐观的女孩,她始终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因为有爱她的父母,父母没有因为家庭的经济困难和天生的眼疾而抛弃她,反而因为她的失明特别得疼爱她。
蓝兰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职工,收入非常有限,蓝兰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带着她走遍了青岛的各家医院,还到外地奔波,想尽一切办法为她医治眼睛。
蓝兰六岁的时候,她的母亲为了节省开支,一个人带着她到河北石家庄治病,母女俩住在最便宜的旅馆,吃最便宜的饭菜,吃尽了苦头,但妈妈的一句"只要能医好你的眼睛,受多大的罪我都愿意"让还不十分懂事的蓝兰泪流满面。
奔波寻医的结果,让蓝兰的父母绝望的发现,西医对她的病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西医不行再靠中医,蓝兰六岁的时候开始吃中药,爸爸的鼓励让她从来都不怕药苦,一口气将药喝下肚,苦不堪言的中药,小蓝兰当时整整坚持喝了一年。
蓝兰她妈对记者说,蓝兰从小就特懂事,特听话,求医路上,虽然父母四处凑钱奔波辛苦,但是经常打各种针剂吃各种药片、而又吃不好睡不好的小蓝兰更辛苦,但她从来没因为受苦受累而哭闹过,只是觉得父母为了她而生活得很艰辛,所以她经常因为太心疼父母而偷着哭。
阅读P27盲人弹琴的故事

• 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 不做有损国格的事。
整理ppt
10
学以致用
1、分析下面两位同学的表现,回答后面的问题。
A学生一次考试不理想,他满脸愁容,自怨自 艾:“哎,我这脑袋真笨,看来我不是块读书的料, 永远都学不好。”
B同学同样没考好,可他这样对自己说:“也许 是我的学习方法不太对头,改一改,下次会考好 的。”
2、努力做自信的中国人整。理ppt
13
作业
面对考试,许多同学都有心虚的感受,特别是 遇到关乎命运的重大考试,有的同学就会“头晕眼 光、胆战心惊”。有一位校长这样开导他的学生: 当你走上考场的时候,你一定要默默地念三遍“没 有我不会的题”。
(1)你同意这位校长的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李平同学按照校长的教导,在考试中取得了 从未有过的好成绩。你认为这对他以后的学习和成 长会有什么影响?
小马看看小松鼠,又看看老牛,然后 将自己的身高与老牛比了比,它笑了。它 勇敢地蹚过了河。
整理ppt
5
考考你
Q:荷塘里有一片荷叶,它每天会增长一倍。 假使30天会长满整个荷塘,请问第28天时, 荷塘里有多少荷叶?
A:四分之一荷塘的荷叶。
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
整理ppt
6
(二)增强信心与实力
(1)A学生与B学生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看法有 何不同?
(2)这对培养自信有什么影响?
整理ppt
11
2、辨析题。
“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越多,则自信 心越强。所以,失败越多越惨痛,越能增强 自信心。”
整理ppt
12
三、唱响自信之歌 (一)看到进步与长处 1、看到进步能为自己鼓劲。
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个公交车站旁边,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盲人坐在那里拉着二胡演奏。
在他前面摆着一个搪瓷茶缸,里面散放着人们施舍给他的钱币,大多是一元钱和一些角币。
盲人的琴艺谈不上什么高超,但听上去仍然动听。
有时活泼欢快,喜气洋洋;有时低沉哀伤,凄凄切切。
不过,更多的时候,他拉得是较为欢快的曲子。
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自己的女儿在候车。
小姑娘看着盲人拉琴的投入神态,不禁笑了。
她看了看放在地上的搪瓷茶缸,回过头向她母亲说:“妈妈,我想……”母亲笑了笑说:“可以啊”,说着就伸手在坤包里翻着。
女儿急忙阻止,说:“不用不用。
”接着从自己的裙摆的兜里掏出五元钱放进茶缸里。
“咦?这不是你刚才准备买雪糕的钱嘛。
”妈妈嘴里嗫嚅着。
不一会儿,车来了,小姑娘向盲人又投去一个阳光般的笑容,随着人流涌上汽车……
一个小伙子略显焦急地在站台上向两三个等车的人询问着什么。
人们拿出自己的ic卡向他比划了一下,显得无可奈何。
原来小伙子没有一元零钞坐车,手中捏着一张五元钞票找旁边的人破钱,结果让他很失望。
眼看着汽车快来了,他又瞅了瞅在旁边拉琴的盲人,快步走到他跟前说:“大哥,我没有一块零钱坐车,旁边的几位师傅也破不开。
我给你放下五元钱,拿出四元钱可以吗?有这几位师傅看着,我不会瞒你的。
”盲人微笑着点了点头,琴声仍然婉转。
小伙子把五元钱放进茶缸,又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捏出四张一元零钞,向旁边的人夸张地展示了一下,大家都跟着笑了。
小伙子如释重负,象一股风刮上了汽车……
临近中午,坐车的人越来越多,盲人前面的茶缸内也堆起了小山。
他似乎能感觉到这些,手中的二胡拉得更为起劲了。
仔细一听,竟然是那首《回家》。
一位中年妇女从旁边的小饭店走了出来,手里端着一碗面,亲切地拍了拍盲人的肩膀:“吃饭了——,你的饭盒呢?”盲人急忙收住琴声,从身旁的布袋里掏出一个还显干净的饭盒和一双筷子。
中年妇女将手中的碗面慢慢扣进盲人的饭盒里,说:“还是中碗面,四块钱一碗。
”盲人连说:“谢谢,谢谢。
”并指了指前面的茶缸。
中年妇女笑着说:“好的、好的。
”故意用手在茶缸的纸币上制造了几声响动,然后说:“拿上了,我走了啊。
”然而,大家分明看到中年妇女手中除了那只空碗,一文不名。
看来这个小饭店的碗面非常可口,盲人在那里吃得津津有味,似乎忘记了旁边的车来人往……
下午时分,拉了大半天琴的盲人也显出了疲意,手中的琴声不再那么铿锵有力了。
一个少年后生悄悄走到他跟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叔,累了吧。
今天带得水都喝完了吗?”盲人听到少年的声音,连连说:“喝完了、喝完了,我没事、没事的。
”但他的琴声并未停止,直到把手中这一曲拉完,他一天的演出最终结束。
少年帮他收拾好器物,把茶缸内的散钱小心地倒进他的布袋。
盲人站起身直了一下腰,向旁边等车的人们深鞠一躬,在少年的带引下向远处走去……
“那小孩是他儿子还是亲戚?好象每天来接送他。
”等车的人群中发出一声疑问。
“不是的,听他说过,那是他的一位邻居。
”不知是谁补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