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五 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

实验五 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

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一目的要求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划线分离法、稀释平板分离法和菌落(活菌)计数法。

2.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技术,学会微生物的一般培养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1) 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平板分离法。

在食品发酵工业中,通过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选育优良的微生物菌种,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食品卫生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必须将微生物单一分离出来,加以鉴别和研究。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微生物的分离和接种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技术之一,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使得微生物实验毫无意义。

三实验材料1.菌种: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毛霉、曲霉、青霉等含菌样品。

2.培养基: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斜面、平板)、肉汤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蔡氏琼脂培养基(斜面、平板)。

3.土壤(自带)或其他物品;无菌水,无菌培养基,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瓶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微生物的分离技术1. 平板划线分离法借助划线使混杂的微生物在平板的表面分散开,以获得单个菌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倒制平板→制备含菌样品稀释液→划线→倒置适温培养→观察记录(1)倒制平板:将固体培养基熔化→冷却至 50-55℃→注入培养皿内 15ml(无菌操作)→旋匀→静置凝固→即成平板→在皿盖边贴标。

(2)含菌样液制备:样品少许(1-10g),加入盛有无菌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菌悬液即可,能直接划线的样品(如体液、黏液、污水等),可省去这操作。

(3)划线:左手持平板,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后,以无菌操作取样,迅速将接种环伸入培养皿,轻轻划线(切勿把平板表面划破)。

然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37℃,培养24-48 小时,观察平板上出现的现象,注意菌落的形状,并做记录。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分离纯化可以获得单一的微生物菌株,为后续的鉴定、培养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获得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如土壤、水样等)、琼脂平板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匙、无菌培养管等。

2. 实验步骤:a. 取适量样品,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均匀。

b. 取一定体积的悬浮液,分别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避免重复涂布。

c.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培养基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温度孵育。

d. 孵育一段时间后,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情况,选择形态独特的单个菌落。

e. 用无菌匙将选中的菌落划取至无菌培养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

f. 将培养管中的菌液进行摇匀,称取一定体积的菌液,分别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g.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从样品中分离纯化了多个微生物菌株。

在观察菌落形态时,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菌株的菌落形态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不规则形状,有的呈乳白色,有的呈黄色等。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的微生物菌株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代谢方式。

在分离纯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些菌落会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周围的透明区域,这是由于菌落分泌的溶解酶作用于琼脂平板中的胶原蛋白,导致胶原蛋白溶解而形成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溶解圈,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特征,有助于鉴定微生物的溶解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样品中可能存在多种微生物,通过分离纯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涂布和筛选,才能获得纯净的菌株。

其次,在涂布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细菌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纯化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的方法,从混合菌液中分离出目标菌株,并进行纯化,以获得纯净的目标菌株用于后续实验。

实验设备和试剂:1. 细菌培养平板:含有选择性抑制其他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2. 培养基:适用于目标菌株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培养基。

3. 微量离心管:用于样品的处理和离心。

4. 恒温恒湿箱:调节实验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5. 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和数量。

6. 干燥箱:用于处理培养平板和培养皿。

7. 试剂:如无菌生理盐水、酒精,用于消毒和处理细菌样品。

实验步骤:1. 预处理培养基和培养皿:将培养基热解,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2. 提取目标菌株:取一定量的混合菌液,加入微量离心管中,并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10分钟。

3. 厌氧处理(如需要):若目标菌株是厌氧菌,则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操作。

4. 稀释样品:取离心后的上清液,逐渐进行稀释,直至可以观察到单个菌落形成的板。

5. 涂布培养:取少量稀释液,利用无菌培养棒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避免菌落交叉生长。

6. 培养和筛选:将涂布好的培养皿面朝下放入恒温恒湿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根据菌落形态进行初步筛选,挑选出目标菌落。

7. 细菌分离:用无菌培养棒或酒精灯消过菌的鉴别针,在富含目标菌株的培养基上从相应菌落上轻轻刮取少量菌液,涂布于无菌培养基上。

8. 纯化:再次进行培养,重复步骤7直至获得明显的单菌落。

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进一步鉴定,如果需要较纯净的目标菌株,可进行多次次传代。

9. 存储:将纯化的目标菌株进行保存,可在干燥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保存,或使用冰冻保存。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从混合菌液中分离出了目标菌株,并对其进行了纯化。

在筛选过程中,我们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特性来初步判断目标菌株。

而通过细菌分离和纯化,我们能够获得更纯净的目标菌株。

然而,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例如,在筛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非目标菌落过多的情况,导致目标菌株的分离速度较慢。

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包括:传代分离、菌落接种法、涂布法、稀释法、摇瓶分离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 传代分离传代分离法是指将微生物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通过连续传代的方式分离纯化目标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真菌和细菌的分离纯化。

首先,选择适当的固体培养基,可以是含有特定培养物质的普通富养基或特定选择性培养基。

然后,将待分离的微生物悬浮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在培养过程中,单个微生物菌落会逐渐生长并形成纯化菌落。

最后,将纯化菌落挑取至新的培养基上进行进一步培养和鉴定。

2. 菌落接种法菌落接种法是指以微生物营养琼脂平板为基础,在平板表面单独培养微生物,通过菌落形态和特征来分离纯化目标微生物。

首先,将待分离的微生物悬浮液均匀涂布在营养琼脂平板表面。

在培养过程中,微生物会形成单个菌落,每个菌落代表着一个细胞或一组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细胞。

通过观察和鉴定菌落形态、色素、质地等特征来筛选出目标微生物的纯化菌落。

3. 涂布法涂布法是指将待分离的微生物悬浮液均匀涂布于特定培养基固体表面,通过菌落形态和特征来分离纯化目标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离纯化微生物群落中的特定微生物。

首先,选择适当的富养基或选择性培养基,将待分离的微生物悬浮液均匀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

在培养过程中,微生物会形成不同的菌落,其中包含目标微生物。

通过观察和鉴定菌落形态、色素、质地等特征来筛选出目标微生物的纯化菌落。

4. 稀释法稀释法是指将待分离的微生物悬浮液通过连续稀释的方式进行纯化。

首先,将待分离的微生物悬浮液进行适当稀释,然后取一定体积的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在稀释过程中,微生物会逐渐被稀释至单个细胞的数量,从而使目标微生物单独生长并形成纯化菌落。

5. 摇瓶分离法摇瓶分离法是指将待分离的微生物悬浮液均匀地放置在摇瓶中,并通过不同时间和速度的连续摇动来分离纯化微生物。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综合实验

一、实验方案
1. 实验现象与结果
2. 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⑴、接种环的灭菌操作要到位:接种环使用前, 直接在酒精灯上烧灼灭菌, 把环和金属丝烧红即可。

接种环使用后, 先在火焰周围把环上标本烤干, 再烧灼灭菌, 以免标本汽化, 爆烈四溅, 污染环境。

金属杆快速通过火焰2-3次, 杀灭表面微生物。

⑵、划线技术要很娴熟,具体要求参照上图。

⑶、整个过程要严格防止实验中被污染,每个阶梯稀释换新的移液管,要等平板冷却后再倒置。

思考题
1.食品中微生物为何繁殖迅速、种类繁多?
2.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有哪些危害?
3、检样稀释时, 每个稀释度都要更换刻度吸管, 为什么?
1.答:因为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 且无机盐含量相对较低, 食品中含有一定的水分, 并且食品包装后容易使内部升温, 这些都是很适合微生物(细菌、原虫、病毒)生长繁殖的情况, 因此食品中的微生物能够繁殖迅速且种类繁多。

所以很多食物要严格灭菌或者添加防腐剂、干燥剂、脱氧剂等, 或者真空包装。

2.答:⑴、降低食品的营养;
⑵、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⑶、引起呕吐、中毒或者某些疾病(如痢疾、腹泻、呼吸道感染等)和潜在性的慢性危
害等。

3.答: 每个稀释度都要更换刻度吸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不会沾有上一个稀释度得溶液, 且减少污染, 使浓度稀释得更加准确, 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
签名: 年月日。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土壤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和广泛分布的,它们对人类和自然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不同类型的细菌时,需要从土壤样品中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这可以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样品的准备。

准备好样品是关键的第一步。

需要从所需的环境中收集样品,例如,在花园中收集土壤样品,神经外科手术时,需要收集体内的样品。

样品收集后,需要将其保存在适当的容器中,并避免过度处理。

第二步是制备培养基。

为了孵化细菌,需要准备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例如,对光和氧气敏感的厌氧菌需要使用厌氧培养基。

还需要选择颜色,形状和口感不同的特殊培养基,以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

第三步是分离和纯化细菌。

需要采取逐步流程来分离和纯化细菌。

首先,需要将土壤样品分散在培养基中,并容纳在瓶子或平板上。

然后,将样品暴露于光线和空气下,以让细菌开始生长。

细菌的生长取决于培养基的条件,例如,温度,pH,光线等。

为了获得单个细胞,需要通过挑选法或分离检查板来分离细菌。

挑选法是一种分离单个细菌的技术,其中使用草地绿和某些特定镜头。

经过一些练习和专业技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分离出单个细菌。

为了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菌,还可以在不同的特殊条件下进行培养。

最后,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检验细菌的纯度。

例如,可以使用静电鉴别法来检测细菌的标记。

通过这种方法,细菌可以在电场的方向下移动,并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是细菌学研究的关键步骤。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取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

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

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微生物的分离、纯化1、目的要求1.1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原理1.2掌握常用的纯化分离微生物的方法2、基本原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本实验采用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pH值、温度和溶解氧等要求,或者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得单个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技术来完成。

而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才能得到。

本实验将在混合有几种微生物菌液中分离纯化出两种微生物来。

3、实验材料3.1培养基肉汤培养基(固体)。

3.2溶液或试剂盛4.5ml无菌水的试管,其中有一只盛有玻璃珠。

3.3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无菌培养皿,涂布器等。

4流程倒平板制备梯度稀释液涂布(或划线法)培养挑单菌落保存。

5、步骤5.1平板划线分离法5.1.1倒平板倒平板的方法: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置火焰旁边,用左手将试管塞或瓶塞轻轻地拔出,试管或瓶口保持对着火焰;然后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置于桌面上,待凝固后即成平板(教材p367图13-14)。

并用记号笔标明培养基名称、菌液编号和试验日期。

5.1.2划线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挑取菌悬液一环在平板上划线(教材p367图13-15)。

划线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目的都是通过划线将样品在平板上进行稀释,使之形成单个菌落。

纯培养细菌接种法实验报告

纯培养细菌接种法实验报告

纯培养细菌接种法实验报告掌握纯培养细菌的接种方法,观察细菌的形态,生长特性和纯化程度。

实验原理:纯培养细菌是指将单一菌株分离出来,通过连续传代得到的同源菌种。

纯培养的细菌能够提供一致的实验结果,并且方便研究其生长和功能特性。

纯培养细菌接种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常有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实验步骤:1.准备培养基:根据细菌的要求,配制适当的培养基,如琼脂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

对于液体培养基,需要将培养基装入试管、烧杯等容器中。

2.无菌操作:将所需器具、培养基等材料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者使用紫外线灭菌。

确保材料的无菌状态,避免其它细菌或真菌的污染。

3.接种:将要纯培养的细菌(母菌)通过无菌针或无菌吸管取适量进行接种。

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以通过直接加入适量的细菌悬浮液;在固体培养基中,可以通过点菌法或线条法进行接种。

4.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

对于液体培养基,可以摇床培养,对于固体培养基,需要反复翻转培养基以确保细菌均匀生长。

5.观察: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情况,包括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

通过目视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得到纯培养的细菌。

6.纯化:从培养基上挑选一个特定的菌落,通过多次传代的方式得到纯培养的菌株。

每次传代时,都要选择单个菌落进行接种,并在新的培养基上培养。

7.保存:将得到的纯培养菌株进行保存,可以通过连续传代培养物、低温冷冻保存或制备滴度梯度等方法。

实验结果:根据纯培养细菌接种法进行实验后,可以观察到纯培养的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首先,通过目视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得到的菌落是否为纯种。

例如,如果菌落形态、颜色和大小均一致,则说明可能是纯培养的细菌。

其次,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菌液中的细菌形态和结构,进一步确认是否得到纯培养的细菌。

最后,可以通过分析菌株的生长特点和功能特性,对细菌进行进一步鉴定和研究。

实验结论:通过纯培养细菌接种法可以得到纯培养的细菌,该方法能够提供一致的实验结果,并且方便进行细菌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工综合实验
细菌得分离纯化与接种实验
实验报告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实验原理问答题:
1。

为什么湖水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平板稀释分离而不用更高或者更低得浓度?
答:因为在这三个浓度范围内能尽量使样品中得微生物分散开,使其成单个个体/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就是代表一个个体生长而成得,从而方便计数。

2.为什么平板培养皿要倒置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答:第一,为了防止重力对菌落得生成产生影响;第二,为了防止培养基中得水分蒸发后凝结在壁上,滴落后影响菌得生长与形态观察;第三,防止培养基干涸、
3。

微生物常用接种方式有哪些?进行微生物接种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⑴划线接种,涂布接种,穿刺接种,三点接种,浇混接种,液体接种,注射接种,活体接种等。

⑵接种用具及培养基等均需灭菌处理,接种过程必须在煤气灯旁进行,接种环、玻璃涂棒等器具要过火处理,把所要用到得器材与菌种培养基有序编号放置,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得材料用具与周围得物品得接触,往培养基就是划线或点菌时动作要轻以防把培养基划破等、
四、实验步骤
1、制备细菌稀释液:ﻭ使用5ml移液管加4.5ml无菌水放入贴有10—3、10—4、10—5、10—6标签得小试管中,用一根1ml得无菌移液管吸取10—2得湖水稀释液0、5ml放入贴有10—3标签得小试管中,1ml得无菌移液管吸洗三次以混匀。

然后用另外一支1ml得无菌移液管从贴有10—3标签得小试管中吸取10-3得湖水稀释液0。

5ml放入贴10-4标签得小试管中,吸洗三次以混匀。

同法依次连续稀释至10-
六、思考题
1、氧化亚铁硫杆菌( Thiobacillusferrooxidans,T。

f)为生物冶金重要菌种,属微生物中原核生物界、化能营养原核生物门、细菌纲、硫化细菌科、硫杆菌属。

广泛存在于土壤、海水、淡水、垃圾、硫磺泉与沉积硫内,尤以金属硫化矿与煤矿等酸性矿坑水(pH〈4)中最为常见、其化能自养,专性好氧,嗜酸,革兰氏阴性,,主要利用利用CO2为碳源,并吸收氮、磷等无机营养来合成自身细胞。

请思考其分离纯化得方法与步骤。

答:采取酸性矿坑水或实验室浸矿培养液作为菌液,在实验室用9K或Leathen 培养基反复分离纯化。

具体方法一:取菌液10mL,加入盛有100mL灭菌9K或Leathen液体培养基得250mL锥形瓶中,在30℃,120r/min得空气浴恒温摇床中培养,直至锥形瓶中得溶液变为红棕色,一般需4天。

反复几次。

然后采用固体培养基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菌种以获得纯培养、在9K固体培养基上7~10天出现圆形凸起状小菌落(d≈1mm),将单独小菌落挑起,每个小菌落分别接种到装有5mL液体培养基得小试管中,以棉球封口,培养条件同上,直到小试管得液体颜色也变成红棕色、重复在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与在平板上反复分离,最后分离出优良菌株、
具体方法二:取菌液1mL,用pH=2.5得稀硫酸按每次稀释10倍,依次稀释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