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课件:专题三 10讲 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
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世界史专题13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课件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1
(5)影响 ①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 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②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 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的统治。 ③深远影响: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 恩斯主义,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最新
(3)启示:只有不断调整才能不断发展。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4
1.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世界经济: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资本主义世界损失 惨重。 (2)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货币贬 值,转嫁危机,导致国际关系紧张;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 掠夺,进一步加剧各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0
(3)内容 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②复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力图消除生产 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③调整农业政策: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农 产品的价格。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缓和了 社会矛盾。 (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5
仅供学习交流!!!
(3)政治危机:法西斯开始泛滥,促使德日建立法西斯政 权;国内矛盾激化,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4)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破产,推动资本主义国 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5)文学艺术:人们感到焦虑、悲观,推动现代主义文学 艺术的发展。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3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4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

第11讲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1914—1945年)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时期,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
1.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3.科技文化上: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政治方面(1)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1914年一战爆发,经历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最终同盟国战败,协约国取得了胜利;战争带来了深重灾难,也改变了世界格局。
(选修3)(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在《四月提纲》的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国际关系方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国际关系相对稳定;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动荡不安。
(选修3)(4)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为世界全面战争,有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等战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最终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课件:世界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共51张PPT)

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俄罗斯教材变化
教材对苏联体制的评价: 首先,充分肯定了苏联体制在经济发 展、社会公正、文化教育、劳动保障等 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教材写道:苏联 “对全世界千百万人们来说,是最好的 和最公正社会的榜样和方向”。 其次,否认苏联解体是因为“这个体制 已经丧失了发展的潜力”。
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俄罗斯教材变化 教材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在较短时间对恢 复国民经济的贡献,高度评价“新经济政策 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 但同时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 解决苏联经济尽快的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 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但它没有能完成这一任 务……工业化要求每年基本建设的投资的增 长远比新经济政策能给予的多得多。这就决 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命运。
第一阶段(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工业全盘国有化,实行单一的公 有制。 第二阶段(1921—1927年新经济政策): 以公有制为主导,部分恢复私有制和资本 主义 关系国家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 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恢复私人小企业
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俄罗斯教材变化
苏共二十大以后,在学界形成一种 看法:认为斯大林在经济上违背了列宁 的新经济政பைடு நூலகம்;政治上背离了列宁的民 主集中制原则,从而把斯大林时期的体 制与列宁对立起来。将斯大林体制说成 是“粗鲁的、兵营式的社会主义”、 “封建的社会主义”。
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俄罗斯教材变化 2007年,俄罗斯新出版了历史教学参考书 《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年》。2008年8月, 俄罗斯再次出版新历史教学参考书《俄罗斯历史 1900-1945年》,由于这两本既有俄罗斯官方的 背景,又有俄罗斯学术界权威机构的认可,反映 了近年来俄罗斯民众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 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教材认为苏联体制的基 本成分是在1917年-1920年之间产生的,1920年 经历了某些变化,在1930年代末最终形成。 列宁、 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执政方法、策略上或许 有所不同,但新的历史教材认为,列宁——斯大 林体制的实质是完全一样的。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模块三 第1步 专题梳理(四)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ppt

[关键点拨]
解答的关键是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有利于国际市场的扩大。 答案:D
2.(2015· 全国卷Ⅰ)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 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 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关键点拨]
列宁时代 (社会主义 革命与建 设的探索 实践)
时期
发展历程 “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探索 (1)确立: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 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 (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
斯大林时 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 代 ( 回 归 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 “理想” (3)评价: 的模式探 ①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 索) 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 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 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 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时期
发展历程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 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 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 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 “福利国家”制度。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 济活动领域。
[关键点拨] 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人教通史版,通用)现代篇 第10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

通 史 知 识 整 合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 ①俄国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 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返回目录
第10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
通 史 知 识 整 合
工业
大中小工业企业 全部实行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 贸易和实行 普遍义务劳 动制
恢复货币 流通和商品 交换
返回目录
允许私人开办小 企业,政府以租让 的方式让外国资本 家经营一些企业
第10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
通 史 知 识 整 合
3.斯大林模式 (1)内容:优先发展_______ 重工业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2)评价 ①作用:开辟了________ 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为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返回目录
阶段特征综述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 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适应大工 业时代的要求。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新 模式,不但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返回目录
Hale Waihona Puke 历史时空定位返回目录
第10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
通 史 知 识 整 合
热 点 考 向 探 究
规 范 解 题 策 略
2016届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现代的中国和世界模块归纳与综合测评课件 新人教版

3.多极化趋势下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总体趋于缓和,稳定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 主题。 4.全球化趋势 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工业革 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使世界市场迅速扩大。 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 代,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
1956年完成“三 大改造”,初步 建立了社会主义 的经济基础。 “大跃进”、人 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严重影响了社会 经济的健康发 展。在经济建设 过程中,逐渐形 成了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1)“两弹一星”研制成 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 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 隆平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2)1956年,毛泽东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 下,新中国文学、艺术、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文 革”时期“双百”方针和 教育事业都受到很大冲 击,“教育革命”高校停 止招生
二、世界多极化、全球化交相辉映,中国改革开放和平崛 起
时期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文化领域
三者关系
从两极格局向多 第三次科技革 科学技术迅猛发 “冷战”加剧
极化过渡,美苏 命推动生产力 展,电影、电视 了世界紧张局
二 为争夺世界霸权 战 进行了长达半个
迅速发展,知
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工作和价值
势,两极格局 瓦解后,经济
三、现代中国的外交 1.成就及影响
时期
成就
影响
1949年中苏建交
打破封锁孤立局面
1953年提出“和平共 新中 处五项原则”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 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 的基本准则
国初
期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专题十一 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

世界现代篇
模块四
专题十一
世界现代篇
第一步 专题优化
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模块四
世界现代篇
[最新考纲]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斯大林模式”
(4)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5)罗斯福新政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解题思路 定位知识:苏俄新经济政策。
关键点拨:紧扣题干中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
由德国公司负责”信息,迁移新经济政策分析。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反 映 了 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矿井的行为,不 涉 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排除A、B两项;一 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 依 赖外资,排除C项;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在 工业 上 的 措施类似,故D项正确。
从数据定量分析角度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形 成、特点及影响 (2015· 高考全国卷Ⅱ,T34,4分)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 出 口 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B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辩证关 系
【状元桥】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人类文明的创新、调整与震荡(20世纪初~1945年)课件

专题十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人类文明的创新、 调整与震荡
(20世纪初~1945年)
专题十二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专题十二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专题十二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专题十二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专题十二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专题十二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专题十二
第一编 专题精讲
1.经济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依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摆脱了危
)
C.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D.通过立法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专题十二
第一编 专题精讲
【考点】罗斯福新政 【答案】C 【解析】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资本家盲目 扩大生产,劳动人民购买力低下,于是造成“生 产过剩”危机。因此罗斯福新政主要是调整生产 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故选C项。
专题十二
第一编 专题精讲
立,再从题干中“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
建设两个钾矿矿井”的信息,可知突破了计划经济 指令的制约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两个钾矿矿
井有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
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故D项正 确。
专题十二
第一编 专题精讲
变式1-1 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 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
专题十二
第一编 专题精讲
但从实质上看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为了克服经 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
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
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误区警示】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后,各国纷纷采
取措施消除危机,作用只能是延缓危机周期和降低危
新经济政策 ,恢复国民经济。在斯大林领 机。通过①____________ 国家工业化 和③___________ 农业集体化 的方针, 导下,制定了②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掌握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的原因与表现,分析美苏“冷 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 影响,认识国家经济实力是决 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 的关键因素 (2)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日本崛起的原因和中国的振兴、 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表现,理解 它们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 影响,认识世界发展的多样性 与统一性 (3)掌握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 趋势加强的史实,理解多极化 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
【通史坐标】 中外现代史
第10讲 二战前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
新与调整——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 主义的调整
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l945年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 化模式创新与调整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
一、政治上:十月革命诞生新型社会制度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 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系的形成:①布雷顿森林 体系;②《关税与贸易总 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 展趋势:①欧洲联盟;② 北美自由贸易区;③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 势: 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 来和发展;②世界贸易组 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的作用;③中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④世界经济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① “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 改造;②中共八大;“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国民经济 的调整 (2)经济体制改革:①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③城乡经济体制改革;④邓 小平的“南方谈话”;⑤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① 经济特区的创办;②沿海经济开 放区的开辟;③上海浦东的开发 和开放;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 成的特点
10.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 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 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 容及其历史作用 (2)毛泽东思想:①毛泽东在 “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 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 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 主张;②毛泽东思想对近现 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 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11.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1)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 主要成就:①“两弹一星”;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 ②载人航天;③袁隆平的杂 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交水稻;④人工合成结晶牛 (2)列举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阶 胰岛素 段政策、特征及成就,理解“ (2)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 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含义 与成就
考点解读 (1)掌握俄国国内战争后苏 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理 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 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认识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 发展的重要影响 (2)理解“斯大林模式”形 成的背景,归纳其主要表 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 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程, 分析每次改革的特点,认
(1) 理解 1929 ~ 1933 年资本 2.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 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 义的新变化 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2)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 内容,分析归纳罗斯福新 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政的特点,理解罗斯福新 (2)罗斯福新政:①罗斯福新 政的影响,认识其在资本 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 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 ②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 的作用 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分析二战后美国等资本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主义国家经济的新变化, ①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 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 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理 的表现;②“福利国家”的
(1)掌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 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8.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总结其经验教训 (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① (2)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 ②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 局面的历史意义 大成就: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 (3)归纳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关系正常 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 化和中日建交;③中美、中日 展的关系;把握我国建立社会主 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 影响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 义;分析改革开放对现代社会生 交活动:①中国积极参加联合 活的影响 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② (4)明确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经济 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 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和 大外交活动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相关史实,
(1)归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过程及影响,掌握二战后以美国为 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 成,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体系的特点 (2)归纳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背景、 特点及影响,把握当今世界经济区 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认识世界经 济区域集团化现象是世界多极化的 体现 (3)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理解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 作用;把握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理解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世界 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认识经济全球
(1)结合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与建设的探索历程,理解毛 泽东思想的发展对社会主义 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 (2)归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 发展过程,理解其主要内容, 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指导意义 (3)列举“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基本内容,理解“三个 代表”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 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 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7.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统一 (1)理解1949年新政协召开、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民主 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政治制度的建设:①新政协的 重点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召开;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③ 的建立和完善历程,理解我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④ 民主政治的特色及成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 (2)归纳“文化大革命”对民主 展 法制的践踏的表现;把握中国 (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 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的践踏;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认识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 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 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 其意义 (3)掌握“一国两制”理论的提 (3)“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出及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 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 ①“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 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 了基础。
1.背景
(1)俄国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 上最薄弱的环节。 (3)1917 年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 的局面。
(1)把握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 政策和重大外交成就,理解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 系方面的意义 (2)把握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 背景、过程及影响,分析对中 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方面产 生的重要影响 (3)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 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 要外交活动,认识我国为现代 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所做出的努力
[专题考纲· 重点解读](教师用书独具)
考纲考点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①二月 革命; ②《四月提纲》;③彼得 格勒武装起义;④十月革 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从“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到“斯大林模式”: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 林模式”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
[专题导航·跨度
特征
现代中国 1949年新中国成 立到 改革开放新时期 探索中崛起的中 国
现代世界 1917年俄国十月 革命到当今世界 多极化、全球化 的世界
政 治 文 明
表 现 经 济 文 明
思 想 文 明
(1)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 奠定了基础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从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论变为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索奠定了基础 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构成新中国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从 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和平 (3)新中国外交不断走上世界舞台,为社会 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新中 (1)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经济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1949~1956 模式逐步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 年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 改革成效不大,并最终解体 渡时期;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在 (2)20世纪30年代,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 探索中曲折前进 斯福新政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现代化模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 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普遍采纳,资本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过30多年 主义现代化模式也在不断调整 的努力,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 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 日益提升 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 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的指导思想 (2)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得到一定程 (2)新中国科技、教育、文艺事业取得重大 度的发展 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