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卦变数学结构
易经的数学智慧

易经的数学智慧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是一种哲学体系,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数学。
易经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智慧,这些智慧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应用,更是对数学思维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1. 数字的含义和象征意义易经中的八卦图是由阴阳两种状态组成的八个卦象,每一个卦象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八卦图中的数字1和0分别代表阴和阳,它们是二进制数的基础。
易经通过这种二进制的表示方式,将阴阳的变化和数学联系起来,揭示了数字的深层含义。
2. 数字的变化规律易经中的八卦图展示了阴阳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可以用数学方法来描述。
八卦图中的每一个卦象都有三个爻,每一个爻可以是阴或者阳。
阴爻用0表示,阳爻用1表示。
通过对八卦图中的爻进行变换,可以得到不同的卦象,这种变换的规律可以用二进制数的加法和减法来表示。
这种数学方法的应用,使得易经中的卦象变化成为了一种数学模型。
3. 数学与易经的相互影响数学和易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易经中的数学智慧为数学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应用场景,而数学的发展也为易经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数学和易经的相互影响促进了两者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4. 数学在易经中的应用易经中的数学智慧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易经中的八卦图可以用来解决决策问题。
通过对八卦图的变换和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卦象,每一个卦象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和情况,选择相应的卦象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5. 数学智慧的启示易经中的数学智慧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示。
首先,易经告诉我们,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可以匡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其次,易经告诉我们,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数学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学术领域,更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易经告诉我们,数学是一门美的学科。
数学的规律和变化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量。
通行本《周易》卦序图形逻辑

通行本《周易》卦序图形逻辑
易平方是六十四卦按六爻系数卦值大小顺序排列而成的八八方图,以对角线为架构,双轴一心,错综覆變正对称。
易平方的乾坤线是为相综卦对对称轴。
相综两个卦的卦值之差是7的整倍数、之和是9的整倍数。
易平方两对角线交叉点是为相错卦对对称点。
相错两个卦的卦值对63互补,即卦值之和为63。
易平方的泰否线是为覆變卦对对称轴。
覆變两个卦的卦值之差是9的整倍数、之和是7的整倍数。
卦联内各卦项在易平方中的分布呈对角线双对称形态。
卦联由卦对构成,其相综卦对、覆變卦对卦值之差具有7、9倍数相同匹配。
卦群内各卦项在易平方中的分布呈全对称形态。
卦群由卦联组成,组成卦群的两个卦联7、9倍数成覆反关系。
特殊卦对是指八个自体相综卦和八个错综一体卦。
自体相综就是卦体覆反倒置其六爻形态不变,乾坤坎离中孚小过大过颐是也;错综一体就是相综、相错都是同一个卦体,未济既济泰否渐归妹随蛊是也。
特殊卦对相错成联;相综覆變卦值之差7、9倍数覆反者是为卦组;卦组间7、9倍数对10或对6互补者按类是为卦群。
“用九”、“用六”是易经卦象的核心,也是“易经数学”的核心

“用九”、“用六”是易经卦象的核心,也是“易经数学”的核心乾卦和坤卦在六爻之后都有一条说明,乾卦是用九,坤卦是用六。
这两条非常重要,尤其是对理解易经卦象非常重要。
乾卦卦象是古老的易经传承,文字和易传都是后起的,相对卦象比较晚。
但是用九和用六,很难理解,各种解读都不尽人意。
也正因此,汉朝出现了很多混乱性的理解,尤其是各种乱七八糟、牵强附会的变卦说。
周易本身对用九的解读。
乾卦经文“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传》《文言传》共三处解读。
也很简短。
《象传》的解释:“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解读“天德”,重要的特性是不可为首。
首,领袖,带领,带头。
天本身不是实体,当说到天的时候,它实际上是我们感悟出来的道理,自然的道理。
道和理我们都是观察和思考所感觉到的内容,但是绝对不可以把道和理看成实体,不可看成实实在在的可依靠的东西,不是这样的。
所以天不可以是实体。
第二层是政治含义:政府,官员、朝廷不是独立实体,人民、民间才是实体。
易经卦象分为上下卦,上卦是要依附于、服务于下卦,上卦是官方而虚化的,真正的实体是民间、人民。
《尚书》所讲“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
天是没有心的,《道德经》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文言传》有两处,第一处说: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第二处说: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天则”和“天德”是一个意思。
天则就是“天德不可为首”,“天下治”,说的是天德的效果,就是政府没有作为,人民实现自治。
政府在中国的出现,官方社会、朝廷出现很晚,我们中国经历了很长时期的没有政府的状态,每个人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自然秩序。
朝廷出现之后,我们对之前人民自治的历史保留了很多记忆,表示怀念,所以这种思想就促成了对官方世界的一个制约,也就是宪政思想。
我们通过历史和传统,对政府形成限制,你不是实体,人民才是实体。
《周易》为什么提及用九,从技术上看,是占卜的成卦方法。
占卜就是算卦,需要先成卦。
一般是需要抽签,通过一定的数学运算来确定每一爻,六爻确定之后成为一卦,再对这一卦进行解释。
易经八卦中的数学原理应用

易经八卦中的数学原理应用引言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它以八个卦(乾、坤、震、艮、坎、离、兑、巽)作为基础,通过这些卦的变化来探究宇宙万物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然而,易经中的八卦却不仅仅是一种哲学体系,它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原理,这些原理在现代科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易经八卦中的数学原理,并介绍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一、易经中的数学原理易经中的八卦以一阴一阳的阴阳二元对立为基础,并通过阴阳的组合与变化形成不同的卦。
这一过程可以用二进制数列来表示,每个卦可以看作是一个二进制数,其中阳为1,阴为0。
在易经中,每个卦都有对应的名字和象征意义,同时也对应着数字。
例如,乾卦代表天,用二进制表示为111111,其对应的数值为63;而坤卦代表地,用二进制表示为000000,其对应的数值为0。
其他卦的数值则是通过将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得到的。
二、易经数学原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虽然易经是古代的哲学经典,但其中的数学原理在现代生活中仍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情况。
1. 数据存储与传输在计算机科学中,二进制数是最基本的表示方式。
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传输的,这与易经中的八卦的二进制表示非常相似。
易经数学原理的应用使得计算机能够高效地进行数据存储和传输。
2. 随机数生成随机数在现代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密码学、模拟实验等。
易经中的八卦通过阴阳的变化可以生成随机的数列,这为随机数生成提供了一种有趣的参考。
3. 算法设计易经数学原理的二进制表示形式为算法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
二进制位运算在计算机科学中又被广泛地应用于位操作、位掩码等领域。
易经数学原理在算法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供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建模与优化易经数学原理中的八卦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于建模和优化问题。
这些数学原理使得问题的描述更加简洁明了,有助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5. 数字逻辑电路数字逻辑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硬件和电子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周易(易经)64卦数学排列规律图

周易(易经)64卦数学排列规律图展开全文(图一:《周易》64卦数学排列规律图)图二、三:叉线图1、2)1.图2-5的规律都包含在图1中,《易经》64卦在数学排列上,有着严密的对称性;2.“64卦规律图”的存在,证明了流传至今的“通行本《易经》”在卦序排列上是正确传承的。
任何不同于“通行本《易经》”的卦序都是有问题的;3.《易经》64卦不仅在数学排列上具有此严密的对称规律,在内容上,也是前后卦相连贯的(请参见鄙人作品“易说《易经》”)。
这非常神奇,肯定消耗了作者n多的脑细胞。
这也说明“通行本《易经》”的作者极有可能是一个人,最多是几位要好的史官相互合作写的,不大可能是几代人前后续写的; 4.图1否定了若干不正确的64卦规律图,其实什么“河图”“洛书”根本就是数学问题,跟《易经》毫不沾边; 5.图1的规律由“8卦”顺序决定。
我本来拟定的顺序有二,一是乾坤巽震艮兑坎离,二是乾坤艮兑巽震坎离。
我们知道乾qian代表天,坤kun代表地,巽xun代表风,震zhen代表雷,兑dui代表泽,坎kan代表水,离li代表火。
图1说明8卦的顺序必然是这两者之一,先天八卦、后天八卦都有问题,按它们画图1的话,都不能得到最简单,最简洁的图形;6.图1有助于《易经》的初学者;7.图1不能说成是“卦序图”,其实除非是从1到64按顺序排,实在找不到“卦序图”。
而图4只在局部存在卦序规律,图4可以得出图5。
8.给图1添上两条“对角轴线”,可以发现除了4组卦外,都能以某一条“对角轴线”形成“翼式对称”;而1、2;29、30;27、28;61、62等4组,不能以这两条“对角轴线”形成“翼式对称”(它们踩在某一条“对角轴线”上,按此轴线折叠后,相对的两卦不是分布于轴线两侧)。
ok,“翼式对称”的各卦,其卦符旋转180度,就是其奇偶数的卦符,如第25卦的卦符旋转180度得到第26卦的卦符;“非翼式对称”的8卦,其卦符自身上下卦相对称。
ok,这便是图5中巽和兑、震和艮同步出现的原因。
易经的数学模型

易经的数学模型八卦=(—a + --b)3 = a3+3a2b+3ab2+b3 = aaa+aba+aab+baa+abb+bab+bba+bbb 6卦=(—a+--b)6=aaaaaa+bbbbbb+abbbbb+babbbb+bbabbb +bbbabb+bbbbab+bbbbba+aabbbb+bbaabb+bbbbaa+abbbba+babb ab+ababbb+abbabb+bbabba+ aaabbb+bbbaaa+ababab+bababa+aababb+bbabaa+aabbab+bbaaba+》......“—”为阳爻用a表示,”--”为阴爻用b表示。
先天伏羲卦后天文王卦什么是应用经验学1、周易预测用神动变,不宜化墓、化绝,逢绝遇生则吉,入墓遇冲即发。
用神发动,象征着所占之事有力,正在运动。
但不宜变出之爻化墓化绝,也不宜墓绝于日辰。
比如周易预测神申金变丑土,丑日占之,为申金化墓于日辰。
金长生在已,帝旺在酉,丑为墓,寅为绝。
丑日并丑土,丑为墓,在这种情况下,日辰不但无动,反因墓而变坏杯,为不利之因素。
再如用神为酉金变出寅木,寅日占之,为酉金化绝于日辰。
用神动而化墓化绝都不利。
动爻化绝于日辰,月建生助则为吉。
动爻化墓,必须要等到日辰、月建冲开之日方能有用。
2、用神重叠宜墓库收藏卦中用神多现,而临旺相又有日、月并之,谓用神重叠,形成过旺之象。
这种情况下,卦占世爻或卦身喜临用神之墓、绝地支。
比如用神为卯木,世爻、卦身宜临未、申为吉。
如果世爻卦身不临未、申,待到月建或日辰为未、申之时也为墓库收藏,所求必得。
其余以此类推。
3、用神克世,忌神生世,需详断吉凶。
用神克世爻,是所求之事末就我。
是吉是凶要看用神而定。
如求财、娶妻,以财爻为用神,谋求官职以父母爻为用神,求药要以子孙为用神,用神旺而无伤来生、克世爻,我所求必得,以吉断。
如果是占官事诉讼以官鬼爻为用神,用神克世,必有凶事出现。
忌神生世,或旺、动、合世,皆为不吉。
易经的数学原理与应用

易经的数学原理与应用1. 引言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是一本充满哲学智慧和道德原则的经典,同时也蕴含着许多深奥的数学原理。
本文将探讨易经中的数学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易经的数学基础。
2. 易经中的二进制原理易经中最为著名的原理之一就是八卦和六十四卦。
八卦代表了一种二进制的数学系统,其中阴(⚊)和阳(⚋)分别代表了二进制的0和1。
这种二进制的表示方式为后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易经中,八个基本卦互相组合形成了六十四个卦,这个组合形式可以用二进制数来表示。
六十四卦的组合方式类似于二进制数的排列方式,每个卦的变化都与二进制数的变化联系紧密。
通过研究易经中的六十四卦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二进制数的运算原理和应用。
3. 易经在数学中的应用3.1 数字和数列的应用在易经中,六十四卦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这些数字可以用于数学中的各种计算和运算。
通过对六十四卦数字的排列和组合,我们可以生成各种不同的数列,这些数列在数学和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易经中的“乾卦”为例,它的数字表示为111111。
我们可以将这个数字分解为1+2+4+8+16+32=63,这是一个六位的二进制数。
通过对类似的分解和组合,我们可以生成各种不同的数列,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运算和分析。
3.2 数据加密和安全由于易经中的数学原理与二进制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数据的加密和安全保护方面。
通过将数据转化为六十四卦的数字表示形式,并运用易经中的变换规则和原则,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这种基于易经数学原理的加密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密码学和安全保护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易经中的数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加密方法。
3.3 概率和统计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对应了各种不同的情境和状态,这些情境和状态在概率和统计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研究六十四卦的特性和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应用概率和统计理论来分析和预测各种事件和现象的发生概率。
易经的数学原理与结构

易经的数学原理与结构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典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易经中,有许多数学原理和结构隐藏其中,这些原理和结构既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理解。
首先,易经中的八卦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八卦图是由八个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组成的,每个卦由三个爻组成。
在这个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首先是八卦图中的对称性。
如果我们将八卦图细分为上下两部分,可以发现上部和下部的结构是完全对称的。
这种对称性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阴阳平衡的追求。
其次是八卦图中的旋转对称性。
如果我们将八卦图按照某个方向旋转180度,我们会发现旋转后的八卦图与原来的八卦图是一样的。
这种旋转对称性在数学中被称为旋转群,它是对称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除了八卦图,易经中还有许多数学原理。
例如,易经中的“易数”包含了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概念。
易数中有一个重要的原理是“变化”。
易经认为世界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变化的规律是可以被预测和把握的。
这种观念在现代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混沌理论中就包含了一种描述系统变化的数学模型。
易经中的“卦变”也与数学中的变化规律相对应,它描述了八卦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这种描述方式与数学中的变换群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此外,易经中的“五行”理论也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易经认为世界万物都可以归纳为五行(木、火、土、金、水),这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克相生的关系。
在数学中,这个原理可以被类比为矩阵乘法。
矩阵乘法可以描述不同维度之间的变换和相互作用,而五行原理则可以用来描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总之,易经中的数学原理和结构揭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理解。
这些原理和结构在当代数学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探索数学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和传承易经中的数学思想,为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卦变数学结构作者:唵啊吽定义一:一个卦g在易经中有六爻组成,从下至上六个爻为分别定义为初、二、三、四、五和上爻位。
每个爻位可以放两种爻之一,阴爻和阳爻。
阴爻名六,阳爻名九。
例1.1:乾卦的卦像就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坤卦的卦像就是{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推理1.1:一个卦g就是六维布尔空间中一个点(a、b、c、d、e、f)。
例1.2:乾卦就是(1、1、1、1、1、1),坤卦就是(0、0、0、0、0、0)。
推理1.2:六维布尔空间总共有64个点。
这些点的集合G就是易卦空间。
一个卦变f,就是G 到G的一个映射,或G到G的一个函数,或定义在G空间上的一个单元素操作。
中国易学中所有卦变F组成一个G到G的映射的集合。
下边让我们整理这个中国易学卦变集合的元素。
1、消息。
定义2:将一个卦g中的某些爻变性,得到一个新卦g’,称为消息。
有阳变阴谓之消,由阴变阳为之息。
如蒙卦(0、1、0、0、0、1)消二息一就变成颐卦(1、0、0、0、0、1)。
对于一个卦,总存在一个消息将其变为任意指定的另一个卦。
即总共应该有63个消息操作。
如果我们把零消息操作加进去,即无消无息也算作一个消息操作,那么我们就有64个消息操作。
这六十四个消息组成G的共轭空间F。
这样,卦像空间G 包涵64个卦象g(b),消息操作空间F包涵64个消息操作f(b),其中b是六维布尔空间的一个点。
即对应于六维布尔空间的一个点b,我们可以有一个易卦g(b)和一个消息f(b)。
例如比卦(0、0、0、0、1、0)可以代表易卦空间G中的一个卦象,也可以代表消息F中的一个消息f(5),即第5爻变性的消息操作。
定义3:当一个卦象用做代表一个G到G的映射的时候,消息象中的阳爻指示本卦相应爻位上的爻为变爻,消息象中的阴爻指示本卦相应爻位上的爻为不变爻。
例3.1:履卦(1、1、0、1、1、1)用作代表消息操作的时候,就表示初、二、四、五、上为变爻,等价于消息f(12456)。
例如f(12456)泰卦(111000)=遁卦(001111),即履卦代表消息操作的时候,把本卦泰卦变为变卦遁卦。
消息在占卜中有普遍的应用。
占卦是占得本卦和变爻,则变爻改变爻性得到变卦,这就是消息操作。
乾卦对应于f(123456),即六爻皆变。
坤卦对应于零消息f (0),即不变,或没有占得变爻。
即乾卦对应于极大的消息,坤卦对应于极小的消息。
乾卦至动,坤卦至静。
定理1:任何一个消息作用两次等于零消息。
如f(5)将第5爻变性,消息第5爻,变性一次以后,得到新卦,用f(5)对新卦再操作一次,则返回本卦。
定理1表达为f(b)f(b)=f(0)。
即重复使用一个卦对应的消息操作等于坤卦对应的消息操作,即零操作。
推理1.1:在消息空间中,乾乾为坤;其中乾和坤不是卦象,而是消息象。
推理1.2:在消息空间中,所有卦的平方都是坤。
即乾乾为坤,但坤坤还是坤。
坤主聚,如大海纳百川。
注意,这里说的是消息空间,是操作符空间,有别于易卦象空间。
消息空间中消息象中阳爻指示变爻的爻位,而阴爻指示不变的爻位。
传统习惯是对一事只能占卦一次,再占就不灵了。
不能占到自己不喜欢的卦就不要,重新再占一次。
我以为这种传统和定理一并没有必然关联,传统是对占卦人的权威的尊重和对所得卦神机的敬重。
2、旁通。
旁通就是将一个卦的所有爻都变性卦变为新卦。
如乾卦的傍通就是坤卦。
需卦(1、1、1、0、1、0)旁通就变为胥卦(0、0、0、1、0、1)。
旁通是消息的一个特例,就是乾卦代表的消息操作。
3、往来。
往来就是两个不同爻位上的爻交换。
如屯卦(1、0、0、0、1、0)二五往来就卦变为临卦(1、1、0、0、0、0)。
往来操作共有5+4+3+2+1=15个。
对于这15个往来操作中的7个屯卦变回自身,或者说,对于其中7个往来操作,屯卦是不动点。
定理2:任何一个往来操作w(ij),把易卦象空间G分为这样两个子卦象空间:i 爻位与j爻位爻性相同的卦组成子卦象空间E(ij),i爻位与j爻位的爻性不同的卦组成的子卦象空间M(ij)。
w(ij)作用于E(ij)空间里的卦相当于零消息f(0)操作,w(ij)作用于M(ij)里的卦象相当于f(ij)操作。
如二五往来w (25)对于E(25)空间等于坤消息,对于M(25)等于坎消息。
E(ij)有32个卦象,M(ij)也有32个卦象,E(ij)+M(ij)=G。
M(ij)空间又分为16对卦象,每对卦象在往来w(ij)作用下相互转换,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4、内八卦组合。
定义4:八卦是三维布尔空间B(3)的点。
八卦为坤(0、0、0),震(1、0、0),坎(0、1、0),兑(1、1、0),艮(0、0、1),离(1、0、1),巽(0、1、1),乾(1、1、1)。
定义5:每个易卦可以生成四个内八卦:(初、二、三),(二、三、四),(三、四、五),(四、五、六)。
其中(初、二、三)和(四、五六)称为上下卦,(二、三、四)和(三、四、五)称为互体卦。
例5.1:小畜卦(1、1、1、0、1、1)生成内八卦乾(1、1、1),兑(1、1、0),离(1、0、1),巽(0、1、1)。
其中乾和巽是易卦小畜的上下卦,兑和离是易卦小畜的互体卦。
定义6:把两个八卦上下相叠而构成一个易卦,记作B(3)X B(3)=G。
即易卦空间是两个八卦空间的直积。
定义7:用本卦生成的四个内八卦相叠而构成的变卦定义为内八卦组合操作。
共有12个内八卦组合卦变操作。
例7.1:否卦(0、0、0、1、1、1)有四个内八卦坤、乾、艮、巽。
内组合乾上坤下为本卦,是内八卦组合中的不变操作。
内组合坤上乾下为泰卦,本卦否变为变卦泰就是把上下八卦相互易位,这个操作在传统中称为“上下象易”。
互体八卦的内组合:艮上巽下得变卦蛊,巽上艮下得变卦渐。
传统称为互体卦变。
互体卦和上下卦的内组合艮上坤下、巽上坤下、艮上乾下、巽上乾下、以及这四个变卦的上下易象,传统称为“连互”卦变。
5、反对。
倒转就是把一个卦反过来看,这个新卦称为原卦的复卦。
如讼卦(0、1、0、1、1、1)反对成为需卦(1、1、1、0、1、0)。
无论是内八卦组合还是反对,对于某特点的易卦,都对应于某个消息操作。
如讼卦反对成需卦,对应的消息是f(1346),即初、三、四、上爻消息。
反之,如果占得本卦和变爻得到的变卦刚好是某个反对操作、或者内组合操作、或者上下易象操作,或者往来操作,那么,这个变卦就揭示了本卦的什么特性在这个变卦中起来作用,这有点像“性格决定命运”。
即同样的环境和外部条件,同样的消息,本卦不同,结果大不一样。
在同样的消息操作下,某些易卦是一成不变,某些易卦变为反对,某些卦变为往来,某些卦变回胡体等等。
结论:64个消息操作F是完备的卦变操作集合,其它卦变操作等价于某个消息操作,是否等价以及等价于那类卦变操作是由本卦的结构决定的,因而揭示了卦象的某些特征。
所以,卦变成为研究易卦的重要工具之一。
---易卦:一个符号体系易经对于人类文明进步有着特殊的意义,要了解这个意义,我们要先聊聊人类与动物界的区别。
能否运用符号体系是人类与动物界的分界线。
动物界中有社会动物,如蚂蚁,蜜蜂等。
动物界也有脑容量大的,如鲸鱼。
也有聪明的动物,如章鱼有好几个脑,比只有大脑和小脑的人类有更多的脑,但那不就智力,只有人有智力,因为人能运用符号体系。
动物也会使用语音通讯,如猫叫情,狗吠等,但那不是语言。
人类的语言是一套符号体系。
人类至今保留和动物一样的原始的情不自禁的语音通讯,如哭、笑、惊叫。
听到惊叫,周围的人就知道有危险;这的猴类猿类都有的特点。
听到哭,知道哭的人不高兴,听到笑,知道笑的人很开心。
哭、笑、惊叫是不分国界种族说有人都听得懂的语音通讯,但这些都不是语言,不是符号的应用。
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思维,人类是从动物界进化而来的。
我们的骨格只有拉长缩短变变形,就可以和鸡鸭猪狗相比较,就可以研究出进化论,但是,语言是进化来的吗?有谁发现动物中有原始初级语言进化到人类语言吗?没有。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其它动物没有。
有科学家致力于教猩猩学习符号系统,有初步成果,但很难。
我们可以命令家中宠物狗坐下、吃饭、走开等,马戏团可以训练野兽听驯兽员的“话”,鹦鹉也可以学舌,但那绝对不是这些动物懂得人的语言,那都是条件反射,就跟我们望梅止渴一样,是条件反射,是情不自禁的条件反射。
蜜蜂会用“舞蹈语言”告知同伴那里可以采蜜,甚至有一套“舞蹈语言”,但那绝对不是符号体系。
而是某些标记和指标。
标记和指标与符号体系有什么不同?标记和客观事务有一一对应,指标隐含某种因果关系。
如象形文字,就是一种标记。
象形“猪”的甲骨文标记“猪”,象形“马”的甲骨文标记“马”,等等,象形“山”的字标记“山”,你不能用甲骨文的“山”去标记“马”。
但是,符号就不同了,你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这两个符号去指代“天”和“地”,指代“日”和“月”,指代“夫”和“妻”,等等。
符号体系是一个系统,可以对应于客观世界的一个系统,而这种系统元素之间有某种相互关系。
而且,符号体系是约定俗成的,不是标记,可以没有被指代物的任何关联。
如简单的两符号体系的两个符号,可以是“阴阳”,可以是“乾坤”,可以是“阴爻阳爻”,可以是“0和1”。
无论怎样约定,系统内在规律和逻辑是不变的。
符号是在标记和指标之上更抽象更有内在相互联系的系统。
蜜蜂的舞蹈语言是一种指标,舞蹈的某个方向指示采蜜的方向,这和语言符号不同,我们把“东南方向三里地有花蜜”这个语句横着写或竖着写或用英文写,都是表达一样的意思,但蜜蜂的舞蹈必需按照特点方向舞才能指示采蜜的方向。
符号不是学习得来的,不是学习甲骨文“猪”标记“猪”,学习甲骨文“山”来标记“山”。
符号体系是一种认知,是一种发现。
发现了有内在规律的宇宙系统,再把这个系统“谱写”成一套符号系统。
所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周易·系辞》这段话,讲的就是人类运用符号体系的诞生。
所以,学习外语不是简单的把单词和事务一样对应,而同时要学习语法,单词要在上下文和场景中才产生意义,因为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把组成这个系统的单词背下不等于懂得这个语言,而要认知整套符号体系。
注意,语言符号没有进化论的生物界踪迹。
我们可以说人类的手和脚是怎样从鱼到两栖动物到哺乳动物逐渐进化而来的,但是我们不能说人类语言是从鱼叫进化到鸟语进化到狼嚎进化到猿鸣再进化的人类语言,这个演化途径不存在。
语言符号只有人类才有,其它动物没有。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有许多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但是,生物进化是否必然会进化到有智力可以运用符号系统的人类,这是没有考古学和生态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