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式而非家长制_基于文化视角的当代中国企业领导模式研究
家长式领导..

LOGO
一、家长式领导研究的背景
1、领导研究中的文化特质性 西方特别是美国,领导研究成果丰硕,这些丰硕 的成果能否为全世界所共享呢?从这个意义上看,领导 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流派:一些研究者认为领导理论与 内容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不会受到文化、地域、国家的 影响,具有全球一致性和跨文化的通用性,并坚持准则 式的研究途径,代表人物有House,Wright 等;另一 些研究者则强调文化特质性在领导风格与行为中的作用, 认为文化的不同,领导的内涵与效能可能是有差异的, 在英美文化下证明有效的领导方式移植到异质文化中则 不一定有效,代表人物有Hofstede 和Chemers 等人。 Hofstede 在其著作《文化的后果》以及研究中提出, 任何领导方式决定于文化传统。Chemers 则坚持个别 化的研究途径(idiographic approach),并将领导视 为一种镶嵌在文化底下的特定行为。
LOGO
一、家长式领导的研究背景
(3)Westwood 他(1992,1997)针对华人家族企业提出了一个家长式首脑模式 (model of paternalistic headship)。他认为领导的概念是欧美研 究者所建构出来的,并不适用于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华人家族企 业中,所以他采用了家长式首脑而非家长式领导的概念。并提出 了家长式首脑的9种特定的领导特征。 (4)凌文辁的CPM 理论 他发现除了P(performance,绩效)和M(maintenance,维 持)两因素外,中国人对领导的期望还包括一个重要的方面:德, 即个人品质,将其定义为对待公与私的态度或如何处理公与私的 关系,并据提出了CPM 理论。
LOGO
一、家长式领导研究的背景
2、针对华人的领导研究回顾 (1)Silin 的研究 Silin 于60 年代在中国台湾进行为期一年的个案研究, 1976指出这些该企业的老板与经理人的领导作风具有 与西方迥然不同且清晰可辨的特色,并总结为教诲式领 导、德行领导、中央集权、上下保持距离、领导意图、 及控制。 (2)Redding的研究 他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研究了72 位华人企业主管, 指出华人的经济文化具有异于西方的特质,他将其称之 为中国式资本主义( Chinesecapitalism),其中父权 家族主义(paternalism)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的关系研究

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的关系研究组织公正作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探讨,对其内涵、结构在三维或四维论上基本达成了共识,对其影响效果也有很深入的认识。
但是,对于管理实践中能够影响组织公正的因素,目前还缺乏研究。
家长式领导台湾学者郑伯壎等人提出的中国式领导理论,包含仁慈领导、德行领导、权威领导三个维度。
家长式领导广泛存在于各种华人企业组织、团队中,而非仅仅为家族企业所独有,是中华文化下组织的普遍特征。
那么,家长式领导对组织公正有什么影响?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本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分三步来探讨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的关系: 研究一、采用问卷研究,以郑伯壤等人开发的家长式领导量表(PLS)和刘亚开发的中国组织公正问卷为工具,以428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调查对象。
对测量结果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没有发现显著的共同方法偏差。
层级回归结果表明,家长式领导能有效得预测组织公正,对程序公正、领导公正、领导解释的预测力分别为.244,.289,.251,.092。
研究二、采用模拟情境的实验研究,验证研究一得到的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的关系。
以264名MBA为被试,采用2×2×2的完全随机设计,以情境故事法(scenarios)呈现刺激,研究了上司的仁慈领导、德行领导、权威领导对下属的分配公正、程序公正、领导公正、领导解释的影响。
结果表明,家长式领导能够直接影响程序公正、领导公正、领导解释;即家长式领导不能直接影响分配公正。
研究三、对研究一、研究二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并验证了家长式领导通过程序公正、领导公正、领导解释的作用最终影响分配公正的中介模型:仁慈领导通过程序公正、领导公正、领导解释的部分中介,作用于分配公正;德行领导完全通过程序公正、领导公正、领导解释的中介,最终作用于分配公正;权威领导通过领导公正的中介,最终作用于分配公正。
最后,对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了探讨,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反思,同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设想。
【毕业论文】论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以美特斯·邦威集团为例学生姓名:袁伟波学号:03专业班级: B09工商管理(创业管理)2班指导教师:孙士伟学院: 管理学院2013年5月论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以美特斯·邦威集团为例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经济重要主要部分的民营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可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原本适合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已日益显露出弊端。
这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企业的管理需求,甚至将会阻碍到整过国民经济的发展。
而在民营经济中起着主导地位的家族企业,则成为目前改革的重点。
通过进一步地实地考察研究,合理解决经营权和所有权的产权问题,总结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途径,从而改善家族企业的运营。
本文将实实在在站在家族企业的角度分析,以美特斯·邦威集团为例,总结成功企业完成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的经验,探讨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途径。
通过对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突降的研究,本文将会为家族企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家族式管理;现代企业管理;转变途径ANALYSIS OF TRANSFORMATION OF FAMILYMANAGEMENT TO MODERN ENTERPRISEMANAGEMENT APPROACH——THE METERS/BONWE GROUP AS AN EXAMPLE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private economy,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economy of China , has rapidly developed.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original economic management mode of development has increasingly exposed shortcomings. It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cur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even will hinder to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family enterprises which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private economy,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reform. Through further investigation, solving reasonably the problem of property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we summar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family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so as to improve the family business operation. This paper will really stand in the family enterprise perspective, taking Meters/bonwe Group as an example,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ways of family management to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which completed in the successful enterprises, and find the advanced way of meaning of the time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change from family type management mode to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this paper will direc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amily enterprises.Key words: family management;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ways of transition目录1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_泛家族化_还是_家长制_基于雅戈尔和茉织_省略_例的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选择与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雅戈尔和茉织华走上多元化之路后日益背离的经营绩效、市场表现的深层次原因。
我们发现,雅戈尔走出了一条“立足专业化、稳健多元化”、“多元并进、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公司注重产业运作,坚持品牌塑造,保持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茉织华意图依赖资本运作的“助力”,淡化既有品牌、营销渠道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我们通过分析两家公司创始人管理决策定位、股权结构趋势、公司治理结构等差异后发现,雅戈尔的成功得益于其“泛家族化”的管理模式,而茉织华“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则令企业因巨大的经营风险而陷入经营困境。
关键词:多元化管理模式泛家族化家长式核心竞争力一、引言从国内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尽管国内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试图借助多元化来实现扩张和分散投资风险,但在多元化之路以及整体企业治理模式上已经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我们将其称之为“家长式”管理模式和“泛家族化”管理模式。
选择不同管理模式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上表现出不同特征,导致两类企业的决策效率、经营稳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从而影响到公司价值、未来经营业绩和股价二级市场表现。
“家长式”管理模式在公司治理方面多表现为主要股权始终集中在少数创始人(实质控制人)手中,出于决策效率的考虑,公司经营决策多一直由实质控制人亲历亲为,董事会的决策参与多为法规要求的“摆设”。
“家长式”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其决策效率较高,且实质控制人对企业所处行业较为熟悉,能对企业有很好的掌控,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而当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得已走上多元化之路后,受限于实质控制人自身精力、专业知识、履历经验,实质控制人在制订经营战略的同时已不能再亲历亲为地进行日常经营决策,在缺乏利益一致的具体经营决策执行者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理念只能更倾向于借助资本运作谋求“拔苗助长式”的迅速扩张,有时甚至忽视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塑造,所以,此时即便经营战略方向无误有时也难以保证实现有效的执行效果,公司多元化呈现出较大的经营风险。
浅谈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方式研究——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精品

教育学院生毕业设计(论文)(2010 届)题目浅谈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方式研究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0.4.28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录一、毕业设计(论文)正文…………………………(1~9)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材料...............(10~26)(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3~14)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表 (15)(三)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6~23) (四)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指导情况记录表 (24)(五)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25~26) 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26~31)(一)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28)(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表 (29)(三)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 (30)第一部分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目录一、家族企业概述 (3)(一)家族企业的定义 (3)(二)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定义 (4)(三)家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二、家族企业的传承方式 (4)(一)“子承父业”的典型模式 (4)(二)引进职业经理人 (5)三、中国家族企业传承中所产生的冲突 (5)(一)传承中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冲突 (5)(二)传承中子辈之间的冲突 (5)(三)传承中家族成员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冲突 (5)四、家族企业传承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一)传承前缺乏继承计划 (6)(二)继承者能力不足、威信不够 (6)(三)家族内部关系的阻力 (7)五、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对策 (7)(一)建立现代家族企业文化 (7)(二)制定完善的传承计划 (7)(三)构建平稳交接的传承机制 (8)谢辞 (9)参考文献 (9)浅谈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方式研究摘要:家族企业在中国当前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群体。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领导力》领导的行为理论与权变领导-模块2

Example 2 :國營企業
1985年,我接受台灣一家國營企業的邀請,以實作的方式 為公司的課長級主管提供領導訓練。在接受訓練的第二天,每 個人都摩拳擦掌,想趁著公司最高主管(CEO)來探視他們, 舉行座談會時,表達他們深藏已久的心聲。晚上,最高主管準 時召開座談會,並表示想聽聽他們對公司具體的意見。白天躍 躍欲試的課長竟然一下鴉雀無聲,全都變成沒有聲音的人。即 使我一再地鼓勵,要他們把白天的建議提出來,他們還是默不 作聲;而且當CEO的眼光掃向他們時,頭就趕快低下來,以免 眼光與最高主管接觸。結果,座談會就變成了最高主管的精神 講話。座談會結束之後,我又詢問那些課長為什麼不把白天準 備好的建議說出來,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還是不要唱反調比 較好,否則說不定秋後算帳!」 3
4
我的頓悟- 案例1
直到多參加了一些會議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公司的經營會議大部 份的時間都是高級主管在訓話,斥責各級主管為何品管沒有做好、生產線 為何會斷線、為什麼有停工待料的現象、甚至為什麼會受到客戶抱怨等問 題。整個會議的進行,就像一位被激怒的父親在教訓一群不聽話的孩子一 樣,經營者一直數說著各級主管的不是,而各級主管除了頭低低地坐著傾 聽之外,很少加以辯駁。除非是經營者要求他們答辯一下,否則他們幾乎 是悶不吭聲的。參加幾次會議之後,我很客氣地建議老闆:「開會好像是 雙方交換意見的時間,彼此相互溝通,何必老是指責各級主管的不是?」 ,老闆的回答讓我吃驚不已:「罵都已經做不好了,不罵還得了!教訓也 是為了他們好,不然等到產品被退貨了,大家就都要倒大霉了!」話鋒一 轉,他又強調:「做老闆一定要有威嚴,在公司一定要不苟言笑,才不會 讓員工看輕你。」那時候念多了西方組織行為的理論,對這種解釋真是滿 頭霧水,摸不著邊際。於是我又去詢問參加會議的中級主管,為何他們不 表示一點意見,而寧可被冤屈。他們異口同聲回答說:「開玩笑!又不是 吃了熊心豹子膽,何況只要你一頂嘴,那就更是吃不完兜著走呢!」老闆
基于文化视角的家长式领导对领导

基于文化视角的家长式领导对领导作者:李培林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02期摘要:家长式领导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土化领导理论,包括权威领导、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三个维度。
选取领导-部属交换( leader-member exchange,LMX)关系作为衡量领导有效性的指标,分析家长式领导行为特征和文化根基,探讨LMX的过程和结构,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家长式领导的各维度对LMX关系的影响机制和效果。
关键词:家长式领导;领导-部属交换;权威领导;仁慈领导;德行领导中图分类号:F272.91;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280-03 引言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华人组织中的领导具有权威作风、关照下属以及率先垂范等明显的家长式领导特征。
家长式领导的研究最早始于台湾。
在Silin对台湾一家大型企业CEO 的研究之后,Redding与郑伯埙采用本土的研究途径开始探讨香港、印尼、新加坡及台湾等华人家族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问题,并指出华人企业的领导具有清晰、鲜明的特色,可以称之为家长式领导(Redding,1990)。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樊景立与郑伯埙等学者系统地提出了本土化的领导理论——家长式领导(paternalistic leadership,PL)。
樊景立和郑伯勋(2000)将家长式领导界定为:在一种人治的氛围下,所表现出来的严明纪律与权威、父亲般的仁慈及道德廉洁性的领导方式。
该理论在各种华人组织和团体中的广泛存在性已经得到了不少研究证实(周浩、龙立荣,2005)。
PL广泛存在于各种华人企业组织、团队中,而非仅仅为家族企业所独有,是中华文化下组织的普遍特征(郑伯埙,2004)。
领导-部属交换(LMX)理论是在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lau,1964)。
Graen 和Dansereau 等人1972 年首次提出了LMX理论。
中华家长式领导模式:绝非明日黄花

中华家长式领导模式中华家长式领导模式::绝非明日黄花绝非明日黄花郑伯埙具“严明的纪律与权威、父亲般的仁慈及道德廉洁性”的家长式领导,仍是华人组织领导的普遍形式。
对华人企业而言,采用施恩或树德的单一领导方式,或恩威、恩德并施的领导方式,效果较佳;恩威德并行,效果也不错。
“除了在天上,东西方永不相逢。
”—英国诗人吉卜林尽管现代组织中领导人肩负的任务,如指挥、组织、影响、决策及控制等,东西方并无二致,然而,领导的内涵、作风及做法却颇受文化的影响。
正如Hofstede 等人的跨文化研究所证实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领导者所选择的领导作风,会反映出其所处的文化脉络。
那么,镶嵌在东方文化下的领导模式究竟具有何种特色呢?在华人组织中,什么样的领导方式为佳?我们对华人组织领导长达20年的研究发现,家长式领导,即“在一种人治的氛围下,显现出严明的纪律与权威、父亲般的仁慈及道德廉洁性的领导方式”(Farh&Cheng,2000),是华人组织中,一种常见而普遍的领导形式。
在这种领导形式下,华人领导人常常展现出威权领导、仁慈领导及德行领导等三种领导行为。
威权领导威权领导 在威权领导下,领导者强调其权威是绝对、不容挑战的;对部属则会进行严密控制,而且要求部属毫不保留地服从。
我曾深入调研了一家台湾运动用品制造与外销公司。
其老板L 先生就是明显的威权领导者。
比如,他底下的两位员工这样描述他对三位员工做工作分配时不容商量的语气:“ABC这个客户的货delay(延迟)了这么久,要我怎样向客户交代。
黄某某你很无能,另外一个林某某也一样没有能力处理我们的大陆线,从今以后刘某某你调来帮忙处理大路线。
调过来就调过来,这是我的命令。
”L先生是在用专权来树立他的威权,他不太愿意授权,大多进行上对下的沟通,对讯息加以控制而不愿公开,并对部属进行严密的监控。
除专权外,领导者还采取其他立威行为,比如:贬抑部属:故意漠视部属的建议与贡献。
形象整饰:维护自己的尊严,表现信心及操控相关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兄长式” “家长制” : 基于文化视角的当代中国企业领导模式研究 杨斌 等 而非 , “家族 ” 这种认知通过相应的家庭教养方式逐代传承 。 所以不难理解, 在泛家族主义的影响下 成为 各类企业组织的模板, 家长制领导模式也就成为家族治理经验和习惯在企业组织的投影 。 威权领导正是儒家思想影响下家族中父亲权威在企业组织中的延伸 , 而儒家所提出的“三纲 ” 吸 取了法家思想中更有利于统治的实用元素 , 使得上下之间的权利关系不再对等 , 居于下位的子女对居 于上位的父亲必须无条件地遵从 , 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在家族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企业组织中 上级对下级的威权就是传统家族中父权的翻版 。仁慈领导则是建立在儒家思想所宣扬的相互性的基 础之上, 特别是下属因为上级的关怀会产生知恩图报的思想和行为 。尽管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 这种 互惠的平衡在实际执行层面被打破 , 然而在精神层面, 人们都认同上级用仁慈的行为赢得下属的服 从, 激励下属更好地履行职责。而德行领导则是基于儒家思想始终倡导的道德教化 。 优秀的品德是 对个人, 尤其是领导的重要要求, 因为优秀的品德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法制不完善而缺乏对 于下属权利保护的不足, 也能够激励下属对于领导的指令心悦诚服 , 树立起在等级制度基础之上对领 导的崇拜。传统文化就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华人企业组织施加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 形成了家长制领导 2000 : 127 —180 ) 。 模式( 樊景立、 郑伯埙, 。“威权” “上下尊卑 ” 从整体来看, 家长制领导都是建立在严格的等级观念之上的 本就源于 的等 。 同样 是与生俱来的。正因为有显著的等级差别, 上级对下属的关怀激励才称得上“施恩 ” 级制度, 因为等级差别造成的不对等关系 , 领导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以成为道德楷模 , 由此赢得下属的信任。以 接受等级观念为前提, 家长制领导的有效性才得以很好的发挥 。而一旦这种等级观念被动摇, 家长制 领导就不再是一种有效的领导模式了 。 ( 二) 文化变迁催生 “兄长式” 领导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 , 华人社会的文化价值观逐渐发生着变化 , 年 ( 、 , 2005 : 227 — 238 ) 。 轻一代已经不再自然地认同不容挑战的等级权威 周浩 龙立荣 家长制领导的有 2004 : 674 —676 ) 。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效性, 依赖于下属的价值取向( 刘善仕、 凌文辁, 改变着支 撑家长制领导理论有效性的文化背景 。 “中国式企业管理基础科学研究 ” 同时, 随着 项目研究的不断深入, 在了解企业和访谈企业家的 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这些成功企业的当家人身上流露出一些不同于“家长制 ” 领导理论所描述的领导 风格, 而且与仍然在校学习的 EMBA 学员交流过程中也印证了这样的看法。 从他们的言谈之间, 我 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带有“兄长式 ” 领导风格的鲜活片段。 青岛港常德传以一系列生动的比 “兄长 ” : “青岛港是个大家庭, 喻诠释了自己不同于专制家长的 形象 我是这个大家庭的长子, 离退休 老同志就是我的老人, 广大干部职工就是我的兄弟姊妹 , 幼儿园的孩子就是港口的后代, 孝敬老人、 照 ” 培养好孩子是我的责任。 复星集团郭广昌、 三一集团梁稳根也都始终在创业团队中 顾好兄弟姊妹、 担当着兄长的重任, 不是运用正式权力来发号施令, 而是运用洞察力和前瞻性来带动和指引, 创业团 队组成的领导集体同心同德、 同舟共济, 持续稳定地在企业服务。 比亚迪王传福、 小肥羊张钢在企业 不断发展壮大同时, 将自己的股份不断出让给管理层团队的其他成员 , 共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巨大收 益。从这些企业家的身上, 我们看到了一位又一位性格迥异而又具有一定共性的“兄长” 形象。 “兄长式” “家长制” 基于这些共性, 可以归纳出 不同于 领导风格的一些特点。相对于家长制领导 风格较为倚重领导者权威的树立 , 这些当代中国企业家并不强调刻意树立绝对的权威 , 展示十全十美 的人格, 而更注重在平等的交流沟通过程中 , 依靠宏伟的愿景, 激发组织成员的共鸣并为之共同奋斗 , 同时凭借出色的才能以及平易近人的作风 , 令下属心悦诚服。而“财散人聚 ” 的做法更像是一种利益 的共享, 而不是像家长制领导理论所描述的施予恩惠 。 上述这些特点对兄长式领导模式进行了粗线条的描绘 , 而如果要系统地构建科学规范的兄长式 领导模型, 则应当进一步结合当前中国企业实践 , 更加深入地了解决定企业领导模式的外部社会文化 ·153·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组织中产生影响。现在, 亦有相当多的学者沿用“家长制 ” 领导理论的研究框架, 探讨当代中国大陆 企业的领导风格。而仔细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企业所处的文化环境时 , 我们发现由于一些重 要的社会变迁, 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已经有所淡化 。单纯以传统文化为土壤的家长制领导 是否适用于描述中国大陆企业的领导模式 , 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 自 2006 年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企业联合会、 清华大学联合主持了“中国式管理科学基 ” , 础研究 旨在对中国成功企业包括领导模式在内的管理实践进行全面的总结 , 探究其成功之道, 提 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随着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们发现“家长制 ” 领导模式并不能准确地 描述当今中国内地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状况 , 原因在于影响管理模式的文化土壤已不再由单一的中 、 “痞子文学 ” 国传统文化所主导, 特别是自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独生子女政策、 西方文化扩散 兴 起、 网络氛围浸入这些因素, 对于社会文化中的传统元素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 今天中国的企业员工, 没有一种对于家长的天然皈依, 而更认同有一定程度服膺但又较为平等的新型关系 。 这种建立在现 代社会文化基础之上的企业领导模式 , 类似而又不同于传统的“家长制 ” 领导, 可以更为贴切地喻之 “兄长式” 2009 : 4 —12 ) 。 以 领导( 杨斌、 赵纯均、 丁大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涌现出一大批高速成长的成功企业 , 助推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企业所显示出的卓越竞争力 , 激发了国内外学术界、 企业界对于“中国式管理 ” 浓厚的研究兴趣 ( 陈春花、 2004 ; 黄津孚, 2006 : 4 —9 ; 李维安, 2007 : 1 —1 ) 。 而在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 赵曙明、 赵海然, 中, 没有人能够否认领导模式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效的领导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励 下属产生积极正面的心理反应, 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而对下属心智模式不正确的认识, 则会使 领导者做出错误的选择。这些中国企业的成功崛起造就了怎样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领导模式 ? 这 样的领导模式是如何形成并产生影响的 ? 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 为管理 具有重要意义。 学研究贡献新知, 领导理论和实践深受企业所处的地域以及相应社会文化的影响 , 这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共 识。具体而言, 特定的社会文化在不同时期都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感知 , 进而影响到企业中领导风格的 有效性。在众多探讨文化对领导力影响的研究中, 最为著名的当属 Hofstede 所进行的跨文化研究。 他对 IBM 公司在全世界 40 多个国家的雇员进行了文化价值观的调查 , 发现从权力距离、 不确定性的 1980 : 42 - 规避、 个人主义和男性化这 4 个维度可以将所调查的国家划分为多个文化群 ( Hofstede, 63 ) , “华人价值观调查” 而此后他与另一位学者 Bond 所开展的 又发现华人社会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 —对于未来更加注重的价值取 观, 不确定性的规避在此次调查中并不显著, 而在“儒家动力 ” 维度— — —的较高评分, 向— 说明华人社会乃至于东方国家深受儒家文化更关注长远利益的思想影响 ( Hofstede 和 Bond, 1988 : 4 - 21 ) 。 正是基于华人社会独特的文化基因 , 樊景立、 郑伯埙等学者通过对海内外华人企业的研究, 提出 并不断完善了家长制领导理论, 用以刻画华人企业中的领导行为, 并追溯其文化渊源 ( 樊景立、 郑伯 2000 : 127 —180 ) 。最初, 埙, 家长制领导的研究主要关注我国台湾 、 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家族企业 。 在这些地区或者当地的华人社区 ,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对完整地传承下来 , 从而在所在地区的企业 ·151·
一、 华人社会文化对领导模式的影响
( 一) 源于传统文化的 “家长制” 领导 20 世纪中后期, 我国香港、 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经济飞速发展 , 吸引了许多学者研究华人社 会与组织, 尝试结合华人社会的传统文化, 解释这些成功企业的致胜原因。家长制领导理论正是在这 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 通过长时间的访谈 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台湾学者郑伯埙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 , , 调查 总结归纳了台湾私营企业主的领导模式 提出了包含立威与施恩两方面行为的家长制领导二元 1995 : 119 —173 ) 。此后, 理论( 郑伯埙, 凌文辁等学者提出, 在传统文化影响下, 德行也是华人领导模 1987 : 199 —207 ; 凌文辁、 1991 : 陈龙、 王登, 方俐洛、 艾尔卡, 式中较为显著的一个重要方面 ( 凌文辁、 236 —241 ) 。樊景立等学者在台湾地区开展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中也发现 , 认同公司、 维护人际和谐 Earley 和 Lin, 等华人组织特有的组织公民行为, 构成了领导者所应具备的理想的道德品质 ( Farh、 1997 : 421 - 444 ) 。于是, 道德维度也被纳入家长制领导理论之中 , 构成了权威领导、 仁慈领导和德行 2000 : 3 —64 ) , 领导的三元理论框架( 郑伯埙、 周丽芳、 樊景立, 而这三元结构的每个方面背后也都存 2000 : 127 —180 ) 。 在着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樊景立、 郑伯埙, 经过不断的完善修正, 家长制领导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定义, 即“在一种人治的氛围下, 显现出严 , 父亲般的仁慈及道德的廉洁性的领导方式 ” 可以概括为恩威并施、 以德服人。 其 明的纪律及权威、 中, 威权领导强调上级拥有不容挑战的绝对权威 , 对下属控制严密, 要求下属无条件服从指令; 仁慈领 导指上级全方位地关怀下属, 不仅关心下属的工作, 还涉及他们工作以外的生活, 不仅关心下属当前 的利益, 而且还会考虑他们长远的发展; 德行领导要求上级显示出更高水平的道德操守和个人修养, 2000 : 127 —180 ) 。 以获得下属的崇敬和效法( 樊景立、 郑伯埙, 家长制领导模式深受中华传统文化 , 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家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儒家的五伦之中, 父子、 夫妇、 兄弟是关于家庭关系的, 而父子关系是 父权社会中最重要的关系, 君臣关系则可以视作父子关系的延伸 , 足见家族组织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 地位。自然地, 人们习惯于将自己在家族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外化到自己所在的其他组织 , 杨国枢对 于中国传统社会这种特有的泛家族主义进行过精辟的归纳 , 他认为在传统社会里, 个人对于组织或团 体生活的认识和经验都来自于家庭或家族中的生活习惯和经验 , 于是中国人也习惯于将对于家族生 1998 ) 。 同时, 活的认知与处理家族事务、 协调家族成员关系的经验应用于家族以外的组织 ( 杨国枢,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