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辅导员之角色困境及应对策略——基于存在论视角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与对策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与对策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工作职责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能力提升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围绕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与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能力提升方面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1.角色认知不清。
部分高校辅导员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不清,往往只是将自己局限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这两方面,忽视了自身在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2.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对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3.工作方法和手段单一。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工作方法和手段上比较单一,只注重个别辅导,忽视了群体引导和集体辅导等形式,而且在辅导技巧和方法上的更新不够及时。
以上困境的存在使得高校辅导员在提升职业能力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1.明确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需要及时更新自身学习和认知,要加强对职业角色的认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不断学习进步。
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可以积极参加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辅导能力。
3.丰富工作方法和手段。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课程讲解、心理测试、小组辅导、心理活动等形式,丰富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辅导效果。
高校辅导员还可以积极与其他职业辅导机构和专业人士开展合作,共同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校辅导员自身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专业的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和发展。
高校辅导员在提升职业能力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但通过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可以找到相应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前言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辅导员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辅导员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长。
本文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问题分析岗位职责不明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涉及很多方面,如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咨询等。
但有些学校缺乏明确的职能划分和标准,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不明确,岗位职责不清晰。
这使得辅导员难以有效开展工作,也让学生不清楚该找哪位辅导员解决自己的问题。
工作压力大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学生问题种类繁多,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解决。
但是,有些高校对辅导员的数量和配备不足,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过大。
同时,一些学校内部制度也不够完善,辅导员需要履行大量的行政工作,导致无法专注于学生的问题。
工作质量参差不齐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较多,一些辅导员工作不够专业化和针对性,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导致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这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还可能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明确责任与职能高校应该明确辅导员的职能和责任,在招聘岗位时要求候选人具有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同时,高校应制定专业指导方针,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完善辅导员的工作流程。
增加配备与改善工作环境增加高校辅导员的数量和适时调整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分配,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
同时,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在高校内部制度上完善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务。
加强培训与专业化教育高校能通过专业技能培训、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帮助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工作质量。
同时,加大推广力度,倡导全员参与,形成全校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氛围。
结语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社会责任的重要工作,其重要性一直被高度重视。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随着高校教育的日益普及和大众化,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角色和使命日益重要。
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辅导员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境,如职业发展缺乏足够的支持和保障、工作压力大、工作量大等等。
本文将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1.职业发展缺乏足够的支持和保障高校辅导员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其职业发展应得到足够的支持和保障。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辅导员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保障,其职业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
辅导员往往面临着工作内容单一、职业晋升渠道狭窄、培训机会缺乏等问题,导致辅导员事业发展受到阻碍。
2.工作压力大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是重案、重责、密集、多样化、精细化。
在工作中,辅导员需要处理大量的事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服务,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辅导员的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关注和支持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这种重视学生的工作模式,往往会带来工作压力的增加。
3.工作量大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繁重性也是其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辅导员需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包括个别咨询、班级管理、学生活动组织等,这些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往往涉及各个学科领域,需要掌握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应对措施1.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和待遇高校辅导员应得到足够的职业地位和待遇支持,这样才能激发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和薪酬待遇的规范与优化,注重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2.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改进辅导服务的重要途径。
针对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需要,教育部门应针对辅导员的专业特点和工作要求,制定具体的职场培训课程,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和学术水平。
3.实现辅导员队伍规范化管理高校应本着对辅导员人身安全、教育工作质量和培训目标的负责,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规范化管理制度和机制,明确权责和工作要求,加强组织和人员的行为规范,确保工作顺畅进行。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辅导员工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学生的导师、朋友和引导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情感等各种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问题描述1. 工作压力大。
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学生数量增加、学生问题复杂化、学校改革加速等方面。
相比以往,现在的高校学生面临的问题更为多元化,辅导员需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这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 职责不清晰。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多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参与学生的生涯规划等。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职责不明确,有些辅导员会出现工作重心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
3. 专业素养不足。
部分高校辅导员专业背景较为薄弱,缺乏相关的心理、教育等专业知识和素养。
他们在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缺乏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效果。
4. 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推动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导致了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不畅,甚至出现了沟通不畅的情况。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培训。
高校应该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技能培训、学生管理技巧等方面,帮助辅导员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
2. 建立工作标准。
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标准,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为辅导员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导,提高工作效率。
要建立学生问题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问题。
3. 拓宽沟通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沟通效果,高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拓宽沟通途径,比如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在线咨询平台等,帮助学生更方便地与辅导员进行沟通。
4. 强化团队协作。
高校可以建立辅导员团队,由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共同工作。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办法【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大、职责不清晰、资源匮乏等问题。
针对这些困境,可以采取加强心理辅导、明确职责分工和争取更多资源支持等解决办法。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更好地服务学生。
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优化工作方式,以应对面临的困境,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困境、工作压力、职责不清晰、资源匮乏、解决办法、心理辅导、职责分工、资源支持、总结反思1. 引言1.1 工作困境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对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造成了影响,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深入了解并解决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所遇到的困境,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效能和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面临的困境之一是工作压力大。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也变得越来越繁重。
面对来自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各种需求和压力,辅导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难以有效应对。
高校辅导员还面临职责不清晰的困境。
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多样,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同时承担学术指导、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多项工作,但有时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和分工,导致工作任务交叉重叠,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压力。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还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由于高校资源有限,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往往面临着经费、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加以解决,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 正文2.1 困境一:工作压力大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工作压力大。
高校辅导员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问题和需求,需要辅导员一一耐心倾听和帮助。
辅导员还需要处理各种琐碎的事务,如学生的请假审批、学业管理等。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引言:作为高校辅导员,在2023年面临的工作困境日益增多,如何应对这些困境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常见的困境,提出一些应对策略,旨在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困境一: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愈加复杂多样化,呈现出普遍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抑郁、适应困难等问题不容忽视。
同时,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表现为自杀和其他严重事件,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应对策略:1.提升辅导员专业素养:辅导员要持续学习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加强专业的培训和学术交流,以增强自身的辅导能力,更好地服务学生。
2.加强预防性工作: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积极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3.建立多元化的支持体系:与学校其他部门及社会资源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样性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困境二:学生学业压力持续加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在追求高学历和就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学业压力不断加大,表现出明显的升级趋势。
学生因此容易出现焦虑、厌学、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辅导员面临的困难也相应增加。
应对策略:1.建立高效学业辅导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和时间管理方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开展心理普及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和线上资源等方式,普及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业压力,树立健康的心态。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公益志愿者等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和发展机会,以减轻学业压力。
三、困境三:数字化技术对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辅导员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并克服由此带来的种种困境。
应对策略:1.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积极学习新技术的应用,如在线辅导平台、辅助系统等,提高数字素养和信息化能力,更好地服务学生。
浅析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浅析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摘要】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常常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工作量大、学生需求多样化、工作压力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加强团队协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等。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应对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可以不断学习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问题、解决对策、面临、困难、挑战、建议、指导、改进、指导、效果、专业发展、心理健康、提升。
1. 引言1.1 引言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的不断进步,高校辅导员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二是与学生沟通不畅,理解不到位;三是资源匮乏,支持不足。
面对这些问题,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一是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加强培训和学习;二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三是加大对高校辅导员的支持和资源投入,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希望各高校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高校辅导员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1. 工作压力大:高校辅导员需要处理大量学生的情绪问题、学业问题和生活问题,工作量大、压力大。
由于学生数量众多,辅导员常常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工作任务,导致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2. 缺乏专业支持:很多高校辅导员缺乏专业培训和支持,对于处理复杂的学生问题和挑战不知所措。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会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也容易导致工作中出现失误。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困境与对策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困境与对策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中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的重要角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复杂化,辅导员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工作压力是不可忽视的困境之一。
随着大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辅导员们面临的学生数量和工作任务也日益增加。
他们需要提供心理咨询、制定个人成长计划、解决学业问题、处理社交矛盾、应对情感压力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辅导员的数量相对有限。
因此,辅导员们常常加班加点,超过自己的工作量负荷,这给其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解决这一困境,高校应该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投入,增加辅导员的数量,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可以通过拓展辅导员团队,引入社会资源,组建跨学科团队来配合辅导员的工作,提供更全面、专业、高效的服务。
其次,辅导员所能提供的帮助往往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大学生在心理问题上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征。
一些学生可能面临情感压力、焦虑、抑郁等常见的心理问题,而另一些学生可能遇到更为复杂的问题,如自我认同困扰、性取向问题、家庭矛盾等。
因此,辅导员在现实中遇到的情况往往超出了他们的专业领域,无法有效的给予学生综合的帮助。
为应对这一困境,高校应该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可通过与相应的社会机构或专业心理机构合作,引入专业心理师,组成专家团队,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高校还应更加重视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再次,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存在的困境之一是隐私安全问题。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涉及到他们个人生活的许多私密问题,这些问题的保密性十分重要。
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辅导员资源,辅导员往往需要跨越多个学生进行咨询,这给辅导员的隐私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辅导员之角色困境及应对策略收稿日期:2017-12-12作者简介:吕东刚(1982-),男,山东淄博人,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对“高校辅导员”这一大家熟悉的概念进行深刻而实际的分析,进而重构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角色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学者们对高校辅导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种视角:一是围绕着“高校辅导员应当如何?”的规范性视角,二是“如何才能成为高校辅导员?”的生成性视角。
前者是从“规范”下降到“现实”,后者则从“现实”上升到“规范”。
这两种视角都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高校辅导员”这一主体,高校辅导员的成长离不开高校辅导员的自觉、自治和自励,其成长的起点应当是高校辅导员对自己及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教育实践中直面学生、文化与社会的对峙,不断地设问自身存在的意义”。
这称之为高校辅导员的存在论视角。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被学校和社会赋予很多复杂的感情的概念,身份具有二重性,是处于多种二元关系中的“中介”,他是“‘外行’与‘专家’、‘学习者’与‘教育者’、‘实践家’与‘理论家’、‘从属者’与‘掌权者’等二元关系的中介,这一角色,无论怎样做出明确的界定,事实上只是一个‘中间人’”。
作为中间人的高校辅导员的这种“中介”角色,使得他们被寄予了多种自相矛盾的期望,导致了高校辅导员对于自己的角色感到困惑、迷茫甚至绝望。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现状当前,高校辅导员往往被寄予了高过其能力的期望。
社会、高校期望辅导员不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能手,而且是教育教学能手,还要做教科研专家,并且挥舞着职称评定这个大棒来指引高校辅导员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些表面现象的描述上,而是要进一步深入地探讨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复杂。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尴尬折射了社会对于教育和高校的复杂情绪。
每个辅导员都期望自己的学生在学校自由快乐地成长,同时又能在各种考评中取得让同事羡慕的成绩。
在大家都明白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愈来愈深刻明显的现实:成才和就业的教育像应试教育一样的根深蒂固。
现实是教育界上层、媒体、公众、家长对于教育的强大功能的高度期盼,一方面是情感教育、人性教育、兴趣教育;另一方面又是各种从不间断的时不时的调研;还有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教育更新,高校逼着大家自己研发创造各种工作模式。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社会人,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与其他行业的人一样面临着生活的危机,有着过上幸福生活的种种期望和合理要求。
这些都作为高校辅导员自己的问题,而被学校、社会所集体性、无意识地忽略了。
高校辅导员处于这种四面楚歌的局面中,该如何厘清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这些种种的期望,而又能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呢?高校辅导员的存在论就是基于高校辅导员要自己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高校辅导员究竟是怎样一个角色?二、高校辅导员角色特点身处危机中的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回答这个存在论的问题呢?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设定了反映教师工作特征的三个概念来深入考察教师所体验的经验世界,笔者认为对高校辅导员来说恰好适用,这三个概念是:回归性、不确定性和无边界性。
这三个概念揭示了高校辅导员生活的困境,同时又孕育了其走出存在危机的机遇,孕育了从被动的“中间人”走向积极的“介入者”的机遇。
1.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回归性”。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回归性”是来自于一个比喻,就像投出去后又飞回来的飞镖一样,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没有任何归属’,不管怎么高喊‘学生不好、社会不好、家庭不好’之类的批判,这些批判的标的就像飞镖那样回归,责任最终还是归自己来负。
”不管高校辅导员面对如何吕东刚(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264199)摘要:高校辅导员角色在高校现实教育工作中处于尴尬境地,具有“回归性”、“不确定性”、“无边界性”的特点,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加强工作的反思与创新,增强工作的体验性,借助“微型叙事”促进自身成长与提高。
关键词:存在论;高校辅导员;成长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1-0018-02———基于存在论视角On the Role Dilemma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College Counselors—Based on Ontological PerspectiveLV Dong-gang(Shand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ntai,Shandong 264199,China)Abstract:College counselors'role is in an awkward position in college reality education.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ress","uncertainty"and "borderless".College counselors can promote their own growth and improvement by strengthening the reflection and innovation,enhanceing the experiential nature of their work and engageing in "micro-narration".Key words:ontology;college counselor;grow up的生活或社会难题,自己终究要站在班级里面对几十个、几百个活生生的学生。
这种回归性带给高校辅导员的是不断沮丧和无法解脱的压力。
2.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不确定性”。
作为“中间人”的高校辅导员,其工作的“不确定性”是明显的特征。
相比于其他许多职业,其专业性基于科学的见解或合理技术的确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几乎是由不确定性所支配的,某个优秀辅导员的带班良策,到另一个班级里面未必有效;某个辅导员的良好管理策略,到另一个辅导员手里就变得糟糕;在某种语境中合理的教育理论,到另一种情况时可能却是荒谬的。
教育的实践是介入当事人的价值生活的,自然与高校辅导员的立场相关,从某种立场看是圆满的实践,换一个立场,却可以被全盘否定。
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与情境相关的不确定性所自然造成的。
学生管理的“不确定性无非是体现了教育实践的语境依存性、价值多元性和理论复杂性。
”因此,生活在这种不确定性中的高校辅导员普遍不信任理论,或者追求万能的计划,或者寻求操作性的方法就是基于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所派生出来的心性与行动。
3.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无边界性”。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无边界性”揭示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医生的工作是通过治愈一种疾病而告终结,律师的工作是随着一个案件的结案而终结,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则并不是通过一个阶段的学生管理就宣告结束。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无论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连续不断地扩张的性质,具有‘无边界性’的特征”。
高校辅导员的实践是“千头万绪”的,唯有教室里的日历和时钟在划分学生管理工作的段落。
这种无边界性使得高校辅导员的职域和责任无限制地扩大,也导致辅导员日常生活的繁杂、教职专业的空洞化和职业认同的危机。
高校辅导员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世界、被学校所约束和控制的世界的夹缝中感悟这三个特征,辅导员在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之前,首先感受的是自己过着一种复杂而尴尬的教育生活。
如何超越高校辅导员“中间人”的困境,走向积极的介入教育生活,化被动为主动,似乎并没有什么现成的答案。
三、高校辅导员角色成长策略1.加强工作的反思与创新。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回归性”给辅导员提供了反思自己工作的条件,立足于同校园内外的文化活动的循环,形成了校园里生成的种种具体经验的基础。
而借助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不确定性”,辅导员则可以抛开对于所谓确凿的、科学的、正确的教育科学或者教育理论或者名师经验的幻想,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找到探究实践,创造实践的道路。
2.增强工作的体验性。
“无边界性”的工作则为高校辅导员提出了综合性、统整性和自律性的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在以就业与成才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内容中,转移到以关爱、关切、关联为中心的教育内容和实践,这是指为他人(尤其是学生)的幸福操心的关爱,智慧地考察牵涉自己与他人生活的社会事件的关切,和恢复同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关联。
而体现这种重构过的教育内容的教育生活,则需要高校辅导员从自己的日常教育实践中,发现和记录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通过教育叙事探讨其经验的意义,用这种贴近高校辅导员生活的叙事来应对辅导员心灵深处所存在的,平日不察觉或有意忽略的存在论问题。
3.“微型叙事”———高校辅导员成长的途径。
“微型叙事”指贴近高校辅导员生活的叙事。
我们可以理解为教育案例。
当然,这种教育叙事的方法并不能将高校辅导员从无数个两难困境中拯救出来,“也许,‘微型叙事’的话语与评论不管怎么积累也不足以获得重建体制和计划的原理”;但是“倘若从(高校)内侧来讨论改革高校与学生的途径,首先就必须解读‘微型叙事’中所交织的多层的文本。
因为在微型叙事的话语之中,浓缩了高校辅导员亲身经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
正是基于‘微型叙事’的存在论研究这一无限级数的实践,我们才能为新型的高校辅导员形象及其实践,提供规范的话语。
”在“高校辅导员”这一个简单而又多元的概念里面,也许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规范的话语,通过种种思维的剖析和辩驳,可以使得高校辅导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复杂性和独特的职业特性,从而更好地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职业位置和社会价值,意识到自我救赎和自我超越才是唯一走出两难困境的途径。
参考文献:[1]宗锦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价值与前提[J].当代教育科学,2013,(12).[2]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09,211,216.[3]韩云霞.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生存状态[J].河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4]黄赐英,陈联,李世奇.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J].大学教育科学,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