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教务管理系统

合集下载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务管理系统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务管理系统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摘要:互联网的大量信息和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使得WAP 应用具备强大的发展力,基于WAP 技术的电子商务系统和移动办公正迅速进入人们的工作生活之中。

手机这种移动设备却在学校中相当普及。

因此,本文借助已有的Web 校园网资源,结合移动通信技术为学校提供个性化移动教学信息服务,设计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务管理子系统,成为校园网管理系统的扩展。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WAP;手机中图法分类号TP312.08 文献标识码AThe Research of H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Mobile InternetWang Ya-xuan 1 Xu Cong 2(Software College,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 Dalian, 116044)1(Software College,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 Dalian, 116044)2Abstract: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of Internet and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mobile devices makes the WAP application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WAP-based mobile technology and e-commerce systems are rapidly entering people's work lives. While the phone mobile device is quite common in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this paper, it will combine with existing WEB campus network resource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design a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ubsystem based on the mobile Internet, making itself be another extens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network..Key words: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WAP; Phone1.前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成为目前趋势。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案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案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通信方式,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其应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培养学生解决移动通信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2.2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信号传播频率分配与复用技术调制与解调技术2.3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信道编码与解码信道估计与均衡功率控制与频率规划2.4 移动通信系统分类一代到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窄带与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蜂窝与非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5 移动通信标准GSM与UMTSCDMA与CDMA2000LTE与5G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3.3 实验法进行移动通信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移动通信系统的操作和性能。

3.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作者:,出版社:X《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作者:,出版社:X4.2 实验设备移动通信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4.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移动通信企业官网移动通信相关论坛和博客五、教学评估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5.2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评价,占总成绩的20%。

5.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50%。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总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5课时用于介绍移动通信概述3课时用于讲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4课时用于阐述移动通信关键技术5课时用于解析移动通信系统分类6课时用于介绍移动通信标准6.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移动通信概述第5-8课时: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第9-13课时: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第14-18课时:移动通信系统分类第19-24课时:移动通信标准第25-29课时: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七、教学活动7.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移动通信原理的兴趣。

学校管理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学校管理系统的原理是什么

学校管理系统的原理是什么学校管理系统的原理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高效、精细的管理。

它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集成了数据库管理、信息交互、数据处理、决策分析等多种功能,帮助学校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便捷的管理体系。

一、学校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1.数据收集和存储:学校管理系统通过各种手段(如网络、传感器等)收集学校各个环节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存储。

对于大规模的学校来说,数据的量会非常庞大,这就需要系统能够支持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

2.数据处理和分析:学校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化的算法和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例如,对学生的出勤率、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校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

3.决策支持:学校管理系统提供了多种决策支持功能,帮助学校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提供预测性的决策建议,帮助学校管理者在人员调配、资源优化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

4.信息交互:学校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互。

例如,学生、教师、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可以通过系统进行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效果。

5.功能集成:学校管理系统集成了多种功能模块,如学生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

这些功能模块相互关联,通过数据共享和交互,实现学校管理的全面化和一体化。

二、学校管理系统的实现方式1.网络架构:学校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网络架构,服务器负责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客户端提供用户界面和功能操作。

学校的各个部门和角色可以通过不同的客户端访问系统,并实现不同的功能。

2.数据库管理:学校管理系统需要有一个可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学校各类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支持高效的数据存取和查询操作,同时能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系统集成:学校管理系统通常需要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如学生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移动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移动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网络天地‖108‖移动教务管理系统设计分析◆曹 平 高永兵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WIFI 的覆盖,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开发移动教务管理系统。

使教师和学生用户能更方便地获得教学、学习信息。

弥补传统教务系统的不足,实现校园的立体化服务。

本文简单分析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移动教务系统开发的优势。

0 引言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广泛覆盖,移动终端的应用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教务管理系统手机客户端建设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信息化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移动终端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化校园体验,将计算机设备、互联网系统主导的校园网络转变为移动终端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实现数字化校园的立体化服务。

弥补传统教务管理系统的不足。

目前,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都是以校园网为平台的。

管理员、教师、学生,不论哪级用户,都只能在校园网内进行访问。

这样就受到了地域的限制。

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可以通过教师、学生每天都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及时为用户提供学校以及教务处的公告、通知以及完成各类查询等服务,不受地域限制,是传统计算机平台为主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有益补充。

1 微信公众平台简介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并实现与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及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微信公众平台分为服务号、订阅号和企业号三种。

服务号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而订阅号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讯的。

企业号可以高效地帮助政府、企业及组织构建自己独有的生态系统,随时随地的连接员工、上下游合作伙伴及内部系统和应用,实现业务及管理互联网化。

企业号具有一些优点:1)通讯录、应用、及接口均可分级分权限管理,适应大型企业分级安全管理要求。

2)方便地建立成员分组,发送消息、管理应用更便捷。

3)支持图文、文件等全类型无限量消息群发,更能保证消息的高阅读率。

移动教务管理系统研究

移动教务管理系统研究

移动教务管理系统研究作者:李云飞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02期【摘要】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大多依赖于PC机,难以满足人们移动作业的需求。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基于移动端的教务管理系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依据移动教务管理的需求,并结合移动教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基于Android 设计与实现了移动教务管理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首先对课题的开发背景进行阐述;对系统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然后对学生成绩挖掘模型进行了构建。

【关键词】移动终端;教务管理;挖掘模型1、系统开发背景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数量不断的增多,成为了人们全新的办公方式,突破了地狱的限制。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如何对教务进行管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基于移动端的教务管理成为了教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传统教务管理的弊端,针对基于安卓的教务系统进行了研发。

2、系统设计2.1 系统架构设计本系统基于B/S架构进行设计,B/S三层架构由表现层、逻辑层、数据层组成。

表现层并没有应用程序,只是基于相应的技术实现简单的逻辑分析,主要的功能是实现请求的发送,将结果显示在浏览器上。

逻辑层是联系表现层和数据层的载体,主要功能是接受请求并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将请求发送到数据层,并将数据层返回的结果传递到客户端。

数据层的功能是数据库的管理,接受数据请求后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并将数据库处理的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

在B/S 结构中,业务的处理是在逻辑层完成的,表现层通过网页实现。

客户端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请求时,通过数据库的逻辑接口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三层结构的层次性较强,能够降低类之间的耦合性。

2.2 数据库设计E-R图是概念模型图,是信息建模的基础,也是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因此概念模型必须具备很强的语义表达能力,并具备易于理解,使用方便等特点。

本系统在遵循数据库开发原则,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选择了合适的数据存储类型,优化了数据访问性能,在冗余数据的减少和查询效率的优化两方面达到了优化,同时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高效性,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是关键的,如何提高数据库的访问性能,进而提高整个管理系统的性能是关键的问题。

教务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是现代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校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教务管理系统的定义、功能以及其在教育中的意义。

一、教务管理系统的定义教务管理系统,简称教务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的全面、统一、高效的教务管理平台。

它将学校的教务工作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包括但不限于学生信息管理、课程安排、成绩管理、考试安排等相关事务。

教务管理系统旨在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教学、学生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1. 学生信息管理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准确记录和管理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课程选修情况、考试成绩等。

教务系统可以通过学生的个人账号为其提供学术、教育、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共享。

2. 课程管理教务系统能够对学校的课程进行全面管理,包括课程的设置、调整、排课等。

教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课程的查阅、修改和发布,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选课和调课。

3. 成绩管理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统计和查询。

学生的考试成绩会被及时记录到系统中,教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成绩的分析和统计,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和评估。

4. 考试安排教务系统可以协助学校进行考试的安排和管理,包括考试场地、时间的规划和安排,考试监考人员的分配等。

通过系统的辅助,可以减少考试安排过程中的繁琐和错误。

5. 教学资源管理教务系统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文档、课程教材、多媒体资料等。

通过系统的共享和管理,教师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和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教务管理系统在教育中的意义1. 提高管理效率教务管理系统将原本繁杂的教务管理工作纳入一个系统中,减少了纸质文档的使用和人工管理的繁琐工作。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2. 促进信息共享教务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将学校内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系统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系统

促进创新研究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自 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索新 的算法和技术,培养创新 能力和科研素养。
实验系统在科研与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科研平台
实验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灵活 的、可定制的科研平台,可用于 验证新理论、新算法和新技术的
有效性。
工程实践
在工程实践中,实验系统可用于模 拟实际移动通信网络环境,测试和 优化网络性能,提高网络规划和设 计能力。
协议栈模块 该模块实现了移动通信协议栈的各层协议,包括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等,以支持实验中对协议的分析和验 证。
仿真模块 该模块提供了多种移动通信场景的仿真功能,如基站布局、 信道模型、用户移动模型等,以支持实验中对移动通信系 统的模拟和分析。
软件平台操作流程
用户登录 用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系统验证用户身份后授予相应的权限。
意义
通过实验系统的实践操作,学生可 以深入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原理、 协议和实现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
实验系统组成与功能
组成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系统主要由信号源、 基站模拟器、移动台模拟器、信道模 拟器和数据分析软件等组成。
功能
实验系统可以模拟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各 种场景和业务流程,如呼叫建立、数据 传输和切换等,同时支持多种移动通信 标准和协议的实验。
智能化与自动化
未来实验系统将更加注重智能化 和自动化的发展,提高实验效率 和准确性,降低人工干预和操作 难度。
虚拟化与云计算
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将使实验系统更加灵活、高效和 可扩展,实现资源共享和按需服 务。
THANKS
感谢观看
语音编码器、语音解码器、音频信 号发生器等。
数据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实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实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教育领域,移动互联网也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也由此应运而生。

一、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是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系统,其技术架构主要包括前端和后端两部分。

前端主要包括移动应用、网页应用和不同的物联网设备(如校园安防监控设备、考勤识别设备等),用于实现对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的访问和操作。

后端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收集和处理各种来自前端的数据,提供各种统计分析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

二、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1、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实现了全方位的信息管理。

通过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学校可以轻松地实现对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管理。

系统可以自动化地处理和管理学校的教学日程表、考试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学校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和信息化管理。

2、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实现了校园安全监控和防范。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学校建立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学校的安全监控和防范,确保学校安全。

针对实际情况,学校可以进行智能化管理,定制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监管机制,确保学校安全。

3、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实现了考勤管理和智能化办公。

通过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考勤信息可以实时上传到系统后台,学校可以通过对考勤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出勤情况,随时进行管理和调整。

同时,在智慧办公方面,系统中还可以实现通讯录、日程管理等各种办公功能,帮助教职员工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

4、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信息管理和智能化辅导。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还可以帮助学校对学生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基本信息、课程选修、成绩管理、评价等方面。

同时,系统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2 无线子系统
无线子系统包括MS(移动站在 3G中称为UE)和BSS(基站子系 统)两大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无线基站子系统BSS系统,是 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 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 备,它主要负责完成无线发送 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 功能实体可分为基站控制器 (BSC或RNC)和基站收发信台 (BTS或NodeB)。其中WCDMA 和TD-SCDMA 的叫法是
在实际的宏蜂窝内,通常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微小区域。一是“盲点 ”。由于网络漏覆盖或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造成阴影区 域等原因,使得该区域的信号强度极弱,通信质量严重低劣;二是 “热点”。由于客观存在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等业务繁忙区域,造 成空间业务负荷的不均匀分布。以上两“点”问题,往往通过设置 直放站、分裂小区等办法来加以解决。小区分裂实质就是采用使宏 基站变密的办法(即将覆盖面大的基站分裂成覆盖面较小的基站)来 增加系统的容量,但当基站小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干扰和基站投入 等问题,这种办法将难以再进行。
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
关键技术
调制技术 RAKE技术 分集技术 多用户检测技术 无线网组成与功能
第二章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2.1.基无线网的组网
Company Logo
蜂窝系统---“小区制”系统
- 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 度在1-10km左右,在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
2、微蜂窝小区(microcell)
微蜂窝字面上的意思是更小的小区, 微蜂窝技术是指采用小功率基站在 小范围内解决网络容量、盲区覆盖等问题,微蜂窝小区是在宏蜂窝小区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它的覆盖半径大约为30- 300m;发 射功率较小,一般在1w以下, 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如图2-15 所示微蜂窝的天线要低于屋顶,如屋顶下方,高于地面 5-10m,传 播主要沿着街道的视线进行,这样使得微蜂窝的无线电波能覆盖到街 道,信号在楼顶的泄漏小。因此,微蜂窝最初被用来加大无线电覆盖, 消除宏蜂窝中的“盲点”。同时由于低发射功率的微蜂窝基站允许较 小的频率复用距离,每个单元区域的信道数量较多,因此业务密度得 到了巨大的增长,且射频干扰很低,将它安置在宏蜂窝的“热点”上 ,可满足该微小区域质量与容量两方面的要求。微蜂窝作为无线覆盖 的补充,一般用于宏蜂窝覆盖不到又有较大话务量的地点,如地下会 议室、娱乐室、地铁、隧道等。作为热点应用的场合一般是话务量比 较集中的地区,如购物中心、娱乐中心、会议中心、商务楼、停车场 等地。
4、智能蜂窝
智能蜂窝,它是相对于智能天线而言的,是指基站采用具有高分辨 阵列信号处理能力的自适应天线系统,智能地监测移动合所处的位 置,并以一定的方式将确定的信号功率传递给移动台的蜂窝小区。 智能大线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 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旁瓣或零限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 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同此,智能 蜂窝小区的应用,必将极大地改善系统性能。
主要通过在宏蜂窝下引入微蜂窝和微微蜂窝以提 供更多的“内含”蜂窝,形成分级蜂窝结构,从 而解决网络内的“盲点”和“热点”,提高网络 的容量。
室内蜂窝覆盖,如图所示,可由微微蜂窝来实现 室内覆盖,使每层楼都有自己的小区,使得移动 台在楼层间移动时不会掉话。在网络已经用到微 蜂窝来提高街道覆盖及容量的情况下,还可以进 一步用皮蜂窝来提高容量,覆盖以及服务质量。
FDMA 频率复用
1
22
3
6
4
2
5
6
7
CDMA 频率复用
1
1
1
1
1
1
1
1
11
蜂窝在通信网的位置
EXCHANG RNC
MSC RNC
EXCHANG
Radio tower
Radio tower
Radio tower
Radio tower
Radio tower
Radio tower
Radio tower
微蜂窝的特点:
提高容量,改善覆盖
微蜂窝可在传统宏蜂窝覆盖 不到的地方(盲点)提供更好 的覆盖
用于覆盖街道的小区有时能 比宏蜂窝提供更好的建筑物 穿透—和站点位置等有关
可采用室内蜂窝
微蜂窝可用于增加话务量快 速增长区域的信道容量
提高频谱效率
分级蜂窝结构
而在话务重很高的商业街道等地则可采用多层网形式进 行连续覆盖,即分级蜂窝结构:不同尺寸的小区重叠起 来,不同发射功率的基站紧密相邻并同时存在,使得整 个通信网络呈现出多层次的结构。相邻微蜂窝的切换部 回到所在的宏蜂窝上,宏蜂窝的广域大功率覆盖可看成 是宏蜂窝上层网络,而大量的微蜂窝则构成微蜂窝下层 网络。
蜂窝分类 - 宏蜂窝 (Macro-cell) 2-20km - 微蜂窝 (Micro-cell) 0.4-2 km - 微微蜂窝 (Pico-cell) <400m - 分层蜂窝 (由多种蜂窝组成)
1、宏蜂窝小区
传统的蜂窝式网络由宏蜂窝小区构成,每小区的覆盖半径大多为1 -25km。由于覆盖半径较大,所以基站的发射功率较强,一般在 10W以上,天线也做得较高。
智能蜂窝将在以下几方面提高未来移动通信的系统性能:(1)扩大系 统覆盖区域;(2)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加系统容量;(3)降低基站发 射功率,减少信号间干扰;(4)减少电磁环境污染;(5)节省系统成 本。
智能蜂窝既可以是宏蜂窝,也可以是微蜂窝或微微蜂窝。这项技术 正在研制过程中
蜂窝—频率复用方式
3、微微蜂窝小区
随着容量需求的进一步增长,运营者可按同一规 则安装第3或第4层网络,即微微蜂窝小区,也称 为皮蜂窝(Picocell)。微微蜂窝实质就是微蜂窝的 一种,只是它的覆盖半径更小,一般只有10- 30m;基站发射功率更小,大约为几十毫瓦;其无 线一般装于建筑物内业务集中地点。微微蜂窝也 是作为网络覆盖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存在的,它主 要用来解决商业中心、会议中心等室内“热点” 的通信问题。 在目前的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