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女性,不朽的人生——福克纳和莫言代表作之女性主义比较

合集下载

福克纳与莫言家族小说人物之比较

福克纳与莫言家族小说人物之比较
福克纳小说中的黑人与莫言笔下的农民作为
社会的弱势群体, 他们既有悲苦受难者的善良、朴 实、忠厚;也有社会顺民的卑微、软弱、糊涂;还有恶 劣生存环境受害者的愚昧、野蛮、狠毒。两位作家一 方面对黑人们和农民的遭遇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另 一方面又忠实地描写出他们身上的种种恶劣品性, 体现了创作者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 福克纳与莫言共同的行伍经历使他们得以以自己
·22·
着英雄后代总的退化,但也都没有放弃重塑英雄的 希望。
他们描写的乡土社会是处于巨变的时期:福克 纳笔下的人物经历了南北战争的洗礼,面临着传统 政治、经济、文化的解体和重建;莫言塑造的人物则 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改运动,面临着历史 变换不停的洗牌重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常常遭遇 不平常的环境,他们需要有办法的人才,那便是英 雄。 于是,福克纳与莫言笔下的乡土英雄就由此产 生了。 虽然都是乡土社会的血性英雄,但两位作家 对英雄的理解各有不同。福克纳非常钟情于种植园 主家族的大家长们;而莫言笔下的英雄,来自乡土 社会的各个阶层:贫农、中农、地主、草寇。这当然和 他们自己的生活背景不无关系。前者是种植园主的 后代,以祖先的功绩为荣;后者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的儿子, 历经人情冷暖后重新发现了农村的价值。 福克纳笔下的英雄形象多数像他常常引以为豪的
关键词 福克纳 莫言 家族小说 人物 亲情
美国作家福克纳和中国作家莫言都是以描写
“邮票般大小的故乡”里的人与事而著称的作家。福 克纳是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莫言是以“高 密东北乡”为背景,他们创作的故乡神话都是“以传 说、记忆乃至幻想的方式返回历史,在一个有限的 空间构筑无限的时间领域, 构筑象征性的精神家 园。 ”①故乡在两位作家的创作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故乡不仅为两位作家提供写作素材,也为他们提供 了坚强的情感支持。 他们的悲与喜、爱与恨都深深 扎根于故乡的土壤之中,故乡既是他们出生、成长 的现实环境,更是他们的精神摇篮。想到故乡,他们 就有了诉说的欲望、创作的冲动;回到故乡,他们就 获得了熟悉的感觉、创作的自信;写到故乡,他们的 艺术感受力就格外灵敏,对于对象的把握也就更加 深刻和准确。

莫把“比较”作“比喻”

莫把“比较”作“比喻”

莫把“比较”作“比喻”
苗永新
【期刊名称】《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年(卷),期】2001(0)12
【总页数】1页(P42-42)
【关键词】比喻句;类事物;山地回忆;句子;《阅读和写作》;非比喻;本体;锅台;中学语文;中等师范学校
【作者】苗永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
【相关文献】
1.罪恶与拯救——远藤周作与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宗教观之比较 [J], 史军
2.坚强的女性,不朽的人生--福克纳和莫言代表作之女性主义比较 [J], 吴博
3.阿拉伯语比喻手法与汉语比喻手法在中阿修辞中的比较\r——比较与分析研究[J], 李颖
4.莫把比较当比喻 [J], 张龙生
5.“凡喻必以非类”、“同类作比即比较”的质疑与比喻理论的建构 [J], 刘大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莫言与福克纳的死亡主题小说

论莫言与福克纳的死亡主题小说
-$$. /((0 1 (/23
的生命,只是因为觉得人生苦痛太多,前景黑暗, 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路,人生不值得继续活下 去,于是以死亡的方式逃脱困境。在上述几个自杀 的人物中,金菊、方碧玉的死更具有代表性。金菊 只希望守着土地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哪怕穷一点。
!%*+,
!"#!"ຫໍສະໝຸດ $% & ’(()
名作 欣赏
第二类死者并非完全无辜按照他们所处社会的律法他们都是违法者例如小虫子偷卖了皇帝的鸟枪犯了盗窃罪钱雄飞是谋刺上司犯了谋杀罪孙丙是聚众造反对抗官府犯了叛乱罪司马库与新政权为敌犯了当时的所谓反革命罪凸眼是杀伤人命克利斯玛斯是血案在身按律都应该被治罪
名作 欣赏
比较文学
!
论莫言与福克纳的死亡主题小说
"温
关键词 :莫言 摘
伟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死亡主题小说 比较
丹江口
!!"#$$)
福克纳
要 :莫言与福克纳的死亡主题小说,描摹小人物难以承受生活之重的生命解脱方式,折射苦难人生
的种种真相,进而对失落的人性发出深沉的呼唤。
长生不老是人类永恒的愿望,但是迄今为止死 亡却是人生不变的结局。死亡意味着一个曾经鲜活 的生命刹那间变成一堆毫无知觉的东西,在死亡面 前,人生的一切荣华富贵、恩爱仇怨、文治武功都 显得黯然失色。人不能预料一生会发生什么,但任 何有足够智慧的人都会认识到自己将来必有一死! 死亡对生命的否定使人对它充满了发自心底的恐 惧,也同时引起人们对它进行探索、思考的兴趣。 自古以来,死亡不仅是宗教和哲学关注的中心议 题,也是文学不绝的话题。死亡,与爱情和大自然 一样,是艺术创作永恒的母题。文学史上,伟大的 作家常常写人物的死亡,在生与死的对立和选择 中,通过人物的死亡来表现人对生命的热爱和生命 所遭受的苦难,揭示作品的主题。作为本民族文学 中的重量级作家,莫言和福克纳不仅在他们的小说 中都大量描写了各种各样的非正常的死亡事件,如 意外死亡、处斩、谋杀、自杀等等;而且,在这些 现象背后的意义探寻上,也表现出较多的共性。他 们的共性何在,各自又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将是 本文力图探讨的问题。

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

浅析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摘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福克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便是莫言。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从写作环境、布局方法、女性意识等几个方面对福克纳和莫言的主要作品进行具体分析,试图说明福克纳对莫言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福克纳,莫言,意识流,多视角,女性意识一莫言,山东高密人,从1980年代中期起,他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在中国的文坛上,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问学”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创作方法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其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

莫言在读完《喧哗与骚动》的序言之后说:“福克纳不断地写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终于创造出一块自己的天地。

我立刻感到受了巨大的鼓舞,跳起来,在房子里转圈,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也去创造一块属于我自己的新天地。

”他立刻明白了其实他所生长的高密东北乡也是他的一笔财富,他要写那里的土地、河流、树木、庄稼、花鸟虫鱼、痴男浪女、地痞流氓、刁民泼妇、英雄好汉……他要创建一个文学的共和国,并做这个共和国开国的皇帝,主宰这里的一切。

莫言说:“我与这个美国老头(指福克纳)建立了一种相当亲密的私人关系。

我经常在夜深人静时想起他。

我还用见到他的书就买这种方式来表示我对他的敬意。

”二提到福克纳,就不得不提他的约克纳帕塔法。

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根据自己所热爱和眷恋的故乡,为他的许多小说所虚构出来的一个县城,包括杰弗生镇连同周围的乡野。

福克纳独创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把对美国南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联系起来,不仅是美国南方的历史缩影,而且是全人类发展的一种象征,具有深厚的美国南方性质,也是作者故乡的体现,都包含了浓重的美国梦思想。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莫言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莫言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莫言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杨阳
【期刊名称】《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1)1
【摘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坛,莫言是一位具有旺盛创作力的天才作家。

他笔耕不辍,写出了《天堂蒜薹之歌》《蛙》《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等一系列小说。

在莫言几乎所有的小说中都刻画了诸多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莫言小说中伟大无私的母亲形象、勇于担当的妻子形象以及独立自主的个体形象,并从早年生活经历的影响、对女性生存现状的关照以及乡土文化的浸润三方面来探究莫言笔下女性形象塑造的主要成因。

这些充满自我解放意识的女性形象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4页(P57-60)
【关键词】女性主义;莫言;女性形象;乡土文化
【作者】杨阳
【作者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安徽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论莫言小说形式探索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关联——以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为中心
2.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3.女性主义视野下莫言小
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4.女性主义视野下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5.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王安忆小说中人物形象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比较威廉·福克纳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观

试比较威廉·福克纳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观

试比较威廉福克纳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观
闫美合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在《喧哗与骚动》和《飘》中,威廉·福克纳和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刻画了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角色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也反映了两位作者对女性的态度。

该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两部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探讨两位作者的女性观。

【总页数】2页(P160-161)
【作者】闫美合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威廉·福克纳的复杂女性观 [J], 牟娴
2.试比较威廉·福克纳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观 [J], 闫美合
3.试比较玛格丽特·米切尔与池莉的女性观 [J], 赵志英
4.沉默声音的呐喊——威廉·福克纳作品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的比较分析 [J], 龙宇飞;李德义
5.女性爱情婚姻心理的深度艺术表现——张爱玲《倾城之恋》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的比较研究 [J], 彭彩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的沉默与呐喊——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声音

女性的沉默与呐喊——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声音

女性的沉默与呐喊——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声音
李人侠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6)011
【摘要】女性的声音在福克纳小说中从来都不是主流话语.福克纳把女性声音隐藏在男权话语背后,以女性的沉默代表抗争,女性的自我毁灭代表呐喊.女性声音和命运展现了福克纳对南方旧秩序的无限怀念和无奈,其心灵归属也将永远是传统的南方小镇.
【总页数】2页(P102-103)
【作者】李人侠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外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性别与权力——从叙事角度看《我的安东尼亚》中沉默的女性声音 [J], 熊韵
2.时代强音遮覆下的顽强言说——论茹志鹃十七年小说中的女性声音 [J], 吴其南;李智娟
3.男性叙事中的女性“默言”——谈莫言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声音 [J], 李晓丽;
4.男性叙事中的女性“默言”——谈莫言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声音 [J], 李晓丽
5.沉默声音的呐喊——威廉·福克纳作品的三个主要女性人物的比较分析 [J], 龙宇飞;李德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克纳与莫言家族小说人物之比较

福克纳与莫言家族小说人物之比较

福克纳与莫言家族小说人物之比较
王晶
【期刊名称】《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以构建"约克纳帕塔法"世界而享誉文坛的著名美国作家福克纳与营造出一个"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的作家莫言可以说是东西方家族小说的代表人物.这两位既不同时,也不同地,分属于不同文化圈的作家在创作上却颇有相通之处.本文从这两位作家的家族小说入手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亲情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的异同与相似之处.福克纳与莫言通过对笔下若干家族历史图景的描摹和营构,探寻家族沦亡衰败的复杂成因,进而展露出作家对人的生命力渐趋萎缩现象的焦灼关注.
【总页数】3页(P22-23,28)
【作者】王晶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际化的福克纳r——兼与苏童、沈从文、莫言、余华创作比较 [J], 罗伯特·W·罕布林;李萌羽;杨燕
2.重述、重构与反思:福克纳与莫言的历史书写比较 [J], 姜德成
3.从现实故乡到文学故乡——福克纳与莫言的文学地理空间建构比较 [J], 陈晓燕;
4.莫言和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比较\r——以《红高粱》和《喧哗与骚动》为例
[J], 吴孙玉笑
5.从现实故乡到文学故乡--福克纳与莫言的文学地理空间建构比较 [J], 陈晓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y wo r d s : F a u l k n e r ; Mo Ya n ; T h e S o u n d a n d t h e F u r y ; R e d S o r g h u m; f e mi n i s m; c o mp a is r o n
J o u r n a l o f Qi q i h a r J u n i o r T e a c h e r s ’ C o U e g e
N o. 5, 2 0 1 5
齐齐哈 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
Ge ne r M. N o. 1 46
坚强 的女性 , 不朽 的人 生


福 克 纳 与 莫 言
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 包括黑格尔 的《 逻辑学 》 、 马克思 的《 资本 论》 等 。这些经历使得他们在人物形象 的塑造上都能看到军 人坚强特质的影子 , 福克纳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坚守信念 的理 想主义者 , 而莫言笔下的人物形 象则具有浓厚 的个人英雄主
中图分类号 : I 1 0 6 .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3 9 5 8 ( 2 0 1 5) 0 5 — 0 0 3 9 — 0 3
Toug h W om e n, I m m or t a l Li f e
— —
The Co mpa r i s o n o f Fe mi n i s m i n W or k s of Mo Ya n a nd F a ul k ne r
c u l t u r a l d e p o s i t s , s u c h a s , c r e a t i o n b a c k g r o u n d s , wr i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 f e mi n i s m a n d f e ma l e i ma g e s , a r e o f s t i r k i n g l y s i mi l a r i t y i n t w o w o r k s b y c o mp a i r n g t h e t wo wr i t e r s ’ ma s t e r p i e c e s : Re d S o r g h u m a n d T h e S o u n d a n d t h e F u r y . Th r o u g h r e s e a r c h , we c a n n o t o n l y c o mp r e h e n d t h e c r e a t i o n o f t h e t wo wr i t e r s mu c h b e t t e r b u t a l s o h a v e a b e t t e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 t w o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n f e ma l e o f t h e t wo ma l e wr i t e r s . S o s u c h r e s e a r c h c a n i n s p i r e U S i n t h e t h i n k i n g o f b o t h s o c i a l s t a t u s o f f e ma l e a n d s o c i a l p h e n o me n o n o f v i r i l i z a t i o n i n n o wa d a y s s o c i e t y .
W U B0
( L i t e r a t u r e I n s t i t u t e , S h a n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H a n z h o n g S h a n n x i 7 2 3 0 0 0 , Ch i n a )
这些经历使得他们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能看到军人坚强特质的影子福克纳笔下的人物形象是坚守信念的理想主义者而莫言笔下的人物形象则具有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但是通读福克纳和莫言的众多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二位作家在其作品中都塑造了独特又各具风格的军人形象
2 0 1 5年 第 5期
( 总第 1 4 6期 )
Ab s t r a c t : As t h e wi n n e r s o f t h e No b e l P r i z e , b o t h F a u l k n e r a n d Mo Ya h h o l d a r e ma r k a b l e p o s i t i o n i n l i t e r a r y w o r l d . We c a n d i s c o v e r t h a t
福克纳和莫言代表作之女性主 义比较



(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 陕 西 汉 中 7 2 3 0 0 0 )
摘 要 : 同为诺 贝 尔文学奖获得者 , 福 克纳和莫言在世界文坛 中有 着令人瞩 目的地位 。通过 两人 的代
表作《 喧哗 与骚动品中的创作 背景 , 写作 手法、 女性 主义以及女性形 象背
后的文化底蕴均具有 惊人 的相似性 。 通过研 究, 我们 不仅 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位作家的创作 , 而且也 能更 好地 了解 两位 男性作 家的女性观 , 对于我们思考 当下女性 的社会地位及女性 男性化的社会现 象也 带来

定的启发。
关键词 : 福 克纳; 莫言 ; 喧哗与骚动 ; 红 高梁; 女性 主义 ; 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