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主要作品
莫言的主要作品

莫言的主要作品《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皮》。
全新的历史观念,艺术手法突破了以往叙事方式和叙事框架,写抗日战争的同时渲染了原始生命力。
纵情歌颂了红高粱一样充满血性与反叛意识的民族精神。
首先,红高粱是一个整体象征意味,有巨大的阐述空间,既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食粮,又是他们繁衍生息的现实空间。
它内蕴着热烈、强悍、茁壮顽强的生命力,又象征着刚毅不屈坚忍牺牲的复仇精神。
高粱地里的野合、伏击、演出的是一幕幕的英雄活剧。
因此,红高粱象征着伟大的民族血脉和灵魂。
其次,歌颂生命意识和生命力。
批判了现代文明的退化和生命的衰微。
“我”已经被现代文明彻底阉割。
大脑里充满了机械僵化的现代思维,身体是被肮脏的都市生活臭水沟浸泡着,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扑鼻的恶臭,退化成高粱地里的杂种高粱。
再次,标志着新历史小说的诞生,开创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心里是注意不关心历史本身,关心的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人道,人的异化问题。
因此,此书中,对抗日战争历史进行了颠覆,草根阶级成为抗日的主力。
第四点,叙事技巧上的突破,设置了亲缘叙事者的双重视角。
虽然运用第一人称,但讲述的绝非第一人称视角范围内的事“我”叙述故事以外的事,真正的故事讲述者是“我父亲”。
另外,创造了多过程的叙述方式,讲一个故事分叙几次。
每一次的叙述各有侧重,合成一个多义、复调、立体化的艺术实体。
打破了传统的一维线性叙事的局限。
《红高粱》讲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抗日故事。
以“我”爷爷余占鳌带着十四岁的“我”父亲伏击日寇为主线,插叙了爷爷和奶奶的爱恨纠葛以及日寇残害百姓的罪行。
作者以追忆的口吻,对永存在故乡高粱地上的那些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灵魂来了一次最酣畅淋漓的礼颂。
读罢《红高粱》,思绪便仿佛被浸透在一片灼人的红色当中。
这红,是高粱酒散出的浑浊香气,是罗汉大爷被日寇活剥人皮时的赤裸血性,是“我”奶奶中枪倒地时喷薄而出的鲜血,是火红燃烧着的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者笔下的高粱是有人性、有血性的,它会哭会笑,倔强地挺直着腰杆子。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主要作品集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主要作品莫言通过融合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莫言创造了一个复杂性堪比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世界,同时从中国古代文学和口述传统中找到一个起点。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1,《生死疲劳》——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最新长篇小说,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终于跳出图解概念沼泽最辉煌的标志性著作。
内容简介: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
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集中阐释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另一个主人公即小说的叙述者,则在六道轮回中,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他所看到的故事。
小说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民饱经患难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生命。
故事情节极端、怪异、变形、荒诞,但是与寄寓其中的哲理浑然天成。
全书从内涵到外延充满了作家的探索精神,充满了艺术灵气。
究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而言,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终于跳出图解概念沼泽最辉煌的标志性著作。
2,《红高粱》——收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成名作内容简介: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梁》,为莫言的成名之作。
书中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
这部《红高梁》同时收入题材或主题相近的其他中短篇,旨在加强读者对作家莫言的主要的中篇小说,或某一方面的创作思想的了解。
莫言1985年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自此引起文坛关注。
小说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的黑孩子,他坚忍地活在苦痛的现实中,以一种自虐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强大。
作品成功写出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外部世界。
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梁》,为莫言的成名之作。
书中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
中华诺奖第一人——莫言

• 书中仔仔细细的描绘了两种清代的刑罚:凌迟和檀香刑。 • 凌迟,人身上包括眼睛在内,100多块肉,都会用各种刀具 来挖掉,为确保刑罚的残酷性,刽子手要保证刑犯不可以在挖掉 最后一块肉(心尖)之前死去。 • 檀香刑是这样的:用上等檀香木削成一根三指粗五尺长的檀 香木棍,一头尖一头钝,放进大铜锅里用上等香油煮三天三夜, 然后风干,让香油都渗透到檀香木棍里,使其硬韧适中,涩滑有 度. • 然后从犯人的肛门钉入,顺着脊骨往上钉,技术好,不流血,不 伤内脏,然后从嘴里钉出来。 • 檀香刑,各个细节更是讲究非凡。檀木,在油里浸泡多时,为的 是避免木头吸血而使刑犯在饱受痛苦前死去。一截檀木,在人体 五脏六腑之间游走,保证犯人几天几夜不会死,还可以把他从嘴 巴那边的棍头和肛门那里的棍尾挂起示众.
• 全书弥漫一种颗粒感的血腥暴力之美。 • 人物性格鲜活,情节环环相扣。 • 动荡时世众生相。趋炎附势,人与人之间互相攀 附,相互勾结又不断提防着。 • 莫言总喜欢把人写成妖魔,下笔极其血腥残里 没谁比他更擅长写杀戮写酷刑,他把变态升华成 了美学,字里行间透着血腥和疯狂。
• 这部小说完全是以一种喜剧性的话语方式来展示 悲剧性的精神内涵,且悲与喜在小说中都叙述得 浓彩重抹、登峰造极。这种两极化的高度整合, 不仅体现了莫言高超的叙事技能,也表明了《檀 香刑》绝不是一般意义上对传统小说创作模式的 复归,它是莫言在沉入民间之后,以自己特有的 艺术生命在激活民间话语的过程中所暴发出来的 独一无二的声音,是莫言对中国当下先锋文学的 再度开拓。
痴迷读书B
• 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 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 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 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 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 》
对莫言的评价

对莫言的评价背景介绍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作家。
他的作品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和民间文化为主题,以真实、生动的语言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莫言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文学奖项,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瑰宝。
文学成就莫言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非常显著的。
他的代表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该小说以农民为主角,通过叙述三代人的生活和命运,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变迁和冲突。
《红高粱家族》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逼真的人物形象,打动了全球读者并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除了《红高粱家族》,莫言的其他作品也同样值得称赞。
例如他的短篇小说集《蛙》以及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等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莫言的文字简明扼要,但却能够深入人心,引发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莫言的文学风格独特而有趣。
他常常运用夸张和荒诞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
这也是他广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影响和意义莫言的作品不仅仅在中国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走向世界各地,使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他在国内外文坛上的地位和声誉都是无可动摇的。
莫言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探索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式,对于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的作品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
此外,莫言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注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他以平实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描写,向读者传达了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提醒人们对真实世界的关注和关怀。
总结莫言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学才华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艺术感和思想深度。
他通过作品展现了对中国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对生活的热爱,并且通过文字传达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莫言被诺贝尔奖提名的5本经典代表作,每一本都足以让你深省人生

莫⾔被诺贝尔奖提名的5本经典代表作,每⼀本都⾜以让你深省⼈⽣在莫⾔的⼩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现代主义⽂学的影响。
有意识流⼩说的内⼼独⽩、⼼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神秘;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还有结构主义、象征主义等等。
《红⾼粱》这部电影曾红极⼀时,让⼈们深深记住了张艺谋和巩俐,⽽今再提《红⾼粱》,⼤家的脑海⾥⼀定会再多⼀个名字:莫⾔。
作为第⼀个获得诺贝尔⽂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他的作品打开了中国⽂学⾛向世界的⼤门。
在莫⾔的⼩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现代主义⽂学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多⽅⾯的,有意识流⼩说的内⼼独⽩、⼼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
在西⽅作家中,莫⾔最推崇两位,即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
莫⾔⼩说结构的最⼤特点就是不断的场景切换和时空颠倒,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说的特征,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
⽽他引⽤神话传说以及动物⾓度叙事则明显带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彩。
2012年诺贝尔⽂学奖颁布时,诺贝尔⽂学奖评委会特别提及到莫⾔的五部作品,均已成为当下流传甚⼴的⽂学经典,今天,就为⼤家推荐这5本莫⾔经典代表作。
《红⾼粱家族》莫⾔最负盛名的⼩说,诺贝尔⽂学奖评委会认可的莫⾔代表作。
通过这部⼩说,莫⾔把他的“⾼密东北乡”安放在了世界⽂学的版图上。
据此改编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熊奖,⼩说原著⽐电影、电视剧更精彩。
酒神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完美结合,展现了底层百姓在受到世俗规则压迫时顽强的⽣命⼒,饱含强⼤的⽂学爆发⼒,是中国当代⽂学的典范之作。
《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莫⾔最著名的代表作之⼀。
⼩说热情讴歌了⽣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朴素与⽆私,⽣命的沿袭的⽆与伦⽐的重要意义。
文学作品人物

文学作品人物一、莫言莫言,中国当代作家,中国文学领军人物,世界华文作家领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最具有影响力的诗人、小说家和文艺评论家。
莫言的文学作品着力于挖掘和表达社会的深层观念,内容丰富,情节紧凑,表现手法强烈,在中国社会及世界文学史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莫言从1978年开始着手写作,到现在,其文学作品已涵盖小说、随笔、翻译等,备受欢迎,并深受众多读者喜爱。
最著名的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蛙》《痴心绝对》《哪吒脑袋》等,其中《红高粱家族》荣获1986年第十九届中国文学新人第一名,《蛙》获2007年第十届中国文学TV张氏国学典藏奖,《鱼羊野史》获2012年第十五届中国大陆“•卫报•绘本类图书奖”,《重生》获2015年第十八届中国大陆“•卫报•最受欢迎儿童读物奖”,《左拉的画室》获2016年第十九届中国大陆“•卫报•绘本类图书奖”,《二十四孝》2013年获英国布克奖,《痴心绝对》2012年荣获意大利斯塔尔隆尼国际文学奖银奖等,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成为国际文坛最佳纪念。
2010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自己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他被誉为最受人尊崇的中国现代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新高度。
二、鲁迅鲁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中国文学巨匠和新文学运动之父。
他以独特的思想精神和优秀的文学成就被誉为“中华文脉的象征”,被誉为“中华文脉的主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
鲁迅的文学作品,以贴近生活的小说形式,表达了他鲜明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人文主义观念,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传奇。
他的主要作品有《故事新编》《阿Q正传》《朝花夕拾》《野草》《彷徨》《药》等,其中《阿Q正传》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野草》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舞台始祖”,《朝花夕拾》也被认为是中国新文学发展中最有影响力的书籍,《彷徨》也被认为是鲁迅最成功的小说。
莫言

《蛙》: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内容简介】 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 《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 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 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 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 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 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 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 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 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 “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 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 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 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欢乐》:莫言中篇小说集 【内容简介】 “莫言中篇小说系列” (三册)收入作者迄今 为止的全部中篇小说二十五部。相比于作者的 《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 长篇巨制,这二十多部中篇小说不仅艺术风格 鲜明,而且各具特色,其中有许多部,无论内 容或篇幅都堪称是十分精彩的“小长篇”。
《白狗秋千架》:莫言短篇小说集 【内容简介】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所发 表的短篇小说全集之一,集结了莫言自一九八一年至 一九八九年创作发表的三十篇作品,其中《春夜雨霏 霏》、《丑兵》、《黑沙滩》等七篇作品是首次结集 出版,弥足珍贵。莫言的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 样,好似从肥沃而丰富的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丰姿 多彩的朵朵奇葩,既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揭露,也 有对乡村纯朴爱情的感人描写,还有种种荒诞离奇却 又逼真入神的传奇述说……这些作品的结集,可以让 读者充分欣赏到莫言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看 到文学大家从事小说创作
莫言的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的经典作品赏析莫言,中国当代作家,因其深刻的作品和对中国乡土文化的描绘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他的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人们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本文将以莫言的经典作品为题,对他的作品进行赏析。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
这部小说以中国北方一个农村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家族成员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以家族的兴衰为主线,通过多代人的命运和情感纠葛,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沧桑和变迁。
莫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性的复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深刻。
《蛙》。
《蛙》是莫言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中国文化大革命为背景,通过一个农村医生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以医生孙少安的视角,描写了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艰辛和磨难,以及他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
莫言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敏感,揭示了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摧残和对人性的扭曲,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是莫言的又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通过一个女性的命运,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以女主人公的视角,描写了她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命运和情感纠葛,以及她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莫言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人性的敏感,揭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莫言的经典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乡土文化的丰富和人性的深刻,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莫言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的主要作品《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皮》。
全新的历史观念,艺术手法突破了以往叙事方式和叙事框架,写抗日战争的同时渲染了原始生命力。
纵情歌颂了红高粱一样充满血性与反叛意识的民族精神。
首先,红高粱是一个整体象征意味,有巨大的阐述空间,既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食粮,又是他们繁衍生息的现实空间。
它内蕴着热烈、强悍、茁壮顽强的生命力,又象征着刚毅不屈坚忍牺牲的复仇精神。
高粱地里的野合、伏击、演出的是一幕幕的英雄活剧。
因此,红高粱象征着伟大的民族血脉和灵魂。
其次,歌颂生命意识和生命力。
批判了现代文明的退化和生命的衰微。
“我”已经被现代文明彻底阉割。
大脑里充满了机械僵化的现代思维,身体是被肮脏的都市生活臭水沟浸泡着,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扑鼻的恶臭,退化成高粱地里的杂种高粱。
再次,标志着新历史小说的诞生,开创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心里是注意不关心历史本身,关心的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人道,人的异化问题。
因此,此书中,对抗日战争历史进行了颠覆,草根阶级成为抗日的主力。
第四点,叙事技巧上的突破,设置了亲缘叙事者的双重视角。
虽然运用第一人称,但讲述的绝非第一人称视角范围内的事“我”叙述故事以外的事,真正的故事讲述者是“我父亲”。
另外,创造了多过程的叙述方式,讲一个故事分叙几次。
每一次的叙述各有侧重,合成一个多义、复调、立体化的艺术实体。
打破了传统的一维线性叙事的局限。
《红高粱》讲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抗日故事。
以“我”爷爷余占鳌带着十四岁的“我”父亲伏击日寇为主线,插叙了爷爷和奶奶的爱恨纠葛以及日寇残害百姓的罪行。
作者以追忆的口吻,对永存在故乡高粱地上的那些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灵魂来了一次最酣畅淋漓的礼颂。
读罢《红高粱》,思绪便仿佛被浸透在一片灼人的红色当中。
这红,是高粱酒散出的浑浊香气,是罗汉大爷被日寇活剥人皮时的赤裸血性,是“我”奶奶中枪倒地时喷薄而出的鲜血,是火红燃烧着的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
作者笔下的高粱是有人性、有血性的,它会哭会笑,倔强地挺直着腰杆子。
油密的高粱不仅承载了多少爱恨纠葛,更赋予了更高层次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象征,它是属于生命的红高粱,是属于民族的红高粱。
书中刻画了许多迥异不同的农民形象。
“我”爷爷、“我”奶奶、“我”爸爸、罗汉大爷、余大牙……他们都是矛盾的混合体,卑微与伟大,善良与残忍,聪明与愚钝,勇敢与怯懦。
他们身上的对立面时时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照着他们的命运。
“我”奶奶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这绝对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女人。
她张扬,她不羁,她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
她感性,她野性,她用倔强的小脚走完了绝不屈服的一生。
“我”奶奶的所作所为颠覆了传统道德伦理,她冲破封建束缚的枷锁,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三寸金莲的小脚倒成了“我”奶奶和爷爷的红线,“余占鳌就是因为握了一下我奶奶的小脚唤醒了他心中伟大的创造新生活的灵感,从此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彻底改变了我奶奶的一生。
”以至于后来“爷爷和奶奶在生机勃勃的高粱地里相亲相爱,两颗蔑视人间法规的不羁心灵,比他们彼此愉悦的肉体贴得还要紧”。
这是对传统道德多大的讽刺与亵渎!“我”奶奶骨子里的这般野性给人以快感,让人肃起敬意,我们看到了束缚了千年的人的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本性在高粱地里赤裸裸地展现着它婀娜的姿态。
如此大胆地纵欲非但没有丝毫肮脏与羞耻之感,反而是一个高贵的灵魂在冉冉升起。
而“我”奶奶在弥留之际的对天怨诉更诠释了对生命、对幸福的渴望,凄婉,悲壮:“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
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
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我的天哪……”这个土生土长在贫苦农村的地道的妇人,能够说出“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这般极富女性解放意识的话语,是对传统受奴役、受压迫的乡村妇女的一种很大的颠覆。
从“我”奶奶身上可以看出莫言对女性的某种观点,他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女性的抗争性与自主性。
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常是豪爽的、奔放的、火辣的,敢于越过所谓传统道德的藩篱,如《废都》中的唐宛儿,也是一个敢于自我追求、“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的性情女子。
她们在现实的不济中渴望实现灵与肉的统一,“我”奶奶最快活的时光是在高粱地里,最后的归宿也是在高粱地里,这仿佛是命运的纠结,火红的高粱地里又添了一个火红的灵魂。
《红高粱》中有一种红,是真正的鲜血的腥红。
作者似乎对于直视血淋淋的肉体有特殊的快感,使小说充斥着一种赤裸的血色恐怖,而语言上又带着异常冷静,甚至黑色幽默般的口吻。
有人说这是作者的“暴力美学”,透过肉体溢出的腥红,直指人性最深处的阴暗。
如孙五活剥罗汉大爷人皮时,“大爷的耳朵苍白美丽,瓷盘的响声更加强烈。
”“罗汉大爷的头皮褪下。
露出了青紫的眼珠。
露出了一棱棱的肉。
”……读到此处不由得全身冷颤。
残酷活剥下也活生生剥出日寇严重扭曲的变态心理。
而另一方面,罗汉大爷“狂呼不止,一股焦黄的尿水从两腿间一蹿一蹿地滋出来”,人性中本能的软弱在此处表露无遗。
伟大与渺小的纠结,勇敢与怯懦的挣扎,在淡漠的语气下却带给我们更深的震撼。
这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农民,贫苦,无知,只有原生状态的生命意识,而他的骨子里却满满地透着坚韧与不屈,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在一个农民身上凸显得更加淋漓尽致。
好的的文学作品能够切入人的心灵,仿佛当头棒喝。
读罢《红高粱》,确实让心灵为之一颤,交织着血泪的历史重重敲打着世人的灵魂。
我们清晰地看到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种种矛盾纠缠下的才是最真实的人。
对于生命与民族大义的诠释,最底层的农民反而能给我们最完美的答案。
我们会永远记住的,是那高粱地里火红燃烧的灵魂!一新的视角纵观49年到《红高粱》以前的写实文学,从主流的矛盾式现实主义到“红色经典”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们大多以文人的革命式热情创作,把眼光集中在主流社会问题上。
而以莫言为代表的新时期作家则开创了一种新的写实方式,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
显然,五四以来的“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的现实主义倾向逐渐弱化,到了莫言《红高粱》,他把政治势力之外的民间武装或民间社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刻意突现出充满生命力的民间世界的理想状态,把一种充沛饱满自由自在的民间情感作为作品内在的精神支撑。
首先,《红高粱》是一种对传统刻意的丢弃。
把视角从社会的主流路上拖拽到山东高密这样一个“政治中心”之外的纯民间地域。
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它的未开化的土地和自然的温床,让暴力和接近原始兽间的性爱关系成为一种可能(事实上,这种可能在中国许多地域都被作为“本应该如此”而存在)。
之后的文学作品延续了这种边缘化角视野的创作倾向,甚至发展成为一种猎奇性的观众文学。
但作为开创者的《红高粱》,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一个抗日战争背景下的民间故事,它丢弃了传统文人对政治的关注和爱国情结的张扬。
新时期的中国文学,最终走向了对十七年、文革文学的反叛或者说纠正。
《红高粱》里没有二元对立的人物形象,莫言没有安排表面上善恶分明的人物,没有因为日本鬼子来了我们就要打仗而宣传爱国主义。
人们大多是为了生存才抗争,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
另外,《红高粱》里“父老乡亲们”也不见了传统人物形象里的绝对善恶之分,“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
”余占鳌是兼土匪头子和抗日英雄的两重身份,他的性格是粗野、狂暴而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的。
50-70 年代现代历史小说中也出现过类似的草莽人物,但必须要在他身边再树立一个负载政治道德标准的正统英雄人物,以此传达意识形态所规定的思想内容,但在《红高粱》中,余占鳌是唯一被突出的主要英雄,他的草莽缺点和英雄气概都未经任何政治标准加以评判或校正,而是以其性格的真实还原出了民间的本色。
“我奶奶”具温热、丰腴、泼辣、果断,充满真正劳动人女人的美。
她在临死前对天呼喊:“天赐我人情,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
……你认为我有罪吗?你认为我跟一个麻风病人同枕交颈,生出一窝癞皮烂肉的魔鬼,便这个美丽的世界污秽不堪是对还是错?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辐,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
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不怕。
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我的天哪......”正是建立在崇尚生命力与自由状态的价值取向上,作者描写“我爷爷”的杀人越货,写“我爷爷”和“我奶奶”的野地欢爱,以及其他人物种种粗野不驯的个性与行为,才能那样自然的创造出一种强劲与质朴的美。
莫言将自己摆在家乡高密的那片高粱地里,他不肯冷静,也不需要冷静,在文学的天地里,将他那巨大的画笔,蘸上血红的颜料,大笔挥就。
一片片红高粱是背景,我奶奶,我爷爷,我,罗汉大叔,父老乡亲,甚至鬼子们,他们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在红高粱的浸染里,渗入了与人性有关的东西。
二对红色的复活还是重构?红色作为一个原型,在历史的演变中,早已内化在我们的血液中,渗透到我们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东西。
莫言在《红高粱》中用高昂的笔调画出了炫目,刺激的红色世界。
许多人认为,《红高粱》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精神象征的红色原型的一种复活,认为它把红色从集体无意识的深渊里提取出来,使它与“意识到的价值”产生联系,“并借现代的语言转化为同时代的人可以接受的象征性结果”。
在这种意义上说,《红高粱》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意义的挖掘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是,这也许是读者在的一种误读,或者说,读者在感知“红色原型”的时候,将眼光集中在文化的大幕之下,把自己作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当然,作品意象的文化内涵的确是体现其深刻的主要方面。
但刻意地去解读作品意象中的文化内涵,而忽视了《红高粱》的突破之处。
追溯中国文学传统,传统文人都有着“青纱帐”情节,在作品中着重描画青灰色的艺术世界,唐代还有“大漠孤烟直”式的宏壮之美,到了宋代以后,经过“凄凄惨惨兮兮”、“寂寞沙洲冷”的词人,冷色调在文学作品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红色作为民族的象征,最主要存在于民间,如建筑,艺术作品,传统习俗。
延安时期和建国后的十七年“红色经典”其实是一种“非红’,是对传统精神的理想主义的再创造,偏离了现实的本真意义,是一种近乎蒙昧的痴假状态。
而莫言的红色,不仅仅是在民间立场上对传统红色原型的复活,它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爱好和平与中庸,萎靡不振,缺乏向上的原始生命力的一种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