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莫言作品的认识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匠,在文学创作上一直都有着独特的理念和风格。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作品。
本文将从莫言的经典作品角度出发,对其文学创作理念进行一定的解析。
一、《红高粱家族》作为1987年“文学十年”运动的重头戏,《红高粱家族》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小说以中国北方一个偏僻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以五个红高粱的命运为引子,展开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家族史诗。
通过对家族发展的叙述,作者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缺陷。
在表现手法上,莫言采用了荒诞、寓言和神话等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鲜明形象和传奇故事。
小说的主题是人的命运,家族命运,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寄托。
莫言在小说中给予了红高粱五子极富人性的形象化描写,以此通过一个小家庭将中国人历历在目的情感状况和时代局限表达出来。
这种将小家庭、小人物与民族历史、现实社会联系起来的写作方法在莫言后来的作品中经常出现。
二、《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莫言的另一部经典之作。
小说着重描绘了中国老百姓家庭明快生动的生活,通过对五代同堂女性丰乳肥臀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女性的命途多舛、奋斗历程和生命悲欢离合。
小说着重探讨了女性家庭地位、家族兴衰和社会变化的深刻内涵。
莫言试图让读者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想象世界和女性命运的变化。
小说中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对生命的崇敬、对女性的关注,是莫言笔下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三、《蛙》莫言最新的作品《蛙》是一部对当代中国草根年轻人生活的关注和呈现,莫言在小说中以一个小县城的所镇痛过镇出发,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和背景。
莫言以一家散居在农村的三代人为刻画主线,展示了走过一生的农民亲人的生活和命运,感情生活的沉浸和转向,这部小说展现了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的色彩。
小说中揭示了中国社会一些最为普遍的问题,揭示了社会的界限,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增加构思难度,人物个性明显鲜明,构思丰富。
莫言《秋水》读后感

莫言《秋水》读后感《莫言〈秋水〉读后感》篇一读莫言的《秋水》,就像是在一个雾气朦胧的清晨,走进了一片古老而神秘的森林,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惊喜。
初读这篇小说,我感觉自己像是被莫言的文字强行拉进了那个他所构建的世界里,有点懵,又有点好奇。
故事里的那些情节就像一团乱麻,看似毫无头绪,但却又有着一种奇特的吸引力。
也许这就是莫言文字的魔力吧,他就像一个调皮的魔术师,故意把东西打乱,然后让你自己去寻找其中的奥秘。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那简直绝了。
他笔下的秋水,不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那种普普通通的秋水,而是像一个有生命的精灵。
比如说,他写秋水的时候,“秋水浩大,长天辽阔,鱼群如同天上的云朵,在水面上滑动。
”这就把秋水写活了,感觉秋水就像一个广阔的舞台,鱼群在上面欢快地表演着。
我就在想,莫言是怎么想到这样的描写的呢?我写作文的时候,要是能有他这种想象力就好了。
但是呢,这篇小说也不是那么好懂的。
里面的人物关系就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我有时候读着读着就迷糊了,搞不清楚这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就像故事里的那个主角,他一会儿做的事情让我觉得他挺善良的,可一会儿又做出一些让我觉得很残忍的事情。
我就纳闷了,人怎么能这么复杂呢?这是不是就是莫言想要告诉我们的,人性就像这秋水一样,看似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呢?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在学校里,有时候我觉得某个同学很好相处,可突然有一天,因为一件小事,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让我很是惊讶。
就像小说里的人物一样,人性的复杂让人难以捉摸。
难道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片“秋水”吗?总的来说,读《秋水》就像一场冒险,虽然过程中有些迷茫和困惑,但却让我看到了人性和世界的复杂性。
这就好比吃一种很奇特的食物,刚开始可能觉得味道很怪,但越嚼越有味道。
我想,这就是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你说呢?你读《秋水》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觉呢?《莫言〈秋水〉读后感》篇二《秋水》这篇小说,读完之后,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檀香刑》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小说以明代的刑罚“檀香刑”为线索,通过对檀香刑的描写和对主人公的命运的追溯,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于小说中所揭示的人性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小说中对檀香刑的描写令人震惊,檀香刑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它不仅仅是一种肉体上的折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摧残。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檀香刑的描述,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檀香刑的存在,不仅仅是对犯罪者的惩罚,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它让人们明白了在封建社会中,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人的尊严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其次,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也让人深感悲凉。
主人公从小就被卷入了檀香刑的阴影之中,他的父亲因为一桩冤案而被判处檀香刑,而他也因此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主人公不得不忍受着各种磨难和折磨,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小说中对主人公的描写,让人深感悲凉和心痛,他的命运让人深思,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到底给了多少人以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公正的命运。
最后,小说中对人性的揭示也令人深思。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命运和周围人的行为举止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人们的行为举止往往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各种牺牲和妥协,而这些妥协和牺牲往往会对人的灵魂造成极大的伤害。
小说中对人性的揭示,让人深思,人性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人性在封建社会的黑暗中又是如何的扭曲和变形。
通过对《檀香刑》的阅读,我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小说中对檀香刑的描写、主人公的命运和人性的揭示,让我深受触动。
小说中所展现的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揭示,都让我深思,我相信这部小说会给每个读者带来不同的触动和感悟。
童年读书莫言读后感

童年读书莫言读后感《童年》是莫言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对自己童年时光的回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中国农村的真实生活。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也让我对自己的童年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童年》中,莫言细致地描绘了自己在农村的童年生活。
他描述了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农村生活。
在他的文字中,我看到了童年的天真无邪和快乐,也看到了农村的艰辛和贫困。
莫言用真实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与朴实。
在书中,莫言对自己的童年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他描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捉鱼、放风筝、玩耍的情景,让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童年的热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同时,他也没有回避家乡的贫困和艰辛,让我对农村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童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和童年的快乐。
同时,我也看到了农村的贫困和艰辛。
这些都让我对自己的童年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童年时光,回忆起那些快乐的时光,也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和淳朴。
在读完《童年》之后,我对童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明白了童年是快乐的,也是艰辛的;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
我明白了家乡的美好和淳朴,也明白了家乡的贫困和艰辛。
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也让我对家乡有了更深刻的眷恋。
总的来说,《童年》是一部充满真情实感的自传体小说。
莫言用真实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与朴实。
通过这本书,我对童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家乡有了更深刻的眷恋。
这本书让我重温了童年的快乐,也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
我相信,这本书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童年的美好,也会让更多的人对家乡有更深刻的眷恋。
《万寿寺》读后感

《万寿寺》读后感《万寿寺》是作家莫言的一部短篇小说,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莫言的文学魅力,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认识。
首先,这部小说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
莫言运用了大量的乡土语言和民间传说,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
他以一种近乎魔幻的手法来描绘现实,使得原本平淡无奇的场景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他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揭示了现实中的荒诞和不合理,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人难以忘怀。
其次,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莫言通过对主人公薛小光和金童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现实世界。
薛小光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叛逆精神的年轻人,他在与金童的交往中,逐渐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秘密。
而金童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既渴望得到真爱,又对现实世界感到失望和无奈。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让读者对他们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关注,还引发了读者对于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此外,这部小说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寓意。
莫言通过讲述薛小光和金童的故事,展现了现实世界中的种种不公和矛盾。
他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和遭遇,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人性扭曲的担忧。
同时,他也通过小说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感悟。
这些深刻的社会寓意使得这部小说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态度。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莫言独特的文学魅力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对生活和社会的新认识。
我认为,《万寿寺》这部小说所传达的独特叙事风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社会寓意都是我们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首先,从独特叙事风格来看,《万寿寺》中的乡土语言和民间传说不仅丰富了故事的艺术表现力也让读者对故事的背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这些乡土语言和民间传说还反映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莫言作品读后感6篇

莫言作品读后感6篇篇一:莫言作品读后感对于莫言这个作家,我也是从网上猜测他可能会得到诺贝尔奖才知道的,因为,我极少阅读,所以对作家也不感冒,但是,当在网上知道他只读过小学,之后就辍学在家务农,21岁当兵,慢慢地走上军旅与写作的生涯,就觉得很佩服、很好奇这么低学历的人是怎样会成为诺贝尔大奖得主呢?我好奇他的作品,想知道诺贝尔奖的作品与作者,因为作品脱销,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图书馆借。
目前为止,我只阅读过他的《天堂蒜薹之歌》、《酒国》、《十三步》、《散文新编》、《小说的气味》。
我从他的自述中知道他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不会去为某个阶级充当吹鼓手或是枪手。
他的作品的确是这样,这一点是最令我敬佩的,我想这也是他能获诺贝尔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他说,我的作品一直在写人,在我的笔下我都用一种同情的态度,站在人的立场上的一种写作,这可能是我能获奖的最重要的原因。
以上这些我从他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中体会到了,它的创作背景是80年代,有个县政府被因为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农民放火烧砸而酿成了震惊全国得“蒜薹事件”,引起很大的轰动,促使他放下手头的创作,仅用了一个月就写出了义愤填膺的《天堂蒜薹之歌》。
我会陶醉于他妙语连珠精彩的、细致、细腻的和虚幻的描写,例如这段文字:“我站在池塘边倾听着唧唧虫鸣,美人的头发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美人的身上散发着蜂蜜的气味。
突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
仿佛高密东北的全体青蛙都集中在这个约有半亩大的池塘里了,看不到一点点水面,只能看到层层叠叠地在月亮中蠕动鸣叫的青蛙和青蛙们腮边那些白色的气囊。
月亮河青蛙们混在一起,声音原本就是一体——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在天安门集会,青蛙在池塘开会。
”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没想到的,随时可以在他的作品里出现。
当然,能启发、鼓励他用一种全新的感官去创作的,是美国福克纳老头,他是从福克纳作品的其中一句“我已经一点也不觉到铁门冷了,不过我还能闻到耀眼的冷的气味”。
莫言的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的经典作品赏析莫言,中国当代作家,因其深刻的作品和对中国乡土文化的描绘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他的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人们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本文将以莫言的经典作品为题,对他的作品进行赏析。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
这部小说以中国北方一个农村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家族成员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以家族的兴衰为主线,通过多代人的命运和情感纠葛,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沧桑和变迁。
莫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性的复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深刻。
《蛙》。
《蛙》是莫言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中国文化大革命为背景,通过一个农村医生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以医生孙少安的视角,描写了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艰辛和磨难,以及他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
莫言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敏感,揭示了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摧残和对人性的扭曲,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是莫言的又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通过一个女性的命运,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以女主人公的视角,描写了她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命运和情感纠葛,以及她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莫言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人性的敏感,揭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莫言的经典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乡土文化的丰富和人性的深刻,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莫言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莫言蛙的读后感

莫言蛙的读后感《莫言蛙》是著名作家莫言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与生存的故事。
小说以蛙的视角,揭示了人类的自私、欲望和无知,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启发,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蛙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蛙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它对人类的行为和欲望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感知。
蛙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人类的自私和欲望,以及对自然的破坏。
在小说中,人类对蛙的捕杀和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让我感到深深的愤慨和心痛。
蛙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而不是肆意破坏和伤害。
其次,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中,人们为了争夺资源和地盘展开了残酷的斗争,充满了欺骗、背叛和暴力。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美好的,而是充满了利益的纷争和矛盾。
然而,小说也给我带来了希望,通过蛙与人类的互动,我看到了人性中的温暖和善良,这让我相信,即使人与人之间存在矛盾,但也有和平与友爱的可能。
最后,小说中对生命的珍视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在小说中,蛙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让我深受感动。
人类的欲望和自私让他们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而蛙却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自然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保护的。
通过蛙的故事,我学会了珍惜生命,尊重自然,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莫言蛙》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刻思考的小说,通过蛙的视角,揭示了人类的自私和欲望,以及对自然的破坏。
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这部小说让我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阅读这部小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有了更深层次的反思,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尊重自然。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小说,从中汲取智慧,感受生命的奇妙和自然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对莫言获奖的感想
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本土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诺贝尔文学奖组委会如是评价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这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重大突破,莫言的获奖,我想是国际社会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对中国文学发展始终坚持“双百”方针的肯定与鼓励。
当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如同恒河沙数,但是真正走出国门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当代文学作品。
莫言的作品能走出国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令每个中国人都欢欣鼓舞。
欢喜之余,我们更多的是要思考为什么莫言的作品能走向世界,莫言的成功对当今中国文学发展有什么启示呢?
(一)莫言获奖原因分析
创作审美观念的改变。
1985年以后大量的西方文学涌入中国文坛,造成了整个文学审美观念的变化。
莫言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接受了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美国意识流小说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影响,其创作改变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轨迹,成为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又一个里程碑。
尽管吸收了西方文学形式技巧的影响,但是莫言的作品更多的还是表现在对民族的审视上。
他用哲学的思维去揭开民族文化的心理世界,去寻求民族“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
的。
莫言以一种奇异的然而却是新鲜的艺术感觉重新认知我们民族的生命和文化心理。
莫言作品《红高粱》被翻拍的同名电影在国际上获得多项大奖就是其作品成功的一个典型。
关注人性方能走向世界。
莫言的许多作品都有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非常贴近现实贴近生活。
莫言本人也说“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紧密相关”。
他的《红高粱》、《牛》、《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贴近本土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民生,能广泛的吸引中外的广大读者。
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新。
还有不可缺少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这增进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交流,包括文学创作。
莫言作品《生死疲劳》这本书就是最具代表意义的。
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莫言在本书中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此外他在语言上也进行了探索试验,用一种最自由、最没有局限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
所以这本书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文学探索、文学创作的一种比较完美、统一的结合。
文化的沟通交流。
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原因在于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对外沟通交流。
尤其是通过“翻译”和“影视”这两座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
莫言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
他笔下的“乡土魔幻中国”受到西方译者青睐,许多重要作品被译成多国语言。
在瑞典,20多年(截至2012年)来从事中文名著翻译的瑞典汉学家陈安娜一人就翻译出版了莫言的《红高粱
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劳》,这是莫言能获奖的一个重要传播媒介。
除此之外,莫言的小说能走进西方主流视野,跟改编拍摄的电影有很大关系。
莫言的五部作品被拍成了电影,分别是: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太阳有耳》根据莫言作品《姑奶奶披红绸》改编,曾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大奖;《暖》改编自莫言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曾荣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张艺谋的《幸福时光》改编自莫言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白棉花》是台湾导演李幼乔拍的一部电影,入选2000年台北金马国际影展观摩影片。
在中国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之际,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应和翻译、影视、媒体宣传等共同形成跨文化传播的合力。
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需要系统工程。
(二)莫言的成功对当今作家的启示
扎根名族文化土壤。
要结合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写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
文学作品的价值要想得到普遍的认同,就必须关注脚下的土地,关注当下的历史,关注身边的苦难。
所以要真正从社会底层出发,还原中国原生态的现实生活状况。
作家要善于用自己的作品、思想,纪录当下的生活世界。
没有思想内涵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因而要从民族性出发,汲取民族文化中的精髓。
此外,要正确看待功利性。
不少作家因为名利的束缚而写不出好的作品。
名利,也许
是人生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并不是全部。
只有好的艺术创作才能流传下去。
要善于交流创新。
莫言的成功源于他最初对西方文学的吸收借鉴,借鉴就是要批判的吸收。
首先要汲取民族文化中的精髓,结合独特的创作方式才能创作出来好的作品。
优秀的文化作品不仅是国家的,而且更是世界的。
因而借鉴创新,有利于文华的传播和交流。
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是相当重要的,它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借鉴和相互融合吸收。
对于文学作品的交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作品的翻译,家一定要善于创作可译性强的作品。
莫言以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在世界文坛有相当的认知度与影响力,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可译性”,也即他的作品在中国内容的艺术表达上,能与国外的文学创作联通、与国外的文学阅读接轨,更容易为国外文学同行所理解、所欣赏。
除了创作出可译性强的作品外,我国在文学翻译方面做得还明显不足。
我们存在着主动性不足、组织性不够等明显的问题,缺少应有的规划、必要的投入、基本的团队,这种状况与中国当代文学蓬勃发展的现状很不适应,需要加大气力和投入精力,切实地予以逐步改变。
总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我国来说意义重大。
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发展的重大肯定,同时也激励我国更多的作家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谈
对
莫
言
获
奖
的
感
想
文学与传媒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三班
姓名:岳丹
学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