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十一、端午日(教学实录)
第11课《端午日》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一上)1doc初中语文

第11课《端午日》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一上)1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招热情;2、了解湘西端午习俗;3、学习虚实相生的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生:中秋节、重阳节。
师:谁来补充一下?生1:还有春节、端午端午节、儿童节。
〔众生笑。
〕生2:儿童节不是传统节日。
师:对。
还有补充吗?生:还有元宵节、清明节。
师:专门好。
我们同学明白得还真多。
下面我口占一首七绝,同学们看看是写哪一个节日的?〔吟诵〕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
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
〔还没背完,众生纷纷举手〕生:这首诗写的是端午节。
师:你能讲讲什么缘故吗?生:因为这首诗写到屈原,写到龙舟,这两者都与端午节有关。
师:好,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因此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写湖南人民如何过端午节的短文«端午日»。
〔板书课题〕作者是谁?生〔齐〕:沈从文。
师:他有哪些代表作?生〔齐〕: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师:关于沈从文,我补充两点。
1、沈从文小学毕业,〔生笑〕大学教授,〔生哗然〕完全是靠——〔生〕自学成才。
2、假如你进了新华书店,看见沈先生的书,你最好把它买下来;假如你买下了沈先生的书,最好把它打开来看看。
〔语速稍慢,吸引力要强〕〔生笑〕只要做到这两步就够了,因为你一旦打开沈先生的书,你一下子就会被他笔下所描写的充满奇异色彩的湘西世界所深深吸引!〔师表情用心,生露出向往的表情〕但愿我们大伙儿多靠近文学,和书交朋友,好不行?生〔齐〕:好!二、朗读课文,查找突破点,牵动全篇师: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1、遇到可不能读的字自己查工具书;2、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一下在端午节这一天湖南人民举行了哪些活动?〔生朗读课文〕师:有人读完了,有人没读完也停下来了,因为他看到其他人停下了。
《端午日》教学实录 2份

端午日教学实录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在端午节前一周进行的,所以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来历、风俗和习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习惯。
3.学习端午节的相关词汇和句子,掌握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我们首先介绍端午节的由来,说明这个传统节日是和历史人物屈原相关的。
我们向学生讲述屈原的故事,并且解释他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以及粽子的来历。
2. 介绍端午节的风俗和习惯在介绍完端午节的由来之后,我们将向学生介绍一些端午节的常见风俗和习惯。
例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风俗和习惯,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展示,让他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
3. 学习端午节的相关词汇和句子在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之后,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习一些端午节相关的词汇和句子,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端午节(duān wǔ jié): Dragon Boat Festival•粽子(zòng zi): Sticky Rice Dumpling•龙舟(lóng zhōu): Dragon Boat•艾草(ài cǎo): Mugwort•赛龙舟(sài lóng zhōu): Dragon Boat Race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通过音频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这些词汇和句子,以此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我们在课前提供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相关视频和文献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个人发言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学评估我们将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来进行教学评估。
在每次课堂结束后,我们会要求学生将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且对于其中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端午日》word教案(1)

第十一课端午日教学目标:1、了解详细人民端午节习俗,感受其乡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联想、想象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组织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龙舟竞渡的精彩场面。
2、联想的作用。
3、对捉鸭子的场景的想象及语言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多种样式的诵读为主,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我国三大传统节全班齐读日是什么吧(春节、端午、仲秋)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生答)是的,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那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出示儿歌: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师生齐读。
可见,端午节习俗之多,场面之热烈。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端午日》,它的作者是沈从文。
(出示课件:文字:沈从文及《边城》)二、走进课文:1、检测生字词:蘸()酒擂( )鼓竞()赛呐( )喊伶( ) 俐泅 ( )水戍()军缚()2、作者介绍:沈从文——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
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
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西散记》等。
《端午日》选自《边城》。
二、研读课文:1、同学们朗读课文:2、茶峒人端午日有哪些风俗活动?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其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三、仔细品味龙舟竞赛场面:齐读字词学生简介作者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讨论归纳:自主思考合作交流1、请一位同学来读这段文字:“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浆手。
擂鼓的种种情形。
”同学们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正面写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的?2、在描写盛况时,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准确地写出赛手、浆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的动作的?3、作者用这些词语有什么目的?体现了赛手们怎样一种精神?4、赛手们在同心协力、奋力争先、拼搏向前,那岸上的观众有什么反应?5、整个场面让作者有怎样的联想?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端午日》教学实录 ,教案_初二语文教案.doc

《端午日》教学实录,教案_初二语文教案◆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端午日》教学实录》文章由收集。
《端午日》教学实录一、导入课文师:(出示粽子)看到粽子你们会想到哪个传统节日?生:(齐答)端午节。
师:我们这里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生1:吃粽子。
生2:吃粽子、赛龙舟。
(其余的人一脸茫然)师:我们这也有赛龙舟吗?除了吃粽子还有挂香袋、挂艾叶,喝雄黄酒。
(出示幻灯片,指向艾叶介绍这是辟邪的。
)正如这首儿歌所说的:艾叶香一起读生齐读: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看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师:今天我们就随沈从文到湖南去感受处处都端阳的氛围。
(板书:沈从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大家自由读课文,思考:湖南人民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生自由读。
师:有同学举手了,其余的人继续读,找到了就举手。
生:龙舟比赛,赶鸭子。
师:是赶鸭子吗?(生笑)生齐:追鸭子。
师:还有补充吗?生:穿新衣服、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吃鱼吃肉。
师:那个字读zh n ,蘸酒。
师:这么多的活动你们最感兴趣的是?生:赛龙舟。
(师板书赛龙舟)师:(出示龙舟图片)用书上的话描述一下龙舟。
生: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学生有的看书,有的看图片)师:不光介绍了龙舟的形体还介绍了龙舟上的人。
图片上的龙舟是绿色的。
三、精读品析师:下面仔细观看赛龙舟的实况,注意人物的动作、外貌、神态、精神风,精神风貌和周围的环境。
一次看不清楚多看几次。
看后描述出这个场面。
(生抬头看,不是太感兴趣。
因为没有声音,师发现后调声音但没成功。
)师:大家想象一下赛龙舟时周围有哪些声音?生:呐喊助威声。
(回答得不自信)师:哪些人说说看?(只有三个人举手)同桌先相互说说。
生讨论过后,举手的多了一点。
生1:你看赛手们齐心协力的划着,劲往一处使。
两岸观众的呐喊声震耳欲聋。
七年级语文上册《十一端午日》优秀教学案例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将实施以下反思与评价策略: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十一端午日》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组织课堂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激发思维
案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课文内涵。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
本案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中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十一端午日》的生字词、成语、典故等,如“屈原”、“粽子”、“龙舟”等,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2.分析课文内容,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文化素养。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传统节日,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关注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让他们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体会到亲情、友情和家国情怀。
4.通过对屈原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十一端午日》的学习氛围中,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讲述屈原投江、粽子起源等与端午节相关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端午日教学实录.doc

端午日教学实录篇一:.端午日11. 端午日【学习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3.品析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
4.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
【重点难点】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2.品析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
【自主导学】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8分)(1)zhàn()酒(2)划jiǎng()(3)缠guǒ()(4)nà()喊2、《端午日》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3、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文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4、作者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顺序。
5、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什么?【自主合作探究】6、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①文章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叙述赛龙舟的场面?②描写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赛船时用了哪些准确生动的词语?这些词语对表现赛龙舟的场面有什么作用?7、梁红玉水战与龙舟赛无关,这只是作者的一种联想,这在描写角度上应该是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8、你认为龙舟赛获胜的重要条件是什么?9、就在全国纷纷举行活动,庆祝传统节日端午节时,却传来这样的消息:韩国把端午节作为篇二:端午节课堂实录《端午节》课堂实录执教人:刘明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出示粽子的图片,这是什么?生:粽子!师:吃粽子这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师:好,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端午节师: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活动生:佩香囊、饮雄黄酒、赛龙舟师: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生:端午节的来历?生: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生:端午节的古诗?教师分别板书生:端午节的传说?生:端午节的意义?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非常多,今天我们就来选择一个内容研究一下。
生:打开BAIDU的方法(上百度查找端午节的来历)师:好,我们可以通过百度来查找端午节的来历,哪位同学知道怎样打开百度?哪位同学来试一下?(学生演示操作)师:她打开了搜索端午节来历的页面?她刚才是怎么输入的?生:??师:我们需要输入关键字,她输入的关键字是“端午节的来历”,现在请同学们试一下,看谁先打来端午节来历的页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和个别指导)师:好,有很多同学已经打开了这个页面,打开了页面的同学请举手!其它同学要加油了!师:好,手放下,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提示纪律)师:教师演示打开一个网站师:我们打开了自己喜欢的网页,我们如何把他保存下来呢?(如果我们需要这些资料,我们应该怎么做?[保存一下,收藏一下都可以!])生:学生讲解并演示如何保存的操作!(板书:记事本(文本文档))师:演示新建文件夹:端午节,然后打开文件夹新建一个记事本(取个名字)师:名字怎么取?我们要保存什么内容呢?师:讲解保存的方法(请一位同学来演示:如何保存?)师:看来下面同学有很大的意见?谁也来试一试?(他好像碰到了一点小小的问题,有哪位同学想帮助他一下呢?)(请另一位同学来保存一下)师:她做得好不好?生:好师:要选择哪些内容?(演示复制一部分的方法)(让学生探究尝试)师:文字旁边还有几张漂亮的图片,你能不能也把他保存下来呢?(刚才我们保存了文字,页面中还有什么内容?)生:??(板书:图片另存为)师:演示保存图片的操作(让同学自己尝试一下,教师作个别指导?)师:下面还有一个什么图片?生:粽子师:大家都非常喜欢吃,谁能来把这个图片保存一下(一位同学演示保存的方法)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保存一些你自己喜欢的端午节的图片和文字,看看谁做得最好!(根据端午节的古诗、来历、传说、意义等选择一个内容保存一下)(学生操作,教师做个别指导)师:好,我们停一下,刚才老师发现张**同学速度最快,我们来看一下她保存的内容。
第11课《端午日》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

第11课《端午日》课堂实录(苏教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一、导入新课师:昨天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谈谈,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生1:有中秋节,端午节。
生2:有春节,重阳节。
生3:还有国庆节、儿童节。
生4:国庆节、儿童节不是我国传统节日。
师:对。
那么你们明白端午节的由来吗?生5: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的。
师〔多媒体展现〕:对。
我们齐读一下……生〔齐读〕: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一个重要的节日。
一样传统的讲法,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
师:有诗为证……生〔齐读〕: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师:我们那个地点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你们明白吗?生:插艾叶,插菖蒲,吃粽子。
师:端午这天,各地的习俗不完全相同。
〔多媒体展现〕有的地点挂荷包、拴五色丝线、写符、念咒。
下面我们打开课文,来看看作家沈从文是如何记叙他的家乡的端午节的习俗的。
〔多媒体展现课题及沈从文的几张照片〕二、研习课文师:我们第一熟悉一下作者。
同学们共同阅读102页的注释①。
〔生齐读〕师:哪位同学来给大伙儿朗读一下课文?明白我们的要求吗?生〔齐声〕: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1朗读。
生2:我觉得他朗读的声音较嘹亮,也专门流利,朗读水平较高。
生3:他没有读错字,讲明他课前查了字典,但他在朗读〝赛龙舟〞一节时,没有激情,没有把那种兴奋人心的场面读出来。
师:你觉得应该如何样读?生3:我觉得要更激昂些,声音逐步高起来。
师:好,你能给大伙儿示范一下吗?〔生3读后众生鼓掌〕师:他的朗读确有水平,刚才的掌声讲明了大伙儿对他的确信。
师:再迅速的回忆一下课文,讲讲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生1: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吃早中饭,赛龙舟,赶鸭子。
生2:他讲的吃早中饭不是习俗,那儿的人早早吃午饭,是为了去看赛龙舟。
师9:啊,吃早中饭是为了去看赛龙舟,除了这一点,湘西地区的端午日的民俗共有五种。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端午日》教案1 苏教版

端午日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品味生动精炼的语言,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感受龙舟竞赛中体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品味生动精炼的语言;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预习法,诵读法,讨论法,讲读法,说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
《端午日》就选自《边城》。
(三)整体感知
解决生字词
2、理清思路,了解湘西风俗
①茶峒人端午节这天有哪些风俗?(最好能用三个字来概括)
②那些是详写,那些又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四)精读品味
1、欣赏赛龙船的精彩片段
①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直接描写龙舟比赛的精彩场面的?(解说直接描写)
②这些外貌和动作描写的句子都运用了那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将这些词语圈画出来。
同时,请大家思考:外貌和动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③除了这些直接的描写方法外,作者还从什么方面来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
④当比赛进入高潮时,作者想到了什么情景?这是什么手法?又有什么作用?
2、第三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将它删掉吗?为什么?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根据所学,对将要举行的运动会的某个场景行描写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初中语文:十一、端午日(教学
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初中语文:十一、端午日(教学实录)
十一、端午日
沈从文
教学目的设计:
1、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可能的话)欣赏本文精彩的龙舟竞渡的场面。
重点学习对生活的观察和场面描写。
教学手段:最好借助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进入“民俗风情”内容的学习,课前我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资料,下面请小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资料。
(师问:2分钟可以了吗?)---(生讨论的基础上)小小组代表发言。
2.刚才你们说到了端午节,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吗?
(学生回答,老师作适当补充)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节有关的文章(出示课题及作者)。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哪些同学愿意出来把文章朗读一下。
(师请学生读,并提出听读要求)
要求:(1)认真听,听完后能作恰当的点评。
(2)听完后能说出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
2.研读重点段落并作深层探究:
刚才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内容最精彩,[同学们愿意看吗]?
(1)播放赛龙舟的场面(学生欣赏)
(2)请学生齐声朗读有关这方面的文字。
(3)在读的基础上,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出示)
A: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船,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何感受?
B: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渲染龙舟竞渡的场面的?
(4)我们常说“学贵有疑”,“有疑问才会有进步”,针对课文内容,谁有疑义吗?
[让学生分组,自主提问,自主解决。
]
3.借助课外材料作拓展探究:
本文作者凭借自己自学成长的语言功底把龙舟竞渡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同学们想学吗?今天老师想为你们搭建一个舞台,让你们大显身手。
(1)展示舞狮子的画面。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画面。
(3)先小组交流,再班上交流,并请学生互作评价。
最后老师
再作评点。
三、总结全结
1、请学生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评价)
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民俗风情;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场面描写,可谓收获不小。
课后请大家继续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做成卡片,准备交流。
四、教后反思: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