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室分系统设计探讨

合集下载

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技术方案

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技术方案

總結: 1、對於賓館部分的覆蓋,由於受建築物隔斷的影響較大,覆蓋相對難度較大,因此,天線的布放密 度與布放位置相當關鍵,基於此,對於賓館樓層的覆蓋,建議採用“低功率、多天線”策略進行覆 蓋,天線儘量避開客房衛生間或承重豎梁,最好放置在客房門口.天線口PCCPCH注入功率建議控 制在0~5dBm. 2、天線布放原則:覆蓋半徑4-12米。
容量配置——人口密度和用戶密度估算
和2G系統的室內分佈不同的是:在TD系統的室內分佈系統中,需要考慮室內用戶的數量、業務類 型以及單用戶話務量,以便採用相應的設備吸收室內話務。 由於室內分佈是針對精品區域的重點覆蓋,與廣覆蓋的室外場景相比,主要有以下區別: 業務分佈方面:室內分佈場景的高端用戶比例較高,數據業務需求相對較大; 用戶密度方面:室內分佈的用戶密度普遍高於70000用戶/km2,對應於室外密集城區的最高情況; 用戶滲透率:室外用戶滲透率在5%(農村)-34%(密集城區)之間,室內分佈的用戶滲透率在30 %-50%之間,同樣高於室外密集城區的一般情況。
覆蓋方案——典型場景天線布放策略
辦公樓層天線布放策略(非對稱性、硬隔斷)
總結: 1、由於受建築物隔斷的影響較大,覆蓋相對難度較大,因此, 對於該類辦公樓樓層的覆蓋,建議採 用“低功率、多天線”策略進行覆蓋,天線儘量避開客房衛生間或承重豎梁,天線口PCCPCH注 入功率建議控制在0~5dBm. 2、天線布放原則:間距8-15米。
TD關鍵技術——時分雙工
機遇 可變轉換點
挑戰
交叉時隙干擾
方法 隔離社區
TD關鍵技術——智能天線
機遇 空分隔離
TD關鍵技術——聯合檢測
TD關鍵技術——DCA
TD關鍵技術——上行同步
TD關鍵技術——接力切換

TD-SCDMA三期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探讨

TD-SCDMA三期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探讨

TD-S CDMA三期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探讨杨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0)摘 要 TD-SC DMA三期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引入了A频段设备及H SDP A空分复用技术,给站点规划和工程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主设备的演进给室分设计带来的变化,重点分析了TD-SC DMA三期室分设计中的覆盖问题和容量问题,对室内站点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综合性意见,最后对室分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若干要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TD-SC DMA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覆盖容量1引言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在T D-SC DMA三期网络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T D-SCDMA一期、二期网络工程相比,三期工程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BBU+RR U的组网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RR U的每通道输出功率得到提升;A频段设备开始得到应用;HSDPA空分复用技术开始引入。

技术和设备的发展给T D-SCDMA系统的组网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特别是A频段设备及HSDPA空分复用技术的引入对T D-SCDMA室分系统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及时改进设计思路和方法。

本文基于以上特点,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T D-SCDMA三期室分设计中的覆盖、容量、信号合路、无源器件使用技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四期的网络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2主设备性能分析T D-SCDMA三期主设备的组网模式为BBU+RR U的方式,BBU与RR U之间通过光纤或光缆连接。

在室分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BBU与R RU的组网限制,如光口数量、RR U级联限制、小区合并限制、光缆纤芯数量、主设备供电方式、A+B频组网限制等因素。

表1以某厂家的主设备为例,对组网性能进行详细分析。

主设备的组网性能决定了T D-SCDMA三期室分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在实际工程中,不同厂家设备的主要区别也集中在以上几点。

3TD-SC DM A室分设计中的覆盖分析室内分布系统的覆盖分析一般采用链路预算和功率预算综合决定。

浅谈TD-SCDMA网络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

浅谈TD-SCDMA网络室内分布系统工程设计

3结束语
T O — S C D M A网络设计形式对 内部空间有一定的积 极影 响, 在整体控制过程 中,必须从 多个方面入手 ,结合现有设计形 式 的要求 ,及时对 网络 结构和系统形式进行分析 ,使其减少 干扰因素的影响 。其 次要及 时对用户形式 、组成部分进行分 析 ,满足后 续应 用系 统的要求 ,对信源进行分析 ,满足后续 设计形式的要求,进而对实 际情况进行分析 ,适应后续设计 形式的要求 。
1 . 3直放站
在信号源应用 阶段 ,由于信 源干 扰形式的多样性 ,在后 续控制过程 中必须对信 号进行分析,在基 站应用过程 中,不 断提升基带处理能力 。但是 由于 增加 的基 站容量 比较大 ,在 实用环境 中,会出现信号质量差 的情 况,进而对基 站形式造 成 影响 。其次在旋转信号应用阶段 ,必须根据传输 形式的要 求, 及 时对信 号质 量进行检查 , 由于信号应用 区域 比较分散 , 要根 据场合或者实 际形式对其 进行分析 。
1 . 2微 蜂窝基站
该基站形 式应 用范 围比较广 ,在 后续分析和应用过程 中 可 以作为独立 的信号源 ,此 外该信号形式承载量 比较 多,对 区域性发展形 式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基于配置形式 的特殊 性 ,必须及时对用量进 行分析 ,由于安装程序 比较简单 ,因 此不 需要单独进 行建设 。此 外 由于覆盖效果 比较好 ,周期 比 较短 ,在整体 设计 过程 中,必须对现有 控制形 式进行分析 , 如果存在信 号干扰 的情况,要在第一 时间对 信号源进行解析 , 保证信号功率 的合 理性和及时性 。
1 T D — S C D M A信源分析
基于室 内分布形式 的特殊 性,在后续 干扰 过程 中,必须 及 时对 基站进行分析 ,满足后续控制形式 的最大化 要求。 以 下将对 信源进行分析 。

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分析

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分析
量 大 );
直 放 站 和 射 频 拉 远 等 。 但 由 于 原 CD MA、GS M工 作 在 85 z 9 0 z 2 MH ~ 6 MH ,而T S DMA D— C 工作在2 z GH ,线缆等 损
( 大型企事业单位大楼 ( 2) 对通信质量要 求高 ) ;
( 商场 、超市 ( 3) 话务量大 ); ( 宾馆 、酒店 ( 内信号覆盖差 ); 4) 室 ( 5)高 档 写 字 楼 和 公 寓 (室 内信 号 覆 盖 差 ,话 务
耗 明显 不同 ,每栋楼宇会有不同的整改方案 。

窆堑墨堕 …
维普资讯
T S MA D— CD 手机 的拥 有率 。 ( 会展 中心 3) 用户 总数 =建筑面积 x 8 % x 5 % x 1 0 0 0 / x 5 % 3 其 中 ,8 %表 示楼 宇的实用面积 比例 ,5 %表 示实 用面 0 0
为 了系统 性地 说明T — CD D S MA室 内分 布系统 的设计 及 相 关准则 ,本文 拟从T — C D S DMA 内话务 量的估 算 、信 号 室 源 的选取 、室 内外信 号泄 漏分析 、 以及 T S DMA 其它 D— C 与 系统共 用室内分布系统等几方面来阐述 。
不尽 相 同 。室 内分 布 系统 的主要 建设对 象 是室 内信 号覆盖
差 ,话务 量大 ,对通信质量要 求高的大型建筑 。工程建 设对 象主要分 为以下几 类 : (1) 府办公大楼 ( 政 对通信质量要 求高 );
共 用 ,信号源也具备不 同的设备 类型 ,如宏基站 、微蜂 窝 、
SD  ̄ C t, 它系 统共 用室 内分 布等 几方面 出发 ,详细 阐述 了T — C M 室 内分布 系统 的设计 原则 和方 L与其 D SD A 法 ,为T - C M 的室 内分布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 DSDA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规...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规...
首先给出了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覆盖勘测设计方法,并对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链路预算、容量设计、邻区、频率、扰码规划以及切换设计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最后针对各种多系统共存模式分别给出了TD—SCDMA室分系统建设思路。
4. TD-SCDMA东海大厦大型写字楼场景解决方案研究
针对会展中心场景的特殊环境,给出了TD-SCDMA网络会展中心覆盖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测试结果,论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工程实际
科研项目
实验室建设
理论研究
其它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TD—SCDMA是由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国际标准,于2000年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采纳,成为全球认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一直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规划和建设一个可管理和维护的TD—SCDMA网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既能补忙又能补弱的RRU逐渐成为室分系统的新宠,尤其是在3G大规模建设的过程中,RRU代替直放站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新宠.
通信行业的两大发展趋势是:无线宽带化趋势(从2G到3G)和宽带无线化趋势(从传统的LAN到WLAN、WIMAX)。这两种趋势的共同方向是LTE,来满足未来终端用户对高速率和丰富业务的需求.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传统电信网和互联网从接入手段到业务应用的融合。在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中要考虑到系统的扩容以及未来4G、LTE系统的升级,室分系统中使用的器件要满足25000MHz的频带要求。
随着TD-SCDMA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终端和芯片性能的改善,测试工具和主要设备能力的稳步提高,TD-SCDMA网络建设形势变的更加明朗,由于移动通信无线环境复杂,存在很多各不相同的特殊场景,而对于这些特殊场景来说网络质量的提升又非常重要,所以如何针对这些环境复杂、场景多样的特殊情况提出相应的可行性综合解决方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有的场合人流量大,话务量多,话务密度高,形成无线用户密度大,业务质量高的室内区域,即网络覆盖“热点”;同时这些区域的建筑物通常规模大,结构复杂,网络穿透损耗大,形成了相对比较封闭的无线传播环境,对TD—SCDMA移动信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用户的终端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点”。

浅谈室内TD-SCDMA系统

浅谈室内TD-SCDMA系统

浅谈室内TD-SCDMA系统摘要:本文首先引出TD-SCDMA系统,然后介绍了它的两种关键技术指标,从经过成本分析后,再介绍了该系统的信息源的覆盖系统及其优势。

关键词:TD-SCDMA 系统信号源1 引言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自1998年正式向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历1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布、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而使TD-SCDMA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

2 TD-SCDMA的关键技术指标TD-SCDMA有很多关键技术,下面主要介绍智能天线和接力切换的相关知识。

2.1 智能天线原名自适应天线阵列,主要用来完成空间滤波和定出位置本系统的智能天线的原理是使一组天线和对应的收发信机按照一种特定的方式排列,通过改变各天线单元的比重,利用波的干涉原理产生强方向性的辐射方向图,使用DSP技术主波束指向期望用户,并且波束将自动适应地跟踪移动台,这样在干扰用户的方向形成一种零陷。

智能天线技术有两个主要分支,波束转换技术和自适应空间数字处理技术。

波束转换天线具有有限数目的、预先定义的方向图,通过阵列天线技术在同一信道中利用多个波束同时给不同用户发送不同的信号,它从几个预定义的、固定波束中选择其一,检测出信号的强度,当移动台越过扇形区时,从一个波束切换到另一个波束,在特定的方向上提高灵敏度,从而提高通信容量和质量;自适应的天线是一个由天线阵和实时自适应信号接收处理器,所组成的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它用反馈控制方法自动调准天线阵的方向图,使它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从而将干扰信号抵消,而且可以使信号得到加强,从而达到抗干扰。

2.2 接力切换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当移动台从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或由于无线传输、设备出现故障等原因,为了使通信不中断,通信网控制系统启动切换过程保证移动台的业务传输在接力的切换过程中,同频小区的两个小区的基站都将接受同一个终端的信号,并对其定位,将确定可能切换的区域的定位结果向某种仪器报告,完成向目标基站的转换。

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规划设计

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规划设计

摘要3G的魅力在于高速数据与多媒体业务,而视频电话、视频流、游戏等高速数据业务一般都发生在舒适的室内环境中,这些业务功能都需要较大的系统容量和良好的网络质量。

3G时代60%~70%的数据业务将发生在室内,欧美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统计显示室内移动电话话务量约占总话务量的1/3;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调查发现3G用户的室内使用量占到了70%,而室外使用量只有30%。

对运营商而言,大量使用室内覆盖系统,可以争夺室内的话务量。

NTT DoCoMo公司统计,实施室内覆盖的建筑物内话务量增大了1.43倍。

室内覆盖还可以用于分散过密地区的网络压力,解决高端用户密集城区覆盖问题,减少室外基站的数量和配置,降低室外网络的整体干扰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更好地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运营商的客户体验及收益,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解决室内覆盖的主要方法是建设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室外信号通过有线方式引入到室内,再通过小型天线将信号发送出去,从而提高室内覆盖水平。

TD-SCDMA是3G三大主流技术之一,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将是TD-SCDMA整个网络建设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一些工程经验出发,分析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的特点,并总结出一些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3G; TD-SCDMA; 室内覆盖Abstract3G is the charm of high-speed data and multimedia services, and video telephony, video streaming, gaming and other high-speed data services are usually occurred in a comfortable indoor environment, these business functions require a large network of system capacity and good quality. 3G era 60% to 70% of the data services will take place indoors,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Hong Kong's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total indoor mobile telephone traffic telephone traffic about 1 / 3; Japan's NTT DoCoMo's 3G user survey indoor use accounted for 70%, while only 30% of outdoor use. Of the operators, extensive use of indoor coverage system,Can compete for the indoor telephone traffic. NTT DoCoMo, Inc.,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lephone traffic within the building indoor coverage increased 1.43 times. Indoor coverage can also be used to disperse the pressure over the network density areas, dense urban settlement covering high-end users, reduce the number of outdoor base stations and configured to reduce the overall interference level outside the network, thereby enhancing the capacity of the entire system to better meet user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 performance is good or bad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operator's customer experience and revenue, is the key factor for success.The main way to solve indoor coverage is to build indoor coverage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is to outdoor signal through wire introduced into the room, then through a small antenna to send out the signal so a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indoor coverage. TD-SCDMA is one of the three 3G mainstream technology, TD-SCDMA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TD-SCDMA will be one of the major construction of the entire network. Some works from this experience, analysis of TD-SCDMA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features, and summarize some of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Key words:3G; TD-SCDMA; Indoor coverage目录摘要 (1)第1章绪论 (5)1.1 3G网络室内覆盖系统的重要性 (5)1.2 TD-SCDMA简介 (6)1.2.1TD-SCDMA网络试验和商用概况 (8)1.2.2TD-SCDMA标准的现状 (10)1.2.3TD-SCDMA标准的后续发展 (10)第2章 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的组成 (12)2.1信号源 (13)2.2传输介质和分布系统 (15)2.3元器件和天线 (16)第3章 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规划与设计 (17)3.1组网原则及建设原则 (17)3.1.1组网原则 (18)3.1.2建设原则 (18)3.2技术指标要求 (18)3.3 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建设流程 (19)第4章容量配置方案 (22)4.1人口密度和用户密度估算 (22)4.2室内分布系统话务模型 (23)4.2.1语音业务 (23)4.2.2可视电话业务 (24)4.2.3数据业务 (25)4.2.4典型场景容量预测 (26)4.3 TD-SCDMA室内覆盖信号源配置参考 (26)第5章覆盖方案 (28)5.1室内传播模型 (28)5.2室内覆盖场强预测方法 (29)5.3室内覆盖典型环境单天线覆盖能力 (30)5.4天线功率需求及布放原则 (30)5.5天线布放参考 (31)5.5.1客房楼层天线的布放 (31)5.5.2办公楼层的覆盖 (34)5.5.3大型办公区域的覆盖 (37)5.5.4地下停车库的覆盖 (39)5.5.5娱乐场所的覆盖 (40)5.5.6电梯的覆盖 (41)5.5.5卫生间的覆盖 (43)5.6 TD-SCDMA室内覆盖信号源功率参考 (46)第6章 TD-SCDMA与其他系统共用室内覆盖系统 (47)6.1系统如何合路 (47)6.2功率匹配问题 (47)6.3TD-SCDMA与其它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的网络规划 (48)6.4双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时的网络规划 (51)结论 (53)致谢 (54)参考文献 (55)第1章绪论1.1 3G网络室内覆盖系统的重要性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摩天大楼和地下设施的大量涌现,室内吸收了大部分的话务量。

TD-SCDMA网络室内分布优化研究

TD-SCDMA网络室内分布优化研究

TD-SCDMA网络室内分布优化研究TD-SCDMA是一种崭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其独特的频率分割多址技术使得其在信道质量较差的室内环境中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

然而,由于室内环境复杂多变,移动通信信号易受障碍物遮挡、反射、衰减等影响,因此TD-SCDMA网络室内分布优化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TD-SCDMA室内信号覆盖范围进行评估是室内分布优化的前提。

目前,评估TD-SCDMA室内信号覆盖范围的主要手段是建模模拟。

研究人员通过历史数据、地形地貌、建筑物高度、内部隔墙等因素,对大型软件仿真平台进行参数调整,进行TD-SCDMA信号的建模模拟,得到不同楼层、不同场景的TD-SCDMA信号覆盖图。

通过分析评估不同位置的TD-SCDMA信号质量,来确定信号盲区、弱覆盖区、重复覆盖区的位置,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

其次,优化TD-SCDMA室内信号分布的目标是提高整体信号覆盖范围和保证信号质量稳定。

对于信号弱区域,提高信号强度是最基本的优化方式,可以通过增加室内信号源数量、调整信号源的放置位置和增大信号源功率等方式实现。

而对于信号重叠区域,优化方式主要是调整距离,避免信号相互干扰。

针对此类区域,可适当调整信号源的放置高度,或者通过改变信号波长等方式达到距离优化。

最后,TD-SCDMA网络室内分布优化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充分考虑室内环境因素,如墙体的材质、厚度、高度等,尽可能利用室内结构进行信号覆盖分布优化;二是优化策略需要考虑全局性及长期性,不能盲目优化短期问题,而忽略了整体的长远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TD-SCDMA网络室内分布优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室内信号分布进行优化,可以提高室内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进一步推动TD-SCDM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探讨
摘要室内覆盖可以解决高端用户密集城区覆盖问题,减少室外基站的数量和配置,降低室外网络的整体干扰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更好地满足用户对质量的要求。

与3G其他制式的系统一样,TD-SCDMA在建网的过程中也无法回避室内覆盖问题,同样受限于IMT-2000频段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和建筑物的材质,仅仅采用室外的宏蜂窝基站无法保证充分覆盖,不可避免会产生盲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引入室内分布系统。

1、现网GSM室内分布系统
现网GSM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信号源、信号分布系统和覆盖单元三部分组成。

信号源包括Node B、射频远端、直放站等设备。

根据话务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信号源引入室内,可以满足多种室内话务量的覆盖。

通常情况下,对于大话务量地区,如大型建筑物和购物中心,可使用宏基站作为信号源,能够插入多块基带处理板,可以满足话务密集地区的需求,对于商业办公楼等中等话务量地区,可以采用微蜂窝作为室内覆盖的信号源,对于地下停车场等话务量不高的地区,可以选择直放站作为信号源。

信号分布系统可以分为无源分布系统、有源分布系统和混合分布系统三种形式。

无源分布系统及覆盖方案是通过无源器件进行分路,经由馈线将无线信号尽可能平均地分配到分散安装在建筑物各个区域的每一副低功率天线上,从而实现室内信号的均匀分布。

有源分布系统中加入了功率放大器这一类有源设备,信号经过各级衰耗后,到达末端时,可以利用放大器放大以达到理想的强度,保证覆盖效果。

针对无源系统的损耗和有源系统无法同时放大所有频段信号的缺陷,在室内分布系统中可以混合采用无源系统和有源系统的部分器件,建立一套混合的室内分布系统以达到放大和合路的目的,最终将多系统无线信号进行全面的覆盖。

2、TD-SCDMA与2G共用室内分布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
3G提供了多种高速、丰富多彩的业务,尤其是娱乐休闲类(如手机在线游戏、视频通信等),从日韩等国的3G发展看,这些业务主要发生在室内,因此室内覆盖对TD-SCDMA网络的发展尤其重要。

目前GSM 的室内分布系统已经覆盖了大部分楼宇、会场、候车/机厅等区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室内分布系统,能够节省TD-SCDMA室内覆盖的投资和实现快速建网目的。

由于频率、制式的不同,TD-SCDMA/GSM共用室内分布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无源器件,如合路器、耦合器、室内天线,都需要更换为宽频器件;
●有源器件,如干线放大器,均无法共用,可通过增加宽频合路/分路以及调整共享接入点来规避;
●功率损耗,3G频段的线缆和空间损耗都大于2G系统,通过对信号源、干放和接入点的调整来确保边缘场强;
●合路器插损,可以和功率损耗联合来考虑解决方案;
●系统间相互干扰,目前TD-SCDMA和GSM频段相距较远,基本能够满足隔离要求,同时增加滤波器可以降低杂散干扰。

TD-SCDMA室内分布的信源可以采用宏蜂窝、微蜂窝、直放站以及射频拉远RRU,推荐采用微蜂窝和射频拉远RRU,同时不采用智能天线,确保能够和GSM共享室内分布。

另外TD-SCDMA的GPS同步天线连接长度要小于90 m,需要在系统规划时进行考虑。

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需要综合考虑物业点的覆盖和容量要求,按照不同类型物业点的要求选择对应的信源,各信源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见表1。

表1各信源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略)
3、设计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如下事项。

●原有室内分布系统天线、馈线是否兼容TD-SCDMA信号(主要是2300~2400 MHz频段)。

●引入TD-SCDMA信源(宏蜂窝、微蜂窝、直放站)。

●可使原室内分布系统合路器兼容TD-SCDMA信号。

●覆盖目标,确定TD-SCDMA信源发射功率或有源放大设备增益。

●规划TD-SCDMA链路预算,在考虑到GSM与TD-SCDMA射频信号线缆损耗和覆盖差异的情况下,使TD-SCDMA与GSM在不同业务下的覆盖范围尽可能保持一致。

●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泄漏对室外基站覆盖的影响。

●功率匹配问题。

多系统共用一个分布系统要求功率匹配,包括信号源输出功率匹配;不同频段的信号在分布系统中由于传输损耗不同产生的影响;边缘覆盖场强的不同要求;不同频段的无线电波空中损耗不同而产生的影响等,需要设计人员根据运营商的不同要求和各楼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系统间干扰及隔离要求。

GSM900、DCS1800、TD-SCDMA三种信号合路时,杂散干扰、阻塞干扰、互调干扰等系统间干扰及隔离要求必须满足。

在实际的施工中,可以采用两种方案。

其一,利用GSM主干线,对信号源进行合路。

GSM室内分布系统多用微蜂窝、直放站作为信源,采用无源室内分布系统覆盖。

在进行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时,GSM、TD-SCDMA共用室内分布系统,需要利用合路器把GSM、TD-SCDMA信源合路,共同利用GSM原有室内分布系统,同时需要更换支持TD-SCDMA频段的无源器件,如图1所示。

图1GSM与TD-SCDMA共用室内分布系统
其二,新增TD-SCDMA主干线,根据需要对TD-SCDMA信源进行合路。

GSM覆盖系统的边缘场强小于-75 dBm,TD-SCDMA信源设备选择采用宏蜂窝,然后新增主干线,根据需要增加TD-SCDMA干放,然后合路,如图2所示。

图2新增TD-SCDMA主干线
利用原有线路、设备无法满足TD-SCDMA的信号覆盖时,为了保证GSM和TD-SCDMA信号的均匀分布,可采取新建TD-SCDMA主干线,将TD-SCDMA、GSM在支路合路,完成信号覆盖。

施工方案如图3所示。

图3新建TD-SCDMA独立主路由设计
对于新建楼宇的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以TD-SCDMA为主导进行覆盖,同时解决GSM覆盖。

根据各个楼宇的具体情况,分为有源和无源室内覆盖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