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肥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石化机械四机公司,90后数控车床技师孙野已算是个“老师傅”了。
从一名普通的大专毕业生成长为数控操作领域的青年能手,他十年磨一剑,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大学时参加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训项目,孙野第一次来到江汉油田。
如今,他已在荆楚大地深耕11个年头。
这一路,孙野走得并不容易。
袖口隐隐约约的毛边,操作台上细细密密的刻痕……高压管汇事业部1号车间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孙野回忆,刚进单位那段时间,年轻气盛的他有些浮躁,工作也相对没那么积极。
后来,他看到组里一位老师傅每天都早早到岗清理好周边工作环境,抢着干本来可能不需要他负责的事,对大家一视同仁,在工作各个方面精益求精。
孙野为此深受触动,干起活也越来越认真踏实。
在研究175兆帕超高压活动弯头时,对于压裂管汇的要求,正常的误差可能是两个丝,但是孙野和团队经过多次调整,专门定制出7种不同的特殊刀片,将误差控制在了一丝五分,甚至是一丝以内,也就是0.01毫米,六分之一头发丝的精度。
高压活动弯头的位置精度、形状精度、尺寸精度都达到了更高标准。
这几块元件体量不大,却是目前全球压力等级最高的高压流体控制元件。
175兆帕,相当于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面积要承受1750公斤的重量。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七宝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023.11)(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10分)(一)(5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2)_________,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3)鹰击长空,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
【答案】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呦呦鹿鸣③.鱼翔浅底④.天姥连天向天横⑤.势拔五岳掩赤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啸、呦、翔、拔。
(二)(5分)按要求选择。
2.假设你为学校“读书节”设计一张宣传海报,下列最适合选用的一项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规律C.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反省、知新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下面是某高三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自荐信,画线部分可能存在不得体的表达。
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①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XX,来自XX市XX中学,学习成绩优秀,曾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爱好写作。
我获得过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中组一等奖;也曾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②以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口才令对手自惭形秽,③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贵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④能进入贵校中文系学习是我的理想。
⑤贵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也非常符合我的标准。
⑥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⑦圆我的大学中文系之梦。
此致敬礼!自荐人:XXXXX年X月X日有几处画线部分存在不得体...的表达?()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2.D 3.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怪癖.(pǐ)埋.(mán)怨炽.热(zhì)铩.羽而归(shà)B.摭.拾(zhé)愀.然(qiǎo)攫.取(jué)锲.而不舍(qì)C.菜圃.(pǔ)搭讪.(shàn)灰烬.(jìn)汗流浃.背(jiā)D.舳.舻(zhú)打夯.(hāng)蛟.龙(jiǎo)倚歌而和.(hè)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廖廓逻辑慰藉至高无尚曝背谈天B.喧嚣犄角奇诡毛骨耸然贻然自得C.贫脊涟漪游弋魂牵梦萦盖莫能外D.炫耀迷惘宣泄怨天尤人妄自菲薄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D.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②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异境。
③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对你的期望,我希望你能考进大学,我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唱反升学主义的高调,我希望你能从心所欲地享受读书之乐。
④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倒影蛰居尽管控制 B.侧影闲居所以抑制C.倒影闲居所以控制D.侧影蛰居尽管抑制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号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清。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若我们分析一个农村社会组织,在一般人民,文字的用处是很有限的。
在天天见面的团体中,知识的传递,言语自然比文字为简便而切实。
人口流动率低,因地域上的膈膜而利用文字来传递消息的需要当然亦少,所以信札在农村是不常见的。
社会不在激变之中,在时间上所发生需要记忆的事非但少而且需要记着的时间亦短,需借文字帮忙之处因之不多。
若是“文盲”比“不文盲”的人在生活上并不吃亏时,当然不愿费本钱来“治盲”了。
我并不是说在乡村中文字没有用处,只是普通人民用着文字的地方很少。
一乡的领袖则需要较深的文字知识,因为他是一乡的顾问,有重要的信札须由他代笔。
以前的私塾制度是在这种社会需要之下发生的。
那些贵族性质的“西席”式私塾是专门造就成一乡的领袖,所以在学的时期较长,那平民性质的“开门聚徒”式私塾,年限随学生自己决定,平时若工作忙碌尽可随意不去上学,识几个字就算了。
到民国二年私塾被学校代替了,在这个时期,教育制度并没有标准化,小学教员可以独出心裁来决定教材。
江村的小学就由一位做过“西席”又受过“师范”训练的乡绅主持。
他和我追述他当时的教材说:“我觉得一个小学毕业生一定得会应付社会上普通文字的需要,至少要会打算盘,会写红白份子,会记账,会写条子。
上海市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选择题: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作为一条商业通道,“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可实际上,它的历史作用却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
而今天,“丝绸之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了的所在。
A. 界限举世瞩目B. 界限举足轻重C. 范畴举足轻重D. 范畴举世瞩目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填空题(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2)蒹葭萋萋,______。
所谓伊人,______。
(《诗经•______》)(3)东晋陶渊明是一位精神上超脱世俗利害,淡然自足的诗人,在《饮酒》中他写了“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自己身居世间而对争名逐利的官场冷漠和疏离,获得了宁静的生活。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②箨(tuò):笋壳。
③帙(zhì):包书的布套。
(1)本诗就体裁而言,属于______诗。
(2)对这首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写新发之竹,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
B.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C.前两联从视觉角度写竹,颈联增加了嗅觉角度的描摹,都表达了对竹的赞美。
D.本诗写物抒怀都紧扣竹的特点,风格上体现了杜甫一贯的沉郁顿挫的诗风。
(3)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鉴赏这首诗最后一联的艺术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5.0分)4.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A)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确定了意象的含义以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意象之间的组合规律,并从这个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首诗从字面看是词语的联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
在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近体诗和词里,意象可以直接拼合,无须乎中间的媒介。
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如连词、介词可以省略,因而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很确定。
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有类似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效果。
例如杜牧的《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这两个意象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就那么直接地拼在一起。
它们是什么关系呢?诗人并没有交代。
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电影镜头的叠印。
这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恰切。
诗人只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允许你把它凝固起来。
一凝固起来就失去了诗味。
意象之间不确定的关系,正是留给读者进行想象的余地。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虽然可以直接拼合,意象之间似乎没有关连,其实在深层上却互相钩连着,只是那起连接作用的纽带隐蔽着,并不显露出来。
这就是前人所谓峰断云连,辞断意属。
也就是说,从象的方面看去好像是孤立的,从意的方面寻找却有一条纽带。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回顾经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
何为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指的是,文学艺术创作深为受众喜爱、经过一定时间检验、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
经典文艺形象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以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使人们获得不断强化的美好审美经验。
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传世性和普适性,也就是说,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
经典文艺形象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一方面,作品立得住,故事足够精彩,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中的文艺形象往往也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古往今来,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传诵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到《茶馆》《骆驼祥子》等舞台经典,无不因为其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为之动容、动情、动心。
这样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其中的文艺形象也会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经典文艺形象身上浓缩着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即便经历时代变迁,艺术魅力也不会因此削减。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经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经典人物形象,尤其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三大要素。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1分)(一)根据提示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
(2)“,使我不得开心颜。
”出自诗人李白《》中的诗句,体现了他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个性。
(3)韩愈在《师说》中,用“,”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二)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
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
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
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
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
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
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人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2.下面语句中,不能体现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差序格局”特点的一项是( 3分)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事在是非,公无远近。
C.苏秦潦倒,“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请简要概括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第一卷(共36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摭.拾(zhí) 悠邈.(mǎo)寂寥.(liáo)悄.声细语(qiāo)B、慰藉.(jiè)哺.育(bǔ)木讷.(nè)自艾.自怜(yì)C、犄.角(jī)翘.首(qiáo ) 偌.大(nuò)臧.否人物(zàng)D、灰烬.(jìng)贫瘠.(jí)颠簸.(bō)魂牵梦萦.(yí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攀援遨翔良辰美景再接再励B、搭讪沉湎真知卓见出类拔萃C、欷歔静谧瞠目结舌怨天忧人D、妥帖敷衍铩羽而归毛骨悚然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听好我的吩咐,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只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_____我的事情。
(2)科学家们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_____。
(3)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诚实温和。
A、妨碍启动品性B、妨碍起动品性C、妨害启动品行D、妨害起动品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俗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教育部门纵有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单独承担这一关乎民族命运的重任。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世界杯比赛时,比赛所在城市的人多数都到比赛现场去看球了,居民区里常常是十室九...空.。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B.能克制自己,追求更远大目标的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C.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D.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曾在齐国稷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国兰陵令。
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B、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曾任吏部侍郎,谥“文”,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
有《昌黎先生集》。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D、毛泽东同志喜欢用旧体诗的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的思想内容,这些诗其实属于古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9题。
(9分,每题3分)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
所谓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
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
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
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
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等甚至在总体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
但这种变化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模式在总体上所经历的裂变与危机。
再如,当一种文化中的个体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时,他也必须经历痛苦的文化模式转换问题;同样,当一个个体经历生命中的不同的生理时期,必须经过个体文化模式的阶段性转变,这些也同样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
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言符号、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
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转型。
应当看到,文化转型和文化危机密不可分。
一方面,同文化模式的常规期和稳定期相比,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共同构成了文化模式的剧变期或革命期。
在文化模式的剧变期中,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彼此密切相连的两个阶段,如果说,在总的文化冲突与剧变时期中,文化危机代表着量变的过程,文化转型则是这一量变过程达到一个转折的关节点而引起的质变。
另一方面,文化危机和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危机是文化转型的过程,文化转型是文化危机的结果。
即是说,一种深刻的文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本身就表现为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社会运动或人的生活层面上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还是社会精英层面对于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都是文化转型过程的重要内涵。
7.下列对于“文化转型”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特定的时代、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B. 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模式的总体性转变C. 文化冲突与文化变革在量变过程中发生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质变D. 社会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冲突,社会精英对现实文化危机的自觉反思或批判8. 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文化转型”的一项是()A. 传统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模式转变为现代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B. 特定群体或个体文化习惯的改变和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C. 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的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的变化D. 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的文化个体所经历的文化模式转变9.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的现代化或人的现代化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B. 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交往或交流的接触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的碰撞和转变C. 文化模式的革命意味着由文化危机而达到文化转型D. 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密不可分,文化危机一旦出现,就标志着文化转型的到来三、课内阅读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5—7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10.下列文言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11.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12.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第Ⅱ卷(共134 分)四、翻译(10分)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分)译:(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分)译:14、名句填空(8分,每格1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师者,。
(4)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 ___。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15. 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①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②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③六朝:金陵曾作为六个王朝的都城④结绮、临春:台城当时的两座高楼。
⑤《后庭花》:乐曲名,相传陈后主游宴后庭,为张贵妃作此曲,不久亡国。
(1)这两首怀古诗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2分)▲(2)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4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共18分)瓦尔登湖:一个人的风景16年前的春天,当我还是大二学生时,渴望“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明天的渴望成了永远的渴望。
他身边遗留的四本书中,有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9年前,《瓦尔登湖》的中文首译者徐迟先生,同样在“文化抑郁”中告别了尘世,不知他生命中还有多少渴望没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