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教师版....
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经济学家相信,当今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应用造成的技术性失业,,可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任何时代发生过的机械化、自动化的影响更大。
这种影向最明显的发生在制造业,但似乎正在蔓延到所有行业。
虽然技术性失业只是一种短期冲击,是一种暂时的过淀性失调,但是,经济学家口中"短暂的过渡期"往往有几十年,对那些因自动化冲击而失业的劳动者个体而言,通常就意味着一辈子。
面对可能无法避免的未来工作变化,人们的顾虑主要是害怕机器会夺走他们的生计,或者机器会湮灭他们的人生目标。
现实是残酷的,那些缺乏一技之长的人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收入潜力会持续弱化。
"落伍"症状以及人们对这些症状的反应已经随处可见;就业朝不保夕,工资不断下降,经济停滞不前。
针对自动化及其幕后推手,保守主义者的抗议此起彼伏,就连乐观主义者也承认这是不可避免的。
诚然,技术进步从整体效果上看必然能够非动经济增长,一些经济学家也天真地认为,这种失业者遭受的伤害可以通过大量增加的社会财富予以补偿。
但实际上,技术带来的社会财窗富"增益"并不可能让所有人利益均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具有替代效应,所产生的结构性冲击,将不可避免地加剧收入不平等。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那些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而丢掉饭碗的劳动者,并提供相应的社会关怀和支持,使之尽快拥有新的技能开究威角色转换。
解决问题的方案已经比较清晰,我们需要从社会、政府和个人三方面入手。
创新是否可以节省劳动力、节省资本或完全"中性",这取决于创新所产生的企业主和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分配。
采用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的进程,从市场角度看,是劳动力与资本的相对成本变化所驱动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创新和资本回报增加,但只有少数资本所有者受益。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专题(学生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人们需要独自面对挑战和困难;也有人说,与人合作,才能攻坚克难。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春运第一天,农民工曹新平背着比自己还高的包袱赶火车,一路上遇到不少好心人搭手帮忙。
曹新平很激动地说:“我一路上都在遇见好人。
”遇好人才有好发展,做好人才有好社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有人说:人生的一大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也曾想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二模)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普通人生活平凡、琐碎,他们也许没有卓异的天赋,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依然可以发出光亮,温暖自己,照耀他人。
这个普通人可以是你,是他,是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南通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括必考题(第一大题~第五大题,第七大题)、选做题(第六大题,甲、乙两类文本只能选做其一)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O.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作答选做题时,需用2B铅笔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口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调.派/调.理积攒./人头攒.动诘.问/攻讦.锒.铛/不稂.不莠B.寒颤./颤.动落.款/丢三落.四瞩.目/属.意冰锥./椎.心泣血C.中.肯/中.听慰藉./声名狼藉.嗫.嚅/蹑.踪缱绻./卷.土重来D.行.伍/道行.曾.祖/曾.经沧海缉.拿/揖.让撞.击/人影幢.幢2.下列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B.在全球银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银行业却实现了业绩上的突破,工商银行去年的净利润居高不下....,首超千亿。
C.自有高洪波担任中国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的传闻以来,各路媒体或力挺,或质疑,热闹之极,唯有号称足球第一媒体的《足球报》却不赞一词....。
D.在国产动画电影《风云决》的首映典礼上,任贤齐坦言配音过程“很困难”,无独有偶....,其他演员也表达了“比演戏更难”等相似看法。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1).pdf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 A.忸怩 裨官野史? 戏谑(xuè)? 长吁短叹(yù) B.羁靡? 英雄辈出? 狡黠(xié)? 叱咤风云(zhà) C.妨碍? 既往不咎 果脯(fǔ)? 一针见血 (xiě) D.荣膺? 惹事生非 商埠(bù)? 安土重迁(zhòng) 1.(3分)C(A项,稗官野史,长吁短叹(xū);B项,羁縻,狡黠(xiá);D项,惹是生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 ?A.为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今年南开大学在自主招生复试中加入了体质测试内容,考 ? 生须参加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项目的测试。
?B.近日,广电总局发出通知: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要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 ? 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推进先审后播管理制度。
?C.电子商务的技术风险很大,病毒可通过网络快速扩散,一旦某程序被病毒感染,则 ? 整个互联网交易系统甚至整台计算机都会受到病毒威胁。
D.目前市场上的口罩五花八门,有些口罩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呼 ? 吸系统,但它本身带有的挥发性气体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2.(3分)A(B项,搭配不当,“推进”与“制度”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整台计算机甚至整个 交易互联网”;D项,成分残缺,“解决”后面缺中心语“的问题”)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5分)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种方式,每条不超过15个字。
?3.(5分)①自我封闭,不知借鉴; ②机械搬用,不知创新; ③吸收消化,创造新知。
2024年江苏各地高三语文二模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一及答案解析

2024年江苏各地高三语文二模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木星恐怖地上升着,渐渐占据了半个天空。
这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云层中的风暴,那风暴把云层搅动成 A 的线条。
我知道,那厚厚的云层下是沸腾的液氢和液氦的大洋。
著名的大红斑出现了,这个在木星表面维持了几十万年的大旋涡大得可以吞下整整三个地球。
这时木星已占满了整个天空,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大地笼罩在它那阴森的红光中……小小的地球能逃出这巨大怪物的引力场,真是令人_ B __。
从地面上看,地球甚至连成为木星的卫星都不可能。
我们似乎就要掉进那无边云海覆盖着的地狱中去了!但领航工程师的计算是精确的。
暗红色的迷乱的天空继续缓缓移动,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西方的天边露出了黑色的一角,那黑色迅速扩大,其中有星星在闪烁——地球正在冲出木星的引力魔掌。
我们的星球在木星表面拉起了如山的液氢和液氦的巨浪。
木星巨大的引力把地球加速甩向外太空。
离开木星时,地球已达到了逃逸速度,它不再需要返回潜藏着死亡的太阳系,而是向 C的外太空飞去。
漫长的流浪时代开始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19.下列句子中的“似乎”和文段中加点的“似乎”,表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A.实验进行到一半,他们似乎就要找到突破点了,可惜结局并不令人如意。
B.他看到前方四五十米处似乎躺着一个人,便跑回车里,告诉班长。
C.他望了我一眼,轻声地说:“时间不早了,我们似乎该启程了。
”D.这一双眼睛似乎是娇嫩的矢车菊的蓝色,眼神柔和而又温暖。
20.画波浪线句子中作者将地球比作“气球”,将木星的大红斑比作“巨眼”,请分析其语意效果。
(4分)18.A.乱七八糟B.不可置信/难以置信C.无边无际/广阔无垠(评分建议:一空一分,如有其它成语,言之成理即可。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新高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新高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材料一: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
元和元年,召入输林为学士。
迁左拾遗。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蹋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宪宗颇采纳。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摧,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
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
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
”出为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
久之,徙忠州刺史。
入为司门员外郎。
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
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
六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新唐书·卷四十四》)材料二: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等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
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中考二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联合测试初三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2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4分)最近,“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登上热搜。
以山河湖海为“封”的语文课本,撬动了人们共同的青春记忆,引发了强烈共鸣 A 山河美景,或秀丽壮美,或温柔浪漫,那些令我们魂牵梦萦的一面面风景,每一帧都被“语文课本封面”框住了,而这些风景无不让人为之动容。
教科书是一代代学子的集体记忆,当印象中的课本封面k uàyuè时空,鲜活又真实地出现在眼前,那段天真烂漫的求学时光也在脑海中逐渐清晰,大众藏在课本里的记忆被唤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里路上连绵起伏的山峦、碧波荡漾的河流、清澈见底的湖泊和波澜壮阔的大海,都是我们学生时期对万卷书里“诗和远方”的chōng jǐng。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k uàyuè( ) chōng jǐng( )2.A处标点符号为(1分)3.下列短语中,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1分)A.魂牵梦萦B. 碧波荡漾C. 温柔浪漫D.天真烂漫4.综合性学习(5分)“世界读书日”已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4·23世界读书日”已至,作为全民阅读主阵地的公共图书馆,海安市图书馆将策划并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
市图书馆将联合市区各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组成专家团,举办线上与线下的日常讲座和专题讲座:依托该馆原有品牌活动“‘共读半小时’阅读分享周”、“‘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红色经典图书主题展”、“‘花开阅读季,最是读书时’朗读亭主题诵读活动”等,以“走出去”或线上直播、阅读打卡等多种形式,引领全市读者参与经典诵读,同时开展线上线下主题书展、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
【材料二】(1)请根据材料一,为广播站采编一则一句话新闻。
(18个字以内)(3分)(2)根据材料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从表格中得到的结论。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学生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
挽王中丞二首(明)李攀龙其一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
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万里涛。
其二幕府高临碣石开,蓟门丹旐重徘徊。
沙场入夜多风雨,人见亲提铁骑来!【注释】①王中丞:王忬,明人,王世贞之父,李攀龙友,曾以右副都御史(故称“中丞”)为蓟辽总督(总督顺天、保定、辽东等处军务),与权相严嵩不合,后遭其迫害至死。
②司马台:古时,掌兵权的人被称作大司马,汉代御史府多列柏,故后人称御史台为“柏台”。
③属镂:剑名。
《史记·伍子胥传》载,太宰嚭谗言构陷子胥,吴王乃派人赐属镂剑予子胥曰:子以此死。
子胥自刎。
吴王取其尸,盛以鸱夷(皮制的口袋),浮之江中。
吴人为子胥立祠江上,命日胥山。
后世传说子胥死后为潮神,呼啸奔腾以泄其郁怒不平。
④丹施:旧时出丧所用的红色铭旌,施:音zhào,招魂幡。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首句以高耸入云整齐排布的柏树象征王抒为官廉正高洁,直气劲节。
B.其一第二句写风云中飞舞的旌旗里夹杂着凶险的杀气,暗示斗争的残酷。
C.其二首句写王中丞的府街正对着碣石开设,言其曾镇守边关,亲身征讨。
D.其二第二句写府衙主人已逝,旌旗不再,代之以肃穆的招魂幡来回招展。
16.清代学者沈德潜评李攀龙的绝句“语近情深”,评这两首挽诗“为中丞吐气”,请结合诗句,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6分)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明】林鸿儒生好奇古,出口谈唐虞。
倘生羲皇前,所谈乃何如。
古人既已死,古道存遗书。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我愿但饮酒,不复知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