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2021年中考物理单元同步课堂练习之基础提升训练(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B.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在声音中,人们可以听到超声波2.如图所示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发现碎纸屑跳动的高度不同B.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感觉到喉头在振动C.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听到声音越来越小D.改变钢尺伸出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现振动快慢不同3.图所示,分别用琵琶、二胡、古筝和编钟演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声音特色一定不同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4.声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C.工人师傅利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工件检测D.接收地震、台风产生的次声波,确定其发生的方位和强度5.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力敲击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我们能听到悠扬的琴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C.宇航员在太空交流,说明真空可以传播声音D.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发出的音调相同6.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用手捂住耳朵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马路上建造隔声板D.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7.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

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

该手杖可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B.超声波信号会对使用者造成很大的辐射危害C.超声波信号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发生反射现象D.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8.为了降低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在绵阳一些穿越住宅区、学校的高架桥上,会安装如图所示的数米高的挡板。

【单元练】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提高卷(答案解析)

【单元练】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提高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真空罩中正发声的闹钟,逐渐抽出罩中空气声音减小B.敲击装水的玻璃瓶,水多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高C.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的方面着手控制噪声B解析:B【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图中的瓶子,由于杯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瓶子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多的瓶子振动慢,发声的音调低,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来控制噪声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

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B解析:BA.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k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kHz或小于20Hz时,我们便听不见了,“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符合题意;C.超声波属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属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第2章 声现象-2021年中考物理单元同步课堂练习之基础提升训练(人教版)

第2章 声现象-2021年中考物理单元同步课堂练习之基础提升训练(人教版)

第二单元声现象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以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2.如图所示的标志主要是为了控制发声体的( )A.频率B.音调C.音色D.振幅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4.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

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5.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

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6.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学校附近禁止鸣喇叭,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C.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我们能根据音调分辨出所用乐器D.蝙蝠在飞行时靠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B.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拨动琴弦,响度不同C.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不相同D.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阶段防治噪声二、非选择题8.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的性质。

9.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所示)。

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选填“增大”或“减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声现象1。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2。

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 响度B。

音响C. 音色D。

介质3. 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 )A。

音色 B. 音调C。

响度 D. 频率4。

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 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5.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

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

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6. 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 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 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

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

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7. 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A. 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B。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响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C. 人在岸上大声说话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D.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3. 如图所示,小芸将一支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觉到音叉在振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4.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 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空气不再传声D.声音太小,我们听不到了6. 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7.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 Hz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 Hz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8. 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A.小明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水的多少B.夏天人们买西瓜,要拍两下听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生熟C.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D.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9. 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10.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1.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

2021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训练《第2章 声现象》(Word版附答案)

2021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训练《第2章 声现象》(Word版附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2020·毕节模拟)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2020·铜仁中考)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2020·毕节中考)太空中宇航员间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能传声D.(2020·黔东南州黎平县校级一模)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地振动B.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D.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2.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速度的快慢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声音的特性例2(2020·遵义桐梓县三模)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机“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音色,识别使用人B.我们听不见蝴蝶挥动翅膀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低C.弹奏乐器可以通过调节琴弦松紧度来改变振幅D.“禁止高声喧哗”主要是要控制声音的音调2.(2020·天津中考)在国庆七十周年联欢会上,师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国之情。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和丙(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相同,其中丙音调高;甲、乙、丙中响度最大的是,音调最高的是。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例3控制环境污染是“携手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同心建设生态文明毕节”的重要举措。

禁止汽车在居民区附近鸣笛是从____减弱噪声。

4.(2020·南京鼓楼区二模)降低噪声污染的途径有许多,下列措施中,属于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A.高架桥两侧装设墙板B.机场人员戴有耳罩的头盔C.禁鸣喇叭D.路旁种植行道树声的利用例4关于声的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20·遵义正安县校级一模)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B.(2020·铜仁松桃县模拟)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2020·哈尔滨模拟)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2020·毕节中考)医生用B超检查人体内脏是借助超声波获得人体内脏的图像信息5.(2020·黔东南州期末)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当轿车倒车时,尾部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断车尾与后部障碍物间的距离。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练习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练习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含答案)
A.甲、乙实验都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B.甲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C.乙实验右边音叉敲击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能发出声音
D.能听到甲实验中音叉发出的声音
3.在撞击大钟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原因是( )
A.大钟的回声B.大钟仍在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D.空气仍在振动
5.聪明孝顺的小明陪着奶奶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小明把声音调大一点,以便让年迈的奶奶能听清楚。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
A.频率B.音色C.响度D.音调
6.小汶同学把一根刻度尺伸出桌面,用相同的力拨动它使其振动发声。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增大到一定限度时,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因为此时发出的声音(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单元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实来自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
A.将发声的音乐芯片悬挂于密闭玻璃容器中,向外抽气
B.将发声的音乐芯片密封好后,浸没入盛有水的水槽中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
D.将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
2.如图所示,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认为真空环境)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和解释正确的是( )
A.这种声波具有能量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9.下列做法中,属于从噪声的传播这一环节来防治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B.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
C.机场地勤人员要佩戴耳罩D.高架路两旁的隔音墙

精品解析: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训练试卷(人教版)

精品解析: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训练试卷(人教版)

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章节综合测试(含答案)名师审核无超纲知识点习题·定向攻克适用于全国各市县人教版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训练(2021-2022学年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蜜蜂载花蜜飞行时,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300次;不载花蜜飞行时,翅膀平均每秒振动约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养蜂人辨别所依据的特征是: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C.声音的音色不同 D.飞行的路线和高度不同2、闲暇时,很多人都喜欢通过吹口哨来消遣.口哨声主要是由 ( )A.声带振动产生的B.气流振动产生的C.鼻腔振动产生的 D.胸腔振动产生的3、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此事实说明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4、陈亮是江苏的优秀青年歌手,她的哥哥在北京上大学,哥哥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陈亮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陈亮在演唱.哥哥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A.音调 B.音色C.响度 D.歌词5、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或体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的无效的是: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 B.用棉花塞住自己的双耳;C.用棉毯挂在分隔的墙壁上; D.请邻居歌唱时放低音量.6、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甲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昆虫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0次,一位听力正常的人能听到飞行时发出声音的昆虫是A.甲昆虫 B .乙昆虫 C .都能听到 D.都听不到7、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D.吉他声具有能量8、对衣物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二单元 声现象A 组 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以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2.如图所示的标志主要是为了控制发声体的()A.频率B.音调C.音色D.振幅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C.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4.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

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5.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

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2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6.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学校附近禁止鸣喇叭,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来控制噪声C.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歌曲,我们能根据音调分辨出所用乐器D.蝙蝠在飞行时靠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B.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拨动琴弦,响度不同C.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不相同D.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阶段防治噪声二、非选择题8.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 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 的性质。

9.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所示)。

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选填“增大”或“减小”)。

10.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评论: 。

11.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选填“推理”“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

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晚间休息时,为了减轻室外工地施工噪声的影响,小明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紧闭门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②紧闭门窗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③戴耳塞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④戴耳塞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2.在如图所示的波形中,能反映是同种乐器演奏,但声音响度不同的是( )A.甲和乙B.乙和丁C.甲和丙D.丙和丁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

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3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4.一艘科考船在经过A、B、C、D、E 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0 s、0.14 s、0.18 s、0.15 s和0.20 s,根据时间,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二、非选择题5.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图是乐音的波形。

6.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 t=v0+a(t-t0),其中v 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

序号液体 t0(℃) v0(m·s-1) a(m·s-1·℃-1)1 水25 1 500 2.52 甘油20 1 923 -1.83 水银20 1 452 -0.464 酒精20 1 180 -3.6(1)根据资料和表可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的关系是: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选填“a”“b”或“c”)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4(3)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

某次测量时水温为15 ℃,声呐发出声音2 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5第二单元声现象A组基础题组一、选择题1.A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很大,即声音的响度大。

2.D 如题图所示的标志是为了减弱噪声的强度,即减小声音的响度,而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故该标志主要是为了控制发声体的振幅。

3.C 只有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人们才可能听到声音,A错误;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B错误;学校周边“禁止鸣笛”,目的是禁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正确;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播能量,D错误。

4.B 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可以使声音更加响亮,即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5.D 调节音响的音量,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但不能改变音调,A项错误;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项错误;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C项错误;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项正确。

6.B 要想听到声音,除了有振动以外,还要有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并且发声频率应在人耳听觉范围内,故A错误;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B正确;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调和响度可以相同,故C错误;蝙蝠在飞行时靠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7.D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小,A错误;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拨动琴弦,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B错误;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是相同的,C错误;“禁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音的产生阶段防治噪声,D正确。

二、非选择题8.答案传递能量传递信息解析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的性质。

9.答案分贝减小解析噪声的单位是分贝;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噪声减小,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变小。

10.答案(1)错误(2)错误6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题中说法错误;(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题中说法错误。

11.答案(1)变小(2)推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析(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空气传播声音的能力变小,故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2)此实验中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从而可推理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

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D 紧闭门窗,减弱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戴耳塞减小了噪声入耳,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2.C 同种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色相同,即声音的波形相同,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由图可知,甲和丙具有相同的波形,但振幅不同,故甲和丙能反映是同种乐器演奏,但声音响度不同。

3.A 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正确; 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错误;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细棉线实现的,C错误;小明的说话声通过空气传播到纸杯,而月球上是真空,说话声不能传播到纸杯,故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不能看到光点晃动,D错误。

4.D 根据s=vt可知,速度一定,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长,声音在A、E两点用的时间最长,水的深度最深,其他三个点的深度由深到浅的顺序依次为C、D、B,则s A=s E>s C>s D>s B,故D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5.答案音色乙甲解析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就根据这个特点判断熟人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而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6.答案(1)变大(2)c (3)1 475 m解析(1)由表格知,水的温度系数a是一个正数,由v t=v0+a(t-t0)可知,当温度升高时,t-t0变大,故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会变大。

(2)由表格知,水银、酒精的温度系数a都是负数,当温度升高时,声音在水银、酒精中的传播速度会减小;而酒精和水银相比,酒精的温度系数a的绝对值更大,所以声音在酒精中速度减小得更快,故c图象符合要求。

(3)15 ℃时水中的声速v=v0+a(t-t0)=1 500 m/s+2.5m/(s·℃)×(15 ℃-25 ℃)=1 475 m/s,这里的水深s=1 475 m/s×=1 475 m。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