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SCORM2004标准的课件资源适应性研究

合集下载

scorm标准ppt课件

scorm标准ppt课件

stic
the last API call
13
SCORM RTE Overview (cont.)
–制定相同的元件格式(Data Model) ,讓其他的LMS 也可以瞭解。 cmi.core unch_data cmi.objectives cmi.student_data cmi.student_preference cmi.suspend_data ments cmi.interactions
•如何傳送資料 -LMSGetValue(data model element),
LMSSetValue(data model element, value) LMSCommit("")
12
API Adapter
LMSInitialize initialize (SCO required)
LMSFinish finish (SCO required)
e-learning standards and Content management
Arrangement by Guppy 11/26/2002
報告大綱
•學習內容規範一致性(standard) 對e-learning的好處及重要性
•簡介SCORM的LMS規格 •示範LMS的運作 •結論 •教材的包裝(content packeting)
8
什麼是LMS?
•介於學習者與教材之間的系統。它的工作 有管理教材、將教材傳送給學習者、在學習 者的學習活動中管理並監督學習者的學習狀 況等。
9
LMS有哪些常見的功能?
•傳遞教材給學習者 •課程安排(加入新課程、刪除課程等) •學員線上管理(新增刪除帳號、權限設定等) •學習評量(評分) •整合撥放其它LMS的教材 •監督並管理學習者的學習狀況(產生學習紀錄)

4a网络教学平台简介【最新】

4a网络教学平台简介【最新】

4A网络教学平台简介网上教学不仅仅是将教学材料在网上发布,而更多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与交流,4A网上的教学支持平台是为教师在网上实施教学提供全面的工具支持,屏蔽程序设计的复杂性,使得教师能够集中精力于教学,也使得网上教学从简单的教学信息发布变成一个充满交互与交流的虚拟学习社区。

传统教学过程中一些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作业、考试、图书馆、笔记记录等,都应该能够在网上得到很好的支持。

一、系统特色(一)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4A网络教学平台集课程信息发布与交流平台、课程资源管理平台、远程教学平台优势功能于一体,在200多门国家级网络课程与精品资源的基础上,将传统的以“库”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模式革新为以“站”和“互动教学”为核心的新一代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通过建设集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信息发布,交互交流等功能与一体的各学科,多层次的立体化课程网站群与网络教学环境,构建了一个“学教并重”,“建用并举”的交互式资源建设和教学环境,使得网络教学有了丰富的资源支持、课程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使用习惯。

(二)个性化课程内容定制一门网络课程是不可能适应各层次、各种教学任务学习的需要的,4A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网络课程个性化定制工具,教师利用平台提供的功能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需要个性化定制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新的教学需要,重新安排知识点的顺序,可以将某个或某些知识点删除或者隐藏,也可以添加新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这就可以提高教师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和组织课程的效率,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内容的选择和传授上。

通过学习对象与平台之间的通用传递机制,可以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快速反馈评估信息,使网络课程能够适应学习者或学习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使E-Learning更加智能化。

(三)强大的自测练习及数据分析功能系统提供强大的自测练习及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多种适应不同情况的自测组卷功能,可形成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检测练习试卷,系统通过分析学生在试题的表现和试题与知识点、认知分类的关联关系,可以获知在知识点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范围和程度,分析结果可以用于生成针对学生个人的指导语,提示学生在哪些方面已经达到教学要求,哪些还需要加强训练,并为学生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包括错答题目的例题讲解和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的说明性材料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9年版)》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9年版)》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为了保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有效开发和普及共享,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函[2011]8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精神,制订如下课程建设技术要求:一、基本资源建设技术要求基本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一)结构要求基本资源须按照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或按照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来组织,具体可参见基本资源结构图。

基本资源结构图注:1.课程模块由模块概要、教学单元集合、模块作业等构成,可理解为课程的章和节;2.教学单元包含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以是学习指导、演示文稿、教学录像、作业/试卷、实验/实训/实习资源等,教学资源可相对独立,可以被单独使用。

(二)格式与技术要求基本资源应符合以下格式与技术要求(各表格中属性“必选项”是指必须达到的要求,“可选项”是指建议达到的要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演示文稿教学录像教学案例例题作业/试卷实验/实训/实习资源文献资源常见问题教学课件教学课件中所采用的媒体素材符合本要求中对媒体素材的技术要求。

基于静态网页的课件或基于服务器的交互式课件必须能够通过常用浏览器正常使用,与硬件平台无关。

1.网页型课件2.Flash课件媒体素材1.文本素材2.图形/图像素材3.音频素材4.视频素材5.动画素材(三)元数据要求基本资源的元数据要求见下表。

二、拓展资源建设技术要求拓展资源是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

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ASTM-2004标准目录

ASTM-2004标准目录

ASTM化工标准目录(2004)(上)1 新制定标准涂料、塑料、橡胶及石油产品等D6943-03 工业防护涂料浸没试验规程D6990-03 船舶涂料系统污垢热阻和物理特性的评价规程D6989-03 溶剂基和水基油墨树脂溶液的制备规程D6976-03 橡胶避孕阴道隔膜规格E2313-03 一甘醇酯中醛的分光光度试验方法D6977-04 医用氯丁橡胶检验手套规格D6891-03 序列JVA火花点火发动机中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D6969-03 分析用煅烧石油焦炭样品的制备规程D6970-03 分析用煅烧石油焦炭样品的收集规程D6973-03 在高压恒容叶片泵中标明石油水力流体耐磨性的试验方法D6974-03 液体燃料中能生活的细菌和霉菌的计数规程过滤和培养方法D6984-03 在序列ⅢF火花点火发动机中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D 6986-03 航空燃料中游离水分、颗料和其它污染的试验方法目视检测法D6968-03 用气相色谱仪和原子发射检测装置同时测定天然气和气体燃料中硫化合物和微量烃的试验方法D6901-03 美术用的有色铅笔规格D6957-03 漆刷填充材料里卷曲物的测量规程D6979-03 聚氨酯原料的试验方法:多元醇碱度的测定方法,以氮百分率表示F2263-03 评价三通(T)的试验方法D6988-03 塑料薄膜试样厚度的测定指南D6866-04 用放射性碳和同位素比质量计分析自然分布区物质的生物基含量试验方法F2330-04 评价多层壁聚烯烃塑料管道对热氯化水的氧化稳定性试验方法2新修订标准第06卷涂料及有关涂层等D2065-03 在表面活性剂促进水分吸收条件下测定复合木材产品边棱性能的试验方法D2697-03 透明或着色涂料中不挥发分体积的测试方法D4827-03 胶乳中未反应单体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方法D4834-03 涂料中铅含量的直接抽气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D2066-03 糊状印刷油墨分散体的相对着色力测试方法D 5324-03 水型建筑涂料的检验指南D2803-03 金属有机涂层耐丝状锈蚀的试验指南D 5401-03 木制品用透明防水涂料的评价试验方法D 1640-03 室温下有机涂料干燥、老化或膜形成的试验方法D 5146-03 溶剂型建筑涂料的测试指南D1439-03 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试验方法D1726-03 液体环氧树脂的可水解氯化物含量的试验方法D 5400-03 羟丙基纤维素的试验方法D5201-03 a 涂料及涂层配方物理常数的计算规程D2199-03 增速剂从乙烯基织物迁移至喷漆的测定方法D 5098-03 丙烯树脂乳液绘画漆规格D5722—03 用聚焦阳光和浸泡冷冻融化方法进行成批涂布压花硬质板的室外耐候性加速试验实施规程D6279—03 高光泽涂层耐擦伤性的试验方法D1078—03 挥发性有机液体馏程的试验方法D1613—03 用于涂料、清漆、喷漆及有关产品的挥发性溶剂和化学中间体中酸度的试验方法D1718—03 乙酸异丁酯(95%级)规格D2086—03 乙烯基乙酸酯和乙醛中酸度的试验方法D3130—03 乙酸正丙酯(96%级)规格D3728—03 乙酸2-乙氧基乙酯(99%级)规格D4835—03 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规格第08卷塑料工艺D785—03 塑料及电绝缘材料洛氏硬度的测定方法D3895—03 用扫描差示热量法测定烯烃氧化诱导时间的试验方法D4662—03 聚氨酯原料的试验方法:多元醇的酸、碱值的测定D5491—03 用作模塑料及挤压料的回收聚乙烯薄膜原料的分类D5988—03 测定土壤中塑料材料或堆肥后残留塑料材料的有氧生物降解试验方法D1922—03 a 塑料薄膜和薄板抗撕裂扩展性的试验方法摆锤法D3262—03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排污管规格D3517—03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耐压管规格D3839—02ε1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管地下安装指南D2657—03 聚烯烃管及配件的热融接合规程D3035—03 基于控制外径聚乙烯(PE)塑料管(DrPR)规格F2019—03 用拉到原地玻璃增强塑料装置、原地固化热塑性树脂管进行现有管线及导管的修理规程F2513—03b 热塑性气体耐压管、软管及配件规格D1505—03 塑料密度测定方法密度梯度法D2343—03 增强塑料用玻璃纤维单纱,纱线和粗纱抗拉特性的试验方法D1622—03 硬泡沫塑料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D 3647—03 根据成分对增强塑料拉挤成型的型材分类的规程D 410l—03 b 聚丙烯注射及挤压材料规格D 3296—03 (FEP)氟化乙丙烯碳氟化合物管材规格D4000—03a 给定塑性材料的分类体系D4067—03 采用ASTM方法的增强和填充聚苯硫(PPS)注射模塑和挤压材料的分类体系D2291—03 玻璃树脂复合材料用环形试样的制备规程D4476—03 测定用纤维增强拉挤塑料棒抗弯性能的试验方法D4059—03 聚氨酯原材料的试验方法:异氰酸酯比重的测定方法D4878—03 聚氨酯原材料的试验方法:多元醇粘度的测定方法D5117—03 坚实的玻璃纤维增强挤拔料的染料渗透性试验方法D 5336—03 聚酞酰胺(PPA)注射模塑料规格D 5857—03 b 用ISO标准草案和方法的聚丙烯注射和挤压料规格D6289—03 测量模制热固性塑料由模型尺寸收缩的试验方法D 6778—03 聚甲醛(POM)模塑料和挤压料的分类D4661—03 聚氨酯原材料的试验方法:异氰酸酯中总氯量的测定方法D 5204—03 聚酰胺-酰亚胺模塑料及挤压料的分类体系D 3982—03 接触模压的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导管及通风橱罩的规格D 6864—03a 固体有色塑料壁板制品的颜色和外观稳定性规格F1807—03 SDK 9交联聚乙烯(PEX)管用的由铜卷曲环金属插入配件规格D256—03 塑料摆式抗冲击性的试验方法D638-03 塑料抗张性能的试验方法D3418-03 用扫描差示热量计测定聚合物转变温度的试验方法D4272-03 用锥体坠落器测定塑料薄膜耐总能量冲击的试验方法D2578-04 聚乙烯和聚丙烯薄膜润湿张力的试验方法D3307-04 全氟烷氧基(PFA) 碳氟化合物模塑料及挤压料规格D2241-04 聚氯乙烯额定压力管(SDR系列)规格D2513-04 热塑性气体耐压管、软管及配件规格F905-03 聚乙烯鞍型熔融接头质量检验规程F1335-04 高温设备用额定压力复合材料管和配件规格F3035-03a 依据控制外径的Dr-Br聚乙烯管规格D788-0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料及挤压料的分类体系D3014-04 硬质热固性泡沫塑料在垂直状态时火焰高度、燃烧时间和重量损失的试验方法D 3159-04 改性ETFE—含氟聚合物模塑料及挤压料规格D3368-04 (FEP)氟化乙丙烯炭氟化合物树脂薄板及薄膜规格D4000-04 指定塑性材料的分类体系D4894-04 聚四氟乙烯(PTFE)粒状模塑料及柱状挤压料规格D 5857-04 用ISO草案及方法的丙烯塑料注型料及挤压料规格D5946-04 采用水触角测量法对电晕处理过聚合物薄膜的试验方法D6339-04 间同(立构)聚苯乙烯模塑料及挤压料规格D2665-04 聚氯乙烯塑料排水、排污和通风管及配件规格F1803-04 依据控制内径的聚氯乙烯封闭异型重力管及配件规格D2103-03 聚乙烯薄膜及薄板规格D2457-03 塑料薄膜及固体塑料镜面光泽的试验方法D2732-03 测定塑料薄膜自由线性热收缩性能的试验方法D 4101-03 a 聚丙烯注塑料及挤压料规格D 3748-03 评价高密度硬质多孔塑料规程D1004-03 塑料薄膜及薄板抗撕裂(Graves撕裂)的试验方法D4549-03 聚苯乙烯及橡胶改性聚苯乙烯模塑料及挤压料(PS)规格D6338-03 高度交联热塑性硫化产品(HCT—PVS)分类体系D 5740-03 依照分类D4000书写材料标准的指南D 3679-03ε1硬质聚氯乙烯档板规格F794-03 受控内径的聚氯乙烯(PVC)异型动力污水管和配件规格F1281-03 交联聚乙烯/铝佼联聚乙烯(Pex-Al-pex)压力管规格F1282-03 聚乙烯—铝—聚乙烯(PE-A1-PE)复合压力管规格F949-03 光滑内壁聚氯乙烯(PVC)波纹污水管和配件规格D2665-02ε1聚氯乙烯(PVC)塑料排水管、废水管及通风管以及配件规格第09卷橡胶工业及其它D3568-03 橡胶评价乙烯-丙烯—二烯烃三元共聚物(EPDM)(包括用油混炼)的试验方法D3848-03 橡胶评价掺和炭黑的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的试验方法D5900-03 工业参比物质(IRM)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规格D1417-03 a合成橡胶胶乳的试验方法D3566-03 在氯存在下用氧燃烧法测定橡胶溴含量的操作规程D2000-03 汽车用橡胶制品的分类体系D1510-03 炭黑的试验方法碘吸附值D1799-03 a 炭黑操作规程成包装运货物的采样D3765-03a 炭黑的试验方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积D6915-03a 炭黑操作规程标准参比炭黑的评价D429-03 橡胶性能的试验方法与刚性基底的粘合性D6746-03 生橡胶及未硫化化合物的湿抗拉强度的试验方法D4821-03a 炭黑试验方法精确度和偏差的确认指南D 5817-03a 颗粒炭黑试验用总样的缩分、混合和干燥的操作规程F1364-03 使用校准设备验证干涉激光成象无损轮胎检验系统检验能力的规程D3767-03 橡胶尺寸的测量规程D1566-04 有关橡胶的术语D1646-04 橡胶试验方法用门尼粘度计测定粘度、应力松弛及预硫化性能的试验方法D2000-03a 汽车用橡胶制品分类体系D3493-04 炭黑试验方法压制样的油吸收值试验方法D1765-04 橡胶制品用炭黑分类体系D5230-04 炭黑试验方法自动单粒硬度D6602-03b 采样和检验炭黑的易排放物和、或其它环境颗粒物的操作规程D3194-04 天然橡胶塑性保持值(PRI)的试验方法D4483-03 橡胶及炭黑制造工业评价试验方法标准精确度的规程第15卷胶粘剂等D 5363-03 厌氧的单一成分胶粘剂规格D6005-03 测定地毯胶粘剂抗滑动性的试验方法D6471-03 汽车和轻型货车用最小预稀释到50体积乙二醇基发动机冷却剂溶液规格D6472-03 汽车和轻型货车用提浓回收乙二醇基发动机冷却剂规格E1226-00ε1可燃粉剂的压力和压力提高率的试验方法E2019-03ε1空气中尘雾最小点火能量的试验方法D6586-03 在水系中GAC上,用快速小型柱子试验预告污染物吸附的规程D6446-03 测定粒状和丸状活性炭快速硫化氢突破容量的试验方法D4995-04 电子级和脱脂级1,1,2-三氯1,2,2-三氟乙烷溶剂规格D 5248-04 再生1,1,2—三氯1,2,2—三氟乙烷规格D 5396-04 再生全氯乙烯规格D 5646-04 再生三氯乙烯规格D 905-03 在压缩负荷下粘合体剪切强度的试验方法D950-03 粘合体冲击强度的试验方法D 3167-03 a 胶粘剂抗浮辊撕裂性能的试验方法E180-03 工业和特殊化学品分析和检验用ASTM方法准确度的确定规程第05卷石油产品等D 341-03 液体石油产品粘度温度关系曲线图D 665-03 加抑制剂的矿物油水存在下防锈特性的试验方法D 910-03a 航空汽油规格D1319-03 液体石油产品中烃类型的试验方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D1655-03a航空涡轮机燃料规格D1835-03a 液化石油气规格D1840-03 航空涡轮机燃料中萘烃的试验方法紫外线分光光度法D 2274-03 a 馏分燃料油氧化稳定性的试验方法加速法D2532-03 航空涡轮机润滑剂粘度及承受低温后粘度变化的试验方法D2887-03 石油馏分沸程分布的试验方法气相色谱法D2892-03a 原油的蒸馏试验方法15块理论塔板蒸馏塔法D2896-03 石油产品碱值的试验方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D 3228-03 润滑油和燃料油中总氮的试验方法改进的克揶达法D 3427-03 石油空气释放性的试验方法D4171-03 燃料系统用的防冻剂规格D4294—03 石油和石油产品中硫的试验方法能量分散x射线荧光光度法D4422—03 石油焦炭分析中灰分的试验方法D4485—03a 发动机油的性能规格D4625—03 柴油燃料在43℃(110‘F)贮存稳定性的试验方法D4693—03 加脂润滑的车轮轴承低温扭矩的试验方法D4814—03a 汽车火花点火发动机燃料规格D4857—03 非弦外操舟机用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润滑油最大限度减小环粘接和活塞沉渍物能力的试验方法D 5191—03 石油产品蒸气压的试验方法微量法D5275—03 含流体聚合物的燃料注入器剪叨稳定性试验(FISST)方法D5001—03 航空涡轮机燃料润滑性测定方法用球在圆柱体润滑性评价器(BOCLE)法D 5006—03 航空燃料中燃料系统醚型防冻剂的测定方法D 5704—03 a 人工传动装置和最终驱动轴用润滑油热及氧化稳定性的评价试验方法D5705—03 残留燃料油上方的气相中硫化氢测定方法D 5800—03 a 润滑油蒸发损失的试验方法阿科(Noack)法D 5862—03 二冲程循环涡轮增压6V92TA2柴油发动机中评价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D 6121—03a 评价准双曲面凿轮驱动轴用润滑剂在低速和高扭矩条件下承载能力的试验方法D6352—03 在174 ℃~700 ℃沸腾范围内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石油馏分的沸程分布的试验方法D 6377—03 测定原油蒸气压的试验方法:VPCRx(膨胀法)D6378—03 测定石油产品、烃和烃—氧化混合物的蒸气压(VPx)的试验方法(三级膨胀法)D6424—03 天然吸气的火花点火航空发动机辛烷值的实施规程D 6447—03 航空涡轮燃料氢过氧化值的试验方法伏安分析法D6557—03 评价汽车发动机油防锈性能的试验方法D 6593—03 a 在汽油为燃料的火花点火内燃发动机内,低温、轻负载的运行条件下,评价汽车发动机油抑制沉渍物形成的试验方法D6594—03 评价柴油发动机油在135℃腐蚀性的试验方法D6709—03 在序列Ⅷ火花点火发动机(CLR油试验发动机)中,评价汽车发动机油的试验方法D6751—03 a 中间馏分燃料用的生物柴油燃料掺油料B100规格D6812—03 汽轮增压和增加负荷的火花点火航空发动机的地面辛烷值实施规程D 6837—03 在序列VIB火花点火发动机中测量汽车发动机油对客车和轻型货车节约燃料效果的试验方法D 6897—03 a 液化石油气(LPG)蒸气压的试验方法(膨胀法)D2700—03b 火花点火发动机燃料的马达辛烷值的试验方法D1977—03 用氢氟酸/硫酸分解和原子光谱分析法测定FCC平衡催化剂中镍和钒的试验方法D3663—03 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表面积的试验方法D 3908—03 容量真空法测定有载体的铂催化剂氢化学吸附性能的试验方法D4164—03 成型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机械轻击的堆积密度试验方法D41S0—03 成型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的振动堆积密度试验方法D4222—03 用静态容量测定法测定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氮吸附和脱附等温线的试验方法D4512—03 细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颗粒及粉体的振动表观堆积密度试验方法D4567—03 连续流动法用氮吸附单点测定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比表面的试验方法D4781—03 细催化剂颗粒和催化剂载体颗粒机械轻击堆积密度的试验方法D4824—03 用氨化学吸附法测定催化剂酸度的试验方法D6175—03 挤出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颗粒径向压碎强度的试验方法D3907—03 用微活性试验法进行流化催化裂解(FCC)催化剂的试验方法D5154—03 测定(FCC)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微活性试验方法3新撤消标准涂料、塑料等D2571—95 木制家具用喷漆的试验指南D1347—72(1995) 甲基纤维素试验方法D1358—86(1995) 分光光度法测定脱水蓖麻油及其衍生物二烯值的试验方法D1466—86(1995) 涂料、清漆及有关物料中常用的液体油和脂肪酸的采样方法D1467—89(1995) 防护涂料中脂肪酸的试验方法D1615—60(1995) 醇酸树脂中甘油、乙二醇和季戊四醇的试验方法D1950—86(1995) 热聚合干性油中丙酮允许量的试验方法D1951—86(1995) 干性油和脂肪酸中灰分的试验方法D1952—86(1995) 定量测定干性油裂解的试验方法D1954—86(1995) 生亚麻子油中油脚的试验方法D1955—95(1995) 干性油凝胶时间的试验方法D1958—86(1995) 奥气油中氯仿不溶物的试验方法D1960—86(1995) 干性油加热损失的试验方法D1964—85(1995) 桐油质量的试验方法D1967—86(1995) 干性油加热后色度测定的试验方法D1983—90(1995) 甲基酯气液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分的试验方法D2078—86(1995) 脂肪族季铵氯化物碘值的试验方法D 3447—0l 卤化有机溶剂纯度的试验方法D4757—98 蒸气脱脂溶剂的标记规程D 5320—96(2000) 稳定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中1,1,1—三氯乙烷及二氯甲烷含量的试验方法D 5223—03 发动机冷却剂级丙二醇规格D 5999—96再悬浮中胶粘剂无干扰的试验方法D2069—9L(1998) 海船用燃料规格D 3520—88(1998) 热处理液淬火时间的试验方法磁性淬火计法D5119—02 车用发动机油在CRC—L—38火花点火发动机中的评价方法D 5302—0l a 车用发动机油在火花点火内燃机中,用汽油作燃料、低温、轻负荷条件下,抑制沉渍物生成和磨损的评价试验方法D 5480—95(1999)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发动机油挥发度的试验方法D 5533—98 车用发动机油在程序ⅢE火花点火发动机中的评价试验方法D 5844—98 车用发动机油抑制生锈的评价试验方法(程序ⅡD)D1848—88(1998) 室外用乳胶漆漆膜破裂特性记录的分类D284—88(1999) 氧化汞颜料的化学分析方法D604—81(1996)ε1硅藻土颜料的规格D 656—87(1999) 纯甲苯胺红调色剂规格D 719—91(1999) 硅藻土颜料的分析方法D 970—86(1999) 对位红和甲苯胺红颜料的试验方法D 3360—96 液体比重计法测定普通白色体质颜料粒度分布的试验方法2004年ASTM化工标准目录(中)1 新制定标准涂料、塑料、橡胶及石油产品等D7054-04 分布于北美涂料涂敷器用的延伸标杆警告标记规格D6865-04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sa)和丙烯腈乙丙二烯单体苯乙烯(Aes)塑料以及复合物的模塑料和挤压料分类体系D7026-04 通过炭同位素分析法确定物料生物基含量结果用的采样及报告指南D6954-04 在氧化和生物降解联合作用环境里降解的塑料曝露和试验指南D 7029-04 在180.0 ftiF(82.2 ffic)下测定不饱和聚酯及乙烯基酯反应性的试验方法F2389-04 压力分级聚丙烯(PP)管系统规格D7050-04 天然橡胶规程按照预示工艺性能的采样及捆包分类D7057-04 气相色谱法(外部标准)分析异丙苯的试验方法D7038-04 评价汽车齿轮润滑剂耐湿度腐蚀的试验方法D 7039-04 用单色波长分散X—射线荧光分光法测定汽油和柴油机燃料中硫含量的试验方法D 7044-04 可生物降解的耐火水力流体规格D 6985-04 燃料油中间馏分的规格海军用F 2331-04 测定用于热塑性螺纹管及配件材料的螺纹密封胶化学相容性的试验方法2新修订标准第06卷涂料及有关涂层等D2369-04 涂料挥发物含量的测试方法D3960-04 色漆和有关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测试方法D1725-04 树脂溶液粘度的测试方法D1353-03 色漆、清漆、喷漆及有关产品用挥发性溶剂中不挥发物质的测试方法D1720-03 硝酸纤维溶液中活性溶剂稀释比的试验方法D3329-03 气相色谱法测定甲基异丁基酮纯度的试验方法D1308-02ε1家用化学品对透明和着色有机面漆影响的试验方法D6132-04 用超声波仪表非破坏性测量应用有机涂料干膜厚度的试验方法D1641-04 清漆户外曝露试验实施规程D3258-04 用着色法的白色或近白色涂料涂膜孔隙率的试验方法D 3793-04 乳胶漆膜低温凝聚试验方法D 5068-04 评定用试漆刷具的制备规程D6488-04 关于印刷问题术语D6583-04 用矿物油吸附法的漆膜孔隙度试验方法D6901-04 美术彩色铅笔规格D4139-04 颜料挥发物和非挥发物含量测定指南D6687-04 印刷油墨载体及其成分的试验指南D1133-04 烃类溶剂的贝壳杉脂一丁醇值的试验方法D2380-04 甲醛溶液的甲醇含量试验方法D2379—04 甲醛溶液的酸度试验方法D2916—04 异佛尔酮规格D3548—04 丙烯酸乙酯规格D 3620—04 冰乙酸规格D4416—04 丙烯酸规格D5399—04 气相色谱法的烃类溶剂沸点分布试验方法第08卷塑料工艺D4877—04 聚氨基甲酸乙酯原料的试验方法:异氰酸酯中APHA色度的测定D6110—04 塑料切口试样耐却贝冲击的试验方法F1056—04 用于熔融套接聚乙烯管、管子及配件的熔融套接工具规格F1673—04 腐蚀性废料排泄系统用聚偏氟乙烯(PVDF)规格F1807—04 Sdr9交联聚乙烯(PEX)管用的卷曲铜环金属内插件规格F1947—04 往现有排水管和通气管中安装折叠聚氯乙烯PVC管的操作规程F2023—04 评估交联聚乙烯(PEX)管道和系统对热氯化水抗氧化性能的试验方法D1238—04 测量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挤压塑性仪法D1248—04 电线和电缆用聚乙烯塑料的挤压料规格D4895—04 用分散法生产的聚四氟乙烯(PTFE)规格D 5260—04 聚氯乙烯(PVC)均聚物和共聚物以及氯化聚氯乙烯(CPVC)化合物耐化学药剂性能的分类D5420—04 使用落锤冲击(Gardner冲击)法的扁平硬质塑料试样的冲击试验方法D 5675—04 含氟聚合物微粉规格D3679—04 硬质聚氯乙烯档板规格D4477—04 硬质未增塑聚氯乙烯拱腹规格D5813—04 就地固化的热固性树脂排污管规格D2774—04 热塑性压力管系统的地下安装规程F1974—04 聚乙烯/铝/聚乙烯和交链聚乙烯/铝/交链聚乙烯复合压力管用金属内插配件规格D746—04 塑料及弹性体脆化温度的试验方法用冲击法D 3262—04 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固性树脂排污管规格D3517—04 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固性树脂压力管规格D3754—04 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固性树脂耐压排污管及工业管规格D256—04 塑料抗摆锤冲击性的试验方法D789—04 聚酰胺(PA)相对粘度的测定方法D2115—04 聚氯乙烯组成的炉热稳定性规程D3012—04 用炉内的样本旋转器测定聚丙烯热氧化稳定性的试验方法D4101—04 聚丙烯注射及挤压料规格D4441—04 聚四氟乙烯水分散体规格D4889—04 聚氨基甲酸乙酯原料的试验方法:原料或改性异氰酸酯粘度的测定D4976—04 聚乙烯塑料模塑及挤压料规格D2665—04 a 聚氯乙烯(PVC)塑料排水、排污及通风管及配件规格F876—04 交联聚乙烯(PEX)管子规格F2098—04 固定Sdr 9交联聚乙烯管在金属内插配件上用的不锈钢夹子规格D1785—04 聚氯乙烯塑料管(40、80及120号表)的规格D2241—04 a 聚氯乙烯耐不同级别压力管、Sdr系列规格D2513—04a 热塑性塑料气体压力管、软管及配件规格D2837—04 获得热塑性管材流体静力学设计基础或热塑性管制晶压力设计基础的试验方法D3034—04 Psm型聚氯乙烯(PVC)污水管及配件规格F493—04 氯化聚氯乙烯(CPVC)塑料管及配件用液态粘固剂规格第09卷橡胶工业及其它D454-04 橡胶的试验方法用加热与空气加压的变质作用D 572-04 橡胶的试验方法用加热和加氧的变质作用D926-04 橡胶特性的试验方法用平行板法的塑性及复原性D2702-04 橡胶化学品用的规程红外线吸收特性的测定D3765-04 炭黑的试验方法CTAB(十六烷基三甲溴化铵)表面积D4821-04 炭黑导则试验方法精密度及偏差的确认D 750-04 用人工气候装置测定橡胶变质的试验方法第15卷胶粘剂等D896-04 粘合体耐化学试剂的试验方法D907-04胶粘剂的术语D1337—04 用稠度和粘结强度确定胶粘剂贮存寿命的试验方法D5656-04 拉伸载荷法测定胶粘剂剪切下应力—应变性能用的厚粘合金属搭接受剪节点的试验方法D6004-04 测定地毯胶粘剂的粘合剪切强度的试验方法D6105-04 为了粘接应用放电表面处理活化塑料的操作规程D853-04 工业芳烃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含量(定性)测定方法D2360-04 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环芳烃中痕量杂质的试验方法D 3792-04 邻二甲苯气相色谱分析方法D4734-04 精制苯-545规格—甲基苯乙烯(AMS)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αD6144-04D 5159-04 颗粒活性炭的粉化磨损指南D 3878-04 复合材料术语D6484/D6484 M-04 聚合物基块复合层在制品空心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D3943-04 新氧化铝基催化剂中总钼量的试验方法D4481-04 新氧化铝基催化剂中总镍量的试验方法D4782-04 用湿化学方法对分子筛催化剂内钯的试验方法E1064-04 有机溶液中水的试验方法库仑-费休滴定法E1615-04 用锌铁合金法的微量铁定量方法D2809-04 带有发动机冷却剂铝泵的空气腐蚀及磨耗的试验方法D4725-04 发动机冷却剂术语D5752-04 用于重载发动机的预装冷却剂中附加冷却添加剂(SCAs)的规格D847-04 苯、甲苯、二甲苯、溶剂石脑油和类似工业芳烃酸度的试验方法—甲基苯乙烯)规格αD6367-04 AMS(D2659-04 室外潮湿环境中结构层压木制品用胶粘剂规格D2867-04 活性炭中水分的试验方法第05卷石油产品等D86-04 常压下石油产品蒸馏方法D97-04 石油产品倾点的测试方法D664-04 石油产品的酸值试验方法电位滴定法D975-04 燃料柴油规格D2983-04 测定润滑油低温粘度的试验方法布鲁克菲耳德粘度计法D4683-04 在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测定粘度的试验方法锥形轴承模拟器法D5188-04 燃料的汽液比温度试验方法真空室法D6304-04 测定石油产品、润滑油和添加剂中水分含量的试验方法卡尔费休滴定法D86-04 b 常压下石油产品蒸馏方法D445-04 透明和不透明液体运动粘度的试验方法及动力粘度的计算法D 611-04 石油产品及烃类溶剂苯胺点和混合苯胺点测试方法D975-04 a 燃料柴油规格D4055-04 戊烷不溶物的膜过滤测试方法D4485-04 发动机润滑油性能规格D4806-04 汽车点火发动机燃料用的与汽油混合的变性燃料酒精的规格D5293-04 发动机油-5℃~-30℃表观粘度的试验方法冷启动模拟法D 5372-04 烷基导热液的评价指南D5481-04 高温高剪切速率下表观粘度的测试方法多孔毛细管粘度计法D5579-04 手动传动润滑剂热稳定性试验方法循环耐久性试验法D5704-04 主传动和主驱动轴用润滑油热及氧化稳定性的评价试验方法D 5769-04 成品汽油中苯、甲苯和总芳烃含量的色谱/质谱测定方法D6201-04 P2进样阀沉积物形成的无铅火花点火发动机燃料功率计评价试验方法D6304-04a 测定石油产品、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水分含量的库仑—费休滴定法D6379-04 测定航空燃料和石油馏分中芳烃类的试验方法带有折射率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D6593-04 低温和轻负荷条件下运行的以汽油为燃料的火花点火内燃发动机内抑制沉积物形成的汽车机油评价的试验方法D6594-04 135℃柴油机油腐蚀性的评价试验方法D6792-04 石油产品和润滑油试验室中质量系统的指南D6837-04 在序列VIB火花点火发动机中测定汽车机油对客车和轻负荷货车节能影响的试验方法D6838-04 Cummins M11高烟灰试验方法D6973-04 高压恒容量叶片泵中标明石油水力流体耐磨性的试验方法D6974-04 在液体燃料中能生活的细菌和霉菌的计数规程过滤和培养方法D130-04 石油产品对铜腐蚀的试验方法铜条法D938-04 石油蜡包括凡士林冻凝点的试验方法D943-04 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的试验方法D 1265-04 液化石油(LP)气取样规程手动法D2158-04 液化石油(LP)气中残留物的试验方法D2887-04 石油馏分沸程分布的试验方法气相色谱法D2893-04 极压润滑油氧化特性的试验方法D3227-04 汽油、煤油、航空气轮机燃料及馏分燃料中硫醇态硫含量的试验方法电位差法。

浅论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设计

浅论基于SCORM标准的网络课件设计

2 课件的开发 . 4
在课件的开发中, 为了方便课件 内部 的学 习内容的更新和 维护,应把学习 内容部分 和实现软件控制方面 的模块分离开 , 也要尽量降低网络课件与学习管理 平台之 间的耦合度 , 使得课
在 S R 内容 与 L CO M MS的对接 中,主要接 口点不针对 具 体 某个 L MS的功能和特 点。在 S O M 标准 中,L CR MS表示在
软件设计开发
C ,7 _ T…, … …● … _ _ ● o p t r C o t a e a dA p ia in年第 1 期 02 5
浅论基于 S O M 准的 网络课件设计 CR 标
赵鹏 飞 ( 河北外 国语职业学院 ,河北秦皇 岛 0 6 1 ) 63 1
件在各个不 同学 习管理平 台之 间能够得 到最 大程度 的共享 。 服 务器 上的软件运行平 台, 自动 的控制传递 的标准学 习内容 。 2 课件结构设计 _ 1 换 句话 说,L MS是用来管理和控制 以及监控学员学习期间的 为 了有利于课件 的分解与复用 , 每个根据 S OR 标准设 C M 切活动。 计 的课件都包含几个相对完整且彼此独 立的学习对象 。 所谓学 22 C R . S 0 M棚述 习对象 , 是课件组成的最基本的单位 , 为了协助 学员达成 学 是 S O M (h rbe o tn icrfrnemo e) C R saa lcnet beteee c d 1,即可 共 o 习 目的,且彼此独立又相对完整且 占用空间很小的 E 1 rig . ann e 享 内容对象 参考模型 ,是由美 国白宫科技 办公室与 国防部在 ( 数字化学 习)资源 。 在学 习对象结构 的设计过程 中,要同时 1 9 年 在 A L 先 导 计划 ( d acd Dir ue e rig 97 D A vn e s i td L ann tb 充分考 虑到课件本身 内容 的相关性和 占用空 间的合理性 。 一般 Iia v )中提 出的远程教育标准,主要解 决教学课件在不 同 nt t e ii 情 况下, 以将一 门课程 的一个章节做成一个学习对象 。 可 同时 环境下 的复用性和操作性 。 此标准主 要是在 “ 教材重复使用与 在设计 时要注意学习对象 的独立性 , 尽量避免学习对象 之间的 共享机制 ”的指导下,尽量减少教学资源 的重复开发,缩短开 相互联系 , 制学习对象 的耦合度 , 控 保障 了学 习对象的灵活性 发工期 ,降低开发投入 , 实现教学资源在各个教 学系统平 台中 和复用性。 的 自由流通 。 C R 标准是一个能够 实现 资源 统一调配 的一 SO M 2 课件 内 { . 2 乳殳十 个数字化学 习标准 , 提供了学习活动主客体之间互动 交流 的应 在设计学习对象 的内容时, 要保证其完整性 ,即每个学 习 用编程接 口A I p lainPo rm n t fc) 一个 可以 P( pi t rga migI e a e、 A c o n r 对象均可完成对一章节全 部内容的学习, 首先应提 出 目标 , 然 实现信息表示 的数据定义 的模型 、 一个可 以将学习资源 实现互 后给 出内容,最后应有测试 部分 。同时在设计 时尽量减少修饰 操作 的包装规范 、 一些对于标准定义和描述的数据 元,以及 一 如需使用尽量修 改其格式使得在不影响学习效 些对于学 习资源排序等操作的标准规则 。 由于基于 以上标准 来 性 图片的使用 , 果 的前提下 占用最小资源 。在各个知识点静 态网页的制作 上, 开发和定义学 习资源 , 以在 S O M 标准下制作的学习资源 所 CR Mi oo 的 Fo tae Marme i D emw a e 都提供 c sf r t rnP g 和 co da的 ra evr 在 可控性 、耐久性、操 作性 、复用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有了卓越

SCORM标准及教材制作

SCORM标准及教材制作

Asset HTML Fragment
Asset XML Document
Asset GIF Image
Asset = physical files + metadata
23
SCO(可共享内容对象)
找到LMS提供的 提供的APபைடு நூலகம்实例 找到 提供的 实例 使用API实例初始化 实例初始化SCO与 使用 实例初始化 与 LMS之间的信息传递 之间的信息传递 使用API随意获取和设置数 使用 随意获取和设置数 值 使用API实例终止与 实例终止与LMS之 使用 实例终止与 之 间的信息传递
15
Scorm教材设计的原则 教材设计的原则
网络教材内容设计原则 •教材应有组织与结构性 •教材须包涵相关的学习资料 •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统整相关课程或教材 •教材单元的拟订不宜过长 •教材学习活动应与其它学习活动配合 •教材应容易阅读 •教材与日常情境配合 •教材与问题导向结合 网络教材呈现原则 •注重个别的差异 •教材关连程度不宜过杂 •提供单纯与一致性的使用者接口 •营造学习气氛 •注意教材的版面规律性 •适当的字体 •舒适的配色 •适当地加入声音与影像
传统教材不具交互性: 传统教材不具交互性:
教材用在网络教学中,监控和移植效果都很差,比如学员的学习记录, 教材用在网络教学中,监控和移植效果都很差,比如学员的学习记录,分数 记录,学员资料的接口。 记录,学员资料的接口。
ADL推动SCORM,并且提出「任何符合SCORM之教材可在任何符 合SCORM之平台上操作」,可达成平台与教材间的相容与互通。
24
Content Organization (内容组织) 内容组织)
结构将以IMSmanifest.xml的特定文件来组织

SCORM2004标准的执行环境规范(笔记)

SCORM2004标准的执行环境规范(笔记)

SCORM2004标准的执行环境规范(笔记)SCORM的目标就是要让学习资源能够在不同的学习管理平台内也可以重复使用,因此必须有一套标准的方法让LMS启动学习资源,以及让学习资源与平台之间可以互相沟通资讯。

在这样的要求下,SCORM的执行环境(Run-Time Environment)分别针对课程物件的启动(launch)、应用程式介面(API)与资料模式(data model)做出规范,分述如下:(1)课程物件的启动(Launch):所谓的启动的机制是要让LMS可以依照特定条件启动SCO或是Assets。

LMS可以根据课程包装中所定义的顺序、或是依照学习者的指示、或是依照学习者学习的状况而启动课程,例如,当使用者通过某个课程的前测(pretest)时就启动课程A,否则启动课程B。

(2)应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API):API是由SCO资源发送状态资讯(初始化、完成、错误)和交换资料(获取和设置)的标准函数所构成,使得教材内容与LMS能互相沟通,一但某个教学物件传递到客户端,LMS就可以透过API读取或是设定这个教学物件之资讯。

(3)资料模式(Data Model):所谓资料模式是用以定义SCO物件之相关属性、行为、关连、组合、及继承等,使得SCO能在不同LMS平台下被追踪。

例如学生使用某个SCO里面的课前考试(pretest),SCO也计算出这个学生的成绩,而这个成绩必须送回LMS后端的资料库以便记录,如果SCO与LMS之间采用的资料模式(data model)不同,LMS就无法接收到SCO所传回的成绩。

需要在LMS与SCO 之间传递的资料模式如:学生轮廓档(student profile information)、SCO目前的状态资讯(state information)、考试…等。

由于AICC在这方面已经定义得相当完备,而且在实务运作上也很成功,因此SCORM的执行环境资料模式主要引用自AICC CMI纲要。

scorm2004_CAM

scorm2004_CAM

SCORM 2004 CAM 内容聚合模型规范本翻译文档参考了2004年1月公布的ADL-SCORM2004和2004年7月公布的ADL-SCORM2004 2nd ,该规范的英文原文可以在 获得;本翻译文档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路秋丽翻译,如果引用请注明出处;ADL SCORM 2004的翻译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余胜泉博士的悉心指导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和个人英语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请发送邮件到luqiuli_bnu@ ,非常感谢!1、SCORM 内容聚合内容聚合模型模型 (CAM) (CAM)V1.V1.V1.3.13.11.1概述《SCORM内容聚合模型 (CAM) 》描述了组成一次学习过程的材料如何包装才能使这些材料能够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换,如何描述这些材料才能实现查询,以及如何定义这些材料呈现先后次序的规则。

CAM 促进了学习内容的一致存储、标识、包装、交换和查询。

SCORM 内容包装提供了描述内容结构、学习内容、元数据的统一形式,这种统一形式表述了内容结构和排序导航规则的不同组成部分。

这种一致性促进了内容包及其资源的查询和获取(有助于符合SCORM 的内容的重新使用),系统间以类似的方式建立内容体系结构,以及对内容包中的内容的标准解析。

SCORM 内容聚合模型描绘了教学设计者和执行者为传递特定的学习体验而聚合学习资源的不同方法。

学习资源是在一次学习体验中用到的信息的所有陈述。

学习体验包括电子或非电子的学习资源支持的活动。

创建和传递一次学习活动过程的一个活动包括简单的微单元创建、获得并集合在一起、或聚合形成复杂的学习资源,然后将这些资源组织成预先确定的传递序列。

支持这个过程的SCORM 内容聚合模型是由以下组成的:内容模型内容模型((Content Model Content Model)):定义了一次学习体验的内容组件的命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 过 基 于 S O M架 构 的 学 习 课 程 , 运 用 学 习 C R 并
构 教学 实效 评估模 型 。此模 型最 主要 的是希望 能够
发 挥 S O M 04顺 序 浏 览 C R 2 0 fe u nig a d Sq e c n n
评估 策 略 , 使 得学 生 和教 学 者能更 清楚 地 了解 学 将 习效 果 , 以作 为课 程 补充 教 学或 是更 深 入 研究 学 习
在 教 师及 学 生 方 面 . 能 有 效 的评 估 学 习 效果 若
8= I2
. i L 一 J b l 、y “ , =1 : =1 】 l V ,, , ,
学生. , 的学 习 效率L : E
g) i
将有 助 于学 习 。适应 性 的 网络 学 习能使 学 生更 乐 于
学 目标 。 其 能 产 生 的 效 果 有 : 生 有 充 分 的 学 习 时 而 学
教 学方式 与进度 安 排等 . 是 根据 多 数学 生 的学 习 都 状况 与 自身 程 度 以及 教 师本 身 的经 验 与 习惯 而设
计, 而, 然 这种 教学 环境将 无法 兼顾 每个学 生 的个别
的一 系 列 相 关 概 念 , 关 于 学 校 学 习 的 一 种 理 论 。 是 由
美 国心 理学 家 布卢 姆 提 出的 一种 教 学 活 动程 序 。 旨
在把 教 学过 程 与学 生 的个 别 需要 和 特 征联 系起 来 . 让 大 多数学 生都 能够掌 握教 学 内容 ,达 到预 定 的教
12 S OM标 准 . CR
社群 知识 等 。
本 研 究 基 于 S O M的数 字 学 习标 准 使 教 材 具 C R
有共 享 、再使 用 且可 跨平 台相互 沟通 ,C R 0 4 S O M2 0
所提 出 的编 序和 导览 . 课 程设 计 可达 到 适 应性 学 使 习 。在教 师及 学 生方 面 , 能有 效 的评 估 学 习效 果 若 将 有助 于学 习。适应 性 的 网络学 习能使学 生更乐 于
环境 中 . 2 课 程所 对 应 的基本 结构 图 。不 同的学 图 是
生在 课 程 中将 会 有不 同 的学 习效 果 ,使用 数学 式 的 能力 量化 评估 ,并 且 将课 程架 构 转化 成对 象原 理 以
架 构 适 应 性 学 习课 程 , 估 个 人 的 学 习 效 果 。 评
式 中 : 。) 学 习元 件 的集合 。 m 一 平均 学 习路 径长 度 : AG A : ( ) 生 的 回答 能力 2学
平均 学 习时 问B : ,
供该 科 目的 内容 。因此 , 生 可 自由选 择参 加 。 述 学 讲
的内容 也不 列入 考 试 的题材 。
2 学 习效 果 的 评 定
多, 教材 少较 容 易评 估 出每 一项 单元 学 习 目标 , 学生
也 较 容 易 分 配 各 单 元 学 习 时 间 , 助 于 学 习 动 机 的 有 增强 。
o K
到 最佳 的学 习效 果 。对 使用 者 而言 有效 的学 习评 估
策略为:
( ) 生 的 推 理 能 力AG 1学
序, 此顺 序 可 因人 而异 . 依据 教 师 的教 学策 略 与学 生 个 别化 的 学 习状 况 而定 , 图 1 如 所示 。
的 学 习 路 径 , 成 有 效 的学 习分 析 , 达 以达 到适 应 性
的教 学 。
本 课 程 评 估 方 法 是 架 构 在 S O M的 网络 学 习 C R
中 图分 类 号 : 3 3 G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3 l 8 ( 0 1 0 一 1 8 0 l7 一 9 0 2 1 ) l0 6 — 3
在知 识 随手 可 得 的今 天 , 统 的计 算 机辅 助学 传 习(AI C ) 或课 程 软 件教 学 环 境 中 , 有 的 教 学 内容 、 所
可依需求 制作一 致性t 材 内容 或量 身 汀制个人 化 的教
的教材 内容 、 时更新 教材 内容 、 实 随时 学 习与可建 构
生学 习动 机 : 可程 序 化教 材 , 有 高度 的弹性 , 进 具 增
个别 化 教 学 的可 行性 ;提供 多元 的信 息存 取来 源 :
可减 轻 教师 的负担 ,将 剩 余 时 间用 于 补充 教 学用 ; 提 供 给 教师 良好 的学 习评 估 工具 , 以采 取适 当的 教 学反馈。

1 8・ 6
江河: 合 S 符 CORM 2 0 0 4标 准 的课 件 资 源 适 应 性 研 究 S O M 2 0 N 不 同 的 是 能 依 据 学 生 与 课 程 互 动 C R 0 4S 的 情 形 , 合 描 述 法 则 , 调 整 学 习 组 件 的 呈 现 顺 配 以 评 估 方 法 , 助 教师 评估 课程 和 学生 的学 习效 果 。 帮 课 程 软 件 评 估 方 法 可 以 分 析 不 同 的 教 学 策 略 或 不 同
学 习 。 习效 果 分 析 更 能 了解 学 生 的学 习状 况 。本 学 文 主要 是 研 究 基 于S O M的适 应 性 网 络 学 习课 程 C R
LE=

1 9・ 6
江 河 : 合 S OR 2 0 符 C M 0 4标 准 的课 件 资 源 适 应 性 研 究
成功

(1 生 的 学 习 能 力 3学 平 均 的学 习 成 功 率A : A
A  ̄ A= T
学生 习成 功率
丑 ! !
必要 熟练 .只针 对一 些有 兴趣 的学生 做进 阶概念 的
补 充
3 结 论
本 文 以S O M为基 础 , CR 以课 件 资 源为 出发 点架
图 1 基 于 SCORM 的 掌 习 过 程 标 准 架 构 图
r__ _【 --_ _ 。 tT _. .J 。 t - 。ll。T tTT。L


L an r e re
13 个 别 化 教 学 理 论 .
人 旱

将 掌 握 的学 习理 论 加 以延 伸 , 以学 生 个人 为基
具取 得 网络教 材的 内容 。
1 文 献探 讨
随着e L ann  ̄快速发 展 , — erig 目前 网络教学 的研 究 方 向逐渐 由网络科 技 导 向 , 转变 为 教学 原 理 与 网
络 技 术 并 重 的 模 式 , 此 本 研 究 把 教 学 理 论 引 入 在 因
( ) 材 的可互通 性 : 3教 网络教 材可 在不 同的平 台 上被操 作 。 ( ) 材 的持续 性 :C R 4教 S O M跨平 台的特 性 , 使教 材 内容 和学 生资料 等 能持续 性 的使 用 。 S O M 0 4包 含C M、 T 与S 其 中 . A C R 20 A RE N: C M
经 过 三大概 念 的学 习 之后 ,最后 在进 阶教材前 进行 总 结性 评测 .若学 生通 过测验 ,则 直接 进入进 阶教
材, 若没 有通 过测 验 。 系统会 自动判定 何处 的概念 则 不 清楚 . 再次 进行相 关概 念 的学 习与测验 . 直到 全部
概 念 的学 习 完 成 为 止 。 于 进 阶 教 材 的 补 充 。 生 不 至 学
收 稿 日 期 :0 0 0 — 3 2 1 — 7 0
基 金 项 目: 西 省教 育 科 学 “十一 五 ” 划 课 题 ( 山 规 GH一 91 8 0 9)
作 者简 介 : 河 ( 9 6 ) 男 , 士 , 原 大学 外 语 师范 学 院讲 师 , 究方 向 为 多媒 体 资 源 库 。 江 17一 , 硕 太 研
础 独立 学 习 , 控 制 教学 的传 递 及 流 程 , 成 “ 人 并 形 个 化 教学 系统 ” 。其包 含 了 以下六 个要 素 :
( ) 练标 准 : 1熟 单元 的标 准 越高 , 望就 越 高 , 期 有
助 于学 生获 得较 高 的学 习成 绩 。
一~。B ~一一 一。一 一。
与 R E 均 来 自于 S O M . 与 S O M 1 T C R I 1版 C R . 2版 . 而
线教学 系统 为 目标 。 以下 将分 别介绍 掌握 学 习理 论 、
个 别 化 教 学 理 论 及 S R M标 准 。 C 0 11 掌 握 学 习 理 论 .
掌 握 学 习f s r eri ) 一 种教 学 与 学 习 Mat yL ann 是 e g
差 异性 , 影响 教学效 果 。相 比传 统教 学 , 字教学 提 数
供 了许 多 优势 , 括 降低 学 习成 本 、 包 强化 反 应 能 力 、
间; 可记 录学 生 的学 习状况 , 做为调 整教 学 目标 的依
据; 多媒 体 的声光 效果 较能 引起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产

A G: :
( ) 即 回馈 : 习后 能让 学 生立 即获知 其 成绩 4立 学
表现 . 助于 学 习效果 的提 升 。 有 () 5 导师制 度 : 师除 了担 任 客观 的评 估 者并 使 导
学 生 得 到 立 即 回 馈 外 , 一 项 功 能 是 作 为 一 对 一 的 另 学 习指 导 者 , 回答学 生 的 问题 。 并
图2 评 估 对 应 的 架构 课 程
() 2 学生 自定学 习速 度 : 生依 其性 向 、 学 能力 、 时 间及 其 他 条 件去 决 定 学 习 的进 度 , 于 学 生学 习速 对
21 学 习评 估 策 略 . 学 习要 以学生 为 出发 点 。由下 而上 学 习才 能达
度没 有任 何 限制 , 全 由学 生 自行决 定 。 完 () 3 单元 考试 和 复 习考 试 : 元 的教 学量 不 宜太 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