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过程教学方法的实践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过程教学方法的实践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过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作者:王超袁守谦杨双平鲁路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12期[摘要] 文章根据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特点,分析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在总结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加强理论和实践以及实验相结合的过程教学模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冶金传输原理理论和实践过程教学冶金传输原理是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并与冶金过程紧密联系的冶金类专业基础课。

广大师生普遍认为该课程“难学难教”[1],其中冶金传输原理的“难学”,主要体现在课程的相关概念、定理、定律,特别是相似原理、因次分析以及相似准数等的抽象性,对于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的初学者,难以与实际的物理过程相结合,而表现为“难学”。

对于冶金传输原理的“难教”,是该门课程数学与物理高度结合的特点,而学生专业知识的不足以及数学、物理知识不扎实等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克服这些问题,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是“难教”的主要表现。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用型及创新型素质人才的要求,是该门课程教学改革始终探索的方向。

冶金传输原理的课程特点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特点是数理解析较重,其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源于流体力学、传热学以及成熟的质量传递理论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解析方法着眼于物理概念和数学表达的统一,并且突出了物理过程的特点[2]。

它是一门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3]。

传输理论应用于冶金的实际过程,首先要对实际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然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用数学分析解法、相似原理—模型实验法和类比法等适合的方法求解给实际过程提供理论支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为传输过程的数值计算提供了强大支撑,使计算流体力学、计算传热学等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数值计算已成为传输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丰富了课程的内容。

《冶金传输原理》教学大纲.pdf

《冶金传输原理》教学大纲.pdf

《冶金传输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1014007-08课程名称:冶金传输原理(1-2)Principles of Transfer in Metallurg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学时:80 (12学时试验、6学时上机)学分: 5开课学期:4~5开课对象:冶金工程专业本科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计算机语言参考教材:《冶金传输原理》张先棹、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11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冶金传输原理》是冶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冶金传输过程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冶金过程,深入了解复杂的冶金反应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机理,从而为改进冶金工艺操作和设备、提高控制和设计水平打下基础,同时为冶金反应过程提供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学习计算机求解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冶金传输原理》课程主要内容有: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三大部分,并介绍了三者的类似机理、相互关联的关系;同时介绍了利用相似原理来处理试验数据和进行模型试验。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冶金传输过程的基本理论,为“钢铁冶金学”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分析冶金过程的问题和解决冶金过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内容教学要求重点(☆)难点(Δ)学时安排备注第一章动量的传输基本概念4第4学期1.1 流体及连续介质 A1.2 流体的性质 A1.3 粘性动量通量、粘性力 A ☆Δ1.4 分析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C第二章第二章流场运动的描述 42.1流场运动描述的两种方法 C2.2 流线与迹线 B课程内容教学要求重点(☆)难点(Δ)学时安排备注2.3梯度、散度、旋度 B2.4 流函数、势函数 B2.5流体微团运动分析 B第三章第三章动量传输的基本方程6 2.1 连续性方程 A ☆2.2 实际流体的动量传输方程(N-S方程) A ☆Δ2.3 理想流体的欧拉方程 A2.4 伯努利方程 A ☆第四章第四章管道中的流动及孔口的流出 5 3.1管道中的流动 A3.2不可压缩流体的管流摩擦阻力 A ☆Δ3.3不可压缩流体的管流局部压力损失 B3.4管路计算 B3.5经过孔口的流出 C第五章边界层流动 4 5.1边界层的概念 A ☆5.2平板绕流摩擦阻力 A ☆Δ5.3绕流阻力和颗粒沉降速度 C第六章可压缩气体的流动 5 6.1 可压缩气体的概念 A ☆6.2 可压缩气体(理想气体)一元稳定等熵流动的基本方程A Δ6.3 一元稳定等熵流动的基本方程特性 A ☆6.4 变截面喷管中气流的变化特征 B6.5 渐缩喷管与拉瓦尔喷管 B6.6 激波 C第七章相似原理与模型研究方法 4 7.1相似的概念 A7.2对现象的一般数学描述及单值条件 B7.3相似定理——相似三定理 A ☆7.4相似准数 A Δ课程内容教学要求重点(☆)难点(Δ)学时安排备注7.5相似模型法 C第八章传热的基本方程 6 第5学期8.1基本概念 A8.2 热量传输的基本方式和基本定律 A ☆8.3 热量传输的微分方程 A ☆Δ8.4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A第九章导热89.1 稳态导热 A Δ9.2 不稳态导热 A ☆Δ9.3 导热的数值解法 A ☆第十章对流 610.1 对流给热的一般分析 A10.2平板层流给热的分析解法 A ☆Δ10.3层流边界层的近似积分解 B Δ10.4动量传输和热量传输的类比方法 B10.5相似理论指导下的实验方法 B第十一章辐射换热 611.1 基本概念 A11.2 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 A ☆Δ11.3 实际物体的辐射 A ☆11.4角系数 A ☆Δ11.5 两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A11.6 辐射的网格方法 A11.7气体辐射 C第十二章质量传输 412.1质量传输的基本定律 A ☆Δ12.2 扩散传质 A ☆12.3 对流传质 A ☆Δ12.4 三传的类比 B(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五实习、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实验:(12学时)1.流体流速及流量测定,2学时2.流体动量平衡-伯努利方程的应用,2学时3.边界层特性实验,2学时4.空气纵掠平板时局部换热系数的测定,2学时5.空气纵掠平板时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的测量,2学时6.法向辐射率εn的测量,2学时上机内容:(6学时)1.二维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第一类边界条件),2学时2.二维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第二类、第三类边界条件),2学时3.一维不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第二类、第三类边界条件),2学时六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教学、上机实习、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七参考书目1.《TRANSPORT PHENOMENA》(Second Edition) R.Byron Bird Warren E.StewartEdwin N.Lightfoot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2 动量、热量、质量传递原理[美]J.R.威尔特等北京:科学科学出版社,19843 计算流体力学吴子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八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与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经过院教学委员会审定后编写的。

材料冶金传输原理课件

材料冶金传输原理课件

3
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
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例如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 和溶液法等。
新型传输材料的开发
量子点传输材料
我们将介绍一种新型的传输材 料——量子点,以及它们在半 导体和光学传输中的应用。
石墨烯传输材料
我们将探讨石墨烯这种新型的 传输材料,以及它在电子器件 和能源传输中的应用。
传热基础和传热过程
1
传热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了解什么是传热,以及传热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例如导热系数和温差。
2
传热方式
我们将讨论材料中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对流、辐射和传导。
3
传热计算方法
我们将介绍不同的传热计算方法,例如法向和径向传热、边界层和相似性理论。
传质基础和传质过程
溶质在溶液中的传输
我们将了解溶质在溶液中传输 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例如 浓度梯度和扩散系数。
超材料传输材料
我们将了解一种新型的传输材 料——超材料,以及它们在光 学和声学传输中的应用。
材料传输领域的前沿研究
1 生物材料的传输
我们将介绍生物材料中 的传输现象,以及它们 在生物医学和医疗器械 领域中的应用。
2 低维材料的传输
我们将探讨低维材料中 的传输现象,例如纳米 线和量子阱,并讨论它 们在电子器件和能量传 输中的应用。
2 工业革命时期的材
料传输
我们将探讨工业革命时 期的材料传输方式,例 如蒸汽机和轮船。
3 现代科技时代的材
料传输
我们将介绍现代材料传 输方式的演变,例如飞 机和高铁的发展历程。
材料传输技术的未来展望
材料传输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我们将展望未来材料传输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例如分子传输和纳米制造等。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知识总结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知识总结

第七章第二节归纳总结一、 气固两相流动固相:粒状固体料块和有料块堆集的散料层料块在气体中的受力情况:设有处于静止状态的一个球形料块,气体自下向上从其周围流过,其中的料块下降力为:()16)(3s sd gG πρρ-=气体对料块的拖力为:)2(4222sd v k F πρ=受力分析:当G>F 时,料块在气流中下降;G=F 时,料块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将在气流中悬浮不动;G<F 时,料块随气流上升。

气体通过散料层的与上述情况相似,有三种不同流动状态: 1、固定料层流动(G>F ) 2、流化料层流动(G=F ),沸腾状态 3、气动输送过程(G<F ),料块随气流流动 4、二、 固定料层流动气体流过固定料层时的压力降己埃根方程在工程计算中,通常以气体的体积流量和料层的总截面积(容器的总截面积)来定义流速,按流量公式有:)3(q 0v 0A =ν式中, v q 为气体的体积流量,s3m,0A 为料层的总截面积,2m 。

气流在孔隙中的的流速也可按流量公式定义:)4(q vA=ν式中,A 为孔隙通道的总截面积,2m 。

由(3)、(4)两式得:)(500A A =νν料层孔隙率:)6(00a b A A A L A L V V =••==ω式中,b V 为料层中孔隙的总体积,a V 料层总体积,L 为料层高度,比值ω为孔隙率料层孔隙的当量直径:)(74bb k A V D =式中,b A 为料层中孔隙的总表面积。

料块总体积:)()(81-a a ab a s V V V V V V ωω-=-==单位料块所具有的表面积为比表面积,有:)9(-10s 0b aV S V S A )(ω==把式(6)、(9)代入(7)的:)10(-14-140a 0a k )()(ωωωωS V S V D ==根据管束摩阻公式推得,气体通过散料层的压降(P ∆)公式,即埃根方程,为:)11()1(292.0)1(2.432030220ωυωρωυωμ-+-=∆S S H P H 为散料层高度,μ为气体粘度,0υ为定义流速,ρ为气体密度。

思维导图给教学带来的启发_以_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应用_为例

思维导图给教学带来的启发_以_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应用_为例

——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应用》为例邓渝欣(重庆机械技师学院)摘 要 在众多教学改革文章中,有许多介绍了课堂教 2)学生也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受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但是我们也看到,生源质量下降,网络无处不 在,受其影响,学生思想波动很大,上网和玩手机几乎成为他 们规定动作,课后自觉预习新课和复习旧课的学生很少。

如何 用最短时间记住主要内容,为继续学习积累知识,值得我们老 师在新形势下思考。

2 思维导图的运用,无疑让师生眼前一亮思维导图为我们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它简单 易学,直观并有感染力。

学生参与思维导图绘制,能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学会对知识分类、归纳、小结和发现知识的内在 联系。

教师讲授的内容均可浓缩在一张手绘的、卡通的、联想的、简约的、创意的、美感的导图上而一目了然。

目前,思维 导图还有专门的绘制软件,这为手工绘制有困难的教师带来了 极大的便利。

3 用好思维导图可先从生活上、趣味上和能激发联想的 中心主题入手3.1 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有趣而又简单的事情上 以“吃饭”为中心主题,展开发散思维。

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为4~5人一组去独立绘制。

教师向每组提供白纸和 水彩笔,在绘图前教师需讲明基本的绘制要点: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2)用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4)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 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7)尽可能多的使用关联图片和图形。

教师一边讲一边画,在黑板上呈现一幅生动活泼的导图。

图示1是一幅以“思维导图的用途”为中心主题的思维导图。

简 而 言 之 , 绘制思维导图的基 本原则是:清晰明 白、突出重点、使 用联想、形成独有 风格。

开 展 多 种 形 式 的 小 组 或 个 人 比赛,必将激发同 学们积极参与的热 情。

思维导图在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王志英刘坤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19期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具有重点突出,层次感强等特点。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课堂教学。

本文利用思维导图的层次感,结合冶金传输原理知识的分析、归类、总结,引导学生灵活分析并掌握“三传”的基本知识,探索“以理念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指导”的教与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了学生学习传输原理课程的兴趣和效果,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思维导图;传输原理;知识整体化;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172-02冶金传输原理是冶金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同时又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对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和从事冶金实际生产都有重要的作用[1]。

该课程包含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即“三传”三部分内容,涉及流体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的内容,课程内容广泛,而且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基本公式多而烦琐,基本定律多,学生学起来觉得特别枯燥。

因此,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畏难心理,形成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面,更无从谈及让学生用传输原理的基本知识解决冶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

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本课程并将本课程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的整体化,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和生产?”是高校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点、具体内容以及抽象的公式与相关课程和实际生产应用有机地结合为一体,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组织思维的工具,具有重点突出、层次感强、联想和发散思维、个体独创性等特点,适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2]。

将思维导图引入传输原理的教学中,探索“以理念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指导”的教与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传输原理课程的兴趣和效果,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图在冶金中的应用全解PPT课件

相图在冶金中的应用全解PPT课件
第11页/共59页
第一讲:绪论
• 组元(指独立组元)
• 组元是构成平衡体系中各相所需要的最少的独立 成分。
• 组元数不一定等于构成该体系的物种数。 • 组元数与物种数的区别和联第12页/共59页
第一讲:绪论
• 组元(指独立组元)
• 体系的组元数为1,单元系 • 组元数为2、二元系 • 其余类推
Temperature (oC)
CaO - MgO
Data from FToxid - FACT oxide database 2010
ASlag-liq
0.236
0.410
2374o
AMonoxide + AMonoxide#2
2825o
0.944
0.2
0.4
0.6
0.8
1
mole MgO/(CaO+MgO)
)
G fus A(TB )
RT
ln
a(l) A(TB
)
T
* f,
A
G
fus A
0
fus
H
A
Tf*,
A
S
fus A
第36页/共59页
第二讲:二元系
• 简单共熔(共晶)型二元系相图计算的原理
• A的熔点 处 T f*, A

fus
S
A

fus
H
A
T* f ,A
随温度
变化fu不sSA大和, f则usH
A
TB
)
T* f ,A
G fus A(TB )
RT
ln
a(l) A(TB
)
R
T
ln
a

冶金传输原理实验指导书14页word文档

冶金传输原理实验指导书14页word文档

冶金传输原理实验指导书(流体力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9.8实验一 静压实验Experiment 1 Static Pressure Experiment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理解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能量意义和几可意义。

2、验证容器中流体内任意两点1和2的测压管水头相等,即有3、测量液体的密度(本实验为测量酒精密度)二、实验原理1、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的连续均质不可压缩流体的基本方程式为:该式的能量意义是:流体中各点处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的总势能,即位置势能Z 和压力势能 (gP ρ) 之和均相等。

该式的几何意义是:流体中各点的测压管水头,即位置高度Z 和测压管高度(g P ρ) 之和均相等。

根据上述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对本实验的液体(水)中1、2两点有:2、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可得有自由液面的静止的不可压缩流体中压强的基本 公式为(推导过程见教材):P=P O +ρg h式中:P ――液体内任一点的静压力,单位为N/m 2(Pa);P O ――容器内液体自由表面的静压力,单位为N/m 2(Pa);ρ――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 3;h ――液体内的点到液面的距离,单位为m ;g ――重力加速度m/s 2。

由此式可求出液体内任意点处的静压力。

3、本实验中还要用到连通器原理,即同一种相连通的流体在同高度上压强相等。

三、实验设备静压实验器结构如下图所示:四、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明确每根玻璃管的用途;熟悉实验方法;熟悉气压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打开气阀,待各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关闭气阀。

3、调节侧面小量筒高度,容器内液面上升或下降,压力P 0大于大气压力Pa 或小于大气压力Pa ,利用滑动标尺记录各测压管的液面高度,并记录表1(1P )表2(2P )的数值。

4、结束实验,打开气阀。

五、思考题1、测压管“B ”、“C ”中的液面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在同一高度上,两者的液面连线叫什么?实验二 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Experiment 2 Incompressible Fluid Steady State Flow Energy Equation Experiment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2、验证流体定常流的能量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4期93科教论坛
一、《冶金传输原理》“教与学”面临的问题
1.学生的困惑
冶金传输原理的理论性比较强,数理解析比较多,对于课程涉及的有些概念、定理、数学物理模型以及解析方法,学生是初次接触,若是数学和大学物理基础不够扎实,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要求对三传过程建立数学模型,以及对数学模型的解析等,是知识的综合应用,而且数理解析过程枯燥乏味,所以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2.老师的困难
《冶金传输原理》每一部分的知识连贯性是非常强的,学生预习、复习效果不好,老师在上新的内容之前,至少要花5-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复习上堂课内容,这使得老师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面面俱到,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来调整教学进度,这种困境,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学生能跟着老师的节奏思路走,并积极和老师互动;少部分同学因为一个问题没听懂,导致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对该课程失去兴趣。

二、思维导图概述
1.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是使用图画、颜色等信息,采用关键词、自然曲线等技法,从一个主题开始,对相关联的信息进行分层、分类管理,逐步建立一个有序的发散思维图。

学习者通过思维导图大大增强了知识的梳理和记忆,能迅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促进知识的消化。

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思维导图要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绘制思维导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个步骤:(1)确定主题关键词,并将主题摆在中央最显著的位置上;(2)使用图像、数字、颜色等视觉化符号通过整理不断向外扩展分支;(3)尽量深层次挖掘知识要点,不断扩展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比较简单,且个性化较强、可随性发挥。

常用方法有手绘和计算机绘制两种,最常用的就是MindManager思维导图绘制软件、其他软件如Inspiration、Personalbrain、brainstorm,MicrosoftOffice中的Word、PowerPoint 和金山公司的WPS 软件,也都可以绘制。

三、思维导图在《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使用思维导图
(1)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在新授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使用思维导图,开拓新思路,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使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加强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便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调整,使得整个教学流程更加系统有效。

以“动量传输基本方程的教学”为例,其包含N-S方程、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的推导,内容涉及很多的数学解析过程,其中个别公式的推导所占篇幅很长,导
致学生抓
不住重
点,得不
到结论性
的公式,
影响了整
个方程的
推导,而
且传统的
教学方法
不能直接
体现三者
的联系,
运用思维
导图可以
很好的解
决这两个问题,如图1所示。

图1 动量传输基本方程教学的思维导图设计
思维导图在《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张淑英 罗晓春 陈 滨 唐娴敏
(湖南工业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摘 要:简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基本知识,从实际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出发将“思维导图法”引入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详细阐述了思维导图在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引入“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转变教学模式,从强调教师知识灌输转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冶金传输原理;思维导图;教学
文章编号:
ISSN2096-0743/2017-04-0093
·93·
942017年第4期科教论坛
(2)调控教学进度
利用思维导图完成教学设计后,教师就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知识点逐步展开,教师亦可根据思维导图的开展情况引导教学进程。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日历是教师掌控教学进度的主要依据,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引入思维导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指引在N-S方程的推导过程中举一反三,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效果更佳,老师也因此可以合理调控教学进度,不会因为赶时间而忽略教学效果。

(3)反思教学实践活动
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化、多元化、结构化及层次化地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展示出来,并将教师的自我知识体系显性化,促进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活动。

依靠思维导图的教学呈现出来的最终结果,教师可不断积累自我教学经验和实践心得,促进教师综合能力提高,改进教学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描绘系统完整且内容多样的思维导图,需要教师全方面、多层次考虑该课程的背景知识、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因素,明确教师知识广度、深度以及精确性,能够让教师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2.学生使用思维导图
(1)提高学习效率
近年来,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多媒体教学已逐渐取代了传统教学手段,但学生往往觉得信息量大、杂,抓不住重点,难以建立知识框架,而且记笔记的效率和效果不佳。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增进理解和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有主题关键词,有有层次的知识网络关联,这能让他们一眼识别出重点是什么,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怎样,从而集中他们的精力,仔细倾听教师对各要点的讲解。

 图1的“动量传输基本方程思维导图”能让学生一眼就明确这部分内容就是进行N-S方程的推导和简化,最终得到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这样学生在枯燥的数学推导过程中就不容易失去兴趣,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目是什么,知道繁多复杂的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能使他集中注意力仔细倾听老师的讲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增强学习自主性
在冶金传输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大部分学生也就是完成任务似的看完相关内容而已,并没有认真思考,如果在学生预习时要求其绘制思维导图的主线及主要分支,他就要对预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思考,并探究如何去对思维导图布局,这样就会督促学生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

学生复习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主动思考,快速、系统地整合知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并把各个关键要点通过连线连接起来,为各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

(3)构建知识框架
冶金传输原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有动量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三大块,而且每一块都包含有各自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等,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是将碎片化的知识点结构化、直观化并整合成一个整体。

因此,在复习时学生通过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加工,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将一部分知识或者全部所学知识建立成网
络结构 
, 从而
加深他
们对知
识体系
的理解,
在头脑
中形成
一个可
以运用
的知识网络。

当他们在复习时,每一个定理、概念、公式都能从中找到它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这样实际上就形成了学生自己的知识框架。

下图是学生制作的“冶金传输原理复习思维导图”。

图2 冶金传输原理总复习思维导图
四、总结
思维导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让学生打破被动接受的局面。

教师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会制作思维导图,并利用思维导图高效地学习,比如如何记笔记、如何复习,如何形成知识体系,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等。

通过引入“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转变教学模式,从强调教师知识灌输转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不再是“被教”或“被填塞”,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学习的内容,用思维导图呈现所学的知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叶梓.思维导图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1:4、7
[2]谢慧珍.浅析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5,(8):10-12
本文系:湖南工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2014B06),《冶金
传输原理》课程及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