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法的探索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进行讨论和探索。
一、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意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和承担工程实践的能力。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法的探索需要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运用,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二、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1. 经典课堂教学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仍然需要保持经典的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教师需要深入浅出地讲解课程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堂教学可以融入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例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实践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实验课和实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课程知识,掌握技术方法,并从中获得实践经验和成就感。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创新实践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发展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创新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创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育也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的热点之一。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涉及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更好地教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探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法,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内容较为复杂和抽象,涉及到很多理论性的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实际应用的引导,容易导致学生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不知道如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教学者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授数据库课程时,可以引入真实的数据库案例,让学生亲自设计和优化数据库,从而深入理解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应用。
二、引入问题驱动式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中应该引入问题驱动式教学。
通过引入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中,可以通过开展课程项目、科研探究、竞赛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一个实际应用的软件开发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技术要点。
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工作往往需要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学者可以通过组队项目、小组讨论、团队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技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门涵盖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知识的学科,其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科学思维。
由于该专业知识面广泛且更新快速,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探索更适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法迫在眉睫。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和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引入科研项目和团队合作项目,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还应注重与行业的紧密结合。
教师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进行课堂讲座,向学生介绍最新的技术发展和行业需求,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际工作环境,与企业进行合作实践,提供更多实际案例和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为了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教师可适时进行课程评估和反馈。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意见,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可以邀请同行进行教学观摩和交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不断尝试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科学思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学生实践 创新能 力,实验 教学模式单 一 ,
缺少实践性 和创新性 的实验” 。学生 不 能理论 联系实际 ,缺 乏创新 精神 ,影 响了 教学资源 的充分发挥 和人才的 培养 质量 。
Th pa tc l e cig s l mp ra t a t f e r cia t a hn i a i ot n p r o
理解 。
c ̄ etan ,w p y e o  ̄ /n o g ee幢 n l sak yrl i rn g a e n' i a
p ci l bi n nv t n a i y o td ns r t a a i y a d j o ai b t f s et . a c l t n o l u A tr a l g pr d o x l a i , W om d a fe o ei f e p rt n e f r e n o o o
内容 、教学 方法 和 实践 教学 等方 面 ,必 须 根 据 人 才 需 求形 势 ,进 行 必 要 的 改 革 ,以适 应 社 会发 展对 人 才 的需 求 。 实践教学改革的 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操 作 将 所 学 到 的 知 识 付 诸 实 际 ,是 培 养 学 生 实践能 力的主要手 段1 。我 系近 年来对信 息与计算 科学专业 教学的 实践和研 究中 , 特别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的探索 以及
rlt ey cmp t rh etr fpa t eta h g. e i l o l e aci cue o rci e ci av e t c n
这样 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社 会的需要。这 些 问题 如不解决 , 会制约该专业的建设 将
与发展 。
因此 ,信息 与计 算 科学 专 业的 教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一、引言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门涉及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处理等领域的交叉学科。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课程内容更新快、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要不断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
二、课程特点及现状分析1. 课程特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其课程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广泛。
(2)涉及前沿技术: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快速发展,相关课程常常需要涉及到前沿技术内容,如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
(3)需求多样: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学习需求,需要针对性的教学。
2. 现状分析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实践环节: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理论化,实践环节不足,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2)教学方式单一:大部分课程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模式,缺乏新颖性和多样性。
(3)内容更新滞后: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部分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无法跟上发展的脚步。
1.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中,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项目驱动的教学法项目驱动的教学法是一种通过项目实践来教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中,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的项目,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图形、数据和算法等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展示和解释这些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教学实践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教学实践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们需要在学校中进行实践探索。
本文将探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探索方案。
首先,教学实践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们只能通过听讲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掌握专业知识。
然而,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们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
其次,教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
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应用,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跟行业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接下来,我们来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探索方案。
首先,学校可以与行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习。
通过实习,学生们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并与专业人士进行互动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还可以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项目竞赛和实践训练。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各种项目竞赛,比如编程比赛、数据分析比赛等。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实践训练,比如实验室实训、外出考察等。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们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的良好平台。
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开展科研项目。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术界和行业做出贡献。
最后,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个开放的实验环境和交流平台。
学校可以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涵盖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学、电子工程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成为了近年来热门的专业之一。
然而,随着学科领域的扩展和课程内容的更新,如何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成为了教学工作者们所关注的问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在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问题或情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实际情境来激活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掌握实际应用中的技能与方法,并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数据库课程中,可以将企业数据管理实践作为案例,要求学生对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更新、数据查询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优化。
通过实践中的探索与实现,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据库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更好地掌握企业实践技能。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例如,在C++课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和实现一个计算器程序。
通过对计算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学生不仅能够前端掌握C++的基本语句和命令,而且还能够后端掌握程序调试与优化方法。
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问题和解决方案,不仅能够锻炼自主学习机制,还能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是一种团队协作和知识分享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将学生组织成小组,通过协作和交流来进行课程学习。
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使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操作系统课程中,可以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要求学生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摘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分析了目前教学法的现状,并探讨了基于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改革。
结合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创新,探讨了教学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探索,希望能够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现状分析、案例教学、项目驱动、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优缺点分析、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现状分析、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研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改革、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成为热门领域之一,其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扩展并深化。
针对这一背景,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法,可以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有必要探索更加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新兴学科,其课程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教学内容复杂且深奥。
针对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法的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整合各个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目标。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应用数学系经过对实践教学的探索,逐渐摸索出比较适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文章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目的,分析其特点与原则,提出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以期对专业办学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1 背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自1998年诞生以来,短短十三年的时间,设置该专业的院校已经达到466所(由中国教育在线的高考填报志愿参考系统查询得到),办学困难以及对该专业的质疑之声一直伴随全国各地巨大的办学热情[1-2]。
因其交叉性与综合性,实践教学尤显困难[3-5]。
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于2003年秋开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下简称信计专业)的招生与人才培养工作,至今办学已有8年,已产生了4届学生毕业。
笔者对信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探讨,总结实际经验和教训与同行交流。
2 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2.1 信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业务培养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9年公布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规范》(以下简称“专业规范”)中对信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素质结构中专业素质的要求是:具备较扎实的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具备求实创新意识。
对能力结构的要求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其中的数学建模、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区别于与最接近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规范》,信计专业规范中特别强调:在实践性方面应对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编程训练、科学计算训练与信息工程训练。
显然,这方面的要求只有通过科学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落实。
在业务培养要求方面,规范提出了四点: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或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3)能应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或科学与工程计算或运筹控制中的某些实际问题;4)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信息科学或计算数学或运筹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其中的每一点尤其是后面三点均有赖于实践教学环节实现。
2.2 信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与原则基于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以及对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对比与本专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三个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结合信计专业办学实践,我们提炼得到信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基金项目: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上海海洋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高地建设”(B-8515-10-0001);2009年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计算与优化课程设计”(A-2600-10-0067)。
1) 开创性:虽然1998年信计专业诞生至今已逾10年,但对大多数办学点来说仍然是新专业,处于办学初期的定位与建设阶段。
实践教学由于认识、经济、精力和历史等条件的限制,尚未进入重点建设阶段。
缺乏适用的教学资料,对实践内容的组织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总体来讲还处于初创期。
2) 多样性:这里所指的多样性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信计专业自身的综合性,它涵盖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学和控制论四个主干学科。
其二是信计专业办学点背景的多样性,这里将其分为四类,具备多年数学专业办学经验的数学科学学院、有计算机学与技术专业办学经验的计算机或信息学院、有统计学专业办学经验的管理学院或财经或金融学院,以及没有任何相关专业办学背景的理工科学校的基础教学部等。
不同办学条件的办学点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在内容、模式、时间安排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3) 重要性:无论从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任务,还是从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看来,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仅靠单纯的理论教学或仅附属于某一门理论课的实验课,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钻研,自发地达到融会贯通,具备本专业所要求的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信息技术等领域中的某些实际问题,乃至于具备知识更新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是不切实际的。
综合性、集中安排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线索的实践教学,是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而且愈来愈重要的环节。
针对信计专业对业务培养的要求,以及本专业我国目前办学情况,我们提出信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原则如下。
1) 创新性:教育创新是实践教学的灵魂,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
通过大胆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完善实践培养模式。
要充分吸纳相关学科最新成果,借鉴其他学校和专业实践教学的先进经验,建立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教学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2) 系统性: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将分属于不同课程的知识技能有机结合、分层进行,其难度和综合性应循序渐进。
实践教学贯穿四个学年,实现课程的实验环节不断线,同时,集中安排实习,包括不同方向的课程设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方式由“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体验或“依葫芦画瓢式”地模仿(低年级实验课),到解决较小型问题(如单纯数据分析、数值分析或智能计算问题)的方法训练(高年级实验课),逐渐过渡到解决中等规模的问题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直至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或解决比较大型问题的任务。
3) 综合性: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点,其最终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并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声誉。
因为实际问题永远比理论假设复杂,所以社会或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包括品质、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在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既需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足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在意志品质、专业素质及能力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3 信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尝试3.1 信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上海海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跟随理论课程开设的实验课、单独开设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实习、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等)和学生自主校外实习等,详细内容见表1和表2。
其开设时间从学生进校的第1学期到即将毕业的第8学期,每学期都有,使学生明确“信计专业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应具备分析建模、算法设计、直至编程计算并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技能”的要求,并逐渐将这种要求内化为对自己的要求,通过系统化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触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的内容涉及计算机技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物理、科学计算(数值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运筹学、信息处理(数据分析、智能计算、计量经济学)以及数学软件应用等。
比较有特色的有两点。
其一是开在三年级短学期的课程设计,按方向分为两组(计算与优化课程设计、经济数学与建模课程设计),教师首先通过以案例为线索的讲解、讨论、小练习,使学生体会每一组专业方向选修课与相关专业选修课程的关系与综合应用,再将学生2~3人分为一组,按组指导学生,解决中等规模的实际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采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并作分析对比,从中选优。
考核成绩由出勤、提问、态度、书面报告、口头报告4部分组成,其中口头报告成绩评定由师生共同参与。
这个课程设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学生之前学习课程的综合应用,又是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必要铺垫和准备。
其二是IT技术的实训(专业生产实习)。
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学生三年级第二学期或四年级第一学期,对其进行IT技术(如数据库管理员、计算机网络技术员等)培训,参加政府劳动部门统一考试,合格者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加盖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鉴章)。
该证书实行全国统一编号、统一注册、全国通用。
这些培训项目均得到上海市政府补贴。
表中未能列出的还有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生参加学院大型科研项目、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学生校外实习,等等。
3.2 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情况表1、表2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是逐步形成的,还将根据学科发展情况不断调整。
其中所有项目均已开出,最多的已进行七轮,最少的只有两次。
教学效果比较好,受到学生和社会的欢迎。
本专业2007、2008届就业率分别达到98.98% 和100%,居于我校前列。
其就业方向分别为信息技术31.63%、软件开发14.29%、深造11.22%、信息咨询10.20%、物流管理8.16%、生产制造6.12%、市场营销6.12%、其他如金融服务等12.26%(此为2007届毕业生数据)。
信计专业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2等奖、上海1,2,3等奖、“新生杯”辩论赛冠军、田径运动会入场队列及广播操团体第二名、上海海洋大学“迎评促建先进集体”、校五四特色团组织、上海市先进集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项目奖、上海市十佳明星社团、全国优秀社团100强等荣誉。
本科学生参加了信息学院关于数字海洋的大项目,受到项目组全体成员的肯定。
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与系统的实践教学,使得信计专业学生形成了学风扎实勤奋、班风团结积极、实践能力甚至社团工作能力都比较强的整体形象。
4 结语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本身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与尝试。
随着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的提高更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应重新认识实践教学,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
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当借鉴相关专业的经验,同时应避免照搬和拼凑,建构落实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信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从数量和内容上应多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实践教学可以借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分析与处理方面的实践教学可以借助统计学专业。
但计算(包括智能计算)、优化、信息工程、运筹与控制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则是信计专业所特有,需重点建设。
如何优化已开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具有“时代性、适应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基本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1] 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 大学数学,2003(1):1-5.[2] 黄力民,何建军. 在数学的边缘:关于数学学科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J]. 高等建筑教育,2006(1):36-40[3] 谢祥云,胡林,李渭清. 探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J]. 大学数学,2008(4):5-9.[4] 方欢,赵前进,陈小奎.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0(12):26-28.[5] 周富照,王晚生,仝青山.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探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1):103-105.Thoughts and Attempts of Practice Teaching on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Personnel TrainingZHANG Jianxin, LI YingAbstract: Develop students’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spirit is the important goal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fter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more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s gradually acquiring. According to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ICS) professional talents require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urpose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 so as to giv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 ICS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course system, and explains itsimplementation and the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ICS); practical teaching; innovation ability; practice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