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的“三忌”和“四畏”
古玉器的“三忌四畏”如何让病鱼吃到足够量的药浅解三字经(之二)

古玉器的“三忌四畏”/如何让病鱼吃到足够量的药/浅解三字经(之二)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1年第02期古玉器的“三忌四畏”忌油:古玉应避免接触油腻,因为油脂会封堵玉质的微细孔隙,使玉质中的灰土不能退出来,玉器便不会莹润,透出所谓的“清光”。
忌腥:腥气或腥液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如卤盐等,对玉器有一定的腐蚀,而导致玉质受损,所以古玉要避免与腥物相触。
忌污秽:古玉忌污秽的道理与忌油相似,即污秽会使“土门”闭塞,而使玉质中的灰土不能退出,甚至反受其浊。
因此玩玉前要洗净双手。
怕冰:如果古玉时常近冰,或被冻,则色沁就不活,没有润感,谓之“死色”,甚至使玉质可能会产生裂纹而不可挽救。
怕火:古玉如果常靠近火或热源,则可能使“色浆”尽褪,色浆主要是指玉质的表面光泽和透明度。
古玉近火受热,尤其是高温,可导致裂纹的产生,亦可伤及玉质,从而失去光泽,降低透明度。
怕姜水:古玉与姜水接触,往往会使已有的沁色黯淡无光。
切勿以姜水除去出土古玉的土腥气或腐臭气,如果浸得太久,还会使玉器浑身起麻点。
以后即便不断“盘玩”,也难以补救。
怕惊怕跌:即所谓“畏惊气”,是指当佩戴者受惊或不慎将玉器跌落在地或碰撞于硬物之上,重则粉身碎骨,轻则产生裂纹,即使看不见,也不意味其完好无损。
因为重撞之下,内部结构总会受影响,即便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纹,也是玉器的隐患。
因此玩玉者讲究平心静气,戒惊戒躁,这也是修身养性的内容。
如何让病鱼吃到足够量的药鱼缸中的小鱼患病,使用内服药时,如果病鱼吃不到足够的药量,就会造成鱼儿的病情既得不到及时治疗,而且还浪费了药物。
采取什么办法能使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量呢?购买的药饵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如稳定性不好,药饵入水后会很快散开。
投喂药饵的量要计算准确。
按鱼体重计算用药量,将鱼药添加在饲料中,药饵的量宁少勿多。
一般在投喂后30-40分钟内吃完。
如1小时还未吃完,则说明投饵量过多。
为了使鱼体中药物保持有效浓度,药饵应每天投喂2-4次。
玉的“三忌”和“四畏”

龙源期刊网 玉的“三忌”和“四畏”作者:张明华来源:《检察风云》2010年第13期玉器虽然在一般人看来比较坚固,但也不是铁板一块,其收藏保养尚有不小的学问。
刘大同《古玉辨》指出:“古玉有三忌:一忌油。
旧玉地涨未足,常粘油腻则清光不能透出,故佩玉者把玩日久,恐被油沁。
脑油、鼻油则尤甚。
必须用滚水洗之,方能退油。
盘者倘用鼻油摩擦,是爱之反不如毁之为愈也。
一忌腥。
玉与腥物相接,即含腥味,且伤玉质。
就海滨出土之玉观之,无一完璧即可知矣。
一忌污浊之气。
倘有妇女污手盘弄,则土门闭塞,玉理之灰土不能退出,纵加盘功亦无益也!故妇女欲盘出土旧玉,非先净手不可。
”事实上,用油养玉在藏界司空见惯。
有人直接用植物油、动物油擦拭玉器,平时也经常见有人将把玩在手的玉器往额头、鼻翼上摩擦,这是刘大同所极力反对的,不过,藏界目前尚有不同看法。
以笔者的观点,任何事情都不能做过头。
平时在众目睽睽之下,频繁地忘乎所以地在额、鼻间擦玉,很不雅观。
要使玉器滋润,平常的把玩、抚摸和佩挂在身即可,过度的油润反而会改变了原有天然的色泽和光洁。
刘大同还忌海腥,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海腥除了怪味,还有强烈的盐碱的腐蚀性。
至于忌妇女污手盘弄,说得有些奇怪,因为男人的污手同样该忌。
刘大同还提出:“古玉有四畏:一畏火。
常与火近,色浆即退。
一畏冰。
常与冰近,色沁不活。
一畏惊气。
佩者不慎,往往坠地,如落砖石之上,重则损伤,轻则机理含有裂纹,其细微如发,骤视之而不得见。
一畏羌水。
若与羌水相触,色沁之处即黯然无光,重则浑身麻点。
虽盘之亦难生效。
”火、冰、惊(坠地)、羌水(浓盐酸、硝酸),都属物理、化学上的强刺激,细腻的玉器当然经受不起,理应时刻注意。
整理和保养古玉更要区别古玉是传世品还是出土件。
对出土件,只要剔除明显的赃物、污垢,尽可能保持原状,因为,在出土玉器上往往会保留一些我们一时不一定理解得了的原始信息。
在科学进步的过程中那些地下形成的沁色、朱砂等附着物,很可能会为我们解答一些千古之谜。
古玉器存放及保养方法

艺术品知识古玉也有畏忌,一畏火,“常与火近,色浆即退。
”对强光温的持久照射亦应尽量避免,尤其出土不久的玉器,受光热后色更易变淡。
二畏冰,“常与冰近,色沁不活。
”三畏惊气,“佩者不慎,往往坠地,如落砖石之上,重则损伤,轻则肌理含有裂纹,其微细如发,骤视之而不得见。
”古玉所忌为:一忌油,“旧玉地涨未足,常粘油腻,则清光不能透出,故佩玉者,把玩日久,恐被油沁,脑油鼻油则尤甚,必须用滚水洗之,方能退油,盘者倘用鼻油摩擦,是爱之反不如毁之之为愈也。
”二忌腥,“玉与腥物相接,即含腥味,且伤玉质。
”平时可将古玉置于软囊盒中珍藏,一般温湿度条件即可,但应避免因气候变化过剧而产生裂纹。
如器物断裂,应用环氧基树脂或聚醋酸乙烯乳剂涂于其上粘结,缺失部分则可将合成树脂掺滑石粉塑刻或翻模成所需之形,进行粘合修补,为使颜色一致,在填料中可加入造当颜料,也可在修复后着色。
器物表面的小块缺陷或脱落,有用封蜡调配色料加以充填的,再以柔和的铭黄打磨剂予以抛光。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3、美国和墨西哥绿松石:颜色差别大,好品呈蓝绿色和绿蓝色,次品由苍白到淡蓝色,孔隙多,质地较疏松,一般市场销售的需人工处理。
4、埃及绿松石:多呈蓝绿色和黄绿色,在浅色的底子上有深蓝色的斑点,虽然质地细腻,但颜色不受欢迎。
5、阿富汗、俄罗斯、澳大利亚、秘鲁也有少量优质绿松石,大多呈暗黄色,无宝石价值。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3、美国和墨西哥绿松石:颜色差别大,好品呈蓝绿色和绿蓝色,次品由苍白到淡蓝色,孔隙多,质地较疏松,一般市场销售的需人工处理。
玉镯保养四大禁忌

抓着最后一根细线,不让它随风而散!恋上呼吸,恋上快乐,原来
面不再完整。禁忌二:暴热和暴晒。玉镯跟大多 数物质一样,遇热膨胀,遇冷收缩。高温之下的
玉镯会膨胀,因为玉组成的矿物有区别,各部分
的膨胀程度也有差异,不同的膨胀使得整体结构
松动,进而影响到结构的缜密。特别是类似的膨 胀多了,玉质会下降,玉会老化,造成不可恢复
的伤害。因此在烹饪或烈日下,切记不要佩戴镯
子。禁忌三:强酸和强碱。酸碱之类的化学物质
抓着最后一根细线,不让它随风而散!恋上呼吸,恋上快乐,原来
是所有玉石的"天敌",它们会腐蚀玉石表面,使 表面不再光滑,光泽也会因此而丧失,甚至于时
间久了,会影响到内部的质地,因此对于这类物
质要回避。尤其是生活中不易察觉的化学物质,
玉镯保养有四大禁忌,这是长期以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们形 成的讲究,因此佩戴玉镯的朋友们最好不要触犯
这四大禁忌。那么分别是哪四大禁忌呢?禁忌
一:摩擦和碰撞。玉镯的硬度一般来说不低,但
也是相对而言,碰撞、坠落等等强烈的冲击都有 可能使镯子受损,轻则出现绺裂,重则当场破碎,
因此避免被碰撞非常重要。摩擦虽然不会导致结
构受损,但是摩擦却可能留下划痕,使得玉镯表
如香水、油烟、沐浴露、化妆品等之中都化学成 分。禁忌四:污秽和邪恶。自古以来玉镯就是圣
洁吉祥的象征,象征着美丽和温柔,神圣而庄严,
因此不要将玉镯置于污秽邪恶的场所,这样会让
抓着最后一根细线,不让它随风而散!恋上呼吸,恋上快乐,原来
它失去灵气。
2db0f0c9a
玉器正确保养的方法

玉器正确保养的方法玉器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文化艺术品,其色彩、纹理、光泽和质地都非常独特。
为了保持和延长玉器的美观和价值,正确的保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保养玉器的方法:1.避免碰撞:玉器是一种比较脆弱的宝石,容易受到碰撞或撞击的损害。
因此,在佩戴或携带玉器时,应尽量避免碰撞其他硬物或坚硬的表面。
2.避免高温或极寒:玉石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特别是在高温或极寒的环境中容易发生裂纹。
因此,应尽量避免将玉器暴露在火源、太阳直射或极端低温的情况下。
3.尽量避免沾染化学物质:避免让玉石接触到酸性、碱性或强化学性质的物质,如香水、化妆品、清洁剂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侵蚀玉石表面,导致玉石变色、失去光泽或产生其他损害。
4.定期清洗:定期清洗玉器是保养的重要环节。
使用温暖的肥皂水和柔软的刷子轻轻刷洗玉器表面,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切忌使用粗糙的纤维或金属刷子,以免划伤玉石表面。
5.干燥保存:保持玉器的干燥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柔软的干布将玉器擦拭干净后,将其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的环境。
如果玉器长时间不佩戴,可以用干净的布包裹起来,存放在防尘盒或布袋中。
6.定期护理:使用一些适当的护理产品可以帮助保持玉器的美观。
例如,可以使用专门的玉石护理油,将其涂抹在玉石表面并擦拭均匀。
这样可以增加玉石的光泽和亮度,同时提供滋润保护。
总之,正确的保养方法可以帮助保持玉器的美丽和价值。
遵循上述的保养指南,并对玉器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护理,可以确保您的玉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尽管玉石有着较高的韧性,但仍需小心呵护,避免暴露在有损害的环境中。
高古玉鉴别真伪的小常识与知识

高古玉鉴别真伪的小常识与知识1.断新老:器物部分钙化,沁色过渡自然,并且深入肌理。
短时间作假,绝对不会如此。
2.看包浆:古玉除了被腐蚀外,都会有包浆,最重要的是,打孔及刀工中的包浆应该与外面的包浆一致,并且浑然一体。
有的还会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时存在。
3.把玉器放进80度左右的温水中,钙化的,会从裂缝中连续不断的冒出细小的气泡因为钙化后,改变了内部分子结构,变得疏松了。
没有钙化部分不会出现此现象。
4.许多玉器都有自然的裂纹,这是由于玉器长期在地下,受地热、地湿等影响,张裂所致。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十玉九裂”。
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个明显的特性。
5.出土玉器都有阴阳面,因为受地湿地热矿物质等的影响,阳面变化较阴面变化小,也就是钙化、沁色、腐蚀等比阴面差。
6.看反光,因为古玉是手工加工而成,由于用力不均,加工面由很多细小的面组成,所以迎光看时,会有不同的反光。
一畏火:“常与火近,色浆即退”。
强光的持久照射亦应尽量避免,尤其出土不久的玉器,受光热后色更易变淡。
二畏冰:“常与冰近,色沁不活”。
三畏惊气:“佩者不慎,往往坠地,如落砖石之上,重则损伤,轻则肌理含有裂纹,其微细如发,骤视之而不得见”。
1、玉料:红山文化玉器一般采用辽宁岫岩软玉,矿物成分主要为粗细不均结晶状透闪石,玉料偏青或偏浅黄色,也有黄色的,一般硬度在6~6.5,比重2.9~3.1。
一般为蜡状光泽,也有一些呈玻璃光泽。
由于粗结晶岫玉的质地较软,内部结晶体构造很粗大,所以很容易染色、上沁。
一般看到的市场上的很多仿红山文化的玉料都被上过色,但是看起来比较自然,皆原因于此。
2、雕工:红山文化玉器的雕工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纹饰,一般简单的透雕比较多,多采用打洼工就是俗称的瓦沟纹,线拉工也很少,纹饰一般都是用玛瑙或石英工具加水和解玉砂磨制而成,所以红山文化玉器一般边缘都是有尖薄刃状之感。
红山文化玉器的钻孔一般分单面钻孔、双面钻孔和倾斜对钻三种方式,每种钻孔方式中都可以看到古人的打孔痕迹。
母女装玉坠挂件解说

母女装玉坠挂件解说
1、身体虚弱者不宜佩戴
有句话叫做: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
可见玉石是很有灵性的物品,佩戴者需要元起充沛,这样才能给玉石带来灵性和好的气息。
如果佩戴者身体情况不佳,整天病恹恹的。
这样会给玉石带来很多不好的气息,影响到玉石的灵性,甚至会给自己带来反噬,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因此佩戴者的身体情况需要良好,不能太过虚弱。
2、怕冷体寒者不宜佩戴
玉石是有收敛的功能,能够从人体身上吸收阳气,使得自己变得更加光亮有灵气,这样也能给佩戴者带来很多好运。
但如果是体寒之人的话,玉石是无法吸收到充足的阳气,并且把阳气吸走之后不利于佩戴者的健康。
因此日常比较怕冷的体寒女性是不宜佩戴玉吊坠的。
3、选择对人体有益的玉
玉石的种类繁多,有些玉石对人体是有益的。
女性在选择玉吊坠的时候,可以选择蓝田玉和田玉中的仔玉。
因为这两种玉是水产玉,与人体的气息和温度很匹配,相得益彰,能够互相感应,这样玉石会更加有灵性。
4、要坚持佩戴
女生在佩戴玉吊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佩戴,佩戴的时间越久,玉
石就越有灵性,以后就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好运。
玉石在佩戴的时间长了以后,色泽和外观都会有所变质,如果因为这样就更换玉石的话,影响是很不好的。
佩戴古玉有禁忌,要注意了,古玉能护人也能毁人!

佩戴古玉有禁忌,要注意了,古玉能护人也能毁人!对于收藏古玉爱好者来说,这些凝聚着千百年来天地之精华的宝物,足以让他们痴迷。
但与此同时,这些宝贝所散发出的所谓“阴气”,也可能随时侵入人的肌体,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来详细聊聊关于古玉的那些事儿。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古玉有阴气佩戴需谨慎一年前的一天,有一刘先生从古玩市场地摊上淘得一件佩玉。
此玉件呈扁状,上雕两只丝瓜,黄褐色的土沁深潜玉内,其光泽耀眼,不管是何人,都认为这件佩玉是明代之玉。
淘得这块古玉配件后,刘先生甚为喜欢,经常佩戴于身上。
不料没过几天,刘先生忽然感到浑身乏力,骨关节似有异样的酸痛,急忙回家量体温,果然是发高烧了。
对此,刘先生甚感不解,好端端的身体缘何突然之间会发起高烧?无奈之下,他只得到医院输液、吃药。
然而,几天过去了,此“病”仍未见好转。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由于刘先生多年来养成在地摊淘玉的习惯,驱使他仍在各处的地摊市场“带病上班”。
此时,尽管他与往常一样与藏友们碰面、喝茶、交流淘玉心得,但明显感到力不从心,这使得他百思不得其解。
这天,刘先生在与藏友交谈时说起自己的“怪病”,一位藏友听罢,开玩笑似地告诉他,你是收藏古玉的,大凡真正的古玉都有一种“阴气”,最近你身上的阳气不旺,明显是被阴气侵袭了。
听罢藏友的话,刘先生尽管不相信并斥之为“迷信”。
无奈,最近一段时间自己发烧,时高时低,莫不会真的被这件佩玉的“阴气”所侵袭?于是,他试着把那件佩玉摘下置于家中。
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刘先生的发烧竟退了下去。
从此以后,刘先生出门前佩戴玉器时必先焚香一番。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古玉佩戴有诀窍五大事项要记牢1、最好不要戴有血沁的玉。
玉是有记忆的,它上面可能记载着许多恩怨情仇,有的人就是戴上古玉后开始长病不起,甚至会有梦魇。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2、古玉是不需要开光的,所以不要被骗!3、玉和人在一起是要看缘分的,有缘玉就能养人,无缘人就会有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三忌”是指玉忌油、忌腥、忌浑浊气体。
所谓“四畏”是指玉畏冰、畏火、畏姜水、畏惊跌。
玉器的“三忌”
所谓忌油,是指玉应避免接触油脂。
这是因为油脂可封堵玉质的微细孔隙,使玉器中的灰土不能退出来,玉器自然不会莹润,也不会透出所谓的清光,玉石中有排泄杂质的管道,并称之为土门。
所谓“土门”即是指玉石本身所具有的微细孔隙。
玉器因在地下长期受水浸土蚀,微细孔隙中自然渗入土质或杂质。
养护的目的便是尽量使其杂质“吐”出,可使玉更光泽亮丽。
玉一旦沾了油腻,解决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用滚水煮一会,便可退油;二是将玉件放入痱子粉或干面粉中,吸除油腻从而不使土门闭塞,而渐渐呈现出玉石的光泽。
在佩戴时,玉每天都接触人体,同样沾有人体分泌的油脂及汗液等酸碱性。
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温吐”,二是“干吐”,即佩戴在身上的玉器,每隔四五个月便取下来,让玉器“吐”出油腻及酸碱性。
所谓“温吐”即在睡前将玉器放在五六十度的热水中浸泡,早晨再取出擦干佩戴。
所谓“千吐”就是将玉放入痱子粉或千面粉中,吸出其油腻及酸碱性。
从而使玉器“土门”不闭,在人体恒温及摩擦作用下慢慢复原。
所谓“忌腥”是指玉器与腥物接触,不但会使玉器合有腥昧,也会伤至玉质。
因为腥气或腥液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如卤盐等,对玉器有一定的腐蚀,从而导致玉质受损,所以玉器要避免与腥物接触。
所谓“忌污秽”与忌油相似,即污秽会使“土门”闭塞,而使玉器中的灰土不能退出,甚至反受其蚀,因此玩玉时要事先洗净手。
玉器的“四畏”
所谓“畏冰”是指玉器时常近冰,或被冻,则色泌就不活,没有润感,即所谓“死色”。
有人认为将玉放在冰箱里冷冻,会使其“通透”和“质坚”,这实在是一大错误。
这样做,玉器可能会产生裂纹而不可挽救。
更何况色泌不但不会“活”,反而更无法“盘活”这块玉了。
所谓玉器“畏火”是指不能将玉靠近火源和热源,否则可能使玉“色浆”尽褪。
所谓色浆主要指玉器表面光泽和透明度。
玉近火受热,尤其是高温,可导致裂纹的产生,亦可及玉质受损,从而失去光泽,降低透明度。
此外也因为玉器多有浸蜡,因而高温易使蜡熔化,而使表面光泽度降低。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见到珠宝店的玉器柜台里放着一杯水的原因。
由于柜台里的射灯温度较高会对玉器不利,而水可调节柜台里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减少射灯对玉器的影响。
所谓“畏姜水”是指玉器与姜水接触,往往会使玉已有的泌色暗淡无光,如果浸的时间太久,还会使玉器浑身起麻点。
以后无论怎样盘玉也难以补救。
所谓“畏惊跌”是指佩戴者受惊,不小心将玉器跌落在地上或碰撞于硬物之上。
重则“粉身碎骨”,轻则产生裂纹,即使看不见裂纹,也不意味完好无损。
因为重撞之下,内部结构总会受道影响,即使肉眼看不见的细微裂纹,也是玉器的隐患。
因此,玩玉也要讲究心平气和,戒惊戒躁,这也是休身养性的延伸。
对于玉的佩戴、收藏、娱乐和护养,都是不可马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