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6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2张PPT)
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3.理清课文结构
一、总写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答 谢 中 二、具体描绘山水景物之美。 书 书
写景技巧的角度分析) 提示:1、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交相辉映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再读课文,巩固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有人评价它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3、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运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多种视角相结合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远眺: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静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们共同谈论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6.“一切景语皆情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 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归 隐山林的志趣。
•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 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 ,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写作背景简介
❖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 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 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 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 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 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 水小品的名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8张PPT) (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8张PPT) (2)

仰视 俯视 平视

视觉 听觉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四 季
五色交辉。 之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晨 昏
夕日欲颓, 之

沉鳞竞跃。
山水相映 色彩配合
动静结合 晨昏变化
4、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实在
指人间
复有能与其奇者。
神仙生活的美好 世界,或指天堂。
(yù)欣赏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
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峰 入 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青 林 翠 竹, 四 时 俱 备。
全、都
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晓 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
消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坠落
潜游在水 中的鱼
夕 日 欲 颓, 沉 鳞 竞 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 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谢灵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
小组合作学习,对 照注释,理解文句,整 体感知文意。
山 川 之 美, 古 来 共 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 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 峰 入 云, 清 流 见 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 岸 石 壁, 五 色 交 辉。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 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 跳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 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 奇丽的风景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 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 高兴地起床出门漫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 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漫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听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理解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高兴)起行。念(考虑,想到 )无[人]与 (和) [吾]为乐者,遂(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睡),相与(共同,一起)步 于中庭。
写作思路探究
景物描写最讲究的是如何 安排所要描述内容的先后 顺序 其次是如何进行生动描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开篇点题 美
高峰入云

仰 视


线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6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文中的
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 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 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28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3)语言美。 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 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 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25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与古今 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6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 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27
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2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总写,以感慨发端。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 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美”: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 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
22
描 绘
高峰入云, 仰视 极力描写山之高, 清流见底。 俯瞰 水之净
了 秀 美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平远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2
6、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 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 是什么?
19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指人间 指人间仙境。南朝的谢灵运
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 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5张PPT)
①山川相 映之美
②色彩配

合之美
川 美 景
③晨昏变 化之美
④动静相 衬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高峰、青林翠竹、 夕日欲颓(静)
清流、五色交辉、 沉鳞竞跃(动)
主题挖掘:
古人云:“文如其人。”通过文章 往往可以窥出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也 可看出作者的性格。那从此文中看出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的?
⑥《答谢中书书》中表现作者自豪之情 的句子是:自__康__乐__以__来__,_未__复__有__能__与_ 其__奇__者__。
用原文内容填空:
⑦《答谢中书书》一文中写作者仰视和 俯视的句子是:_高__峰__入__云_,_清__流__见__底__。
⑧《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实__是__欲__界__之__仙__都__。 _自__康__乐__以__来_,_未__复__有__能__与__其__奇__者__。
③《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 现一年之美的对偶句是:_两__岸__石_壁__, 五__色__交__辉__。_青__林__翠__竹__,_四__时__俱__备__。
用原文内容填空:
④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描写 晨景的句子是:_晓__雾__将__歇_,_猿__鸟__乱__鸣_。
⑤《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描写傍晚景色 的句子是:夕__日__欲__颓__,_沉__鳞__竞__跃_。
由静到动。
2、试将这篇短文分成若干层次, 说说各层之间的联系。
第一层:总领全文。


第二层:从不同角度描写山川之美, 仰视“高峰入云”,俯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 南朝梁·陶弘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人,著名的医药家、文学家, 人称“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山川奇丽 秀美、清新恬淡,为写景名作。
译一译
晓 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
夕 日 欲 颓,
太阳快要落山了,
鸣叫声;
沉 鳞 竞 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
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 的人了。
品一品 结构美
晨 晨昏变 昏 化之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二)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答谢 中 书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50 张PPT)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5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53张PPT)

景物: 峰 流 石壁 林 竹 晓雾 猿鸟 夕日 沉鳞
特点: 高 清 五色交辉 青 翠 将歇 乱鸣 欲颓 竞跃
四读课文—赏美文
我发现了文章_________之美,请听我 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词语示例:一字之美、一词之美、 一句之美、写法之美等。)
• 示例:
一字之美
祖的称号。
背景材料: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 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 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 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 慰。本文作者借美景抒写了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 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感。
课文理解
写作思路:
高峰入云 (仰视)
导 语: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曾经引 起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李白 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道出了庐山的雄奇壮丽,苏轼用“欲把西 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 的婀娜多姿。陶弘景则用灵动的笔为我们 展现了一幅山水美景图,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答谢中书书》,去欣赏这首流动 的山水诗。
轻松听一听:
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停顿, 圈点勾画生字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峰 入 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大胆读一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答谢中书书
答:答复,回复。 谢中书:谢征,他曾 任中书舍人和中书郎。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书:书信,又叫“尺牍”或“信 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歇: 1.休息; 2.尽,消失; 3.散发; 4.量词,表示动作次数。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歇: 1.休息; 2.尽,消失; 3.散发; 4.量词,表示动作次数。 乱鸣:此起彼伏地鸣叫。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落下,坠落。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仰视
俯察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五色:本指青、黄、赤、白、黑五种 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 交辉:交相辉映。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两岸石壁,多色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单色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时 等。间。、日欲动静,猿的变。化
林 翠
, 五
, 清
颓鸟
竹色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圈画文中景物; 批注写景角度, 如视角、颜色、时 间、动静的变化等。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批注写景角度, 如视角、颜色、 时间、动静的变化 等。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山川之美 山水相映 动静结合 色彩映衬 晨昏变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谢灵运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把自然 界的美景引进诗歌中,细致描绘, 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堪比先贤的自得和遗世独立的失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鳞鸣晓时辉两流谈山
竞;雾俱。岸见。川 跃夕将备青石底高之

。日歇。林壁。峰美

欲,
翠,
入,陶中
颓猿
竹五
云古弘书
,鸟
,色
,来景书
沉乱
四交
清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总 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具体 叙写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总 括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鳞鸣晓时辉两流谈山
竞;雾俱。岸见。川 跃夕将备青石底高之

。日歇。林壁。峰美

欲,
翠,
入,陶中
颓猿
竹五
云古弘书
,鸟
,色
,来景书
沉乱
四交
清共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鳞鸣晓时辉两流谈山
竞;雾俱。岸见。川 跃夕将备青石底高之

。日歇。林壁。峰美

欲,
翠,
入,陶中
颓猿
竹五
云古弘书
,鸟
,色
——宗白华《美学散步》
遗世独立、自由解放的隐士精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方法点拨
读1
赏2
读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陶弘景
南朝齐梁时道教 思想家、医学家。自 号华阳隐居。人称 “山中宰相”。陶弘 景年轻时曾任多种官 职,但仕途不利,常 想退而隐居。三十六 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1)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2)怡悦:取悦;喜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课后作业
1.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 全文。
2. 代谢中书给陶弘景写一封 文言版的《再答陶弘景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沉醉于自然山水的愉悦。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 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 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欲界”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称为乱 世。汉末战乱频繁,三国纷争,西 晋灭亡,北方十六国朝代更迭、混 战不断……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 期的特征。该时期的文人政治处境 艰难,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遭 到杀戮,如孔融、嵇康、谢灵运等。
,来景书
沉乱
四交
清共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鳞鸣晓时辉两流谈山
竞;雾俱。岸见。川 跃夕将备青石底高之

。日歇。林壁。峰美

欲,
翠,
入,陶中
颓猿
竹五
云古弘书
,鸟
,色
,来景书
沉乱
四交
清共
与颓 (yù) (tuí)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陶弘景
摆脱世俗、归隐林泉的志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康乐: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 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3 6张ppt )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 最苦痛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 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木兰诗》
竞: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典景 典 动 型物 型 物
对偶
夕日景 欲状颓,动沉鳞活竞跃。
物态 物 动晨昏变化Fra bibliotek视听转换 动静结合
生机勃发
西城区中小学课程资源
沉乱晓四交两见高
鳞圈画鸣文中雾景物时; 辉 岸 底 峰
竞批注;写景将角度俱, 。 石 。 入
如跃视角夕、颜歇色、备 青 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