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絮凝剂沉降对比试验研究
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处理水效果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受到了大家广泛关注。目前,用于污水处理的方法有很多,而絮凝处理是污水处理方法中最常用、最省钱的工艺之一。与其它的絮凝剂相比较,聚合硫酸铁不但具有较强的吸附、架桥、絮凝沉淀性能,而且在水处理过程中有生成絮体速度快、絮体不易破碎、重聚性能好、腐蚀性小等特点,因此广泛用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工业用水以及生活饮用水等的净化处理。凹凸棒是一种含水镁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对废水的净化具有吸附效率高、成本低、无腐蚀性、操作简便、且二次污染少等特点,因而在印染废水、油脂等有机物废水的净化处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并且凹凸棒矿石在我国储量丰富,因此将其用于废水处理中可以有效的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本文合成了数种聚合硫酸铁系絮凝剂并对其废水COD去除率进行了比较;在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一定的条件下,利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凹凸棒石投加量、凹凸棒石改性温度以及凹凸棒石与聚合硫酸铁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复合混凝剂絮凝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其在生活废水中的COD去除率进行比较,得到了复合混凝剂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凹土热处理温度为420℃、聚合硫酸铁5.0ml、反应温度50℃、凹土投加量2.0g、搅拌反应4h。本文最后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铁系絮凝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本文以安徽某硫酸厂生产硫酸产生的硫铁矿烧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硫铁矿烧渣的分析可知,烧渣中金的品位为3.2g/t到6.5g/t,铁的含量为35%-60%,具备氰化提金和酸浸提铁并制备聚铁的条件,研究表明:烧渣常规氰化法浸金,由于烧渣中砷、铜等浸金有害杂质的影响,金的浸出率不足30%。针对此砷铜烧渣,成功研制了在预处理过程中能有效掩蔽铜干扰的SNO助剂,使烧渣中金的回收率达80%以上。确定了预处理的最佳条件:烧渣细磨粒度为-300目,每吨烧渣需加入20LSNO助剂,SNO助剂可以循环使用,SNO助剂与烧渣的搅拌反应时间为150min。并对氰化浸金过程的条件控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氰化体系中加入活化剂SMD能有效提高金的浸出率。试验确定的最佳氰化条件为:NaCN用量为3kg/t烧渣;活化剂SMD用量为3kg/t烧渣;氰化体系pH控制10-11范围;氰化浸出温度保持在15℃以上;氰化搅拌浸出时间为24h-30h。最终可使烧渣中金从3.2g/t-6.5g/t下降到0.3g/t-0.5g/t。回收金后的烧渣经除氰后可以直接酸浸提取其中铁并制备聚合硫酸铁。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酸浸试验的硫酸浓度为70%;硫酸过量系数为1.3;酸浸时间40min,可使铁的浸出率达到91.69%;催化氧化聚合体系所用催化剂为氯酸钾4%、硝酸0.9%、碘化钾0.2%;亚铁和硫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_2SO_4)/n(Fe~(2+))=0.29-0.36;反应时间为30min并保温2h;经此工艺可以制备出合格的聚合硫酸铁。用自制的PFS对洗煤废水和高岭土悬浊液进行了絮凝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PFS水处理效果良好。PFS处理洗煤废水的最佳投加量为2mg/L,废水pH的适用范围为6-10;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投加量为4mg/L,悬浊液pH的适用范围为5-12。试验还对氰化浸金、烧渣制备聚合硫酸铁时各步的反应以及PFS的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氰化浸金是在碱性条件下,有氧存在下金与氰化物的络合反应;烧渣中的伴生组分对氰化浸金影响不同,铁的氧化物几乎没有影响,砷和铜是氰化浸金的极为有害物质;自制PFS对洗煤废水和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机理主要为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和压缩双电层的作用。本研究对固体废物资源化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控制以及减轻资源短缺的危机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矿浆絮凝沉降影响因数研究

1 . 2 . 1 电性 中和作 用
无机 絮凝 剂分 为无 机凝 聚 剂 和无 机 高分 子 絮 凝
剂 。无 机凝 聚剂 主要 是 铝 盐 和铁 盐 的 聚合 物 , 包 括
型 。各类 型 絮凝剂 性 质列 于表 1 。
在矿浆 中加入无机絮凝剂 , 将 使扩散层 中的反
离子 浓度增 大 , 部 分 反离 子 会被 挤 入 S t e r n层 , 双 电
层 电位 由此 而 迅 速 地 降 低 , 从 而 引起 ∈电位 下 降 和
作者简 介: 王华 ( 1 9 8 5一) , 女,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事选 矿工艺研究 和 技术管理工作。
2 . 2 物 料粒 度条 件试 验
试验 以 6 0 0 目筛 为 基 准 , 分 别 对 铜 精 矿 矿 浆 的
一
吸附 架桥作 用 主要 是指 链 状 高分 子 聚 合 物在 静 电引力 、 范 德 华 力 和 氢 键 力 等 作 用 下 在 颗 粒 之 间起
到 了一 种 “ 桥” 的作 用 , 通 过 活 性 部 位 与 微 细矿 物 颗
业 。可分 为 阴离 子 、 阳离子、 非离子 、 两性 型 四种 类
离子 ( 同离子) , 这样会造成粒物表面附近溶液 中
反 离子过 剩 , 胶 体 表 面 的 电荷 与 溶 液 中的 反 电 荷 构 成 所谓 的 “ 双 电 层 ”, 这种双 电层构 造形成 Z e t a电 位, 是衡 量胶 体颗 粒带 电大小 的主要 依据 。
胶体颗 粒 的表 面 电荷 会 吸 引溶 液 中与 表 面 电荷
絮凝剂型号及浓度对蔗汁清净效果的影响

絮凝剂型号及浓度对蔗汁清净效果的影响摘要:甘蔗中的非糖分都是以胶体状态分散于蔗汁中,胶体的存在对蔗汁清净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蔗汁中胶体的沉降效果影响了清净效率,也将直接影响白砂糖成品质量是否达标。
本文将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论述絮凝剂的型号及浓度对蔗汁清净效果影响大小。
关键词:絮凝剂;沉降;清净;白砂糖引言液体中的沉淀粒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会聚集形成絮状粗大的粒子群,称之为絮凝物。
能使悬浮粒子产生絮凝作用的药剂称为絮凝剂。
液体中的粒子经过絮凝剂的良好絮凝作用,形成团状络合物,有较大的质量,能够从液体中沉降下来,从而使液体达到清净的效果。
1.悬浮粒子沉降原理固体放到液体内,就会受到浮力的作用,若固体的重力大于浮力则回下沉。
假设糖汁中的悬浮物在下沉时不受其他干扰和碰撞,浮力小于重力时能够自然下沉。
由此可见,糖汁在沉降器中沉降颗粒沉降快慢取决于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差。
另一方面,糖液的粘度也是影响糖液中悬浮颗粒沉降快慢的因素,粘度越大,下沉时产生的摩擦力越大,阻碍了下沉速率。
在糖液中,含有的非糖物沉淀颗粒的密度都不同,凝聚物疏松,密度小,在糖液中呈悬浮状态,特别难沉降。
因此,在糖汁沉降时,需外加入大颗粒高分子物质,吸附悬浮的凝聚物,形成较大质量的络合物,将小密度的胶体团城块状物一起,利用固液之间的密度差顺利下沉,使得糖汁固液分离,达到清净效果。
1.絮凝剂沉降试验介绍聚丙烯酰胺(PAM)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絮凝剂,它是由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经过共聚反应生成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500万以上,在制糖工业的多种流程中普遍使用。
聚丙烯酰胺(PAM)是长链(线)状的分子结构,分子中含有大量活性基团(羧基-COOˉ ),通过化学吸附和物理网络这两种形式和沉淀微粒产生很多连接,不仅与许多钙盐沉淀互相连结就形成粗大的絮凝团,还能将不同成分、不同性质的微粒集合在一起,形成大絮凝物而沉淀。
1.不同型号絮凝剂对澄清效果的影响沉降效果的好坏,主要看清净效率。
(整理)絮凝沉降试验

6 煤泥水沉降实验煤泥水的沉降试验参照MT190-88《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方法》进行。
煤泥水的采制方法参照设计用煤泥水原始试样的采取方法,取设计用原始煤样(按各粒级所占比例的不同配比)150kg,缩分至25kg于转筒中,加水75kg,转动30min后,过0.5mm筛子。
筛下水为试验用煤泥水。
6.1自然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1。
根据表6.1绘制了沉降速度分布曲线,见图6-1。
表6.1 煤泥水自然沉降特性试验结果分析煤泥水来源:按MT190-88制取溶解性固体含量:0.57g/L 水温:18℃煤泥水初始浓度:54.43g/L图6-1 煤泥水自然沉降速度分布曲线6.2絮凝沉降试验试验过程参照MT/T190-1988《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方法》,在500mL带塞量筒中进行。
将盛有500mL试验用样的量筒静置,用移液管抽出与所加药剂体积相同的上澄清液。
然后按照所需量加入药剂,将量筒作5个循环上下的自然翻转,使药剂分散均匀。
在每次沉降试验开始10min后,用移液管于量筒液面下100mm刻度处吸取50mL 上澄清液,测定其悬浮物浓度,并以此来表示该次试验的澄清效果。
试验中所使用的药剂:明矾(现场用药);聚合氯化铝(巩义市清源化材厂);聚丙烯酰胺(天津福晨化学药剂厂)。
6.2.1探索性试验1.PAM絮凝效果试验使用聚丙烯酰胺对循环水进行絮凝沉降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6.2。
絮凝剂用量与上清液浓度关系图见图6-2。
表6.2 絮凝剂沉降结果表图6-2 絮凝剂用量与上清液浓度关系图由表6.2和图6-2可以看出在絮凝剂用量在8mg/L时,上清液浓度最低,但从上清液浓度和药耗(假设选煤厂煤泥水循环量为1000m3/h,絮凝剂用量在1mg/L时,药耗为1kg/h,每班用量为8kg)综合考虑,絮凝剂用量为4mg/L比较合适,从而选择4mg/L为絮凝剂的最佳用量。
2.明矾凝聚效果试验使用明矾对循环水进行凝聚沉降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6.3。
絮凝剂的复配及使用

1.单一絮凝实验 由表 1、2 及图 1 可知: 1)FeCl3、PAC 其絮凝剂对悬浮物的去除率皆大于 95%。 2)絮凝剂 FeCl3、PAC 其悬浮物去除率都呈先增后减,有其处理
最效果最佳。FeCl3 投加量为 0.03g(即 0.05g/L)时处理效果最佳, 其去除率为 98.38%、PAC 投加量为 0.04g(即 0.067g/L)时处理效果 最佳,其去除率为 98.72%。
3.09
97.94
6
0.06
0.10
4.19
97.21
实验组
表 2 PAC 实验数据记录表
絮凝后上清液平均 FeCl3 投加量 g FeCl3 投加浓度 g/L
浊度 NTU
去除率%
1
0.01
0.017
4.46
97.03
2
0.02
0.030
3.70
97.54
3
0.03
0.050
2.90
98.07
4
0.04
实验组
表 1 FeCl3 实验数据记录表
FeCl3 投加量 g
FeCl3 投加浓度 g/L
絮凝后上清液平均 浊度 NTU
去除率%
1
0.01
0.017
4.57
96.96
2
0.02
0.030
3.09
97.94
3
0.03
0.050
2.43
循环水实验报告

一、题目:循环水、低温水沉淀实验二、目的:通过选用不同的絮凝剂,对循环水、低温水中的悬浮物进行絮凝沉淀,比较沉淀效果,为我公司循环水、低温水的水质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原理:絮凝剂中的胶质体与水中悬浮物结合形成体积较大的絮状沉淀物。
四、实验人员:李欢、郭鹏、蔡丁丁、郭俊斌五、实验材料:洗煤用复合絮凝剂、化产生化用复合絮凝剂、汾阳提供复合絮凝剂、我公司现循环水、低温水。
六、实验过程:实验按照实验方案分三批进行。
每批分别采用一种絮凝剂,分别对循环水、低温水做五个样,循环水、低温水实验同时进行。
每做一遍用时一天。
七、实验步骤1)标注:分别将烧杯、量筒、称量瓶进行标注,以便实验时对号入座。
2)取样:在做实验前,分别取循环水、低温水足量。
3)分样:分别将循环水、低温水分为500ml的小样各15份。
4)加药:将15份小样分为5组,第一组为不加药样,第二组为加絮凝剂样(洗煤絮凝剂为2g,另外两种絮凝剂为2ml,以下类同)。
第三组为3g(3ml), 第四组为3.5g(3.5ml), 第五组为4g(4ml).5)搅拌:将加药后的样品用搅拌器搅拌2分钟。
6)静置:搅拌后的样品(每组三个)分别静置1小时、2小时、3小时。
7)取上清液:静置时间结束后,分别取上清液50ml。
8)过滤:将上清液过滤,由于过滤较慢,采用抽滤。
9)滤纸的烘干与称量:在做以上步骤过程中,将所需30份滤纸分别装入30个称量瓶中,放入105℃的烘箱中烘两小时。
两小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恒重至常温时,称量每份称量瓶及滤纸的重量,并做原始记录。
10)抽滤后滤纸的烘干与称量:将过滤后的滤纸放入对应称量瓶中,按照步骤9进行烘干、恒重、称量、记录。
11)悬浮物计算:悬浮物(mg/l)=(抽滤后的重量-抽滤前的重量)÷50×106。
12)拍照对比:将实验沉淀效果进行拍照对比,作为实验资料留存。
八、实验数据:见附表九、数据分析:1)第一批试验用洗煤用絮凝剂。
大红山铜矿全尾砂絮凝沉降的试验研究

矾 、可溶 性淀粉 、糊 精 、羧 甲基 纤维 素钠 。在使 用 前 ,将各试 剂溶 解 ,制备成 2 水 溶 液 。溶 解 步 骤
收稿 日期 :20 ~0 — 1 08 8 7
用搅 拌桶将 全 尾砂砂 浆搅 拌均 匀 ,然后 加入药
剂再 搅 拌 1 i ,然 后 将 浆 体 倒 入 到 1 0 ml 筒 a rn 00 量
中 ,将 量 筒放置 在平 台上 ,用秒 表 记 录 沉 降 时 间 ,
作者 简 介 :刘 凯 (93 ) 1 8 一 ,男 ,陕 西 铜 川 人 ,在 读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采 矿 理 论 及应 用 。
同时 记 录沉降 面 的高 度 ,每 5 n记 录一 次 。药 剂 mi
( . 昆明理 工 大学 国土 资源 工程 学院 ,云 南 昆明 6 0 9 ; 1 5 0 3
2 玉 溪 矿 业 有 限公 司 ,云 南 玉 溪 6 3 0 ) . 5 1 0
摘 要 : 验 研 究 了大 红 山铜 矿 全 尾 砂 在 添 加 不 同絮 凝剂 条 件 下 的 沉 降 特 性 ,通 过 实 验 结 果 数 据 的 试 分 析 和 对 比 ,并 综合 考 虑 最终 沉 降 面 高 度 和 经济 成本 ,选 用 明 矾作 为 大 红 山 铜 矿 充 填 脱 水 的 添 加 剂 。 关 键 词 : 尾 砂 ;絮 凝 剂 ;沉 降 全
Da o g h n c o e i e h n s a o p rm n
LI a , H U A N G — ong U K i De y ,ZH A N G i g X M n ~ U , W U Don XU g—
( . Th c ly o a d Re o r eEn i e rn ,Ku mi g Un v r i 1 eFa u t fL n s u c g n e i g n n i e st y
采用凝聚剂、絮凝剂配合添加技术强化细煤泥沉降

5 8
5 7
5 6
5 4
5 6
由表 2中可 以看到 以下趋势 : ( 1 ) 只添加絮凝剂时 , 沉降后的上层水浓度较大。 沉 降物的体 积也大 ,沉 降物浓度较低 。 ( 2 )凝聚剂和絮凝剂配合添加 时,沉降后 的上层水浓度有所下 降,而且沉 降物浓度也会变大 。 表 1小筛分试验表 . ( 3 )凝聚剂 的添加量要适量:量过小时 ,上层水浓度 和沉降物 粒 级/ 筛上物 累计 m, 质量/ g 产率 / % 灰分 产 率 灰分 浓度变化不大 ;量过大时 ,上层水浓度降低,但影响沉降速 度。 >0 .5 9 . 0 2 4 .5 1 3 4 .2 5 4 .5 1 3 4. 2 5 ( 4 ) 凝聚剂添加得当时, 沉 降速度加快 。 可 以减少絮凝剂用量 。 0. 2 5 ~ 0 . 5 l 2 . 2 2 6 .1 1 31 . 4 6 1 0 . 63 3 2. 6 4 3 使用效果 0 .1 2 5~ 0 . 2 5 23 . 6 0 1 1 . 81 3 0. 3 8 2 2 . 4 4 31 . 4 5 3 . 1工艺指标 0. O 7 5~ 0 .1 25 l 3 . 4 2 6 .7 1 2 8 .7 4 29 1 5 3 0. 8 3 采用凝聚剂 、 絮凝剂配合添加技术后, 凝聚剂与絮凝剂的 比例根 0. 0 4 5 ̄ 0 . 07 5 2L 6 9 1 0 . 8 6 2 9 .4 2 40 . 01 3 0. 4 5 <0 . 04 5 l 1 9. 9 O 5 9 . 9 9 5 O . 6l i 0 0. O 0 4 2. 5 4 据矸 石量 比例从 1 : 1  ̄ 3 : 1 ,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本范围 内适当进行调 总 计 1 9 9 . 5 8 1 0 0 . O 0 4 2 . 5 4 整。浓缩作业实现 良好的固液分离, 让更多的细煤泥沉降下来, 获得 尽可能清净的溢流水。 很高 。煤样 中<O . 0 4 5咖 产率最 高,而且灰分为 6 0 % 左 右,说 明粘 ( 1 )浓缩机溢 流浓度 由 3 0 g / L大幅 降到 5 g / L 。 土矿物成分主要集 中在细粒级中。 按照 M T / T 8 5 卜2 0 0 0《 选煤厂浓缩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 浓 由于高灰细泥表面 的双 电层静 电斥力 的作用显著 ,使其均匀 、 缩系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级(mm) 0.25—0.125 0.125—0.074 0.074—0.044
-0.044 合计
样重(g) 248 148 64 38 498
产率(%) 49.80 29.72 12.85 7.63 100.00
灰分(%) 35.88 35.57 37.54 39.72 36.29
1 前言
煤泥水处理是整个选煤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煤泥水的澄清是煤泥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选煤生产指标的稳定性及煤泥 水处理的效率。由于煤泥是一种复杂的多分散体系,不同密度、粒度组成的煤泥构成的煤泥水性质差别很大,因此各选煤厂必须根据其煤 泥性质选择合适的煤泥水澄清方法。新庄孜选煤厂是淮南矿业集团下属的一座大型炼焦煤选煤厂,主洗新庄孜矿1/3焦煤,由于采用机械化 开采,入洗原煤中细粒级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且矿井不同槽别的原煤其煤泥性质差别也较大。当煤质出现变化时,水质也相应变化,给 煤泥水处理带来很大麻烦,循环水黑的情况常有出现。
试验 絮凝剂 药剂 沉降 压缩区 项目 种类 用量 时间 厚度
试验现象
1号
A
3mL 40s 220mm
沉降速度一般,有清水层,且较清
煤
A
5mL 40s 240mm
沉降速度较快,有清水层,且较清
泥水
B
3mL 40s 260mm
沉降速度较快,有清水层,且较清
B
5mL 40s 270mm
沉降速度快,有清水层,且较清
2 絮凝沉降对比试验 2.1 试验样品及分析 本试验选取了新庄孜矿入洗不同槽别煤质下的两种煤泥水(以下简称1号、2号)。并选取了新庄孜选煤厂使用的3种絮凝剂(以下简称A、 B、C三种品牌)进行沉降试验研究。表1、表2分别为分选两种煤时的一次浓缩机溢流筛分组成表。 表1 1号煤一次浓缩溢流筛分组成表
粒级(mm) 0.25—0.125 0.125—0.074 0.074—0.044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煤泥粒度的降低其灰分变化不大,且灰分较低,说明煤泥化比较严重。当月月综合可以查得原生煤泥含量18.52%, 浮沉煤泥含量4.47%,次生煤泥按5%计算,总煤泥量为27.99%,含量较大,灰分计算为22.31%。
2.2 试验器具 采样桶2个;木棍一个;分析天平1台;1000mL量筒3个; 300mL烧杯3个;玻璃棒1根;注射器一个;计时器一个。 2.3 试验过程及结果 按照沉降试验国标的方法,将A、B、C三种不同的絮凝剂配制浓度为1‰,取一定量分别加入到1号、2号煤泥水中,试验过程及现象如下 表: 表3 几种絮凝剂对不同煤质的沉降试验结果
3 效益分析 3.1 提高精煤产率及生产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煤质变化情况合理的选择絮凝剂,能有效的改善循环水及净化水水质,从而重介分选密度能有效保证,提高了重介分选的稳定性,降 低了精煤错配如中煤的含量,同时清水入浮选也使得浮选产率及完善指标有所改善,精煤产率得到提高。此外,煤泥较好的絮凝沉降也使 得浓缩机底流浓度可以保证,提高了压滤机处理煤泥的效率,减少电耗。 2、减少絮凝剂用量 通过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可以用较少的药剂用量达到预期的澄清效果,按吨煤絮凝剂节省8g计算,年产量为350万吨,絮凝剂价格1.2万元/ 吨,则可以节省成本: 8×3500000÷1000000×1.2万元=33.6万元。 4 结语 絮凝剂在煤泥水的澄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同的絮凝剂对于不同煤质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因此,当煤质出现变化时,应及 时分析了解煤泥水的组成情况,并通过絮凝沉降对比试验选取合适的絮凝剂、确定加药量,保证加药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另外,在生产过 程中还发现,当细泥含量较高时,在加入絮凝剂澄清前添加一定量碱铝等凝聚剂,沉降效果会更好。
沉降速度较快,有清水层,相对较清 沉降速度慢,无清水层 沉降速度慢,无清水层 沉降速度慢,无清水层
C
5mL 50s 90mm
沉降速度慢,无清水层
由上表可以看出: (1)对于1号煤泥水,使用3种絮凝剂都能有清水层,在相同药剂用量、相同沉降时间下B种絮凝剂沉降效果最好,C种、A种次之。 对于同一种絮凝剂,药剂量加大时,沉降速度变快,在相同的沉降时间内压缩区厚度也变大,沉降效果更好。 (2)对于2号煤泥水,使用A种絮凝剂时能出现清水层,但沉降速度不是很快,但当絮凝剂用量加大时,沉降速度变快,清水层相对 也较清,压缩区厚度也较大。而使用B、C两种絮凝剂时,沉降速度较慢,且无清水层,絮凝剂用量加大后仍无清水层,压缩区厚度较小。 也就是说,对于矸石部分泥化、煤泥含量不大(小于25%)的煤泥水处理,采用A、B、C三种絮凝剂均可,其中B种最好,C、A次 之;对于煤易泥化且煤泥含量较高(大于25%)的煤泥水处理应采用A种絮凝剂,有相对较好的沉降效果。
-0.044 合计
样重(g) 99 74 149 177 499
产率(%) 19.84 14.83 29.86 35.47 100.00
灰分(%) 39.88 48.55 53.63 60.02 52.42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煤泥粒度的降低其灰分逐渐升高,0.074-0.044mm、-0.044mm含量分别为29.86%、35.74%,较高,且灰分也 较高,矸石有泥化现象。当月月综合可以查得原生煤泥含量14.65%,浮沉煤泥含量3.96%,次生煤泥按5%计算,总煤泥量为23.61%,灰 分计算为23.93%。
CHale Waihona Puke 3mL 40s 230mm
沉降速度较快,有清水层,且较清
C
5mL 40s 260mm
沉降速度快,有清水层,且较清
A
3mL 60s 150mm
沉降速度一般,有清水层,较为浑浊
2号 煤
泥水
A B B C
5mL 50s 200mm 3mL 60s 90mm 5mL 50s 100mm 3mL 60s 95mm
煤泥水絮凝的基本原理是向煤泥水中加入絮凝剂,利用絮凝剂的架桥作用使得分散的微粒链接起来形成较大的絮团,从而迅速沉降达 到煤泥水的澄清。新庄孜选煤厂采用的絮凝剂是聚丙烯酰胺,由于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对不同煤泥水的絮凝效果大不相同,因此,当煤质变 化时,选择合适的絮凝剂是煤泥水处理中的关键。以下是几种不同絮凝剂沉降对比试验研究。
不同絮凝剂沉降对比试验研究
发表时间:2016-12-02T11:17:33.0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9期 作者: 李勇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针对不同煤质情况,使用不同絮凝剂的沉降对比试验研究,就生产过程如何选用絮凝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从而确定合适的絮凝剂及加药量。
(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选煤厂,安徽淮南)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针对不同煤质情况,使用不同絮凝剂的沉降对比试验研究,就生产过程如何选用絮凝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从 而确定合适的絮凝剂及加药量。 关键词:絮凝剂;沉降;对比;澄清;筛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