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剂熟化时间对沉降效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粉煤灰杂化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处理煤泥水的应用研究

粉煤灰杂化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处理煤泥水的应用研究

粉煤灰杂化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处理煤泥水的应用研究李健;闫龙;亢玉红;刘慧瑾;陈碧;张浪浪【摘要】以当地电厂产生的废弃物-粉煤灰为主要原料,使其与聚丙烯酰胺杂化制备复合絮凝剂,并对当地洗煤厂产生的煤泥水进行沉降处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杂化比例、投放量、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处理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杂化比例为2∶10,投放量2 g,搅拌时间为5 min,沉降时间20 min时,该条件下煤泥水的COD去除率可达到60.26%,SS的去除率可达到98.31%.%With the local power plant of waste-fly ash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s,we made it with polyacrylamide to preparate composite flocculant,and studie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local coal slime water sediment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hybrid ratio,collecting volume,stirringtime,settling time through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rate of hybridization was 2∶10,collecting volume was 2 g, stirring time was 5 min,settling time was 20 min,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coal slime water COD removal rate could reach to60.26%and the SS removal rate could reach to 98.31%.【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6(034)010【总页数】4页(P1668-1671)【关键词】粉煤灰;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煤泥水【作者】李健;闫龙;亢玉红;刘慧瑾;陈碧;张浪浪【作者单位】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榆林 719000; 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榆林 719000;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榆林 719000; 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榆林 719000;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榆林 719000; 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榆林 719000;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榆林 719000; 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榆林 719000;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榆林 719000; 陕西省低变质煤洁净利用重点实验室,榆林 719000;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榆林 7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3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其中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的70%左右,煤炭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动力”[1-2].煤炭工业体系快速的发展刺激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增长,但同时产生的大量废水也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工业废水的有效处理及回用技术是降低环境污染、节省水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3-6].煤泥水是煤炭洗选过程中的产物,其含有大量的微细粒级颗粒,这些颗粒一般带负电荷,本身难于自然沉降,具有悬浮稳定性,在煤泥水的沉降过程中为提高絮凝及沉降效果一般选用成本较高的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7-11].榆林地区发电企业较多,因此电厂废弃物——粉煤灰的产量也较大,研究表明,由于粉煤灰含有SiO2、Al2O3、FeO、Fe2O3、CaO等组分,具有良好的化学活性和吸附性,这为粉煤灰改性制备絮凝剂提供了条件[12-16].贾艳萍[17]等比较了不同粉煤灰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发现,利用阳离子有机改性剂制备的改性粉煤灰制备工艺简单,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徐德永[18]等利用粉煤灰基无机絮凝剂在不同煤泥水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pH值、絮凝剂用量条件下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程度,发现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影响最显著.综合考虑,如将粉煤灰与聚丙烯酰胺通过一定方法制备成复合絮凝剂进一步处理工业废水,将实现以废制废、节能降耗的目的,从而达到“1+1>2”效果.本文利用粉煤灰杂化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对煤泥水进行沉降处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复合絮凝剂沉降处理煤泥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数据能够为煤泥水处理方案提供一定参考.1.1 试剂和仪器主要试剂:粉煤灰(陕西省榆林市国华电厂);煤泥水(神木金世源洗煤厂);聚丙烯酰胺、碳酸钠、浓盐酸,均为分析纯.主要仪器:HJ-4多头磁力搅拌器(江苏国华仪器厂);SHZ-D循环水式真空泵(河南省予华仪器有限公司);DHG-914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JM马弗炉(沈阳市电炉厂);5B-3BH水质测定仪(兰州连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JY2001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改性粉煤灰样品的制备取100 g的粉煤灰和5 g的无水碳酸钠,混合,搅拌均匀后放入马弗炉,待温度达到500℃时保持2 h后使其自然冷却.用浓度为4 mol/L盐酸溶液在油浴锅中将温度控制在100℃搅拌洗涤并保持2 h,待冷却后不断加入蒸馏水洗涤并抽滤,直到洗涤液pH=7时为止,放入干燥箱内烘干待用.1.3 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分别取1,2,3,4,5 g聚丙烯酰胺(PAM)和10 g改性粉煤灰(FCA)(配比分别为1∶10,2∶10,3∶10,4∶10,5∶10)置于入30 mL蒸馏水中,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上搅拌30 min,过滤后将固体于烘箱中110℃干燥,将物料取出研磨,即的不同杂化比例的粉煤灰-聚丙烯酰胺絮凝剂(FCA+PAM).1.4 实验方法取一定量的絮凝剂置于200 mL煤泥水中进行搅拌、沉降处理,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杂化比例、投放量、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处理效果影响,衡量处理效果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的去除率.本实验采用5B-3C型COD快速测定仪来直接测定化学需氧量(COD),该仪器配备COD测试光度计和专用消解仪,测试过程中所需药剂D试剂和E试剂由兰州连华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SS值用称量法来测量.2.1 不同絮凝剂的对比实验图1表示分别取FCA、PAM、FCA+PAM(1∶10配比)三种絮凝剂1 g加入到200 mL煤泥水中,在搅拌时间5 min,沉降时间为30 min时,对COD、SS去除率进行对比.从图1中可以看出,三种絮凝剂处理效果为:FCA+PAM>PAM>FCA,FCA+PAM絮凝剂对煤泥水的COD和SS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56.26%和97.31%.经分析,利用FCA絮凝剂单独处理废水时,由于其与煤泥水中粒子的电荷相互排斥作用,不利于吸附沉降,因此其COD和SS去除率较低.当使用FCA+PAM絮凝剂后,其中的聚丙烯酰胺可以与煤泥水中粒子起到架桥和电荷发生电中和作用,有利于吸附和絮凝,加之粉煤灰本身具有的吸附性能要强于电荷排斥作用,所以FCA+PAM絮凝剂处理效果最佳.后续实验均利用FCA+PAM絮凝剂来进行煤泥水沉降实验研究.2.2 杂化比例对去除率的影响图2表示在投放量为1 g、搅拌时间为5 min、沉降时间30 min时,考察不同杂化比例对COD、SS去除率的影响.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杂化比例为2∶10是,絮凝剂对COD和SS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达到了53.79%和96.69%.原因是杂化比例比较小时,是由于架桥没有达到最高,电荷之间还存在一定的排斥.随着杂化比例的增加,聚丙烯酰胺的量增大,煤泥水中胶体表面的电荷完全中和后,剩余的电荷使胶体表面电荷性质反转,颗粒间斥力增大导致发生再稳现象,反而不利于吸附与絮凝,因此最佳杂化比例为2∶10.2.3 投放量对去除率的影响图3表示在杂化比例为2∶10、搅拌时间为5 min、沉降时间30 min时,考察不同投放量对COD、SS去除率的影响.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投放量为2 g时,COD和SS去除率都达到了最大值,分别达到了56.26%和97.12%.当投放量过小时,絮凝剂中Fe、Al成分迅速水解形成的羟基产物能降低胶体的表面电位,进一步降低胶体间的表面斥力,随着投放量的增大,胶体的表面电位降至最低,絮凝剂的加入使絮凝速度达到最大,此时COD和SS去除率均最高.继续增大投放量,羟基配位离子形成的高聚物将胶体表面包裹,使胶体间的排斥力增加,再稳作用的产生不利于吸附和絮凝,因此最佳投放量为2 g.2.4 搅拌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图4表示在杂化比例为2∶10、投放量为2 g、搅拌时间为5 min、沉降时间30 min时,考察搅拌时间对COD、SS去除率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搅拌时间为5 min时COD和SS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达到55.79%和96.98%.原因是搅拌时间过短,絮凝剂未与煤泥水胶体颗粒充分接触,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絮凝剂与胶体微粒达到充分的混合,有利于电中和作用,进一步加速胶体微粒吸附与絮凝.但过长时间的搅拌会打断架桥产生的絮凝物,反而使去除率下降.2.5 沉降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图5表示在杂化比例为2∶10、投放量为2 g、搅拌时间为5 min,考察沉降时间对COD、SS去除率的影响.从图5中可以看出,沉降时间在20 min以后COD和SS去除率达到了最大值且基本处于稳定,分别达到了56.19%和97.31%.原因是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在形成稳定的吸附和絮凝时,去除率一直在增加,当到达临界点时去除率将不再发生变化趋于稳定.通过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得到处理煤泥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该条件下进行沉降实验最终测得COD、SS去除率分别可达60.26%、98.31%.1)通过实验得出粉煤灰杂化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处理煤泥水的效果优于改性粉煤灰、聚丙烯酰胺.2)通过单因素实验可得,用FCA+PAM复合絮凝剂处理200 mL的煤泥水,当絮凝剂杂化比例为2∶10,投入量为2 g,搅拌时间为5 min,沉降时间为20min时,该最佳工艺条件下实验测得COD、SS去除率分别可达60.26%、98.31%.3)粉煤灰杂化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对煤泥水处理具有高效、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优点.【相关文献】[1]孟凡生,孙亚诺,刘丽.我国煤炭资源供给情景分析[J].中国能源,2016,38(1):40-42.[2]牛克洪.未来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方略[J].中国煤炭,2014(10):5-10.[3]乔丽丽,耿翠玉,乔瑞平,等.煤气化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5(2):18-27.[4]丛轮刚,南海娟,王翠翠,等.煤化工综合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进展[J].环境工程,2015(S1):20-24.[5]付胜楠.电化学法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研究与应用[J].煤炭与化工,2014(8):149-152.[6]燕明芳.简述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J].盐业与化工,2016(3):33-35.[7]曹学章,冯晔,王晓坤.难沉降煤泥水的沉降试验研究[J].选煤技术,2011(5):11-15. [8]张鲁超,杨乐浩,王明全,等.用煤矸石制备PAFS及处理洗煤废水试验研究[J].湿法冶金,2015(4):339-342.[9]杨小平,赵婷婷,张青霞.洗煤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7):163-164.[10]陈碧,刘侠,张智芳.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洗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J].广州化工,2015(17):134-136.[11]王玉飞,姜超然,闫龙,等.粉煤灰处理洗煤废水的可行性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8):201-204.[12]白妮,王爱民,王金玺,等.粉煤灰制备的聚合氯化铝絮凝剂及其在兰炭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硅酸盐通报,2013(10):2148-2154.[13]茅勰.粉煤灰絮凝剂制备及其处理废水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12):90-92. [14]高红莉,李洪涛,张硌,等.粉煤灰絮凝剂种类及其应用研究现状[J].化工管理,2015(36):92-95.[15]王康乐.粉煤灰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16]戴江洪,曾青云.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湿法冶金,2006,25(3):120-123.[17]贾艳萍,宗庆,张兰河,等.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5(3):733-737.[18]徐德永,徐岩,康华.粉煤灰基无机絮凝剂絮凝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选煤技术,2015(1):5-8.。

絮凝剂实验报告

絮凝剂实验报告

絮凝剂实验报告引言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药剂,可以帮助净化水源,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浑浊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研究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对水体悬浊物的去除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1.研究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对水体悬浊物的去除效果;2.探讨絮凝剂用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结论。

实验材料1.水样:取自自来水厂供应的自来水;2.絮凝剂:包括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

实验步骤1.将水样平均分配到若干个试验瓶中,每个试验瓶的水样量为500ml;2.分别向每个试验瓶中加入不同类型的絮凝剂,按照不同的用量进行处理;3.搅拌每个试验瓶中的水样,使絮凝剂充分与水样混合;4.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水样中悬浊物的沉降情况;5.通过观察水样的透明度变化,评估不同类型和用量的絮凝剂对水体悬浊物去除效果的差异。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观察和实验记录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絮凝剂类型絮凝剂用量悬浊物去除效果无机絮凝剂A 5ml 90%无机絮凝剂A 10ml 95%有机絮凝剂B 5ml 80%有机絮凝剂B 10ml 85%有机絮凝剂C 5ml 70%有机絮凝剂C 10ml 75%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和用量的絮凝剂在水体悬浊物去除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本次实验中,无机絮凝剂A的去除效果最好,达到了95%的去除率。

而有机絮凝剂C的去除效果较差,仅为70%。

另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随着絮凝剂用量的增加,悬浊物去除效果有所提升。

例如,无机絮凝剂A在用量为5ml时的去除率为90%,而用量增加到10ml时的去除率达到了95%。

这些结果表明,絮凝剂类型和用量对水体悬浊物的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在化学成分上存在差异,因此对悬浊物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同时,絮凝剂用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去除效果,但需要注意用量过大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无机絮凝剂A在本次实验中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达到了95%的去除率;2.絮凝剂的用量对去除效果有明显影响,增加用量可以提高去除效果;3.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在去除效果上存在差异,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絮凝剂。

新型絮凝剂的研制及对拜尔法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新型絮凝剂的研制及对拜尔法赤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Ab t a t sr c :Hy r x mi c d i an w p e a e ih ef in yf c ua t b o d r c n y a d h se — d o a c a i s e r p r d h g f c e c o c ln r a e e t n a x i l a l c l n o c lt n a i t o e d s t i g i a e r c s . B t d fh d o a c a i y — el t c u a i b l y fr r d mu et n n B y rp o e s y su y o y r x mi cd s n e f l o i l
作者简介 : (96 , , 龚斌 16 一)男 湖北武汉人 , 级工程师 , 高 中南大学在读研究生 , 中国铝业河南分公 司研究所从事氧 现在 化铝 生产工艺研究工作 。
维普资讯
矿产保 护与利用
20 07矩
1 1 合成反应 .
据报道, 氧肟酸型淀粉絮凝剂合成实验分碱化、 醚化及羟肟 化三 步反应进 行 ‘ 。 1 1 1 碱 化 反 应 ..
凝剂 , 应用于赤泥沉 降分离可得到含浮游物较低的 赤泥沉降溢流液。它与常用的絮凝剂相 比具有絮凝 剂添加量少、 沉降速度快 、 澄清度高等优势 , 使其成
为赤泥絮凝应用前景看好 的絮凝剂。在我 国, 此类 产品的研究还处 于起步阶段, 需做大量的工作 。我
们开展了氧肟酸型淀粉絮凝剂及聚丙烯酰胺改性氧
Ap . 2 0 r 07
新 型絮凝 剂 的研 制及 对 拜 尔 法赤 泥 沉 降性 能的影 响
龚斌 , 宋练鹏’ 李涛 张颖 董放 战 , , ,
(. 1 中南 大学 , 沙 ,10 0;. 长 4 0 2 中国铝 业河 南分 公 司 , 州 ,5 0 1 0 郑 404 )

高效沉淀池运行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高效沉淀池运行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高效沉淀池运行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高效沉淀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沉淀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和浮游物质,净化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在实际运行中,高效沉淀池也会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浓度不稳定、絮凝效果差、出水浑浊等。

本文将对高效沉淀池运行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浓度不稳定高效沉淀池中的污水浓度不稳定是造成沉淀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污水浓度不稳定会导致絮凝剂投加量不足或过量,造成絮凝效果差、沉淀速度慢。

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 进水浓度波动大: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进水浓度可能会因为生产工艺和生活用水量的不同而发生波动,导致沉淀池中的进水浓度不稳定。

2. 絮凝剂投加量不适当:由于絮凝剂投加量的不适当,可能会导致污水中的悬浮颗粒无法充分絮凝,从而影响沉淀效果。

解决措施:2. 调整絮凝剂投加量:对于絮凝剂投加量不足的情况,可以适当增加絮凝剂投加量;对于投加量过大导致的问题,可以通过减少投加量或者调整投加方法来解决。

二、絮凝效果差絮凝效果不佳是高效沉淀池运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絮凝速度慢、絮凝体积小等现象。

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1. 絮凝剂质量不良:絮凝剂质量不良可能导致絮凝效果不佳,无法很好地将悬浮颗粒絮凝成大颗粒而后沉降。

2. pH值不适宜:污水的pH值对絮凝效果有很大影响,如果pH值不适宜,会导致絮凝剂无法发挥良好的絮凝效果。

1. 选择优质絮凝剂:在使用絮凝剂时,应该选择质量稳定、纯度高的絮凝剂,避免使用劣质絮凝剂影响絮凝效果。

2. 调整pH值:可以通过调整投加碱性或酸性物质来调整污水的pH值,使其达到适宜的范围,从而提高絮凝效果。

三、出水浑浊高效沉淀池出水浑浊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出水浑浊可能会导致废水排放不达标,或者对下一步的处理工艺产生影响。

导致出水浑浊的原因可能有:1. 沉淀池内部清洁不彻底:如果高效沉淀池内积存有大量的淤泥或者污泥,会导致出水浑浊。

水厂絮凝沉淀实验报告(3篇)

水厂絮凝沉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水厂絮凝沉淀工艺的基本原理,掌握絮凝沉淀实验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絮凝剂对水中悬浮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为实际水厂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絮凝沉淀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向水中投加絮凝剂,使悬浮物颗粒相互碰撞、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从而加快沉降速度,达到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目的。

实验中主要研究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自来水、硫酸铝、硫酸铁、氢氧化钠、pH试纸、搅拌器、烧杯、漏斗、滤纸、电子秤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秒表、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用水:取一定量的自来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实验所需范围。

2. 确定实验参数:根据实验目的,设置不同的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度等实验参数。

3. 投加絮凝剂:向实验用水中投加适量的絮凝剂,充分搅拌,使絮凝剂与悬浮物充分接触。

4. 沉淀:将搅拌后的混合液静置沉淀,观察沉淀情况。

5. 取样:在沉淀后,取上层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悬浮物浓度。

6.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实验过程中各参数及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絮凝剂投加量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去除率提高幅度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絮凝剂投加量过多,会导致絮体过大,沉降速度过快,部分絮体在沉降过程中破碎,降低去除率。

2. pH值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pH值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pH值对絮凝剂的水解反应有显著影响,合适的pH值有利于絮凝剂水解,提高絮凝效果。

3. 搅拌速度对絮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搅拌速度的提高,悬浮物去除率逐渐提高。

这是因为搅拌速度越快,絮凝剂与悬浮物接触越充分,有利于絮凝反应进行。

极细粒级尾砂絮凝沉降规律试验研究——李宗楠

极细粒级尾砂絮凝沉降规律试验研究——李宗楠

1] 。 要采用添加絮凝剂的方法加以解决 [ 2] 本研究采用量筒沉降实验 [ 针对某铜矿山特细
充填尾砂进行絮凝 沉 降 实 验 , 研究沉降速率与尾砂 浆液浓度 、 絮凝剂添加量之间的关系 , 为实现高效充 填 工 艺 提 供 基 础 资 料。 实 验 采 用 聚 丙 烯 酰 胺 ( 絮凝剂进行静态沉降实验 , 按照矿山充 填 料 P AM) 浆液浓度范围和常用絮凝剂设计添加量进行分组设
1 静态絮凝沉降实验 1. 1 实验材料 1. 1 絮凝剂 1. 阴离子型有机 本实验采 用 聚 丙 烯 酰 胺 ( P AM)
2 1 6
中 国 矿 业
第2 3卷
, 高分子絮 凝 剂 ( 型 号: 产品 品 牌: F; AN 9 3 4 S H) S N
6 为白色粉末 , 无毒 、 无味 、 无腐蚀性 , 相对分子量 1 0 4] 。 级[
3 卷增刊 2 第2 0 1 4年1 2月 2
中 国 矿 业
H I N A M I N I N G MA G A Z I N E C
o l . 2 3, S u l V p p 1 4 D e c . 0 2
极细粒级尾砂絮凝沉降规律试验研究
李宗楠 , 郭利杰 , 许文远 , 史采星
(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北京 1 0 0 1 6 0
立式砂仓顶部溢流水跑浑问题是充填工艺系统 的主要难题之一 , 溢流跑浑不仅影响了立式砂仓的 制砂量 , 同时也加大了对溢流回水的处理成本 , 是影 响充填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 。 为提高尾砂充填利用 率、 降低溢流水含砂率 ,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和深 入的研究 , 目前针对 极 细 颗 粒 尾 砂 在 充 填 系 统 中 主
细粒级尾砂 沉 降 速 率 慢 、 沉 降 后 的 底 流 浓 度 低, 在砂仓中很难靠自然沉 摘 要 : 在尾砂充填系统中 , 降获得理想的底流浓度 , 制约了尾砂充填的用料范围 。 为了实现全尾砂 充 填 , 减少砂仓中细粒级尾砂的溢 流跑浑 ,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 ( 絮凝剂 , 针对极细颗粒细尾砂在立式砂仓中的沉降规律进行了实 验 研 P AM) 究, 并建立了沉降相关参数的数学模型 , 得到了细粒级尾砂沉降规律 。 结 果 表 明 : 在不添加絮凝剂条件下, 浆液浓度与沉降速率基本呈线性规律 , 当添加絮凝剂之后 , 沉降速率与絮凝 剂 添 加 量 的 关 系 表 现 为 非 线 性 凸曲线 , 浆液浓度越高曲线越凸 。 对于特定的 充 填 料 浆 浓 度 , 在 最 佳 絮 凝 剂 添 加 量 之 前, 沉降速率随着絮 凝剂添加量增大而加快 , 当絮凝剂添加量超过该最佳添加量 , 絮凝沉降速率随絮凝剂添加量增大而减小 。 关键词 : 尾砂充填 ; 极细粒尾砂 ; 絮凝沉降 ; 沉降速率 ( ) 4 0 0 2 0 4 D 2 0 1 4 S 2 9 2 6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5 1 1 5 中图分类号 :T - - -

絮凝沉淀的过程

絮凝沉淀的过程

絮凝沉淀的过程絮凝沉淀是指在水处理过程中,通过物理、化学等方式将悬浮物、胶体等微小颗粒渐渐聚集成较大颗粒,并使其沉积到底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认真介绍絮凝沉淀的过程,包括原理、方法、工艺、设备和应用等方面。

原理絮凝沉淀的原理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如絮凝剂、凝集剂等)对原水物理特性进行调整,使得碎片化的微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簇,由于其密度大于水而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除去杂质的目的。

在悬浮颗粒中,大部分微小颗粒的质量远小于其上升所需的阻力,因此微小颗粒极难全部通过重力沉降而清除。

而接受化学药剂结合物理选择,通过颗粒的聚合,使得颗粒半径不断增大,最后形成较大的团簇,由于沉降速度大增而能够顺当去除。

方法1.絮凝剂法:通过添加絮凝剂,使微小颗粒聚集形成较大的团簇,随后加入凝集剂使得团簇增大并沉积。

常用的絮凝剂有铝酸盐、铁酸盐、硅酸盐等,常用的凝集剂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

该方法成本低、处理效果好,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把握药剂的投放量和投放时机等关键技术。

2.压缩气浮法:紧要利用压缩空气产生的微气泡将微小颗粒附着,使其变为浮力微小、简单聚集成泡沫板块,最后经过震动、过滤等处理方式溶解。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高浊度、高磷废水处理过程中,处理效果显著,同时对药剂投放的要求相对较少。

3.浮选法:接受物理吸附剂将水中的颗粒、胶体等吸附在物理吸附剂的表面,利用颗粒、胶体等在药剂、物理吸附剂的作用下,形成比水密度大的沉降凝集体,利用自重和给水流的作用使其沉淀到池底。

工艺1.机械格栅:紧要用于去除大颗粒物质、植物碎屑等,在预处理反渗透工艺、排污处理和水槽配套中使用较为广泛。

2.沉淀池:紧要用于去除大颗粒固体物质、沉淀物等,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3.槽流反应器:常用于无特别要求的污水处理中,接受化学药剂结合物理选择的方法,去除颗粒、胶体等微小颗粒。

4.活性炭过滤器:常用于去除水的异色、异味、有机物质,结构紧凑、效果稳定、使用便利,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新凝聚剂对煤泥水絮凝沉降影响规律的研究

一种新凝聚剂对煤泥水絮凝沉降影响规律的研究

o e f cu t ta te u co f c i pr c.Ep il, efnt ne et f h xu f eN . e i met( P一 f t r oel s t fn tne et se f t se ay t ci f c tem tr o t o7 m c n H o l h n a h h i e c l h u o f o i e h d a
Si e W a e o c l tO le l m t r Flc u a in RI l
XI u -u Z AO J nh i, HANG o gh a , HANG Yu Z n -u Z
( .a dRsuc nier gC lg t i n e i c nea eh o g , u m n 1L n e re gnei ol eo mm n U i rt o i c n Tcn l y K n i o E n e fK g v sy fS e d o g
的相互作用 , 使得煤泥水性质相当复杂, 不但有悬浮 液的特性 , 还有胶体的某些性质。因此 , 细颗粒煤泥
凝沉淀 , 使选煤厂的生产用水达不 到设计规范的生 产清水的标准 (. / )无法实现清水洗煤 。在选 04gL ,
煤厂中处理煤泥水时 , 实现洗水 闭路循环是很 重要
可 以在煤泥水中相对稳定存在 , 在沉淀池中仅仅通 过重力作用的 自然沉降很难达到理想的澄清效果。
sp rtno hnX rv c ilh p r r t rtnmiueo ido e rai fcuet( 2 8 n do e oel t, eaao f a i oi ewt teapo i e ao x r f k f w ogncl eln 3 6 )a t r cua s i S p n l pa i t a n n o h f l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絮凝剂沉降试验报告
为了考察絮凝剂熟化时间对沉降效果的影响,针对现场爱森絮凝剂一次配置不同的熟化时间配置絮凝剂进行沉降试验,对比熟化时间不同对沉降效果的影响。

一、原料
1)现场稀释矿浆:取自沉降车间三四线稀释后槽
2)絮凝剂:KM800原浆、爱森260原浆
3)配置水:现场碱水NT 13.5g/l
二、试验条件
一次配置温度:45℃
KM800一次配置浓度:1.2%
KM800一次配置熟化时间分别为0h、1h、3h、6h、8h,熟化温度40℃
KM800二次配置浓度:3‰
爱森260配置浓度:0.11%。

搅拌转速:30rpm
三、试验方法
1)一次配置:将絮凝剂按照设定好的浓度计算加入原浆加入量,在磁力搅拌器中量一定体积的现场碱水,开启搅拌,缓慢加入絮凝剂,直至全部溶解。

2)将一次配置液按照设定好的熟化时间和温度保温熟化。

3)二次配置:将一次配置浆液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水,充分摇匀备用。

4) 絮凝剂模拟现场加入,加入方式为KM800+爱森260,加入
量按照现场的二次配置加入量折算加入。

5)取现场稀释矿浆,水浴中保温,充分搅拌均匀,取出至500ml 量筒,按照计算好的加入量加入絮凝剂,计450ml-350ml耗时、1min、2min、3 min、5 min、15 min时泥层高度。

6) 现场试验为取稀释后槽矿浆,充分搅匀,按量加入相应的絮
凝剂,计450ml-350ml耗时、1min、2min、3 min、5 min、15 min 时泥层高度。

四、试验数据
1、取KM800一次配置熟化时间分别为1H、3H絮凝剂,进行沉
降试验。

数据如下:
表1 沉降试验数据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到,熟化时间为1H时沉速5.28m/h,较3H沉速6.93 m/h相比稍差,压缩L/S也偏高。

说明熟化时间3H较1H沉降效果好。

2、为了验证以上试验结果,增加一次配置熟化时间6H进行两次验证试验,试验数据如下:
表2、验证试验1数据
从验证试验1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熟化时间3h时沉降速度达到9.7m/h,而熟化时间在1h和6h时沉降效果稍差,分别为8.9和8.7m/h。

表3、验证试验2数据
从验证试验2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在熟化时间3h时1min 沉降速度较快达到8.7m/h,而1h和6h时稍差分别为6.7和7.1m/h。

3、不同分子量絮凝剂对沉降效果的影响。

针对不同分子量的固体絮凝剂和熟化3h KM800絮凝剂配合沉降试验。

见下表。

表4、不同分子量絮凝剂试验
表5、验证试验
从表4和表5中我们可以看到,分子量较大的絮凝剂沉降效果较好,1min沉速爱森260>中州2>爱森95>中州1。

五、结论:
1、KM800在熟化时间不同的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增加粘度增大,在3小时左右时粘度最大,之后粘度呈下降趋势。

2、KM800絮凝剂按照1.2%浓度一次配置熟化时间在3H时,沉降效果最好,1H和6H沉降效果稍差。

3、分子量较大的絮凝剂沉降效果较好,1min沉速:爱森260>中州2>爱森95>中州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