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测试题

合集下载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选择题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选择题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选择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它们是对现实世界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和原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区别,并探讨如何在具体问题上应用唯物主义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是无限多样性和运动变化的,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主导地位,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重要内容,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社会革命和社会的转型。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事物的普遍规律、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着重于揭示自然界、思维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强调事物发展中的矛盾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决定性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具体研究社会历史的法则,揭示社会历史的特殊性。

四、在具体问题上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改变现实世界。

在具体问题分析中,我们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进行科学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从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规律入手,深入剖析问题的核心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在生态系统的定义中,其揭示的哲学观点是(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自然界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D.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联系网,在其定义中也明确揭示了这一点,故应选D。

2.哲学上的联系概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④多数与少数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 解析:哲学上的联系是对生活中具体联系的概括,因此①②符合题干要求。

3.《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层面包括: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共生的企业生态网络;城市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区域或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系统。

这体现出世界是()A.客观的物质性世界B.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C.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D.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事物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有机地联系起来”,材料中所列举的各个层面都是有机联系的,这体现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正确。

4.2010年9月13日~1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即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

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开放是长期的、全面的、互利的。

一切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5.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答案:D6.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①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主观臆造的联系④真实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7.“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2 唯物辩证法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2 唯物辩证法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唯物辩证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015浙江杭州二中月考)荷兰著名的代尔夫特蓝瓷的蓝色比中国青花瓷的蓝色更浓郁,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这都源于特别的制作过程,画师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氧化钴黑色成分的颜料,经过特别烧制,发生化学反应,黑色就会变为著名的代尔夫特“蓝”。

这种特别的制作过程(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向前发展B.立足于实践探索,建立新的人为事物联系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原有的矛盾2.(2015四川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15云南部分名校高三统一考试)《韩非子·喻老》中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太师箕子感到害怕的理由是:纣王用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瓷瓦器,要配犀碗玉杯;犀碗玉杯肯定不能配粗茶淡饭,要配山珍海味……而奢靡享乐最终会亡了国家。

太师害怕是因为他( )①从偶然联系看到了必然联系②认识到联系是客观的③认识到旧事物不甘心灭亡,必将阻碍新事物的发展④从享乐思想的量变之始看到不断积累导致的后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构图上注重近、中、远景的处理,留有大片空白,形成生动又不乏严谨的结构,使山水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简约利落。

这告诉我们( )A.成功的艺术创作必须完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B.实现创作主体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C.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否定是实现艺术创新的关键因素D.恰当把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实现艺术的整体优化5.(2015河南安阳一中等阶段测试)莫泽夫妇和奥基夫因发现了大脑中的“GPS”(空间定位系统)而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测段测评11.承认物质世界具有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总特征是指唯物辩证法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指对旧事物即克服又保留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4.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9.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是统一的)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1.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2.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13.“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命题表述的辩证思想是(运动的绝对性)14.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1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6.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四十年代17.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8.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1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20.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1.除了《哲学笔记》这本著作外,列宁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还包括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22.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3.不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5.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2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27.“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会流回“、”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这说明了(时间具有一维性)28.联系的特点:客观性/多样性/普遍性2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30.所谓所谓“注意分寸”,“把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31.除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本著作外,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还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32.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会导致:庸俗进化论33.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事物发展的形态和形式34.在意识的产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性劳动35.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是: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3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7.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3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9.技术社会形态序列: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40.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41.阶级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42.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的是物质生产43.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4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唯物辩证法部分综合测试题

唯物辩证法部分综合测试题

唯物辩证法部分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因为①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③④D .④2.下列违背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是A .牵一发而动全身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C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D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3.右边漫画启迪我们A .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 .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4镇既要“切一刀”搞改革,又不搞“一刀切”,不能只搞一个模式。

这一观点体现了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5、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

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氨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

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十周年纪念日。

入世以来,我国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但也付出了昂贵的门票,经历了成长的烦恼。

这体现的哲理是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7.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A .对立统一的关系B .质量互变的关系C .肯定与否定的关系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8、“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A 、相互依存B 、相反相成C 、相互渗透D 、相互转化9.谚语:当一扇门对你关闭时,另一扇窗也为你开启。

唯物辩证的实质与核心测试题分析

唯物辩证的实质与核心测试题分析

高二哲学第九课练习卷一、选择题1.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

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①失败是成功之母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③刻舟求剑④居安思危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猫和老鼠有着天然的关系: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夜间仍可看见东西……由此可见,矛盾双方()A.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B.统一是绝对的、不变的C.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D.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3.(2013年温州八校模拟)右图漫画《量变引起质变》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B.要抓好时机,促成质变C.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4.“多难兴邦”贵在“兴”。

“多难兴邦”就要自强不息。

这是因为()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B.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条件的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D.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的5.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

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

”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6.郑辛遥的漫画《回避·遇见》蕴涵的哲理是()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②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各有其特点③矛盾具有客观性,要正视和解决矛盾④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把握重点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7.下面漫画蕴涵的哲理是()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D.坚持两点论、两分法8.目前,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国家要加强规范性管理,青少年要自觉文明上网,不能因网络的负面影响而否定网络的先进性。

这是因为()A.矛盾具有斗争性B.矛盾具有特殊性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D.对待事物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9.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三大网络“三网融合”,在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2013年至2015年为推广阶段。

浙江2019高考政治优化复习必修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2019高考政治优化复习必修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2019高考政治优化复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判断题1.(2018浙江诸暨高三期末)“义新欧”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这种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 )答案 T解析“义新欧”中欧班列具有“人化”的特点,是一种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2.(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二联)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联系。

( )答案 T3.(2018浙江三地市质检)“互联网+”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答案 F解析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木桶理论启示我们要立足关键部分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 )答案 F解析木桶理论启示我们要立足整体以实现最优目标。

5.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答案 F解析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二、选择题6.(2018浙江4月选考)漫画《我俩咋老赶不上他》(作者:石松涛)警示我们在工作中要( )A.充分运用主观条件B.果断抓住时机促成飞跃C.努力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D.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法。

漫画中后面两个人的车子,一个轮子过大、一个轮子过小,导致车的速度很慢,拉车人非常费劲。

说明要综合考虑车子大小与轮子大小的关系,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7.(2016浙江10月学考)世界上最聪明的机器人之一酒保Somabar,集成了Wi—Fi连接、车载传感器、电子成分标注器以及自动清洗器的功能,这让调酒变得如同点击按钮一样简单。

这里蕴含的哲理是( )A.世界是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B.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C.认识的顺序是从单个事物开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D.若干要素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就会产生新的功能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

酒保Somabar集成了Wi-Fi连接、车载传感器、电子成分标注器以及自动清洗器的功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机器人之一。

辩证法测试题

辩证法测试题

辩证法测试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30小题,第1—15小题每小题1分,第16—30小题每小题2分,共45分。

1.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是A.认识自然,改造自然B.认识世界,改造世界C.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D.认识社会,改造社会2.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哲学就是世界观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有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和目的决定的,这种观点A.是神创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B.肯定了社会的客观性C.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D.肯定了社会存在和发展是不依赖人于的意识的4.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A.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5.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无神论和有神论6.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体现了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7.下列说法体现因果联系的是①教学相长②生产和科学相互促进③牵一发而动全身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下列选项体现整体与部分联系的是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②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④一着不慎,全盘皆输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1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1.下列属于规律的是A.遗传与变异B.春夏秋冬四季交替C.水往低处流D.中学生守则12.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这是因为A.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自身的特点B.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C.事物彼此之问存在着差别D.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13.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A.坚持发展的观点B.坚持全面的观点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从党的路线、方针出发14.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A.内因和外因B.原因和结果C.前进性和曲折性D.量变和质变15.风调雨顺时会五谷丰收,而各种自然灾害也能够毁掉一茬庄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

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

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事情要把握度
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09年是澳门回归10周年。

澳门回归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安定祥和,民众安居乐业。

澳门原有的经济社会制度没变,生活方式没变,文化传统和特色也没有变化。

变化的是澳门焕然一新的社会面貌和同祖国内地日益密切的联系。

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B.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要求重视量的积累
C.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4、《淮南子·说山训》中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则
B.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要树立因果观念,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关键问题
6、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
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 )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但印度的最大特色在于将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

这体现了( )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B.在矛盾特殊性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

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

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

上述结论表明( )
①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好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这体现了( )
①矛盾的对立统一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文彦博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

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包容性增长”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

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

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

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国际讲,“包容性增长”应该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
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就实现“包容性增长”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2、“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是关键,我国既要立足国内自主研发,也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消化吸收引进再创新。

结合上述材料,我们会得到哪些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