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它涵盖了许多基本观点和方法。
下面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50条基本观点和方法,并进行详细描述:1. 辩证法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极其重要的是它的变动性。
2. 辩证法的运动性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状态。
3. 辩证法的相对统一原理:事物的相对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统一。
4. 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世界上所有事物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5. 辩证法的否定性原理:一切事物都有其相对的否定性,即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
6. 辩证法的绝对真理原理:辩证法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和历史的。
7. 辩证法的历史性原理:历史是像树一样的,并且具有着生出、成长、成熟和凋亡的规律。
8. 辩证法的整体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是具有整体性的,并且整体对部分起着决定作用。
9. 辩证法的排他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同一空间占有两个状态。
10. 辩证法的波动性原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处于绝对固定的状态。
11. 辩证法的变质性原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质的变化。
12. 辩证法的相互贯穿原理:事物的各个方面彼此之间是相互贯穿、互相影响的。
13. 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这种对立面必须统一起来。
14. 辩证法的转化性原理:事物的各种形式都会经过变化而产生新的事物。
15. 辩证法的绝对无限原理:事物内部存在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
16. 辩证法的相对稳定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17. 辩证法的相对静止原理:事物的发展除了变动以外,还包括发展和静止两个方面。
18. 辩证法的量变质变互相转化原理:事物的数量变化是先决条件、也是质的变化的基础。
19. 辩证法的质变量变互相转化原理:事物的数量变化可能会导致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又可能导致数量变化。
20. 辩证法的不断运动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在不断运动中进行的。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现象和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例如,谁都可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要揭示这个现象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则需要理性分析和思考。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相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
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
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 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
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
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原理之一,它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和 个性特点,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分析事物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发现 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趋势。
同时,这一原理也要求我们要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方法和 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THANKS
发展历程
唯物辩证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其发展历程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立、列宁的发展、毛泽 东的运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等阶段。
未来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唯物辩证法将继续发挥其指导作用,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好地服 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2
实质和核心概念
矛盾的普遍性
特点
唯物辩证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它以客观事物为研 究对象,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本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
1 2
3
指导实践
唯物辩证法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帮助 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和 科学性。
推动社会发展
唯物辩证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指导人 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趋势,推动社会进步和 发展。
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 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增强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唯物辩证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背景
唯物辩证法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背景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 阶级革命的兴起。
VS
政治必修四-辩证法知识点总结概要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 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 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 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 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 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 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 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 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 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7条原理)认为,世界上 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 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 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 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含义、对立统一的关系)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 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 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 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 整体的发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 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 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 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
唯物辩证的基本内容 知乎

唯物辩证的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1. 联系的观点: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 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普遍存在的,是永恒的和无限的。
3. 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
事物的运动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原因和结果: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目录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对反、重复、超越”原则支配,这是辩证法;费尔巴哈则提出“唯物质才是真实”的世界观,这是唯物主义。
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学说而创造出“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
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3.联系的多样性:从大的方面说,联系可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
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
态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要达到整体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就必须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十分重视搞好局部,以便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发展的观点(规律性、原因、状态、趋势)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2、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
3、内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充分重视内因,同时不忽视外因。
4、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量变。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量变引
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5、事物发展道路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发展壮大,同时,正确对待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三)矛盾的观点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反对一风吹,一刀切。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通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
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学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有什么指导意义(1)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4、主次矛盾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二者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l)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5、矛盾的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辨证关系:(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
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我们应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三、价值观、人生观部分(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本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哲理内容:价值观是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两者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
方法论要求: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生矛盾时,以全局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4、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原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社会发展制约个人活动。
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推动社会发展。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哲理内容:人生价值的含义(贡献和索取),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6、理想与现实的辨证关系:(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哲理内容:理想与现实是辨证统一的,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把握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实现两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