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艾滋病患者手术防护管理探讨

合集下载

HIV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HIV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HIV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随着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医院感染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确保医疗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预防和控制HIV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HIV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和患者的福祉。

1. 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在医院中,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是预防HIV传播的关键。

医疗机构应该制定并执行感染控制政策,包括:(1)洗手:医务人员应该经常和彻底地洗手,特别是在与患者接触前后。

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消毒液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体,减少感染的风险。

(2)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例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

这些装备可以防止体液的直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3)规范操作程序: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规范操作程序,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并强调无菌操作。

这可以减少穿刺伤害和其他潜在的HIV 传播途径。

2. 安全注射和穿刺伤害防护安全注射和穿刺伤害防护是减少HIV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做法:(1)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医务人员应该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确保每次使用前后都进行妥善的处理。

这可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2)正确处理废弃物:医院应建立正确的废弃物管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经过安全的处理和处置。

这包括正确分类、密封和标记,以防止废弃物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和感染。

(3)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提供培训和教育,教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和处理医疗设备,以及对注射和穿刺伤害进行紧急处理。

这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并减少意外的发生。

3. 艾滋病病毒筛查和教育艾滋病病毒筛查和教育是防止HIV医院感染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相关的建议和做法:(1)定期筛查:医疗机构应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HIV筛查,以及其他可能的传染病筛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2)病人教育:医院应该向患者提供艾滋病病毒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包括感染途径、预防措施等。

基层医院艾滋病人护理中的自我防护

基层医院艾滋病人护理中的自我防护

基层医院艾滋病人护理中的自我防护关键词艾滋病护理防护自2002年9月~2006年5月,我院感染科已收治确诊艾滋病人16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22~47岁,平均32岁。

可能的感染途径为:有卖血输血史10例,可能经性传播途径感染3例,原因不明3例。

除了前10例外,其余6例均有外出务工史。

如何在做好艾滋病人护理的同时,保护好自己,成为摆在每个感染科护士面前的问题。

做好护理中的防护重视洗手:院内感染99%来自于非芽孢细菌[1]。

从实际出发在洗手池前张贴六步洗手法图画,提示及时洗手的条幅,备快速手消毒剂,强调操作前后洗手,脱手套后洗手,下班前洗手,回家后先洗手,防止病从手入。

减少损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艾滋病毒(24人是护士),其中48人是由皮肤刺伤而造成感染的[2]。

①提醒医务人员进行侵袭性操作时,必须保证足够的光线。

防止针刺伤,对躁动病人进行护理时,应二人配合进行。

②锐器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内焚烧处理。

禁回套针头,不用手直接接触用过的针头、刀片(用止血钳夹取),拔出的输液针头就地处理(病房内放锐器盒),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废药瓶、手套全部焚烧处理。

③加药时注意保护好手,开输液瓶加药时敲平瓶盖处遗留的毛刺,用消毒过的头孢曲松钠药瓶掰5~10ml的注射液药瓶[3],或加药时戴手套,以减少手的损伤。

④推荐用静脉留置针为病人输液,以减少接触病人血液的机会。

⑤采血用真空采血管,采血管外不得污染并有特殊标记,化验单不能缠绕试管。

⑥能口服给药者不用静脉途径给药。

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无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暴露后的处理:①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

②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艾滋病病人的手术配合及安全防护措施

艾滋病病人的手术配合及安全防护措施

艾滋病病人的手术配合及安全防护措施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既无有效疫苗预防又无特效药物治疗,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1] 其传染性较强,病死率较高。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临床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暴露危险性也在增加,HI V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成为当前医疗卫生机构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

现将我院手术室针对艾滋病病人的手术配合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术前准备1.1 病人的准备常规手术前 1天巡回护士对病人进行访视,并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密,做好心理护理,给予更多的关心,拉近医患距离,消除恐惧心理。

术日手术护士热情接待病人,主动与其交谈,使其放松,转移病人对手术的注意力,对病人关心体贴,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使其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1.2 手术间及手术物品的准备手术安排在特殊感染手术间内进行,术中启动负压系统,地面坚硬光滑、易清洗、耐消毒液浸泡消毒。

室内只允许放必需的器具和物品,其他物品、药品及仪器移出手术间,手术床、手支架用双层一次性中单铺置覆盖,不能移出而有可能污染患者血液、体液的物品均用一次性保护套或中单覆盖好,避免不必要的污染。

备齐手术所需器械、衣服、敷料,同时尽量配齐手术需要的物品,减少与外环境的接触,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衣服、敷料应使用一次性的,便于术后能及时焚烧处理。

手术间垃圾桶采用双层专用医疗垃圾袋完全套置好,手术间门外放置含氯1g/L的湿地毯,门内配有lg/L消毒液的容器,门上挂有明显HIV感染警示牌,严禁闲杂人员出入,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感染。

1.3 医护人员准备护士要选派业务熟练、经验丰富、心理素质好、动作沉稳的老护士。

手术前一天应调节好自己的心里状态,不要因艾滋病的不可治愈性、传染性及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HIV职业暴露而增加心里压力,应高度重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术前一晚保持良好睡眠,避免因休息不好导致手术中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工作失误而发生HIV职业暴露风险。

基层医院艾滋病管理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基层医院艾滋病管理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基层医院艾滋病管理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摘要:近年来,艾滋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艾滋病患者的估计人数与实际人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在社会中,很多艾滋病患者尚未被发现。

一旦发现传染源,在各类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传染源管理难度较大。

国内部分艾滋病患者治疗机构均对艾滋病的发展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基于此,本文对基层医院艾滋病管理方面所暴露出的不足以及优化对策进行详细探究,以促进艾滋病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医院;艾滋病;管理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很多患者在HIV病毒感染后,发生免疫缺陷,进而诱发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现如今,尚未研发出艾滋病患者治疗方法,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极加强管理,提升艾滋病防治水平。

因此,对基层医院艾滋病管理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一、基层医院艾滋病管理中的问题(一)病人方面的问题(1)很多艾滋病患者由于其他疾病而入院治疗,在入院检查时,HIV抗体初筛结果为阳性,很多患者在住院时,已处于艾滋病发病期,病情比较严重,在经过短期治疗后,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很多患者在各类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不愿将自身病情告知家属,导致家属对于医院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偏低。

(2)患者处于发病期时,会出现焦虑、迷茫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拒绝住院治疗,需由疾控部门进行追踪管理。

(3)部分患者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如感染途径,往往缺乏了解,患者家属对于患者会产生恐惧情绪,甚至拒绝陪护患者。

(4)部分患者通过性传播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很多患者的心理因素比较复杂,自我歧视、过度焦虑等等,无论是艾滋病患者还是艾滋病家属,均承受较大压力[1]。

(二)护理方面的问题(1)在基层医院中,很多护理人员比较年轻,缺乏基础知识以及艾滋病患者护理专科知识。

(2)部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心理素养均有待提升,尤其是部分年轻护理人员缺乏艾滋病患者护理管理的专业知识,在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3)部分护理人员对于职业暴露防范管理的关注度有所不足,缺乏标准的防护护理意识,在很多基层医院,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师,如果发生职业暴露问题,则会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显著增加。

艾滋病预防避免不安全的医疗操作

艾滋病预防避免不安全的医疗操作

艾滋病预防避免不安全的医疗操作人类社会面临着各种健康问题,而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一直备受关注。

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过程中,避免不安全的医疗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艾滋病预防,探讨如何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以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1. 高度重视医疗操作的安全性艾滋病是一种通过血液、性行为及由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的病毒感染疾病。

因此,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操作的安全性。

他们需严格遵守相关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操作规程,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医疗操作传播给患者。

2. 注意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为了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一次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次性医疗器械可以有效避免不安全的操作,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注射、抽血等操作时,应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一次性器械,使用后即废弃,以防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3.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艾滋病预防不能离开医护人员的参与,因此,他们的培训和教育至关重要。

医院和医疗机构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预防的认识和了解。

这些培训可以涵盖感染控制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等方面。

通过这些培训,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得以提高,能够更好地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4. 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为了规范医疗操作,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风险,医院和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

这些制度应包括感染控制的标准操作程序、医疗器械的管理与使用规范、废弃物处理程序等。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严格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性。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除了医护人员,公众也应该加强对艾滋病预防的了解。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广告和公益活动,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认识。

公众应该明确了解不安全的医疗操作对艾滋病传播的风险,主动参与和支持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工作,共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me s r so h s q sin c n rb td t h V o c p t n l x o u e n o d rt v i h V c u ai n le p s r t e me ia e s n e h u d c mpy wi h a u e n t i ue t o t u e o t e HI c u a i a p s r I r e o a o d t e HI o c p to a x o u e,h d c lp ro n ls o l o l t t e o i o e h
医 学 信 息
短 篇论 著
ME I A F R T0 D C LI O MA 1 N N N .0 00 o1 2 1 ・2 8 ・ 69
其 尊 严 , 操 作 过 程 中 , 作 要轻 、 、 练 , 可 能 减 轻产 妇 的痛 苦 。 在 动 快 熟 尽 2 9 在 分 娩 过程 中 , . 如产 程 进 展 异 常 或 胎 儿 发 生 意 外 时 , 护 人 员 要 医
sa d r r c u in r rn i l rl l a d srcl a r u h p r t g r l s a d d a wi tt l n o r c l f rH1 c u ain l x o u e tn ad p e a t ay p ic p ef l V, n t t c ry o tt e o e a i u e , n e l t i i y a d c re t at V o c p t a p s r . o o i y n h me y e o e
沉着、 冷静 , 处理要准确 、 时, 及 产程中尽 可能 不告诉产妇 , 待产程结束 , 产妇 情 绪稳 定 后 , 告 知 , 产妇 过 度 紧 张 和激 动 , 起 宫 缩 乏 力 , 导 致 产 后 再 以免 引 而

探讨艾滋病手术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其效果

探讨艾滋病手术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其效果

探讨艾滋病手术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其效果摘要: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随着艾滋病治疗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患者选择进行手术治疗。

但艾滋病手术患者更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跌倒、压疮、感染等风险,因此需要加以防范。

并且由于艾滋病是传染性疾病,护理人员在对艾滋病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是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

因此需要预防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提高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风险的一种管理过程。

本次研究中,给予艾滋病手术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以探寻其对不良事件及职业暴露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

关键词:艾滋病;手术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效果引言目前我国艾滋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将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

自从1984年,世界首次报道了医护人员因职业原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开始受到普遍关注。

我院是艾滋病专科收治医院,护理人员与艾滋病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手术科室的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做治疗、护理过程中难免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暴露源以及手术中传递、交接锐器等时极易发生HIV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是指针对可能造成机体损伤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或将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某院收治714例艾滋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加强组,每组350例,常规组男180例,女170例;年龄21~61岁,平均年龄(50.87±3.53)岁。

加强组男210例,女154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51.11±3.61)岁。

基层医院HIV感染者手术中职业暴露防护

基层医院HIV感染者手术中职业暴露防护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基层医院HIV感染者手术中职业暴露防护邹荣云傅春玲通讯作者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15400;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215400艾滋病是目前威胁和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也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日趋严峻,其目前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流行趋势已经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展,流行范围也不断扩大[1],HIV感染或AIDS合并其他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手术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而医疗护理工作中积极正确的职业防护已经成为医护人员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一、临床资料(一)2010~2013年我院初筛HIV阳性患者46例,其中术前检查24例(52.2%);初筛阳性患者经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确诊病例16例(34.8%);确诊病例中8例(50%)为术前检查病例,其中7例选择上级医院治疗,1例我院手术治疗。

(二)2012年我院发生2例HIV初筛阳性职业暴露:1例手外科患者手术前HIV初筛阳性,医生知情情况下未重视,在手术过程中发生针刺伤;1例孕妇急产,接产医生因匆忙未戴手套进行操作且手部有新发伤口,接产过程中接触患者大量体液,诊治后产妇检验HIV初筛阳性。

以上2例均在暴露与知情后立即与感染管理科联系,感染管理科立即联系市疾病控制中心后将医务人员及患者血液送至苏州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快速检测,检测结果2例均阴性,无需PEP。

(三)2013年1例膀胱癌患者术前HIV初筛阳性,送苏州疾病控制中心确诊阳性,患者要求本院手术,术前经过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HIV相关知识培训,术前经过充分准备,未出现职业暴露。

(四)一项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情况调查,通过发放调查表150份,回收149份,回收率99.3%。

调查结果:接诊HIV阳性患者过程中99人(66.4%)不同程度的表示害怕;曾经发生过锐器伤115人(77.2%),发生锐器伤的医务人员中58人(50.4%)曾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在对HIV的传播途径知识选择中有43(28.9%)人选择不全;对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方法进行调查中有17人(11.4%)对口罩内外选择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献标识 码] B
学科分类代码 : 3 0 72 2 . 10
随着艾滋病流行形势的 日益严重 , 医护工作者感染艾 滋 病的机会 也随之增多 。我县 虽处沂 蒙 山 区, 由于 云南 、 但 四
川等地嫁 到本地的女性越 来越多 , 使我 县艾 滋病病毒携带者 有猛增的趋势 , 艾滋病治疗 目前 尚无 突破 , 关键在于预防 , 切 断传 播途 径。据 国外 报 道 , 中针 刺 伤 感 染 率 为 0 3— 术 . 04 , . % 但术中皮肤损 伤 的感染 率 可达 5~9 , 而手术室 % 因 护理 人员所进行的创伤性操 作 , 存在着遭受意外损伤而发生 H V感染的可能性 。因此 , I 加强对艾 滋病 传播的预防控制成 为当务之急 , 它不可治愈 , 可预 防。我院从 20 但 0 5年开始不 论是 常规手术还是 急诊手术 患者 , 术前 全部检 查艾滋病 、 乙 肝、 丙肝病毒抗体 , 以便针对结果 采取 不 同的防护措施 , I HV 阳性 患者逐渐增多 , 如何 加强 医务 人员 的防护 , 成为 一个新
课题 。
l 临床 资 料 20 05年 6月至 2 0 09年 1 , 院共 收治确诊为艾滋病 0月 我 病毒携带者 5例 , 为云南 人 。其 中 3例 为足月 临产 , 4例 行 剖宫产术 ; 1例为卵巢肿 瘤 , 右侧 输卵 管部分 切除术 ; 行 l例 为本地人 , 男性 ,9岁 , 5 因头 外伤 、 内血肿 , 颅 行头 皮清创 缝 合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 。本组手术均顺立 , l 发生 职业 无 例 暴露 。
2 方 法
2 1 术 前 准 备 .
2 1 1 患者 的准备 : .. 常规手术前 1 天巡 回护士 访视病人 , 并 为病人提供 医疗保密 , 做好心里护理 , 给予更多关怀 , 除恐 消 惧心里。 2 12 医护人员的准备 : .. ①心理准备 : 掌握预防艾滋病感染 的知识, 消除不必要 的恐慌心理 。② 防护用 品的准备 : 手术 医生 与器械护士要 佩戴 一次性 护 目镜 , 穿高筒靴 。套上一次 性靴 套, 帽子, 防渗透功 能 的双层 口罩 , 一次性 防水手术 衣 , 橡胶 手套 。③ 人员 的准 备 : 护士要选派业务熟练 、 验丰富、 经 心理 素 质 好 、 作 沉 稳 、 敬 业 精 神 的 老 护 士 , 回护 士 要 两 动 有 巡 名 ,名在室内 , 穿 一次性 防水 手术 衣 , 简靴 套靴套 , 1 要 长 带 双层 手套。另 1 名在室外 , 负责临时添加物品的供应。④参 加手术人员 自身准备 , 术前 进行 自我体 检 , 尤其 对双手 前臂 皮肤 的检查 , 如有微小皮肤 破损 或皮肤 有微小感 染 , 免参 避 加手术。术前修剪指 甲不易过短 , 以免造成肉眼难以察觉的 损伤 。 2 13 环境 的准 备: .. 手术 安排在特殊感染手术间 , 手术 间内 设备力求简单实用 , 必须 物品齐全 , 但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手 术 中要用的非一次性物 品 , : 踏凳 、 械台、 如 脚 器 手术 床等用 双层一次性床单盖好 , 直至 底座 , 周边地 面用~次 性床单覆 盖, 在手术间准备两个 套有 2~3层 防渗漏 的医用塑 料袋 的 污物桶和一个利器盒 , 2 3满 7 % 酒精 的泡手 盆 2个 , 盛 / 5 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 8
哈 尔 滨 医药 2 1 第 3 0 0年 O卷 第 5期
基 层 医院 艾 滋病 患者 手术 防 护 管理 探讨
孙 永 岚
( 山东 省沂水 县人 民医院 , 山东 沂水 2 6 0 ) 740
[ 中图分类号] 1 7 . 1 35 4
文 章 编码 :0 1 8 3 (0 0 0 10 — 1l 2 1 )5—0 8 0 0 8— 2
戴有保护头 的留置针 , 备小纱布 1 , 块 要求 技术熟 练 , 刺 1 穿 次成功 , 最好无血外 渗发生 。脱去外层 手 套 , 新戴 上另 一 重 幅手套 , 到绝对不 污染周 围环境。 做 22 2 手术者的防护 : .. 手术人员最易污染 的部位是 胸前、 双 手前臂及面部。因此 , 手术者及器 械护 士常规穿上手术衣 和 戴手套 的基础上 , 还应在手术衣胸前及双手前臂缠上 防渗漏 的无菌手术薄膜 , 再穿上 一次性手术 衣 , 以防血 液污 染致皮 肤长时间接触和浸泡于血液 中造成 医源性感 染 的发生 。戴 上第 -N手套 。有研 究表 明 , 当含有 血 液 的针 刺 在手套 上 时, 手套会对针表面 的血 液有 一定 的擦 拭作 用 , 以减少 进人 体内的血量 , 双层手套可使 因穿孔引起 的皮肤 污染率几乎减 小 5倍 … 。台上手术人员还应戴好 防护 眼镜 , 双层 防渗漏 口 罩, 以防 术 中血 液 、 水 渗 透 衣 服 或 溅 人 眼 睛 。并 套 上 长 筒 羊 靴及靴套 , 防止血液等污染或器械掉落刺伤 足部 皮肤 。 2 2 3 手术野 的防护 : .. 剖宫产时术 中有时羊水 较多 , 易污染 手术 敷料及手术床 。我们采用 3 L公 司提供 的带 有血液收集 功能 的双袋手术 巾 2块 , 分别贴在 刀 口的两侧 及下方 , 以收 集术 中的羊水及血液 , 防止污染 。 22 4 器械传递时的防护 : .. 器械护士进行操作 时 , 严格遵 除 守无 菌操作规程外 , 还要求与术 者有序地 配合 每一个 步骤 , 避免忙乱操作造成意外损伤 。手术过程 中主要 防止 锐器刺 伤引起感染 , 因此 , 在传递锐器 如 : 缝针 、 、 刀 剪等时 , 采用 “ 非 接触 性传递 法 , 将锐器 放于弯盘 内, ” 通过 这~ 中介 物进行 锐器 的传递。术中及 时撤 出台上不必要 的锐利器械 , 中所 术 用 的 一 次 性 锐 利 物放 于 防刺 透 的容 器 内 。 中 手 套 有 破 损 或 术 手术衣粘有血迹时 , 应立 即更换 , 用① 盆 内酒精泡 手 5分 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