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完整版
【教学设计】《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光合作用部分的内容,属于光合作用原理具体应用的探究实验。
这个实验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但是本实验在课文中只是以探究材料的形式出现,并没有具体的实验步骤,因此在实验中会碰到以下问题:1、环境因素选什么?2、一节课时间够不够?3、实验操作是否简便?4、实验效果是否明显?基于此,据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学生实验开设情况调查[1]的数据,本实验的开设率仅为 4.2%。
因此为了在课堂上顺利开展此实验,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选择光照强度、CO2浓度为环境因素,2、将课前实验与课堂实验相结合,3、选材上注重成本与实验效果,4、实验流程易操作、易观察、易记录。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明白了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
同时他们经过之前的实验,也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但是学生对如何在实验过程中控制CO2浓度尚不清楚,同时对实验设计不熟悉,无法做到灵活运用,实验操作上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真空渗水法的操作;描述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实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设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中,体会科学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2)通过共同探究的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设计科学的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真空渗水法对绿叶小圆片抽气2、难点能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实验。
五、教学策略本实验将学生课前实验与课堂实验相结合。
学生在课前自主设计方案,完成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
课堂实验为探究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
实验采取了探究式的教学法,它包括分组讨论,学生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尤其是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成果,并在师生与生生间进行交流与评价。
_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_实验改进与教学设计_李俐

义,曲线图中起点、转折点、终点的含义,曲线与
36
生物学通报
2014 年 第 49 卷 第 10 期
纵横坐标及其他曲线的交叉点等, 借此对光合作
用环境因素的影响做深入分析。 由实验结果可以
看 出 , 选 择 1% NaHCO3 溶 液 的 实 验 效 果 最 佳 ,就 将 此 浓 度 的 NaHCO3 溶 液 运 用 到 课 堂 实 验 中 。 2.4.3 实 施 探 究 活 动 ,突 破 难 点 (活 动 2:“探 究
关键词 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强度 实验改进 教学设计 中 国 图 书 分 类 号 :G633.91 文 献 标 识 码 :C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 “光合作用”一节中可以开展的一个探究实验。 该 实验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 是高中生物学实验教 学的好素材,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按课本内容进行操作,该 实验过程复杂、耗时长、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 笔 者通过改进实验材料和操作方法、优化教学设计, 克服了上述困难,将探究实验融入课堂教学,快速 获得实验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原实验不足及改进 1.1 实验材料的不足及改进 教材建议 选 用 菠 菜叶作为实验材料。 但菠菜叶片较薄, 用直径为 1 cm 的 打 孔 器 制 取 的 叶 圆 片 多 会 卷 边 或 破 损 ,很 难保证叶圆片大小一致,且其叶片较小,若全年级 开展相关实验,需要大量实验材料,延长了材料制 备的时间,影响了实验进程。
此方法时, 需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 拉动活塞,重复几次使叶圆片内的气体逸出。实际 操作时, 发现学生一手堵紧注射器前端并握紧注 射器,另一手很难同时拉动注射器活塞,常常是堵 不紧、拉不动,无法快速抽除叶圆片内的气体,影 响课堂实验的进程。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说课稿 教案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5章第4节第二部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的探究实验。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光合作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该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巩固和应用。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相关的知识是本节课的关键。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推断影响因素,引出探究课题。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通过可靠的数据得出结论。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如何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来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达到知识的巩固和反馈作用。
应该让学生初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能遵照这些原则设计一份较科学的实验方案。
二、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参与了“探究酶的催化特性”的实验过程并了解了光合作用研究史上科学家们的研究思路,对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已有初步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
(2)知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学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4)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释农业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些措施。
理解并应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对实验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推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能应用控制变量的原则和对照原则,确定一个因素进行探究,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本阅读和小组讨论设计可以操作的实验步骤,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过程、数据的处理,并得出结论。
提高了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和初步数据处理能力及协作交流能力。
经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实验设计过程及小组内对实验设计方案的研讨过程,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结论来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体会到科学研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
(2)通过分组和小组良好的合作、交流,培养合作、参与的精神。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教学设计

评优课教案授课人: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6日授课班级:高二(9)班授课地点: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综合楼4层生物实验室[教学课题]探究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利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探讨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2、利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评价和理解实验方案。
二、技能目标:1、以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两种形式进行学生实验方案的评价及修改。
2、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小圆叶片上浮法探究光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交流对实验方案的理解、评价和修改建议。
2、体验利用小圆叶片上浮法探究光强对光合速率影响的过程。
3、认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没有最佳只有更佳。
[教学重、难点]重点:1、组织学生评价学生方案,巩固实验设计原则;2、介绍小圆叶片上浮法,并组织学生利用该方法探究光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难点:组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合理建议。
[教学设计思路]探究实验的设计与进行探究实验是课程目标中能力要求中最重要的一项,通过这两个过程能够发展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设计过程使其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期。
进行探究实验能够检验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做实验学会收集证据,处理、解释数据并做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实验过程中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探究实验方案设计活动安排在本模块的后半部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一节之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学们能够在前面所做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并积累实验设计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自己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并且通过讨论、分析、评价等过程完善方案,将探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养成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这一契机,教师提前布置设计探究实验方案作业,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运用自己以前的经验积累完成探究实验方案,教师将同学们作业进行仔细批阅,找出其中共性的问题,集中呈现在一个实验方案中,让同学们进行评价与修改,并渗透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一节学生探究实验。
本节实验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良好素材,学生在前面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实验设计中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并了解了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的一些研究思路,因此对探究实验的设计有了比较好的感性认识。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所选择的探究因素(光照强弱、CO2浓度、温度等)类型,按照“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设计结果记录表格→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顺序依次进行教学。
二、实验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要真正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情况,就得很好的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诸多因素,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这一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定要认真完成好这个实验。
2.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及日常知识,学生普遍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这一自然现象已有足够的感性认识,对环境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也有了初步了解,并且也具有了一定的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这节探究实验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对本实验的原理——真空渗水法了解的很少,在探究实验设计能力上也有所欠缺。
3.教学条件分析作为自治区首批一级一类示范高中,六盘山高中不仅有多个生物实验室,而且实验设备、实验器材、用具、各种试剂都比较齐全。
本探究实验所需的材料随用随取,实验条件完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并掌握本实验的原理——真空渗水法。
突破方法:在学生预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做细致讲解。
2.依据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等设计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步骤。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优化与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优化与教学设计【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并优化实验设计与教学方法。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研究的背景信息和目的。
接着在将详细描述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分析,同时提出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建议。
最后在将评估实验优化效果和教学效果。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和教学设计。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光合作用、环境因素、实验优化、教学设计、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分析、教学方法、实验优化效果、教学效果。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等因素,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光合色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的速率。
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优化农业种植方式,提高作物产量。
在教学方面,通过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通过实验优化和教学设计,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实验和教学效果,从而为植物生长研究和生物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深入了解光合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希望能够确定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和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确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规律;2. 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分析温度变化对光合作用效果的影响;3. 探索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规律。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一节学生探究实验。
本节实验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良好素材,学生在前面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实验设计中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并了解了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的一些研究思路,因此对探究实验的设计有了比较好的感性认识。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所选择的探究因素(光照强弱、CO2浓度、温度等)类型,按照“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设计结果记录表格→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顺序依次进行教学。
二、实验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要真正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情况,就得很好的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诸多因素,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这一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定要认真完成好这个实验。
2.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及日常知识,学生普遍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这一自然现象已有足够的感性认识,对环境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也有了初步了解,并且也具有了一定的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这节探究实验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对本实验的原理——真空渗水法了解的很少,在探究实验设计能力上也有所欠缺。
3.教学条件分析作为自治区首批一级一类示范高中,六盘山高中不仅有多个生物实验室,而且实验设备、实验器材、用具、各种试剂都比较齐全。
本探究实验所需的材料随用随取,实验条件完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并掌握本实验的原理——真空渗水法。
突破方法:在学生预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做细致讲解。
2.依据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等设计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步骤。
“探究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三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等相关内容,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的要求是“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属于应用水平的要求,且本节课非常适合借助相关实验开展探究性学习,故我将此部分内容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以“光照强度”这一影响因素为例上一堂实验探究课,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总结规律,说出提高作物产量的相关措施;第二课学习其他影响因素及应用。
安排两个课时,旨在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例,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的实质及其他影响因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总结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规律。
(二)能力目标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发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分析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确定实验方案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在数据处理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学生阅读新闻“夏季某地持续阴雨寡照,秋收作物生长延迟,严重减产。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由此引出本节课题——“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学生依据所学,进行合理推测。
(二)设计实验—确定探究思路引导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分析本实验设计的关键:自变量的设置、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及无关变量的控制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的实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各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让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互评。
比如,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学生容易想到是直接改变光源,教师引导说出固定材料与光源的距离(实验设计的严谨周密),从而使学生想到更经济、简便的设置自变量的方式,即固定光源改变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一节学生探究实验。
本节实验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良好素材,学生在前面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实验设计中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并了解了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的一些研究思路,因此对探究实验的设计有了比较好的感性认识。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所选择的探究因素(光照强弱、CO2浓度、温度等)类型,按照“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设计结果记录表格→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顺序依次进行教学。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要真正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情况,就得很好的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诸多因素,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这一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好素材,为后面众多的实验打下一个良好的感知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定要认真完成好这个实验。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及日常知识,学生普遍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这一自然现象已有足够的感性认识,对环境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也有了初步了解,并且也具有了一定的化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这节探究实验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学生对本实验的原理——真空渗水法了解的很少,在探究实验设计能力上也有所欠缺。
3.教学条件分析
作为自治区首批一级一类示范高中,六盘山高中不仅有多个生物实验室,而且实验设备、实验器材、用具、各种试剂都比较齐全。
本探究实验所需的材料随用随取,实验条件完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掌握本实验的原理——真空渗水法。
突破方法:在学生预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做细致讲解。
2.依据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等设计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步骤。
四、实验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实验,培养全体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
2.初步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并能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对方案的研究、修正过程,初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直接参与本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体会科学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
2.在小组集体预习和做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
五、实验准备
1.教师准备
长势旺盛的新鲜菠菜叶片,打孔器,塑料注射器,100ml 烧杯,镊子,NaHCO 3溶液,一次性纸杯,标签纸,清水,40W 台灯等,
PPT 课件。
2.学生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预习实验,熟练掌握本实验的目的,理解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六、教学流程图
问题研讨
1.本实验中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控制光照强弱?
2.本实验变量梯度太大,组别少,因此误差大,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减小误差?
3.除了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外,还可以探究哪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