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复合N2O、异氟醚麻醉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用于肝癌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瑞 芬 太 尼 麻 醉 术 中循 环 波 动 较 小 、 醒 快 、 后并 发 苏 术
【 键 词 】 瑞芬 太 尼 关
全 身麻 醉
肝癌
肝 切 除术
Cl i livs g t n o e fni n s ei i h p tco o ie a cr Y a o,a ni i G n in i c n et a o frmi t la et s na i i e a h a n e aetmy fr l rc ne un YnCo v l u og a. , L j
r u t io u a e a d p o oo . go p 1wi s f r n n rp f1 ma y a c h n ig d r g t e id ci n a d man e a c h s , o tn o s b e t h l He d n mis c a gn u n h n u t n i tn n e p a e s n a e u r a h i o p rc v r i ,wa e t , me o n or c e lt b x u ain a d sd - f c r n e t ae n o ae . s l MAP eo eyt mea k i t fe d t h a u e e t b t n i e ef t me i a o e we e i v s g td a d c mp rd Re u t i s
药 后 患 者 自主呼 吸恢 复 时 间 、 醒 时 间 、 管 时 间 以及 苏 醒 期 不 良反 应 等 。 结 果 清 拔 I 在手 术牵 拉 过 程 中血 压 、 率升 高 组 心 明显 , 统 计 学 意 义 (< . )而 R 组 各 时 间点 血 流 动 力 学变 化 稳 定 (> .5 。 R 组 自主 呼 吸恢 复 时 间 、 眼 时 间 、 管 有 P 00 , 5 P 0 )且 0 睁 拔 时 间与 1 相 比恢 复 快 , 醒 程 度 高 , 显 著性 差 异 (< . ) 组 清 有 尸 0 5 。结 论 0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临床手术麻醉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 6 , 0例 并选取使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患者 6 0例作为对 照组。结果 : 患者术后清醒 、 复、 管、 向力恢 复时间等 方 恢 拔 定 面与对照组相 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在抑制插管操作应激反应方面 , 芬太 尼复合 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 醉效果更 加 P< . 5 , 瑞
[ ] 王竹梅 , 4 安裕文 , 志军 , .异丙酚麻醉诱 导期 间不 同 杨 等
命体征较对照组更 加稳定 , 主要是 由于对照 组能够 维持 相 这
对稳定 的血浆浓度而达到理想 的麻醉深度 J 。 综上所述 , 有着独特化学 结构 的瑞 芬太尼凭借其 起效快 ,
剂量瑞芬太尼对患 者气管 插管 心血管 反应 的影 响 [ ] J .中华
要] 目的 : 探讨小剂量红霉 素联合非 营养性 吸吮治疗早 产儿 喂养不耐受 的疗效 。方法 : 5 将 l例喂养不耐 受的早产儿
随机分为两组 , 治疗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联 合小剂量红霉素 [ g ( g・ ) 静脉滴注 , 3~5m / k d ] 观察 两组早产儿 喂养不 耐受情况 , 对 比分析两组的冶疗效果。结果 : 治疗组 在奶 量增加 、 残余奶量 、 至出生 体重 的时间、 增 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00 ) . 5 。结 论: 早产儿早期采用非营养性吸吮 , 渐进式加奶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 关键词 ] 小剂量红霉素 ; 营养性吸 吮; 产儿 ; 非 早 喂养不耐受
明显 。结论 : 瑞芬太尼是一种适合用于持 续输 注的新 型阿片类镇 痛药 , 可用于与异丙酚复合的前静脉全身麻醉中 , 临床效果 良好 , 值得临床推广 。
[ 关键词 ] 瑞芬太尼 ; 异丙酚 ; 麻醉
舒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急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分: 有隐痛 , 不明显 ; : 但 2分 有轻 微疼 痛 , 有不适 感 ; : 3分 比 较疼 痛 , 明显不适感 ; : 有 4分 疼痛比较剧烈 , 有疼痛治疗 的要 求; : 5分 非常剧烈 的疼痛 , 无法忍受) 。
2 结
果
2 1 两组病人在 自主呼 吸 、 . 意识恢 复和拔 管时 间无 明显 的
动脉压监 测。
疼痛分级 :1分 为无 痛 或轻 度 疼 痛 ,3为 中等 程 度疼 0 2 痛 ,5分 为严重疼 痛 4
13 I . 组舒芬太尼和 Ⅱ组芬太尼在 手术结束前 1 m n 止 5 i停
异 氟醚吸入 , 手术结 束时停 止异丙 酚 和瑞芬太 尼泵 注 , 吸 呼
3 讨
论
恢复后静 脉注射阿托品 0 5~10 g新 斯的明 0 5~ . mg . .m 、 . 20 ,
( 湘雅萍矿合作 医院麻醉科 , 江西
中图分类号 : 6 9 9 R 1 . 文献标 识码 : B
萍乡 3 70 ) 30 0
文章 编号 :0 1— 7 9 20 )6— 9 6— 1 10 57 (0 8 0 0 5 0 差异 ( 见表 1 。 ) 2 2 术后疼痛程度 . 使用舒芬 太尼发生 中等 疼痛和严重 疼
我 院 20 07~2 0 0 8年对 6 o例腹部 手术 以瑞 芬太 尼复 合 全身麻醉 , 现报告如下 。
l 资 料与 方法
11 一般 资料 . 腹 部手 术患 者 6 0例 , 中男 3 其 8例 , 2 女 2
痛 的人数所 占比例 分别 为 2 .%和 1% , 33 0 而芬 太尼组 分别
麻醉停止后镇痛效应会迅速消失 , 导致 明显的术后疼 痛。而
拔 除气管 插管 , 再行鼻饲给氧 。 14 记录手术结束 时 自主呼 吸恢 复 、 . 意识恢 复 以及拔 管 时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处理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处理【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处理。
方法根据是否吸入麻醉药而随机分为静脉吸复合麻醉组(静吸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全凭组)。
两组均采用经口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前30 min常规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和苯巴比妥钠0.1 g。
静吸组用咪唑安定0.04 mg/kg、丙泊酚1 mg/kg、芬太尼3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插管。
结果拔管时间、清醒程度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全凭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静吸组(P<0.05),术中及术后随访未见皮疹等过敏样反应。
两组组间及组内SpO2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本组手术时间最长260 min,最短40 min;停止麻醉至拔管时间最长52 min,最短5 min。
结论通过对本组病例的观察,初步认为,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与维持,均是一个较理想的有效、安全、镇痛力强的静脉麻醉药。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能够提供更平稳的血液动力学及更快的麻醉恢复时间,具有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快诱导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腹腔镜;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微创、有效、术后痛苦小等独特的优势而被临床所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要求麻醉诱导迅速、镇静充分、镇痛完善、肌松良好、术毕患者苏醒迅速而完全等。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为一种新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其具有独特的临床药理学特点,适用于需要快苏醒且没有呼吸抑制的手术。
本院2004年10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2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应用瑞芬太尼麻醉患者,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260例因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而行LC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40例,年龄26~70岁。
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及血清电解质正常。
根据是否吸入麻醉药而随机分为静脉吸复合麻醉组(静吸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全凭组)。
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的应用研究进展

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的应用研究进展医疗体系日新月异的发展,麻醉药物呈现多样性,其中最常见的为瑞芬太尼,该药物为新型阿片类药物,且药理学特效相对特殊,凭借诸多优势取得了临床的高度认可,并广泛应用。
鉴于此,本次实验探究瑞芬太尼在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其相关作用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奠定良好基础。
标签:瑞芬太尼;临床麻醉;应用进展瑞芬太尼属于新型麻醉药物,为阿片μ受体激动剂,该药物可以在血液中迅速溶解,从而起到显著的麻醉效果[1]。
该麻醉药物的自身药理学特效较为特殊,不仅具有迅速的起效速度,同时具有超短效的作用,除此之外,该药物具有较快的清除率,不会对肝肾功能进行依赖,即使长期静脉滴注也不会有蓄积现象出现。
从目前临床来看,瑞芬太尼备受青睐并广泛应用,现将该药物的应用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药理作用通常情况下,瑞芬太尼自身结构中包含酯键,在组织和血浆中的水解速度相对较快,其中肾脏为该药物的排泄途径,消除率不会对肝脏有任何依赖。
与此同时,瑞芬太尼输注时间不受限制,停止使用药物后其血浆浓度会迅速减少,时间仅仅为3 min。
除此之外,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占比可达70%,在结束前需将用药剂量进行逐渐减少或者停止使用瑞芬太尼。
瑞芬太尼自身的代谢机制也具有特殊性,在肝外可以进行持续水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清除药物[2]。
通常情况下,1 min该药物可以迅速达到血平衡和脑平衡,具有较快的起效速度,同时可以缩短维持时间,同其他芬太尼药物存在诸多差异。
此外,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会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与吸入性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起到协同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瑞芬太尼会抑制患者的呼吸,同时会有多种症状出现,如:恶心呕吐、血压较低以及心动过慢。
由于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具有特殊性,因此在使用期间需静脉滴注,并对输注速度进行合理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预定血药浓度充分发挥[3]。
2 药理特点该药物的镇痛作用与芬太尼类似,血平衡和脑平衡时间仅仅为1 min,作用消失时间为7 min。
不同剂量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的临床观察

维普资讯
・
26 ・ 8
医字新知杂志20 06年 第 1 第 5 6卷 期
不同剂量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的临床观察
董 玲 王焱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科
张广雄
武汉 4 0 7 30 1
【 摘要 】 目的 观 察瑞芬太 尼、 异氟醚不 同配伍 方式复 合全麻 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 中 的应用效 果。方法 选择 AS I I A -I级择 期行 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 合征 患者 4 例 并随机分 为 3组 ,3组 5 诱 导 式 均相同。麻醉维持: ‘ A组呼气末异氟醚 (. 复合瑞 太尼; 0 %) 6 B组呼气末异氟醚 (- 复合瑞芬 1 %) 3 爪尼 ; C组仪使用异氟醚 。观察指标 : 记录麻醉诱导前( o、 T )气管插管 即刻( 1 手术开始 3 nT )手术 开 T) 、 0mi(2、 始 6 nT )手术 结束(4时的心率【 R 、 0 (3、 mi T) H )动脉 收缩压 (B )舒张压( P、 S P、 DB )脉氧饱和度(p 2、 S O )呼吸恢 复时
l ai n se c I r pA ,n sh saw a an an dw i t o u a eih lto t 6 e d.i e n e i p t t a h.ng ou a e t e i sm i ti e t bohi f r n a ai na % n td da dr m — 5 e h sl n 0
瑞芬太尼、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应用中的临床观察

瑞芬太尼、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应用中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应用。
方法:将3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T组,n=15)和芬太尼组(I组,n=15),其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分别为瑞芬太尼和芬太尼。
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血压、心率均有下降,但在强烈刺激时,I组应激反应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较T组明显增大。
整个麻醉手术过程中,T组血流动力学较I组平稳。
结论: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与芬太尼比较,小剂量瑞芬太尼具有更强的有效性和更高的安全性。
标签:瑞芬太尼;芬太尼;腹腔镜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损伤小、刺激小的手术方法,现已在临床中被广泛采用,但它存在两大因素:一是CO2人工气腹;二是头低体位、快速气腹时,患者心血管反应明显,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
为了减轻患者的心血管反应,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已应用很多静脉麻醉药。
为了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及术中的平稳性,使患者的风险降到最低,我院对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从而寻找一种更加可靠的麻醉给药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手术方法术前6~8 h禁食水,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1 mg,鲁米那0.1 g,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行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等监测。
麻醉诱导:力月西2~3 mg,瑞芬太尼0.5~1.0 μg/kg,或芬太尼2~4 μg/kg,丙泊酚1.5~2.0 mg/kg,肌松用琥珀胆碱1.5~2.0 mg/kg或维库溴胺0.1 mg/kg,吸氧去氮3~5 min,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6~8 ml/kg,建立气腹后呼吸频率13~14 次/min,呼吸末CO2维持在35~40 mm Hg(1 mmHg=0.133 kPa)。
麻醉维持:T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 μg/(kg·min),复合吸入0.8%异氟醚。
I组持续输注芬太尼0.03 μg/(kg·min),复合吸入0.8%异氟醚。
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进展

■鼢眉目鲺囤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进展秦风鸣祝力群(枣庄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山东枣庄277011)瑞芬太)雹(Remifentanil)药效强、起效迅速、副作用小、剂量容易控制,是新型麻醉性镇痛药。
此药在1990年首先在人体中作试验,1996年在美国被批准用于临床、本文对其药理学、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1瑞芬太尼的临床药理学1.1理化性质瑞芬太尼的化学名称为3一f4一甲氧羰基一4一陋一氧丙基)一苄氨基卜L-六氢吡啶}丙酸甲基酯,属合成的阿片类药,结构类似于其他六氢吡啶衍生物。
由于其化学结构中有独特的酯键,容易被血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
临床应用制剂为盐酸盐,呈白色冻干粉剂,稀释后的瑞芬太尼属于弱碱,pKa7.07。
冻干粉剂溶后只能保存24小时,呈高度脂溶性,辛醇一水分配系数17.9(pH7.4),因含有甘氨酸,不能用于椎管内”・21。
1.2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模型,t啦Ot(0.5~1.5)分钟,t皿13(5-8)分钟,tl口^y(o.7-1.2)小时,Vdss(0.2-0.3)L/kg,Vdc(o.06~0.08)L/kg,CI(30-40)ml・rain。
・kg-1,血浆蛋白结合率70%~90%,tⅣ2keol3分钟,负荷量后的药效峰值时间16分钟,持续输注半衰期t,/2es(3~5)分钟㈣。
静脉注射后起效快,分布容积小,能够快速再分布和清除,清除率是肝血流量的数倍,以肝外代谢为主,主要被红细胞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降解。
主要代谢途径是脱酯,形成羧酸代谢物GI一90291即瑞芬太尼酸,代谢物90%经肾脏排泄。
肝肾功能衰竭并不影响其药代过程,但在肝功能衰竭的病人中应用时,由于此类病人对于阿片类药的敏感性增加,剂量应酌减,但恢复过程并不因此受影响;因代谢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肾功能衰竭时可有蓄积。
学龄儿童的药代学特点类似于成人,老年人起效减慢,敏感性增加,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均减小,因此推荐老年人的负荷剂量应减少50%,持续输注速度应减少2/3,老年人的个体变异性较大,术后苏醒过程可能会有延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芬太尼复合N2O、异氟醚麻醉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8-09T08:31:09.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钱永生1 吴秀英2 万军1
[导读] N2O、异氟醚吸入麻醉临床观察须吸入高浓度的异氟醚和N2O才能达到麻醉深度。
钱永生1 吴秀英2 万军1
(1丹东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丹东 118002;2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麻醉科辽宁沈阳 11000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107-01
【摘要】目的对瑞芬太尼复合N2O、异氟醚与单纯吸入N2O和异氟醚麻醉对比观察临床效果。
选择ASAⅠ~Ⅱ级病人10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TCI泵入瑞芬太尼,吸入N2O、异氟醚,B组吸入N2O、异氟醚。
结果苏醒时间A组(5±2)min明显短于B组(8±3)min(P<0.05),A组异氟醚用量明显少于B组用量(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瑞芬太尼复合N2O、异氟醚麻醉可以减少吸入麻醉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
【关键词】瑞芬太尼 N2O 异氟醚静吸复合吸入麻醉
本资料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对瑞芬太尼复合N2O、异氟醚与单纯吸入N2O、异氟醚对比,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ASAⅠ~Ⅱ级,病人10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N2O+异氟醚(A组)56例,N2O+异氟醚(B组)50例。
1.2 方法:术前30min口服地西泮0.2mg/㎏,阿托品0.1mg/㎏,两组诱导均静脉给予芬太尼3.3μg/㎏,异丙酚2mg/㎏,琥珀胆碱2mg/㎏,插管成功后均给予维库溴铵0.05mg/㎏维持,A组给予TCI泵入瑞芬太尼0.12μg/㎏/min,吸入N2O1L/ min,异氟醚1%,O2流量1L/min术中调
整瑞芬太尼剂量调整麻醉深度,B组吸入N2O、调整异氟醚浓度控制麻醉深度。
1.3 观察指标:连续观察BP、P、SPO2、EtCO2、苏醒时间、苏醒质量、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x-±S表示,结果用X2检验,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苏醒时间(A组)为(5±2)min,(B组)为(8±3)min,两组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5),A组异氟醚用量明显少于B组用量(P<0.05),见表1,有显著性差异,能减少约45%[1]左右吸入麻药消耗量。
表1 两组麻醉用药及苏醒时间
组别例数 MAC 异氟醚(%) N2O(%) O2L/min 苏醒时间min 瑞芬太尼实用量(μg/kg/min)术中知晓苏醒质量
A组 56 0.90±0.10 1.0 50 1.0 5±2 0.086±0.034 无好
B组 50 1.40±0.60 1.50±0.50 50±10 1.60±0.60 8±3 0 无好
P<0.05
3 讨论
N2O、异氟醚吸入麻醉临床观察须吸入高浓度的异氟醚和N2O才能达到麻醉深度。
而瑞芬太尼、N2O、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使麻醉管理变得简单易于操作。
减少了吸入麻醉药的45%[1]左右,节约了医疗费用,同时也减少了吸入麻药的排出,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麻醉
深度的调整只需根据血压、脉波变化,调整瑞芬太尼的输入量即可很快达到麻醉深度。
瑞芬太尼实际用量普遍≤术前TCI 0.12μg/㎏/min,约
为(0.086±0.034)μg/㎏/min。
停药(3~5)min即可清醒[2],对麻醉加深和减浅快速。
只需精确计算肌松药的作用时间,就能处理好苏醒时机,同时N2O停药后清醒只需(1~4)min[3] ,两组共同优点是对肌松剂有协同作用,延长了肌松剂的作用时间,减少了肌松剂的用量,A组麻醉不会出现术中知晓,因为N2O有术中遗忘作用,异氟醚吸入0.2MAC时,患者对指令能完成反应,但吸入0.4MAC时,患者所
有反应全部消失[4] ,A组中吸入异氟醚浓度达到0.9±0.1MAC之间,不会出现术中知晓,A组术毕清醒(5±2)min快于B组(8±3)min,与其低浓度吸入麻醉排出快、瑞芬太尼超短效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1] 李红萍,马汉祥,王锋,等.低流量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宁夏医学院学报,2002, 24(1)29.
[2] 盛娅仪,徐振邦.瑞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2):142-146.
[3] 冯昌栋,张慧娟,杨建平,等.氧化亚氮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的应用,徐州医学院学报,2004,24(5)413.
[4] 孙永海,岳云,王凤学,等.低浓度异氟醚麻醉下正常人指令反应变化与定量脑电图的关系,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2)100.。